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五猖: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

合集下载

大田村跳五猖

大田村跳五猖

大田村跳五猖一、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跳五猖主要分布于溧阳市社渚镇大田村,生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612年)跳五猖跳五猖,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二、基本内容和艺术特征跳五猖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在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

正月初一为起傩,其后为演傩,至正月十六为收傩。

这一时间段,正值当地秋冬作物收成之后的农闲季节。

这是乡民们期望一年辛劳之后寻求欢乐的最佳时节;同时,新年伊始,人们祈求来年获得平安和丰收,吉祥幸福。

跳五猖表演分5个章节。

第一章为钗术表演,摆出天下太平阵;第二章节破神场,摆出收灾降福阵;第三章节,单行双别龙门阵;第四章节,双行五谷丰登阵;第五章节,敬拜五猖大帝平安阵。

跳五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傩面具。

面具的形象往往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的化身。

跳五猖的傩神面具为十五神像,即中央神(黄脸、黄袍)、东方神(青蓝脸、青蓝袍)、南方神(黄红脸、黄红袍)、西方神(白脸、白袍)、北方神(黑脸、黑袍)、2个执行神(白脸、百袍)、2个小生(一个红脸、一个黑蓝脸及黄袍马褂),另有12担花篮、12个抛钗手、12个铳手、40余人旗手及大小锣鼓套等物件。

表演时傩神戴着木刻面具、头饰、盔甲,中央神、东方神等诸神背插雉翎、背旗,手中挥舞双刀,头颤臂抖,跳跃挪腾,动作有时雄厚、刚健,有时轻捷灵动,来表现诸傩神开山辟路,斩荆披棘,造福于民的奋勇精神与气概。

随着鼓点的节奏,通过翻、跳、劈、叉等动作,不断变化队形。

三、传承谱系、代表性人物及作品跳五猖的主要传承人大多集中在社渚镇大田村,其间因年代久远,传承谱系无法考证,至今共有四代传人,第一代传人主要为王广金、周波头,第二代传人为刘小清,第三代传人为刘德保,第四代传人为虞友才、葛文华、葛小方。

四、保护情况已成立了溧阳市社渚镇跳五猖协会,2008年进入了第二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保护制度、传承机制,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

组织协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举办的经贸、文体活动,有组织地开展展演活动。

高淳 跳五猖

高淳 跳五猖

跳五猖跳五猖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

据考始于西周。

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

“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称五方帝君。

传说这五路神,各自司护一方平安清泰职责。

旧时,在道路要冲地带,往往盖有“五猖”庙,庙内供奉着泥塑金身或木雕面具的“五猖”神位。

五神是青、赤、黄、白、黑五样面孔,个个威严狰狞,令人胆寒。

古人缺乏科学知识,迷信人间凶祸灾难,乃妖魔兴邪,鬼魅作祟,在路口通道上塑造了“五猖”神像,妖魔鬼怪就不敢入侵为害。

庙门上曾有这样的对联:五路五神有神在此遗勿拾;十手十目不目逃手到自拿。

寓意为善则昌,作恶遭殃,善恶有报。

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

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

黑面猖神居中,青、赤、黄、白四猖神团聚收场。

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

这种活动要若干年才举行一次,定埠村又地处偏僻,很少与外地艺术交流,至今保留了原始古朴风貌。

1956年参加了江苏省舞蹈会演,得到专家的赞赏并获奖。

高淳的跳五猖已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

蚌仙舞“蚌仙舞”是由高淳水乡所传“渔哥遇蚌仙”的故事演变而成,是一种肢体表演哑舞。

它欢快奇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舞蹈从渔翁捕捞遇蚌仙展开,主要表演者有渔翁、蚌仙、渔哥(划船人)三人。

