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3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整理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整理数据库原理是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数据库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数据库查询和索引、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数据库存储和备份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一个能够存储和组织大量数据的仓库,它能够持久地保存数据,并且能够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存取。
2.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之间结构和关系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3.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来管理和组织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创建、维护、查询和备份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4.数据库设计和优化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将数据组织成逻辑和物理存储结构的过程。
数据库优化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的过程,包括索引设计、范式化和反范式化等。
5.数据库查询和索引查询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过程,常用的查询语言有SQL。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常见的索引包括B树索引和哈希索引等。
6.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最小单位,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
并发控制是为了保证多个并发事务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而采取的措施。
7.数据库存储和备份数据库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到磁盘上的过程。
备份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而将数据库的副本保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上的过程,常见的备份策略有完全备份、差异备份和增量备份等。
8.数据库安全和权限控制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破坏的措施。
权限控制是指限制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的措施。
9.数据库性能调优数据库性能调优是指通过调整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和优化查询语句等手段来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性能。
10.数据库的三层模式数据库的三层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一、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化的特性,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和使用。
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操作的设计和数据管理的设计等方面,而数据库的管理则包括数据的存储、索引、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它具有数据的持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方面,同时还包括事务的管理、并发控制、恢复和安全性等功能。
数据库系统还具有多用户和多任务的特性,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按照数据库的应用要求和使用方式来组织和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内容和操作方法。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结构的设计原则、关系模型的设计原则和数据完整性的设计原则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到数据的冗余和一致性等问题,以及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作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一种用来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具有数据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具有并发控制、事务管理、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还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应用。
五、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审核性等方面。
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用户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密码管理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加密、审计和恢复等功能。
数据库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约束等方面,同时还包括数据的唯一性和约束性等功能。
六、数据库性能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和优化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库的存储、索引、检索、更新、删除、备份和恢复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查询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数据库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仓库,它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和数据操作功能。
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关系和约束条件进行抽象和描述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3.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基于二维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
关系模型中的表格被称为关系,其中的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将现实世界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的过程。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完整性、冗余和性能等因素。
6.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
7.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索引通过建立数据和索引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快速定位数据所在的位置。
8.数据库事务:数据库事务是一组操作被视为一个单独的工作单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到初始状态。
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征,可以保证数据库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数据泄露和破坏的能力。
数据库安全性包括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方面。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数据保护等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以上是对《数据库原理》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查询语言、索引、事务、安全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是结构化数据的集合,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它包含表、字段和行,可以用于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2. 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表的数据模型,使用关系(表)来组织和表示数据。
它的基本特点是数据的结构化、模型化和标准化。
常用的关系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3.数据库的范式:范式是关系数据模型的设计准则,用于规范化数据表的结构,以消除冗余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常用的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4.数据库的索引:索引是用于快速查找和访问数据的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起到提高查询性能的作用。
