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沂水春风练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侍.坐()饥谨.()哂.()俟.()千乘.()莫.( )春冠.者()鼓瑟.()铿.尔()喟.然()撰.()舞雩.()二、解释加点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活用类型解释

1、可使足.民: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3、鼓.瑟希,铿尔: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三子者出,曾皙后.:

6、可是有勇.:

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解释划线词语:

1、侍.坐:

2、居.则曰:

3、如或

..知尔:

4、如.五六十:

5、如.其礼乐:

6、尔.何如?

7、摄乎

..大国之间:鼓瑟希,铿尔. 8、加.之以师旅

..:

9、因.之以饥馑

..三年子路率尔.而对曰..: 10、比及

11、且知方.也 12、夫子哂.之 13、愿学焉.

14、以俟

....君子: 15、愿为小相.焉 16、舍.瑟而作

17、何伤.乎 18、夫子喟然

.. 19、吾与.点也 20、其言不让.

21、唯.求则非邦也与 22、宗庙之事,如会同

...:

四、判断句式并翻译:

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翻译

2、则何以哉/何伤乎翻译

3、尔何如翻译

4、浴乎沂翻译

5、为国以礼翻译

6、加之以师旅翻译

7、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

8、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

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

10、可使有勇翻译

五、翻译重要句子

1、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六、问题复习:

1、子路率尔的神态表现了他什么性格?他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为什么哂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比较看重什么/

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4、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

5、本文塑造了孔子什么样的形象?

习题小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kuì)然叹曰吾与.(yǔ)点也风乎舞雩.(yú)浴乎沂.(yí)

B.冠.(guān)者莫.(mù)春三子者之撰.(zhuàn)铿.(kēng)尔C.愿为小相.(xiàng)因之以饥谨.(jǐn)夫子哂.(shěn)之千乘.(shèng)之国D.曾皙.(xī)长.(zhǎng)乎尔以俟.(sì)君子鼓瑟.(sè)希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时时而间.进

B.比及.三年此其近者祸及.身

C.且知方.也方.六七十

D.吾与.点也失其所与.,不知

3.下列句子中的“如”,和例句中的“如”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下列句子中的“比”,和例句中的“比”词义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比及三年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D.义之与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方”字的解释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夫虽无四方.之忧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点也:跟,介词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表反问语气

B.冠者

..六七人:儿童

..五六人:20岁以上的成年人童子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妨害舍瑟而作.:起

D.因之

..以饥馑:于是,就以俟.君子:等待

7.下列句子加点的“以”,词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加之以.师旅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⑤为国以.礼A.③与⑤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④与⑤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 C.因之以饥馑 D.唯求则非邦也与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知吾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类活用”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B.如会同,端章甫

...:名词活用作动词,端:戴礼帽;章甫:穿礼服

C.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作动词,吹风乘凉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事,大事

1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宗庙之.事,如会同②千乘之.国 B.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C.①亦各言.其志也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②唯赤则.非邦也与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

...?亦各言其志也:哪里受伤..而对曰:草率的样子 B.何伤乎

C.其言不让,是故

..叹曰:感叹的样子

..哂之:所以 D.夫子喟然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说不定我能知道。 B.则何以哉——那么你打算做些什么C.因之以饥谨——拿饥荒之年紧接着它 D.异乎三子者之撰——跟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

高二上《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作业

沂水春风练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侍.坐()饥谨.()哂.()俟.()千乘.()莫.( )春冠.者()鼓瑟.()铿.尔()喟.然()撰.()舞雩.()二、解释加点词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活用类型解释 1、可使足.民: 2、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 3、鼓.瑟希,铿尔: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三子者出,曾皙后.: 6、可是有勇.: 7、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解释划线词语: 1、侍.坐: 2、居.则曰: 3、如或 ..知尔: 4、如.五六十: 5、如.其礼乐: 6、尔.何如? 7、摄乎 ..大国之间:鼓瑟希,铿尔. 8、加.之以师旅 ..: 9、因.之以饥馑 ..三年子路率尔.而对曰..: 10、比及 11、且知方.也 12、夫子哂.之 13、愿学焉. 14、以俟 ....君子: 15、愿为小相.焉 16、舍.瑟而作 17、何伤.乎 18、夫子喟然 .. 19、吾与.点也 20、其言不让. 21、唯.求则非邦也与 22、宗庙之事,如会同 ...: 四、判断句式并翻译: 1、毋吾以也/不吾知也翻译 2、则何以哉/何伤乎翻译 3、尔何如翻译 4、浴乎沂翻译 5、为国以礼翻译