蚌仙背负一竹篾纺织的大蚌壳,张开时能活动自如,合闭时能隐身壳中。

渔翁常在河中撒网捕鱼,早出晚归,日晒雨淋,用一天辛劳换来满筐喜悦。

可是这天大网撒下,却网网落空,连小鱼也不见一尾。

正懊恼叹息,忽觉网内涌动,沉重难以收起,心想定是网到了大鱼,但拉拽多时,渔网就是难出水面。

渔哥前来帮忙,好不容易将渔网拉上船头,原来网中乃是一只硕大的河蚌。

俄尔,只见河蚌壳徐徐张开,蚌里藏着一位娇艳少女,二人惊喜万分。

高淳过年的民俗活动

高淳过年的民俗活动

高淳过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包括:
1.跳五猖:这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

表演者身着古装,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

五猖即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神,意在降妖除魔,保五方平安。

2.踩高跷:高淳地区的一种特别的民俗表演,演员们身着戏装、手执道具、踩着高跷,边走边舞,表演各种故事,如《渔翁逗蚌精》等,为春节增添了欢乐和喜庆。

3.舞龙灯、狮子灯:这些都是高淳地区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表演者通过模仿龙、狮子的形态和动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寓意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害。

4.年货售卖:春节期间,高淳的老街和景区都会举办年货售卖活动,出售各种特色年货,如特色豆腐乳、东坝萝卜干、李记腐竹等,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地道的高淳美食。

5.民俗演出:在老街和景区还会有各种民俗演出活动,如旗袍秀、武术表演、非遗展演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高淳的年味和文化氛围。

6.萌兔集市:在高淳的一些景区,如固城湖水慢城,会推出萌兔集市活动,集市上会有各种国风小商品出售,如兔子灯、糖葫芦、剪纸等,为游客带去浓郁的年味。

7.研学冬令营:高淳的一些景区还会推出研学冬令营活动,如森林里的童话小镇、花灯拾遗记等,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

总的来说,高淳过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有各种年货售卖和民俗演出活动,还有针对孩子们的研学冬令营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能够感受到高淳的年味和文化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春节生活。

概括五猖会主要内容

概括五猖会主要内容

概括五猖会主要内容
摘要:
一、五猖会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二、五猖会的主要活动与表演
三、五猖会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四、五猖会对于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与意义
正文:
五猖会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一种,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如广东、福建等地。

五猖会是一种集祭祀、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

五猖会的主要活动与表演包括:踩高跷、舞龙、舞狮、跳傩舞、抬五猖神像等。

其中,踩高跷表演者会穿着各种角色的服饰,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表演,如翻跟斗、倒立等,以展示高超的技艺。

舞龙和舞狮则是五猖会中最具象征意义的表演,代表着驱邪、祈福、吉祥等美好寓意。

跳傩舞则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旨在祈求五猖神灵的庇佑,保佑一方平安。

抬五猖神像则是五猖会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们会抬着五猖神像绕村巡游,以驱邪逐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当代,五猖会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许多地方都会定期举办五猖会,以传承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同时,五猖会也成为了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猖会在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寄托。

通过五猖会,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力量。

慢城民俗文化

慢城民俗文化

桠溪跳五猖桠溪跳五猖与江南一带的祭祠山有着密切的联系,祠山大帝名叫张渤,是汉代治水功臣,后人为纪念他,在安徽广德建祠山庙。

据史料记载,元代末年,朱元璋曾兵败广德,躲进祠山庙,逃过一劫。

朱元璋登基后,传旨从金陵至广德兴建360座祠山庙,每日由一庙会领旨赴广德祭祀祠山大帝。

并将"跳五猖"封赏给祠山庙会,为祠山大帝出巡开道。

因此桠溪跳五猖才能长盛不衰。

"五猖"即东、西、南、北、中(青、赤、白、黑、黄)五方之神,意在降妖除魔,保五方平安。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方木也,其帝太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也,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治夏;中央土地,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皋,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一幅乾隆年间传下来的《跳五猖》行当图,目前仍保存在桠溪镇韩城村,图上清楚地描绘出五猖神群舞的阵势以及所祭祀的57位神灵。

