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学概论》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 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 害,紧急启动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 建设工程。
(1)改善了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
(2)各地在实施荒山造林、禁牧舍饲、生态移民等 项目中,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一 批附加值高的经济林产业、高效畜禽养殖业初具规 模。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四、“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
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 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林区生态建 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包括3个层次: ①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 林采伐;②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 国有林区木材产量;③由地方负责保持好其 他地区的天然林。
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是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 科学三大基础科学之外,形成的一门新的学 科。系统科学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 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 的结构和行为。
系统科学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 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有 序性3个基本特征。
(三)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2、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生态经济系统所呈现
的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相对统一、稳定的平 衡状态,它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 生态平衡与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进化发展目标 的经济平衡的辩证统一。
(三)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3、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与统一,是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的综合与劳 动占用和劳动消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能够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还能为人类提供众多的生态服务,如保护水源、维持气候平衡、净化空气等。
由于过度砍伐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森林进行综合治理,调整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而造林措施则是为了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一、林业生态工程1. 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是林业生态工程的第一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质量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生态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限制开发和利用,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减少人为干扰,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3. 森林生态建设森林生态建设包括森林资源保护、改良和利用等措施。
通过采取森林培育、树种改良、水土保持、采矿复绿等措施,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加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森林资源健康和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
二、造林措施1. 生态补偿林生态补偿林是指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河湖源头治理等生态工程项目中,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生态效益而进行的栽植树种的行为。
这种措施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森林防护林是指为了保护城市和农田的生产生活不受风沙、泥石流、山体滑坡、沙漠化等自然灾害侵袭而建立的防护林。
这种措施主要是为了起到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作用,有效减缓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林业生态工程学知识讲解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概述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
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林业生态工程学资料整理
《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11 程学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
课程英文名称:Science of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林学
先修课程:森林培育学 生态学 植物学 植
物生理学 树木学 土壤学 气象学 高等数学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 26,专题学时 6,实验学时 0,实习学时 0,
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与生态系统诊断方法;规划设计的 总体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步骤;规划设计报告编写及 注意事项。
教学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到理论表述也涉及到形象直
观教学,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 此通过多年的资料积累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已经制作了一套完整的多 媒体课件,在 2000 年即开始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了较丰富 的多媒体教学经验。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更新、充实, 吸收本学科最新成果,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开阔了 思路,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前沿的发展动态。同时为了提高学 生学习效果,逐步建立了本课程的习题库及自学辅导材料,现正在编 写本课程学习指导书。
总学分 2
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应用生 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以及结构和功能协调等原则,结 合系统工程最优化方法,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 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时空结合为主线,为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 双方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 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应用生态学的热点分支学科之一。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林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植 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计算机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模型及 生态工程设计原则,掌握生态恢复、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城镇发 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的建 设与管理技术,了解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学研究进展。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在生态环境中,通过人工干预和调控,利用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实施对林木生长、发育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造和修复的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是要保护好自然资源、环境环境,保护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提高生态效益。
造林措施是林业生态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选地造林、改良地力、植树造林、管理抚育和保护等环节,对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作一探讨。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的活动干预,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使环境得到改善,使其更适于人们的生存。
在每个施工的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保护,以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在造林的过程中,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搭配,以期营造一个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
2. 促进生态经济林业生态工程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造林措施,可以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土地向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
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值,也可以提供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就业机会与其他的经济收益。
3. 涵养水源林业生态工程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逐步修复和恢复山区的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稳定和改善地下水位提供保障。
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净化水质,保护水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造林措施1. 选地造林在进行造林前,首先要进行选地造林的工作。
在选址的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以确定该地适宜种植的树种、土壤、气候等情况。
对于不同地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还需对选定的地点进行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工作,以保证后期树木的正常生长。
2. 改良地力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地,需要进行改良地力的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绝密)第一章概论一·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涵1马世骏(1987):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熊文愈(1986):生态工程即生态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和生态系统的结合,即利用分析、调整、决策、规划、模拟、预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系统工程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技术。