6、加之以师旅翻译 7、异乎三子者之撰翻译 8、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翻译 9、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翻译 10、可使有勇翻译 五、翻译重要句子 1、子曰:“以吾一日之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六、问题复习: 1、子路率尔的神态表现了他什么性格?他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孔子为什么哂之?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比较看重什么/ 3、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 4、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 5、本文塑造了孔子什么样的形象? 习题小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初一学生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学生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论语》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为社会改革而努力的行为,感受了他那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请学生列举与孔子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谈论作为一位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教《知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谈论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等话题,再过渡到课文时,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启发。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论语》十则的内容相当广泛,两者联系,尤其是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

初中:《论语》教学反思

初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初中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论语》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初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论语》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课程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编排又以儒、墨、道、法四家思想为主,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当属《论语》最为重要。 上学期末,我们文科三人组便开始研读《论语》选文,感慨于孔子思想的智慧、博大,又基于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以及“国学热”的兴起,我们决定在下学期的教学中,以学习儒家思想为主,将《先秦诸子散文》中13篇儒家选文列入教学计划,其中《论语》七篇、《孟子》六篇,而墨、道、法三家的选文也略有涉及。 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时代意义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这七篇文章中分别涉及了孔子在从政、为人、处世、处事、教学等不同方面的思想,选文均是《论语》中的精华,且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学生在疏通文意方面有一定难度,在理解文本内容、挖掘思想价值方面更是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直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课堂效果也未达到理想中“探究文本、挖掘内涵”的程

度。伴随着新学期的教学改革,课堂进入了学生“发问、提问、释疑、质疑”的新阶段,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有问有答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七节课的打磨、交流,学生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向在朝着我们引导的方向在转变。学习的方向逐渐从探究字词翻译转向探究文本大意、思想内容以及联系当下的现实意义。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当下的课堂侧重的是对《论语》思想的解读,文言字词积累放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中完成,若在这两个环节还有解决不掉的疑难字词,这则是妨碍学生理解文本的重点字词,则可以放到“展”环节展示,以待其他同学解答,对有些字词我们甚至大胆放过,不去过分探究。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论语》选文,所有的译文及关键字的释义都在教材的课下注释有所标注,因而不必字字落实地去翻译,否则会让自己陷入简单重复教材的境地。反思自己之前的古文讲解,过多的解释字词,解读文本思想成为了课堂的鸡肋,可有可无,或匆匆略过,点到为止,使语文课成为了功利化的得分场,而失去了学习语文、品味经典的意义。 学生对文本分析越来越深入,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探讨的价值,促使我们在备课时更为充分。为了能用精妙的语言点拨学生于困顿中,我只能使自己的语言更精炼、更深刻。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便应有一桶水的意味。比如学生问道“克己复礼”的“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那“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孔子谈到“仁”,又谈到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论语》选读之《高山仰止》教案

借双慧眼透视真实的孔子 ------《高山仰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 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 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文化内涵】 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 2、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 【课时建议】 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 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算是高山仰止呢?明确;学生答 教师总结: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了。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皆形于表。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这说明当时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子的眼睛,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 (二)分析课文 1.结合注解,自读课文 出示需要注意的读音: 訚訚如也:yín 行行如也:hàng 暴虎冯河:píng 2.问:文章13个章节,主要提到了哪些弟子? 明确:子路篇:11.13 7.11 11.15 5.7 6.28 颜渊篇:7.11 11.9 11.10 9.11 子贡篇:19.23 19.24 其他:弟子总画像:5.22 11.13 伯牛:6.10 子游:17.4 总结:这里面有孔子单独的言行,有孔子和学生的对话,也有孔子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论语〉选读》教案

《〈论语〉选读》教案 第一课时:《论语》与孔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学习《论语》的思想意义,懂得一些人生哲理; 2.学习孔子的高尚人格和伟大智慧; 3.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用灯片展示相关资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典著作汗牛充栋,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普遍的公理性,它能适应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共同探讨世界文化经典之一______《论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板书课题: 《论语》与孔子 (一)为何校本教材定为《论语》 1.深刻的思想性

