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一、引言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法,更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特点1、综合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强调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实践活动通常涉及到多个数学知识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实践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亲身参与,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实践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实例1、制作数学模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

2、调查与统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情况,然后制作统计图表,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3、游戏与竞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速算比赛、解谜游戏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综合与实践活动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同时,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领域是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或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部分。

这一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当前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他们可能更侧重于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内容,甚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挖掘“综合与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资源匮乏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但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教材中提供的“综合与实践”内容有限,且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校缺乏相关的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资源,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方法单一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难以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无法有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不完善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评价不够全面和科学。

评价方式往往过于单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也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往往不足。

此外,课后学生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环境,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解析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目标“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综合与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现实问题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

《标准》同时阐明了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

尽管《标准》将“综合与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其他三大领域并列,但并不是在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且在每一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先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再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这个数学目标的着力点,就是要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相联系,使得课堂上学习的几何、代数和统计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目标作了具体的阐述:(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小学是儿童数学学科的初级阶段,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下是对这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有关平面图形的实践活动。

我带领学生们观察和感受环境中的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这些图形。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边数、角度等。

同时,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形状的图形,学生们也学会了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其次,我组织了一个有关数的实践活动。

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小石子,并让他们用这些石子进行计数和计算。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这个活动中,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如比大小、找规律等,以增加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有关测量的实践活动。

我给学生们分发了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让他们自行测量和估算各种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们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我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们互相学习和帮助,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活动结束后,我还组织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环节,学生们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通过这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的美和奥秘。

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活动设计方面,我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更具个性和挑战性的实践任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是指教学内容中融入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课型和教学策略。

一、实践探究型:1. 循环训练法: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解决问题,通过多个循环的训练和反复演练,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

2. 游戏型: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手工实践型:通过手工制作、实物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合作学习型:1. 小组合作型: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彼此合作和互助,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互助学习型: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由高水平学生帮助低水平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和共同进步。

3. 项目合作型:设计一些数学项目,在小组内由学生共同完成,通过实际项目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场景应用型:1. 情景模拟型:创设各种情境和实际场景,让学生置身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实际问题解决型: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设计型: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进行每项活动的用具。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应用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数学乐园的全景图,然后和学生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数学乐园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师:在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数字之星,待会儿谁最爱动脑筋,发言最积极,老师就奖给他一颗数字之星。

[上课伊始,创设带领学生去数学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同时以奖励学生数字之星这种外显的评价、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动力。

]活动(一):走迷宫游戏1.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可离不开数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呢?(生说出0~10,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师:瞧,咱们认识的数字娃娃都到齐了,谁能用上面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呢?杨老师先说一句,你们想不想听?(想)动物园里有1只熊猫,3只小山羊,5只猴子,它们都可爱极了。

生: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

生:马路上有7辆汽车。

生:我家有9个人,吃了5个苹果。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会用数字娃娃说话了,你们除了在课本上,还在哪儿看到过他们?生:在电话上。

生:在日历上。

生:汽车上也有数字娃娃。

生:我们的钱上也有师: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数字娃娃,今天我们邀请数字娃娃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你们欢不欢迎?(欢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10以内各数说一句话,也就是用它们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小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小学“综合与实践”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小学“综合与实践”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小学“综合与实践”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旨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其中,“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综合与实践”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一、“综合与实践”的理解“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多个数学单元的综合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案例1. 小学一年级:“数与计算”的综合应用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综合与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与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在食品购物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购买食品、计算价格等活动,融合数学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实践技能。

2. 小学二年级:“空间与形状”的综合运用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形状”的综合与实践可以通过制作手工模型等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各种形状的模型,了解形状的属性和特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小学三年级:“数据与图表”的综合应用小学三年级的“数据与图表”内容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收集来进行综合的运用。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绘制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实践操作的技能。

4. 小学四年级:“运算与应用”的综合训练小学四年级的“运算与应用”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训练。

