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文化、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大一学习中,了解古代汉语的常考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包括音韵学、文字学、文法、修辞和文学作品等。
一、音韵学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是古代汉语研究的重要基础。
常考知识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声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开头部分,韵母指的是一个汉字的结尾部分,声调指的是发音的高低升降。
比如,“b”是常见的声母,“a”是常见的韵母,“一声”是常见的声调。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发音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律。
二、文字学古代汉语的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汉字形体和用法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汉字的构造、字义、字音、字形等。
比如,“人”字的构造是由“亻”和“二”组成,它的字义是指人类,“ren2”是它的字音,“人”字的字形表示一个人站立的形态。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文法古代汉语的文法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句法、语法和词法等规则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句子的结构、词类的分类、句法的用法等。
比如,“主谓宾”是古代汉语常见的句子结构,“名词”是古代汉语的一类常见词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构造和词语的用法。
四、修辞古代汉语的修辞是研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如,“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和意义。
五、文学作品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学科。
常考知识点包括古代汉语文学史的重要作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等。
比如,“红楼梦”是古代汉语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描述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物为主题,展现了丰富的社会人生和人性特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复习资料1.doc
一.歷史詞彙消失的原因是什麽?1.被新词汇代替了2.所依存的物或者事情消失了3.民族走向衰亡了二.文字學原則的部首與檢字法原則的部首有何區別?前者是依照六书体系的,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六书的体系三.詞義引申與詞義更替有何不同?词义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词义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
pq.漢字的意符和部首有什麽區別?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
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
这是采川“两分法” 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
巾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
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
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
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
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川來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五、漢語字典辭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哪幾種?1.按音序排列。
主要有三种:①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②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几十年内,有按注音字母排列的。
③现在通行的是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列的。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把同部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闪的字, 也按笔阎排列。
少的在前,多的在后。
3.按编码排列六、古代漢語代詞的哪些類別是現代漢語所沒有的?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七、《說文解字》貢獻表現在哪些方而?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1)、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2)、首次从汉字系统巾归纳出5 40部首,并创立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
(3)、保留T来的汉字小篆形体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为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2.训释本义3.对汉字形咅义三方面分析4.以六书分析汉字八、與現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代詞有什麽不同?人称代词古代是有的,也有一二三人称的区分,第一人称“吾” “予” “余” “孤” “朕”“我”,通用,第二人称:“汝” “你”,第三人称:“他”、“它”,还有个很特别的,专指女性的她一一“伊”。
古代汉语复习
古代汉语复习古代汉语(上)复习提要通论词汇部分1、汉语字典词典编排的体例:①⾳序法:按读⾳顺序排列汉字②部⾸法:按部⾸归类排列汉字③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2、古代字典辞书注⾳⽅法:①直⾳法:⽤同⾳字来注⾳②反切法:⽤两个汉字来给⼀个汉字注⾳,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③读若法:⽤⼀个读⾳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注⾳3、常见的⼯具书:《说⽂解字》的时代、作者、收字情况、体例、说⽂四⼤家及其作品、地位及不⾜东汉许慎编,全书计14篇,收字9353个,重⽂1163个,将近万汉字归到540个部⾸内,据形系联,以义相从,开创按字形结构编排字典、辞书的先例。
编排体例:按部⾸的不同分为540部,每部之内的所属字⼤体上是:以义为序,依义相聚。
说解体例:先释义,后解形,再注⾳。
以秦汉通⾏的篆书为对象进⾏的,间或举出古⽂和籀⽂,为后⼈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定的条件。
许慎(约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汉代经学⼤师贾逵的弟⼦,古⽂经学家,号称“五经⽆双”。
《说⽂》四⼤家: {段⽟裁江苏⾦坛⼈《说⽂解字注》朱骏声江苏吴县⼈《说⽂通训定声》桂馥⼭东曲⾩⼈《说⽂解字义证》王筠⼭东安丘《说⽂解字句读》《说⽂释例》局限与不⾜:《说⽂解字注》《说⽂通训定声》缺点和局限:对⼀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些字形的解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说⽂解字》价值:①综合研究了⼩篆、籀⽂和古⽂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