2.语言的文学性 3.陶冶性情,吸取智慧 4.现实生活中人的缺失 (二) 孔子其人 三.教材的编排体制 % 共三编:主题选讲论语原文综类撷英 四.我主讲的内容:“为政治国”专题简介 孔子与其弟子和当时的诸侯国君的对话录. . . . . .一个人可以无为政之机但不可无为政之才。 五.课后作业: 1.网上阅览《论语》和孔子的相关资料 2.品读《论语》中“为政治国”部分 第二课时:为政治国 一.抽学生谈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二.学生提问,教师解疑 语言______思想______理趣 …

三. 南怀瑾先生诠释孔子的为政思想 四. “为政治国”篇选讲 五.作业: 写一篇关于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的文章(特别提示: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就一点阐发引申;标题自拟。) 校本课程教案 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之 诗词曲中的传统节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词、曲,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收集一定量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词、曲等,较为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热情。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 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丰富的诗歌宝库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教案

《沂水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文言句式。 3、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把握生动的人物形象。 4、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5、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分析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孔子为何要“哂由”而“与点”?讨论结合孔子“礼乐治国”主张,深入了解其思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人物语言、神态。 1.字音:乘哂俟甫相铿莫冠沂雩 喟 2.句读:由也 / 为之赤也 / 为之小 二、把握全文线索 问:结合全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志——弟子□志——孔子□志 明确:孔子问志——弟子述(撰、言)志——孔子评志 探究文本(一)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一、字词、句式点拨: 1.字词解释:侍坐、居、如、或、以 2.句式(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

【过度】孔子不愧万世宗师,用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消除学生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教学环境。夫子“循循善诱人”,不直接提出言志的问题,而是从学生平时闲居所说的一句话“不吾知也”谈起。 二、探讨:“不吾知也”;“如或知尔”——怎样看待这里的“知”与“不知”? 1.资料: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患莫己知也,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2.以上几句话都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这些孔门弟子为何老说“不吾知也”?他们是否有违孔子教诲? 明确: ?这里的“知”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了解只是一个前提,被当权者赏识、重用,才可以一展所长,而“赏识”本就是“知”的引申义之一,如知 遇、知己等。 ?联系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不难看出,弟子的闲谈牢骚也是孔子不得志的反映。 ?是一群苦闷者的形象,有怀才不遇的情绪。 3.由问题2进一步深化,既然处处碰壁,为何还要假设“如或知尔”,提出言志的“何以哉”? (结合前面学过的关于儒家“入世”的《论语》章节,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确:真正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种担当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兼济天下”; 一种执着精神、坚韧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二部分:四子述志 一、诵读这一部分,概括原文,说说四子的“志”各是什么,孔子作何反应? 明确:子路:治理危难中的国家,“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小国,“可使足民”,礼乐则“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夫子的反映——孔子哂(微笑)由而与(赞同)点。 【过度】从文中可以看出,对于四子的回答,夫子有明显态度反应的是对子路和曾皙两人;而且对这两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孔子何以有这样的反应,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所在。先来看看子路。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一.仁仁者爱人 zh 1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zh 1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h co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xi Ji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 二.德君之怀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_. ”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 了. ”.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班刘义义110502010010 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对于本文的教学,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想要质量与效率并行,不光是有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就能做到的,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教学问题,课后我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点反思: 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文言文的学习,相对于小说、记叙文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而,在教学时,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讲解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十二章里,有些是学生在小学或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很多学生都能背诵,可以从这些入手,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翻译文本的同时注意心灵的感悟。 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将文言文翻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做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注重心灵的感悟,让学生从文言语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从而体会其中渗透出来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言文,有形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很多时候,文言文是学生自己读懂并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教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积累知识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口号。 尤其是这样的文言文,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教学,讲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讲深了学生不能理解,最后一团雾水,老师费了力没取得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大忌。 总的来说,本课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但实际花了3课时,并不是因为乱了教学计划,而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文言的认识比较浅薄,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慢慢引导,在理解翻译方面就花了一个多课时,教会学生去体会具体的含义并非易事,再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更难了,因为论语里的有些章节不单单是知识的讲解,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人教版高三 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选读仁者爱人》学案 萧山六中赵一丁 [学习目标] 1、背诵l.6、5.26两章。 2、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并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并默写下列语句:就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 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朗读并标注本课句式特殊的句子。 5、明确“忠恕”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孔子的思想和实践闪耀着人性的 光辉,在他身上,随时随地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体现着社 会的良心和天地间的正气。 他并刻意不鼓励学生去寻找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去做, 而是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准--“仁者爱人”,有此仁爱之心,便能成就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分角色朗读

