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剖析
学 文 化 素 质 , 映 的 是 国 家 对 公 民 素 质 的 基 本 要 反
求 。 学 校 作 为 国 家 教 育 目 的 的 实 施 单 位 , 取 高 收
额 择 校 费 显 然 是 违 背 《 务 教 育 法 》 , 校 必 须 义 的 学
要 遵守 《 务 教育 法 》 义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收 取 学 生 的 择 校 费 属 乱 收 费 , 严 加 制 止 。这 种 观 点 存 在 于 应
由 于 政 府 、 育 主 管 部 门 的 行 政 干 预 , 校 费 在 教 择
初 中 降 为 4 5 0元 . 学 每 年 收 费 不 得 超 过 1 0 0 0 小 0
元 , 且 规 定 : 校 一 律 要 分 学 期 收 费 。一 系 列 的 并 学 整 治 学 校 乱 收 费 的 政 策 出 台 , 择 校 这 锅 沸 水 降 绐 丁洱 。属 于 乱 收 费 的 一 律 要 没 收 , 校 费 也 要 上 择 缴 政 府 的 预 算 外 资 金 帐 户 , 控 使 用 , 被 征 收 调 并 2 的 调 控 金 , 入 政 府 统 一 管 理 。管 理 措 施 的 j 纳 实 施 , 盐 的 不 只 是 家 长 和 学 生 , 府 也 得 到 了 收 政
地 , 0 0年 以 前 . 般 初 中 的 择 校 费 由 2 0 0元 20 一 0 至 6 0 0元 不 等 , 学 择 校 费 由 0 0 0元 至 50 0 0 小 0 0 元 不 等 ; 点 中 学 、 范 中 学 择 校 费 从 4 0 0元 至 重 示 0
i 0 0 0 0元 不 等 , 且家 长 要 一 次 交 清 。 0 0年 后 , 并 20
维普资讯
20 0 2年 5月
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对策
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对策赵彬(襄樊市三十六中,湖北襄樊441021)摘要:目前。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
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问。
本文认为。
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
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择校制度绪论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对义务教育进行改革,以保证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一般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公民或未来的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资源配制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
…它包含了不同区域间的均衡、区域内不同学校间的均衡和群体间均衡三个层面。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几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
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
于是,择校之风盛行。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推行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的政策.但是掸校热并没有降温。
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的理解为绝对的平等。
本文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对策。
一、我国择校现象的成因分析可以说,择校是教育均衡发展在当前的具体表现.合理地解决择校问题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择校现象是指“一些家长对学校之间差别的自发反映.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找关系等为子女寻求更好的教育的行为,它违反了现行就近入学政策,表现为:以分数择校、以权力择校、以金钱择校等不正常现象.政府对其是限制的”。
【2】在官方视野下,简单地认为择校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破坏,是少数人享有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行为,因而期望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扼杀。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行为是家长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择校行为一般指家长为了获得更好教育资源而在不同学校间进行选择的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民众教育水平的普及,择校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变得越来越普遍。
1. 择校需求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行为的需求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育质量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等优势,而有较高的教育质量;而另外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因此,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会选择择校。
1.2 学校文化氛围的不同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一些学校所倡导的是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互相帮助等正能量的文化氛围,而另外一些学校则可能存在着消极怠工、拜金主义等负能量的文化氛围。
因此,学校文化氛围的不同也会成为家长择校的考虑因素。
1.3 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不同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也存在差异。
一些学校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而另外一些学校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不同,也会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考虑因素。
1.4 学校位置的因素因为学校位置的原因,对于家长和学生们也会造成择校的压力,例如学校到家里要经过长时间的交通、学校周边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方便等等。
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影响择校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其他因素除了教育质量、学校文化氛围、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差异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家长的择校行为,例如学校的历史、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等。
而这些因素又相对难以衡量,因此需要家长更多样的考虑。
2. 择校行为的影响学生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学生成绩和学校文化氛围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成绩、团体活动、考试成绩、参赛成绩等多方面均表现出色,也会对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主要成因包括:
1. 地理位置和城乡差异。
由于我国经济地理结构的不平衡性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相对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更具优势。
2. 资金和资源不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规模不一,有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特别是经济困难地区的学校更为突出。
3.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补贴,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
2. 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规则和评价体系,以保证各地区、各级别学校均衡获得教育资源。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质量。
4.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统一管理体系,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5.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积极发挥社区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全民素质水平。
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在我国,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教育法规定,国家财政用于普遍实施的对年满六周岁至十五周岁儿童提供的全面基础教育。
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国地域广阔,城乡差距明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件相较城市要差。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2.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当前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在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发展。