当地民间进行跳五猖的表演一直是以此为准,并以口传手教的方式传承下来。

桠溪跳五猖的表演威严、雄壮。

表演者头带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

掺入土地、城隍、僧、道、武士等多人组成。

五猖神,手执双刀,作巡视状出场,朝拜四方,舒臂抬腿,手舞足蹈,碎步穿插,布列各种阵形。

黄面猖神居中,青、赤、白、黑猖神围聚收场。

舞蹈动作粗犷奔放,伴有仪仗队、旗幡队,音乐曲牌用民间小调,配乐用锣鼓打击乐器及唢呐、长喇叭等吹奏乐器。

场面十分壮观,极具震撼性。

桠溪跳五猖具有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中国民间舞蹈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它是原始舞蹈的雏形,艺人以信仰习俗,审美心理和对未来企盼的情感出发,凭借兵器,手舞足蹈来表达民众的美好企求,是汉民族民间保存完好的傩舞。

保护和传承跳五猖对研究高淳乃至江南地区的历史、政治、社会、人文、宗教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价值。

早在1956年,桠溪跳五猖就参加了江苏省民间文艺调演,并获奖。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_陶思炎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_陶思炎

【民俗学人类学】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陶思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摘要南京高淳县是鲜为人知的傩文化传承区,其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

以祈福禳灾为追求的“跳五猖”和以驱蝗护农为要旨的“大王会”,分别以场次、步阵和“魁头”、祭仪成为当地傩舞和傩祭的代表。

它们均以木雕面具为道具,以舞蹈和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民俗、宗教、艺术的一统,也表现出乡傩的古奥和神秘。

关键词南京高淳;跳五猖;大王会;傩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09)02-0127-04收稿日期2008-11-06作者简介陶思炎(1947-),男,江苏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俗学、民俗艺术学研究。

一、引言高淳县位于江苏省的西南边陲,与安徽省的当涂县、宣州市、郎溪县以及江苏省的溧阳市、溧水县接壤,总面积802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3万。

高淳县在行政区划上归属南京市,其地势为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山区为茅山、天目山的余脉,西部为江湖怀抱的水网圩区。

高淳境内有固城湖、石臼湖两大天然淡水湖泊,物产丰饶,民风淳厚,素被称作“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鱼米之乡”。

高淳的历史文化发轫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属溧阳县,隋代以降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始立高淳县。

高淳由于地处吴头楚尾,故其民俗文化兼有吴、楚风韵,既深厚悠久,又特色鲜明。

高淳地区的语言属吴方言,语音独特,有“古吴语孤岛”之称。

高淳县距离南京市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语言、风俗、信仰却大不相同。

作为江苏民俗文化的“富矿区”,高淳不仅有古镇老街、木雕砖雕、湖鲜美食、羽扇布鞋、古吴方言、乡野戏剧、道教神像画等,更有数量众多的民间祠社神庙和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当地的文化标志,并成为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高淳傩舞有“跳五猖”、“跳财神”、“跳灶王”等,均以木面具为道具,以夸张的动作为舞步,表现神人的分离与交融。

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_潘文敏

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_潘文敏

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是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伐楚而开凿的一条人工河,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人工运河。

水路贯通,人口集聚,由此在胥河流域也诞生了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跳五猖。

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是古老的原始舞蹈傩舞的分支,历史悠久,流传较广。

皖东南胥河流域的郎溪县梅渚镇定埠的跳五猖古朴、凝重,较好地保存其原生态的一面,蕴含深厚的中国古老文化,曾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也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五猖中的五猖神之由来传有两说,一是据《清人笔记》说元末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朱元璋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令阵亡士卒“五人受伍”而受供。

