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的方法,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比较经验,他们能够直观地判断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
但学生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学会用这些词汇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描述两个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出比较大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3.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较两个物体或数量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述。
4.游戏环节: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比较大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数学的学习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较大小的经验,但对符号的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学会用比较符号“>”、“<”、“=”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比较方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实物,引导他们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学习比较符号:通过游戏和练习,使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比大小》》是针对我国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篇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于比较大小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量、大小、高低等方面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善于模仿和重复练习,因此,通过引导和激励,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更好地掌握比较大小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用比较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比较符号“>”、“<”、“=”的运用和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正确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较大小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比较大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知:讲解比较大小概念,示范用比较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上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会用语言表达比较物体大小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棒、图形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森林运动会”,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如积木、卡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挑选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按照教师给出的要求进行比较。
2024年秋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1 6~9的认识 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
从左边数 第4个鱼缸
3条 8条 4条 6条 7条 9条 5条
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 9 条鱼,有6条鱼的是
第 4 个鱼缸。
怎么知道哪个鱼缸
可以数一数每个 鱼缸中鱼的数量。
里有6条鱼呢?
从左边数
8条
6条 7条
5条
有些鱼缸中的鱼一看就很少,只数 接近6条的鱼缸中的鱼就可以了。
怎么知道哪个鱼缸 里有6条鱼呢?
比大小、第几
5< 6 6 >5 6< 7 7 >6
7<8 8<9 8>7 9>8
“几”表示事物的多少,指的是数量,如6、9; “第几”表示事物按顺序排列后所在的位置,指
一个物体,如第6、第9。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你还能提出一个 问题并解答吗?
所提问题不唯一哦!
小组讨论
1.思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问题以及结果。
从右边数
3条 8条 4条 6条 7条 9条 5条
(所提问题不唯一) 从右边数第3个鱼缸中有 7 条鱼。 有4条鱼的是从右边数的第 5 个鱼缸。
一共有 7 个鱼缸(gāng)。 从左边数,第6个鱼缸里有 9 条鱼,有6条鱼的是 第 4 个鱼缸。 像上面这样,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并回答。
先数一数,再比一比。
56 67 78 89 9
65 76 8 9
小组讨论
1.比较每组数的大小。 2.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比较的结果。
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 … … … …
6比5多1 5比6少1
5< 6
6 >5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知识点+练习题
认识“>”“<”“=”区别:1、开口朝前就是大于号,开口朝后就是小于号。
2、大于号的顶点朝后,小于号的顶点朝前。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
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资料1、大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
2、英国人哈里奥特于1631年开始采用现今通用之“大于”号“>”及“小于”号“<”,但并未为当时数学界所接受。
直至百多年后才渐成标准之应用符号。
3、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别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
据哥德巴赫于1734年1月写2.谁大谁小,你知道吗?1○3 7○7 9○6 1○05○9 8○1 0○10 8○13○6 1○2 5○2 2○43○3 9○1 5○0 2○83.写出5个大于3的数。
( )、( )、( )、( )、( )、44.写出4个小于8的数。
( )、( )、( )、( )5.把下列的数字比5大的挑出来。
10 2 3 6 9 1 2 7 8 4 0( ) ( ) ( ) ( ) ( )6. 在○里填上“>”、“<”或“=”。
0○5-40+5○54-3○21-1○0 5-0○34-3○05-0○40+0○0 5-5○00+2○14-4○82+3○77、比较大小(1)把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6 5 94 8﹍﹍<﹍﹍<﹍﹍<﹍﹍<﹍﹍<﹍﹍(2)把下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 6 5 10 4 9﹍﹍>﹍﹍>﹍﹍>﹍﹍>﹍﹍>﹍﹍(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3<4
小于号
读作:3小于4Βιβλιοθήκη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个梨,小猴没有了,还多1个梨, 3只小猴,4个梨,小猴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我们
就说3小于4,这个符号叫小于号。
区分“>”和“<”
区别:大于号,开口在左; 小于号,开口在右。
相同点:开口对 大数,尖尖对 小数 。
“=”,“>”和“<” 的书写 等于号
“>” 的书写 大于号
“<” 的书写 小于号
<
>
<
>=
>
2
1
2 >1
2
5
2<5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比大小
3=3
等号
读作:3等于3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个桃,有3只小猴也有3个桃,小猴 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 ,这个符号叫 等号。
3 >2
大于号
