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通论二2王力古代汉语词义演变

通论二2王力古代汉语词义演变

4.根据成语确定词义 金城汤池 若即若离 哭天抢地 走马观花 揭竿而起 举世无双 排山倒海 趾高气扬 勃然作色 苟且偷安 家给户足 顾影自怜 兵不血刃 感激涕零 假公济私 囗返回
作 业:
掌握此通论中所举例词的古义 (重点是有例句的词例)
《秋声赋》)
睡: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
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坐着打盹
睡觉
3 根据连用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来确定词义
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赵策》) 爱,喜爱;怜,喜爱
穷:穷则独善天下,达则兼善天下。(《孟 子》)达,通达;穷,不通达
下: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孙子·虚实》) 高, 高处;下,低处
购:买;重金征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 户。(史记·项羽本纪)
3.意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恨: 秦民无不恨者。(史记·项羽本纪)
遗憾

怨: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史记·秦本纪)

埋怨
4.意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爪牙: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坏人的帮凶
得力的帮手
下流:下流多谤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影子) 暂:《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突然) 抢:《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跣,以头抢地尔。
2. 意义相同
自然:风雨水火 动物:虎马牛羊 人体:心头首脑 方位:上下左右 亲属:父母兄弟 动作:拿打杀用 性状:好坏深浅 植物:花草竹林
3. 有同有异
劝:鼓励。《左传·成公二年》:赦之, 以劝事君者。(义之同异)
作 业检查:
从《辞海》、《汉语大字典》中查 出下面各字的部首、读音和页码:
麤 灪髆

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整理

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整理

《詩經》的韻部
四.分部的結果:清人及后來的學者通過對古韻 的歸納及和《廣韻》的比較,顧炎武分古韻10 部,段玉裁分17部,江有誥分21部,黃侃分28 部。王力分為30部。現在學術界一般用王力的 分部。
五.歸部不統一的原因:由于各人掌握的材料不 同,或者對同樣的材料看法不同引起的。主要 有下麵五個方麵的原因。
《詩經》的韻例
一.韻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的韻部
二.韻部:押韻字的歸類。古(上古音)韻部異 同的語音標準應該是古音。如果以今普通話 的語音標準去衡量,我們讀先秦時的韻文時 會出现下面情况:1.古代押韵,现在依然押 韵。如《关雎》的第一、二章中的“雎、洲、 逑”。2.古代押韵,现在不押韵。如“得、 服、侧”等。3.古代不押韵现在反而押韵。 如《靜女》会把“荑”看成同“異、貽”押 韻,而不是看作同“美”押韻。其主要的原 因是古今音不同。明代陳第第一個懂得這個 道理。
协(叶)韵
1.提出的原因:后來的人讀《詩經》不押韵,但 是為了讀《詩經》的和諧,于是認為某字該改 讀某音。改讀某字音以迁就押韵的和谐。
2.主要的代表人:宋代的朱熹。如《關雎》第四 章中的“彩、友”,朱熹分注“叶此禮反”和 “叶羽已反”。但是他在《匏有苦葉》又說: “友,叶羽軌反”,即同“委”的音。這樣字 無定音了。此種觀點是錯誤的。
四.假借的分類
1.本有其字的假借(或者說有本字的假借)。如“四 之日其蚤。”“蚤”通“早”。“八月剝 棗。”“剝”通“攴”。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 古汉语通论(5~6)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 古汉语通论(7~10)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 古汉语通论(11~12)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古汉语通论(13~14)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 古汉语通论(15~16)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 古汉语通论(17~18)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 古汉语通论(19~20)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9章 古汉语通论(21~22)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 古汉语通论(23~24)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 古汉语通论(25~26)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 古汉语通论(27~28)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 古汉语通论(29~30)13.1 复习笔记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4章 古汉语通论(31~32)14.1 复习笔记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古汉语通论(1~4)1.1 复习笔记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畀、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徂、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编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编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①部首编排法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2)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2)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二)齐桓公伐楚(一)题解齐桓公伐楚发生于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

公元前770年中国进入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几个大的诸侯国经常发生兼并战争。

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由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

桓公看到当时周王室地位日渐衰微,周围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进攻,于是号召各诸侯国“尊王攘夷”。

本文讲的就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其它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

攘:排除;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称,当时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一带,楚人被中原人视作南蛮舌之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所以也是“夷”。

但是,楚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的诸侯国,它吞并了江汉一带的各民族部落,并进一步向中原扩张,控制了一些华夏族小国,象淮水边的蔡国就是楚国的盟国。

