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面临新问题要点
日语外刊文章推荐信模板
《探索日本文化新视角——推荐您阅读的日语外刊文章精选》【推荐信正文】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资讯。
而日语外刊文章,作为日本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窗口,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日本的机会。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几篇精选的日语外刊文章,希望它们能够为您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
一、《日本经济新闻》——《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文章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日本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深入剖析了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探讨了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不仅为读者揭示了日本制造业的现状,还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和对策。
对于对日本制造业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是一篇不容错过的佳作。
二、《朝日新闻》——《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应对策略》文章摘要: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本文从政策、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日本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推荐理由:老龄化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日本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应对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三、《产经新闻》——《日本科技创新的启示》文章摘要:近年来,日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了日本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并探讨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推荐理由: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了解日本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四、《日本时报》——《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文章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揭示了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推荐理由:了解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社会。
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五、《读卖新闻》——《日本传统产业的传承与创新》文章摘要:日本传统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以日本传统产业为例,探讨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铸造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日本铸造产业的现状分析
01
02
03
产业规模
日本铸造产业规模较大, 覆盖了各种铸造工艺和应 用领域,如重力铸造、低 压铸造、压铸等。
技术水平
日本铸造业在技术水平上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 在精密铸造和高效铸造方 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产业链完善
日本铸造业拥有完整的产 业链,从原材料供应到下 游应用领域,都有相应的 企业合作。
探讨日本铸造产业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影响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本研究将专注于日本铸造产业的现状 和未来发展,特别是针对行业内的技 术创新、市场趋势和政策影响等方面 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 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关于日本铸造产 业的各类数据和信息,以揭示其现状 和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高效化生产技术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 发展,日本铸造企业正在积极引 进高效化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环保技术
为应对环保压力,日本铸造企业 正在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技术, 如废气处理技术、废砂再利用技 术等,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
污染。
定制化生产技术
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日本铸 造企业正在开发定制化生产技术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日本铸造产业在过去的几十 年中经历了起伏和变革,目 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
定的产业体系。
尽管日本铸造产业在技术、 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 优势,但在全球竞争压力下 ,仍面临产业结构、生产效
率和环保等方面的挑战。
日本铸造产业未来的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环 境。
对日本铸造产业的建议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设备更 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后来居上的日本制造业面临新问题
生产 力 ,开 辟更 广 阔的 发展 空 间 ,提 高 劳动 生 产率 ,提 低 端做起 。 96 , 14 年 日本政府 提 出“ 重建纺 织业 三年计划 ” , 升经 济增 长 质量 。15 96年 , 日本成 为名 列 世界 第一 的造 将 纺 织业 列为 重 点 贷款 对象 。 15 9 0年 ,纺织 服 装业 在 制 船大 国 ,17 99年 世界 新 注册 商船 的 5 .% 由 日本建 造 。 造 业 中的 比重 达 2 .6o 38 3 1 D'占当年 出 口总额 的 4 .%。 / 82 16 94年 , 日本 的粗 钢产 量超 过 西德 ,成 为 仅次 于 美、 苏
一
个 重要背景 是 , 鲜战争 结束 , 自美 国的 “ 朝 来 军需订 货”
世界 总产 量 的 2 .%。 1 8 年 , 日本生 产 的轿 车和 商 用 消失 ,致 使 日本轻纺 工业 陷入产 能过剩 的危机 之 中 , 量 73 91 大
汽车 分 别占世 界总 产量 的 2 .% 和 4 .%。 52 51 日本 制 造业 能 够 实现 后 来 居 上 ,原 因是 多 方面 的 , 其 中最重 要的 有三 点 。
的劳 动 力 占新增 非 农就 业总 数 的 4 .%。与欧 洲 发 达 国 44 家 失业 率 动辄超 过 两位 数形 成鲜 明 对照 的是 ,在 l4 — 97 19 94年近 半 个 世纪 里 , 日本 完 全 失业 率 一 直 维 持在 3 %
以下的 低 水平 ,制造 业 对于增 加 就业 功不 可没 。
化 发展 ,大 量 劳动 力从 农 村 流 向城 市 ,提供 就 业 岗位 的 产 业素 质 ,劳 动 效 率和 产 品 质量 得 以 显著 提 高 , 日本 产 重要部 门就 是 制造 业 。l 5 - 16 9 5 9 0年 , 日本 制造 业 吸收 品 也从 “ 摊 ”走 向高 档消 费 品市场 。 地
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东亚的经济强国之一,日本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日本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挑战、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日本经济的主要特点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有公认的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
在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经济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稳定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日本经济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日本制造业在汽车、电子产品、机床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并且仍然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另一方面,日本金融、保险、服务等行业也水平较高,造就了日本成熟的金融体系和服务行业。