1、教师读“子曰”内容; 2、男声读叙述语言; 3、女生读其他对话语言。 三、解题、初步感知 “仁者爱人”,为主谓短语。何为“仁者”?何为“爱人”? 四、研习 那么什么样的人能称为仁者?“爱人”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原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一)探究:在文中“仁者”的内涵是什么? 1、仁之本 (1)对内,孝 (2)对外,悌 2、仁的主要内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积极为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推已及人) (二)探究:在文中“爱人”有哪些具体表现? 仁的实践:爱人 1、“言志”,体会三人的不同点。 引用朱熹的话:夫子安人,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 2、问人:重人不重财细节描写拓展

3、导盲:无微不至的关心 分析其语言的平实与浅易,理解运用具体细微的记述, 真切地反映孔子对盲人的关心。 4、与有丧者侧:尊崇礼 5、大仁:孔子“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关 心民生疾苦,始终是孔子的仁爱观。 小结:仁者必爱人,爱人是仁者的活动,爱人者必能达 到仁。 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孔子 (三)“仁者”如何“爱人”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夫妻是“义”;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 “仁”延伸到国家是“忠”; “仁”延伸到人类是“仁民”; “仁”延伸到自然是“爱物”; 五、拓展 (一)“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实战演练:第三单元 8十三 沂水春风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千乘.之国(chénɡ,兵车) 夫子哂.之(shěn,讥笑) B.比.及(bì,到) 喟.然长叹(kuì,叹息声) C.以俟.(sì,等待)君子 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写作) D.愿为小相.(xiànɡ,宰相)焉 《论.语》(lún) 解析:选B。A.乘,shènɡ;C.撰:述;D.相:祭祀、会同时赞礼、司仪的职位。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陪长者闲坐) B.因之以饥馑 ..(蔬菜不收为饥,谷物不收为馑) C.风乎舞雩 ..(祭天求雨之处,有坛有树) D.如会同,端章甫 ...(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 解析:选B。饥馑:通常泛指饥荒。饥,谷物失收。馑,果菜失收。 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B.异乎三子者之撰 C.不吾知也D.加之以师旅 解析:选C。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所以 ..,乘桴浮于海 ..裁之B.道不行 C.夫子莞尔 ..而笑D.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 解析:选C。A.所以:用来……的方法;B.不行:行不通;D.不说:不高兴。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C.夫子何哂由也——先生为什么嘲笑仲由呢?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他的话不谦逊。 解析:选C。C项,“嘲笑”改为“笑”。 二、阅读理解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篇一:论语教学反思《论语》教学已接近尾声,惭愧的是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对于这个新课程我并没有采用很新的教法,主要采用的还是教师串讲的古文传统教法,所以关于《论语》的文化内涵也主要是以我的评析为主。但今天在上《高山仰止》篇的时候,我尝试了“学生评《论语》”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昨天用一课时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我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让学生在《高山仰止》篇中挑选一则自己读来最有感触的章节进行评点,在章节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心得。今天的课一开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文上能有思考过的痕迹,我又给了学生三分钟时间进一步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接下来我就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想不到学生的点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能对一章内容进行多角度评点,又能将多个章节融会贯通,结合起来评点,既能读出《论语》的积极意义,又能读出其中的局限性,思想的光芒实在另我惊喜!比如第章,学生既能读出编者把这章放在《高山仰止》篇的用意,又能结合对孔子身平的了解,从政治目的方面分析这章。又如第章,对孔子这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有学生认为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话说得过于直接,欠方法性;而另有学生认为正是这样直接毫无掩饰的话语,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关系亲密,是师生,更是父子。再如第章,关于孔子的学说叔孙武叔不能理解的问题,有学生就联系到了现在经典文学无人问津,快餐文学畅销的问题,呼吁同学要静下心来读经典。当然,有些学生的点评由于对文本理解的偏差,说的是“歪理”,但绝大多数能切中要害,有的甚至不逊于某些大家,而且学生的有些评点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想到的,却也能让我感觉言之成理,让我真切得感觉到了“教学相长”的涵义。总之,一次简单的尝试,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很多时候我们老说学生不会说,是我们没有放心让学生说。我相信: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的思想将光芒万丈!篇二:论语教学反思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初一学生所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学生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其中有几句论语,让我受益非浅。“温故而知新。”这句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六则》教学反思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课文所选的六则《论语》都是孔子一些关于学习的言论,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些观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因此我把学习重难点定为:(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鉴于此,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步: (1)课程导入。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枯燥的文言文产生学习的热情。 (2)孔子及论语简介。这一部分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崇敬之情上,在导入的基础上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顺势介绍孔子的成就和影响。并用北师大教授郭家齐的话引入对《论语》的学习。 (3)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需多读,特别是像《论语六则》这样要求背诵的文章。这篇文言文学生易读错的字比较多,因此第一次朗读我首先安排教师范读,学生正音,第一遍学生的朗读主要以读准字音为目的,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语气、语速等。在后面的课文分析中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中我对朗读的处理比较好,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标。 (4)疏通字词,翻译句子。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在这一节课字词的疏通上,我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疏通字词,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又能帮助学生有条理的疏通文中的重点字词,在填写的过程中又能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这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他不断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节课的翻译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我感觉这种方式效果比较好。 (5)理解课文。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更好的把它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对课文的理解我主要做两步,一是分析课文中的教育思想,这一部分主要还是学生说,我主要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考虑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在这一部分我先针对本班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用文中知识解决问题;后联系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知识,按设定格式写一段话来劝诫或鼓励身边的同学或自己。我觉得这个拓展还是比较必要的,让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有,这也是我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节课整体感觉比较顺畅。不足之处在于:课上我的诱导嫌多,学生的情感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此外,在个别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不够紧凑,使得对课文的分析不够深入。对此,我今后一定注意,加以改正。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一.仁 仁者爱人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二.德 君之怀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1.子曰:“事父母几j ī 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要干错事,]就要和颜悦色、轻言细语地劝说。如果他们不愿听从自己的意见,还是要恭恭敬敬,但不能违背道理,为他们操劳,也不要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担忧地说:“别人都有兄弟,我死的时候就干巴一个人(就是说他是独子),子夏就说:商朝的时候就有人说了,富贵生死都是说不定的事,君子为人处世,毕恭毕敬做到没有一点失误,对待别人恭恭敬敬尽到礼数,周围人都会待见这样的哥们,谁都愿意把它当兄弟,所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个君子,然后君子还怕没兄弟么?” 四.学 学而不厌 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 ì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24.子曰:“吾有知zh ì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w ú,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己矣。” 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教学反思