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大量作业和额外培训,导致他们缺乏时间与精力去锻炼思考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优秀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教师。
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招聘选拔过程存在问题等,都导致了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解决对策为了改变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其质量和公平性,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增加教育投入促进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力度增加对地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
要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统筹规划优质师资向农村流动,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
2. 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关注综合素养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能力和创造力。
减少作业量、取消高强度辅导班以及推行综合评价制度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并促进全面素养的发展。
同时还可以引入更多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素质水平。
增加招聘数量,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并严格考核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
此外,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4. 推行家校合作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伴随者,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
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在家庭与学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形成共同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是每位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而对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择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择校的意义、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
一、择校的意义1.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一个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2.提高升学机会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各有千秋。
选择一个办学水平高、声誉好的学校,可以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增加竞争力。
3.提升综合素质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文化、学生群体等都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影响。
选择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学校,可以为学生的性格养成、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提升综合素质。
二、影响因素1.家庭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观念等都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能更愿意选择名校,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可能更多考虑就近入学。
2.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也都会影响他们在选择学校时的态度和偏好。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类学校更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可能更侧重于学习成绩。
3.地域因素学校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教育资源等也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在自己家附近的学校,方便家长照顾和监督,而一些学生可能更偏爱其他城市或地区的学校。
4.社会因素社会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学校声誉等也会对学生的择校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社会认可度高的学校,而一些学生可能更注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质量。
三、解决策略1.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学校的整体品牌形象,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选择。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背景主要源于学区房问题引发的学校资源分配不均和家长对教育资源的争夺。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并制定有效对策。
家长应调整心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而非只看重学校名声。
学校应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学生入学。
政府也应完善择校政策,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合理择校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家长、学校和政府都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学区房、择校对策、家长心态、学校资源、择校政策、合理择校、教育公平、家校合作。
1. 引言1.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可谓错综复杂。
在我国,由于城市的发展不均衡、学校资源分布不均衡、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导致了择校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学区房政策不完善、学校名额有限、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等问题,使得家长们不得不在择校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选择一所优质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不仅仅是家长个体面临的问题,更是社会整体教育公平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家长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思考。
1.2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重要性择校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等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因此家长们非常关注择校问题,希望选择一所优质的学校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择校问题具体措施
造成择校问题原因及措施国家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与招生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择校费”。
可是,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择校风却越刮越凶,不少家长凭借着权利和金钱,让孩子跨越学区,到师资力量强、硬件设备好的理想中小学就读,导致办学条件一般乃至处于劣势的学校生源不足。
而“名校”则负荷太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长期以来,不少地区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建设和发展了一批重点校,人为地造成了重点校与普通校在教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很大的差异,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再加上对学生来源实行择优选拔、优中选优的方法,使重点校的生源质量较高,从而,更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使学校发展更不均衡。
人为地导致了一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的现状。
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部分领导,由于享受着择校生现象带来的种种利益,不愿加大力度改变择校现状,甚至暗中包庇、纵容择校风,使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择校风在前几年还遮遮掩掩,这几年甚至已经进入公开化的地步。
