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整体教学。
该单元涵盖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古文、现代文、诗歌等,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化、历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力和文学鉴赏力,锻炼表达和写作技巧,进而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在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包括古文、现代文、诗歌等,能够准确识别并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
(2)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提炼关键信息,并对文中重要语句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发表个人见解,并学会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4)加强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续写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
(3)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朗诵、课文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提高阅读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及活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及活动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及活动教案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诵读欣赏《诗人领袖》教学目标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教学难点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一、作者简介:任先青: 1943年10月10日出生,山东莱州人。
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副主席。
语文初二上册第一章教学方案
语文初二上册第一章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文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朗读、理解和解析课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二是写作训练,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新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逐段解析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并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3. 课文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创作情景对话、写作读后感、写作短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总结与展示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和能力,并展示学生的成果,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发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训练和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三是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本、教辅资料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等,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
八、教学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延伸主要包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广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课新闻两那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根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刚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那么新闻主体的内容。
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七)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刚复述的内容?(第1句、第2句)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教师讲知识:(1)这那么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优质课教案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优质课教案共3篇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新闻写作》优质课教案1新闻是新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新闻写作则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十几岁的中学生中,进行新闻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写作技巧,同时加深他们对社会和时事的理解和关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份优质课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基础,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新闻素材分析,了解新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 学习新闻撰写技巧,包括新闻标题、导语、正文的撰写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锻炼他们的新闻敏感性。
课前准备:1. 准备一段生动的新闻素材,例如最近国际大事件、本地社会热点等。
2. 进行新闻素材分析,准备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收集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进行分享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手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介绍或评论一些近期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如某个国家的选举结果、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等。
二、新闻素材分析老师可以展示或分发一段生动的新闻素材,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再进行小组讨论。
1. 学生要对新闻素材的细节理解和文法运用做有针对性的讨论,了解新闻的文字表达方式,包括新闻材料中的语言、图片、视频、图表等要素。
2. 学生要结合“五大要素”(新闻的“Who、What、When、Where、Why”)来分析新闻的情境背景和社会意义,并初步了解新闻的“八个特点”(即真实性、实时性、公共性、功利性、娱乐性、畅销性、跨文化性和普及性)。
三、新闻标题的撰写1. 学生要通过新闻素材案例的分析,了解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明确标题是新闻传递信息的首要手段。
2. 学生要掌握新闻标题的一些基本规范,如力求简短、明确、准确、生动有力,重点突出、主题鲜明,体现核心价值立场等。
3. 学生可以针对新闻素材创作自己的新闻标题,最好在小组内相互审查和评价,挑选出一个最佳的新闻标题来展示和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8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范文8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说明蝉伺机出穴)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含任务口语交际等)
【新教材】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1《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习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了解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些简单的消息。
4、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新闻的习惯。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短消息,认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学生阅读消息,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阅读新闻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1949年的渡江战役吗?(同学自由回答)六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横渡长江,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从此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
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第二天,这个消息迅速地传遍在全国各地。
你知道这则消息由谁亲自撰写通过电波传遍全国的吗?(学生自由回答:毛泽东)师:哪位同学来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学生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经历。
毛泽东(1893—1976),湖南韶山,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教师补充评价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则富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板书课题)二、【我来当播音员】----播报消息1. 教师播放中央电台早晨报纸摘要的节目音乐前奏,模仿中央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播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活动·探究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综述1、以统编语文八上第1单元为基础的大单元内容剖析本单元是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的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特点,经历新闻采编的过程,尝试基础的新闻写作。
单元首页设计了三大任务:任务一:新闻阅读。
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围绕"变化着的社会"主题,教材选取了5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文体。
其中《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其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结构完整的消息,报道了首届“诺奖”颁奖情况以及诺奖的来源、颁奖机构和颁奖时间等客观事实。
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报道的是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得冠军的实况。
通讯《一着惊海天》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精彩瞬间。
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就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发表自己的评论,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并针对西方的一些不实指责进行批驳,以此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赏析等内容,掌握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概述2. 古代诗词鉴赏3. 古代散文赏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达,古代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古代诗词的鉴赏技巧和古代散文的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阅读法通过课堂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节课:古代文学概述a. 回顾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b. 介绍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c. 带领学生欣赏古代诗词和散文的经典作品2. 第二节课:古代诗词鉴赏a. 分析古代诗词的音韵格律和意境表达b. 引导学生细读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和意境c.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选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感想3. 第三节课:古代散文赏析a. 介绍古代散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表达b. 分析古代散文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c.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和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和散文赏析方面存在困难。