篇一:《论语》教案及反思 《论语》六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 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四、教学过程 (一)即兴导入,简介孔子和《论语》 【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在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这样讲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 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二)走近孔子【幻灯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有72人。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堂笔记翻开,把对孔子介绍的第一部分整理到课堂笔记上。 写完的同学试一试,看看一分钟的时间内能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背下来。 【师】谁来试一试!(指定学生回答)非常好!(三)简介《论语》 【师】孔子是连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

【课外阅读】《论语》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论语》教学反思 如何教授《论语选读》,是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论语选读》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一般的文言文,它涉及到三个层次:文字、文章、文化,比平常的文言文教学多了一个层次——文化。那它到底该怎么教?在平时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大多采用的课型依然是教师串讲课、主题探讨课、读书报告课等,我们的语文课有时成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或是有语文但没有文化的语文课。教师如果只是着眼于字词的落实,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由此,教师对讲授本课程的定位就迷惑了:到底该怎么上《论语选读》?一.把握编者意图,反思论语教学 本书的“前言”部分中,明确标明:《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该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而其具体学习要求分别是:首先,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鉴别。其次是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究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三是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其四是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要懂得了解作者的具体观点,需要联系其他论述,放在整个思想体系中考察。最后是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纵观这五个基本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讲授本课程,势必要以解读孔子的思想内容着手,通过对孔子言行举止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孔子思想体系。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塑造高尚的人格。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观念,分清孔子思想的进步方面与保守方面,分清“原生”的孔子与后人“包装”的孔子,还孔子以本来面目。 比如讲授“子曰:‘有教无类’”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首先可以明确,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矛头直指“学在官府”,与“氏所以别贵贱”、“氏所以别愚”相对立,宣告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他的这一教育思想使得许多以前根本没有机会接受学习的年轻人得以接受学识,提高修养,教育的广泛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论语选读》中编者列出的这些篇章里,出现的人物众多。通过对前十章中出现的孔门弟子的国别、出身、年龄、学习态度、个性等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论语》选读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哉孔子 ——《论语》选读教案设计及教后反思

