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2016专题命题探究课一
2016.3 学为教师培训 学为高考备考研讨会---历史课件 (1)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 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 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 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 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 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 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 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 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 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历史思维的形成
2014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
中国“嫦娥绕月”“载人航天”等工 程就是烧钱吗?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 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 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 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 、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 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 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 ,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 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 ;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 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 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 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 专制,忽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16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课堂讲解精选【精】
2018-01
9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 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 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 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 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考点:抗日战争
2018-01 8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 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 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 是,我国 (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考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欧洲一体化
2018-01 13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 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 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 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 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 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 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 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 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考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2018-01
7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 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 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 民党 (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全国卷)2016年高考历史 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历史【命题热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
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依法治国理念: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
3.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4.工业发展:工业4.0提升制造业、打破传统,发展高端制造业,使中国工业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持续改革,国企重组、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近年的热点。
如:盐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
6.考查学生文明史观:通过古今中外的史实,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和”文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向世界宣扬中国的和平发展的观念。
这符合中国的崛起战略思想。
7、今年是中英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活动。
【原创猜题1】1.《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
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答案 C【猜题分析】围绕当前反腐倡廉这一热点话题,可联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党风建设、近代西方政治等角度命题,涉及的高频考点有古代的政治体制(监察制度)、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中共会议、西方代议制等。
2016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卷(1) Word版含解析
命题趋势卷(一)一、选择题1.“中国2 000余年专制官僚政治局面之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2 000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
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结论()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C.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2.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以兼之。
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
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据此可知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爱情题材的诗歌集中在《诗经·国风》B.《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C.屈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D.汉赋保留了《离骚》的特点3.下面为江苏一带农民阶级发展演化简表,某研究小组在研究完该表后得出一个结论:辛亥革命的夭折是历史的必然。
该研究小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A.B.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目标C.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D.资产阶级同情农民,关注民生4.“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①比较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②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③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5.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
福建省漳浦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福建省漳浦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的学校以培养贵族成员为目标,A错误。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B项错误。
儒家学派形成于春秋时期, D错误。
由题干中的“其中礼、乐是核心”,而西周的礼乐制度正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C为正确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2.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推举”、“孝廉”可知此应为盛行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故排除属于九品中正制的B项;察举制即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该制度容易导致任人唯亲的现象的出现,即“多有贵戚书信相命”,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细致讲解 命题特点与针对训练课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行为进行分析。 抗战时期,日本控制了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 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经济负担,所以 B 项符 合题意。 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 A 项错误;日本主要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来封锁抗日根据地,所以 C 项 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 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 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 其原因。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 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特点二:关注社会现实 首先,关注法治改革,实现司法公正,是当今的社会现实,也 是社会热点问题。2015 年全国文综Ⅰ卷第 32 题考查了古罗马法 的司法公正原则,这是对现代社会以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一种折 射。其次,关注反腐倡廉,加强基层政府的廉政建设。2015 年全国 文综Ⅱ卷第 25 题对地方吏治与国家安定关系的考查。这些都体 现了历史高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鲜明的时代性。