8上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8上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古代诗歌之旅”,通过学习《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四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人格理想和哲理内涵,借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四首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学习通过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 《望岳》:通过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等重点词语,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2. 《登飞来峰》:通过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感受诗人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壮志。
3. 《游山西村》:通过“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
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等句子的品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诗人的闲适心情。
4. 《己亥杂诗》:通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句子的解读,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变革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 邀请当地文化名人或专家进行讲座或授课,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
五、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进行评估。
2. 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
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
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揭示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
反映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表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
《蜡烛》,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
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
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二、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3.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本文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的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文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学会欣赏、感受、思考和推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阅读与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配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1. 阅读与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精心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和多彩。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运用几种常见的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文体、理解文意、品味文化。
2. 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方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章。
3.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学生语言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4.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爱好文学,通过欣赏、品读和感悟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配对、互动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unit1-unit10集体备课教案Unit 1 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写信和表达感受等。
第一课《语言与文字》教学目标:- 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及其作用;- 研究并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信表达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研究核心词汇的拼写和用法;- 运用所学知识写信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教材及教辅资料;- 黑板、彩笔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让学生观察一幅画面,讨论画面中人物可能说的话。
2. 导入新知:通过示意图解释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作用。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
4. 讨论研究: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5. 练巩固: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复: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并为下一课做铺垫。
第二课《写意》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培养学生欣赏和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扇画的特点和起源;- 研究扇子的部件名称;- 欣赏和绘画中国扇画。
教学准备:- 扇子样本;- 彩色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学生观察一幅扇子绘画并描述其中的内容和特点。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中国扇画的起源和特点。
3. 研究课文: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其中的关键内容。
4. 研究扇子部件:使用扇子样本,教授扇子的部件名称。
5. 绘画实践:学生使用彩色纸和彩笔,尝试绘制自己的扇子画。
6. 欣赏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直到编写完所有单元的教案)。
(语文教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
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一起看看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欢送查阅!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加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领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
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板书课题并释题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
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
三、简介及写作背景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父母早亡,由嫂抚养。
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自学课文1、要求学生借助书下解释、工具书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意思,尝试着翻译文言语句。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收藏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收藏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者:第一课时漫谈新闻领取活动任务【课型】单元预习课【学习内容】畅谈新闻、初步认知;体验情境、明确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新闻文体3.感知活动情境,明确活动任务【学习过程】(一)导入:顾炎武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我们知晓天下事的来源。
(二)学生活动一:畅谈新闻、初步感知1.请你谈一谈最近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并说说你获知新闻的渠道。
2.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你得到对“新闻”的哪些认识?明确:新鲜的的事情;真实的事件;公开发生的事件;可多渠道获取。
3.速读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文章,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
4.与小组同学交流,尝试为新闻下一个定义。
明确: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三)学生活动二:体验情境、明确任务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每期节目将报道校园及城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交一份新闻作品。
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录制一期节目作为作品,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的制作。
通过班级选拔后,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你需要和你的小组同学完成以下挑战:任务一:勇闯记者训练营——新闻阅读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及图书大量新闻作品,完成下列关于新闻文体知识的填写,考核通过,你才能获得记者证上岗哦!能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广义的新闻指:狭义的新闻指:新闻具有:等特点。
从狭义新闻的结构及要素的角度把握每一则新闻的内容;能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新闻语言了解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能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任务二:奔赴新闻最前线——新闻采写根据校园或城市发生的实事,小组合作,选取最有价值的新闻对事件人物进行采访并撰写新闻稿。
教育部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战争作品类型:叙事性,有新闻.通讯.小说.书信.报告文学。
一..教学内容回顾人类历史,观察时事风云,血与火的战争始终伴随着和平的呼声而不断爆发。
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
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本单元五篇课文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中,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本单元五篇课文,内容上兼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两个方面,文体上以叙事性作品为主。
文中既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英雄群像,有"老头子"那样的孤胆英雄,又有南斯拉夫母亲那样感人肺腑的形象;有百万大军横渡千里长江的壮阔画面,有白洋淀老英雄痛打鬼子的动人场景,又有老妇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
情景各异,又惊心动魂,一定能激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积累并运用;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把握叙事性作品六要素,学会概括;了解中外古今战争史,树立正确战争观,培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1.要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适当介绍历史背景。
课文所写的战争,远的已经相隔一个多世纪,近的也相隔半个多世纪了,备课时需要进一步熟悉相关的历史知识,熟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关于解放战争的知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
部编版(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详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围绕“变化着的社会”这一主题,选取了五篇极富经典性和时代气息的新闻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新闻体裁和新闻阅读方法,了解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学习基础的新闻写作。