二、日本经济面临的挑战尽管日本经济曾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它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
首先,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导致了日本社会的工作力和消费力下降,这一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增长。
其次,日本的出口市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日本在出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渐下降,这使得日本的制造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另外,日本的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也是日本经济的挑战之一。
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已经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以上的债务,这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稳定受到威胁,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日本应对措施为了应对日本经济的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通过减税和提高福利水平来激励消费,增加内需的支持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日本政府通过开放市场和加强贸易往来,寻求外部市场的支持,促进出口的发展。
此外,日本政府也在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力推数字化、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并推出了一些创业扶持措施,以促进日本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日本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未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将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同时也将有很多的机遇。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的教训及启示制造业与信息化信息产业发展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的教训及启示_制造业与信息化_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研究薄弱引进消化赶超的技术模式,确实使日本迅速改进了技术装备,节约大量研究开发费用,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
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获得先进技术的难度空前加大,日本难以再引进所需要的尖端技术。
原来的模式已经无法为日本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日本虽然意识到解决技术自主问题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日本技术自立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至今仍停留在跟踪阶段。
计算机芯片竞争的失败更清楚地暴露了日本技术根基的脆弱。
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半导体产量虽然超过了美国,但在需要丰富创造性的CPU的开发上仍然是美国的一统天下。
究其原因,在于日本信息技术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的薄弱。
据1995年-1996年日本学术情报中心的调查,在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电气与电子工程、计算机与控制、电气工程等学科领域,日本的基础研究论文数量都排在美国之后列第二位。
但是,从绝对数量来看,日本只有美国的1/3左右。
从大学或国立研究所的研究水平来看,日本比欧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从企业的研究水平来看,研究开发体系仍然以商业为导向,以转化科学成就为具体商品化产品为目标。
日本企业在改造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开发投入超过对产品创新的投入,应用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畸形发展的局面,创新显得后劲不足。
对于信息技术这样的高新技术来说,缺乏创新无疑是致命的错误。
缺乏风险机制信息产业领域伴随着因特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数字化等媒体的高度化和多样化,产生的新形式的多种服务,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相对应,市场也在急剧扩大,风险企业在这个领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但是日本信息产业界的风险企业未必就能顺利发展。
与美国相比,日本在通信业、软件业、信息处理服务业的风险投资不足10%,而美国却超过50%。
在美国有像微软公司等大批技术水平高、首创精神强的风险企业,硅谷地区的研究成果得到风险资本的资助,进而形成产业。
日本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日本的行业报告
日本的行业报告日本汽车行业报告。
日本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国之一。
自20世纪初以来,日本一直在汽车技术和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本报告将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
1. 行业概况。
日本汽车行业是日本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也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日本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本田、日产、丰田等知名品牌,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日本汽车制造商以其高质量、高性能和创新而闻名于世。
2. 市场趋势。
日本汽车市场一直以来都非常活跃,但近年来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有所下降。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日本汽车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日本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
3. 技术创新。
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
它们在汽车设计、发动机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能汽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为日本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国际竞争。
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之一。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与德国、美国等汽车制造大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崛起,但日本汽车制造商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
5. 未来展望。
随着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日本汽车行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日本汽车制造商将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另外,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将继续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总之,日本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未来发展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日本汽车行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近年来,日本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以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的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增加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企业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 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这些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追求全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日本中小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
