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6《求索真理的历程》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2.6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高考考点(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查重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真理。
(3)认识过程。
关注热点(1)结合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实践的特征。
(2)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3)结合科学的新发现及对宇宙认识的加深,说明认识发展的过程。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1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3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4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5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6目的和归宿真理⎩⎨⎧概念:标志主观同□7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的、□8具体的有条件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9无限性 特别提醒:(1)认识的源泉≠认识的途径。
(2)主观认识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3)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4)认识运动的“循环论”和“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真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状元笔记1.[闪记]“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百闻不如一见”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图解]考点一实践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
本考点在高考中命题较少,一般掌握即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
”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C2.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解析: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三项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项错误,应选。
答案:C3.据英国每日电邮2014年3月19日报道,美国某研究机构发现,水星因炙热铁芯冷却效应,在40亿年间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
这说明①预想与现实总是不一致的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不可捉摸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40亿年间水星的直径已减少大约14公里,比科学家们40年前的预想多了2倍,这说明人们一开始的预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论证与发展,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③符合题意;水星的变化超出了科学家预想的范围说明事物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符合题意;人类的预想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①观点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
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见解不过是由目击者的气质、情绪和性格所形成的看法(温·菲利普斯)。
托·赫胥黎也曾说过:新的真理一产生总要被斥为异端邪说,而最终则受到盲目的崇拜,这就是真理常遇到的命运。
这两句名言合理之处共同说明了(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因人而异,无法辨明C.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真理是不断的发展的,人类是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的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6.下列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求索真理的历程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4).doc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因而实践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一种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 ③实践是一种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④实践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⑤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A .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 .①②⑤⑥ D.①②⑥2.大连质检“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
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
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
这一事例说明了(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④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3.2013年6月17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我国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计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1 000年,其存储总容量相当于可存储每册10万字的图书600亿册。
这一事实足以说明( )A .科技发展可以使电脑具有思维功能B .科技使人脑能够加工改造客观事物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D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4.洛阳模拟WiFi 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
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人们观念中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 .②③ B.①② C .①④ D.③④5.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
高考政治总复习26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领航】高考政治总复习 2-6 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4 一、选择题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不断增加。
医学研究证明,摄入地沟油轻则让人腹痛腹泻,重则导致发育障碍、肠癌、胃癌等。
但消费者无从判断所购、所食用的油是否是地沟油。
鉴于此,卫生部于2011年9月开始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的检验方法。
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说明()A.实践是人类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面对无法判断是否是地沟油的现状,卫生部开始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的检验方法,说明了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故选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错误。
B、D与题意不符。
答案:C2.按照国家标准,食用油检验通常是检验酸价、苯并芘、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
如果仅检验这9项,地沟油也可能合格。
这说明 ( )A.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B.人们应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发展。
题干表明,人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认识、深化认识,故选B。
A、C、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适应性练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
材料强调,改革开放的实践使人们逐步确立对科技作用的正确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选①②。
③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4.(2012届石家庄质检)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怍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可以证明。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随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仅是为了添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构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保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这启示我们要做到( )①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分歧②绝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辩证分歧③理论与理论的辩证分歧④量变与量变的辩证分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仅是为了添加一个纪念日,更要构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保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这表现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分歧,理论与理论的辩证分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
2.不久前,研讨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明显进步。
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类变化次要发生在未成年阶段,且需求更长的工夫。
这表明(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②认识与理论的分歧是具体的历史的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绝对性④认识的真理性需求不断经受理论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题干表明,人们经过实验对小鼠辨别音高能力的认识又有了进步,这阐明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独一标准,认识随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①与题干无直接联系;③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不具有反复性。
3.真实是旧事的生命,而本相常常像原始森林里来去有形的灵狐。
只需穷追不舍的猎手,才有可能发现它的踪迹。
“深一点,才能真一点”,这阐明(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歧的③理论出真知,理论是旧事的发源地④理论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 所谓“深一点,才能真一点”,就是说要深化生活,调查研讨,才能有真实的旧事报道,这表现了理论是认识的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歧的,②③当选;①错误,一切从理论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④不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实践及其特点1、2、3 易、中、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5、6、13、14 中、中、易、难、难真理7、8、9 易、中、中认识过程10、11、12、13 中、易、中、难一、选择题1.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
这表明,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B.客观物质性C.自觉选择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A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强调实践不同于认识,认识只停留在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看法,而实践则是直接把看法变成现实,这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的发展水平、规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B项不符合题意;自觉选择性是强调实践是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项不符合题意;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D项不符合题意。
2.科学家们称,他们计划释放的全部是不叮咬人类的雄性蚊子,这数十万只经过基因改造的雄性蚊子与野外的雌性蚊子进行交配,将先天缺陷遗传给后代,数代之内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有望被根除,而且还不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引发巨大连锁反应。
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②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③意识活动有目的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改造蚊子的过程,尊重了蚊子及其特点,体现了①;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含义,②不符合题意;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认识的检验,④与题意无关。
3.(2016潍坊一中模拟)“嫦娥五号”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前两期工程已圆满完成,现已转入三期。
探月三期任务将主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将是任务执行者。
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C.实践活动主观性的特征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解析:D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
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1年11月22日至23日,广东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
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使全省各地初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政府雏形。