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根源,下辨字体变迁。
是研究甲、⾦⽂的桥梁。
②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字的训释,是我国第⼀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具书。
③从分析字形⼊⼿,建⽴了⼀套形声系统,⼜⽤“读若”法注释字⾳,所以它⼜是研究上古⾳的桥梁。
《康熙字典》清代以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张⽟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百⼀⼗四个部⾸编排汉字,部⾸以笔画为序。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
大一古代汉语上知识点讲解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在大一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代文献。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汉语是指在汉字发明以后的汉语语言形式,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汉字发明之初的语言形式,中古汉语是指从隋唐以后到明清时期的语言形式。
近现代汉语是指从晚清以后至今的语言形式。
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与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的特点。
二、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古代汉字是古代汉语的基础,了解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对于学习古代汉语至关重要。
古代汉字由部首、偏旁和笔画组成,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意义。
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古代汉语。
三、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是指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和音节结构。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古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较多,声调的变化也较为复杂。
学习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发音古代文献中的文字。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是古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关键。
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琐,需要我们逐渐积累和理解。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较为灵活,需要我们加强对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和掌握。
五、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古代汉语中有许多独特的用词和表达习惯,这需要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古代汉语中的用词和表达习惯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深入理解这些用词和表达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古代文献和古代汉语。
六、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素材,但是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常常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献,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考核要点一、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
主要用法:答题技巧:是什么词+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连词而:1.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构成并列关系。
2.连接的前后项在时间上的承接、事理上的联系。
3.连接前后项的转折关系。
4.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
5.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不可能、不应该。
则:1.表示两个分句在事理上是条件和结果关系2.表示两种情况的列举或对比3.表示转折、发现(常用于连接倒叙的两件事) ,有“原来已经”的意思4.表示假设以1.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行为动作前后两项的并列或顺承关系;2.连词两动词性成分个,表示因果或目的关系;3.连词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
介词之:用于名词性中心语之前,表修饰、领属关系用于动词性中心语之前,取消独立性(1)使该主谓结构变成名词性结构,充当主语或宾语(2)使该主谓结构成为复合句中的分句。
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使两者结合为一个整体,充当某个成分乎、于、於1.引进动作行为时间、处所及所涉及的范围2.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引进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4.引进比较的对象。
5.引出原因以表示凭借,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身份、原因等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引进动作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范围等为: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和目的引进动作行为的的主动者语气词: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提顿的语气矣:表示动作已完成或事情已发展到某阶段的语气二、理解并运用古注术语读懂文言材料;体例、术语、三、了解近体诗和古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重点掌握近体诗格律。
能从句式、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说明两者的不同。
掌握近体诗平仄格式和粘对规则,并根据规则排除分别一四中不同平仄格式为起句的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律,能分析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四、古文句读掌握古书句读的常识和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古文整理意思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并加上现代标点符号。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大一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疑难句子简析: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简析:五之一: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
九之一: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
度:名词用作动词,合法度。
非:违反。
制:先王之制。
堪:忍受。