开放的商业环境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促进了技术的共享和创新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政策支持1. 创新券计划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创新券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其进行创新研发。
这个计划为企业提供了资金和资源,帮助它们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创投基金支持政府设立创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帮助它们在初创阶段获得资金支持。
这促进了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商业孵化器政府积极扶持和支持商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场地、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支持。
商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源和培训,帮助他们加速发展并降低了创业风险。
4. 减税政策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日本政府通过减税政策来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为企业提供财务上的支持。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 人才短缺高科技领域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但目前日本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日立的下一个百年——日本制造业面临新关隘
企 业 巨头 们 转型 的 前路 注 定不 平坦 。在 金 融 危机 的
要 经 历一 次 重 大变 革 。对 于 今 年迎 来 创 业百 年 的 日立 来 影 响下 , 日本 现 正 经 历二 战以 来 最 严重 的 经济 危 机 , 日 说 ,这 样 的转 变 尤具 特 殊 意 义。 日立 制 作 所 会长 川村 隆 本 企 业 的 弱 点 暴 露 无 遗 。 曾经 如 日中 天 的 “ 日本 制 造
后 增幅 。
路上 ,美 国企 业率 先 拔 得头 筹 ,中 国等新 兴 经 济体 迅猛
欧 美主要 贸 易伙伴 的 经济 疲 软或 放 缓 ,以 及 内需 的 崛起 ,韩 国企业 则在 日企擅 长的 高附 加值 领域 发起 冲击 , 严 重 不 足 , 是 日本 企业 遭 遇 的 双 重 压 力 。 由 于 2 0 08年 唯有 “ 日本的 资 本主 义却在 哭 泣 ” 。 的 全球 金融 危机 ,该财 年 (0 8年 4月至 20 年 3月 ) 20 09 ,
从 中 受 益 t但 另一 方 面 ,将 这 一 地 位 让 给 中 国 将 令 人 能 源领 域 进 军 。即 使 仍坚 守 消 费电 子领 域 的素 尼 ,也 逐
去 ,确 定 了 “ 内容 为主 、制 造 为辅 ” 的 转 失 望 ,对 他 这 一 代 生 长 干 战 后 日本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时 期 渐 “ 制 造化 ”
r
,
C二]
▲
一
;| j- I.
●r 二
二 =
日本制 造 业 面 临新 关 隘
这 政一出意的果根 8份度 两 国府布数 中 国 在 201 月中超 并是个人料结。据第 二 ,将 会是 我 们今 后发 展 的重 点。 ”
JPH改善提升方法浅析
JPH改善提升方法浅析JPH (日本汽车生产合资公司) 是一家世界一流的汽车生产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JPH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对JPH改善提升的方法进行浅析,以期对JPH以及其他企业的提升工作有所启发。
一、注重技术创新在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JPH在提升方面需要注重技术创新,不仅要关注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还需要关注智能化、电动化和互联网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JPH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更新换代,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二、优化生产流程优化生产流程是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JPH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精益生产等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周期;通过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技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
这些举措可以帮助JPH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三、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JPH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加强品牌塑造和推广,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可以通过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和服务理念,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关注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JPH来说更是如此。
JPH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素质团队。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储备和培训体系,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通过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流程,激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五、开展国际化战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战略对于JPH也至关重要。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
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本文档是关于制造业的最新白皮书摘要,旨在提供对制造业目前状况和未来趋势的全面了解。
以下是文档的各章节细化内容:1.引言- 简介:介绍白皮书的目的和范围,以及制造业的重要性。
- 方法论:描述白皮书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制造业现状- 产业总览:概述制造业的规模、结构和特点。
- 传统制造业:详细介绍传统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新兴制造业:探讨新兴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 制造业互联网化:分析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及其影响。
3.制造业的挑战与机遇- 劳动力问题:探讨制造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和解决方案。
- 技术创新:评估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 国际竞争力:分析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 可持续发展:讨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践。
4.制造业的未来走向- 产业转型:展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 数字化转型: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 国际合作:介绍与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机会和挑战。
5.结论- 总结:概括文档中提到的关键观点和结论。