有些名校还提前展开招生攻势,明码标价收取择校费。
可是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年年都要发通知:禁止收择校费。
可结果如何呢?群众怨声很大的择校费照收不误。
风平浪静之后,收了择校费的校长还因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加了教师的福利待遇,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立了功呢!三:教育主管部门考核教育工作的方法不科学,没有从宏观上评价整体教育的水平,看教育是否得到了全面均衡的发展。
而致使地方主管教育的领导大搞形象过程,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优秀师资建设一所或几所中小学校,供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显示自己在教育战线上的政绩。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义务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应该为其公民提供的基本教育,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衡、校内暴力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现阶段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压力过大学生压力过大是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母和社会有很高的期望值,加之知识负担重、备考压力大,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1. 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当前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使得学生只关注成绩而不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为了追求好成绩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
2. 家长逐利心态部分家长以通过优秀成绩来保证孩子将来能够上名校、找到好工作等为目的,过分关注分数和升学率。
他们给孩子太多压力,导致学生感到背负了过重的期望。
对策:1. 改变评价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综合评价制度,除了考试成绩外,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应试压力,培养他们更全面的发展。
2. 引导家长正确教育观念政府、学校以及教师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机制。
通过定期家长会议和心理辅导活动,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不给孩子太大的功利压力。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者发达地区,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缺乏有效的教育保障。
1. 师资力量短缺城市和发达地区拥有更多高素质教师,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条件有限,吸引不了足够的优秀教师。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师资力量失衡。
2. 教育设施落后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设施简陋,如教室破旧、实验室设备缺乏等问题,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
对策:1. 加大城乡义务教育差异化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补充性财政投入机制,并且要将重点放在提高农村地区师资水平上。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刘龙珍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现阶段,“择校”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的难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试图从家庭、社会、学校方面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能对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原因;对策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已获得卓越的成绩,已经基本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并且在师资水平、入学率、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的发展。
于此同时,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其中“择校”问题越来越成为长期存在的难题和热点。
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探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直在我国各大小城市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分层和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择校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一方面,个体的成长也需要良好的学校环境,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环境具有育人功能,而且择校不仅是择师,为孩子择的是一种成长氛围,择的是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去一所重点名牌大学会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厚重的、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感,而且孩子可以接触到多了,有利于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尤其在多数的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这些孩子成为了几代人的核心和期望,家长都希望子女能进入好学校就读。
所以,家长,尤其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家长来说,他们甚至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着未可知的期望上:只有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有好的未来,于是乎,愿意为孩子投资,为了孩子一路“择”。
其次,从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来看,因为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公平,人人都应该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权利,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因此,禁止择校。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争议与探讨
平。
2 择 校 能 否 提 升 学 校 的 “ 率” 、 效
一
、
展, 出现了大规模的择 校 行为 , 校也 由个体 行为 上升 为一种 群体 行 择 就 近入学 ” 政策将 所辖范围内分 为若干学 区或片 , 以学 生户口所 为。20 年 开始 , 05 全国各地教育管理 部门出 台了各种政 策和措施来 限 在地为界 , 择学校入 学。在 面向本 学区内的 适龄儿 童、 选 少年而 言 , 教 制择校 , 但是收效 甚微。 “ 择校热 ” 仅没有降温 反而升 温。作为一种 育机会是均等的 ; 不 但对于该 学区以外 的适龄儿童 、 少年却 是不均 等的。 失范行为对社会造成 了严 重的影晌 。这 些年来 , 择校问题 的症 结究竟 同目 , 寸 就近入学采用 了一种 看似公平 的做法 , 电脑派位 , 即 看似公 平可 在1 7择校问题究竟是应该 还是 “ ”  ̄ / 3 堵 疏 ?我们应 该如何 剖析这一 行, 实质是排除 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 稀缺的优质教育 资源 并没有 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 均等地 、 随机地分配给普通的受教育者。 二、 择校政策的争议 可见 , 我国 目前的 “ 就近入 学” 只是从法律规 范本身规定 的、 式上 形 1 择校对教 育公 平有何影响 、 的受 教育机会平等 , 从其适用 效果来看 并未 达到 事实上 的实质上 的平 公平是人类 社会追求的理 想, 教育公 平是是 社会公 共价值 在教育 等 ,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机会 平等。 就近入 学 ” 在深层 次上 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 它的基本功 能是保证每个公民享有 受教育的权利。 违反 了受教育机会的实质性平等原 则 , 限制了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 视 忽 按照大多数人 的逻辑 , 择校 违反 了教 育公平。义务 教育 阶段应该 体现 了合理的差别对待。3 _ l 以户 口为依据 和电脑摊派 的方式不 能保证教 育 种应 然的状 态—— 公平 , 因为义务 教育 的基 本功 能 并不是 淘汰 、 筛 机会均等 , 它并没有改变一部 分人 享受优质 教育服务 而另一 部分人只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1.1 资源分配不均衡1.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1.3 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1.