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蝉一、导入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这篇小短文数百字,大家认为就单单是写蝉吗?那是写什么呢?大声朗读文本思考。
二、学生朗读课文三、理解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写蝉的生命。
蝉生命的短暂。
写蝉聒聒,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2、自由朗读,并考虑:一个的蝉。
(提示: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
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3、用一个词来填写试试,可。
(提示:可怜,因为它的生命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还可怜在被人厌烦被人聒聒。
还可敬,因为它懂得利用短暂的时光好好珍惜鸣叫,因为它坚持走自己的路,知知个不停,不在乎别人的说法。
)4、从文中看,人们对蝉前后感情变化怎么样?烦——知知不休(板书)宽恕——生命意义(板书)5、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6、能从文中找几个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吗?•(才,就只有,就等)7、那蝉的生命意义的最核心的一句就是:(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8、“好好”,在这里应怎么解释?(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
)9、是啊,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就能如此珍惜,那我们人有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大家认为长吗?(不长),那大家觉得怎么做?10、这里有一段话,你们听听这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师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情感与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重点难点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导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本文,同样也是对“生命”这一命题的赞颂。
让我们一起走进《短文两篇》,去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二、文本解读提示:(一)知识积累: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标出各语段的序号,勾画并疏理生字词。
收敛、宽恕、聒聒、卑微、一丝不苟、短暂2、作家简介。
(1)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摘自《承教小记》,华汉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增订第廿二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掌握文章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及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生活、生命。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五、教学过程◆《蝉》(一)导入新课介绍唐朝骆宾王《在狱咏蝉》导入新课。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小思,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香港散文作家、教育家。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后曾任教于多所中学和大学,有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记》《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等作品,本文选自《承教小记》。
【教学设计意图: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正音解词,扫除阅读障碍。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字词学习内容)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脆.弱颤.动断续.宽恕.【教学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巩固基础知识,准备阅读文章。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对蝉原先是什么态度?后来有怎样的转变?前:蝉的聒噪使人心烦意乱,顿生厌烦;蝉虽病弱却鸣叫了一个夏天,作者认为只不过是夏天,不值得为此歌唱,蝉却聒聒不休,作者心生疑惑与不解。
后:先是惊讶,终是赞扬。
(2)说说作者前后态度与情感转变的原因。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朋友说蝉要被埋在地下十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只为出来活一个短暂的夏天,漫长的等待与短暂的生存对比鲜明,听到这些,作者心生惊讶;最后朋友又说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至此,作者才领悟到蝉生命的短暂、不易与坚持,最终被感动,进而敬佩、赞扬这只不起眼的蝉。
七年级语文上册18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品读理解课文中意义深远的关键语句。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1.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手法。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课前预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走在夏天炎热的街道上,看见一只掉落在地奄奄一息的蝉儿,你们会有所思有所感么?或者在某个惬意的假期,你们去到海边散步时,拾到一枚小小的贝壳,又会有何思有何想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短文两篇》,看看小思和席慕容两位作者,在面对这些小事物时,产生了怎样的感想。
(二)检查预习,明确字词读准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Ppt打出:收敛(liǎn):收拢,合拢颤抖(chàndǒu)抖动聒聒(guōguō)持续嘈杂,使人厌烦宽恕(shù)宽容饶恕卑微(bēi)卑贱微小,地位低下痕迹(hén)残存的迹象知知不休形容蝉鸣声不断。
知知:拟声词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贝壳(ké)——地壳(qiào)(比脑壳小的读ke,比脑壳大的读qiao:躯壳)(三)整体感知,认识生命1.学习《蝉》(1)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从文中找出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厌烦——惊讶——宽恕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作者为何厌烦,为何惊讶,为何宽恕(因为可怜蝉生命的短暂才宽恕它们的吗?))【明确】厌烦:知了知知不休,使忙事的人听了很烦;病蝉身体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厌烦蝉的微不足道,却还响彻一个夏天。
惊讶:17年埋在泥里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疑问中流露出惊讶(17年与一个月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之间的差距)宽恕: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蝉的这种生命意义,值得敬畏、宽恕。
(2)文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变化表明了他对生命的什么认识呢?【明确】生命无论长短,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目的: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蝉》,积累相关知识,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找出对课文表现蝉的特点与我的情感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方法指导: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烦人的聒噪惹人厌烦蝉的特点烦病蝉的微弱细小微不足道蝉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短暂积极面对朋友的话宽恕好好地生活全情投入小结:首先作者写蝉的“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厌烦的情绪。
后来当朋友告诉他蝉的生活历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暂时,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二、探究中心方法指导: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1.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作者也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明确:最后两段。
“哪管是90年,90天。
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
收敛(liǎn)聒聒(guō) 宽恕(shù)卑微(bēi) 一丝不苟(gǒu)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聒聒:持续嘈杂,使人厌烦。②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③把玩:拿着赏玩。 ④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己喜欢的句子。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重点)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难点)。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1)小思:女,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1979年起任教于某某中文大学,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及合集《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随堂检测】小组讨论,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1. 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8《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八课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体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
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要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十七年吗?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第一篇《蝉》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1)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2)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3)宽恕.(shù):宽容饶恕。
(4)短暂.(zhàn):(时间)短。
2.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第二篇《贝壳》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随便。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作者链接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篇一: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阅读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不仅在情感上受到影响,还能学会写作的布局,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通过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清晰:听完录音后,让学生注意黑板上的声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 (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 (抑1) 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 (抑2) 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管活多久,都要好好活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主题
精彩研讨
写作手法
朗读欣赏
检查巩固预习
合作探究
比较两文的异同
拓展提高
布置作业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见多媒体)包括练习册上的字词。(检查字音和字意,都让学生掌握,可以小组内,也可以全班解决。)
冰心曾说过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短文两篇
教案序号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课 题
《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目标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讨论后明确:
(1)、想到了贝壳里曾经的小小柔软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因此要好好面对它,好好珍惜它,好好创造它!
