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祠堂文化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
祠堂在当代的价值
祠堂在当代的价值当代祠堂是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旧祠堂的批判继承,它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场所,也不再是宗族内部的司法场所,而主要是保留了追思祖先的精神依托,成为村落中的公共空间。
宗族祠堂等旧形式,在当代更多地作为文化形态保存下来。
当代祠堂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呈现出许多新的价值。
(1)文物价值。
祠堂作为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十年来,祠堂的文物价值得到了更集中的关切,全国及各省市都将祠堂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且成为迅速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
以广东为例,广州陈氏家祠和从化广裕祠等目前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11月公布的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56处古建筑中,共有14项为祠堂建筑或者祠堂建筑群。
香港敬罗家塾修复、广东从化广裕祠修复、佛山兆祥黄公祠修复等行动,先后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这表明祠堂所传承的独特传统文化和对当代社会生活的价值受到了国际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关注。
(2)教化价值。
在很多祠堂的墙壁上,往往挂有“家训”、“族规”、“家法”内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其中有些如“君臣父子”、“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是属于我们需要批判的封建糟粕,但有些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对今天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宏观角度审视,很多祠堂建筑均已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直观的祠堂文物,使数以万计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受到深刻教育,这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寻根价值。
祠堂是宗族祖先的“根”,是后代子孙寻根谒祖的圣殿。
祠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现在,马氏宗祠、昂氏宗祠别离有多处开始浮现残缺的痕迹,无人正常看管(因为没有经费发工资),这就迫切需要文物部门牵头调查、论证,或者出资进行一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修缮,还祠堂本来的真正面目,使祠堂长久的保留下去。老祠堂虽然“贵”为文物,但如果是不采取必要
的保护性办法,拿出具体的意见或者建议,拨出必然的保护经费修缮费,只是让保护工作停留于口头上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无济于事的。当前,扩散农村的老祠堂反映了这个地域乡村文化和古建造特色,特殊是一些始建于明清的祠堂更是珍贵中的文化遗产。最近几年来,一些乡镇、街道、姓氏家族有组织的开始重修祠堂,过去的老祠堂的风格特色在必然程度上被改变乃至被破坏,应引起有关文物部门重视。人们呼吁,重修老祠堂时应注重保护它原有的风格,修旧如旧,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是一件都不能少,这是它的历史价值表现,也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作为后人必然千方百计加以保护,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
二、目前,县内留存祠堂的文化及其状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每一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已家氏的祠堂,只无非大姓有权人家的祠堂建得奢华气派;而小姓人少建造的祠堂则简单。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地灵人杰,历史上曾经浮现两位风云大人物,宋朝包拯,清朝李鸿章。文革之前,在肥东境内完好祠堂据不全统计也有几十座,如石塘地域有黄氏祠堂、大李集祠堂、小李集祠堂、周冲祠堂、茆油坊祠堂,本地留传着一句顺口溜:“周冲祠堂一枝花,马士龙祠堂胜过它,大李集祠堂破猪圈,茆油坊祠堂开饭馆”。相较之下马士龙祠堂设计风格独特,胜过其他的祠堂。而这些原有的祠堂因历史上数次动荡和岁月侵袭,或者在“文革”后被拆除重建学校或者建粮站等,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而马氏的马士龙宗祠保留较为完整。
解放后祭祀祖宗被看成一种“封建事物”废除,旧时的宗祠成为了教书育人的学校,继续为家氏子孙造福,哺育了一代代族氏后人。据最近几年来续修谱资料统计:从马氏祠堂出来的大学生有120多人,研究生、博士生30人,高级工程师16人。正因如此,在那场的文化大革命中,祠堂正因为被一所小学所占用才逃过了那场前所未有的大难,成为省会珍贵的一座保留原汁原昧的古迹。马氏祠堂,有几块叱咤在中国近代史上几位名人题写牌匾。马家在近代大革命时期曾经出了一位毕业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的直鲁军中将参谋长马敦源,他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张宗昌等交往甚厚,所以享堂里曾经悬挂由他们题写的牌匾,但由于历史动荡,牌匾现已不知去向。后经村里几位老人回顾,他们无心中看到小学教室里的那几块黑板,蓦地记起这恍如就是那几块题匾。由于学校把题匾的反面油漆作为黑板挂在教室中,由此才逃过文革那场破扫“四旧”的大难,八块题匾中有四块保留下来。它们别离是1767年所置“马氏享堂”、裔孙马敦源所题的“功高望重”、曹锟所题的“泽流云福”和段祺瑞所题的“本支百世”;而张宗昌、吴佩孚、那时曾经任过安徽省省长的王揖唐和那时任湖北省省长的夏寿田所题匾已难寻踪迹。保留下来的题匾上至今仍可见到字体上的镀金。
浅谈佛山祠堂建筑特点
佛 山自古就是一个工商业城镇 。 明清 时期 , 由于经济文化跃居全 国先进行列 , 形成了以佛 山镇 为核心 的市镇体系。 不少家族 已相 当富 有, 为了维系聚族而居的移 民宗族, 他们广建祠堂。因此 , 祠堂建筑已 普及于佛 山地区各个村镇 , 成为族人祭祀祖 先和族人集体活动 、 族长 施政的地方 。据民国《 山忠义乡志》 , 佛 称 当时佛山镇 内就有祠堂 3 2 7 座 , 中宋 代 4座 、 其 元代 l 、 座 明代 5 6座 、 清代 9 3座 、 未详 年代 2o 1 座[ 。因种种原 因, 1 】 大多数被拆毁 , 现所剩下来的多为清代祠堂。 佛山的祠堂建筑选址与布局 , 是根 据其使用功能 的需要和精神 方面的功能需要而设置 的。除了讲究风水及 自然环境外 。 对其建造的 结构、 材料亦体现着因地制宜 、 因山就 势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由 于家族聚居面积和经济实力的不同,祠堂建筑的规模出现着大小差 别。从现存 的祠堂来看, 可分为大、 小三种类型。 中、 大型祠堂为四路 四进 式的 建筑 ,如 市区 澜石 乡的 霍 氏大宗 祠 ,其建 筑 通面 宽 为 5 0 c 通进深为 4 lc 中型祠堂为三路二进和三路三进式建 筑, 90m, 1O m; 如市区内的庞氏大宗祠 、 秋官家祠 、 叶大夫祠 、 区澜 石 乡的陈 氏大 市 宗祠、 顺德区乐从镇的陈家祠、 南海 区里水镇的冯 氏大宗祠和三水区 西南镇的陈 氏大宗祠等 , 其建筑通面宽 为 20 e 7 0 m至 3 8 c 2 0m之间 , 通 进深为 3 6 c 8 0m至 4 7 c 3 0m之间;小型祠堂为一路二进和一路三进式 建筑, 如市区内的李氏宗祠 、 田冯公祠 、 氏宗祠 、 南 黄 秀岩傅公祠和任 围祠 堂 等 ,其 建 筑 通面 宽为 10 e 至 13 e 之 间 ,通进 深 为 20r a 5 0m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功能及现实意义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祠堂是中国古代民间中重要的宗祠建筑,是一种融宗教、宗族、风俗、文化于一体的宗教式建筑。