例如,在购物、旅游等实际场景中,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四则运算进行实际计算,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5. 小学五年级:“几何”的综合与实践小学五年级的“几何”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与实践。

例如,在户外进行几何模型拼装,通过搭建模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几何形状的特点与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早期阶段,往往对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感到陌生和抵触,这就需要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或者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展示等形式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并且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际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和分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像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乘法的规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

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

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小学数学教育一直被视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进行探讨,希望为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是指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尽力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主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动手实践,与同学进行合作,与老师进行交流。

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和学校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通过努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综合与实践-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综合与实践。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实践应用。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数学应用的实践意义。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他人。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学习任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数学知识,你们知道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吗?”学生进行慢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列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实践环节(30分钟)在实践环节,教师会故意设置一些学生在校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请你们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并判断是否健康?教师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教授理解问题的本质,为实际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3. 知识归纳环节(15分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归纳出学生所听到的数学知识,梳理出数学应用的实际场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

4. 拓展练习环节(15分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综合与实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拓展题目。

例如组织学生到校内厨房观察,分析厨师们是如何进行食材的标准化计算,提示学生在学校或家中实践此问题。

教学评估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估,包括观察学生思考和发言时是否能够理解实际问题的本质和归纳出其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同时,根据学生拓展练习的成果进行打分。

总结本节课以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引导思考、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最终达到的目标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展开讨论。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的定义“综合与实践”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评价从内容上看,不仅包括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形式上看,综合与实践评价是多样的,包括日常表现评价、作业考察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课堂练习评价等。

这些评价形式不仅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的目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评价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综合与实践”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整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通过“综合与实践”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综合与实践”评价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思维的训练场。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板块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什么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呢?简单来说,它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讲解,也不是重复的计算练习,而是通过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索、去解决、去创新。

比如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面积测量”的活动。

这就需要学生先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像尺子、卷尺等。

然后,他们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是直接测量长和宽,还是通过分段测量再计算总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长度单位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意义非凡。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当数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问题时,孩子们会更愿意主动去探索。

想象一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算出了班级举办活动所需的费用预算,那种成就感会让他们对数学充满热情。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去改进。

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再者,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综合与实践,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学好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呢?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主题。

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到亲切和熟悉。

比如“超市购物中的数学”“家庭水电费的计算”等等。

这样的主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要多样化。

可以是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也可以是个人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环境以及跨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合作等多种方式,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1. 情境创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例如,通过购物、旅行等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如科学实验、环境调查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小制作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实践能力。

5.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材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6.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
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成果。

7. 反思与总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小学数学新课标综合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课型及其教学策略1. 引言1.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综合与实践”课型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正文2.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的特点1. 融合性: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践性: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交互性:课堂上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彼此讨论、分享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思想启迪。

4. 综合性:综合性思维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的重要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新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6. 全面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

7. 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8. 实用性: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2.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实验或探究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灵活运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学软件、实物模型、教学影像等,让学生多维度地感受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  小学教育专业

一、绪论(一)相关概念界定1、“综合与实践”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讨某一实际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本中也专门为了“综合与实践”设置了独立单元,每册教材中至少设置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会设置一个或多个活动主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以及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它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之一,以追求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现实性为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研究目的自21世纪初,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

2001年,教育部把综合与实践活动列为学校必修课程,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将“综合与实践”列入课程内容之中,要求学生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打破了以往仅仅改变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使人们对固有的课程概念、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兴趣的联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张丹北京教育学院刘延革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学院李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及教育价值“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1.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

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

当然,“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案例:《标准》中的例44 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1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2 )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要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3 )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4 )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1.绪论1.1.选题背景在笔者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上课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课本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同时也轻视了对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基本学习内容之一,其内容编排设置对学生思维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有着重要作用。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目前教材编写参考的核心文件,研究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能够为研究指明方向,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潮流。