常用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5.数据库的事务: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
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并发环境下进行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指在多用户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并发控制方法有锁、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7.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备份是将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过程,用于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恢复。
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8.数据库的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和效率的过程,包括物理设计优化、查询优化、索引优化等。
常用的优化技术有性能调优、查询重写、索引调整等。
9.数据库的分布式: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将数据库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调。
它具有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容错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布式计算。
10.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损坏和数据泄露等威胁的措施和技术。
常用的安全措施有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加密存储等。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索引、事务、并发控制、备份恢复、优化、分布式和安全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考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考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技术和原则。
在数据库原理的学习和研究中,有一些关键的考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数据库原理的关键考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应用程序组成。
数据库是持久化存储数据的集合,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应用程序是利用数据库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2.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描述,它定义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方式。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3.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使用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
关系模型使用表格(关系)来表示数据,每个表格由行(元组)和列(属性)组成。
关系数据库具有清晰的结构和严格的数据完整性约束。
4.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设计良好的数据库结构。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更高级的范式包括BCNF、4NF和5NF。
5.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是与数据库交互的一种方式,它允许用户进行数据的检索、插入、更新和删除。
常见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它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标准查询语言。
6.数据库索引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库查询的速度。
索引存储了表格的一些列的值和对应的行指针,使得数据库可以通过索引快速定位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7.事务管理事务是一组操作,被视为一个单一的逻辑工作单位。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事务管理来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是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8.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涉及对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库是数据库安全的关键目标。
9.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数据库管理中重要的任务。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以数据的组织、存储、管理和检索为核心内容。
数据库原理涵盖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与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数据库原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硬件中、能被多个用户共享、具有永久性的数据集合;数据库具有数据的自描述性、共享性、冗余度低、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操作的软件系统,包括数据库定义语言(DDL)、数据库操作语言(DML)、数据库查询语言(DQL)等组成部分。
二、关系数据库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数据库领域中最重要的数据模型之一,以关系(表)的形式存储数据,通过关系之间的连接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是一种用于处理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化语言,包括选择、投影、连接、交、并等操作;关系演算是一种基于谓词逻辑的查询语言。
4.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2.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于评估数据库模式的合理性和优劣的标准,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3.数据库索引:索引是数据库中用于提高查询效率的数据结构,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四、数据库查询优化与调优1.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技术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关键,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重写查询语句、使用索引等方面。
2.查询调优:查询调优是针对具体查询语句进行性能优化,包括改进查询语句、优化表结构、使用合适的索引等。
五、事务与并发控制1.事务:事务是数据库操作最小的逻辑单位,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2.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是保证数据库并发操作正确性的一组技术和方法,包括锁机制、时间戳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数据库原理》所学知识点汇总.
zhougj@
内容汇总
•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数据库简介 2.关系模型(重点) 3.结构化查询语言(重点) • 第二部分:数据库设计和管理 4.数据建模与实体-关系模型(重点) 5.数据库设计 6.数据库管理(次重点) 7.数据库处理应用程序和商业智能(次重点)
期末占 50 %(方式: 以卷面成绩为准)
上课方式
• 讲授+课后作业+课后实验 要求:多上机,多参考课外书籍,多思考!
• 作业上传地址: fபைடு நூலகம்p://59.77.11.214
(用户名及密码同为:web2010)
期末考核方式
• 闭卷考(考试周)
为以后大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打基础
• 总成绩比例构成:
平时占 50 %(方式: 课堂考勤 +作业+实验 + )
数据库原理简答重点归纳
其中:<command_list>可以是update、select、insert、delete、excute和all
21.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什么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正确性的维护,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不正确的数据。
S1:R2(A); R1(B); W2(A); R3(A); W1(B); W3(A); R2(B);W2(B)
由R1(B) W2(B)、W1(B) R2(B)、W1(B) W2(B)得到T1----->T2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一是指数据不仅仅是内部结构化,而是将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统一管理起来,使之结构化。二是指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的所有应用。
数据的共享度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独立性高