祠堂文化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代表之一,代表着中国传统家族伦理和宗族观念,体现了中国尊祖孝道和宗族文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祠堂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通过祠堂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祠堂作为宗族文化的象征,能够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凝聚力。
祠堂文化注重家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能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族观念,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4. 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传承和弘扬祠堂文化,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5. 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
祠堂作为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观光价值,在当地能够成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
祠堂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传承和弘扬。
在传承祠堂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强与当代社会的对接,使祠堂文化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祠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祠堂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出贡献。
祠堂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和文化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宗祠文化的重要意义
宗祠文化的重要意义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宗祠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族组织形式,承载着宗族的历史记忆、家族传统和社会文化。
它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宗族社会组织的象征,也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宗祠文化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宗祠作为中国古代宗族社会的核心组织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它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单位。
宗祠是宗族活动和家族传统的重要场所,宗族成员在这里祭祀祖先、开展宗族活动、传承家风家训。
宗祠文化不仅是宗族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祠文化是中国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宗祠内,宗族成员通过祭祀祖先、举办宗族大会、传承家风家训等方式,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宗祠是家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也是家族传统和家族价值观的重要传承场所。
通过宗祠,家族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
宗祠文化还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祠作为宗族社会组织的象征,不仅代表着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宗祠内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宗族联谊、祭祀仪式、讲座讨论等,不仅可以促进宗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传播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
宗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宗祠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也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宗祠文化逐渐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然而,宗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宗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同时,宗祠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家族情感和责任感,弘扬传统美德和道德伦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宗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是宗族社会组织的象征,也是家族传统和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
宗祠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价值
宗祠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价值宗祠文化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座供奉祖先的场所,更是一个凝聚族人情感的象征。
宗祠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家族传统和提升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宗祠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此,探讨宗祠文化传承的现代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宗祠文化的传承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宗祠是祖先供奉的场所,记录了家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宗祠文化,人们可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智慧和思想,进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也有助于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秉持传统的公德心、家庭观念和道德伦理。
其次,宗祠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家族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宗祠作为家族的象征,是整个家族团结的纽带。
在宗祠中举办祭祖仪式和家族聚会,可以让家族成员感受到归属感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而家族的凝聚力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通过宗祠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传统文化的延续。
宗祠文化的传承还能够促进文化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许多宗祠都因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
通过适当改造和宣传,将宗祠打造成为文化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并了解传统文化。
这不仅能够推动文化旅游业的繁荣,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地方社会的整体形象。
另外,宗祠文化的传承也有益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通过传承宗祠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在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越来越大,因此,传承宗祠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觉。
