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周敦颐10分钟讲课稿应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周敦颐

导语:

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感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诗人杨万里咏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人们对莲花的喜,莲花吸引普通人的是她的优美的颜色和外形,然而对于古代的文人志士来说,荷花更是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内容:

“说”在教材的书下注释有,是什么意思?古代的一种文体,即杂说。说什么呢?说自己喜爱莲花,就文章开篇来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顾名思义,水里陆地上草木开的花,值得人喜爱的非常多。我们喜爱玫瑰花,因为它代表爱情,喜爱百合花,因为它纯真美丽,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作者独独就喜爱莲花呢?作者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以前我们学习过,“...者...也”在文言文中出现,是判断句。说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这句话点出了作者的观点,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用莲花比喻人中君子,用莲花的特点来比君子的品格。我们学过类似的的文言文还有,《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还有诗句“大学压青松,轻松挺且直”,这都是用松柏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不惧权势、刚正不阿的品质。

作者之所以喜欢莲花,是因为她身上具有君子的品格,喜爱莲花也就是崇山君子崇尚君子的品格,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作者究竟是怎样描写自己心中的君子品格的,也就是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文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们都知道“水至清则无鱼”莲花叶如此,茂盛的莲花需要根植于肥沃的淤泥之中才能生长出来,然而“出淤泥而不染”恰恰说明了莲花的高洁。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妖艳,说明了莲花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说明了它正直、谦虚(虚心=空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它清高、志洁、行廉。

高洁、质朴、正直、谦虚共同构成了周敦颐心目中君子的形象,是品德高尚的贤德之士。

文章题目为“爱莲说”,可是作者却不单单只写了莲花,还提到了两种花,是什么呀?对,是菊花和牡丹。作者是怎样说菊花的呢?花之隐逸者也。作者也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大家通过以前的学习对陶渊明都很熟悉了,他因不满官场黑暗而隐居田园,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里面有一句形容他生活惬意悠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可见一斑,百花肃杀,菊花方绽,菊花不与百花争娇艳象征着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恬淡豁达的品格。再看牡丹,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为什么当世人都甚爱牡丹呢?这里有一个传说,一代女皇武则天下令后花园中的百花必须在一夜之间盛开,否则就要诛杀此花。天子之命,莫敢不从。果然后花园中的百花在一夜之间盛开,唯有牡丹抗命不尊。女皇感其高洁不屈,大气雍容,视为花中之魁。直到今天,沿袭着盛唐之风,我们国家的国画依然是牡丹花。而历史上世人喜爱牡丹,却是因为当时统治阶层喜爱,上行下效,导致喜爱牡丹之风盛行。因而喜欢牡丹的多是追求功名利禄,而趋

炎附势之徒,所以牡丹也渐渐成为了追逐权势的象征。

老师想问问大家,作者写莲花为什么还要提到菊花和牡丹呢?这采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是对比和衬托。虽然作者描写这两种花还是有差异的,但是作者并不是讨厌菊花或者牡丹吗?只是与莲花相比较而言,两者落了下乘。因为菊花象征着消极避世,牡丹象征着趋炎附势。所以作者追求的正是莲花这种“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不卑不亢的君子之风。

作者写借写喜爱莲、菊和牡丹,引出了喜欢这三种花的三种不同人格:君子、隐士和趋炎附势之人。我们学习过,通过描写客观景色来表达的诗人情感叫做“借景抒情”,那么以对莲这种事物的喜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呀?对,是“托物言志”。表达作者要做像莲花一样,质朴高洁、谦虚正直的君子。

黄庭坚曾对周敦颐有很高的评价,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周敦颐人品很高,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日,不贪图获取名声,而锐意现实理想;淡于追求福禄,而重视得到民心。”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比德

托物言志

正直

质朴谦逊

高洁行廉

菊花——正衬牡丹——反衬

【文言文讲授】

导语

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诵读+翻译(单纯)

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

课外延伸(开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