读作:3大于2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根香蕉,第3只小猴没有香蕉, 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 我们就说3大于2,这个符号叫大于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通用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什么?3后面是什么?(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老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向大数,尖端朝向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一只熊吃了一颗玉米。
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教学内容:比大小P17教学目标:1、通过计数和比较活动,体验比较方法的多少。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比大小》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一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1-5的数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识别1-5的数字,并理解其顺序。
- 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和用法。
- 能够使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 能够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正确的排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 准确判断数的大小关系,并正确使用符号表示。
-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喜欢参与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哪组多、哪组少。
-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哪组物品更多的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比较数字的大小,也就是“比大小”。
2. 新课讲解- 呈现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讲解“>”(大于)和“<”(小于)的符号含义及用法。
-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符号来比较数字大小,如“3 > 2”表示3大于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教具:数字卡片、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卡片。
3.教学环境:教室内需要有黑板或白板。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
学生积极参与比较,认识到数字1比数字2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2. 学习内容
1.明确比较的对象,可利用水果或玩具等实物让学生比较大小。
2.引入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
3.练习:出示一系列的数字或物品,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用符号表示
大小关系。
3. 拓展与应用
1.让学生分组,自行选择物品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表示。
2.导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比较水果的大小、比较自己的年龄等。
4. 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大小比较的重要性,以及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例引入比大小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个人操作,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最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大小的概念
•比较大小的方法
目标
•能够辨认物体大小的差异
•能够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比大小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教具:大小不同的物体、图片或卡片
•展示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大小差异。
2.提问:你如何判断两个物体的大小呢?
提出问题
1.展示一组不同大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比大小的规律。
教学示范
1.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教学生使用“比较大小”这一概念,比较几组物体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大小,如通过视觉、通过手感等方式。
练习
1.让学生分组,用教具进行比大小练习,巩固所学概念。
2.各组通过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让其他组进行验证并讨论。
总结
1.综合整理比大小的方法,总结出比大小的规律。
2.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在生活中应用。
作业
1.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寻不同大小的物体,用已学方法进行比较
大小。
2.课外活动:设计相关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概念。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比大小的方法。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
图片比大小
比较两张相同类型的图片 ,例如两张相同的树叶, 一张比另一张大。
提升练习题
数字比大小
给出三个数字,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如2、4和6,4小于2小于6。
实物比大小
比较三个相同类型的实物,例如三 个相同的橘子,一个比另一个大。
图片比大小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比较速度
在物理学中,比较速度也是常见的比 较,比如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等 。
比较产量
在经济学中,比较产量也是常见的比 较,比如比较两个国家的GDP大小等 。
05
比大小的练习与提高
基础练习题
01
02
03
数字比大小
给出两个数字,比较它们 的大小,例如3和5,3小 于5。
实物比大小
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
80%
文字描述
可以用“大于”、“小于”或“ 等于”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关系。
100%
符号表示
“>”表示“大于”,“<”表 示“小于”,“=”表示“等于 ”。
80%
举例说明
例如,5 > 3 表示5大于3,3 < 5 表示3小于5,5 = 5 表示5等于5 。
大小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
比较时间
比较时间也是常见的比较,比 如“我比他早到10分钟”等。
பைடு நூலகம்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比较数字大小
在数学问题中,比较数字大小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或者比较 一组数中哪个数最大或最小等。
比较长度和面积
在几何学中,比较长度和面积也是常见的比较,比如比较两个线段的长度,或者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课件)
43
45
33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2.选一选。
(1)比 少的是( A )。
A.
B.
C.
(2)比3大的数是( C )。
A.2
B.3
C.5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拿出1~5扑克牌,任意取 出两张,用“=”“<”“>” 比一比。
新知导入
梨多,我吃梨。
我也要吃桃子。
桃子也多,我吃桃子。
新知讲 解
数一数,说一说: 小猴找到了什么水果?
各有多少个。新Leabharlann 讲 解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
思考: 一只小猴分一个桃子、
一根香蕉和一个梨,够吗? 想想怎样摆才能让小猴们一 眼就看出哪一种水果够不够 吃呢?