另一说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的张渤,其先世曾佐大禹治水,故张渤被派往安徽广德镇守治水,引浙江长兴之水,溢广德山田,形成“圣渎河”后,坐化而死。

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话造庙祭祀,神牌全称是“广惠灵佑崇德祠山大帝”。

①皖东南胥河流域的跳五猖作为一种民间祭祀神舞,“带有浓郁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道、释多元宗教的载体”。

②至今也是难得一见的古文化珍品,尤其是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引用中国阴阳五行等学说的五方、五色、五行的思想,区别于京剧及其它傩戏面具装饰艺术而别具特色。

一、五猖面具装饰的背景文化分析皖东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装饰有别于绍兴、芜湖等地的五猖面具装饰,它乍一看额绘图案,粗眉倒竖,巨目圆睁,大嘴獠牙,给人的形象犹如凶神恶煞,但仔细观看其脸谱,其装饰元素丰富,色彩古朴又透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极具美感,同时在面具装饰中也将道教文化融入其中,如郎溪梅诸镇定埠的跳五猖,其面具形象威严生动,吸取了道教的“五行说”,③即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观点而形化成像。

中国古代神话中五方天帝即为五方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黄帝为五方神,跳五猖中的五猖则代表五方之神。

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

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

皖东南胥河流域“跳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分析及思考作者:潘文敏来源:《艺海》2014年第03期[摘要]皖东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装饰,结合五方、五色、五行即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其图案风格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

面具上特有的装饰性火苗图案,成为其共同特征,这种图案及组合形式已成为皖东南胥河一带五猖脸谱装饰处理的特有形式,是地方民俗装饰的代表元素之一。

梅诸镇五猖面具装饰艺术是皖东南胥河流域民俗装饰艺术的亮点之一,她给现代设计师们带来宝贵的民俗装饰艺术参照。

[关键词]胥河流域五猖脸谱艺术参照继承与运用胥河开凿于公元前506年,是春秋时期伍子胥为伐楚而开凿的一条人工河,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条人工运河。

水路贯通,人口集聚,由此在胥河流域也诞生了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跳五猖。

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是古老的原始舞蹈傩舞的分支,历史悠久,流传较广。

皖东南胥河流域的郎溪县梅渚镇定埠的跳五猖古朴、凝重,较好地保存其原生态的一面,蕴含深厚的中国古老文化,曾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也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跳五猖中的五猖神之由来传有两说,一是据《清人笔记》说元末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朱元璋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 令阵亡士卒“五人受伍” 而受供。

另一说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的张渤,其先世曾佐大禹治水,故张渤被派往安徽广德镇守治水,引浙江长兴之水,溢广德山田,形成“圣渎河”后,坐化而死。

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话造庙祭祀,神牌全称是“广惠灵佑崇德祠山大帝”。

①皖东南胥河流域的跳五猖作为一种民间祭祀神舞,“带有浓郁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道、释多元宗教的载体”。

②至今也是难得一见的古文化珍品,尤其是五猖面具装饰艺术,引用中国阴阳五行等学说的五方、五色、五行的思想,区别于京剧及其它傩戏面具装饰艺术而别具特色。

一、五猖面具装饰的背景文化分析皖东南胥河流域的五猖面具装饰有别于绍兴、芜湖等地的五猖面具装饰,它乍一看额绘图案,粗眉倒竖,巨目圆睁,大嘴獠牙,给人的形象犹如凶神恶煞,但仔细观看其脸谱,其装饰元素丰富,色彩古朴又透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极具美感,同时在面具装饰中也将道教文化融入其中,如郎溪梅诸镇定埠的跳五猖,其面具形象威严生动,吸取了道教的“五行说”,③即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观点而形化成像。

五猖会概括内容

五猖会概括内容

五猖会概括内容摘要:一、五猖会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二、五猖会的庆祝活动与习俗三、五猖会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与传承四、五猖会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五猖会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庙会活动,起源于明朝,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

