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四、平行线(一)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整数及其运算1. 整数概念2. 自然数、零、负整数的概念3. 整数的比较及判断4. 整数的加减法、乘法、除法及其性质5. 整数的混合运算二、分数及其运算1. 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分数的转化(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4. 分数的加减法及其性质5. 分数的乘法、除法及其性质6. 分数的混合运算三、小数及其运算1. 小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3. 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判断4. 小数的加减法及其性质5. 小数的乘法、除法及其性质6. 小数的混合运算四、代数式及其展开1. 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2. 同类项与异类项3. 代数式的加减法4. 乘法公式及其应用5. 因式分解6. 展开式及其应用五、方程及其解法1. 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含有分数、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六、图形及其性质1. 线段、角度、平行线的概念及应用2. 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3.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4. 圆及其相关概念5. 圆的面积及弧长的计算七、统计及概率1. 统计调查及其应用2. 图表的制作和应用3.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其计算4. 独立事件及其概率计算5. 互不独立事件及其概率计算八、函数及其应用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函数的图象3.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综上所述,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大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几何计数:①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 ( n – 1) 组对顶角。

(或写成 n^2 – n 组)②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

(或写成(n^2–n)/2个)③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把平面分割成[n(n+1)/2]+1个面。

④当平面内n个点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时,一共可以作n(n–1)/2 条直线。

回顾:ⅰ、一条直线上n个点之间,一共有n(n–1)/2 条线段;ⅱ、若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则一共有n(n–1)/2 个角。

二、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若没有公共点(即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平行线永不相交。

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概述一、实数1.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2. 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实数的比较大小4. 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5. 实数的科学计数法二、代数1. 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单项式与多项式-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多项式的加减法- 多项式的乘法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3.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分式的定义-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与通分4.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乘除法- 分式的混合运算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方程的建立- 方程的解法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的应用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四、几何1. 平面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 角的概念及分类2.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3.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 圆的半径、直径、弦、弧- 圆周角和圆心角- 切线的性质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2. 概率的初步认识- 随机事件的概念- 可能性的判断- 概率的计算基础六、应用题1.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数学建模的初步尝试3.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学生应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优选5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优选5篇)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优选5篇)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1)篇一:直线、射线、线段(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①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注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③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②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二:两点间的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一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注意强调最后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三:正方体(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展开图理解的基础上直接想象.(2)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正方体的展开图有11种情况,分析平面展开图的各种情况后再认真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13、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形式转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察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最新人教版(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4
(一) 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 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 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 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 坐标:数轴( 或平面 )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 ( 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 (或数对 )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数二轴)平。面这直样角我坐们标就系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简称直角坐标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 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 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 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①关于 x 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 y 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纵 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 1.象限: X轴和 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右 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 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
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 x 轴和 y 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 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 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 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 x 轴的距离为 |y| ; 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x| ;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x 的平方加 y 的平方再开根号; 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x 轴正方向:(+,0) x 轴负方向:(-,0)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整理)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 有序数对:把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利用有序数对,能准确表示一个位置,这里两个数的顺序不能改变。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 x 轴或横轴,习惯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竖直方向上的数 轴称为 y 轴或纵轴,习惯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是平面直角坐 标系的原点 .
七、命题、定理、证明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 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如果”后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的部分是结论。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真命题。命题成立,而结 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称假命题。
的垂线.
B
工具:直尺、三角板
1 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 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 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 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A
l
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有两个未知数.(二元) 2.含未知数的指数都为 1.(一次) 3.两个一次方程组成.(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有一个,可以理解为两条直线相交点的坐标。
定理:有些真命题是基本事实,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无需再次进行 证明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实数1.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2. 实数的比较大小3. 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4. 实数的四则运算规则5. 根号的计算方法6.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二、代数1. 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3. 多项式的加减运算4. 多项式的乘法运算5.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6. 代数式的简化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 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4.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6.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四、几何1. 平行线的性质2. 平行线的判定3.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4. 三角形的分类5.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6. 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7.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8. 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9. 多边形的基本概念10. 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频数和频率的计算4. 概率的基本概念5.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6.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六、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线性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函数的基本运算七、应用题1.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2. 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3. 利用不等式解决最优化问题4. 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的常见教学大纲和章节安排进行的概括。

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调整。

教师和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化。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七下数学学习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七下数学学习总结(最新最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以下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1. 数与式
- 整数的加法、减法
- 整数的乘法、除法
- 有理数的开方
- 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2. 代数式与方程式
- 代数式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 图形的认识
- 平面图形的种类和性质
-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 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 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4. 数据的处理
- 平均数和众数
- 相反数和绝对值
- 百分数和百分比的应用
- 利息和消费税
5. 概率与统计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随机事件的概率
- 抽样调查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 比例与相似
- 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 百分数与比例的转化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7. 几何体的认识
- 空间几何体的种类和性质
- 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等多面体的性质
- 球的性质和应用
这些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书下册2024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书下册2024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书下册2024人教版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例如,∠AOC和∠BOC是邻补角,它们的和为180°。

-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如∠AOC和∠BOD是对顶角,∠AOC = ∠BOD。

-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 平行线及其判定。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如,若∠1 = ∠2(同位角),则a∥b。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2 = ∠3(内错角),则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若∠2+∠4 = 180°(同旁内角),则a∥b。

3.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 平移。

-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的性质:-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 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实数。

1. 平方根。

-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例如,9的平方根是±3,因为(±3)² = 9。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本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内容。