楚国还拒绝给周王室纳贡。

楚国势力逐渐向北发展,跟齐国的霸业发生了冲突,因此齐桓公兴兵南征,首先击溃了蔡国,接着便向楚国进军。

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开展外交战,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楚国承认不向周王室纳贡的错误,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退兵。

本文主要述了这场外交战的经过。

(二)课文第一段串讲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四年:指鲁僖公四年。

僖公是鲁国国君,《左传》是鲁国的史书,所以叙事均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份来纪年。

齐侯:指齐桓公。

齐国是侯爵位诸侯国,所以齐国国君都可称齐侯。

以:介词,凭借,用。

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

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说明有哪些诸侯国参见了这次军事行动,根据《春秋经》的记载,参见征讨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

〈译〉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

2、【蔡溃,遂伐楚。

】溃:溃败,被打垮。

遂:连词,表示在时间上接着上面行动而发生的事情,相当于接着、就。

伐:讨伐。

〈译〉蔡国溃败,接着讨伐楚国。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臵、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通论十三:连词,介词一、连词(一)总说1、所谓连词,是指起连接作用的词。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词、两个词组,还可以连接两个分句。

2、常用连词: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虽、若、如、苟、倘、令等。

(三)而1、“而”2(1。

(2(33(1,被连例:敏于事而.慎於言。

(2)在偏正结构中,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动词。

例: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到,就因为口渴死在路上)(3)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

例: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先生没有见过仆人吗?十个人跟随着一个主人,是因为力气不如,智力在他之下吗?是因为畏惧他)有时“而”用在主谓结构中有假设的意思。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会怎麽样。

)(四)以1、“以”作为连词,是由介词“以”进一步虚化而来的。

连词“以”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後的两种行为的联系。

2、区分连词“而”和介词“而”的方法是:看能否在“以”字後面补上一个代词“之”,如果可以补上就是介词,否则就是连词。

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无法补上“之”,是连词)3、“以”41、连词23例:肉腐生虫,鱼枯生蠹。

(因果联系)食不语,寝不言。

(时间修饰)4、“则”还可以作为假设关系的连词。

例:谨守城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防守城皋,如果汉军挑战,一定不要和他开战。

)5、“则”作为转折关系的连词,有三种情况:(1)连接的後一部分与前一部分所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一般翻译为“然而却”“却”。

例:求牛则.求马,求马则.求牛,所求必不得矣。

欲速则.不达(2)连接的後一部分与前一部分所预料的情况正好相反,可翻译为“原来已经”。

例: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的儿子跑到田里去看被父亲拔起来的禾苗,禾苗原来已经变成枯草了)(3)用在让步转折的复合谓语中,这时“则”可翻译为“倒是”例: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王力 古代汉语 通论 完整笔记

王力 古代汉语 通论 完整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王力)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如:釜,从金省,父声。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周金文。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秦小篆、秦隶。(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魏晋真书(楷书)。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3.古今词义的差别: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三、上古三十韻部與《詩經》押韻(一)韻部就是指押韻字的歸類,互相押韻的字原則上就屬於同一個韻部。

(二)最先對上古音韻進行比較和科學歸納的是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

他通過對《詩經》用韻的考察,得出上古韻十部。

集大成者是王力,他最初分上古韻為二十九部,後來從侵部分出冬部,成三十部。

(三)上古三十韻部列表(三)三十韻部归纳方法1、這三十個韻部是通過對《詩經》《楚辭》先秦散文中的韻語以及諧聲系統歸納得出的。

2、以《詩經》的用韻為例,從《關雎》第三章的韻例可以劃定“得”“服”“側”是一個韻部,然後再用繫聯法增加這個韻部的字數。

比如從《伐檀》第二章的韻例,可判定“福、側、直、億、特、食”這六個字也是與“得、服”等一個韻部的字,因這兩首詩的兩章共有一個“側”字,而把其餘的韻腳字繫聯到了一起。