总而言之,宗祠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历史和传统价值观,培养家族凝聚力和社会和谐,促进文化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宗祠文化的传承既是一种传统的责任,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祠堂的作用
祠堂的作用祠堂的作用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祠堂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供奉祖先的场所,也是祭祀祖先和宗族团结的象征。
祠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祠堂具有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作用。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族的观念,祠堂为家族提供了一个宣扬和传递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祠堂中用祖宗的字画和器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追念,同时也让后代子孙了解和学习祖先的品德和事迹。
这种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祠堂有助于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共同意识。
在祠堂中,家族成员可以一起进行祭祀活动,并参与家族建设和管理。
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能够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融洽。
同时,通过祭祀和参观祠堂,家族成员更能够感受到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形成家族共同意识,进而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第三,祠堂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祠堂作为家族的象征,具有统一家族成员心灵的作用。
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纷争解决方面,祠堂都能够提供一个公正和平等的平台,让家族成员共同商议和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可以得到平衡和协调,从而避免了家族内部争斗的发生,最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最后,祠堂也有着宗教和信仰方面的作用。
中国传统的祠堂多数设立礼拜殿,供奉着祖宗和神灵,是人们信仰神灵和寻求保佑的场所。
通过参拜祠堂,人们可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意和祈求,增加人与宗教的联系和信仰。
总之,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是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场所,也是家族凝聚力和共同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关系的建立,以及人们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和信仰。
只有充分发挥祠堂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介绍中国的祠堂演变发展
介绍中国的祠堂演变发展喜欢中国名胜古迹、山川美景的人士,几乎都会对祠堂这种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留下的特殊人文景观产生兴趣。
祠堂建筑大都是坐落在风景秀丽、依山傍水的村野乡间或崇山峻岭上,其外观就像一座庭院式的住宅。
祠堂前多有二座绘有各种雕刻的门楼或牌坊,上悬“某某祠”之匾额,入内则有庭院、天井等建筑。
中间宽敞高大的厅堂上塑立人物雕像;两旁的廊屋和厢房陈列碑刻、书文、字画等各种文物。
祠堂的后殿,是陈放“木主”(即祖先牌位)的地方,气氛显得较为神秘,与前殿的格调颇有些不同。
风格古雅、气势宏大,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祠堂建筑,是中华民族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伟大创造。
在独特的祠堂建筑文化形式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观念、宗族制度、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方面的许多特点与个性。
祠堂建筑与祠堂文化的兴盛发达,与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祖先崇拜是从灵魂崇拜与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信仰形式,它的成熟形态,产生于父权制和私有制之后。
其作用是确立和巩固父系血统关系,以保证权力和财产的正常继承和分配。
由于祖先崇拜意识的普遍盛行,大量的祭祖活动也随之产生出来。
这些祭祖活动大都是在特定的祭祀场所,即祠庙中进行的,这种祠庙便是祠堂的前身。
早在殷商时期,祠庙祭祖的活动已经非常盛行。
根据不同的祭祀规模,又可分为宗庙、祖庙、弥庙等不同类型.“宗庙”是同一氏族之人祭祖的场所,规模最为盛大;“祖庙”是同一宗族之人祭祖的场所,规模一般也较大;“弥庙”是同一家族之人祭祖的场所,规模要小于“宗庙”和“祖庙”。
周朝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对于祠庙祭祖制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天子可有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侯王可有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大夫可有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士可有一庙,而庶人则不可有庙,只能祭于“寝”(家宅中的正屋)。
这种严格的祭祀等级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主的强大势力和集权统治。
“祠堂”一词地正式出现是在汉代。
祠堂文化的价值
祠堂文化的价值祠堂文化的价值凸显宗祠、祠堂、谱牒文化的独特人文价值,就必须把祠堂文化放到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在恢复、保护、建设历史遗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宗祠、祠堂、谱牒文化的文化内涵。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祠堂文化是历史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最古老又最年轻的文化系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好比一条滚滚大江,是由众多的源头活水汇聚而成的。
不仅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流之长,而且充分显示了一以贯之的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就是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这种精神特质特别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
以谦和与进取相统一的民族精神,数千年来从未中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形成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特征。
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这种人文精神。
更是集中体现了尚德、务实、和谐、奋进这些中华优秀人文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祠堂文化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见证。
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祠堂文化是一朵奇花。
纵观古今,比较中外,世人公认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以“大道”为核心范式的中华文化的建构特色。
“博”是指理论覆盖面的广度。