ignAAA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
2、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蝉””大家都知道吧!谁来介绍一下?“蝉”,大家思考过吗?我们有没有一些感悟?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来读读小思的文章,看看作者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二、学习《蝉》。
1、齐读《蝉》,思考:《蝉》一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作者对蝉的喜欢?哪些地方表现出对蝉的不喜欢?作者究竟喜不喜欢“蝉”?从文中找出自己判断的依据。
从讨厌到敬重。
先不喜欢:烦人的聒噪,病蝉。
(抑)听说“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
”后宽恕了它。
(扬)由此来看作者对蝉的态度是喜欢,赞美。
但这是在了解了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后。
这种写法叫做“先抑后扬”也可以称为“欲扬先抑”,“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作者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用原文回答是:“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用自己的话说是: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3、教师小结: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板书设计:蝉小思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
4.18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 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是盛开的鲜 花.用它施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 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肠搏击广阔的 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了3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一、导入:
备注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事物千差万别,有蔚蓝的天空,有飞翔的小鸟,
引导学生从身
有高大的楼房,有渺小的小草,他们每天经历着瞬息变化,那我们有没
边的一点i滴,
教
有留心过这些的事物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两篇短文,看
学会观察,学会
看不同的作者面对不同事物是如何感受事物,体味生命。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点: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 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 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手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 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 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提高学生写作
举例说明)
技巧。
2、让学生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3、文章最后,作者对待蝉是怎样的态度呢?怎样理解“斜阳里,想起秋
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学生朗读课文《贝壳》,讨论回答:
1、作者对贝壳进行了怎样的描述,生发了哪些联想?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8《短文两篇》教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对比阅读,明确两文的异同,了解先抑后扬以及由具体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
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对比阅读,明确两文的异同,了解先抑后扬以及由具体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感受课文《贝壳》是一篇哲理散文,在不长的行文中,透过对贝壳由外及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要善待生命,创造生《贝壳》中所描写的贝克的外表有着怎样的特点
、贝壳里的生命有何特点?作者由上帝为它所创造的精致居所联想到
④你认为这两篇哲理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18课短文两篇《蝉贝壳》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预习掌握了课文字词、作者、背景等基础知识和常识的前提下,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朗读、品读、小组讨论重点句、段,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意;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的情感,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深意。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教学方法朗读法;勾画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探究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向文本:导入课文,激发兴趣(约1分钟)同学们,蝉和贝壳都是我们常见的小东西,面对这些小东西,你们有过什么想法没有?今天,我们就走进《短文两篇》,看看是本文的蝉和贝壳将告诉我们什么呢?(多媒体出示课题)二、走进文本: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约25分钟)(一)自主学习,比较阅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做圈点勾画等批注。
读后分小组交流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组长负责记录、准备发言。
2.叫整理较快的组长负责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组长补充。
有异议或不理解的提出来,由出示答案的组长负责解答。
同:(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异:(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 短文两篇《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蝉九.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
加上一句话,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十.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十一.3.(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十二.读了这段文字之后有什么感受?作者可能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十三.与刚才的文段相比,多了……“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十四.4.(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
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必须好好的活着”?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十五.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十六.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坚定、坚强!一种“责任”!十七.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十八.6.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肃然起敬十九.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
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二十.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对于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教学目的: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蝉》,积累相关知识,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2.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找出对课文表现蝉的特点与我的情感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方法指导: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烦人的聒噪惹人厌烦蝉的特点烦病蝉的微弱细小微不足道蝉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短暂积极面对朋友的话宽恕好好地生活全情投入小结:首先作者写蝉的“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厌烦的情绪。