3.选修试题方面:《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中外历史人 物评说》分别考查了唐代的币制改革和丘处机,仍延续了自新课 程高考以来的非教材内容考查的特点和命题方向;《近代社会的 民主思想与实践》则考查了近年来没有涉及的“抗日战争胜利前 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内容,从一个侧面涉及 抗战胜利的热点问题;《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也紧随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社会热点而以独特的角度考查了法国的复兴历程,体 现了对社会热点冷处理的命题方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答案:C25.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浅谈2016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
浅谈2016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的特点及启示诏安一中历史组张炎平一、通过对2016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的解读可得出其如下基本特点:1. 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核心”的主干知识。
体现了新课标全国卷的一个重要走向: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历史概念理解、历史事件特点或背景特征的把握及评价标准等不同角度对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同时关注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突破宏观叙事模式下的单一化结论,或从历史复杂事例中来烘托主干内容。
例如客观题24—27分别考查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 侧重能力立意、思维创新和定式思维突破。
体现了新课标全国卷的另一个重要走向:即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将死题变活题,以此来激活考生思维包括深入法(提问原主题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或特点、作用、影响等),特例法(用一个或几个特例替换原题干中某一概念或判断来激活试题)等,将问“是什么”变为问“为什么”,坚持在综合运用中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
如“第25题”考查的汉代农业,在一般考生看来,小农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建立,到汉代则进一步发展。
但是试题呈现的是一个一张六个人集体从事农业生产的汉代画像砖图片,如果不从史料的具体信息分析进而联系汉代土地兼并导致的大地主田庄,(汉代的豪强地主)或必修二田庄手工业。
考生就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错选“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这是典型突破定式思维的高质量的试题。
3.呈现“大众化”“通俗化”特点并充满时代气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的特点。
如同前几年的妈祖,许仙等民间故事引入试题中一样,今年试题也体现了“大众化”“通俗化”特点而不苛求知识点的细节性、枝蔓性和高覆盖率,并充满时代气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
就卷中看体现时代气息的题目极多,如第40题关于人口问题与国家当前开放二胎政策和社会热点相呼应。
新课标1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分析2016年高考落下帷幕,通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在内容、形式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都与往年全国Ⅰ卷基本相同,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题号2016年考点考点出处(教材)考查形式24 儒学必修三专题一选择题25 田庄经济必修二专题一选择题26 君主专制必修一专题一选择题27 中央集权必修一专题一选择题2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修二专题二选择题29 洋务运动--北洋舰队必修一专题二选择题30 抗日战争—国共关系必修一专题二选择题31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必修一专题五中国外交的知识拓展选择题32 罗马法必修一专题六选择题33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必修一专题七选择题34 经济全球—第三世界的发展必修二专题八选择题35 马歇尔计划必修一专题九选择题40 清代以来人口问题全面二胎放开政策的引射材料解析题41 制度构想与实践当前制度改革热潮材料论述题45 谱牒制度改革材料解析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原来还有《乐经》,后来佚失),有孔子辑订五经之说,但五经之内容早于孔子而存在,所以,五经不是“为阐发儒学思想而作”,排除A。
D项“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也很容易排除哦,要是禁绝了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大成至圣先师”“打倒孔家店”“批林批孔”嘛事了。
汉代“崇儒学尊五经”(题干材料),显然不是背离儒学;从比孔子更早的历史文化、而不是孔子本身,追寻儒学的内涵,这样恰好可以多角度阐释儒学,为儒学注入“新水”,排除B。
对2016年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分析认识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对2016年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分析认识陈栩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广东佛山528226)摘要:016年起,高考历史正式采用全国卷。
基于此,高考历史命题范围更加广泛,在试卷上不再单纯以史学概念形式出现,而是强调学生要运用史学观解读和论证历史,以此来表达个人对历史独到的见解。
文章从历史学科素养入手,总结2016年 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为学生历史学习提供更多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史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多元史;学科知识;历史素养;青感态度一、历史学科素养方面(一) 对历史理论的了解高考历史命题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某一考点的考查,更多 的是借助某一历史事件呈现出多种文法,找出多元化的历史考点。
在历史的常识中更多的是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儒家思想、宋代明代的政治制度、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外交、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全球化、马歇尔计划等都是历史学科上平时需要记住的重点,没有特别需要另外补充说明的地方。
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上仍然是依托课本为主的。
例如第25题,该题比较侧面的考查汉代自然经济男耕女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特征与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的区别。
还有历史背景也是基础知识里面的重点。
如第30题,考查1943年8 月国民党的宣传政策,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的同时,还 得把重大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时间中去加以理解。
(二) 对历史情感的表述在2016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比较多的是重视对考生历史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查。
这也是历史教育的目的性所在。
高考试题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三大层面。
这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是了解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还要明确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
在这些背景下,2016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历史价值观。
例如第27题中考查了两岸关系,第45题考查了清末军事改革,第47题考查了罗曼•罗兰的反战和平运动。
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课件解析
• 11.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 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 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 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 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 •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解析】根据“1947年2月1日”,可见此时还处于国共内 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建国 初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 故A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应是在1949年建国后实 行,时间不符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C错 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认 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
B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纸币。
• 3.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 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 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 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 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 为罗马公民 •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 【解析】根据“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可见应 该与万民法有关,万民法有利于缓和罗马社会矛盾,题干 中也无从体现这点,故A错误;根据“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 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 “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 了”,可见作者并不认为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或者有利于 罗马帝国统一,故BC错误;根据“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 自己的特色”“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 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见在孟德斯 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故选D。