- 建议:提出相关利益相关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促进制造业发展方面应采取的举措。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以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制造业的数据统计和图表- 相关研究和报告的- 重要政策文件和法规的全文或摘要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可能会涉及一些法律名词,下面是相关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 名词1:解释1 - 名词2:解释2。
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与产业空心化规避对策与启示
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与产业空心化规避对策与启示本文通过对2000-2009年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数据分析,探讨日本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的情况,认为日本政府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举措,成功规避了国内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对我国当前规避制造业空心化有所脾益:切实减轻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税负;推进国内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也要重视中国企业海外法人的现地研发能力。
标签:日本制造业;产业空心化;规避对策战后日本经济恢复从制造业起步,在国内劳动力价格高企之后,面临着制造业的海外转移的问题,而这种转移又可能带来国内的产业空心化风险。
但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之下,成功规避了这种风险。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制造业转移的历史节点。
日本在规避国内产业空心化中的举措,对中国处理类似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处理这一问题的经验,可能成为中国处理自身问题的他山之石。
一、日本学界与官方对于“产业空心化”的定义日语中将“空心化”称为“空洞化”,对应英语“Hollowing Out”。
对这一词汇的定义,代表者如佐藤元重所谓“因生产据点向海外迁移,而导致国内雇佣的减少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低下”,而日本官方则从宏观现象的角度对“空心化”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总结:以海外生产代替国内生产(企业与海外市场的关系);以进口代替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制造业的国内生产规模缩小,非制造业比重上升(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关系)。
本文认为,产业空心化最核心的特征是因为制造业的海外迁移而使国内的生产、雇佣与技术进步等出现了恶化。
二、日本制造业的海外迁移与产业空心化1、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概要以下为按照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中公布的日本制造业中海外生产所占比率所制作的图表,显示了这一比率的变化。
注:海外生产比率=当地法人销售额/(当地法人销售额+国内法人销售额)*100。
图表来源:経済産業省『第40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2010年7月調査)』从图表中可见,无论是日本国内全部企业,还是拥有海外业务的跨国企业,该比率在日本经济已经陷入停滞期的2000年以后,仍在不断提高(2008年度因金融危机而锐减,2009年又缓慢回升)。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随笔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4)1.3 本书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5)二、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7)2.1 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 (8)2.2 品质管理与精益求精 (10)2.3 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11)2.4 长期积累的产业链优势 (12)三、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13)3.1 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14)3.2 金融危机的影响 (15)3.3 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17)3.4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 (18)3.5 技术革新速度放缓 (19)四、案例分析 (20)4.1 丰田汽车的挑战与转型 (21)4.2 佳能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23)4.3 东芝、索尼等企业的衰落 (25)4.4 小米等新兴制造企业的崛起 (26)五、日本制造业的未来展望 (27)5.1 转型与升级的路径选择 (28)5.2 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30)5.3 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保护 (31)5.4 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 (32)六、结论 (34)6.1 日本制造业败北的原因总结 (35)6.2 对日本经济的启示与影响 (37)6.3 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述《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是一本关于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日本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的原因。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日本制造业的历史与现状、全球化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日本制造业的优势与劣势、日本制造业的未来挑战以及结论。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回顾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从明治维新时期的初步崛起,到二战后的高速发展,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困境。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分析了日本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全球化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日本制造业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压力。
JPH改善提升方法浅析
JPH改善提升方法浅析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JPH改善提升方法便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本文将对JPH改善提升方法进行浅析,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
JPH改善提升方法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制造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改善,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
JPH是日本的企业管理专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产制造工艺改善的方法和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企业中。
JPH改善提升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善。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企业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的生产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和改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全面把握和分析,以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通过改进和优化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JPH改善提升方法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生产流程。
企业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确定改善的重点和方向。
