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_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的教学围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过程。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实验的设计较为开放,并且学生在实验技能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故将一些探究任务安置在课前。
本节课的着眼点不是过分强求学生的实验做得多么精准,而是着重于如何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已经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去探究未知规律的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课件演示、动手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教师根据知识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欲望,增强问题研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采用“问题—讨论—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伴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4、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将本节课的实验设定为分组实验。
二、课程标准(1)知道什么是一位碰撞。
(2)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3)能够猜想碰撞中的不变量,并用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领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的设计思路,并初步知道物体碰撞过程的不变量。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并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
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难点:碰撞中不变量的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播放视频:通过生活中的车祸视频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碰撞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2)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而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方法研究的。
(3)通过同学们做玻璃球的碰撞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出直线碰撞是最简单的碰撞;由此为切入点引出本节内容——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高中物理_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从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到了碰撞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为以后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且在原子物理中也有涉及,因此本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验情境从特殊到一般化探究,让学生体验碰撞中不变量的猜想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引导和实践中收获“不变量的猜想”成果,体验学习探究过程,了解碰撞前后物块速度的获得方法,发展对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教材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经历对碰撞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实验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运动类型,物理研究方法和遵循的一般规律,这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对学生对不变量的猜想起到引导作用。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对物体通过碰撞从而产生的运动类型也有生活感性认知。
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掌握实验内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1.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可能的表达形式。
2.如何合理测量物块碰撞前后的速度?3. 实验数据的处理。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高中物理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知识点梳理: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1.2 追寻不变量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典型例题:问题一 实验操作过程例题1:在课本参考案例(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 .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 .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解析]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正确。
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2/2—0,即初速度为0,B正确。
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无要求,C错误。
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正确。
[答案] ABD问题二实验数据的处理例题2:为了研究碰撞,实验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前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闪光照相每隔0.4s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如图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 B=1.5m A,拍摄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cm 至105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求出:(1)A、B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各为多少?(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两滑块碰撞前后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和是不是不变量?[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1)碰撞后:V B/=0.50m/s,V A/=0.75m/s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运动的时间是t1=0.2s,由此可知:从拍摄第一次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2 s,则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 B=1.0m/s,由题意得v A=0。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碰撞的不同类型以及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
(2)知道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3)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掌握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的方法。
(2)通过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难点: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从实验观察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猜想,进而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实验方案,并按选定的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科书,PPT课件,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引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关于碰撞前后具体的不变量。
【事件1】教师利用视频软件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碰撞的视频,例如:1.汽车相撞;2.天体星体碰撞等,激发学生探究碰撞现象的兴趣。
进而让学生列举出自己了解的碰撞实例,教师说明:碰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且种类繁多、变化多端。
【事件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碰撞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
因此,碰撞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碰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总是要改变的,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创新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创新教学设计实验名称: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在碰撞前后的变化情况,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材料:1.弹性碰撞小车(或其他碰撞实验装置)2.直尺3.计时器4.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将弹性碰撞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直尺测量小车的初始速度并记录。