用“大道统”观来看诸子之学,中华大道己确立了素朴诗性之维、德性之维、理性之维、功利性之维,这是一个可以容纳各种学说的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以后确立的儒、道、佛三教,也包括了治国之道、治身之道与治心之道。
现代新学的西学取向、中学取向与马学取向,更蕴涵着一个无比博大的世界性的文化建构体系。
“大”是指关切宇宙人生的大问题。
中华文化的道范畴,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道”,包括了天道、治道、人道等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大规律、大价值。
天道关注天人关系,有老子主张顺天、无为的自然天道,也有荀子主张的胜天、有为的能动天道,后儒强调天地人三才相辅、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包含有更多的辩证思想。
治道关注人际关系,它包括群己关系、义利关系、刑德关系等,诸子百家各有己说,蔚为大观。
人道关注人性关系,性恶性善之辩,理性德性之分,世俗性之肯定、神圣性之追求,都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掀起过理论波澜。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建筑浅析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建筑浅析1. 引言1.1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简介佛山祖庙始建于宋代,是佛山地区的一座古老的宗教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庙内有钟楼和鼓楼两座建筑,它们是祖庙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佛山城市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祖庙的东西两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钟楼是用于报时的建筑,鼓楼则是用于击鼓庆祝传统节日或加强警戒的建筑,两者共同构成了祖庙独特的建筑景观。
祖庙钟楼鼓楼建筑的砖木结构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美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祖庙钟楼鼓楼不仅是佛山市民的信仰中心,更是佛山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示了佛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 正文2.1 佛山祖庙历史沿革佛山祖庙,又称南风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群。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建,形成了如今宏伟的建筑风貌。
据记载,佛山祖庙最初建于唐代,当时是供奉风神的庙宇。
后来在宋代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祠堂,供奉供奉众多神祇和祖先。
在明清时期,佛山祖庙进行了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风貌。
其中钟楼和鼓楼是祖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标志性建筑。
钟楼建于明代,是古代的时间信号设备,用于报告时间和警示灾害。
鼓楼则是用于打鼓示警,传达消息和信号。
这两座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2.2 佛山祖庙钟楼特点佛山祖庙的钟楼是一座八角形的建筑,高约33米,是佛山古城唯一的古建筑钟楼。
这座钟楼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
钟楼上共有七层,每层都有一排木窗,长条窗格布满整个墙面,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
钟楼内有一口大钟,每天都会敲击,传达时间和祈福的信息。
在佛山祖庙钟楼的外墙上,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和石雕,这些雕刻都是当时工匠精心制作的,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钟楼的顶部是一座小巧玲珑的铁塔,塔尖上覆盖着一片金色的尖顶,闪闪发光,非常引人注目。
宗祠工作总结
宗祠工作总结
宗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宗祠工作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队在宗祠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宗祠工作进行总结,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我们在宗祠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举办宗祠文化讲座、举办祭祖仪式等活动,我们成功地传承了宗族文化,增强了宗族凝聚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宗祠的保护工作,修缮了宗祠建筑,保护了宗祠文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在宗祠管理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宗祠管理制度,规范了宗祠的日常管理工作。
通过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了宗祠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使宗祠成为了一处宜居宜游的文化景点。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宗祠工作的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由于宗祠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一支具有宗族文化传承理念和专业技能的队伍,而目前我们的队伍中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其次,宗祠的文化传承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找到更好的传承方式。
总的来说,宗祠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宗祠文化传承工作,加强宗祠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宗祠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为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佛山水乡古镇景点介绍
佛山水乡古镇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北端,是一个
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
以下是对其景点的详细
介绍:
1.古民居和建筑:佛山水乡古镇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和古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宋
代和明清风格,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
此外,这里还有独特的华侨文化,因此也有一些西式的建筑。
2.标志性建筑:佛山水乡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包括石拱桥、明远桥、巨济桥和金澳
桥等。
这些桥梁修建于不同年代,风格各异,其中明远桥更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
3.祠堂:祠堂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象征,而佛山水乡古镇的祠堂更是宏伟庄严。
每个古镇都有祠堂的存在,但像佛山水乡古镇这样保存完好的祠堂并不多见。
4.逢简水乡:逢简水乡是佛山水乡古镇的代表性景点之一,这里有小桥流水、古
树参天,充满了生活化的烟火气息。
游客可以乘坐乌篷船,穿越古老的桥洞,领略千年古镇的妙趣。
5.河道风光:佛山水乡古镇的河道风光也非常迷人。
河道两旁古榕、石榴等林木
郁郁葱葱,与民居和宗祠等建筑相映成趣。
此外,河道周边还有桑田鱼塘,展现了典型的岭南水乡风光。
6.武术文化:佛山是闻名天下的武术之乡,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名家都出自佛山。
在佛山水乡古镇,游客可以参观鸿胜纪念馆、叶问堂、黄飞鸿纪念馆等武术文化景点,了解佛山武术的历史和发展。