这一步需要借助于各种分析工具和数据,如价值链分析、流程图、数据统计等。
2. 寻找改善方法。
在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改善方法。
这可能涉及到技术方面的改进,也可能涉及到管理方法的优化。
企业可以借鉴JPH提出的各种改善方法,如精益生产、标准化作业、质量管理等。
3. 实施改善。
确定了改善方法之后,企业需要将其付诸实践。
这一阶段需要全员参与,包括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改善计划和时间表,并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反馈。
4. 持续改进。
改善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地对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持续的提升和改进。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企业可以逐步地实现生产制造工艺的改善和提升,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这一方法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保障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和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
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保障制造业外资项目落地和运行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有关建议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情况因地区、政策、产业和国际环境等因素而异。
然而,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包括:1.土地和资源限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土地和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这可能导致外资项目难以落地或运营。
2.环保和排放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外资项目的环保和排放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可能增加外资项目的成本和难度。
3.技术壁垒:一些外资项目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如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和认证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外资项目难以进入或运营。
4.供应链和物流问题:在制造业中,供应链和物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外资项目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物流延迟等问题,这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5.人力资源和人才短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和人才短缺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可能导致外资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和技术人才。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土地和资源保障:政府可以加强土地和资源保障,为外资项目提供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支持。
2.提高环保和排放标准:政府可以加强环保和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但同时也应考虑外资项目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限制。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合作:政府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
4.加强供应链和物流保障:政府可以加强供应链和物流保障,为外资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5.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政府可以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为外资项目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服务。
此外,对于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困难和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宣传和指导:政府可以加强政策宣传和指导,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
2.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政府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政府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
4.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自身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摘要(中文)
2014年度装备制造业白皮书摘要2015年6月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日本文部科学省目录一.制造业基础机构技术的现状及挑战1.1 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P6)1.1.1 对日本制造业现状的认识1.1.2 支撑日本产业结构的日本制造业1.1.3制造业的新发展及其展望1.2培育和保障制造业人力资源,以支持优质的就业(P33)1.2.1支持优质就业的制造业人力资源培育与保障的挑战与对策1.2.2支持优质就业的制造业人力资源培育与保障的努力1.3支撑日本制造业基础的教育、研究和发展1.3.1制造业中科技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1.3.2加强日本的教育和文化能力来培养制造业人力资源1.3.3促进研究与发展,增强工业优势大纲1.1: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安倍经济学的积极影响已经显现,日本的经济也呈现出了稳步上升的趋势。
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状态普遍改善,同时也伴随着工资的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
另一方面,日本经常项目顺差已经连续缩小4年,创历史最低记录。
审视此番跌势,贸易逆差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然而,营收平衡(包括海外投资收益)却创历史最高顺差记录。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制造业的盈利方式正从依靠出口向海外营收平稳转化。
(1)对日本制造业现状的认识在安倍经济学背景下,企业业绩逐步改善,国内资本投资也正在增长,所以,进一步鼓励投资是很重要的。
(2)支撑日本产业结构的日本制造业●制造业是持续重要的,它不仅占据了日本GDP的20%,而且创造了新的技术和变革,并对其他行业有着强大的连锁反应。
●所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检测国内基地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明确日本和海外的盈利领域。
此外,还得发展作为日本制造业基础的各种人力资源和企业。
(3)制造业的新发展及其展望在制造业因物联网进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时,对制造业中的新的商业模式的支持也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综合考虑各个国家的行动,包括工业4.0,思考日本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神户制钢造假案:日本制造业为何“堕落” 股价暴跌;波及丰田、本田等200家日企,部分问题车辆可能召回
神户制钢造假案:日本制造业为何“堕落” 股价暴跌;波及丰田、本田等200家日企,部分问题车辆可能召回
曹煦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17(0)40
【摘要】10月8日,一条关于“日本制造”的丑闻曝出.舆论哗然,业界震惊。
【总页数】2页(P72-73)
【关键词】日本制造业;神户制钢;堕落
【作者】曹煦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9.312
【相关文献】
1.神户制钢造假案日本制造业危机 [J], ;
2.神户制钢造假案:日本制造业为何“堕落” [J], 曹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造业解决问题八步法
问题=理想状态—现状 工作=解决问题
举例一些问题: ● 零件供应不及时 ● 零件装配不正确 ● 现场等待现象较多 ● 品质没有达标 ● 工作效率太低 ● ..........