它以庆祝五猖神(亦称五通神)为主题,祈求五猖神保佑一方平安、五谷丰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猖会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集祭祀、娱乐、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

一、五猖会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五猖会起源于明朝,据传五猖神原为五位英勇的战士,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杀敌、为国捐躯,死后被尊奉为神。

五猖会起初是民间的自发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官方认可的庙会。

清朝时期,五猖会达到了鼎盛,成为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庙会之一。

二、五猖会的庆祝活动与习俗五猖会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祭祀仪式、文艺表演、商贸交流等。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会向五猖神敬献供品、焚香点烛,以祈求五猖神保佑平安。

文艺表演则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民间艺术形式,为观众带来欢乐。

商贸交流方面,五猖会成为了当地百姓进行买卖交易的重要场合,各种日用品、手工艺品、美食等应有尽有。

三、五猖会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与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五猖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改变。

现代五猖会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庆祝活动,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如灯谜竞猜、摄影比赛等。

同时,五猖会也成为了传承民间文化、展示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许多地方政府将五猖会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其传承与保护的力度。

四、五猖会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与价值五猖会在当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展示了我国民间信仰、祭祀、娱乐等方面的传统习俗。

其次,五猖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体现了群众的文化创造力。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The hometown custom of "Jumping the Five Devils" is a vibrant and unique tradition that embodies the spirit and culture of our village.家乡风俗“跳五猖”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独特性的传统,它体现了我们村庄的精神与文化。

Performed dur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it involves a group of dancers dressed in colorful costumes, each representing a different devil.这一风俗在节日和庆典时表演,一群穿着五彩斑斓服饰的舞者参与其中,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猖神。

Through rhythmic movements and exciting music, they tell stories of good vs. evil and the triumph of virtue.他们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动作和激昂的音乐,讲述着善与恶的故事以及美德的胜利。

This ceremony not only entertains but also serves as a way to preserve and pass down our ancestral traditions to future generations.这一仪式不仅娱乐了大众,还成为了我们传承和向后代传递祖先传统的一种方式。

Participating in the "Jumping the Five Devils" is a cherished memory for many villagers, as it brings them together and strengthens theircultural identity.参与“跳五猖”是许多村民珍贵的记忆,因为它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并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

家乡风俗跳五猖的作文Growing up in my hometown, one of the most cherished traditions is the dance of the Five Great Chants.在我家乡长大,最珍贵的传统之一就是舞猖。

The dance of the Five Great Chants is a traditional folk dance that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in my hometown. It is performed during special occasions such as festivals, weddings, and other significant events in the community.五猖舞是我家乡传统民间舞蹈,已经流传了好几代人。

它在特殊场合如节日、婚礼和社区的其他重大活动中表演。

The dance involves a group of dancers moving in synchrony to the rhythm of drums and other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movements are energetic and lively, reflecting the spirit and vitalityof the local culture.这种舞蹈需要一群舞者按照鼓和其他传统乐器的节奏同步舞动。

动作充满活力和生机,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精神和活力。

The Five Great Chants dance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the local people, as it is not only a form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a way to preserve and showcase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ommunity.五猖舞在当地人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保护和展示社区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50

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50

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50五猖会,是指古代文学中经典的五种表演艺术,包括曲、词、文、书、画。

这五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不仅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五猖会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曲,是五猖会中的一种形式,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曲是指戏曲中的唱腔,有徽调、评韵和念白等形式。

徽调是指不同的曲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每种徽调都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表演方式。

评韵是指在唱腔中使用的韵脚,常常与徽调相匹配,使整个演出更加优美和谐。

念白则是戏曲中的对白部分,通常由角色念白演唱。

其次,词,是指古代文人所创作的一种文学形式。

词分为乐府词和宋词两种。

乐府词起源于古代汉朝的宫廷音乐,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广场舞和民间歌谣中。

乐府词以其简洁明快、婉转动人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宋词则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形式,注重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描绘,常常表达出哀愁之情和爱情之美。