参考译文:先王制定的制度: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规模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规模的五分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规模的九分之一。
今天京城城墙的规模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之制,您将不能忍受。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简析:何厌之有:“有何厌”的倒装句,“之”的作用是把宾语“何厌”提到“有”之前。
厌:通“餍”,吃饱,在文中引申为“满足”。
后一个“之”是代词,代“京城太叔”。
无:通“毋”,不要。
参考译文:姜氏会有什么满足?不如早一点替京城太叔安排一个合适的处所,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开来。
3、不义不暱,厚将崩。
简析:庄公与京城太叔是君臣关系,京城太叔“收贰以为己邑”是“不义”的。
庄公与京城太叔又是兄弟关系,京城太叔这样做又是“不暱”的。
厚:引申为“土地扩大”。
参考译文:京城太叔对庄公这样做既不符合君臣之义,又不合乎兄弟之亲,即使地盘再扩大也将垮台。
4、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简析:兵:兵器。
启之:用作为动用法,即“为之启”,“之”指代“京城太叔”。
参考译文:京城太叔修筑城墙、聚集百姓,修缮铠甲和兵器,准备好步兵和战车,将要袭击郑国的国都,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
5、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简析:克:战胜,但一般用于国家之间。
郑志:意为“除去京城太叔是郑庄公的本意”。
参考译文:京城太叔不遵守悌道,因此不称他为“弟”;京城太叔和郑庄公像两个国家的国君(之间打仗),所以称之为“克”;不称郑庄公而称郑伯,这是讥讽郑庄公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说除去京城太叔是郑庄公的本意;不说京城太叔“出奔”,这是为了责难郑庄公。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篇一: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三)《礼记》:大同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二、通论(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篇三:古代汉语第一册知识点】绪论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癿概念,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癿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癿作品中癿语言,也就是文言;二、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癿古白话。
《古代汉语》上册 期末常识考点整理
1.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以及优缺点1)按音序排列优:查字迅速方便缺点:不明读音无法查找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优:不明读音也可查找缺点: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确定汉字简化后,笔画变化大,有些字的归类没有统一3)按号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有些角的归类只能凭死记,不常用的容易忘记2.名词解释《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这本字典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214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
它的释字的体例也是先注音后释义。
“寿”字用了三种注音方法1)反切法2)直音法3)叶音法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叶音法是一种应当被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意义。
如“斤”本义是砍伐树木的工具,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斧斤以时入山林”,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是在本义基础上繁衍派生出的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它所收的虚字以经传为主,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亦声: 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
就是指会意字的一个偏旁,又代表这个字的读音,叫做亦声,实际上是认作会意兼形声。
例如“忘”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每一种都做了提要,介绍作者和著作的大致内容,对著作的优缺点以及历代流传的情况也都作出简要的说明。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类下又分若干小类。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按照部首排列,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
3.汉字的形体构造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如日月鸟鱼鹿羊)这些字在甲骨文中很明确的是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写出来2)指事者,视而可认,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古代漢語第一學期複習要點一、文選部分複習要點:1.重點篇目:《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鄭伯克段於鄢》、《齊桓公伐楚》、《鞍之戰》《張騫傳》、《孫臏傳》、《西門豹治鄴》、《諫逐客書》。
2.複習辦法:A.熟悉課文,每一句話都要會翻譯,每一個字都要會解釋,要求背誦的篇章要背熟,能默寫出來;B.注意特殊句型,如賓語前置、被動句等;C.注意字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D.注意關鍵詞語的古義、本義、特殊意義,尤其是不同於現代漢語的意義。
二、常用詞部分複習要點:1.複習範圍:(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三)引申義分析例(上)2.複習辦法:A.注意每個詞的本義、古義;B.注意古今意義的不同;C.注意同義、近義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通論部分複習要點:複習通論部分的基本原則是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在記住知識的要點的同時,一定要掌握書上舉出的例子,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結合例子。
(一)怎樣查字典辭書(十七)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1字典辭書的編排:按部首和筆畫排列。
按音序排列。
按號碼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兩個漢字拼注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韻母、聲調相同。
如:“呼報反”,即用“呼”的聲母h和“報”的韻母ao聲調(ˋ)相拼,是“號”或“愛好”的“好”。
3)葉音法:為讀詩歌押韻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注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法。
3常用工具書: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收字9353。
全書分漢字為540部,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收字以小篆為主。
