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卵石的形成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0卵石的形成》word教案 (5)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0.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1.出示卵石实物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了解风化作用(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实验验证(4)汇报交流(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2)学生猜想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4)分组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
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被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重点: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
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发现问题1、观察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和一般的碎石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认识这种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的石头叫做卵石2、观看卵石图片,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画面。
3、提出问题:关于卵石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使如何造就卵石的呢?(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学习新课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1、提问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引导学生了解到卵石来自河滩,认识到卵石与水有关)2、考察卵石使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
(先从河的上游往下走)讨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再从发现卵石的地方往下走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3、推测你能根据以上的考察推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卵石的形成》教学实录word精品文档13页
《卵石的形成》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一).观察: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岩石碎块棱角分明,有大有小……)(二).出示图片(卵石图片)讲述:这种石头叫做卵石。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
(板书卵石)(三).谈话: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板书的形成)二.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1.谈话: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卵石的?(引导学生了解采集地的环境,认识卵石出在水边,如果不是从水边采集到,也是由水边等地方运来的。
)2.推测: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
)4.考察: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
(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录像),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
(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
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归纳总结能力。
)思考题:(1)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2)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二).认识岩石的风化1.河道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怎样到河里来的?2.怎么会这样?分组讨论。
3.演示实验: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分组讨论汇报。
(2)播放课件,理解温度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传热的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却很冷;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的程度也就不同。
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会不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选取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地表变化来进行研究。
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教材围绕“卵石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提出问题—质疑成因—实验探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到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本次课程范围为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河水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探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对于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生活和学习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而科学学科恰恰又是一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科。
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于卵石形成的过程已经有了初步认知,知道了卵石是从哪儿来的。
那学生们一定很想知道“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了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这一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表达、分析、基本的探究能力,但在设计实验和结论分析方面不够细致、全面,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从方法和过程上予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二)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卵石的形成过程(二)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类比推理,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五、教学准备课件、卵石、小碎砖、玻璃瓶、水槽、水、烧杯、漏斗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河道中的石头来自于哪里吗?(以此回顾第一课时的风化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0课卵石的形成鄂教版
1、河的上游、中游、下游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2、河的上、中、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在哪里可以看到卵石?
在学生汇报时,要追根求源:卵石是一天两天冲下来就形成这样的吗?(让学生明确长年累月)上游都是石块都被冲下来了吗?(明确与水流大小有关)
生交流时出示相关的器材与方法
师总结风化作用和搬运、磨圆作用
学习内容
10、卵石的形成
课时
1课时
课型
教材分析
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变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预设
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
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打开看看,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形状像什么?
2.生描述后师讲述.
二、激趣导创,探究质疑
1、你们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卵石?
2、学生汇报后,师介绍相关地理位置.
河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你们知道你们找到卵石的地方是河的哪一段呢?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重难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烧杯(水)、镊子、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
2.教师准备:课件,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卵石的形成-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卵石的形成
鄂教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卵石,又称鹅卵石,是一种沉积岩,多为圆滑、卵形或椭圆形的石头,通常由河流或海浪等流水冲刷而成,分布于全球各大洲。
卵石的形成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物质来源
卵石的物质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石的风化,另一种是河流或海浪等水流的冲刷作用。
其中,岩石风化形成的卵石主要分布于山地或丘陵地区,而水流冲刷形成的卵石则主要分布于河流、海滩等水流经过的地方。
第二步:冲击与磨擦
当岩石风化或水流冲刷形成一定大小的石头后,它们会随着水流的冲击而互相碰撞,产生磨擦作用,逐渐变得圆滑而没有棱角。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取决于石头的大小、硬度以及水流的速度等因素。
第三步:沉积
当水流速度减慢或停止时,卵石就会沉积在水底或岸边。
在沉积的过程中,卵石逐渐沉淀到一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卵石堆,有时甚至形成了岩层。
第四步:岩石形成
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压实,以及岩浆侵入等作用,卵石最终会与其他沉积物一起形成岩石,如砂岩、页岩、灰岩等。
值得注意的是,卵石的形成比较复杂,也会受到地质变化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年代,卵石的形成也会有所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卵石被广泛使用,可用于园林景观、排水沟、路面材料、室内装饰等,也可用于打磨石头、陶瓷和玻璃等制品的表面。