总之,佛山水乡古镇是一个集古建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领略水乡风光还是感受武术文化,这里都能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建筑浅析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建筑浅析佛山祖庙是佛山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群,其钟楼鼓楼更是佛山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建筑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佛山祖庙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历史渊源以及文化意义进行分析。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其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雄伟壮观的外观。
钟楼鼓楼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整体建筑风格凝练大气,屋顶翘角,层层递进。
其次是建筑的装饰和雕刻工艺。
钟楼鼓楼的檐口、柱础、斗栱、扇刻等处都进行了精致的雕刻,反映了佛山地区浓厚的艺术氛围。
再次是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组织。
钟楼鼓楼的空间组织精湛,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美感。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创建于1349年的祖庙最初只是一座正殿建筑,之后在明朝万历、清朝顺治、道光年间相继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使得祖庙建筑群的规模逐渐壮大,钟楼鼓楼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完善。
据史料记载,祖庙钟楼鼓楼的建造使用了当时的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其建筑结构和装饰雕刻均显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
祖庙钟楼鼓楼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佛山古代建筑的风貌。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的文化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佛山市的地标性建筑,祖庙钟楼鼓楼见证了佛山的历史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工艺也代表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准和审美趣味。
钟楼鼓楼的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理念和审美情趣,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遗产。
祖庙钟楼鼓楼还承载了佛山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习俗,是佛山市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
佛山祖庙钟楼鼓楼作为佛山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建筑风格、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佛山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希望在未来,祖庙钟楼鼓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佛山市民的精神家园和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祠堂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祠堂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展开全文一、传统的作用:1、祭祖: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
2、正俗: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
兼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
3、教化: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
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4、权利: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威的象征。
族长由宗族推选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
5、法庭: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
是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
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
这五项作用,其中祭祖与正俗过去现在都一样,只要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动,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
至于教化、权利和法庭的作用,尤其是法庭的作用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
只能在国家体制、法律、法规、规定和准许的范围之内,主要对团结、凝聚族人合力和约束族人不良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现代的作用:祭拜的含义是崇敬和缅怀,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寻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
敬祖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一个追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依托与精神安慰的传承。
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每天都只是跪在祖宗的灵前,很虔诚、很恭敬地祈祷祖先来保佑庇护,而不去劳动创造,结果只能是饿死。
因为仅凭祈愿,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所以明确祠堂的现代作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祠堂的作用在保持了祭祖和正俗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结交流的基地: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2、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
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社会历史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
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意义
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意义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
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它涵盖有祠堂、祠产、祠约、祠堂建筑规制、祠堂陈列格式、祭祀礼仪,以及宗谱家乘、行派世系、传记事略等广泛领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
当前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