2)《康熙字典》:是清初的官修字典,也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
參加編寫的有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
因此書“可以奉為典常而不易”,就命名為“字典”,後人因成書於康熙朝,又稱之為《康熙字典》。
王力版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五)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7.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8.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答: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鞍之战》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要求背诵的篇章要背熟,能默写出来;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三)引申义分析例(上)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十七)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按音序排列。
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是一种错误的注音方法。
3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收字9353。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初的官修字典,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
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因此书“可以奉为典常而不易”,就命名为“字典”,后人因成书于康熙朝,又称之为《康熙字典》。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虎者,戾虫。
(4)主语+谓语:农,天下之本。
2、主语+副词+谓语+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用系词的判断句。
(1)用“为”做系词的判断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用“是”的判断句韩是魏之县。
(3)“惟”做系词的判断句: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4否定性系词“非”子非吾友也。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梁父即楚将项燕。
(3)表示比喻:曹公,豺虎也。
(4)表达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二)被动句:1、语义上表被动: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蔓草犹不可除。
2、谓语是及物动词:文王拘,屈原放逐。
3、被动句的类型:(1)“于”字句: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乎”与于语法结构相同:志乎古,必遗乎今。
(2)“为”字句:①为+动词:父母宗族,皆为被戮。
②为+施事+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③为+施事+所+动词: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3)“见”字句:①见+及物动词:人皆以见侮为辱。
②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见的用法:慈父见背:离我而去。
见还:还我;见录:记挂我;见用:举荐我;见恕:恕我。
(4)“被”字句:①被:遭受,蒙受,覆着: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被后出现及物动词有虚化可能。
③被+及物动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④被介绍实施者成了介词,被+施事+动词: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三)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
2、疑问代词作介词也要宾语前置:谚曰:“谁为为之,孰念听之”3、“为、以、与”都是介词,它们的宾语都是疑问代词,宾语都要前置。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通论部分(一)绪论1.古代汉语主要分爲哪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各以什麽时代的口语为基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以唐代以后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称古白话。
2.以古籍词义及注释爲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词汇学和训诂学3.以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音韵学4.分别列举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话的作品的例子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古白话)(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书”?其具体名称是什麽?六书是六种汉字写词的方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
6.按不同方法出现年代的先后排列六书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7. “六书”理论是谁提出的?是根据汉字的什麽字体概括出来的?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根据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8.“六书”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9.汉字的形体结构可分爲哪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假借10.根据掌握的汉字知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字体结构角度看,由于转注、形声两种写词、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汉字,字体结构都是半形半声(部分表意、部分表音),因此古汉字的字体结构分析一般只有“四书”。
11.按古人的说法,“文”与“字”的区别是什麽?“四书”中哪些属于“文”,哪些属于“字”。
古人认为文与字的区别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四书中,象形、指事为文,会意、形声为字。
12.“六书”中最早出现的、同时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的是什麽?象形13.指事字与象形字最大的区别是什麽?与象形法相比,运用了纯抽象符号来记词。
14.利用原有的汉字来记录新词的写词法是什麽?假借15.形声造字法是在什麽写词法的基础上得到啓发而发展出来的?转注写词法16.用“转注”写词法造出来的汉字,从形体结构分析,与其他“五书”中的哪一类相同?用转注写词法造成的新字,结构上都是半形半声,因此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与形声字相同。
大一古代汉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一古代汉语知识点归纳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语言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大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
本文将对大一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是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演化过程。
主要包括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