④数据由数据库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独立性指什么
数据独立性:描述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独立问题是通过3级模式结构和两层映像功能解决的。
3级模式是指模式,对应于逻辑层,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外模式,对应于视图层,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内模式,对应于物理层数据抽象,它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两层映像是指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吐血推荐.docx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 2 章)一、有关概念1.数据2.数据库( 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桌面 DBMS VFPSQL ServerOracle客户机 /服务器型DBMS MySQLDB2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 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能否保存不能保存可以保存可以保存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某一应用程序整个应用系统无共享,一组共享性差,一个数数据的共享程度数据只能对应一个据文件只能对应一共享性高应用程序。
个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它是应用独立性差数据库与应用系统程序的一部分。
完全分开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 E-R 图与 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例 student(no, name, sex, age, dept)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 联系1: n 联系m: n 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 联系1: n 联系m: n 联系四、概念模型(常用E-R 图表示)实体型:属性:联系:说明:①E-R 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 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数据库原理(王珊)知识点整理
目录1.1.1 四个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1)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1)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1)基本特征 (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数据定义功能 (1)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1)数据操纵功能 (1)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1)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1)其它功能 (1)数据库系统(DBS) (1)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数据管理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1)人工管理特点 (1)文件系统特点 (1)1.1.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数据结构化 (2)整体结构化 (2)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2)数据独立性高 (2)物理独立性 (2)逻辑独立性 (2)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2)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1.2.1 两大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2)1.2.2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1.2.7 关系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1.3.1 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 (3)型(Type):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3)值(Value):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3)模式(Schema) (3)实例(Instance) (3)1.3.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3)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3)模式[Schema](也称逻辑模式) (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也称存储模式) (3)1.3.3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4)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4)数据库管理员(DBA)职责: (4)2.1.1 关系 (4)域(Domain):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4)候选码(Candidate key) (4)全码(All-key) (4)主码(P rimary key) (4)主属性 (4)2.2.1基本关系操作 (4)2.3.1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4)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4)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2.3.2 实体完整性:主码不为空 (4)2.3.4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2.4.2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5)象集Zx:本质是一次选择运算和一次投影运算 (5)悬浮元组 (5)外连接 (5)左外连接 (5)右外连接 (5)除:查找在被除数R中能够完全覆盖除数S的部分[的剩余值] (5)3.1.2 SQL的特点 (5)1.综合统一 (5)2.高度非过程化 (5)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5)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5)3.3.1 模式的定义与删除 (5)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 (5)DROP SCHEMA <模式名> <CASCADE|RESTRICT> (5)CASCADE(级联) (5)RESTRICT(限制) (5)3.3.2 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 (5)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5)ALTER TABLE <表名> (5)DROP TABLE <表名>[RESTRICT| CASCADE]; (6)RESTRICT:删除表是有限制的。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精华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有关概念四个基本概念1.数据(Data):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2.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3.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操作功能 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桌面DBMS Access ,VFP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SQL Server , Oracle, MySQL , DB25.数据库系统(DBS)的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的特点如下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 2 数据结构化;3 数据独立性高;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作功能3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6其他功能4.DBMS 可以对数据提供哪些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Concurrency)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数据库恢复(Recovery):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数据模型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面;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数据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改(包括插入、修改、删除);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及其联系应该满足的条件限制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数据库原理重要知识点