因此,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探讨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一、祠堂文化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是指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族众教育、感化的活动。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1]祠堂建筑,一般强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为本、亲仁孝悌、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
从平面布置看,祠堂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
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到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的建筑模式。
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
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
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
如“叙堂”,“叙,次弟也;,辈也” [2] 叙伦,就是对后人进行“明伦倡序”、“知书达礼” 的教化。
祠堂文化的传承意义
祠堂文化的传承意义祠堂文化的传承与意义【祠堂文化】是指以古代祭祀的儒家宗教思想为基础,以祠堂建筑和祭祀活动为主体的传统文化。
它是一种以世代相传的家族传统文化,是华夏文明在中华民族传统宗教观念中的唯一体现。
【传承意义】祠堂文化对全国各地的家庭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承文化,传承智慧,家庭原有的传承可以更好地保留和储存。
此外,它也为当今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支撑。
祠堂文化能够从中让家庭认识和尊重传统,杜绝宗族斗争,使家庭的重要价值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挥。
【古代祭祀】由于历史的长河,古代祭祀活动往往伴随着两届社会生活、自然灾害,变化莫测、宗教意义甚深。
祭祀文化不仅影响节日习俗,而且影响着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影响着传统文化,让华夏古老文化得以永续发展。
【体现家族的尊贵】祠堂文化可以很好的体现家族的尊贵,自古以来,祠堂作为一个重要的宗族聚会场所,一直担负着繁衍家族、宗族精神的传承的重任。
祠堂的固定祭祀活动,不仅有助于将家族联系在一起,而且有利于家族和谐稳定。
【祭祀活动的现代意义】近几百年来,祭祀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知识传承。
它旨在注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夯实家庭的根基,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它在国家文化建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每一个家庭能够在历史的血脉中,接受历史的宝贵和智慧传承,并将它们传承到更多的受众中去。
祠堂文化是中国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关注、珍视及传承祠堂文化对维系家族精神、发扬家族道德,以及实现家族共同体的和谐是不可替代的。
在家庭传承文化层面,一定要学会尊重古代传统文化,从而延续历史文化,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内涵,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祠堂作为家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象征,不仅是血脉相传的载体,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
一、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和传统价值观。
祠堂中的祖宗牌位和家族族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姓名、生平事迹等,是研究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通过研究祠堂中的族谱和家族文化,可以深入了解家族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探寻家族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内涵。
这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祠堂还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祠堂中举行的祭祀仪式、家族会议等活动,是家族成员之间传承家族文化、加强家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祠堂中的祭祀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尊崇和纪念,更是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教育载体。
在这些仪式中,家族成员可以感受到家族的庄严、凝聚力和归属感,进一步加深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伦关系和礼仪制度。
祠堂中的祖训、家训和家族口头传统,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后代子孙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
通过祠堂文化的传承,可以使后代子孙明白家族的传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家族道德风尚。
祠堂文化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在祠堂中,举行的文化活动和教育培训,可以向后代子孙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后代子孙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祠堂文化的现代价值祠堂文化不仅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价值,还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祠堂作为家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象征,不仅可以促进家族凝聚力和传承家族文化,也可以承载着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家庭美德具有重要作用。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祠堂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承价值。
祠堂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祭祀的一种形式,是家族的象征和家族成员之间亲情、友情、互助关系的重要载体。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祠堂文化具有历史价值。
祠堂作为家族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和传统习俗。
在祠堂中,家族成员可以了解祖先的事迹和家族的历史渊源,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秀传统。
祠堂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护家族的历史遗产,也有助于培养后代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祠堂文化具有道德价值。
祠堂中的祭祀活动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互助。
在祠堂中,家族成员可以通过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可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祠堂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后代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家风家训。
祠堂文化具有教育价值。
祠堂作为家族的学堂,不仅可以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还可以进行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培养。