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 解决方法2.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2.2 提高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2.3 改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2.4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在中国,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的基本教育阶段,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基本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义务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解决。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相对匮乏,导致孩子们无法获得和在更发达地区一样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益。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学校的教学质量较低,学生们很难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另外,教师素质和数量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教师,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另全国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些城市地区的富余教师和一些农村地区的教师严重短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压力的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学生存在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
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
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估。
还需要改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我看来,解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 介绍义务教育是国家实行的基础教育制度,是每个公民应该接受的最低教育水平。
然而,义务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师资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展开讨论。
2. 问题一:师资不足在很多地区,由于教师待遇不高,师资队伍缺乏优秀人才。
这导致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学生得不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并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以此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3. 问题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条件落后、师资不足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
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4. 问题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交流服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从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5.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积极应对学习压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6.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我坚信只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解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7. 总结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为此负起责任,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制度,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接受的最低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教育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教育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和学生常常面临着选择学校的问题。
这种选择可能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家长和学生希望能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本文将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便教育管理者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
一、原因分析1. 学术成绩:择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追求更好的学术成绩。
有些学校在教学质量上更为出色,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家长希望能够让孩子进入这样的学校,获得更好的学术成绩。
2. 教学方法:不同的学校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有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有些学校更注重传统的教育模式。
家长和学生希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学校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师资力量:学校的师资力量是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专业的教育人员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
家长和学生可能会选择那些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
4. 学校特色:不同的学校可能具有不同的特色,如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
家长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以便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二、对策分析1. 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师资力量。
同时,学校应该关注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学术成绩的追求。
2. 引入多元化教育模式:学校管理者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
例如,可以开设特色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在兴趣自由发展的环境中学习。
3.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教育讲座,可以促进家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教育发展而努力。
4. 推行公平竞争机制:政府和学校应该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避免学校过于倚重升学率等硬性指标。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及其对策。
在分析了择校问题的背景、影响和对策的重要性。
在首先分析了家长择校的心态与原因,接着探讨了学校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以及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的关系。
同时提出了加强学校管理与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并倡导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在强调了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以及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影响、对策、家长心态、学校资源分配、教育公平、学校管理、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教育资源投入、公平竞争机制、教育公平、质量提升。
1. 引言1.1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通常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质量,而一些学校则处于较差的条件下。