数据库原理重要知识点1.数据库模型:数据库模型定义了数据如何组织和表示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型,它使用表来表示实体和关联的关系。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根据需求规范和业务逻辑将现实世界的数据映射到数据库模式的过程。
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性能等方面。
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M)和规范化。
3.数据库范式:数据库范式是用来检验关系模式是否满足其中一种规范化要求的概念。
常见的数据库范式包括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
范式化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中无多余和冗余的数据,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检索和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和关系代数。
SQL是一种声明式的语言,可以用来从数据库中查询和操作数据。
5.事务管理:事务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它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事务管理是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机制。
常见的事务管理技术有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和并发控制。
6.索引: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查询的速度。
数据库中的索引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列的值来排序和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包括B树索引、哈希索引和全文索引。
7.数据库优化:数据库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物理存储优化、查询优化和并发控制优化等方面。
数据库优化可以减小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增强数据库的并发能力。
8.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保存到另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数据库恢复是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还原数据库到之前的状态。
常见的备份与恢复方法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和事务日志。
9.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是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的一种措施。
它包括用户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和加密等方面。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概述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独立性、数据共享性、数据冗余度低和数据完整性等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等操作,并提供数据安全控制和数据一致性保证等功能。
二、数据库模型1.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如实体-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逻辑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进一步细化,如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半结构化模型等。
2.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之一,它使用表格的形式表示数据,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关系模型定义了关系的结构和操作。
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第一范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第二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键属性不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
四、关系数据库操作1.关系代数:关系代数是对关系的操作集合,包括选择、投影、并、交、差、自然连接等操作。
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查询语言,支持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查询等操作。
五、索引和查询优化1.索引的作用和种类:索引是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数据结构,通过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符合条件的数据。
常见的索引类型有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2.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是指对数据库查询语句进行分析和改写,以提高查询性能。
优化方法包括选择最佳查询计划、加入合适的索引、调整查询顺序等。
六、事务和并发控制1.事务的概念:事务是数据库中执行的一个逻辑单位,它是一组数据库操作的序列,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2.ACID特性: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等特性,即ACID特性。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据库的架构、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操作和查询、事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对《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描述事物属性和关系的符号记录。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地、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数据库系统:由DBMS、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完整系统。
2.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基于关系理论,将数据组织成二维表格形式。
-实体-关系模型:基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
-层次模型:数据组织为树形结构。
-网状模型:数据组织为图形结构。
-对象模型:以对象为中心来描述数据。
3.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关系代数:一组运算符和规则,用于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包括选择、投影、并、差、交、连接等。
-关系演算:基于数理逻辑的一种查询方式,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4.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确定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模式。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物理设计:确定存储结构、访问路径、索引等。
5.数据库查询-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和查询。
-查询优化:通过优化查询计划来提高查询效率。
6.事务处理-事务: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更新的基本单位,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特性。
-并发控制:用于处理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可能出现的并发不一致问题,包括锁、并发控制技术等。
7.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性-完整性约束:用于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等。
-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
8.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备份: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
-恢复:将备份的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包括崩溃恢复和事务恢复。
以上是《数据库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深入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重点总结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和操作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数据库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集合,它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数据库原理的重点总结: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一种概念工具。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关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模型,它基于关系代数和谓词逻辑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2.数据结构: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是用于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表、索引、视图和触发器等。