2.在小车前方的其中一固定位置放置一障碍物,并记录小车和障碍物的相对位置。
3.推动小车,记录小车碰撞障碍物前的速度和碰撞后的速度。
4.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碰撞前后的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情况。
5.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包括碰撞前后速度、动量和动能的数据。
6.反复进行实验,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形状等条件,观察不同条件下碰撞中的不变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碰撞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2.动能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动能可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总能量依然守恒。
3.碰撞中的不变量: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是不变量,无论碰撞条件如何改变,总动量和总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和动能变化情况,揭示了碰撞中的不变量:动量和动能。
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和总动能是守恒的,即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碰撞过程中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有了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实验,我深刻领悟了实验的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希望通过实验这一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学生们能在实验中收获知识,不断探索、发现和创新!。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A=m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A>m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如果mA<m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v'、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2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教学设计2: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碰撞有不同类型,知道一维碰撞的实验方法选择。
2.知道质量改变的方法,会测量物体的质量。
3.会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不变的物理量。
4.知道物块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
5.知道两个原来连在一起的物体相互作用而分开也是一种碰撞。
6.会选择实验方案,安排操作步骤,知道实验所需物理量的测量和器材操作。
7.知道实验数据的记录,合理分析实验数据与猜想相结合,并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和熟练操作的能力。
2.理解物块速度测量的转换替代思想是常用方法,会用转换方法测碰前,碰后的速度。
3.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维碰撞中存在的不变量,体验到物理学习的科学价值。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可能的表达形式2.如何合理测量物块碰撞前后的速度?难点:1.如何创设从特殊到一般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猜想两个物体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物理量表达形式。
2.运用转换替代思想测量碰撞前后物块的速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运用物理“科学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2.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引导、分组定量实验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课前准备】1.深入体会特级教师黄国龙著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构建和策略探讨》2.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苗元秀老师“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5编写思想”一文。
3.教学环境:物理实验室,将准备好的分组实验器材先放置于学生桌下。
4.教学用具:演示视频,自制半定量研究一维碰撞实验装置,特大号象棋四个(配重后质量相等),用光具座纸盒子填细沙长槽,多媒体课件。
20-21版: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创新设计)
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实验目的1.领会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
二、实验原理1.实验猜想在一维碰撞的前提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和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m1v1+m2v2=m1v1′+m2v2′(2)m1v21+m2v22=m1v1′2+m2v2′2(3)v1m1+v2m2=v1′m1+v2′m2(4)……上面的关系式中哪一个是成立的?2.实验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方案(四):利用等大的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四方案相同点: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四方案不同点:速度的测量方式不同。
方案(一):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方案(二):可以通过测量小球碰撞前后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前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方案(三):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
方案(四):根据平抛运动知识,将速度的测量转化为长度的测量,用小球碰撞前后落地距离替代碰撞前后的速度。
三、实验器材方案(一):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方案(二):带细线的小球(两套)、铁架台、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布等。
方案(三):光滑长木板、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刻度尺等。
方案(四):斜槽,两个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重垂线,复写纸,白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等。
四、实验过程1.实验设计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使两滑块发生一维碰撞。
装置如图1。
图1且用以下三种方式分别探究。
①如图2所示,用细线将弹簧片拉成弓形,放在两个滑块之间,并使它们静止,然后烧断细线,两滑块随即向相反方向运动。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碰后A 球静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2 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2)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 (3)22112211m v m v m v m v '+'=+ 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 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2.2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3 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 生:讨论。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教学难点速度的测量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打点计时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投影片)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不同号的台球运动状态不同)。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 速度都发生变化•例:两节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靠碰撞连接。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二)进行新课1. 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1 一维碰撞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一一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课件:碰撞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B角.如两球的质量叭=咱,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B =a,这说明A 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m,碰后A 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如果m<m,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师: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1. 2追寻不变量师: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m,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i、v.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猜测:(1) m1v1m2v2m1v1m2v2(2) 2m"2m" m?V2m?V2 2 2V1V2V|V2(3)m2mi m2分析:①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②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2. 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2.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2. 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师: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生: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班级高二备课人备课时间2012 年4 月9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一)引入演示:(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