总之,卵石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石头,也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和艺术品。
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欣赏这个自然美的创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1)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
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本课以卵石为研究对象,认识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运动和变化。
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材围绕“卵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分析资料—试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被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重点: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而形成了卵石。
难点: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发现问题1、观察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石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和一般的碎石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卵石光滑圆润)认识这种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的石头叫做卵石2、观看卵石图片,多么美丽的卵石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丽的画面。
3、提出问题:关于卵石你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使如何造就卵石的呢?(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学习新课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1、提问你们知不知道从哪里可以找到卵石?(引导学生了解到卵石来自河滩,认识到卵石与水有关)2、考察卵石使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
(先从河的上游往下走)讨论: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岩石各有什么特点?再从发现卵石的地方往下走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3、推测你能根据以上的考察推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卵石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卵石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卵石的形成》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涉及到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变化。
通过进修这一观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卵石的形成过程,掌握相关的基本观点和术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卵石?2. 卵石的形成过程3. 影响卵石形成的因素4. 卵石在地质学中的意义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卵石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知识。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卵石的形成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卵石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卵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卵石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卵石的定义、形成过程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卵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卵石的形成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分组讨论卵石的形成原因和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卵石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进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判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意见,评判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教室小测验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卵石的掌握水平和理解深度。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地质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卵石的形成过程。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题钻研,拓展对卵石的认识和了解。
3. 定期组织地质科普讲座,增加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和了解。
通过以上的《卵石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学中的重要观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0卵石的形成》 教案 (3).doc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难点:岩石的风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带盖的玻璃杯、碎砖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谈话:今天王老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你们高兴吗?(高兴)同学们,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愿意)问:(出示卵石实物)你们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儿见过?生:沙堆、河滩、建筑工地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有什么特点?生:……总结:它们都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所以我们叫它卵石。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卵石是从哪儿来的吗?生:河滩上……河滩上的卵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河道两边的高山上去考察一番吧!(出示课件视频)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风化作用提问:高山上原本那么坚硬的岩石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的呢?小组讨论生:……师:高山上的岩石终日暴露在外面,白天的时候,在太阳的照射下,岩石就会受热膨胀,但岩石的内部受热较慢,变化不是很明显,等到它受热膨胀时就到了晚上,这时岩石的表面又开始冷却收缩了,这样就会造成外面收缩、里面膨胀。
像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产生裂缝真的会这样吗?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实吧!(1)出示实验器材(出示课件问题)(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实验,岩石可以多烧一会儿,再放入水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有的小组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视频,同学们请看!总结:温度的变化使岩石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产生裂缝。
【精编】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0卵石的形成》 教案 (1).doc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1、出示卵石实物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了解风化作用(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实验验证(4)汇报交流(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2)学生猜想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4)分组实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0卵石的形成》 教案 (1)【推荐】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1、出示卵石实物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了解风化作用(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实验验证(4)汇报交流(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2)学生猜想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4)分组实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0卵石的形成》 教案 (2)【精编】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0.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准备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1.出示卵石实物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了解风化作用(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1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实验验证(4)汇报交流(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2)学生猜想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4)分组实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上《10卵石的形成》word教案 (6)
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卵石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在风化、搬运地质作用下,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学生根据自然变化结果,推测自然变化原因,想象自然变化过程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是永恒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
