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
古代诗五首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山前。
五、《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五首》知识讲解
《诗五首》知识讲解撰稿:王军霞审稿:王欢欢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饮酒》陶渊明(365—427),东晋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李白(701—762),唐朝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移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少年时代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25岁出川漫游。
曾因人推荐,供奉翰林院,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谗毁,仅一年多就离开了长安。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李白诗豪纵奔放,善用夸张,想象丰富,意境神奇,为我国继屈原后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流传九百多首,《李太白集》三十卷。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又被称杜工部。
《诗五首》中心意思
《诗五首》中心意思
1、《饮酒(其五)》: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2、《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愤郁和不平,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狂风破屋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以及对友人归去依依不舍的深情。
5、《己亥杂诗》: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理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用自己的献身来激励后辈的思想感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诗五首
q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历历”和“萋萋”描绘出山川清 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写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 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 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 己。
小结: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 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 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 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 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 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 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 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 悠长。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 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 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 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 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 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qí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 无须,不要。 岐路: 分手的路口。 沾巾: 沾湿手巾,指哭。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 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 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 冷寂的气氛。
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 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 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 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 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 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 亡的统治者。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内容预览: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营门
岑 参 阴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锦缎做的 狐皮袍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被子 穿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阴暗无光 镇守边镇的长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hè牵引 官此为泛指, 下雪后红旗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上文的“将 住了,北风吹 军”是互文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来,也不能飘 动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天太冷而冻 得拉不开弓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
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 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 之珍贵。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手法高 度夸张,表达了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和不舍 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 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 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 来。布被盖了多年,又 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 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 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 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 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 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怎能挨到天亮。
岑参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 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 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30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 镇江)的城楼。辛渐:作
• 寒雨连江夜入吴,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 平明送客楚山孤。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
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
洛阳亲友如相问,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
•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 远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作者介绍 常建之像
常建:唐代大诗人。 开元十五年(公元72年) 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 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 辞职还乡。今存诗五十七 首。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 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 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
课文学习目标
•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 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 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有“七 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有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王昌龄一 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 着相似之处。
•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课文翻译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课文翻译
山光悦鸟性
山光明净,鸟 儿欢悦地歌唱。
•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 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晚 年时,洪水为患,蜀民不得安处,乃使其相 鳖灵治水。鳖灵察地形,测水势,疏导宣泄, 水患遂平,蜀民安处。杜宇感其治水之功, 让帝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杜宇退而隐居西 山,传说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 鹃鸟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 鹃鸟为杜鹃。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 去,其魂化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课诗五首
一、《汉宫秋》
汉宫秋,萧萧东风夜放虹。
今夜偏知春气暖,
蓬莱阁里多少秋。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三、《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四、《游园不值》
有时看来游园似,
百花落尽纷纷蝶儿飞。
把秀折下付凤和,
谁识得一别又几回?
五、《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七下古代诗五首
七下古代诗五首
七年级下册的古代诗五首通常指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
以下是对这五首诗的简要介绍:
1.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2.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诗歌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塔时的感想,表达了诗人朝气蓬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
4.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诗歌描绘了山村的风光和村民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5. 《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
这首诗以落花自比,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思想感情。
这五首诗在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们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如果你需要对这些诗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或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八年级诗五首知识点梳理
诗五首一、整体阅读感知1.《饮酒(其五)》: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坦言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想,表达了自身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
2.《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实是指仕途难。
面对佳肴美酒,却悲愤难咽,是因为诗人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却又充满期待。
此时抒发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既写诗人身处漏雨茅屋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又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及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时描绘了唐代边塞特有的“八月即飞雪”的奇丽风光和苦寒的军旅生活,抒发了诗人因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
5.《己亥杂诗》:此诗既写诗人在这“浩荡离愁”辞官归乡,又自比“落红”,抒发了自己虽不在朝为官,但仍会始终关注民生,仍想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性默写本文各重点词句1.★《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描写诗人悠闲的生活又表达诗人心中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但无“喧嚣”之感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饮酒(其五)》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景,物我合一境界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做到这样境界的总体原因是:心远地自偏。
4.《行路难(其一)》中引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诗人对从政仍有期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象征诗人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本文主旨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但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主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天下寒士的深深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内容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山河、草木花鸟等,营造出一种凄凉、 悲壮的氛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与意象
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 强烈谴责。
意象
茅屋、秋风、雨夜等,营造出一种凄苦、无助的场景。
《白桦》的主题与意象
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纯真、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意象
白桦林、雪花、阳光等,营造出一种纯净、美好的意 境。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杜甫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 疾苦,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关注社会现实, 主张仁政、民本,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他 的诗歌多以人民为主题,表达了对人民疾苦 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杜牧的生平与思想
生平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多 涉及政治、历史、社会等方面,表现出对 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VS
思想
杜牧深受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他 关注社会现实,主张改革弊政、振兴国家 。他的诗歌多以政治、历史为题材,表现 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现实的批判。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主题与意象
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语文版七上第七单元《诗五首》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 彩,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 唱;清清的水潭里,只见自 然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 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 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望 岳