顺德作为广东改革的“标兵”,在改革中对党政机构进行重组,原有41个党政部门大幅压缩至16个。
至于改革效果如何,还应当由老百姓说了算。
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民群众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解析“大部门制”改革的效果由老百姓说了算的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为B项;A、D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
答案 B2.在国庆60周年庆典的群众游行队伍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巨幅画像格外引人注目。
这情景,不仅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而且集中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坚强决心。
“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表明 ( )。
A.正确的意识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B.科学理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C.只要有了正确的理论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关系解析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选B项。
A项的说法否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C项的说法否定了实践的决定作用;D项说法错误。
答案 B3.(2012·徐州模考)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三项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项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 D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重点复习精品课件:必修四 2.6求索真理的历程 (共109张)
范文2020年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重点复习精品课件:1/ 28必修四2.6求索真理的历程(共109张PPT)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3/ 28【知识大展台】参考答案:①客观世界②过程及其结果③能动性④社会关系⑤认识发展⑥唯一标准⑦正确反映⑧客观性⑨条件和范围⑩具体的历史 ?反复性 ?螺旋式上升5/ 28【学习微点拨】【图示】实践的范围【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作好区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着眼于认识的变化,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着眼于认识的产生或获得。
(2)把握其三点表现。
一是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二是实践完善人们的认识工具;三是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7/ 28【比较】关于实践的特点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 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既具√ 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
【分析】真理与谬误的区别9/ 28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形式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1/ 28【提醒】正确认识实践的外延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特点原因或表现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13/ 28特点原因或表现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历史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必修4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以前农民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唤;后来有了专门批发市场,可以在市场集中售卖;现在有了网上售卖平台,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直接现实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材料中“以前……后来……现在……”这些信息表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B观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没有体现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A、C、D不选。
故选B。
2.宿主与病毒的持久战一直被认为是依靠免疫功能这一“攻防系统”。
南开大学曹雪涛团队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
这佐证了()①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②人的认识能不断发展,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③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④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却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统’,宿主细胞还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代谢状态抵御病毒”,表明人的认识总是向前发展的,对真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同时表明人们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认识工具,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如“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每课一练:2.6《求索真理的历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B、C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排除;D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D2.“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都是实践活动,三个“知”属于认识,材料说明没有这些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那些认识,故选B项。
A项错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我们获得认识的途径,二者都很重要。
C项错误,感性认识不一定真实可靠。
D项不符合题干含义。
答案:B3.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力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③说法片面,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A4.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
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
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解析: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是实践中的问题,是实践给人们提出的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
答案:C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反复性解析: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发展,使认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选B。
答案:B6.“多一次经历,就多一件本领。
”这说明( )A.只要实践就能获得知识和本领B.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C.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D.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解析:“经历”说的是实践,“本领”相当于认识,材料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正确。
实践是获得知识和本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A错误;不能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哪个更重要,C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D错误。
答案:B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解析:肚子饿了就应该吃饭,不因认识的人不同而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正确。
答案:A8.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具有客观性④真理是永恒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真理的客观性而不是永恒性,③正确。
答案为A。
答案:A9.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这主要强调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思想和客观实际相联系,为人民群众掌握,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答案:B10.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D项正确,应选。
A、B、C三项观点错误。
答案:D1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动力来自实践B.认识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不断发展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解析:A、D两项材料未体现。
B项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C12.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解析:“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说明没有看到真理是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
A、C、D 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1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表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物质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解析: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答案:C14.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从“物是感觉的集合”这一主观唯心主义命题出发,断言真理存在于观念之中,只能从主观中去寻找,这实际上是( )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世界是可知的C.否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把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解析:贝克莱断言真理存在于观念之中,实际上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A15.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它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这说明( )A.真理是有条件的B.真理是相对的C.真理是具体的D.真理是抽象的解析: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答案:A16.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
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解析:考查了认识的无限性这一知识点,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所以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D17.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谬误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D.和谬误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限解析:D错误,真理与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A错误,B正确。
C与题意无关。
答案:B18.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
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
这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解析: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可能是认识或者客观事物本身,AD错误;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B错误。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在特定条件下是有限的,C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28分)19.材料一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
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
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
“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
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
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2020年4月30日,第4l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解析:解题时,要紧扣材料中人类不同文明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的信息,调动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从以实践为基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无止境的探索等几个层次进行对应分析。
答案:①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
人类每一文明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能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获得,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②追求和发展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针对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城市病”,上海世博会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表明要以深化和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和动力,个断深化、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