再次,文,是指古代文学作品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包括散文和古文两种形式。

散文是一种较为杂乱的文体,反映了作家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散文通过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等方式,把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古文则是指古代文人所创作的一种修辞华丽、含蓄深远的文学作品。

古文常常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思考,表达出一种中庸之道的思想。

然后,画,是指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在五猖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形式,能够通过画家的笔墨,将生活中的美丽和情感折射在纸上。

中国画以清秀淡雅的风格、含蓄隽永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中国画常常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器物等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最后,书,是指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

书法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书法通过墨、纸、笔的运用,通过对汉字字形和结构的细腻描绘,表达书法家内心的深深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端午节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特点介绍

端午节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特点介绍

端午节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特点介绍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传统音乐与舞蹈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入了浓郁的民俗风情,让人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

一、端午节传统音乐在端午节的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五黄鼠独钓》。

这是一首富有古老神秘气息的曲子,旋律悠扬动听,给人带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传说中,这首曲子是古代名曲《胡笳十八拍》中的一部分,而后被独立于其他曲子,成为了专属于端午节的传统音乐。

除了《五黄鼠独钓》,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音乐表演形式。

例如,锣鼓喧天的鼓乐表演,鼓声激昂有力,寓意着驱邪扬善。

此外,还有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古典雅致的感受。

这些传统音乐不仅音乐旋律优美,而且充满了神奇的节日气息,瞬间带领着观众穿越时空,进入古老的端午节。

二、端午节传统舞蹈在端午节的传统舞蹈中,最为知名的要数龙舞和舞狮。

这两种表演形式不仅在端午节中频繁出现,也经常在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中演绎,成为了中国舞蹈的代表之一。

龙舞,顾名思义,就是表演者在一条长龙的引领下,舞动起身体。

表演者身穿五颜六色的龙袍,同时操控龙身,让龙舞起舞腾踊。

整个表演过程中,舞者们身姿矫健,气势磅礴,神态自如,仿佛化身为如梦似幻的巨龙,带领着观众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而舞狮则是另一种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表演形式。

舞狮的舞者分为狮头和狮身两部分,狮头由两个舞者操控,而狮身则由多个舞者共同完成。

整个表演过程中,狮子灵动热情,舞者们协调配合,展现出舞龙般的华丽身姿,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除了龙舞和舞狮,端午节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表演,即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表演者在特制的高跷上踩行走,并进行各种灵活多样的动作表演。

这种表演不仅技巧高超,而且富有魅力,既展示了人们的勇敢和坚韧,也带给观众们无尽的欢乐与惊喜。

高淳“跳五猖”的艺术属性及现状与发展

高淳“跳五猖”的艺术属性及现状与发展

者曾走访有关各村,现在一般祭祀活动 尚存,但许多仪式已简单化了:如东坝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诗 歌、戏剧、舞蹈都是古代先民们对天地
“ 跳 扬 泗 ”、“ 跳 鬼 司 ”的 舞 蹈 程 式 濒 于 失 传 ,现 八 十 岁 以 上 的 老 人 尚 能 描 述