古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早期语言形式,它在汉朝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中古汉语是唐宋时期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近代汉语则是指明清时期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非常重要。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1. 文言文特点:古代汉语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具有句式复杂、词汇繁多、语气严谨等特点。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则。
2. 典型句式: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典型的句式,如“以...为...”、“不能不...”、“有时...有时...”等。
这些句式的运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3. 语态和时态:古代汉语中的语态和时态有其特殊规律,如常用的动词“是”表示的是一种瞬时行为,而非持续性行为。
另外,古代汉语中的时态表达也有其特殊之处,我们需要明确掌握。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1. 文言词汇: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以文言词为主,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庄重的语气。
了解文言词汇的使用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 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有些词汇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上存在差异,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例如,“意气风发”在古代指的是意志和精神状态,而在现代则指代外表的风采和气质。
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使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和夸张:古代汉语中常用比喻手法来丰富表达的意义,如“如雷贯耳”、“如出一辙”等。
大一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册总结
大一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册总结一、古代汉语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汉语是指汉字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语言体系。
古代汉语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工具,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的重要工具。
古代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发展经历了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阶段,直到明朝晚期。
(接上)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以主谓宾为主,即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通常位于句子的最前面,谓语位于主语之后,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例如:“春风吹又生”这句诗中,“春风”为主语,“吹”为谓语,“又生”为宾语。
古代汉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基本语法结构,如主谓补结构、主谓状结构、主谓状补结构等,这些语法结构的使用使古代汉语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接上)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从形式上看,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多音节词较少。
这与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和字形结构有关。
2. 从内容上看,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以表现具体事物和感受为主,如“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等等。
3. 从文化内涵上看,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涉及到人们的思想、哲理、宗教信仰等方面。
例如“仁义礼智信”等词汇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接上)四、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主要表现在音韵变化、词汇变化和语法变化等方面。
1. 音韵变化是古代汉语语言变化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例如,“明”字原读“men”,后来读为“min”。
2. 词汇变化主要指古代汉语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例如,“郁郁”原指悲伤郁结,后来演变为形容植物蓬勃生长的意思。
3. 语法变化主要指古代汉语中一些语法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
(接上)五、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法:1.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一定的汉字知识,因为古代汉语大部分采用汉字进行表达。
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资料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左传:《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判断词句蔓草犹不可除。
被动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宾语前置天下者,高祖天下。
判断句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判断句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判断句制,嚴邑也。
判断句虢,虞之表也。
判断句吾乃梁人也。
判断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判断句君何患焉?賓語前置句許子奚爲不自識?賓語前置句姜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宾语前置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賓語前置句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賓語前置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賓語前置句词类活用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作使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形容词作意动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
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
因为: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知识点