表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用于存储实体和属性值。
索引是用于加速数据的查询操作,它可以提高查询的效率。
视图是一种虚拟表,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
触发器是一种数据库对象,它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操作发生时自动触发执行一些操作。
3.数据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包括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
插入操作用于向数据库中插入新的数据记录。
删除操作用于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修改操作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
查询操作是最常用的数据操作,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4.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应该符合一定的约束条件和规则。
常见的数据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
实体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每个实体必须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域完整性指的是对数据库中的字段值进行约束。
参照完整性指的是数据库中的参照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用户定义完整性是指用户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5.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阶段。
概念设计是指对数据库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和概括。
逻辑设计是指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将数据库映射到关系模型或其他数据模型。
物理设计是指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确定存储和访问数据库所需要的物理结构和组织方式。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目录Notableofcontentsentriesfound.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一、有关概念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Access 桌面DBMSVFPSQLServer Oracle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MySQLDB24.数据库系统(DBS )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E-R 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实体型:属性:联系:说明:①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
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
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模型一、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实体型。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系统概述一、有关概念1.数据2.数据库(DB)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Access桌面DBMS VFPSQL ServerOracle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DB24.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开发工具应用系统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概念模型一、模型的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二、实体及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3.关键词: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三、实体间的联系: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1:1联系、1:n联系、m:n联系数据模型一、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二、网状模型:用图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三级模式1.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①模式只涉及数据库的结构;模式既不涉及应用程序,又不涉及数据库结构的存储;②外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子集,是与某一个应用程序有关的逻辑表示。
特点: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但同一个外模式可为多个应用程序使用。
③内模式:描述数据库结构的存储,但不涉及物理记录。
2.两级映象①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②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3.两级映象的意义①使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完全分开,数据库改变时,应用系统不必改变。
数据库原理学习要点
1.传统数据库系统可以分成网状数据库。
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大类。
2.早期的网状数据库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每个记录有一个唯一标识他的内部标识符,称为键,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
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3. 层次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关系是基本层次关系,它代表两个记录型之间一对多的关系。
数据库中有且仅有一个记录型无双亲,称为根结点。
其他记录型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4.关系数据库以二维表来表示关系。
5.第三页,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图。
1.2节6.在数据库系统中,可以使用两个描述形式表示客观世界的数据,即物理数据描述和逻辑数据描述。
物理数据和逻辑数据之间的转换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
7.逻辑数据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二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的描述。
对客观世界描述的术语包括:实体,实体集,属性,标识符在DBMS中数据描述的术语包括:字段,记录,文件,关系,关键码8.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为物理表示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即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如存储结构、存储位置和存取方法等)发生改变时,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并不受到影响,因而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改变。
逻辑独立性:即当数据库总体结构(如数据的定义、数据类型、数据间的联系等)发生时,无需修改原来的应用程序。
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模式实际上是数据库的逻辑视图,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也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它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机:装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服务器:装 DBMS、数据库 ③ B/S 结构:Internet 结构 服务器:装 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客户机:装 IE 即可 三、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1.三级模式 ①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模式只涉及数据库的结构; 模式既不涉及应用程序,又不涉及数据库结构的存储;
8
KH C1 C2 C4 C1 C1
KM OS DBS AI OS OS
XM 高明 高飞 高飞 高明 高明
DZ D1 D2 D2 D1 D1
A (R)