这就使得家长们在选择子女就读学校时面临着择校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更好的学校,以便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就导致了择校问题日益严重化,家长们不仅要面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声誉、教学水平等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背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因素,既包括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包括了家长们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期望。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根本上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1.2 择校问题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择校问题导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由于家长普遍对于优质学校的追求,导致一些学校资源紧张,而一些学校却面临招生不足的情况。
这种现象使得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象。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不少家长开始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
本文将从择校现况、择校原因和择校的对策三个方面探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
一、择校现状目前,就读于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中有约40%的人选择了择校。
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推荐生”、“示范生”等方式进入重点中学,少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重点中学。
同时,由于户口政策的限制,许多农民工的孩子只能就读于城市边缘的学校。
二、择校原因(一)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广大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会选择教育质量更高、设施更好的学校。
(二)金钱因素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会为了孩子的未来投入更多的金钱,选择高档次的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
(三)身份认同在国内严重的户籍歧视制度下,家长会选择有地域或社会背景优势的学校,作为自己和孩子身份的认同。
三、择校对策(一)改革户口政策户籍歧视是导致择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革户口政策,打破地域限制,让孩子在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学习。
(二)加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管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不公和不平等现象,促进教育公平。
(三)推出政策引导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家长和学生选择平等公正的教育机会,比如鼓励户籍自由迁移、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和空间新增义务教育场地等。
结语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必须采取措施保障教育公平和拓宽义务教育机会。
政府、社会以及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解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产生的择校问题
针 对 我 国 教 育 发 展 不 均 衡 状 况 ,尽 管 政 府 已 经 制 定
政 策 ,以使 区 域 内义 务 教 育 阶段 的学 校 大体 处 于一 个 相
对 均 衡 的 状 态 。但 是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 忽 略 了 监 督 方 面 的 却
部 分 乡 镇 的公 立 中小 学 生 源 流失 。 那 么 , 什 么造 成 是 了 农 村 乡 镇 的 公 立 学 校 的 衰 落 却 成 就 了 私 立 学 校 的 崛
说 , 校 选 择 提 供 了 能 够 实 现 预 期 目标 的 新 的 筹 资 手 段 学
师不 断推 出各 种 新 理 念 、 方 法 , 很 多 却 在 半 路 天 折 。 新 但 这里 面 固然 有许 多 因素 , 是 也 有 一部 分 人 是 为 名 为 利 . 但
他 们 既 没 有 真 正 从 教 育 未 来 的 发 展 方 面 考 虑 ,又 没 有 坚
发 的 乡镇 公 立 学 校 生 源 流 失 的 问 题 ,从 受 其 影 响 的 学 生 家 庭 的 角 度 探 讨 了产 生 这 一 问 题 的 原 因 及 其 影 响 , 并 提
出 了 相 关 N- 策
部 分 是 “ 聘 ” 公 立学 校 的教 师 , 不 属 于公 职 , 们 与 借 于 均 他
作 用 ,致 使 一 段 时 期 此 地 区 的 公 立 中 小 学 校 的 生 源 问 题
越 来越 突 出 , 校 也 受 到 人们 越 来 越 多 的批 评 。 题 就 在 学 问 于 , 整 个 的 教 育 工 作 中 , 拨 款 到 后 期 学 生 的 培 养 都 要 在 从
起 ?这 种 现 象 又 会 造 成 怎 样 的 后 果 ?我 们 应 该 如 何 看 待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分析山东省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摘要:择校是这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
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
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关键词:择校教育公平就近入学择校费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就近入学的基本教育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公民子女入学。
可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弃免试就近入学的权利,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到其心目中的好学校就读,这种现象在大中城市尤为突出。
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禁止择校,可择校现象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使人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择校是不可避免的吗?如果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国家还要严禁择校呢?其实,择校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绝对肯定或否定,而是要认真分析这种现象,以更好的认识和处理择校问题。
一、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分析1. 从教育公平理论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教育公平是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它既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阐述过教育公平的涵义: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教育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卢梭在《爱弥尔》中也主张,教育不应根据等级、财产和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公民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民主社会的共识,这也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
教育公平包括量的公平和质的公平。
量的教育公平是指平等的就学机会;质的教育公平指基本一致的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是十分重要的决定。
择校行为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果,也与孩子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孩子的影响。
一、择校行为的原因1.教学资源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往往会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
这是因为好的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家长普遍认为,选择一所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好的学校,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上受益更多。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家长普遍认为好的学校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往平台。
比如,学校设施完善、校园安全、师生关系融洽等,都是家长择校时关注的重点。
3.考试成绩在择校行为中,考试成绩往往是家长的重要参考指标。
因为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习氛围往往与学校的整体考试成绩相关。
因此,一些家长会选择优秀的学校,以追求更好的学习成绩。
二、择校行为对孩子的影响1.学术成就选择优质的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就。
在优质学校中,孩子能够接受到更系统的知识教育,得到更好的学习指导,提高学术水平,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人际关系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能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同学,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和切磋,共同进步。