杜 甫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 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杜少 陵。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 《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 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 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 事。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 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杜甫当时名声不显,但 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 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 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 • •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飞来峰》 《题破山寺后禅院》 《望岳》 《观沧海》 李 白 王安石 常 建
杜 甫 曹 操
流渡中学
严庄坤
贬官为左迁,升级 为右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漂泊的意象 子规啼血喻伤情 •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到夜郎西。
王昌龄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语文课件PPT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能听到 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中心思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 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 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天宝年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 之罪被贬谪龙标。李白与王昌龄 过往甚密,当他听说王昌龄蒙不 白之冤再次遭贬,深感不平,于 是写下了这首诗,从远道寄赠给 他。
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现 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的句子: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海拔 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南岳衡山(海拔 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岳华山(海拔 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北岳恒山(海拔 2016.1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 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写泰山之雄伟高大,连绵不 断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 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 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A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 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 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时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 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
八年级《诗五首》
问题探究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 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否写实 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 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
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 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 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 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 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 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 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 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行路难》概要总结
• “行路难”指世事艰难,官场失意。李白24岁“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42岁任翰林侍郎,却被权臣排挤 被迫离京,眼看求仕无路、理想无法实现,面对“金 樽清酒”毫无食欲,前途渺茫,心中满怀惆怅,所以 拔剑四顾。 • 诗人借“黄河冰塞川”“雪满太行山”比喻壮志难酬, 时运坎坷。 • “闲来”讲述了姜太公钓鱼、伊尹乘舟梦日的故事, 承接上文,说明人生遭遇变幻莫测。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运用反复,看似“山穷 水尽”;“今安在”一问让人唏嘘感叹人生的无助、 无奈,命运无情的嘲讽、捉弄。 • 最后两句作者宕开一笔,全文“柳暗花明”,诗人冲 破黑暗,追求光明,实现远大抱负的积极信念与乐观 精神跃然诗中。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构
• 前四句:写诗人身居人世,并无俗事纷扰,其原因是 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 • 后六句:表现诗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中,获得了 无限的意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汹涌的大海
坚定的山岛
丰茂的树木 灿烂的日月星辰
雄伟壮丽
生机勃发
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
作者介绍 背景材料
曹操(155-200),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事家、诗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 在镇压黄巾起义后,曹操逐渐扩充军 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 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 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 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 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 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 帝,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此篇,选自组诗《步出夏门行》(又称《陇西行》) 属古乐府《相和歌•瑟调曲》。诗开头有“艳”辞(序 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 桓得胜回师途中。 东汉末年,军阀逐鹿中原之时,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 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严重边患。建安十年 (205),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 乌桓,勾结乌桓多次入塞为害。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 北征。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 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诗中描写河朔一带的 风土景物,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 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首联:写远望所见,写泰山的高峻伟大, 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 的壮伟。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颔联:写近望所见,虚写泰山的神奇秀 丽,实写泰山能分割日夜的高大巍峨。
望岳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颈联:写遥望所见,见山中云气层出不 穷,心胸为之荡涤,突出山的高耸和幽 深。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尾联: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不 仅登泰山峰顶,更是登人生顶峰之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 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 抱负。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 • • •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使鸟儿怡然自得; 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主旨
本诗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 幽静,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 情怀。 • 诗歌含蓄委婉,语言朴实自 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翻译和主旨
译文: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
主旨: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盛唐诗坛上, 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 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 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三《文 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 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 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 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 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 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
望岳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 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 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 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 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 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 的原因么?
观沧海
曹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海水和山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树木和百草。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秋风和洪波。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总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写日月。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写星辰。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合乐时的套语,与诗内容无关。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总写 实 写 想 分写
•
• • • • • •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 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 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 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 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 ,这一首是写 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 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 以抒雄心壮志。
•这是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的两句,是写诗人登 高所望所感,也不乏比喻意义。王安石是北宋时期 政治上的改革派,曾遭受过保守势力的攻讦,诗中 的“浮云”就比喻反对革新的保守势力。
• 自七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总地 来说是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的, 但也不时地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 江主席两次引用“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旨在中美 双方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两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两国关系大 局,着眼于世界大局、着眼于把一个 繁荣、稳定、和平的世界带入二十一 世纪。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 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 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 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 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登飞来峰》主旨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 登高望远,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高瞻远 瞩的心怀和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二句写景,为后文议论打好基础。 三四句议论,由前两句的景色和自己的生 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宋神 宗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 不畏众议的精神。
•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 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 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 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 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 切动人。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 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 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 张本。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寄,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 • • •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 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使鸟儿怡然自得; 深潭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想象
星汉 若出其里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情景交融的手法的运用,使 我国古代诗歌深厚、含蓄、 精练、意味隽永的特色更为 突出。本课的五首诗歌描写 景物时都用了情景交融的手 法。如: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 意境。表现了曹操吞吐日月 的博大胸襟。
曹操《短歌行》
望岳
译文:泰山有多高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
上苍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东岳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 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
主旨:通过写诗人望泰山所见所想,表达了 由望岳而生登岳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象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水 澹澹 山 竦峙
观 沧 海
实 写
树 丛生 草 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 若出其中
博 大 胸 怀
建 功 立 业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哲理: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 瞩),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 羁绊。
有一次,江泽民总书记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戈 尔,提出了关于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二十 一世纪,中美双方应把握住三个原则。在阐述其中 处理中美关系要站得高,看得远时,江总书记引用 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 最高层”。同年10月29日,江泽民在访问美国 期间,戈尔设宴款待江主席,并致欢迎词。江主席 在致答词时,再次引用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希望发 展面向新世纪的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