教学重点:卵石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难点:岩石的风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带盖的玻璃杯、碎砖教学过程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谈话:今天王老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科学,你们高兴吗?(高兴)同学们,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愿意)问:(出示卵石实物)你们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儿见过?生:沙堆、河滩、建筑工地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它有什么特点?生:……总结:它们都形似鸟卵,表面光滑圆润,所以我们叫它卵石。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卵石是从哪儿来的吗?生:河滩上……河滩上的卵石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河道两边的高山上去考察一番吧!(出示课件视频)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1、风化作用提问:高山上原本那么坚硬的岩石是什么原因使它出现裂缝,滚落下来的呢?小组讨论生:……师:高山上的岩石终日暴露在外面,白天的时候,在太阳的照射下,岩石就会受热膨胀,但岩石的内部受热较慢,变化不是很明显,等到它受热膨胀时就到了晚上,这时岩石的表面又开始冷却收缩了,这样就会造成外面收缩、里面膨胀。
像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生:产生裂缝真的会这样吗?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证实吧!(1)出示实验器材(出示课件问题)(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案进行实验,岩石可以多烧一会儿,再放入水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有的小组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视频,同学们请看!总结:温度的变化使岩石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产生裂缝。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0 卵石的形成鄂教版 (1)
卵石的形成一、教材分析:《卵石的形成》是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对地球地貌的影响是本单元的核心科学概念。
本课通过卵石的形成过程,通过“认识卵石——质疑成因——实验研究——总结成因”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识到地球表面物质形态的变化和运动。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外部的运动---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成因,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从而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以及无穷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的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变化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从而产生敬畏、尊重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重点:1、探究河道上游的大岩石从何而来。
2、探究河道下游的小卵石是怎么样形成的。
四、教学难点:风化模拟实验及搬运磨圆模拟实验,并由此推理卵石的形成原因。
五、教学准备:1.烧杯(水)、镊子、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头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上下游岩石。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实验法、讨论归纳法、讲解法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
罗田县是闻名全国的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桑蚕之乡、野生兰花之乡。
有雄伟的天堂寨、独特的薄刀锋、美丽的天堂胡、罗田县河铺镇中国第四大冰臼群。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其中山峰的雄奇主要以岩石展现在人们面前。
《卵石的形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鄂教版2001》
《卵石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引导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我们讨论了什么?2. 你们知道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卵石的形成》这个话题。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卵石?卵石是指在水中或河道中被长期冲刷、磨蚀的石头,通常呈圆滑的形状。
2. 卵石的形成是由于长期的水流冲刷和磨蚀,使得石头表面变得光滑。
三、卵石的形成过程1. 起首,岩石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石块。
2. 然后,这些石块被河流冲刷、磨蚀,逐渐变得光滑。
3.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作用,石块变成了圆滑的卵石。
四、卵石的特点1. 卵石通常呈现出圆滑的外表,没有尖锐的边角。
2. 卵石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白色、灰色、黑色等。
3. 卵石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有大如拳头的,也有小如豆子的。
五、实地考察1. 指挥同砚们前去河边或海滩,观察并收集卵石。
2. 让同砚们用手摸摸卵石的表面,感受其圆滑的特点。
3. 用放大镜观察卵石的细节,了解其形成过程。
六、教室讨论1. 请同砚们讨论卵石的用途,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你们认为卵石的形成过程与地质学有什么干系?七、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关于卵石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地质学书籍或科普资料。
2. 探究卵石在园林设计、装饰等方面的应用,了解其美学和实用价值。
八、总结归纳1. 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卵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卵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奇特石头,具有美观和实用的特点。
以上就是《卵石的形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愿大家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不息前行,成为有理想、有经受的新时代少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卵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
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加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
3.形成喜欢大胆想象,想知道,爱提问的科学态度。
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1.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带盖的玻璃杯、碎砖
2.教师准备:能反映河道上、中、下游岩石分布情况的图片或录像;能反映上游山体风化现象的图片;高原沟壑图片、三角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卵石的形态特点,揭题
1.出示卵石实物
问:你见过这种石头吗?在哪里见过?
2.这种石头叫卵石(板书:卵石)
想一想:为什么叫它“卵石”?
3.卵石不分大小,都形似鸟卵,光滑圆润。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刻家是如何造就它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卵石的形成
二、获取卵石形成的事实,并进行预测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说卵石是哪里来的
2.出示河道上、中、下游图片或录像了解事实,这是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图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猜一猜:河流上游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三、研究卵石的形成过程
1.了解风化作用
(1)根据以上学生猜想提出:好好山体是怎么会松动、滚落的呢?
进一步观察上游的图片→高山图片分析发现
A山体松动: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B山体裂缝: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C树根胀裂:植物根长大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这些都是导致岩石破碎的原因。
(2)设计温差变化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方案
师:刚才大家谈到温度变化会引起山体松动,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实验验证
(4)汇报交流
(5)小结: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
2.认识搬运中产生的磨圆作用
(1)问: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的呢?
(2)学生猜想
师:你能用模拟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3)分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4)分组实验。
实验注意:要留一至二块砖作比较
(5)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实验的,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的结果怎么样?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6)小结:岩石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岩石和岩石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河床之间有摩擦,岩石与水之间也有摩擦,岩石受到这一系列的摩擦作用使得岩石越来越小,棱角逐渐被磨圆。
3.形成结论
(1)师: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分组讨论,然后把你们的结果告诉大家.
(2)分组讨论
(3)交流小结: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四、拓展延伸
1.问:上游的岩石在流水的作用下变成了下游的卵石,我们还见过哪些由于流水的作用使地表发生变化的现象?
2.让学生根据生活经历说一说
3.了解江中的沙洲、高原上的沟壑形成原因
4.想一想,今天的高山在遥远的将来可能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