在祠堂中,家族成员可以通过举行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传授家族的知识和技艺,培养后代的才华和能力。
祠堂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后代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祠堂文化具有社会价值。
祠堂作为家族的象征,不仅可以凝聚家族成员,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在祠堂中,家族成员可以共同商讨家族事务,协商解决家族纠纷,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声誉。
祠堂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后代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祠堂文化的传承价值体现在历史、道德、教育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祠堂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后代的家族观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祠堂文化的传承,传承好祠堂文化,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不要让中国文化断层,广东宗祠文化值得借鉴
不要让中国文化断层,广东宗祠文化值得借鉴广东很多民间文化由源于庙宇或宗祠组织发展壮大起来的,比如潮汕地区的游神文化、粤西地区年例文化、广东粤剧等等。
自古中国农村村庄的建立都以宗族、姓氏来划分分布的,几千年的宗法制度,一直影响至今,以血缘关系来维系巩固宗族发展交流纽带。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大家庭,家庭大小事务都会由各村民集体商议而决定。
今天小编主要说说广东的宗祠文化,在广州,只要还有“村”的标签,附近必会有一个宗祠,这是小编为了对宗祠文化一个取证,专门跑往广州各个区城中村走访走访。
宗祠对于宗族组织来说是有多种用途的。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宗祠以作为活动之用。
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宗祠作为会聚场所。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宗祠”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宗祠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宗祠之制,从此称家庙为宗祠。
当时修建宗祠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
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宗祠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
宗祠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宗祠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因为这样,宗祠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宗祠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
宗祠多数都有堂号,祠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
宗祠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祠堂文化的发展趋势及现实意义
作者:梁婉莹梁颖欣黄文思莫淑茵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6期
摘要:祠堂,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过去,祠堂是存放家谱、祖先牌位以及祭祖等的场所。
然而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下,祠堂的功能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其映射的现实意义也随之改变。
本文从祠堂文化的发展趋势、现实意义、如何活化与利用等三方面对佛山的祠堂文化进行探究,以期为佛山祠堂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佛山;祠堂文化;发展趋势;现实意义
一、佛山谚,顺德祠
佛山有谚:“顺德祠堂南海庙。
”佛山五区中,顺德祠堂最具文化特色,年代也比较久远,形成了众多的祠堂群,约占佛山祠堂总数的三分之一。
经过政府与民间力量的不断努力,顺德祠堂的活化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成果显现,不少祠堂不再仅是“历史建筑”,而是具备多种功能并被赋予全新生命的“美丽典范”。
祠堂文化唤起了新的一阵家风家德的传承。
因此,我们以顺德祠堂为例,拟重点对佛山祠堂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意义进行调研。
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祠堂文化的认识,加强祠堂文化传承及保护利用,对有效彰显祠堂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魅力也具有一定作用[1]。
二、文化广流传,祠堂育新风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祠堂文化是我国绚烂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涵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作为岭南传统文化更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佛山市积极响应,重视本土文化,近年来更是兴起重修祠堂之风,大力弘扬祠堂文化,形成了较好的保护与活化氛围。
但是笔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些祠堂并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门庭冷落、鲜有问津。
且大部分游客参观祠堂,仅关注祠堂本身建筑特色与风格,忽略挖掘更多的祠堂文化内涵。
在复兴的浪潮下,祠堂文化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这些内涵丰富的祠堂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对于我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如何才能在保护古祠堂的基础上,充分活化利用佛山祠堂,实现其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
三、思现状,谋未来
课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佛山的祠堂现状及其文化内蕴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佛山的祠堂数量正急剧减少,如颇负盛名的逢简村。
据逢简祠堂保护人张叔所言,逢简原有祠堂80多间,现存仅19间,一些年代较久远的祠堂已无人问津。
一些现存祠堂也被翻新改造,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佛山祠堂此等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面对祠堂今后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市民均持着积极开放的态度。
如今国家极力推动文化振兴,他们相信在国家的带领下,祠堂今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明白若要活化祠堂文化,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紧握时代的脉搏,且对于本小组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都持支持态度。
(一)佛山祠堂文化的现状
祠堂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从其数量的急剧缩小,不难看出其文化内涵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埋葬在时代的浪潮中。
据实地调查访问,众多游客仅关注其建筑本身,却忽视了背后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的社会功能也从多重性转变为单一性。
以前族人聚集在祠堂中讨论族内大小事务,拜祭祖先,教育子孙,具有团结宗族,祭祀,教化等功能,但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祠堂仅剩下祭祀作用。
