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必修《古诗四首》导学案.doc

八年级必修《古诗四首》导学案.doc

八年级必修《古诗四首》导学案八年级必修《古诗四首》导学案八年级必修《古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学习重点、难点: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

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

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

导学过程::.检复导入1.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

.品诗中深情: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1.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一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一“连三月”见战祸之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一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一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一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

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一一“僵卧孤村” 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

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一、作者简介1.曹操(155~220),字_______,沛国谯(今安徽省亳(bó)州)人,_______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与曹丕、曹植合称“_______”。

2.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著名的_______诗人。

字太白,号_______,被称为“_______”。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_______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

他特别擅长写_______。

4.王湾是_______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5.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

是_______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_______》;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_______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

被人称为“_______”之一,更被时人誉为“_______”。

“元曲四大家” 是指关汉卿、_______、马致远和_______。

二、文体知识1.乐府,原来是_______帝时掌管_______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_______律诗、_______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_______联、颔联、_______联和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_______。

3.元曲,是我国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文学样式(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

曲有_______曲与_______曲之分。

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_______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_______曲。

《古诗四首》 导学案(一)

《古诗四首》 导学案(一)

《古诗四首》导学案(一)科目:语文年级:八主备人:周国民课型:新授时间:2007.10 序号:_____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

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

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导学过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1.说诗人与诗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四.诗中情感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五.课外延伸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一、课先导学
1. 请学生们阅读底下四首古代诗歌:《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 请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这些诗歌的作者是谁?他们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这些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有什么特点?
3. 请学生们准备好笔记本和笔,做好教室笔记。

二、教室进修
1. 请学生们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请学生们分组讨论,探讨这四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 请学生们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这四首诗歌的作者生平宁创作背景。

4. 请学生们分析这四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比如比照、排比、夸张等。

5. 请学生们尝试模仿这四首诗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三、课后反思
1. 请学生们总结今天的进修收获和体会。

2. 请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们觉得古代诗歌与摩登诗歌有什么不同?你们在创作古诗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挑战?
3. 请学生们将自己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全班同砚,并互相评判和交流。

通过这样的导学案设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八年级上册30《古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用)

八年级上册30《古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用)

30.《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用)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资料助读。

(8分钟)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的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自祭文》等。

《归园田居》(其三)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其时诗人正过着“躬耕自居”的隐居生活,《归园田居》五首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称其为“诗佛”。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练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2、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

(6分钟)3、结合注释及资料书,读懂诗歌大意。

(6分钟)早读课:1、朗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读准、读顺。

(10分钟)2、背诵《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10分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二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四首:《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歌,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体会其中的美好。

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形式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主题内容。

2.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3.深入了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诵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味。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静夜思》这首诗,培养学生的孤独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悉与掌握《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岳》和《春晓》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Step 1 课前准备 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静夜思》的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

Step 2 导入新课 5分钟教师出示《静夜思》这首诗的全文,让学生用普通话读一遍。

Step 3 学习课文 15分钟1. 集中注意力,学习《静夜思》。

2. 教师讲解《静夜思》的作者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3. 学生朗读《静夜思》。

Step 4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的注释。

3.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登鹳雀楼》的意义和寓意。

Step 5 学习课文 20分钟1. 学生朗读《望岳》。

2. 学生阅读《望岳》的注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诵读积累, 体会诗人感情2.赏析名句3.想象诗歌的意境一、预习积累1.文学文化知识(1)《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 是唐代诗人, 从诗的体裁看, 它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 它是一首抒情诗。

(3)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有诗仙的美誉, 与杜甫合称李杜, 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李太白集》。

(4)《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从诗歌的体裁看,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2.名句积累(1)《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

3.积累与乡愁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二、感知探究《观沧海》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 有动有静, 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动静结合, 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描写静景, 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描写动景, 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学习欣赏古诗。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初识古代诗歌《观沧海》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散曲《次北固山下》五律《天净沙·秋思》四言古诗★任务二:知作者、识背景①曹操(155220),字,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朝代)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②李白(701762),字,号,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

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传世。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朝代)诗人。

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

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④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并称“元曲四大家”。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2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

9.古诗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首诗。

(重点)2.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3.深入理解名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难点)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不看不讲自主学习1.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文章时做的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浑欲不胜簪.()夜泊.秦淮近酒家()3解释加点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1)国.破山河在(2)烽火..连三月(3)家书.抵万金(4)浑.欲不胜簪(5)隔江.犹唱《后庭花》【知识链接】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在今江苏省。

秦淮河由南京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学法指导】诗词的学习重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品悟作者的情感,因此学习时要反复阅读,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同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会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问题生成】合作探究——不议不讲问题一:要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我们必须做到: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用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我们读《春望》,应读出的感情;读《泊秦淮》,则应读出之感。

问题二:细读《春望》《泊秦淮》,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路标一:探究诗中意境,说说诗歌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春望》《泊秦淮》路标二:《春望》先后写了哪些内容?写作顺序怎样?路标三:在《泊秦淮》一诗中,作者所斥责的对象主要是酒楼歌女,还是座中点歌的人?为什么?问题三:赏析下列名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题四: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爱国主义的经典诗词名句呢?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吗?第二课时预习导学——不看不讲自主学习1.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文章时做的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诗歌四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诗四首》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能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句中传达出的意境。

