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学生指导
201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简答题)
2014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思维发展的特征。
7-12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2.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
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法。
(2)班级家长会。
这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增进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
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
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
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协助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23.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小雯。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与习惯。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
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各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1.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2.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就是向下一代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活动的统一,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身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1.教育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者是指影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人。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
2014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答案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考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分值: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此阶段切记“一刀切”。
所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
因此选B.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答案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考点:小学教育的概述分值: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他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教育主要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教师。
题目中的话出自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因此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答案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考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分值: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因此答案选D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答案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考点: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分值: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此阶段切记“一刀切”。
所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
因此选B.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他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教育主要是为儿童而不是为教师。
题目中的话出自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因此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的是()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C班主任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了解【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这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因此答案选D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强调的是学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选A。
5.小学开展经典朗诵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功能,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答案选C6.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书记负责制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简答题高频考点
简答题高频考点1、教学设计导入原则: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O(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考试知识点归纳
1,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系统性原则。
小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教育
1,小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发育特征。从时间看,女生身高生长、体重增加的高峰期比男生提早1-2年。
2,小学生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征与教育。各系统发育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次之,生殖系统最晚成熟。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3,不平衡性
奥地利劳伦兹提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2.5岁-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
学生指导
2.2.1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能设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方案。
2.2.2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3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
2.3.4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情况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儿童对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实在已有图示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
,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的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2.意义(1)学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
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至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
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3)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
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4)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发挥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并不断发展能力。
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正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充分发挥内因作用。
总之,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动El、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预测考前冲刺模拟真题题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答案:A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其中任务的难易程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题干中小丽把考试不理想归因于试题太难,属于归因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因此,A 项正确。
2.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
A.5~11C.6~12D.7~13答案:C解析: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3.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二级课程B.一级课程C.三级课程D.国家课程答案:C解析:由题干“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可知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4.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B解析: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故本题选B。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4.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4.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2014陕西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国考高频考点精准点拨第二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小学数学课程学段目标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一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2.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C.社会活动D.技能活动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B.学、思、习、行C.闻、行、忠、信D.知、情、意、行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裴斯泰洛奇D.洛克5.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善于言辞,有人长于数理运算,上述现象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A.顺序性B.连续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6.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参观法C.实习法D.演示法7.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内部分组B.外部分组C.交叉分组D.综合分组8.某寄宿制小学-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B.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C.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9.“-把钥匙开-把锁”所反映的是()。
A.教育影响-致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0.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要素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11.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A.活动型综合课程B.校本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预测试卷模拟题库与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56B.1860C.1862D.1866答案:C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2.在教案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是()。
A.教学内容B.教学目标C.教学重难点D.板书设计答案:C解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B解析: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故本题选B。
4.()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布卢姆D.皮亚杰答案:A解析: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5.观察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A.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B.开放式观察与封闭式观察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答案: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6.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指向性答案:C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考前冲刺模拟真题题集及答案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D解析: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中,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
是由于后天缺乏良好生活条件和教育培养。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B.格塞尔C.洛克D.弗洛伊德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4.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策略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C.掌握大量言语信息D.形成学习兴趣答案:A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会如何学习属于学习策略里面的元认知策略。
5.小红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爱好广泛。
这是在形容兴趣的( )。
A.稳定性B.效能性C.倾向性D.广阔性.答案:D解析:兴趣的广阔性,是指兴趣的范围大小,即兴趣是否广泛,本题中对小红的描述属于兴趣的广阔性的描述。
故选D.6.“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的过程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功能。
A.保存B.传播C.选择D.更新答案:C解析: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作用,文化选择是对某种、某部分文化的吸收和舍弃。
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教师资格证(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真题及解析
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A.差异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不平衡性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
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体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位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
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精髓: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免费范文精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一)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二)小学德育的方法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
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1.说服教育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
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2.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引导学生向榜样人物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介绍上或学生一时的情感冲动上。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预测归纳模块2 学生指导考点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考点预测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
A.洛克B.孟子C.庄子D.斯宾塞答案:A考点归纳考点二全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预测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B考点三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遗传考点预测()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A.环境B.遗传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B考点归纳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地位:遗传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意义:(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考点四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环境考点预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答案:B考点归纳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教育学中所说的环境通常指社会环境。
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考点五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学校教育考点预测简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考点归纳学梃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考点六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个体主观能动性考点预测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D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考点七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考点预测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答案:A考点归纳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另外,还要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程时,应当先向学生说明该课程的目的、任务,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选择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的有意注意可能开始分散,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改变教学方式或讲解一些相对次要的内容。
考点八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考点预测简答题:简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考点归纳小学思维能力的特点主要有:(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考点九小学德育的构成考点预测我国小学德育是( )、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这三部分的总称。
A.知识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健康教育答案:考点归纳考点十小学教育的目标考点预测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答案:D考点归纳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内容:(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考点十一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考点预测衡量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答案:B考点归纳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
它是学生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
它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
它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
它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考点十二小学德育原则考点预测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B.导向性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D.疏导答案:C考点归纳考点十三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考点预测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答案:A考点归纳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考点十四小学德育的方法考点预测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D考点归纳考点十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考点预测简答题: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考点归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考点十六心理健康的标准考点预测下面哪一条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智力超常 C.自我调控能力 D.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答案:B考点归纳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考点十七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考点预测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高峰发病年龄为( )岁。
A.4~6 B.6~8 C.8~10 D.10~12答案:C考点归纳考点十八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考点预测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疗法 D.自我控制法答案:B考点归纳考点十九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考点预测全身松弛法由( )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乌申斯基 B.波斯纳 C.卡普杰列夫 D.雅各布松考点归纳考点二十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考点预测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依据是( )。
A.不同的学习结果 B.学习层次的高低 C.学习情境的简繁 D.学习水平的优劣答案:A考点归纳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在上述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成是五种学习类型。
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考点二十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考点预测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刺激律 B.准备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答案:B考点归纳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
他认为,在尝试一错误学习过程中,应遵循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考点二十二正强化和负强化考点预测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考点归纳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此种刺激的减少就是负强化。
正强化在塑造考点二十三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考点预测简答题: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考点归纳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考点二十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考点预测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D考点归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要不断地思考,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转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复的推敲和检验,并且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管理和反思。
考点二十五学习迁移的分类考点预测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答案:C考点归纳考点二十六认知策略考点预测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答案:B考点归纳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