一般情況下,同一諧聲偏旁也就同屬一個韻部。

但是後期的形聲字不一定能夠由此類推。

(四)名詞解釋1、陰聲韻:無韻尾或元音收尾的韻部。

2、入聲韻:塞音(/-k/、/-t/、/-p/)收尾的韻部。

3、陽聲韻:鼻音收尾(/-m/、/-n/、/-ŋ/)收尾的韻部。

4、旁轉:同一類的陰聲韻之間、陽聲韻之間以及入聲韻之間的轉換關係。

(元音相近,韻尾相同)例:叩、考分別屬於候部、幽部(同屬甲類陰聲韻),候幽旁轉5、對轉:同類同主元音的陰、陽、入聲韻之間的轉換關係。

(元音相同,韻尾發音部位也相同)例:之、職、蒸三個韻部,之職屬於陰入對轉,之蒸屬於陰陽對轉,職蒸屬於陽入對轉。

從形聲字的聲符與被諧之字的語音關繫也可看出陰陽對轉的痕跡例:從軍得聲之字有揮、輝,這是文與微對轉6、通轉:不同類但是元音相同,韻尾發聲部位不同者為同轉。

例:在、存是之文通轉,因為之[Ə]屬於甲類,文[Ən]屬於乙類,但是兩者元音相同均為[Ə],且發音部位不同。

(四)三十韻部排列1、甲類的共同特點是陰聲韻由單母音構成,入聲韻收舌根塞音韻尾/-k/,陽聲韻收舌根鼻音韻母/-ŋ/。

2、乙類的共同特點是陰聲韻由兩個母音構成,入聲韻收舌頭塞音韻尾/-t/,陽聲韻收舌頭鼻音韻母/-n/3、丙類無陰聲韻,入聲韻收唇塞音韻尾/-p/,陽聲韻收唇鼻音韻尾/-m/。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通論十三:連詞,介詞一、連詞(一)總說1、所謂連詞,是指起連接作用的詞。

連詞可以連接兩個詞、兩個詞組,還可以連接兩個分句。

2、常用連詞:與、及、且、而、以、則、於是、故、是故、然、況、雖、若、如、苟、倘、令等。

(三)而1、“而”字的作用是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的詞組,表示兩種性質或者兩種行為的聯繫。

“而”字不連接兩個名詞。

所以“而”字前後的名詞只要不做主語和賓語,就有可能活用為動詞。

2、順接和逆接(1)連詞“而”連接的兩項上有時是事理相關的,有時是前後相承的,有時是狀態類似的,有時是性質上相同的。

這時的“而”起到順接作用。

一般翻譯為“而且”“便”,而更多的翻譯為“而”。

例:任重而.道遠。

(事理相關)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陰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至焉。

(前後相承。

質、的都是射箭的靶子)(2)連詞“而”連接的兩項有時在意思上是相反的或者事理不相因、語意不連貫的。

這時“而”起到逆接作用。

一般翻譯為“卻”“可是”“但是”例: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卻能看得很清楚,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卻能聽得很清楚)(3)所謂順接和逆接,只是從具體的上下文的意思看的,並不是說“而”字有兩種性質。

3、從“而”連接的前後兩部分的句法關係來看有這樣三種情況:(1)聯合結構中,連接動詞、形容詞或動詞、形容詞性的词组。

這種用在聯合結構中的“而”,被連接的兩項在意義上沒有主次之分。

例:敏于事而.慎於言。

(2)在偏正結構中,連接狀語和謂語中心動詞。

例:未至,道渴而.死。

(還沒有到,就因為口渴死在路上)(3)在主謂結構中,連接主語和謂語兩個部分。

例: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

(先生沒有見過僕人嗎?十個人跟隨著一個主人,是因為力氣不如,智力在他之下嗎?是因為畏懼他)有時“而”用在主謂結構中有假設的意思。

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如果沒有信用,就不知道會怎麼樣。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研复习用)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研复习用)

第二册墨子《非攻》《非攻》是《墨子》中的名篇,了解中国文化又谈论国事者,多少都会想到《非攻》,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影响古今的和平主义,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

正确地解读《非攻》,重要的是要明白《非攻》产生的场景。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史上出现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那个被定名为春秋战国的时代充满了政变、瓜分,侵略、吞并,欺诈和屠杀,时间绵延两百多年。

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文化基础逐渐地被破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直接造成了社会紊乱、经济凋蔽。

墨子的《非攻》就写作于这一时期,表达的是平民百姓对战乱的看法,也是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体现。

在文中,墨子对于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

墨子问道,偷窃他人桃李、猪羊等损人利己的事情,大家都认为应该给于惩罚,但是发生进攻他国的事情,大家却跟随、响应,而且谓之“义”,这是什么意思啊?墨子又问道,杀一人是不义,定死罪,杀人越多罪也越重,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对于大不义的侵略他国,大家为什么却拥护、支持呢?墨子质问:对于小事,大家知道是非。