新知讲 解
拿出课前准备 的学具比一比。
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创设具体情境中,理解符号“>”“<”和“=”的含 义。
2.会用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
新知导入
1.数一数,填一填。
4
5
4
新知导入
2.比一比,填一填。
和 (同样多)。
比 ( 少 )。 比 ( 多 )。
课堂总 结
0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
“>”“<”或“=”来表示。
02 当两数相等时,用“=”表示;当两数不
相等时,用“>”或“<”表示。
板书设 计
3 =3 等号 读作:3等于3
比多少
3 >2
大于号 读作:3大于2
3 <4
小于号 读作:3小于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相关推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含义,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来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来描述数的大小。
2、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数数。
2、说一说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用“=”、“>”和“<”填空。
34 42 21 55让学生回顾怎样区分“=”、“>”和“<”,借助顺口溜来记忆。
二、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三第1题。
(1)指导学生看第1幅图,然后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指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评价展示。
评选出每组画的同学,让其他学生说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师:“数一数,比一比”是什么意思?怎样数才不会数错?引导学生先数出小狗和小猫以及花朵的数量并把数字写上去,再进行比较。
(3)还可以怎样比?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师: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除了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并且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进一步理解1~5各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师:小鸟和大象比,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有序看图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操作。
在《比大小》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片,比较物体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比较符号“>”、“<”、“=”,并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比较符号“>”、“<”、“=”,学会运用这些符号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
2.难点:学生能独立地进行物体大小的比较,并正确运用比较符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实物、比较符号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积木、珠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比较符号“>”、“<”、“=”,并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
如:“这个积木比那个积木大,所以我们用‘>’来表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大小比较。
3.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准备
1.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3.教辅:比大小练习册。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比较大小?
2.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讲解。
3.比大小的实例分析。
4.比大小的练习。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1、2、3,让学生比较大小,引出比大小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
1.通过比较符号卡片“大于、小于、等于”,向学生介绍大于、小于、等于的意义。
2.通过实际情境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应用。
第三步:示范操作
老师选取几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第四步: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五、教学反馈
1.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纠正。
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帮助理解比大小的概念。
六、教学拓展
1.可以通过游戏形式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2.可以设计综合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
七、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比大小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的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大小的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比较物体大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来理解比较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比较。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比较任务。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比较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比较的方法,如大小、多少、高矮等,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多少等,巩固所学知识。
4.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的方法和心得,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比较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等方式展示比较的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作业、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可以通过课后教案、教学日志等方式进行。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知识点+练习题
认识“>”“<”“=”区别:1、开口朝前就是大于号,开口朝后就是小于号。
2、大于号的顶点朝后,小于号的顶点朝前。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
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
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资料1、大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
2、英国人哈里奥特于1631年开始采用现今通用之“大于”号“>”及“小于”号“<”,但并未为当时数学界所接受。
直至百多年后才渐成标准之应用符号。
3、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别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
据哥德巴赫于1734年14.写出4个小于8的数。
( )、( )、( )、( )5.把下列的数字比5大的挑出来。
10 2 3 6 9 1 2 7 8 4 0( ) ( ) ( ) ( ) ( )6. 在○里填上“>”、“<”或“=”。
0○5-40+5○54-3○21-1○0 5-0○34-3○05-0○40+0○0 5-5○00+2○14-4○82+3○77、比较大小(1)把下列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 6 5 94 8﹍﹍<﹍﹍<﹍﹍<﹍﹍<﹍﹍<﹍﹍(2)把下列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7 6 5 10 4 9﹍﹍>﹍﹍>﹍﹍>﹍﹍>﹍﹍>﹍﹍(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起来。
9-3 4+5 2+2 7-6 8-6 5+3﹍﹍<﹍﹍<﹍﹍<﹍﹍<﹍﹍<﹍﹍(4)把下列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5 9-7 6-5 3+1 6+3 10-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比大小》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事物的大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通过生活经验和观察,学生已经能够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高矮等,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并能够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卡片、课件、黑板。
2.学具:学生准备卡片、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苹果、香蕉、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一位数,如3、5、7等,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教师讲解符号“<”、“>”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它们表示的是大小比较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个桃,有3只小猴也有3个桃,小猴 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 ,这个符号叫 等号。
3 >2
大于号
读作:3大于2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根香蕉,第3只小猴没有香蕉, 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 我们就说3大于2,这个符号叫大于号。
3<4
小于号
读作:3小于4
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个梨,小猴没有了,还多1个梨, 3只小猴,4个梨,小猴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我们
就说3小于4,这个符号叫小于号。
区分“>”和“<”
区别:大于号,开口在左; 小于号,开口在右。
相同点:开口对 大数,尖尖对 小数 。
“=”,“>”和“<” 的书写
等于号
“>” 的书写
大于号
“<” 的书写
小于号
<
>
<
>=
>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让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