2016届高三高考命题比赛历史试卷15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文综历史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符合这场运动的观点的是A.“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B.“试笔记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C.“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出题意图: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对教材知识点的运用。
本题涉及考查“洋务运动”这个知识点,不仅是对教材正文、还涉及对教材中知识链接的运用,并且强化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2.(原创)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本思想。
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①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②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出题意图:新课程的考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古代的民本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理念。
本题涉及考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通过对内容和时间的比较来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3.(原创)某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组织、准备课题时搜集到许多资料,其中包括“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你认为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A.南北朝B.唐朝C.宋代D.明清出题意图:新课程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但是又不脱离教材。
本题的材料来自于教材的知识链接,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对比落实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主题练习题全部答案
张静中学2016年高考历史主题练习题全部答案主题一史学方法主题突破【高考题组】1.C 材料反映出要寻求史迹的差异性而不是共性,而差异性体现的是一种变化,与此意思最相近的应为C项。
A、B、D三项与“差异性”这一主题相去甚远,故均可排除。
2.B 按照许慎的解释,“历”指过去的事实,“史”是客观中正的记事者,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故B项正确。
3.B 材料的大意是,如无史实作依据,虽圣人亦不能写出《春秋》;如不了解某事迹,虽圣人也不知为何对其进行褒贬。
据此可知这段话包含了言必有据和论从史出两个原则。
4.A 由题干中“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可知,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史家主观认识的影响,A项说法较为合理。
B项说法过于绝对,显然错误;C项说法本身有误,历史真相具有客观性;D项不符合史学评价的基本规律。
【模拟题组】5.D 古籍材料属于第二手史料,主观性强;而考古发掘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客观性强,两者相互印证,更能证实历史事物的真实性,D项正确;不知“檠”为何物,说明中国古籍记载并不完整,A项错误。
秦考古有重大突破有夸大材料作用的嫌疑,B项错误;考古揭开“檠”面纱没有反映古籍的作用,C项不全面。
6.B 孔子用春秋笔法暗贬郑庄公属于史识,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史才指史家的才干,即史家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用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研究秦律体现了史家的搜集、使用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故B项正确;林则徐搜集当时各国的信息属于史学,即林则徐掌握了收集的史料,C项错误;托克维尔对美国内战的预言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属于史识,D项错误。
7.A 科林伍德强调文物、文献是历史问题的答案,“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要求追溯历史问题,而不是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B项错误;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是方法,任务是追溯问题,C项错误;科林伍德要求重构的是失去的问题,而不是重新构建新的历史,D项错误。
高考历史2016专题命题探究课一
【考题例证】 (2012·课标全国,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
,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考题例证】 (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
骨文中,宗字作“ ”,“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象宫室屋宇之形,“ ” ()
解析 本题以中国甲骨文中的“宗”字为载体,考查宗法制的深 远影响。据题干可知,“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
专题命题探究课(一)
1 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核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两大阶段: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条线索: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的演 变。
2 重大历史趋势 角度一 “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
【精要点拨】 西周时期,以分封制为基础、宗法制为核心, 辅之以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权力 结构。早期政治制度呈现“家国一体”的特点,带有浓厚的 宗族色彩;等级森严;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 秦朝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
干不符,排除。
答案 C
角度二 封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历程
【精要点拨】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两对矛盾。君主通过调 整中央机构与地方管理体制、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吏、改革官 员的选拔与任用及加强思想控制等方式,导致了两大演变趋 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 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 强。
高中历史 解密高考 探究规律讲义 人民版选修1-人民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案
解密高考探究规律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三、改革的一般原因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
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
2.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
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
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也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特长的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核心: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两大阶段: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条线索: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集权的加强、选官制度的演 变。
2 重大历史趋势
角度一 “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
【精要点拨】 西周时期,以分封制为基础、宗法制为核心, 辅之以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权力 结构。早期政治制度呈现“家国一体”的特点,带有浓厚的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 权力中 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 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 心 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对服从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 政府机 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 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 构 策权,对皇帝负责 中心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 历史影 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 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 响 治根源 发展
【考题例证】 (2013·课标全国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题。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
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 图片反映了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英国王宫和首
相官邸,从图片可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 严,唐宁街 10号平实素朴。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的相关史实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 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解析
内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
官员处理公务以原有案例为样本,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 A