可是对于侵略他国的大事,大家都犯糊涂了。

这种所谓“义”和“不义”的辩论是不是胡扯?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

王力 古代汉语 2-4 通论

古代汉语通论连词介词一、连词(1)联合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生庄公及公叔段。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偏正关系:让步、假设、条件、因果。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而况”“虽”“若”“如”“苟”等等与(一)连接体词(名词、代词)或体词性词组,组成联合结构,表示并列关系,或表选择关系。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二)连接分句与分句,构成并列复句,表示选择。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

”区别“与”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1)换位法。

吾与女弗如也。

汉王与义帝发丧。

(2)插入法。

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

蜩与学鸠笑之。

(3)看“与”前后的词是否属于同一词类,以及能否省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以(一)连接动词和动词,或形容词和形容词,表示前后两项的并列关系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二)连接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区别“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

主要应从它们的语法功能考虑介词“以”的功能是介进宾语,组成介词结构。

即使宾语省略,理论上也是可以补上宾语的。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连词“以”则不需要宾语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而(一)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两项之间的意义是并列关系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二)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前后两项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先后承接,或事理上有层进、原因等关系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214部,再按3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5、《辞源》1915用《康熙字典》214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古代词语。

“7214部编,可供检索。

徐灏《说89101112占极少数。

使用同一形体而古今意义无关的词,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3、一般来说,古义和今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难点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例如,“劝”、“给”、“再”。

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差别,要对各个不同时代的词义差别给予高度注意。

因此我们除了要依靠较好的字典和辞书,以及文字学专着之外,有时还需自己进行比较归纳。

通论(三)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2、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这种情况最值得注意。

3、复音词的四大类:A、大部分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最初并没有凝结成一个词:a、没有固定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可以颠倒。

b、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笔记(精华版)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通论讲义

4S店服务经理竞聘演讲稿精彩开头演讲稿频道为大家整理的《4S店服务经理竞聘演讲稿精彩开头》,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竞聘演讲稿国旗下演讲稿建党节演讲稿八一建军节演讲稿师德师风演讲稿三分钟演讲稿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同事们给了我这次竞聘的机会。

我叫孙蕾,XX年5月我运气不错,有幸来到奥润公司,这个人才济济、团结又温暖的大家庭。

适奉这次难得的竞岗机会,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站在这里,展示自我,接受评判。

今天,我参加服务经理这个岗位的竞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服务经理需必备已下几点基本技能:1、保证公司利润化2、达到高标准3、领导一个团队走向成功4、压力处理5、了解和运用日常业务知识6、积极有效的完成上海大众及公司制定的任务目标,严格按照第 1 页共 5 页《上海大众经销商运营手册》完整的履行经销商职责,维护好斯柯达这一百年历史品牌。

若是我竞聘上岗后将努力完成下列工作目标:1、遵守并履行奥润公司内部的一切规章制度。

2、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程度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3、管理售后服务部以保证满足顾客需求,提高车辆一次性修好率;关注售后服务业务的成长、利润和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控制售后服务部的所有行为包括对部门财政状况、顾客服务、零配件库存、商品和维修等各方面的监督。

4、保证为每一个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售后和维修服务,顾客能得到车辆维修状况及时的反馈;保持一个清洁的、专业的工作环境。

5、了解顾客所关注的事情、他们的需求、期望以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行动计划,对顾客进行追踪调查并建立一个售后服务的追踪回访系统,以保证顾客在接受售后服务的72小时内回访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客户抱怨。

6、在售后服务部内部和与其它部门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保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用一种及时和有效的态度处理所有员工的抱怨,从而创造和维护管理者与员工的健康的工作关系。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王力版讲义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讲义第1讲前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翻译、齐桓公伐楚前言一、书的体例1文选一、二册先秦《左传》、《战国策》三、四册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散文、骈文、诗歌2常用词一、二册中出现十次以上以类相从、每单元60~80词以上单音词,本义、引申义古今差别较大的字辨析3.古汉语通论语法、修辞、结构二、常见真题题型解释加点字——常用词加标点————文选选择翻译三、课程安排以文选和常用词为主,穿插重要的通论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

关於《左传》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历来有过许多争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左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许多人增益。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春秋》是鲁国的一部大事年表性质的历史书)。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的后边。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大致和《春秋》相当,同起於公元前722年,但讫年比《春秋》晚28年,即止於公元前453年。

它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作者既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争),也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左传》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

《左传》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中吸取了营养。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2]。

生庄公及共叔段[3]。

庄公寤生[4],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论十三:连词,介词一、连词(一)总说1、所谓连词,是指起连接作用的词。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词、两个词组,还可以连接两个分句。