3云正明(1998):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4王如松(1997):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二,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背)1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2生物种群的选择(生物种群适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3生物群落结构匹配(平面结构与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4环境因子的调控(改良)(改良不利环境因子)5生物与环境的节律调控(调整生物机能与环境的关系)6食物链的“加环”与“解链”(人为参与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7生物产品加工(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出)8生态工程效益预评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四,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是它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4、沿海林业生态工程5、城市林业生态工程6、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7、复合农林生态工程8、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9、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六,生态环境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论述)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林业生态工程
⑤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樵采和滥砍滥伐现象。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 少。尚有部分乡(镇)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
对策
①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树立生态经济思想 ②搞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 ③调动全社会力量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④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 ⑤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⑥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配套工程建设 ⑦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外援
②林业生态工程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建设工程,而且建设区多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的“老、 少、边、穷”地区。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投资少,补助标准偏低,与工程需要不相适应,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随着工程进展,造林难度不断增加,造林成本不断提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③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林业生态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地环境和相关 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
目录
01 基本概念
03 问题及对策
02 主要内容 04 培育和经营
基本信息
林业生态工程(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 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是指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 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 境。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生态功能。
3. 了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林业生态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 能够设计简单的林业生态工程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估。
3. 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整理和分析林业生态工程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森林资源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态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功能- 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林业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学原理- 造林学原理- 水土保持原理3. 林业生态工程类型- 防护林体系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沙漠化防治工程- 水源涵养林工程4. 林业生态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工程设计方案的评估5. 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与评价- 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的成功案例与启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课本为依据,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按照概述、原理、类型、设计和实施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安排和进度制定。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等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023年4月自考《03233林业生态工程学[全国]》试题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6. 在侵蚀沟道中侵蚀强烈的地方应该营造
A. 沟头防护林
B. 沟边防护林
C. 沟底防冲林
D. 坝坡防护林
E. 沟谷川地防护林 17. 牧区草牧场防护林体系通常包括
四、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 工程(广义) 32. 林业生态工程 33. 主要树种 34. 森林定向培育 35. 再塑地貌改造 五、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简述坡面防蚀林的防护目的。 37. 简述林带胁地的主要表现,及产生林带胁地的原因。 38. 简述海岸防护林有哪些主要减灾效益。 39. 简述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经历的主要阶段。 40. 简述用于薪炭林的乔、灌木树种应该具有的特性。 六பைடு நூலகம்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 请论述水源保护混交林营造技术。 42. 试述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
11. 下列不属于油料树种的是 A. 杉木 C. 乌柏
12. 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的是 A. 农田 C. 森林
B. 油茶 D. 玉米
B. 草原 D. 灌木林
13.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做补植设计的是造林成活率在
A.41% 以上而又不足85%
B.41% 以上而又不足90%
C.51% 以上而又不足85%
A. 天然林保护工程
B.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C. “三北”防护林工程
D. 环北京地区的防沙治沙工程
3. 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适地适树最基本的途径是
A. 选树适地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大纲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第一部分自学考试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林业生态工程学”是生态环境建设科学体系中阐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水土保持、森林培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社会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主要担负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专业应用教育的任务,是专业考试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般应在具有“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森林培育学”等知识以后再行开设为宜。
本课程的学分为5学分。
其推荐教材为王礼先等编著的《林业生态工程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一书。
二、课程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其中,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来说,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建立林业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技能体系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主要有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防护林学理论、水土保持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学自身的理论,如林业生态工程学的内容、任务、对象和效果等。
本课程的基本方法,是指林业生态工程学用以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活动这一特殊矛盾运动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的技术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指传者运用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方法,正确有效地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技能。
本课程主要限于讲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这一方面,在本考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中的第二项分列了七章,它们都是考试的范围。
(二)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应掌握的深度和概括。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 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 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 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 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 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 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 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 森林。
.
4.4.2 人工林结构设计
(1)树种组成 人工林的树
种组成是指构成该 人工林分的树种成 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按树种组成不同 ,可分为单纯林(纯 林)和混交林。
.
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有很多优点:一是充 分利用造林地立地条件或营养空间;二是能有效 地改善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三是具有较好的景观 、美学和旅游价值,具有较好的净化空气、吸毒 滞尘、杀菌隔音等环境保护功能;四是混交林具 有抵御病虫害及火灾的作用。因此,混交林比纯 林有很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应该尽量因地制宜 地营造混交林。
防护林
.