3、增强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会背诵这两首诗。

3、能借助想象欣赏精彩文句,体味诗句中传达出的意境。

课前预习:熟读《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这两首诗,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的作者简介,了解律诗和绝句的知识。

曹操:王湾:律诗:绝句:学习过程《观沧海》一、朗读诗歌1、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

3、班内展示二、感知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这首诗通过登山览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研读与赏析(组内交流,班内展示)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四、背诵全诗,师友互查。

《次北固山下》阅读引导: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朗读诗歌1、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

3、班内展示二、感知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三、研读与赏析(组内交流,班内展示)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四、背诵全诗,师友互查。

五、作业:分组默写这两首诗,组长检查。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会欣赏精彩文句,体味诗句中传达出的意境。

课前预习:熟读《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的作者简介。

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唐诗四首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唐诗四首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唐诗四首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引言唐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巅峰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

在北京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为学生们介绍了四首唐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江雪》、《春望》和《静夜思》。

通过学习这四首唐诗,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唐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高远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唐代风景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感知与领悟。

3.《江雪》《江雪》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的是江南冬天下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身临其境的感触。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欣赏到唐代风光美丽的江南景色,领会唐代诗歌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4.《春望》《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思考和感悟,热情洋溢,富有生命力。

学习这首诗能够让学生领略春天的美好,增强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5.《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篇目之一,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这首诗以平凡的日常经历为蓝本,笔墨清新简洁,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考时的心情和感想,反映了其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几行简短的文字,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精髓和作者的人文情怀。

6.总结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不可或缺的教材。

通过学习北京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唐诗四首,可以让学生们领略到唐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为他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古典文化和发掘自身的文学潜力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在学习中国古诗词时,我们不仅仅是在了解一段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原创]古诗四首导学案.doc

[原创]古诗四首导学案.doc

课题古诗四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班级八年级备课教师王顺燕学生学习目标1. 了解这四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 认识主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3. 理解诗句的意思;4. 体味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 朗诵并默写四首古诗;2. 体会诗屮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自主学习1.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來,想耍再有一番作为,结杲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

春天又來了,诗人登高远與,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t安城一片残破景象。

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时恨别、忧国忧民Z情的五言律诗《春望》。

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2. 知道律诗和绝句的区别;3. 读正确字音抵()搔()浑()簪()胜()4.结合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国:破:城:感时:恨:烽火:抵:浑:胜:粋:商女:•犹:学习《春望》合作探究1. 课文题口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2. 认真朗读本诗,找岀本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 找出本诗中你认为的名句并加以理解。

4. 通过学习木诗,你感受到诗人怎么样的情感?反馈练习1.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_______________ ,实际上是写 ___________ o2.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 o3. 《春望》一诗中形彖地表达岀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4. 望小所见,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 古诗四首
编写人:苏国强 审查人:刘小光 把关领导:
李先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春望》《泊秦淮》两首诗;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3、理解名句。

感受诗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和学习目标3
【自主导学】
1.①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 ”,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②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作品有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sāo( )更短 不胜zān( ) 秦
huái( ) yóu( )唱
花 溅 ( )泪 抵( )万金 夜泊( ) 月笼沙( )
3.为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不胜簪( )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
(2)家书( ) 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
(3)隔江( )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
4.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B.“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
5.划出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主合作探究】
7. 结合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8.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1)《春望》一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抵万金”分别写出了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烟笼寒水月笼沙。

说说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落泪,鸟亦惊心。

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反馈检测】(20分)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烽火(fènɡ) 簪(zāo) 夜泊(pō)B.阑(lán) 戍轮台(shù) 僵卧(jiānɡ)C.溅(jiàn) 搔(sāo) 抵(d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
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诗句默写。

(4分)
①感时花溅泪, 。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浑欲不胜簪。

13.按要求默写。

(4分)
(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14.描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所显示的画面。

说说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案:寒秋将至,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朦胧得分不清哪里是水面,哪里是沙洲。

在这样的秋夜里,泊舟秦淮,哪知道秦淮边上,一字儿排开的竟尽是热闹异常的酒家。

特点:朦胧、冷寂、悲凉。

第二课时
编写人:苏国强 审查人:刘小光 把关领导:李
先骅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十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两首诗。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3、理解名句。

感受诗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和3
【自主导学】
1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shù( )轮台 夜lán( ) zāo逢( ) 干
ɡē( )
寥落( ) 惶恐( ) 风飘絮( ) 僵卧
( )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

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⑵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解释下面诗句含义。

⑴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⑵山河破碎随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 ,字 ,号 ,
(朝代)爱国诗人。

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
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
思。

20.《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 ,字 ,又
字 ,号 , (朝代)大臣、文学家。

诗人将个人的
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

自主合作探究
2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
世坎坷的两个诗句是: , 。

2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
情,即所谓
的: ,。

2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
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 。

24.《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
是:“
, 。


25.《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
是: ,。

26.根据提示品味诗句。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一“僵”、一“孤”写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思”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吹雨”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界的风雨,有暗示了什么?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4)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反馈检测】(20分)
27.背诵《泊秦淮》,做下面习题。

(6分)
(1)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作者写此诗的目的。

28.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习题。

(8分)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是 。

(2)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29.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下面习题。

(6分)
(1)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
和 相结合,表现老诗人
之情,读来悲壮苍凉!
(2)这首诗三、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答案:营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意境。

以“夜”“风吹雨”的现实意境和梦境结合起来,来表达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