2、常用连词:与、及、且、而、以、则、於是、故、是故、然、况、虽、若、如、苟、倘、令等。

(三)而1、“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者两种行为的联系。

“而”字不连接两个名词。

所以“而”字前後的名词只要不做主语和宾语,就有可能活用为动词。

2、顺接和逆接(1)连词“而”连接的两项上有时是事理相关的,有时是前後相承的,有时是状态类似的,有时是性质上相同的。

这时的“而”起到顺接作用。

一般翻译为“而且”“便”,而更多的翻译为“而”。

例:任重而.道远。

(事理相关)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阴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至焉。

(前後相承。

质、的都是射箭的靶子)(2)连词“而”连接的两项有时在意思上是相反的或者事理不相因、语意不连贯的。

这时“而”起到逆接作用。

一般翻译为“却”“可是”“但是”例: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却能看得很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却能听得很清楚)(3)所谓顺接和逆接,只是从具体的上下文的意思看的,并不是说“而”字有两种性质。

3、从“而”连接的前後两部分的句法关系来看有这样三种情况:(1)联合结构中,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组。

这种用在联合结构中的“而”,被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没有主次之分。

例:敏于事而.慎於言。

(2)在偏正结构中,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动词。

例: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到,就因为口渴死在路上)(3)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

例: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

(先生没有见过仆人吗?十个人跟随着一个主人,是因为力气不如,智力在他之下吗?是因为畏惧他)有时“而”用在主谓结构中有假设的意思。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知道会怎麽样。

)(四)以1、“以”作为连词,是由介词“以”进一步虚化而来的。

连词“以”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表示时间上一先一後的两种行为的联系。

2、区分连词“而”和介词“而”的方法是:看能否在“以”字後面补上一个代词“之”,如果可以补上就是介词,否则就是连词。

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无法补上“之”,是连词)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可以补上“之”,“以之遗之”,指代“君之羹”,是介词)3、“以”字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时候,後一行为往往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是前一行为产生的结果。

例: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假道於虞”的目的是“伐虢”)但是“以”字本身并不表示目的或结果。

而是从上下文意思上来看的。

4、和“而”一样,“以”也可以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但是不如“而”字常见。

例: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也可以说“若潜师而来”)(五)则(然则)1、连词“则”主要用在表示条件、因果联系的复句中,表示条件的分句在前,表示结果的分句在後。

这种用法可以翻译为“就”或“便”。

例: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如果进谏没有被采纳,就没有人能够继续进谏了。

)(“谏而不入”是条件,“莫之继也”是结果。

其实还带有虚拟的语气)2、用在条件紧缩复句中的“则”,并不完全代表条件关系,有时仅仅是前後相承的关系。

例:人情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有时没有“则”字,但是从句子意思上可以看出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例: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

3、没有用“则”字的紧缩句不一定都是条件复句的紧缩,可能是因果关系或者时间修饰。

例:肉腐生虫,鱼枯生蠹。

(因果联系)食不语,寝不言。

(时间修饰)4、“则”还可以作为假设关系的连词。

例:谨守城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防守城皋,如果汉军挑战,一定不要和他开战。

)5、“则”作为转折关系的连词,有三种情况:(1)连接的後一部分与前一部分所要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一般翻译为“然而却”“却”。

例:求牛则.求马,求马则.求牛,所求必不得矣。

欲速则.不达(2)连接的後一部分与前一部分所预料的情况正好相反,可翻译为“原来已经”。

例: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的儿子跑到田里去看被父亲拔起来的禾苗,禾苗原来已经变成枯草了)(3)用在让步转折的复合谓语中,这时“则”可翻译为“倒是”例: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6、“则”用在意思相对待的并列的分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则”字前面的词语有时候是表示时间修饰。

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

(生、死表示时间)7、指示代词“然”与连词“则”可结合构成一个凝固结构“然则”,相当於“那麽”、“如此……就……”例: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五)虽(虽然)1、古代汉语的“虽”相当於现代汉语的“虽然”“即使”,是表示让步的连接两个分句的连词。

例: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 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

2、有时“虽”带有一种假设的意味,同时也有让步的意思。

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古代汉语中“虽然”连用,但不等於现代汉语中的“虽然”。

“然”在这里是一个表指代的实词,当“这样”讲,“虽然”合用,要用现代汉语中的“即使这样”“虽然如此”来翻译。

例: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王说:“好呀!即使这样,公输盘为我早好了云梯,一定要攻取下宋国。