而优质学校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为孩子打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激烈的环境。
3.教育观念选择不同的学校,家长对教育的理念与价值观可能有所不同。
有的学校注重学科成绩,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注重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对孩子的成长轨迹和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并选择与之相符合的学校。
三、合理选择学校的策略1.多方面考虑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学校环境、学术成就等因素,而不仅仅追求考试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择校”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的难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试图从家庭、社会、学校方面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能对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原因;对策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已获得卓越的成绩,已经基本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并且在师资水平、入学率、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的发展。
于此同时,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其中“择校”问题越来越成为长期存在的难题和热点。
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原因探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学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直在我国各大小城市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社会分层和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由于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择校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
一方面,个体的成长也需要良好的学校环境,家长已经意识到教育环境具有育人功能,而且择校不仅是择师,为孩子择的是一种成长氛围,择的是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去一所重点名牌大学会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厚重的、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感,而且孩子可以接触到多了,有利于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尤其在多数的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这些孩子成为了几代人的核心和期望,家长都希望子女能进入好学校就读。
所以,家长,尤其是对于那些普通的家长来说,他们甚至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着未可知的期望上:只有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有好的未来,于是乎,愿意为孩子投资,为了孩子一路“择”。
其次,从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来看,因为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公平,人人都应该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权利,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因此,禁止择校。
然而,由于长期的重点学校政策造成学校之间存在平衡发展的现象,导致学校间在教学设施、教师配置和经费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的差距。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水平的要求,社会尤其是家长愈加重视教育的重要性,不断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
于是,就出现了择校现象,不难看出,原因在于人们日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与义务教育阶段教
育长期不均衡发展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再次,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子女远离住处,不得不择校。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就业、生活并呈现出家庭迁移的趋势。
随父母流入城市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得不面临择校的问题。
家长不得不交借读费和择校费进行择校。
此外,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对择校也有一定的催生作用,家长往往认为孩子进一所好小学就能上一个好中学,进一所好中学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就会增加,重点大学毕业就能在就业中处于优势。
[1]
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不合理的“择校热”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诸如,重点学校人满为患,教学和管理都不好控制,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负担过重,而且亲戚朋友的孩子想进来,夹在领导与家长间的两难处境,很多时候会影响人际关系等等。
家长、学校和社会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解决这些利益冲突的关键在于化解择校难题,在此我们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家长应该树立理性的认识,重视家庭教育
首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去一所优质学校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名校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名师,而薄弱学校也未必就没有好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人的成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个孩子有志向、肯努力,起点低也能够取得成功。
其次,家庭教育对个体成才的影响很大,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一些薄弱学校的孩子,如果父母教育得当,照样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以,不是优质学校就能培养出优秀人才,薄弱学校就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家长应该清楚并不是好学校就一定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择校的同时不能忘记家庭教育。
[2]
(二)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首先,政府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将重点放在薄弱地区,薄弱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基础性和公益性,[3]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财政的支撑。
我国仍然处于“穷国办教育”的现实中,所以要积极利用社会闲散资源,拓宽教育投入渠道,要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的投入,为化解“择校”难题提供经济保障。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住房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国家允许个人可通过购买住房获得某一地区的户籍,这就为富人选择学校提供了方便,对于弱势群体则是一种隐性的歧视!”[4]所以,应适当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流动人口有序管理机制。
(三)缩小学校之间差距,让所有学校都有特色地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
首先,区域内学校之间进行帮扶工作。
发展水平较好的学校,它将剩余的教
学资源送给缺少的学校,通过帮扶工作帮助这些学校很好的发展起来。
其次,但是真正把学校间的差距拉平是不可能的,因为学校差距不仅仅是学校的质量,重要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包括师资都有自身特点,所以,加大学校的文化建设,增加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人文关怀;调整课程与教学管理,学校要对每位学生负责,尽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大平.治理择校乱收费的一种思路[J].瞭望新周刊,2005(2).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75-515
[3]袁贵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回顾(2002-2012)》[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