克里斯的精益知识库
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
系统的问题解决方法
1.是用系统的步骤来确定问题或需要被提高的地方; 2.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3.评估并确定解决方案; 4.执行解决方案 5.并确保通过永久的综合措施使问题不再发生。
案例1
不同的处理方式
克里斯的精益知识库
5.没带,批评该作业员:卷尺是作业必备工具,不能不带,赶紧找卷尺来,且以后工作不得不带卷尺! 找到卷尺量。量完后看测量宽度是否合格?再检查测厚仪等其他工具是否携带,之前生产的零件厚度是 否合格?检查表是否填写?是否存在虚假点检的现象。举一反三,了解其他岗位作业员是否存在同样的 工作现象?并分析此事的根源:管理未规范化、标准化,没有形成标准工作流程。接下来制定《测量工 具管理规定》,并将规定通知到每个作业员与在公司内部发布公告,以便提醒相关人员。按标准要求给 每个作业员配齐工具,安排专人,每天检查并形成表格记录。
【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并将此类问题的解决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实现流程化-追根溯源,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且形成流程和标准,便于管理执行。】
处理工作问题中常见的误区
处理工作问题中常见的误区
1.太多的“救火”工作,而不注重寻找根本原因; 2.不能持之以恒,急于寻找解决方法而没有花时间进行全面的分析排查; 3.试图自己解决问题,未能让相关的专家参与问题的解决; 4.没有制定清晰的目标,对整个过程也没有存档记录。
问题的分类
克里斯的精益知识库
大问题很少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制造业面临新问题战后日本经济的强大,得益于制造业的发达,“日本制造”也获得“高品质”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日本制造”的光环开始变得暗淡。
针对日本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呈上升之势,就连刚荣登世界汽车业“王位”的丰田公司也陷入召回事件。
如何维护“日本制造”曾经有过的盛誉,成为走出国门的日本制造业面临的新问题后来居上的日本制造业有研究显示,战后初期的日本在经济技术上比美欧发达国家大约落后30年。
当年跋扈亚洲的日本,战败后一度销声匿迹。
然而,仅仅过去23年,日本便以经济大国的面目重新崛起。
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支撑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就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制造业最基本的功能是创造价值和增加社会财富。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但具体而言又分为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两大类。
制造业的劳动属于前者,是在生产一线“做蛋糕”的产业。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社会从事生产性劳动的部门创造的财富和新价值越多,可供分配的蛋糕就越大,平均收入水平才能更快提高。
随着日本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快速上升,按汇率折算,1955年为1612美元,1965年为3106美元;1987年达19841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主要发达国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
制造业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创造多种多样的就业岗位。
战后初期的1950年,日本农林渔业部门劳动者占就业人口的48.3%。
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提供就业岗位的重要部门就是制造业。
1955—1960年,日本制造业吸收的劳动力占新增非农就业总数的44.4%。
与欧洲发达国家失业率动辄超过两位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1947—1994年近半个世纪里,日本完全失业率一直维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制造业对于增加就业功不可没。
制造业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将科学发明物化到技术设备、生产工具和生产材料之中,转化为更先进的生产力,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1956年,日本成为名列世界第一的造船大国,1979年世界新注册商船的53.8%由日本建造。
1964年,日本的粗钢产量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大钢铁生产国。
同年,日本收音机产量超过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3%。
1971年,日本生产的电视机占世界总产量的27.3%。
1981年,日本生产的轿车和商用汽车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5.2%和45.1%。
日本制造业能够实现后来居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其一,是努力改变东洋货质量低劣的形象。
日本失去海外殖民地后,必须靠出口换取原材料,维系社会再生产的运行。
因此,产品质量不仅事关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存亡。
自1949年起,日本政府开始推行“产业合理化计划”,1952年颁布了《企业合理化促进法》,广泛深入地推行产业合理化和企业合理化,提升产业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
这些举措对改善日本产品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其二,是大力引进技术,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建立在世界先进技术基础之上。
在外汇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日本舍得拿出外汇买技术和专利。
1952年引进重大技术专利项目252项,1960年588项,1970年达1768项。
专利技术引进集中在装备制造业、运输机械、有机化学、电子、钢铁等日本称作“基干产业”的领域。
这对后来日本产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乃至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于引进的技术专利和设备,日本以更多的投入去消化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实现“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从而逐步实现从专利技术进口国向成套设备出口国、专利技术出口国的转变。
通过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良,改善了产业素质,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日本产品也从“地摊”走向高档消费品市场。
其三,是需要着重谈谈的提升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跻身世界产业链高端日本制造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过程。
作为工业现代化途中的后起步国家,战败后的日本不得不脱离军事重化工业的老路,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做起。
1946年,日本政府提出“重建纺织业三年计划”,将纺织业列为重点贷款对象。