后来当朋友告诉他蝉的生活历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暂时,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二、探究中心方法指导: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1.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作者也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明确:最后两段。
“哪管是90年,90天。
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
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2.朋友的话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明确: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而已。
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5.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及语言。
课堂探究1.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明确:文中第1、2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
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2.请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①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句?明确: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②《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明确: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
4.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教师作归纳总结,对学生个性解读的方法、依据、质量等作出评判。
学了本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明确: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二、读写结合。
1.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明确: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先抑蝉的厌烦、微弱、细小,听了朋友的话后令作者惊讶起来,对蝉产生了同情和理解,此处开始扬。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最后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明确:由结尾的“宽恕”照应开头的“烦”,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三、布置作业预习《贝壳》,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的问题。
第2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贝壳》,积累相关的知识。
2.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起课文情景激趣: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她写诗写课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课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找出对课文对象直接表现的内容,找出对课文描写的对象间接表现(散开)的内容,找出文中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
方法指导: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贝将自己的居所制作得精致仔细我也应将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㈡探究中心。
方法指导: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课堂探究: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明确: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2.本文的中心有何深刻或新颖之处?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3.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语言。
1.请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2.指导学生通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
3.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教师作归纳总结,对学生个性解读的方法、依据、质量等作出评判。
1.你对本文有什么新见解?2.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二、读写结合。
仿《贝壳》写一篇短文。
总结固趣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四、布置作业:1.预习在《山的那边》,基本读懂课文,列出不懂之处。
2.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
趣味教学资料席慕容的故事她的脸与诗无关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的诗无关的脸!的姓。
‘慕容’就是大的江河的意思,我签名的时候也许该签个‘席大江’,那样笔划少一点。
”她一上来就很懂得渲染幽默气氛。
定,如果是观光客要付20美元,如果是当地人只需付两美元。
“我的护照一拿出来对方就说20美元,旁边一个人说你抬头看看她像不像蒙古族人,对方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叫席慕容,我要去慕容市,结果大家全部笑开了,席慕容花两美元买到了去慕容市的机票。
”的圣地——内蒙古高原,可诗人毕竟是诗人,比如她指着一张照片说,“这张可能大家看起来比较奇怪,只是一个蝴蝶飞到花上。
后边是红山的石头,红山祭坛的石头,花是今年长出来的花,飞来刚好是那天飞过来的蝴蝶,我觉得诗就是这样,诗就是我在缓慢的行进之间忽然碰到一闪而过的什么东西,好像我跟我的生命狭路相逢的感觉。
”我自己的故乡——内蒙古高原。
”这次讲座她整整讲了三个小时,为的是把她眼中心中血液中的内蒙古草原痛快淋漓地表达给世人,直到声音嘶哑,其间大厅内回荡过数不清多少次的笑声,更有三次,她与台下的人相对拭泪,良久无语。
油画,由于是公立学校,开始不准回内地来,一直到1989年8月1日解禁,我8月20日就过来了。
”——80张幻灯图片都是从席慕容历时15年所拍的数千张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自1989年,我每年大概回来一次到四次,就算平均一次我拍25卷,我不晓得我拍了多少,但是这次我只能选80张来跟各位慢慢讲,这是所谓的草原文化之美的表面的画面。
”席慕容到内蒙古草原会带三个相机,一个是装普通负片的,一个用来拍幻灯片,还有一个是“拍立得”。
古族家庭长大的,父亲出生于锡林郭勒盟,母亲来自昭乌达盟,外祖母则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贵人,因此虽然出生在四川,五岁前的她是会讲蒙古语的。
了英语关,等她到台湾时学会了闽南语,“到最后才发现我把我的蒙古话给忘了!”当有人问她最大的遗憾时,她毫不犹豫地说是自己不会讲蒙古语,但庆幸的是也有弥补的办法——她会唱蒙古族歌。
时候才知道喝酒喝到醉才是最好的,因为那个时候嗓子就开了。
我姐姐是台湾声乐学会理事长,专修德国歌曲的声乐系教授。
有时候趁她不在家我就在家里唱歌,她听见了就走来走去不进屋子,她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进屋子吗,我要告诉别人:现在在屋子里唱歌的不是我。
我的女儿遗传了她爸爸的绝对乐感,现在是钢琴博士,在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家里唱歌,她说等一下我有朋友来,请你不要再唱……可是在内蒙古高原的这个湖边,喝点酒后放松了再唱,我觉得没有比我的歌声更美的了。
”谈到她已学会的蒙古族歌,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像个等着得到表扬的小孩。
她的喜怒与他人无关友张晓风就曾戏谑道:做席慕容的朋友好倒霉,她成天和你念叨的都是内蒙古草原,你实在不愿忍受时还不如享受她的草原。
在割草,父亲慢悠悠说了句:这是我老家的草香!当时我有一个感觉是父母的乡愁是子女无法分担的,但是我没跟他讲。
那个时候我还在欧洲读书,后来我结了婚回到台湾,我写了一句话:那只有长城青山外的清香。
”一次踏上故土的席慕容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你们看到照片上这片细细的白桦林也已长了好几十年了,我到处跟人说给我一片原始林,却没有看到一片,都是再生林。
那古诗里写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呢,更让我失望,那草稀疏矮小得连我的脚踝都盖不住……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偏执的人,开始我说我是一个伤心的蒙古族人。
”没有回来过,如我父母那样是硬生生被切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