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月第37卷第1期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Jan.2016
Vol.37No.1二语学习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路径
———《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介评
李翠英1,2,程晓堂2
(1.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2.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Andrea Tyler教授最新出版的专著《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一书,探索了二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路径。作者在书中首先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基本理念同二语教学的关系,然后运用实证研究来说明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二语教学,为广大二语教学研究者和外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式。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二语学习;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16)01-0111-03
Abstract:In his newly-published book“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etical Basic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Professor Andrea Tyler probes into 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In the book,he presents his thinking about the basic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language learning.With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e author displays how to apply the finding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real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which works as a real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experimental study
1.引言
与形式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任意性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理据性,认为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转喻和意象(王改燕2012:56)。认知语言学致力于研究人类、客观世界和语言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人类的认知体验如何体现在语言的意义创造中,而语言又如何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意义阐释。意义在语言中的核心地位和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也激发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第二语言教学的内涵、目的、意义和方式。目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正不断被应用到二语习得和教学的研究中去,以更好地解决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促进认知语言学理论本身的发展。
“二语课堂上语法的呈现方式取决于教师对语法的认识和学生的语言处理方式。确切地说,教师的教学决策体现着他对语言本质的一系列假设”(Achard2008:432),外在的教学方法取决于内在的语言认识。语言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需要对语言有深入的、正确的认识,需要有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与二语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一书是美国乔治敦大学Andrea Tyler 教授于2012年3月出版的专著,意在探索一条将最新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路径,唤醒语言教育工作者对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拟对该书做简要述评。
2.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第1—2章),简要论述了本书的写作目的以及认知语言学的五个核心理念为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思考。第1章“何去何从”,从分析以往的各种教学法,以及不同语言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资料编写中所具有的共同点,来思考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未来的研究走向。作者认为,虽然我们的二语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但更新的重点都是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输入方式和如何更好地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却忽略了语言教学的主题———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是如何组织和创造意义的。尽管最新的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关注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使用,但其背后的语言认识却同以往的语言教学法一致,作者将其统称为“传统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子系统(包括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组成的独立系统,它独立于人类其他经验和认知系统,因此是任意的、不可解释的。语言的使用就是子系统的相加,而语言的学习就是对规则和特例的记忆。这一点在教材及语法书对语言点的讲解中有突出体现。作者比较并例举了不同时期的几本比较有影响的语法书,发现其语言点的呈现都是零碎的、分离的。这些语法书同目前的词典对于词汇意义的展现方式一样,只从意义和使用范式作了简单分类,给出意义或功能描述和例
·
111
·
DOI:10.16362/61-1023/h.2016.01.026
句,却没有给出完整的意义网络结构和图景。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习者对语言点的学习也是分散的,无法建立起不同语言形式和功能间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这正是影响语言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当语言教师对语言的本质有一个清晰、完整而又正确的认识时,他/她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和人类经验世界的联系,认为语言能力和人类其他认知能力是相通的。语言的意义与意义、形式与形式、形式与意义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是以人类的一般认知过程为基础的。作者认为,这样的一种语言观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关于语言的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认识,因此,二语教学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路径将更加富有成效。
第2章“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念”,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在二语学习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在认知语言学中,意义和意义的创造是语言组织的核心原则。语言是人类认知体验的反映,而人类的认知体验是人作为生物体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的结果。一定的语言形式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情景,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同一情景下的不同语言结构则反映了不同主体对同一情景的不同识解方式。因此,语言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意义、有理据的,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其次,语言是基于使用的,语言在长期使用中固化为各种语言范式,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语言学习的视角出发,作者特别强调了语言使用频率对于学习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而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概念,包括体验性、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原型和多义性等,都从不同侧面证明了语言的生成和使用同人类认知体验之间的紧密关系。相对于以往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所给我们提供的关于语言的解释更为深入、丰富和准确。但作者认为,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实证研究依然远远不够。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精髓转化为学习者和教师可理解的学科教学知识,这才是真正推进二语教学的关键。本书所要完成的正是这一工作。
第二部分(第3—7章),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证研究案例来说明二者结合的有效性,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第3章“二语学习环境中的认知语言学”,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五个核心概念:识解、概念隐喻、范畴化、体验性和基于使用的语言本质。这几种语言认识以及对语言符号性本质的认识,能共同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第二语言学习。在每一个概念的分析中,作者都综合整理了许多语言研究和二语教学实证研究来说明这一理论概念如何作用于二语教学。另外,作者认为这些概念可以成为我们的认知工具,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外语教学中的一些传统话题,如真实材料的使用、语际影响、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关系处理等问题。第4—6章提供实证研究数据。作者分别以情态动词、介词和小句构式为例,来说明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二语教学。在每个案例中,作者都首先探讨认知语言学对该语言现象的解释,然后综合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理论认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和材料,并通过多个实证研究数据证明其用于教学的有效性。其中,大量详细的语言点图解非常有助于读者,尤其是二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第4章所讲的“情态动词”中,每一个情态动词都同时表示社会意义和逻辑推断意义,传统的方式是将其解释为同形异义词。当前的外语教学材料中,把情态动词按照功能分类解释为不同的言语行为方式,然而不同的情态动词可以表示同一言语行为,而同一情态动词又能用于不同言语行为中,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意义差异却并没有得到解释。用作者的话说,这种做法也只是形式上的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认为,我们对外在物理世界的观察和体验形成我们头脑中的事件图式,而我们的认知隐喻能力又帮助我们利用这些事件图式去理解、推理和谈论非物理世界,情态动词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内在和外在力量关系。在本章,作者专门列出一小节,谈论如何将认知语言学对情态动词的理论分析转化为可操作、容易理解的教学知识和材料。作者认为,既然认知语言学的语言阐释是基于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观察与体验,那么这种来自于有形图景的抽象认识就可以得以还原,用有形的图画或图表来讲解和展示。我们的语言使用有着认知隐喻的基础,同样我们的语言学习也可以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通过隐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在图表设计中,情态动词所体现的物理和社会文化中的力量关系、隐喻扩展和认知上的逻辑推理得到系统的展示。学生能看到情态动词的语义变化路径,并将之与自身体验联系起来从而融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是一种真正的体验性学习。不同规模的实验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对照组功能列表加例句的方法,认知组的图解法有明显优异的学习效果。作者认为,比测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认知组的同学学会了从现实世界的力量关系去思考情态动词,认识到了隐喻在塑造语法结构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7章“去向何方”,作者提出,第二语言教育的认知语言学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当学习者能够分析和理解语言时,他们就能把语言当作一种创造意义的资源更好地加以利用。认知语言学还有许多理论概念的应用值得我们去挖掘,如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最后,作者号召大家把语言学理论应用到二语研究和教学中去,重新思考第二语言教育的主题。
3.特点评价
本书从反思以往语言教学的关键问题开始,探讨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在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入认知语言学理论,并援引大量的语言教学实证研究,指出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路径将给我们带来非常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本书在以下方面对第二
·
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