宇宙、自然万物、人与神沟通中而展开 的想象形式剧、杂耍、魔术等。它具有鲜 明的地域特色,悠久 的历史性和广泛

庙。明太祖兵驻此,卜之吉,并神助战灭 敌,遂封真君,传旨在江南建三百六十
的传播性。这些形式产生在民间的劳作 生活等活动中,随民俗的变迁而变化,

座祠山庙,并令五方猖神为其“保驾”, 使每天都有一处祭祀张勃。在祠山菩萨
或消失或壮大。 这些形式与大多数民间艺术一样在

庙中供奉着五猖神位。祠山庙里都有五 猖神位,但其它地方有五猖神位而无五
民俗活动中并不具有审美属性,而是它
猖之舞。定埠一带“跳五猖”,在祭祀祠
的功能性,比如一个“跳马迦”的巫的咒
山菩萨活动中,其规模化、戏剧性、完整
语中的说唱,不是为了好听的而是用来 制造神秘,是用来驱鬼的。至于其这种说
倪建平 性都保留比较完整。 定埠的“跳五猖”是以东南西北中
表演者在进入佳境时常有神灵附体现 象,舞者有序无序地进入癫狂状态,可以自发 的进行自编舞蹈动作,产生出戏剧化的节律 效果,把整个仪式带向高潮。
笔者认为象高淳定埠“跳五猖”的艺术形 式应归类到傩戏的范畴中。傩舞与傩戏相比 一般有动作无对白,如西藏的“锅庄舞”。所以 把高淳定埠“跳五猖”定义为傩舞是以偏概 全,抓了芝麻丢了西瓜。高淳定埠“跳五猖”的 舞蹈形式虽然相对完整程式有序,但与整个 仪式来看还只是其中的一个形式部分,从高 淳定埠“跳五猖”的整个仪式内容到形式都已 具备戏剧的属性。五猖、和尚、道士各形象生 动,打斗有情节,有内容,有对白有程式,符合 戏剧的假定性,戏剧性,现场仪式感,戏剧冲 突,综合性。从它的仪式过程看与湖北、湖南、 贵州等傩戏相似。

郎溪民间神舞“跳五猖”

郎溪民间神舞“跳五猖”

郎溪民间神舞“跳五猖”
桑盛庭
【期刊名称】《东南文化》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正>“跳五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神舞,流传很广,安徽郎溪定埠镇尤为盛行.关于“五猖”神的由来,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据《清人笔记》说: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命阵亡士卒“五人为伍”而受供.其二,“五猖”是“祠山神殿下诸将”.“祠山神”相传是西汉时的张勃(见《广德州志·丛缀卷》).张勃先世佐禹治水,故张勃被派往广德镇守治水,引长兴(浙江)之水,益广德山田(见《广德州志·寺观卷》),开成“圣读河”后,坐化而死.后人感其功德,将其神化造庙祭祀,庙额题赞“禹后一人”,神牌上的全称是:“广德灵佑崇德祠山大帝”,传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封的.郎溪、广德供奉的“五猖”神,都是设在“祠山神”庙殿两侧.
【总页数】3页(P308-310)
【作者】桑盛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相关文献】
1.安徽郎溪傩舞“跳五猖”表演仪式述考 [J], 许平山;窦静;罗昊;张坛柳
2.论民间傩仪的传承和适变r——以南京高淳"跳五猖"为例 [J], 姚义斌
3.郎溪“跳五猖”仪式的再创造 [J], 何佳
4.安徽郎溪傩舞“跳五猖”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J], 许平山;袁金龙;罗昊
5.安徽郎溪傩舞“跳五猖”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J], 许平山;袁金龙;罗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节关于的作文

春节关于的作文

春节的作文乡印象深深的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噼里啪啦”,春节来了。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人脸上都洋溢着新年幸福的微笑。

一大早,我便早早赶到街上,去观看“跳五猖”。

“跳五猖”是个传统节目,气势宏大,有一千多人穿着华丽的服饰排成一里多长的庞大队伍,缓缓前进。

“五猖”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五方神官,是定埠人民为了纪念西汉未年张渤和唐朝张巡而举行的会场。

而我最喜欢的是“小马灯”和“挑花蓝”,小马灯由十岁左右的男孩古装扮演,先在队伍中舞耍,然后按固定动作跑出各种图形;“挑花蓝”则由十二三岁的女孩表演,她们一手叉腰,一手扶着小扁担,迈着小步,闪闪悠悠,边走边舞,非常好看。

