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2)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3)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答案:(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行路难》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3、《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4、诗句中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5、《行路难》中写出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6、《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注音罥 juàn 衾 qīn 庇 bì坳ào 怒号(háo) 夜阑(lán) 吟鞭(yín)二、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三、默写1、中国政府宣布,免除非洲贫困国家100亿人民币的债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参考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参考译文]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年代:唐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年代:唐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营门
岑 参 阴云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锦缎做的 狐皮袍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被子 穿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阴暗无光 镇守边镇的长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hè牵引 官此为泛指, 下雪后红旗冻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与上文的“将 住了,北风吹 军”是互文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来,也不能飘 动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天太冷而冻 得拉不开弓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
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 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 之珍贵。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手法高 度夸张,表达了朋友对李白的深情厚谊和不舍 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 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 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 来。布被盖了多年,又 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 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 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 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 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 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 长夜漫漫,屋漏床湿, 怎能挨到天亮。
岑参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 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 诗。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5首古诗鉴赏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5首古诗鉴赏笔记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原文翻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理解记忆】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韩愈是个苦孩子,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哥韩会及嫂子抚养。

10岁时,哥哥又病逝,只剩下小韩愈与嫂子郑氏相依为命。

公元786年(贞元2年),19岁的韩愈赴京考举,落榜,再考,再落榜,屡试不第。

发了狠的韩愈屡败屡战,25岁时,如愿以偿,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唐朝规定,考中进士后,必须经吏部(人事组织部)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兴致勃勃,考了3次,帽子戏法般失败。

有大学文凭,但公务员考试通不过,没官做的韩愈到了洛阳。

33岁时,在洛阳终于入仕,官为四门博士,3年后,升任监察御史(大概检查院院长),调到了中央,但踌躇满志的他又很快遭贬。

被贬至连州阳山(广东阳山)任县令。

这次被贬的原因,没有定论,大概是以下几种之一:一是强谏宫市,宫市是指宦官以宫廷需要为名,到市场横行抢夺,基本不给钱,民怨极大。

二是强谏抗旱,当时有几个县旱情严重,为政者可能不重视。

三是受到当时奸臣李实的排挤。

四受到“永贞革新”主将王叔文、王伾(pi2)的嫉恨。

尤其第四种可能,备受关注。

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基本上是支持,和刘禹锡、柳宗元是朋友,来往较多,谈话间可能对这次有点冒进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刘柳2人也可能无意间向“二王”提及了韩愈的态度,总之,“二王”排挤了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不好。

“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无意间看见南山,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所以,用“见”字与“悠然”“采菊”的意境是相符的。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8.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诗五首》课文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诗五首》课文分析

《诗五首》课文分析一、整体感知1.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2.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精品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精品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了典故,西晋向秀为纪念嵇康写下了《思旧赋》,含蓄委婉表达诗人对友人逝世的怀念;晋人王质山中观棋一局,人间已过百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贬谪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借用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赤壁》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的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含蓄委婉地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过零丁洋》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国家比作风飘絮,把自己比作雨打萍,形象生动地写出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抒发诗人因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哀。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活用地名,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诗人的忧愤之情。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是诗人直抒胸臆的句子,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在圆呢?这是诗人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的时候,月亮也有阴暗晴朗圆满残缺的时候,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都很难十全十美。

这是极富哲理的一句诗,也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诗经·关雎》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

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鉴赏6、饮酒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思想感情:写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退隐自然、悠闲自得的心境。

名句赏析:(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是一种“无我之境”,写出了物我合一,心和自然的亲近,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7、行路难作者:李白年代:唐思想感情:怀才不遇,但于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名句赏析:(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在比喻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运用宗悫的典故,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年代:唐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名句赏析:(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年代:唐主题:描绘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和惆怅的感情。

名句赏析:(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第一首:赠从弟①刘桢东汉末年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

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④松柏(bái)本有性。

一、关于作者:刘桢(?-217),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建安七子之一。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关于建安七子:西汉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

“七子”为:鲁国孔融、陈留阮瑀、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汝南应玚、东平刘桢。

除孔融之外,其余六人均为曹氏父子的僚属和邺下文人集团的作家。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

二、注释::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②亭亭:高耸。

③瑟瑟: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罹凝寒:遭受严寒。

三、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四、名句研读: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五、赏析: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涵蕴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 1 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练习】(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案:“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歌解释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歌解释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诗歌解释
本文将对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诗歌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1. 《春望》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2.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是宋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以月夜的安静和孤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兄弟的思念之情。

3.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借助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绘古原草的凋零和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伤感之情。

5. 《绝句》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乱世的关切。

以上是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几首诗歌的解释和简要分析。

通过对这些诗作的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艺术表达。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品味名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 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 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 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大志,但现实无情 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 长安并非是让他 施展其政治抱负,而 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品味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 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象燕昭王 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 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 不逢时。 “前贤”已远,“后贤”未 来,其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 然纸上!
品味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 宇宙古今、宽广无垠 的精神境界;一 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 名状的孤独悲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须,不必。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导读】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 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 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 ,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 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 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 精品。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谢 公楼,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 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 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 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 皆在也"。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 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 献帝(196-220)的年号。 ⑤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 、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都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供⼤家参考。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赠从弟其⼆ 刘桢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析】 这是⼀⾸咏物诗。

⽤松树⽐喻坚贞⾼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的⾃我写照。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持”、“⾼风跨俗”的⽓概。

⾯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

其诗有俊逸⽽奇丽的风格。

⾸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耸挺拔,⽴与⼭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下弯腰,⾼俊雄伟,傲⾻铮铮。

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洁傲⾻。

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练习】 1.赏析名句: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种“⽐德”之说。

所谓“⽐德”就是⽤⾃然界的事物来⽐喻⼈的道德境界,从⽽进⼀步唤起⼈们的⼈格境界的⾃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夫喜欢⽤松、⽵、梅、菊来⽐喻⼈格。

在这⾥,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守,不因外⼒压迫⽽改变本性,号召⼈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种坚定的⼈格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五言古诗)
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或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会有闹市,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极为精练的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暗用《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行路难(其一)李白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情)境界顿开,高昂乐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歌行体古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记叙描写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记叙描写群童抢草。

(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比喻)记叙描写屋破雨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歌行体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突出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和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夸张)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送
别。

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奇异壮伟的深刻印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以下八句写送别。

点明了饯行地点、原因。

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异乡的乐器,思乡之情委婉流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掣”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最后四句写雪中送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顶针)前两句诗写送友人去时的情景,后两句诗是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

诗人描绘了边塞的大风雪和气候的早寒,可笔下着重表现的不是将士生活的艰苦,而是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诗中虽然写了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却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

在西北大风雪背景下,送别场面带有雄浑悲壮的色彩。

在艺术上,起始四句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诗描写军营中内景,进而又由内到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冰雪世界。

前十句诗重点在咏雪。

后又由外景转向内景,写饯别筵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时情景,画面一个接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形成了诗的意境的波澜起伏。

“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一送别前的雪景,二饯别时的雪景,三临别时的雪景,四送别后的雪景。

”故虽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章法严谨。

己亥杂诗(近代龚自珍)绝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多层次描写),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的一腔爱国热忱。

花落归根,化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吗?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

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