(板书:大哉孔子) 一、导入 (板书:万世师表 大成至圣) 对于这样一位人物,从古至今,从名人大师到普通民众,从不缺少对他的关注和评价。(引 入相关评价)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 ——孟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zhī,恭敬)回留之不 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圣人众矣,当时则荣,莫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 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启新 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 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孔子在郑国与弟子离散,独立于外城东门,有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犬”,他不生气,还肯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壅也》) (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人格特点)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性格特点:率真温厚、遵守礼节) (结合相关论著来理解孔子人格特点) 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钱穆《孔子传》(引用《论语》原文来验证所述观点,加深学生对孔子人格的认识)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待人不当);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说话不当)。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孔子人格特点:温婉、谨言慎行)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

《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反思 黄珏 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终于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不禁长舒一口气: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然而,结束并不代表着停止,更不代表着圆满。当我们转身看这26篇诸子散文仍唏嘘不已的时候,当学生面对诸子已经头皮发麻、疲惫不堪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坦然面对。难道一句“编者真是脑子进水,弄出一本这么繁杂、艰深而又枯燥的书!”就可以安然?姑且不论设置它的种种必要性与有益之处,既然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那么我们更多的是要反思《先秦诸子选读》要怎么学?怎么学才能改变诸子散文学习过程中平淡无味、浮泛浅表、繁杂细碎、效率低下的现状? 以下是就这一问题的浅拙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1、贴近文本,化繁为简。选修教材中每篇课文之后都有“相关链接”的内容,它 是这一专题主要内容的梳理概括和补充延伸,能让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有完整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正因为此,学生对专题要义的把握就简单、明确了,但脱离文本、空穴来风的现象又接踵而至,如何让同学们既落回到课本又高效地突破重点、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能牵一“问”而动全文,以一当十。如庄子的《尊生》一文,我就抓住课题发问“你是如何理解《尊生》的‘尊’字的?或者说它有什么内涵?结合文章找依据”,此问题一出,同学们竟相回答,在讨论中确定为“尊重、尊贵、尊严”三重内涵,本文的主旨就无须赘解了。这就是余映潮老师推崇的“主问题”的有效设置。必须说明的是主问题必须是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能激发学生思索、讨论、品析的重要问题。 2、着眼单元,注重整体。选修课本编排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 《庄子》、《墨子》、《韩非子》七部著作的选读,他们分别涉及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七位思想巨匠,同一部书的各个专题都隶属于同一个思想巨匠,因而要学会宏观把握,不要人为支解。如第一单元以“我眼中的孔子”串起7个小专题的内容:以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为重点,串起“当仁,不让于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重点,串起“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有教无类”;以孔子的人生观为重点,串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样学生不仅对孔子及孔子的思想、儒家的核心有一个本质而整体的把握,而且还能避免繁杂细碎地解读。由此清楚单元结束时的总结是不能省略的环节,可以列表小结,也可以给人物画像或作评价来总结。 3、研讨学法,激活课堂。只是简单地运用串讲的学习方式,势必让学生品析诸 子散文味同嚼蜡。文字、文章、文化的确是《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内容应落实的三个层次,这与学法的单一性没有矛盾。学习方法与过程的选择性与个性化也是选修课的一大特征。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论文式、演讲式、主题讲座式、读书笔记式、评点交流式、专题研究式、主题辩论式、实践活动式等都可作为选择的样式。其中有一种方式是每篇文章都适用的,尤其是自读课文,即读书笔记式。 读书笔记基本体例: 解题---勾勒论语各课的主题思想,了解孔子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