1950年,纺织服装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达23.16%,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8.2%。
不过,日本在产业链低端滞留的时间并不长。
1953年以后,日本开始向重化工业化转变。
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朝鲜战争结束,来自美国的“军需订货”消失,致使日本轻纺工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危机之中,大量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
日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另一方面,由于战后勘探技术和采掘技术进步,东南亚、澳大利亚、中东、南非等地的矿产资源相继被开发。
石油、煤炭、铁矿石等供给量猛增,价格显著下降。
困境中的日本看到了新的可能与出路,于是抓住机遇,利用原有基础,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很快建立起石油化学、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6500,380.00,1.45%)、半导体、家用电器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重化工业在日本制造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8.32%上升到1961年的60.01%,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日本在重化工业化阶段停留的时间也不长。
这与重化工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环境恶化、与美欧的贸易摩擦日趋频繁,尤其是重化工业大量耗费能源和资源,其发展的根基非常脆弱。
石油危机袭来,日本经济一下子由高速增长转为1974年的负增长,由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
以1973年的石油危机为转折点,日本制造业开始了又一次结构调整,即向知识技术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变,着力开发和普及节能环保技术。
进入1980年代,当美欧等发达国家仍挣扎于石油危机时,日本生产的节能型家电开始风靡世界,日本轿车大举进攻美国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使日本对石油、金属矿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大为增强。
同时,在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日本也走在世界前列。
用1元的进口做出11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日本所需要的工业原料绝大部分靠进口,为扩大再生产,必须多出口。
因此,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日本的贸易依存度相当高。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明显低于美国以外的主要发达国家。
1945—2005年的60年间,日本的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很少超过13%。
形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
拉动国内需求的主力是民间最终消费。
在日本开始步入高速增长的1955年,民间最终消费占国内总支出的比重为65.77%。
随着消费市场日渐饱和,这一比重呈缓慢下降之势,2005年降为57.07%,但民间最终消费仍是内需的主力。
二是延长国内产业链。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日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从而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一头进口矿石、原料,另一头出口电子产品、照相机、摄像机、汽车等高档消费品。
在进口与出口之间,则是绵长的加工链,通过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率。
附加价值率是生产过程中新增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率。
就同一个时期来看,不同行业的附加价值率是不同的。
以1960年为例,日本纺织业的粗附加价值率为26.64%,通用机械和精密机械行业分别为41.31%和43.23%。
对于企业而言,向更高的产业层次发展,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精加工水平,都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以价值计算的产出规模大,也就相对降低了进出口在总产值中的比重。
1968年,日本俨然已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当年日本的进口依存度为8.83%,也就是说,1日元的进口原料支撑日本做出了11.33日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同年日本的出口依存度为8.82%,也就是说,日本只需拿出国内生产总值的1/11出口,便可换回足够的原材料,将再生产延续下去。
当然,延长产业链和提高附加价值率,不单要靠制造业发展精深加工能力,还包括加强产前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做好产后的物流、商业网络、售后服务等环节。
“日本制造”面临的新问题1980年代中期以后,在贸易摩擦、日元升值、国内地价飙升、劳动力成本高企等多重因素挤压下,日本制造业加快了向海外发展的步伐,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把加工贸易做到了海外。
2005年,在日本上市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中,从日本本土出口的部分占27.9%,在东道国就地销售部分占48.7%,由东道国出口到第三国的部分占23.4%,后两部分合计占日本上市公司海外销售总额的72.1%。
与此同时,同海外生产和销售额的上升相比,“日本制造”的声誉却在下降,对日本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近年来明显上升。
客观而言,经营海外生产基地,的确要面对很多新问题,诸如企业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如何保障海外生产基地所需各类人才,如何确保当地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质疑和投诉,等等。
对于走出国门的日本制造业企业而言,能否像对待日本国内消费者那样对待所在地以及出口对象国的消费者,能否像开创日本产业品牌的老一代创业者那样谦虚谨慎、孜孜以求,这些都是保持“日本制造”良好形象的关键。
客观地看,经济全球化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降低成本和价格是巩固和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但是,若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结果是得不偿失。
这是近年来日本产品质量问题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丰田召回事件之后,日本制造业企业开始举一反三,弥补漏洞。
日本制造业的质量管理以及投诉应对能力等,或许将因丰田召回事件而进一步增强。
但是,丰田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使是在世界产业链的高端,竞争也已到了白热化程度。
如何从既有市场的价格战争中挣脱出来,做出富有特色的产品,提高非价格竞争力,成为考验日本以及各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重大课题。
今后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