定埠的豆制品非常有名。

有一种豆制品叫千张,是将豆子煮烂,将豆汁做成薄片,吃到嘴里会很筋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定埠的豆腐也非常有意思,别的地方豆腐是切成一块一块,而定埠的'豆腐却是用瓢一勺一勺舀起来的。

这种制做的豆腐非常鲜嫩,如果放入竹笋、香菇、河虾用文火炖至熟,然后再添些香菜,保证叫你吃得流恋忘返。

吃着家乡的美食,看着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让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

过春节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了熟睡的我和爸爸,我们连忙穿好新衣服,然后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拿到门外,先挂上红红的灯笼,再贴上对联,我用手指着对联高兴的念道:“万家春,千里秀。

”春节的作文2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但是春节是我记忆最深刻、最期待的。

奶奶家住在北方,那里的年味比南方浓。

除夕夜,奶奶一直在厨房忙碌,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饺子不可或缺。

这个时候我总是在外婆身边学习各种包装方法,有时候还会用匠心添加一点创意。

有时候包装不一样,会引起一阵哄笑。

如果你赶上了大雪,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欣赏着雪舞,你会更开心,雪会是一个好年景!整个晚上我都很开心。

第二天,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新裤子,出门走亲访友。

端午节古风舞蹈

端午节古风舞蹈

端午节古风舞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端午节的古风舞蹈中,有几种经典的舞蹈形式:
1.跳龙舞:跳龙舞是端午节常见的舞蹈形式之一。

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龙袍,手持长龙装饰的长杆。

他们以龙为灵感,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模仿龙的动作,展现出龙的神韵和力量。

龙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祈求丰收、祈福健康的意义。

2.越剧舞蹈:越剧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其舞蹈形式也深受端午节的影响。

越剧舞蹈以其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舞步著称,通常以传统的文人雅士形象为主题,舞蹈动作柔和婉约,充满了古典美感。

3.跳五仙女舞:五仙女舞是浙江地区端午节的特色舞蹈之一。

舞蹈以五位仙女为形象,穿着华丽的仙女服饰,手持花瓣或仙女扇,舞姿轻盈婉转,犹如仙境中的神仙下凡,展现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这些古风舞蹈形式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展现了端午节的喜庆祥和氛围,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高淳春节习俗跳跳五猖(chāng)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据考始于西周,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

“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称五方帝君。

传说这五路神,各自司护一方平安清泰职责。

五神是青、赤、黄、白、黑五样面孔,个个威严狰狞,令人胆寒。

寓意为善则昌,作恶遭殃,善恶有报。

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

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

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

高淳的跳五猖已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

马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

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93年底参加广州第四届欢乐节受到好评,94年又赴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受到党和xx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

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

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

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

马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

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打打水浒高淳武术源远流长,宋朝时就颇有名气。

明清时期习武练功在民间已有了相当规模,并形成了“高淳世家”和“高淳正宗”两大派。

宋以来,高淳先后有53人中过武举人或武术高手。

1958年以来,高淳武术健儿在全省武术比赛中夺冠,共获金牌18枚,银牌21枚,多次获集体基本功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享有“武术之乡”誉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跳五猖: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
作者:朱旭先
来源:《华人时刊》2016年第03期
“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它是发源于南京高淳民间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更是当地农民在每逢新年春节和重大节庆活动中,一项不可获缺的重头戏,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和喜爱,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这一仪式是高淳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的。

高淳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汉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邪纳祥的性质。

“五猖”人数众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

“跳五猖”表演时,身着古装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

出场由5个手持华盖的壮汉入场站定,接着四名衣着袍服、头戴面具,步态不一的表演者排成一字上场。

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等4位为民请命的当方“地神”。

随后入场的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持双刀的5位才是真正的主角———“五猖者”。


多表演者在场上或行、或舞、或趴、或跃,跳着有各种寓意的舞蹈,其中有祈求吉祥和平的排字“天下太平”等阵式,最多时上场表演者达100余人。

(责编冯春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