”)(六)然(然而)1、“然”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可用现代汉语中的“可是”“但是”或“然而”去翻译。

例: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2、古代也有“然而”连用的情况,但是不是现代汉语的“然而”的意思。

需要翻译为“如此……却”“这样……都还……”例: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唐以後,“然而”才成为祗起转折作用的一个连接词。

例:布履星罗,四周於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城扞城。

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柳宗元《封建论》)二、介词(一)总说1、介词是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共同做谓语动词的状语和补语,以表示时间、处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的词。

2、常用介词:以,於(于、乎),为,与,之等(二)於(于、乎)1、“於”字用法大致分为三种:引进处所;引进比较对象;引进行为主动者2、与名词性动词结合在一起放在动词之後,表示动作的时间和处所。

略等於现在的“在”“到”“从”“对於”“在……方面”。

例:越王勾践栖於.会稽之上。

(引进地点)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引进时间。

干戚,兵器)古代汉语的“於”往往介词性成分比现代汉语更纯粹。

因此,往往“在於”“至於”连用。

“在”和“至”在古代汉语里是动词,不是介词。

例:其耳目在於.旗鼓。

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

古人的思想表达中,常有“今……於此”的说法(有时说“……於此”、“……於斯”)。

字面上是说此时此地,其实表示一种假设。

通常是作为比喻来说明某个问题。

例: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黑白之辩矣。

用“於”字组成的介宾片语,除表示“对於”必须放在动词前面外,其余有的也偶尔放在动词之前,但是更多的是放在动词之後。

中古後,放在动词前的多了起来。

3、介绍动词涉及的对象。

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

4、表示比较,略等於现在的“比”,一般用於描述句。

在古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放在形容词後面,和现代汉语正好相反。

例:季氏富於.周公。

(比周公还要富有。

)有时不是比较程度,而只是指出异同,也可以使用同样的结构。

例:是何异於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5、引进施动者。

6、“于”字大致等於“於”,但是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不用“於”;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而不用“于”。

7、“乎”字也可以当作“於”字来用,但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代替“於”字,比如被动句通常不用“乎”;“对於”这个意义不用“乎”字。

而在一种特殊情况却只用“乎”:“恶乎”。

“恶乎”的意思是“於何”,不能说成“恶於”,且一般也不用“於何”。

例:浴乎.沂,风乎.舞雩。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仁德,怎麽成就他的名声呢?)8、“诸”字是“之於”的合音。

例:杀之,寘诸.畚。

(三)以1、《说文》:以,用也。

“以”作为介词,显然是动词虚化。

“以”作为介词的主要用法有:介引动作的凭藉工具;引进某一结果的原因;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身份、地位等;表示时间和处所2、引介动作的凭藉工具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种“以”字可用“用”“拿”等词去对译,但不等於说“以”就是动词,只有当“以”字後没有别的动词时,这个“以”字才是动词。

例: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3、引进某一结果的原因例: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4、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身份、地位等例:骞以.郎应摹使月氏。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出使月氏)5、表示时间和处所例:文以五月五日生。

6、“以”的介宾可以提前,用来强调动作凭藉的对象。

例: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如果您使用武力,楚国把方城作为城池,把汉水当作护城河)“以”的介词宾语还可以省略。

例: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请以(之,指代羹)遗之。

7、“以”与“无”构成一个凝固结构(有人称为复虚词)“无以”(又作“亡以”),表示“没有什麽可以拿来”的意思。

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曲智叟没有什麽可以拿来回应的了)(四)为(坐)1、“为”作为介词时读去声。

但是在被动句中,引进主动者读阳平;介引动作所涉及的物件、行为的目的、原因等时读去声。

可以用“给”“替”或“因为”去翻译。

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若代词做了介词“为”的宾语,这个代词可以省略。

例:君子不能为(之,省略)谋也。

3、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表示原因的介词“坐”例: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只因为看了罗敷)(五)之1、王力先生把主谓结构和定中结构中的“之”视为介词。

但是像“父母之爱子”“臣之壮也”中的“之”,在王力先生的语法体系中是介词,而在郭锡良先生的语法体系中是连词,在许嘉璐先生的语法体系中是结构助词。

2、“之”的主要作用在於把定语介绍给中心词。

略等於现代汉语的“的”。

例: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3、“之”字还有一个用法最值得注意,那就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即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上下文就无法独立存在。

这一用法又分为下面两种情况:(1)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间使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

例: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