《消息二则》选编了两则关于解放战争时期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消息,作品依时叙事,短小凝练,点面结合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大无畏精神,展示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奖者、颁发机构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同时特别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这篇消息以翔实的材料和缜密的行文,全面地表现了诺贝尔奖颁发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以形象化的描写,鲜明而艺术地再现了1982年中国运动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的动人场面,突出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报道以完整直观的脉络记叙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歼-15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全文铺排有序,主次分明,用平实的文风展现了我国海军事业蓬勃发展的骄人风采。
“任务二·新闻采访”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新闻采编的一般方法、步骤及流程,通过模拟采访,掌握相关的采编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
“任务三·新闻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本单元学习到的知识渗透到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本单元“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是“讲述”,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讲述”的技巧,学会清楚地表达,得体地交流,力求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新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在处理主观观点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闻的阅读方法:学生可能对如何快速阅读和理解新闻导语、背景等部分感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新闻案例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改进措施
1.新闻阅读方法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闻阅读方法,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阅读练习和指导。通过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并提供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新闻,培养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敏感度。
2.新闻写作实践时间安排: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新闻写作实践,我计划适当调整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同时,我也会采取分组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我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新闻的写作方法:学生可能对如何选择题材、确定角度和组织材料感到困惑,需要教师通过实际写作练习和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新闻报纸和杂志,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新闻稿件样本,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2.课程平台:
-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作业。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新闻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相关知识点。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发放新闻两则《新闻两则》和《芦花荡》的打印稿,让学生独立阅读。
-学生阅读新闻,注意理解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八年级语文(上)部编人教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消息二则主备人:高书平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把握消息的内容和结构特点.(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学习方法]通过朗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1、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设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设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略)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解读:标题、导语、主体三者的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2、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教师范读。
设问3: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第一单元一着惊海天(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1.教学重点
-描述事物变化、描绘场景的写作技巧: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变化和场景。例如,“一着惊海天”中的“海天”被赋予了动态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达:课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勇敢行为和探索精神,传递了面对困难、勇敢挑战的价值观念。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提问时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敢于提问、勇于表达。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一着惊海天》的文本特点,掌握生动、形象的描绘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并感受作品的内涵;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新教材要求下的综合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教学难点之一。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仿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课文《老山界》(2课时)课文《草》(2课时)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第二课时《七律长征.》第三课时《长征组歌》两首.第四、五课时《老山界》. 第六课时《草》第八、九课时《长征》节选第十课时 .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兼复习《七律长征》..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第二课时枣核(1)第三课时枣核(2)第四课时最后一课(1)第五课时最后一课(2)第六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第七课时古诗四首第八课时晏子使楚(1)第九课时晏子使楚(2)第十四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附录:详略不得悖文题【原文展示】归途 [宋明娟]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
唉,怎么还不下课呢?(开头包含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一连串的动词,具体而又形象。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
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
(“撞人”旨在突现“我”心情急切,但老太太的话不够口语化,不符合情景特点。
)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
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
“怎么啦?我来帮帮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
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
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
(由轻快、高兴陡转为焦急,心情变化且文见曲折。
只是本段写得过于简略,渲染不够。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哼曲儿”,孩子们非常典型的高兴之举。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
“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
(这一段表明是亲情在召唤着“我”。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
哇,这么多可口的菜!(“回到家里”,表明已不再是“归途”上的事了。
文章循此继续叙写下去,实为离题。
这是本文的重大失误。
) “娟儿,快吃。
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
(这一段和上一段侧重表现母爱的无私。
下一段侧重表现父亲的关爱。
若硬要表现父母之爱,宜于将有关情节插叙在“归途”中间。
最好还是舍去。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
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
”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
【升格点拨】《归途》(原稿)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
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
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事。
“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中的所为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
《归途》(原稿)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即使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
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
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
【升格佳作】归途嘿,上完这节课,就可以胜利大逃亡——回家喽。
最后一节课可真有魔力,不知是我屁股上长了刺儿,还是怎的,辗来辗去就是坐不住。
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瞅瞅窗外,唉,打铃人被鬼抓去了?“丁零零……”打铃人终于从地狱归来!我把书包往背上一甩,三步两步冲下楼,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在清脆的铃声中快速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车停在那个时髦女郎脚后跟处,擦了旁边的老太太的胳膊,“现在的孩子……”未等老太太摇头叹气地说完,我早已扮个鬼脸,抱歉地一笑,溜之大吉。
今天的天气随人心,阳光明媚好个春,太阳公公笑咧了嘴,春风婆婆乐懒了身。
蜜蜂“嗡嗡”地飞在路旁异常耀眼的油菜花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今天怎么变得如此悦耳?春姑娘最善解人意,把归途装扮得如此美丽。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飞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了。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
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
看着别人哼着小曲急驰而过,脸上不觉冒出了汗珠。
越急越出乱,非但车没骑好,还摔了一跤,车把也歪了。
脸上汗珠越来越多,竟不断往下滚。
啊,来了救星。
老同学,帮帮我吧!巧手人到底能干,没几下就弄好了。
我连声“谢谢”也没说,跳上车,冲向前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引得过往的行人纷纷扭头望着我。
我才不管那些呢,“时人不知余心乐,南腔北调表我心”嘛!……噢,快了,快到家了!看见了,村旁的大柳树下,依稀站着一个人。
不用问,那就是我最亲爱的老妈!“妈妈,我回来了!”我用力一踩车蹬,急速向村口冲去。
【评析】围绕“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映衬等手段,将“我”在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刻画得具体而又感人。
“瞅窗外”“掉链条”等情节使文章行文曲折跌宕。
文章中以短句为主,与本文或急切思归、或轻快而行的内容相映成趣,别有情味。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背影》 2课时《甜甜的泥土》 1课时《人琴俱亡》 2课时《父母的心》 1课时《我的母亲》 1课时写作 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二、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
《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背影》(一)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