如两球的质量m A=m 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A >m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m B ,碰后A 球反弹、B 球向右摆动。
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 、B 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 、B 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碰撞过程中,速度的变化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2)追寻不变量分析: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 '、2v ',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 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三种猜测: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22112211m v m v m v m v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对心碰撞);(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问题:测量物体的速度可以有哪些方法?提示: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参考案例――一种测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滑块上红色部分为挡光板,挡光板有一定的宽度,设为L ,气垫导轨上黄色框架上安装有光控开关,并与计时装置相连,构成光电计时装置。
当挡光板穿入时,将光挡住开始计时,穿过后不再挡光则停止计时,设记录的时间为t ,则滑块相当于在L 的位移上运动了时间t ,所以滑块匀速运动的速度v=L/t 。
3、实验方案(1)用气垫导轨作碰撞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及分析(a-1)实验记录及分析(a-2)实验记录及分析(a-3)实验记录及分析(b)(2) 用小车研究碰撞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
让小车A 运动,小车B 静止。
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如上图)。
通过纸带测出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
4、结论:第一种猜测是对,即22112211v m v m v m v m '+'=+练案(自主练习)1、在一个物理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叫不变量,也叫_____________量。
2、在气垫导轨上进行探究实验时,用的仪器除了光电门、滑块、挡光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气垫导轨上进行实验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A.给气垫导轨通气 B.给光电计时器进行归零处理C.把滑块放到导轨上 D.检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是否能挡光计时4、在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滑块的质量 B.挡光的时间C.挡光片间的距离 D.光电门的高度5、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下列操作是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6、关于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花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直流电源B.火花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源C.火花式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D.火花式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 直流电源7、对于实验最终的结论m1v1+m2v2=m1 v1′+m2 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限于一维碰撞 B.任何情况下m1v12+m2v22=m1 v1′2+m2 v2′2也一定成立C.式中的v1、v2、v1′、v2′都是速度的大小 D.式中的不变量是m1和m2组成的系统的总动量8、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钢球,按图示方式悬挂,让其中一个小球保持静止,把另一小球拉开一定的角度,然后自由释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碰撞后,两球相互交换速度,入射球静止,被碰球以入射球碰前的速度运动B .碰撞后,入射球被反弹,被碰球以入射球碰前2倍的速度运动C .碰撞前后,两球有mv 1=mv 2(v 1和v 2分别表示两球相碰前后的速度)D .碰撞前后,两球有mv 1≠mv 2(v 1和v 2分别表示两球相碰前后的速度)9、在气垫导轨上的两个滑块P 、Q ,质量分别为m 1、m 2,已知它们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碰撞前P 的速度为v 1,则碰撞前Q 的速度v 2为 ( )A .0B .v 1′+v 2′- v 1C .222211)(m v v m v m -'+' D .211122)(m v v m v m -'+'10、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小球,甲球的质量为2kg ,乙球的质量为1kg ,甲球以4m/s 的速度和原来静止的乙球发生对心碰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碰撞后甲球的速度为零,乙球的速度为8m/s ,方向与甲球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同B .碰撞后甲球的速度一定变小C .仅根据上述条件无法求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1、试写出下列物理过程中的不变量: (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2)一个物体在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一物体沿光滑曲面自由下滑。
12、用气垫导轨做实验时,某一滑块通过光电门时,双挡光片两次挡光的记录为284.1ms和294.6ms,测得挡光片的挡光距离为5cm,则此滑块的速度多大?13、在气垫导轨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滑块,两个滑块都带有尼龙搭扣,使一滑块以速度v运动,和静止的另一滑块相碰,碰后两滑块以共同速度v′运动,请猜测这一过程中的守恒量和不守恒量。
14、物理量分哪两类,怎么样描述它们的变与不变?四、答案预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守恒2、光电计时器3、A4、D5、BC6、C7、AD8、AC9、D 10、BC11、(1)运动的加速度(2)速度或合力(3)机械能 12、4.76m/s 13、守恒量:mv=2mv′,不守恒量:mv2=2mv′2 14、矢量:当矢量的大小或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这个矢量就变化;当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这个矢量就不变。
标量:当标量的大小变化时,这个标题就变化;当标量的大小不变时,这个标题就不变。
教后反思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学案练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案(学习活动)★导学预习题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演示:如图所示,A、B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放开后A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球发生碰撞,碰后B球摆幅为β角。
如两球的质量m A=m B,碰后A球静止,B球摆角β=α,这说明A、B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如果mA>m B,碰后A、B两球一起向右摆动;如果m A<m B,碰后A球反弹、B球向右摆动。
以上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结论:以上现象说明A、B两球碰撞后,速度发生了变化,当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时,速度变化的情况也不同(碰撞过程中,速度的变化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2)追寻不变量分析:碰撞前后物体质量不变,但质量并不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必须在各种碰撞的情况下都不改变的量,才是我们追寻的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量只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 2,碰撞前它们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v'、2v',规定某一速度方向为正。
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和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如下三种猜测:22112211v m v m v m v m '+'=+222211222211v m v m v m v m '+'=+22112211m v m v m v m v '+'=+2、实验条件的保证、实验数据的测量(1)实验必须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对心碰撞);(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测量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