单元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重点内
容包括:
- 直线与曲线的区别与性质
- 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 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和应用
单元二:数的知识
本单元涉及了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算。

重点内容包括:
- 整数的概念和比较大小
-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 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
-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 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单元三: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介绍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重点内容包括:- 点、线、面的概念和性质
- 基本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 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 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单元四: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讨论了图形的变换操作和性质。

重点内容包括:- 平移、旋转、翻转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 图形变换前后的关系和性质
- 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运算。

重点内容包括:
-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一次函数的表示和性质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单元六:数据的应用
本单元讲述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

重点内容包括:
- 统计调查和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
- 数据的应用与解读
以上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初一数学下册基本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新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几个概念1、一元一次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5、移项:叫做移项。

(切记:移项必须)。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注意:去分母不漏乘,对分子添括号)②,③,④,⑤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

设,②。

列,③。

解,④。

检,⑤。

答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几个概念1、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两个未知数的值。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的条件:将一个方程化为的形式。

(当一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为±1时,最适合)。

2、加减消元的条件:两个方程中,其中一未知数的系数或。

(当两个方程中,其中一未知数系数成倍数关系时,最适合)。

三、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

先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去系数较简单的一个未知数,转化为;②。

然后再解,得到两个未知数的值;③。

最后将上步所得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回前边其中一方程,求出另一未知数的值。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几个概念1、不等式: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5、一元一次不等式: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

,②。

,③。

,④。

,⑤。

2、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①先定起点:有等号时用点;无等号时用点。

②再画范围:小于号向画;大于号向画。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分别求;再求4、注意:①。

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必须②。

求公共部分时:一般将各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还有如下规律:同大取,同小取;“大小,小大”取,“大大,小小”则第九章多边形一、几个概念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组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就是三角形的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作为初中数学的必修课程,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是每一位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内容。

一、数学基础知识1.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则;整数的比较大小。

2. 小数:有理数的一种,小数点及其右边数位的表示方法;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则;小数的比较大小。

3. 分数:有理数的一种,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分数的比较大小。

4. 百分数: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转换;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

5. 比例:比例的概念、意义和种类;比例的计算;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代数1. 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要素和分类;代数式的运算法则。

2.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几何1. 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直线和线段的比较;射线的表示方法。

2. 角:角的概念、种类和表示方式;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加减和角的平分线。

3. 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三角形的构造、命名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 四边形:四边形的概念和分类;四边形的构造、命名和计算;矩形、正方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 圆:圆的概念和要素;圆周角和扇形面积;圆的内切圆和外接圆。

四、统计与概率1. 统计: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通过统计表、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意义。

2. 概率:事件和概率的概念;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的计算;伯努利实验和二项分布。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册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和归纳各种知识点,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知识要点概括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知识要点概括
⑺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或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或。
6、镶嵌:顶点之处各角之和为(条件之一),以下举例(主要是正多边形):
⑴由一种图形完成的条件是形状大小都一致:如;
⑵由两种正多边形完成的条件是边长之间有整倍数关系:如,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求得各需要多少个图形;
⑶由三种正多边形完成的条件是边长之间有整倍数关系:如;若每种只用一个则边数之间满足。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可以通过180°-360°÷n求得;
⑸多边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个锐角,即外角中最多有个钝角;要知道理由。
⑹一笔画图形各个顶角之和的求法规律:若一个一笔画图形由n条线段组成,则其各个顶角之和等于;如图8的图形由6条线段构成,则∠A+∠B+∠C+∠D+∠E+∠F=;要与多边形的内角和区别开来;
6、画直方图的步骤是:(1)计算:-;(2)决定和(近1法);
(3)列:划记法;(4)画:小长方形的面积=×=。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⑴定义:含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即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方程就是二元一次方程:①含未知数;②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③分母不含。
⑵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
2、二元一次方程组:
⑴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方程组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①共含两个未知数;②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③分母不含。考点:若︱m-2︱x0.5︱m︱+(n+1)y|n|=5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4、平行线
⑴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即没有交点)的直线的位置关系叫互相平行,其中一条叫另一条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和两种。(能分类说出n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交点个数〈多种情况〉及把所在平面分成的部分最多的个数分别是、)。

202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02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

以下是202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1. 分式:
- 分式的概念及表示法
- 分式的约分、通分与化简
-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2. 平方根:
- 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法
- 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
- 平方根的估算与化简
3. 三角形与四边形:
-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 三角形的内角和
-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4. 利率与利息:
- 利率的概念及计算
- 简单利息与复利的计算
5. 数据统计:
- 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
- 平均数的计算
- 数据的解读与分析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空间几何:
-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视图
-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立体图形的视图与投影
7. 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 方程的解的判定与表示
- 实际问题应用方程
这些就是202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请注意,具体的内容可能因版本更新而有所变化,请以实际教材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是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是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

(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五)平移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实数一、算术平方根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三、实数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π、√2、√3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

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

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

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正方向:(+,0)x轴负方向:(-,0)y轴正方向:(0,+)y轴负方向:(0,-)。

坐标原点:(0,0)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横坐标为0。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 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

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代入消元法,一种是加减消元法. 1.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向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一、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用不等号(包括:>、<、≠)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 (不等式的加法法则)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可乘性)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 n>b n,且.当0<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可以先把其中的不等式逐条算出各自的解集,然后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

此乃“相交取中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

此乃“向背取空”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不等式合起来,叫做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