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知识点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学和语言文化的重要部分,了解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的一些知识点:1.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与现代汉语不同,其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如《广韵》、《集韵》等音韵书籍,并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注音符号。
2. 古代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法古代汉字的形态和结构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需要学习者熟悉古代常用字的形体,并掌握古代造字法的基本原则,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等。
3. 古代汉语的词汇与语法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存在差异,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如古代人名、官职名、礼仪用语等。
此外,学习者还需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典型的修饰成分等。
4. 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与修辞手法学习古代汉语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如古代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学习者还需掌握古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5. 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与解析大一的古代汉语考试通常会包括对古代文献的阅读与解析题目,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如理解文献的内容、判断文献的年代和作者等。
此外,学习者还需要能够解析文献中的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
6. 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如韵图、韵书等。
这对于正确理解和发音古代汉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大一古代汉语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法、词汇与语法、文化背景与修辞手法、古代汉语文献的阅读与解析、古代汉字的拼音与注音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全面学习和理解,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漢語第一學期複習要點一、文選部分複習要點:1.重點篇目:《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鄭伯克段於鄢》、《齊桓公伐楚》、《鞍之戰》《張騫傳》、《孫臏傳》、《西門豹治鄴》、《諫逐客書》。
2.複習辦法:A.熟悉課文,每一句話都要會翻譯,每一個字都要會解釋,要求背誦的篇章要背熟,能默寫出來;B.注意特殊句型,如賓語前置、被動句等;C.注意字詞的特殊用法,如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D.注意關鍵詞語的古義、本義、特殊意義,尤其是不同於現代漢語的意義。
二、常用詞部分複習要點:1.複習範圍:(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三)引申義分析例(上)2.複習辦法:A.注意每個詞的本義、古義;B.注意古今意義的不同;C.注意同義、近義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通論部分複習要點:複習通論部分的基本原則是掌握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在記住知識的要點的同時,一定要掌握書上舉出的例子,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結合例子。
(一)怎樣查字典辭書(十七)古代漢語常用工具書1字典辭書的編排:按部首和筆畫排列。
按音序排列。
按號碼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兩個漢字拼注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下字與被切字韻母、聲調相同。
如:“呼報反”,即用“呼”的聲母h和“報”的韻母ao聲調(ˋ)相拼,是“號”或“愛好”的“好”。
3)葉音法:為讀詩歌押韻臨時改變一個字的讀音注音,是一種錯誤的注音方法。
3常用工具書: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著。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字典,收字9353。
全書分漢字為540部,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收字以小篆為主。
2)《康熙字典》:是清初的官修字典,也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
參加編寫的有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人。
因此書“可以奉為典常而不易”,就命名為“字典”,後人因成書於康熙朝,又稱之為《康熙字典》。
這部字典按部首筆畫的多少,把214個部首分別歸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漢語大字典》:是一部解釋漢字形、音、義的大型語文工具書。
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國搜集漢字單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單字五萬六千個左右。
4)《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等單位聯合編寫,1979年出版。
收古漢語常用字三千七百多個。
修訂版於1993年問世。
5)《辭源》:商務印書館出版,專門為閱讀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書。
6)《辭海》:中華書局出版,是一部綜合性的辭書。
所收對象除單字外,主要是語詞、人物、著作、曆史事件、古今地名、團體組織以及各學科名詞術語等。
古語今語、古義今義並收。
7)《漢語大辭典》:由《漢語大辭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辭典》編纂處編纂。
全書十二卷,共收單字二萬二千個左右,詞目約三十七萬條,五千餘萬字。
是一部大型的曆時性的詳解語文詞典,它試圖從語詞的曆史演變過程加以闡述,古今兼收,源流並重。
8)《經傳釋詞》:清王引之著,是一本著重研究先秦和漢代經傳中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
9)《詞詮》:近人楊樹達著。
這部書收集了古書中常用的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及一部分代詞、動詞、副詞,說明它們的用法、意義並引書證。
10)《詩詞曲語辭匯釋》:近人張相著,匯集唐宋金元明以來流行於詩詞劇曲中的特殊用詞537個,是閱讀和研究古典詩詞曲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
(二)漢字的結構和發展1.什麼是“六書”?注意清代戴震提出的四體兩用說。
2.記住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解釋。
3.記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概念和書上的古字形。
4.什麼是“亦聲”?5.記住書上舉例的字,如:“難、權、而、忘”等字的本義。
6.掌握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詞義的異同1.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況:(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
保證了漢語的穩定性,是基本詞匯。
(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
這是學習的重點。
(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的。