(二)祠堂文化式微的原因
1.社会与时代的双重变迁
祠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但在时代的更迭以及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夹裹下,祠堂文化作为一种旧式文化慢慢丧失了生存空间。
据逢简张叔所说,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祠堂地位一落千丈,说拆就拆,但自十九大提出振兴传统文化之后,想要拆祠堂绝非易事,国家和村民的重视让祠堂正在慢慢恢复生机。
由此可见政治对文化影响之深厚。
2.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与城镇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逐渐覆盖了绿瓦青苔,且工业用地的进一步扩张,首先选择替换的就是“不起眼”的古建筑。
逢简村的村史记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逢简共有祠堂80间,现仅存19间,祠堂数量日渐减少,失去了载体的祠堂文化也日渐没落。
3.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封建思想的摒弃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门的开放以及教育的普及让国人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国人思想与信仰有了极大转变,加之外来文化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得到传播,让我国维持了几千年的家族观念和信奉神灵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此,封建思想的全盘否定又让祠堂文化陷入了另一个难题。
四、祠堂新气象,满腔家国情
祠堂有着浓浓的平民化色彩,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
祠堂文化能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思想上产生文化认同,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内聚力。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佛山祠堂文化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
比如:在宗教传统上,有些祠堂将过去烦琐的成年仪式改为成年宣誓仪式,有些则借祭祖活动宣传尊老爱幼的新风尚,培养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文化活动上,将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祠堂改建为多功能的文化、娛乐活动中心;在教育上,多数祠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习相传的主要场所,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开笔礼。
如今,我们更注重道德感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祠堂文化有了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家族凝聚力
以前,祠堂是家族教育子弟的主要文化空间,所以祠堂文化中会蕴含着丰富的“尊老爱幼、明礼守法、勤俭持家、廉洁奉公”等道德教育思想。
我们要充分挖掘祠堂文化中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使其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
(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美丽的家园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改变,但中国人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与祠堂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文化相符合,随着祠堂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信念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指日可待。
(三)满腔家国情怀,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2]这其实就是家国情怀在当代的价值彰显。
祠堂文化的日渐发展,唤醒沉睡在人们内心深处对家族历史和祖先的共同记忆,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五、活化保育祠堂,传承传统文化
(一)修缮和保护祠堂
1.政府部门做好规划和管理
在修缮祠堂的前期,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实地调研调查、做好历史文化的调研,评估佛山祠堂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了解祠堂的特色,尊重历史原貌,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修缮。
此外,对修缮好的祠堂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和定期维护,充分地保护利用。
2.村委和村民理解支持
修缮和保护祠堂,需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
社会各界人士如华侨、企业家、村民的认捐,是最直接有效的支持方式。
调查表明,近88%的村民支持户口所在的村子集资认捐修缮祠堂。
但村委要注意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规范化、透明化。
(二)传承与弘扬祠堂文化
1.多渠道地宣传祠堂文化
信息化时代,可多途径宣传祠堂文化,提高其知名度。
大部分的人认同大众媒体的宣传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加强科普力度。
因此,政府和村委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佛山祠堂的保育和活化工作。
2.重视祠堂特有的文化内涵
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54.84%的人对祠堂建筑感兴趣。
大多数人认为祠堂只是家族建筑,而忽视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因此,村委要重视祠堂历史的收集与整理,深入挖掘祠堂的文化内涵,使大家更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价值,自觉传承祠堂文化。
(三)活化利用祠堂空间
1.祠堂空间+公共服务
祠堂的现代作用更多是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
据调查,大多数人赞同祠堂用作现代农村活动场所等。
例如,顺德练塘何公祠、云埜何公祠活化为青年坊,作为青少年活动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祠堂空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2.祠堂空間+文化旅游
佛山许多村落的祠堂群规模较大、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例如顺德逢简水乡将游览祠堂作为旅游线路的亮点,打造文化旅游线路,深受游客喜爱。
调查显示,近80%的人认为祠堂可活化为文物景点、历史名人纪念馆,这都有利于青年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增进文化认同感和使命感,满足外来民众的文化旅游体验需求[3]。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文化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佛山各区的祠堂也逐渐保护起来。
如此可以预见,今后祠堂的育人作用将继续发挥,佛山的祠堂文化也会继续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涂雅玲,纪丽华.祠堂文化研究文献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0):118-120.
[2]蒋仁婷.祠堂文化的育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3]陈晓华,谢晚珍.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11(4):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