造船用材林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
.
4.2.2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他生态脆弱
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
.
(1)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1.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 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当今世界三大热点问题:人口 资源 环境 十大环境问题:1 土地荒漠化:2 大气污染:3 温室效应:4 臭氧层减少:5 水源短缺,污染严重 6 海洋环境恶 化:7 绿色屏障锐减:8 生物种类减少:9 垃圾成灾:10 人口增长过快: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的原因: (1)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乱砍乱伐、陡坡开垦、过渡放牧、过渡樵采等。 (2)环境污染: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污水排放、喷施农药、垃圾大量堆放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 1)自然环境先天脆弱 :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滑坡泥石流严重;西北—沙漠、戈壁. ( 2)水土流失严重:( 3)荒漠化扩大:(4)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 5)森林覆盖率低:( 6)天然林生态系
林业生态工程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简称环境。
3.生态环境问题: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所建立的各种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的锁链。
6.生产量:生态系统最初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被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叫生产量,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叫生产力或生产率。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是能量储存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量叫第一性或初级生产量,这种生产速率叫第一性生产力。
7.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8.生态系统的发育: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有时间性的,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状态才出现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有生命成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发展,一般称为生态系统的发育。
9.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10.景观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和地理学相互参透、交叉而形成的,由此,景观生态系是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
1第一章 l林业生态工程概论
因人类的征伐而灭绝。
这一趋势若得不到抑制, 今后的 25 年,将有 150 万个物种告别人类。
6 气温呈上升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大气质量恶化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 • 世界卫生组织对60个国家10-15年的监测发现,全球污染最 严重的10个城市,中国占8个; • 1997年全国烟尘排放量1873万吨,CO2排放量2346万吨; • 环境空气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 1% , 62% 的城市 CO2日平均浓度超过3级标准; • 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 30% ,华中酸雨区酸雨频率高达 90%以上; • 全国因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 • 北京成为国内三种污染物(NOx、CO和O3)同时超标的唯 一城市,几乎达到大气自身净化的极限; • 上海15个交通路口CO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6倍。
林业生态工程
课程介绍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第五章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六章 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第七章 林业生态工程效益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对应的岗位分析
根据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特点,林业生态工程课程 主要面向县区级林业三北站、野保站、退耕还林办、 林业站;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 个体林场;各级自然保护区等相关单位。
自然灾害:自然界本身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 环境污染:工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排放物质或 能量进入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1) 自然环境先天脆弱
多山: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分布广泛的环境脆弱带:沙漠、戈壁、寒漠面 积占1/5。 气候灾害:旱涝频繁、洪涝、北方风雪天气, 农业上早晚霜等。
林业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学与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而生态工程则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的应用学科。
两者密切相关,共同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一、林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林业生态学立足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森林植被、动物群落、土壤质量、水文循环等各方面的内容。
它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植被的研究:了解不同种类森林的组成、结构和演替规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2. 森林动物群落的研究:研究森林中的动物多样性、物种分布和数量变化等,探讨其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3. 土壤质量的研究:了解森林土壤的性质、组成和肥力,探讨土壤对森林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4. 水文循环的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循环过程,包括降水、蒸腾、蓄水等,探讨其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生态工程是将生态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针对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工程手段调整和修复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减缓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2. 水环境工程:通过建设湿地、河道整治、水质净化等工程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3. 气候调节工程:通过建设城市绿地、森林防护带等工程手段,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4. 生态旅游工程: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三、林业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的结合林业生态学与生态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林业生态学的研究结果为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而生态工程的实践经验则反过来验证和完善了林业生态学的理论。
生态工程通过采用林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和配置,实施森林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林业生态工程名词解释
林业生态工程名词解释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通过改善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林业生态工程名词解释: 1. 森林生态系统:指森林及其周围生态系统的整体,包括森林、林缘、草原、土壤、水、空气等。