基于上述想法,本文将以《新课标》作为核心理念,选取运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其“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且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1.2.小学数学教材及“综合与实践”的研究现状1.2.1.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现状按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我国的刘久成以30年来划分,将改革开放六十年以来教材的内容、结构变化进行比较,他指出(1)教材内容的更新,要体现时代特点。

(2)课本内容应充分考虑其他学科的常识。

(3)课本改革应有适度频率,渐进地发展。

按同时间段不同版本的横向比较:蒲淑萍、宋乃庆和邝孔秀对21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国际发展趋势做研究针对中国、日本、英国等10个国家共12套教材从编写理念、编写形式、内容难易度和广度四个方面来研究,从而推动我国的课程和教材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推动我国课程改革有效地实施与目标地达成。

宋运明通过编码指出人教版、西师版和苏教版三版本教材4到6年级例题在年级和知识领域上的分布特点,再从例题所占篇幅、所含情境类型、所属情境倾向等12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各自的编写特色。

1.2.2.“综合与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对于“综合与实践”的探索也在一直进行着,高方玉和刘品端通过对《新课标》中该部分的变化,指出对于数学课的启示:(1)灵活运用教材,高于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张丹北京教育学院刘延革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学院李宁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及教育价值“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综合与实践”的内涵1.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

它不应该是一个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

当然,“综合”的结果也应该是“综合”的,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案例:《标准》中的例 44 象征性长跑。

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某小学决定组织“迎接圣火、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 2 )如果一个人每天跑一个“马拉松”,要几天能完成这项长跑?( 3 )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

( 4 )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

点评:对于这个问题的完成,学生不仅需要一些相应的数学知识,还要利用一定的地理知识以及对“马拉松”活动了解等体育知识。

由于问题较复杂需要小组合作,这就需要同学具有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班级特点、小组特点、男女生的特点合理设计、规划方案的能力等等。

由于这是一个灵活开放的问题。

解决问题完后,同学之间的交流、评价、反思的过程,也是很好的丰富学生解决问题体验的过程。

2. 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

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它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1.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建议部分还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在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等。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猜想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以,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③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2.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全面理解。

20 世纪数学分为很多学科,而且越分越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警惕的问题,太细就会影响对数学整体认识,“综合与实践”是避免这种倾向的措施,通过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比较完整理解数学。

了解数学的应用是全面了解数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不仅仅是自成逻辑体系学科,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是数学最主要的特点,“综合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不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感悟、体验数学应用,不做就不能有真切体会,学生需要在这方面积累经验。

3.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标》在学生情感价值观这些方面的要求,通过综合与实践的过程都能得以很好的形成和培养。

4.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教师的发展。

《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

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

对问题的选择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知识及素养。

同时“综合与实践”重在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因此,“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

5. 综合与实践有助于课程的建设。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这一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综合的形式出现,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结构。

通过“综合与实践”,会帮助、探索创造一些新的教、学的模式。

二、如何解读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定位作为教师,有必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总目标,认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再把学段目标分解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教学目标,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准确把握“综合与实践”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是极为重要的。

(一)《课标》各级目标的制定1. 总体目标:《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具体表现在综合与实践的方面的要求应为:( 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2. “综合与实践”分段教学目标《标准》针对第一、二学段设定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求是第一学段:(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二)针对第一学段的定位1. 从外显目标上看:( 1 )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能获取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案例 1 :《课标》中的例 21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图标),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

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并尝试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点评: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观察,设法收集(如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现场素描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现、找到他们熟悉的图形对象中隐藏的对称轴,并在交流过程中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

如下图所示:此过程不仅巩固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与辨认,同时积累了观察、收集、交流的活动经验。

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轴对称图形,并交流自己图形所表达的意思。

学习收集的方法和设计、绘图的方法。

2. 从活动形式上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 )选一选、问一问: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综合与实践的问题可以由老师事先给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真正理解题意再往下进行。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 2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有了好问题,不等于有好结果。

要特别提倡上手解决问题之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碰一碰,应该如何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