注:除不是一个必须的运算,可以由其它运算符代替。 例:设有关系 R,S 如下图,求 R÷S。 R A a1 a2 a3 a1 a4 a2 a1 B b1 b3 b4 b2 b6 b2 b2 C c2 c7 c6 c3 c6 c3 c1 S B b1 b2 b2 C c2 c1 c3 D d1 d1 d2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 E-R 图) ,E-R 图与 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 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 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f
y,则称 x 完全决定 y,或 y 完全函数
例 1:(XH,KH) →CJ 但 XH →CJ KH →CJ 故 ( XH , KH ) CJ
f
例 2:KH→KM 则 KH KM
f
结论:若 x→y,且 x 只包含一个属性,则 x y 。 3.部分函数依赖: 若 x→y,且存在 x 的一个真子集 x′,满足 x′→y,则称 x 部分决定 y,或 y 部分函数
2
数据模型 一、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 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实体型。 ② 只能直接处理一对多(含一对一)的实体关系。 ③ 查找层次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较慢。 二、网状模型:用图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 每个结点代表一个实体型。 ② 可以处理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③ 查找网状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快。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 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 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2.特点: ① 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②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③ 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慢。 小结:数据有三种类型,DBMS 就有三种类型,DB 亦有三种类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① 单机结构: 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② C/S 结构:局域网结构
1.函数依赖: 任给 R(U) ,U 为属性集,x、y 为 U 的子集,如果对于 x 的每个值,y 有唯一确定的 值与之对应,则称 x 决定 y,或 y 函数依赖于 x。记为:x→y。 例:KH→KM XM→DZ (XH,KH) →CJ KH→(KM,XM) 2. 完全函数依赖: 若 x→y,且对于 x 的所有真子集 x′,都有 x′ 依赖于 x。记为: x y 。
1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 联系 1:n 联系 m:n 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 联系 1:n 联系 m:n 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 E-R 图表示) 实体型: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 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 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 干学生选修。用 E-R 图画出概念模型。
4
4.主属性:主码中包含的各个属性。 5.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主码中的各个属性。 6.外码:设 F 是关系 R 的一个属性,不是 R 的主码,但却是另一个关系 S 的主码,则 称 F 是关系 R 的外码。 例:student (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Sc ( sno, cno, grade) Sc 的主码为: (sno,cno) ;外码为:sno 关系的数学定义 一、域( domain) 1.定义:域是一组具有相同类型的值的集合。 2.域的基数:域中所含数据的个数。 二、笛卡尔积 1.定义:给定一组域 D1,D2,D3,则 D1×D2×D3 称为笛卡尔积。 2.笛卡尔积 D1×D2×D3 对应一个二维表,所含元组的个数等于各个域的基数之积。 三、关系 1.定义:笛卡儿积的一部分元组称为关系。 2.关系的目(或度) :一个关系所含属性的个数。 3.关系的性质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但属性名允许重复。 四、关系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指关系的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 注意:实体完整性不仅仅是主码整体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指一个关系外码的取值必须是相关关系中主码的有效值或空值。 例:班级( 班名,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密码,班名) 在学生表中,班名的取值必须是班级表[班名]的值或空值。 关系代数 一、传统的集合运算 设关系 R、S 的结构完全相同,则: R∪S:由属于 R 或属于 S 的元组组成。 R∩S:由既属于 R 又属于 S 的元组组成。 R-S:由属于 R 而不属于 S 的元组组成。 思考: (R∩S)∪(R-S)=? R×S:设 R 有 m 个属性,K1 个元组;S 有 n 个属性,K2 个元组,则 R×S 含有(m+n) 个属性,(K1×K2)个元组。 二、专门的关系运算
② 外模式:是模式的一个子集,是与某一个应用程序有关的逻辑表示。 特点: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但同一个外模式可为多个应用程序使用。 ③ 内模式:描述数据库结构的存储,但不涉及物理记录。 2.两级映象 ① 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 ② 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3.两级映象的意义 ① 使数据库与应用系统完全分开,数据库改变时,应用系统不必改变。 ② 数据的存取完全由 DBMS 管理,用户不必考虑存取路径。 数据库管理系统 1. DBMS 的功能:负责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控制。 ① 数据定义:即定义数据库中各对象的结构 ② 数据操纵:包括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 ③ 数据控制: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DBMS 的组成: DDL 语言 DML 语言 DCL 语言 实用程序 注意: ① SQL 集 DDL,DML,DCL 功能于一体; ② 所有应用程序通过 SQL 语句才能访问数据库 一、 基本概念 1.码: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 2.候选码:一个属性集既能唯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多余属性,一个关系模式可以 有多个候选码。 3.主码:任选候选码中的一个。
解:在关系 R 中,A 可以取四个值,a1,a2,a3,a4。 a1 的象集为{(b1,c2) , (b2,c3) , (b2,c1)} a2 的象集为{(b3,c7) , (b2,c3)} a3 的象集为{(b4,c6)} a4 的象集为{(b6,c6)} S 在(B,C)上的投影 K 为{(b1,c2) , (b2,c3) , (b2,c1)} 显然只有 a1 的象集包含 K,故 R÷S={a1} 结论:如何写关系代数表达式? 答:① 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一般使用∞→ 。 ② 查询涉及“否定”时,一般用差运算。 ③ 查询涉及“全部”时,一般用除运算。
6
④ 查询涉及“至少”时,一般用×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函数依赖 一、有关概念: R表 XH 961 962 962 962 963 KH C1 C2 C4 C1 C1 KM OS DBS AI OS OS XM 高明 高飞 高飞 高明 高明 DZ D1 D2 D2 D1 D1 CJ 70 72 80 75 90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 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 DBMS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 数据能否保存 数据面向的对象 数据的共享程度 不能保存 某一应用程序 无共享,一组 数据只能对应一个 应用程序。 数据的独立性 不独立,它是应用 程序的一部分。 文件系统 可以保存 某一应用程序 共享性差,一个数 据文件只能对应一 个应用程序。 独立性差 数据库与应用系统 完全分开 共享性高 数据库系统 可以保存 整个应用系统 MySQL DB2
t
例:KM→XM,XM→DZ,但 XM
∕
KM
二、平凡函数依赖与非平凡函数依赖 设 x→y,如果 y 是 x 的子集,则该依赖是平凡的。如: Sno,sname→sno 如果 y 中至少有一个属性不在 x 中,则该依赖是非平凡的。如: Sno,sname→sname,sdept 如果 y 中没有一个属性在 x 中,则该依赖为完全非平凡的。 三、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 设有关系 R,x、y、z 为 R 的一个属性集,则有: ①自反律:若 y x ,则 x→y。 ②增广律:若 x→y,则 xz→yz。 ③传递律:若 x→y,y→z,则 x→z。 注意传递律与传递函数依赖的区别。 ④合并律:若 x→y,x→z,则 x→yz。 ⑤分解律:若 x→yz,则 x→y,x→z。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一、问题提出 R表 XH 961 962 962 962 963 答:存在问题 ① 数据冗余大; ② 修改麻烦; ③ 插入异常:应该插入到 DB 中的数据插不进去。 如:新开课程没有学生选修时,新开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插不进去。 ④ 删除异常:不应该删除的数据被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