2. 森林经营管理:指对森林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过程,包括造林、抚育、伐木、林政管理、森林资源调查等。
3.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森林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碳汇、保护水源、提供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生态类型、生态系统等。
5. 生态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物种的分布、生态习性、生态角色等。
6. 森林植被:指森林中的植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藻类等。
7. 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生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等。
8. 林业生态工程: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工程措施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9. 生态效益:指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碳循环、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10. 可持续发展:指人类社会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式,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旨在通过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林业生态工程学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 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
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位”与自然资源多级利用
• 生态位也有译成“生态龛”或“小生境”,它是指“生态系统中 各种(ɡè zhǒnɡ)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 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之为其生态位”。 比如一片荒 山在定植上乔木树种以后,树冠中隐蔽的条件、树冠中食叶昆虫等 就给鸟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态位;林冠下的弱光照、高湿度给喜 阴生物造成了一个生态位;枯落物堆积又给小动物(像如蛇、蛹虫 等)提供了适宜生态位。
➢ 5.1.2 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绿化的主要区别 • 其一,森林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不仅是木本植物 的群集,而是一个具有独特森林生物和森林环境的生态系 统。
• 其二,人工林生态系统建造是为人类服务的,它不但受自然因 素制约,同时,要与社会经济(jīngjì)发展相协调。因此,我们除 了解决长远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外,短期内的三大效益同步也是 不容忽视的。
共三十页
➢ 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重建工作与天然(tiānrán)森林生态 系统形成的重要区别: • 明确的目的性 —— 人工林建造与天然林形成过程的重大区别在于,
建造之初人类就确定了其明确的社会经济目的。而天然林的形成与发 展只是以自然规律为导向的。 • 人类干预性 —— 人工林的主要生物是由人类确定的。同时,人类对生 物分布与生长给与了强烈的人工干预。这种干预对人工林形成影响很大。 正确的干预可导致成功,否则则反之。
共三十页➢ 5.1Fra bibliotek1 林业生态工程的提出
•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 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 (dòngwù)、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 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的将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自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商品林:是指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森林分类指标:A 、生态脆弱性: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
B 、生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以及需要提供森林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中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工艺系统。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控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艺技术。
(目的在于保护、恢复、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养与经营技术,但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1)对象不同——宜林地→森林生态系统;区域或流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关心点不同——木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种间关系、林分的结构与功能;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目的不同——提高林地的生产率→森林持续;提高复合系统经济和生态效益→系统持续(4)采取技术措施不同——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各类土地上采取综合措施。
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主要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把设计的种群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定植或安置在复合生态系统之中。
生物群落的选择和匹配是前提。
(2)环境改良工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在非森林环境中建造,为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须改良当地的立地条件。
如蓄水整地、沙障、地膜覆盖、排水工程等。
(3)食物链工程:包括生产性食物链(有效地利用绿色植物产品或加工剩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和减耗性食物链。
主要类型根据建设的目的、结构与功能不同,林业生态工程可划分为以下类型:(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4)沿海区林业生态工程(5)城市林业生态工程(6)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7)复合农林业生态工程(8)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9)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1.3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当今世界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十大环境问题:1 土地荒漠化:2 大气污染:3 温室效应:4 臭氧层减少:5 水源短缺,污染严重 6 海洋环境恶化:7 绿色屏障锐减:8 生物种类减少:9 垃圾成灾:10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1)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乱砍乱伐、陡坡开垦、过渡放牧、过渡樵采等。
(2)环境污染: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
污水排放、喷施农药、垃圾大量堆放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1 )自然环境先天脆弱: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南方—滑坡泥石流严重;西北—沙漠、戈壁.(2 )水土流失严重:(3 )荒漠化扩大:(4 )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5 )森林覆盖率低:(6 )天然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7 )气温呈上升趋势2.1 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区称为生态环境脆弱带。
研究内容:1 空间范畴:性状、面积和结构等;2 时间范畴:变化速度及过程演替;3 质量评价范畴:脆弱程度以及发生频率。
(1)界面的脆弱性基本特征:①可被代替的概率大,竞争的程度高;②可以恢复原状的机会小;③抗干扰的能力弱,对于改变界面状态的外力,只具相对低的阻抗;④界面变化速度快,空间移动能力强;⑤非线性的集中表达区,非连续性的集中显示区,突变的产生区,生物多样性的出现区。