這是學習的難點。
2.古今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的擴大。
詞義的縮小。
詞義的轉移。
3.詞義感情色彩的差異:古褒義今貶義:古貶義現褒義:中性詞有了褒貶色彩。
4.從詞義輕重的情況:古義輕,今義重。
古義重,今義輕。
5.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注意分辨是兩個單音詞還是一個短語。
(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1. 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是指有資料可以證明的詞的最早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義。
2. 掌握“斤、戒、刃、適、臣、望、臨、臥”八個字的本義和造字方法3.探求本義的步驟:分析字形,考核文獻。
4.引申義就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它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
從本義和引申義的關系看,分為兩類,一類叫直接引申,一類叫間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
間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謂“輾轉為它訓”。
5. 詞義引申主要有三種方式:連鎖式引申、輻射式引申、綜合式引申。
6.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容看,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是本義發展為各種引申義的基本方式:如“網、踵、市、特”四字,掌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引申義。
7.考察本義和引申義的關系時,要注意語音、字體的變化。
掌握“朝、騎、何、懈、豎”的變化狀況。
(五)詞類的活用1. 在古代漢語裏,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原來的語法功能,具備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和詞匯意義,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詞類活用”。
2. 掌握詞的活用和詞的兼類不同。
3. 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
使用動賓結構表達現漢兼語結構表達的內容。
掌握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使動用法的例子,能夠識別。
4. 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麼樣”的意思。
這種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
掌握書上出現的每一個例子,學會識別意動用法的詞。
5.掌握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的詞類活用及詞類活用的識別。
6.古代漢語中,名詞直接放在謂語中心語前面做狀語起副詞的作用,稱之為名詞做狀語。
7.普通名詞作狀語表示方位和處所;表示工具和依據;表示對人的態度;表示狀態。
8.名詞作狀語的識別。
(六)古代漢語的詞序1.古代漢語中,在一定的語法條件下,賓語可以從謂語中心語的後面移至謂語中心語的前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其為“賓語前置”。
2.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用代詞“之、是”等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無標志的賓語前置。
(注意:本節的每個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漢語的判斷句:1. 主要有四種形式:無“者”、“也”句(最基本形式),有“者”句,有“也”句(十分常見),有“者”、“也”句(最完美形式)。
2.古代漢語也常常出現“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斷詞,而是代詞。
“是”作為判斷詞來用,漢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特點:不用判斷詞“是”。
句末往往有語氣詞“也”。
往往用代詞“者”複指主語。
(八)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1.古代漢語被動句式:“於”字式。
“為”字式。
(“為……所”式),“見”字式(“見……於”式),“被”字式2.注意每種句式的特點,看懂本節的例子,能夠識別。
(九)副詞本章重點一些特殊副詞的意義,注意它們和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會識別。
1.程度副詞:少、稍、頗2.範圍副詞:但、徒、特、第、直、僅3.時間副詞:曾、嘗、再、複、仍4.情態副詞:且、固5.否定副詞:不、弗;毋、勿;未;非;否;微;6.表敬副詞:尊人的有:請、幸、謹、敬、惠、辱;自謙的有:竊、忝、猥;(十)代詞1. 第一人稱代詞:“吾、我、餘、予、朕”等;第二人稱代詞有:“女(汝)、而、若、爾、乃”等;嚴格說來,先秦時期沒有第三人稱代詞,一般用指示代詞“其、之”代替。
2. 先秦時期的“他”是別稱代詞,是“別的,別人的”意思。
3. 先秦時期的人稱代詞沒有複數形式,加“儕、等、輩、曹、屬”等表示不只一個人,但這些詞是名詞,不是複數形式。
4. 表示自謙的詞有“寡人、臣、妾、奴、僕、愚”等;表示尊人的詞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這些都是名詞,不是代詞。
總體來說,古代漢語人稱代詞比現代漢語少,但並沒有影響使用,主要有兩個原因:古漢語省略主語的地方比較多。
謙稱和尊稱比較多。
5. 古代漢語常用指示代詞有“是、此、斯、茲、之、其、彼、夫”等,分為近指、遠指和旁指三類。
6.“焉”相當於“於是”;“諸”相當於“之於”、“之乎”等。
7. 疑問代詞分為指人、指事和指處所三類。
8. “或”是肯定性無定代詞,指人,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有人”,只用作主語;“莫”是否定性無定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有誰”或“沒有什麼東西(事情)”。
9. “者”和“所”是稱代一定的人或事物,構成“者”字結構或“所”字結構,使整個結構成為句子的一個成分。
(十一)介詞、連詞1.介詞“於”的用法表示處所和時間,介紹涉及的對象,表示比較,表示被動。
2. 介詞“以”的用法:表示動作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借;表示憑著某種資格身份或地位表示原因,表示時間。
3.連詞“而”的用法:用在聯合結構裏,表示兩種性質和行為的聯系,有順接和逆接兩種;用在偏正結構裏,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種順接,前後語意相承;用在主謂結構裏,在意思上是一種逆接。
4.連詞“則”的用法:表示兩事時間相承,“就”或“便”的意思;表示因果或情理聯系,“那麼就”的意思;表示假設;表示發現;表示“讓步”。
5.連詞“之”的用法:連接定語和中心語,表示領屬關系或修飾關系;在主謂結構中間,使這個主謂結構變為名詞性偏正結構。
(十二)語氣詞和詞頭、詞尾1. 注意句末語氣詞“也”、“矣”的用法和區別。
2. 掌握名詞詞頭“有”。
動詞和形容詞詞頭“其、言、於、薄”。
詞尾“然、如、而、若(把書上的例句看懂、理解)(十三)到(十七)古代文化常識1.班固認為在《白虎通義》中認為:姓有紀世別類,別婚姻的作用,崇恩愛,厚親親的作用。
漢代以後,姓氏合一,且一般平民都有姓了。
2.六部是指吏部、民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秦以後的地方行政單位都是以秦代的郡縣為基礎的。
3.古代的九州據《尚書•禹貢》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4.每月的最後一日叫晦,最初一日叫朔,每月十五日叫做望,十六日為既望,每月初三叫胐。
5.最初我國只有四個節氣,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簡稱分至。
在《淮南子》中,二十四節氣已經具備。
練習一、二、三的題都要會。
說明:以上複習要點,基本能夠覆蓋《古代漢語》課的主要內容,這只是一個提綱,許多內容都要和課本以及課堂筆記結合起來看,不能脫離課本,以課本為主,將書本上的例子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