项说“法官员无所事事 ”和题干“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意思
矛盾,故A项错误。C项不能体现题干的本质,D项皇帝个人独 裁从材料中无法显示。 答案 B
3 主流社会思潮 主题一 商周时期的宗法思想观念 ——封建皇权政治与历史遗存
的源头 【主题评说】 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
护政治上尊卑贵贱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虽然随着周代统治
的崩溃而结束,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尊重传统、重 视祖先的观念对封建政治乃至当今社会影响至深。封建社会 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当 今,海内外民间的尊宗敬祖、认宗归祖、渴望亲情的传统观 念、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 的体现。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
亦必等 ” 分析。秦始皇发布统一度量衡制的诏书,官府制作标 准的度量衡器,将诏书和度量衡标准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 国。统一度量衡推动了兵器的标准化制造,故选 B 项。题干涉 及的是官营手工业,故排除A、D项;材料未反映出秦朝手工业 生产具有垄断性,排除C项。 答案 B
6 高考热点命题
视角
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
(
)
解析
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前期和中国周代都是贵族政
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选
D项。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君主
专制和中央集权,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排除C项。 答案 D
对比点二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精要点拨】
明清时期的中国 政体形 式 封建君主专制 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主题评说】 追求公平、公正是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不倦的追 求,也是当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公平、正义社会的需 求。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高考特别重视对 古代选官用人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命题考查,主要从科举制
的特点、演变及影响角度,理解认识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阶
段及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综合认识古代选官用人制度对 今天完善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 强民主政治建设,惩治腐败,建立公平、清正、廉洁的社 会。
4 中外对比命题 对比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
【精要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政治结 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构 发经济 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展 政治制 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 度 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 文化特 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 征 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 的特点 古希腊城邦 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 希腊世界 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 重 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 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
(2)从思想折射点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是
法家思想,法家的中央集权与统一的思想,有利于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发展,但法家残酷的集权思想导致了秦朝时期“焚书坑 儒”局面的出现,摧残了文化,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利 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考题例证】 (2015·北京西城区期中)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
探究点二
特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
【通史立意】 秦统一后确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 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结果,而开 创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秦朝经济、思
想文化的独特特点。
(1)从经济折射点看:封建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中的大一统思想直接影响了度量衡、 货币、文字的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通过重农抑商政策, 保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与封建小 农经济的发展,但是却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考题例证】 (2014·海南单科,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
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 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 )
解析
据题干情境中“分科考试、差额录取”信息,说明科
举制注重才学,故选C项。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 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否定, A项错误;科举 制是扩大官吏来源,对君主集权效果不明显, B项错误;重 视思想品德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 D项错误。 答案 C
(1)从经济折射点看: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
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 新的赋税制度 ( 如初税亩 ) 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 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奠定了经济基础。 (2)从思想折射点看: 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
【知识通关】 (1)古代中国: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 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 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
了公平和社会进步。
(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1905年废除科举;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 和进步;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情之爱。
【考题例证】
(2014· 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 ”,“ ”象宫室屋宇之形,“ ( B.皇帝宝座 D.铁制农具 ) ”
骨文中,宗字作“ 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解析 本题以中国甲骨文中的“宗”字为载体,考查宗法制的深 远影响。据题干可知,“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 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在甲骨文中“ 象宫室屋宇之形,则“ ”
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
得超过 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 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5 通史思想命题
探究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思想的变化
【通史立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 会的转型时期。政治特征表现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 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 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从政治的变 化可以折射出该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 点
【考题例证】 (2015·浙江名校联考)1889年,梁启超对比古代中 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
多。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宗法制强调以血缘亲疏形成等
级,区分大宗小宗,因此“赐姓”成为大宗—天子的特权,战国 时期豪强随意赐姓,表明宗法等级遭到破坏,故选 B 项。材料 中没有提到分封爵位、土地、人口, A项错误;材料所述不属 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 C项错误;材料列举的也非经济领域 问题, D项错误。 答案 B
D.山东
据题干题意从分封的地区与礼乐制的特点看,可知周
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主要是西周的都城 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
干不符,排除。
答案 C
角度二
封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历程
【精要点拨】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中始终伴随着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两对矛盾。君主通过调 整中央机构与地方管理体制、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吏、改革官 员的选拔与任用及加强思想控制等方式,导致了两大演变趋 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中央的
”表示祖先牌位,故选A项;秦朝统一
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才有了皇帝宝座,而甲骨文是商代文 字,故B项错误;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青铜兵器与宗的含义 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甲骨 文是商代文字,故D项错误。
答案 A
主题二
隋唐科举制体现的相对公平、开放思想——当今社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