(2 )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空间归纳①城乡交接带②干湿交替带③农牧交错带④水陆交界带⑤森林边缘带⑥沙漠边缘带⑦梯度联接带⑧板块接触带2.2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一)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自然干扰:1 地球自身的地质地貌过程:火山爆发、地震、滑坡、泥石流。
2 区域气候变化:火灾、水灾、虫害、飓风、盐渍作用等人为干扰:指人类社会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或过程。
正常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取得平衡的自我维持系统,并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干扰——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和障碍,使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波动或恶性循环,形成受害的生态系统。
受害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系统。
与自然系统相比, 受害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稳定性和抗逆能力减弱、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
这类系统也被称之为“退化生态系统”。
(二)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受害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不同,可能有 4 种结果:①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②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③由于管理技术的使用,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④因适宜条件不断损失的结果,保持受害状态。
(1 )几个名词概念①恢复:是将受害生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方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主要是再建立一个完全由本地种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个消极的漫长的过程,它依赖于自然演替过程和移去干扰。
随着人口增长,土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环境污染等导致完全恢复不太可能)。
②恶化:干扰持续进行,使生态系统受到更大破坏。
③重建: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形成一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④改建:是将恢复和重建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新特性的状态。
(2)生态恢复的目标与模式恢复的目标是通过修复生态系统功能,补充生物组分,使受损的生态系统回到一个更自然条件下的状态。
Hobbs 和 Norton 认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目标包括:1.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种类、丰富度及多度;2 结构:植被和土壤的垂直结构;3 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4 异质性:各组分由多个变量组成;5 功能:诸如水、能量、物质流动等基本生态过程的表现。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两个模式途径:(1)(可逆的)不超负荷受害通过消除压力,在自然恢复过程中达到恢复。
(2)(不可逆)超负荷受害通过消除压力,在人为的帮助下和通过自然恢复达到恢复。
6、生态恢复的方法不同类型(如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湖泊、河流、海洋)、不同程度的退化生态系统,其恢复方法亦不同。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看,主要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系统的恢复。
非生物成分的恢复技术包括:1、水体恢复技术: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富营养化控制、换水、集水和节水技术等。
2、土壤恢复技术:耕作制度和方式的改变、施肥、土壤改良、生物培肥、化学改良、控制水土侵蚀、换土及分解污染物等。
3、空气恢复技术:新兴能源替代技术、烟尘吸附、温室气体的转化、生物和化学吸附等。
生物成分的恢复技术包括:1、生产者(植被):物种的引入、品种改良、基因工程、植物快速繁殖、植物的搭配、植物的种植、林分改造等。
2、消费者:捕食者的引入、病虫害的控制。
3、分解者:微生物的引种及控制。
生态恢复中最重要的是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技术,通过研究与实践,尽快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而恢复其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美学效益的统一。
(4)恢复成功的标准:①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②不可入侵性(象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③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④营养保持力;⑤生物间相互作用(植物、动物、微生物)。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持续发展: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
它意味着:在空间上:应遵守互利互补的原则,不能以邻为壑;在时间上:应遵守理性分配的原则,不能在“赤字”状况下进行发展的运行;在伦理上:应遵守“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平衡”“共建共享”等原则,充分体现高效和谐、循环再生、协调有序、运行平稳的良性状态。
3.1 我国十大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体系(1)三北防护林体系(1978 年)(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1989 年)(3)沿海防护林体系(1988 年)(4)太行山绿化工程(1986 年)(5)平原绿化工程(1988 年)(6)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1996 年)(7)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1992 年)(8)珠江防护林体系(1993 年)(9)辽河防护林体系(1994 年)(10)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1991 年)(1)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的:以治理或缓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群众摆脱长期贫困的境地。
四大世界级造林工程:(1)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2)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3)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4)美国“罗斯福生态工程”(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的: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洪灾、旱灾和泥石流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1)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的:防风固沙,护堤,保护农田,涵养水源,改善和保护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2)平原绿化工程目的:改善农区生态环境,防止旱、涝、风沙和水土流失,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
以农防林网为主体,结合“四旁”植树,农林间作和成片造林,构造出网、带、片相结合的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该工程完成后,展现一个“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新型农区。
(3)太行山绿化工程目的:加速太行山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山区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4)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目的:防止水灾为主,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5)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目的: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保障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发挥长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