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病性辩证

合集下载

第八章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演示文稿

第八章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演示文稿

经络 气阻滞不通
斜,甚则流涎
第十四页,共151页。
外风证与内风证的区别
➢风淫证:主要是感受外界风邪所致,证
候表现如上。
➢内风证: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如
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以出现类
似风性“动摇” 特点:眩、麻、抽、颤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为“动风”。
证候表现外风与内风有所不同,临床时应 加以鉴别。
病位、证候表现、病机等方面有异有同。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概念
伤寒证中寒证寒痹鉴别
第十九页,共151页。
【概念】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于肌表,阻遏卫阳,阳气
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又称外寒证、表寒 证、寒邪束表证、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中寒证”: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

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所表现的
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 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 状。
第二十六页,共151页。
四、湿淫证
概 念
临床表现
外湿与内湿鉴别
辨证要点
第二十七页,共151页。
湿邪致病的特点: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粘滞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概念】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 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 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 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第三十三页,共151页。
燥淫证临床表现
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 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 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 黄,脉象偏浮等。
----燥邪侵袭,易伤津液, 易损伤肺
根据感受燥邪的寒温不同又各有不同,分为: 凉燥、温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详见下表:

病性辨证PPT精选文档

病性辨证PPT精选文档

●何谓病性辨证?
――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 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本质属性的辨证方法(定性诊 断方法)。
●何谓“审症求因”?
即根据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对照六淫邪气的致病特点,通过
分析,从而推求出病因之所属的一种辨症方法。是中医认证的重要方法。
2020/5/23
面色苍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⑴以心肾阳气虚脱为主要表现,如突然冷汗
淋漓等。
⑵常兼气脱证,如气息微弱等。
辨证依据:①四肢厥冷; ②面色苍白; ③冷汗淋漓;
④脉微欲绝。(气息微弱?)
● ①、②、③、④组合为典型的亡阳证候。
危重病人,突然头额冷汗大出,四肢厥冷,属于(B) A.亡阴 B.亡阳 C.阳虚 D.阴虚 E.以上均非
概 念: 指体内阳气亏损,机体失其温养、推动,以畏 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⑴有阳虚失温的表现,如畏寒、喜暖等。 ⑵常兼气虚表现,如神疲、乏力等。
辨证依据:①病久体弱; ②畏寒喜暖; ③小便清长; ④口淡不渴; ⑤舌质淡嫩。
● ①加②、③、④、⑤任何一项,当首先考虑阳虚证。 ● 阳虚证的表现一般是全身性的,但多以心、脾、胃、阳
A.湿淫 B.暑淫 C.寒淫 D.风淫 E.燥淫 2.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
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其证候是:(B) A.伤暑 B.冒湿 C、伤湿 D.中暑 E.以上均非
28.下列哪项不是火淫的临床表现:(E) A.壮热口渴B.面红目赤C.烦躁不宁D.舌质红绛C.脉象濡数
━━参见教材P154 →P155
(其余四淫证自学)
2020/5/23
10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病性辨证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病性辨证
辨证学所确定的病因(内风、气滞), 主要是对当前病变本质所作的结论。
如感受寒邪常见寒证,但亦可出现热证 的结果。也就是说,原始病因可出现不同 的结果。
病因学所说的病因与辨证学所说的病因之 间的关系。此为本节学习的难点。
2020/1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辨证的概念 、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熟悉七情辨证、饮食劳伤及外伤证的临床表现。
3.了解六淫、疫疠各证的常见证名以及各证间的关系。
4.初步学会对临床病例进行病因分析。
5.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 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6.掌握血虚证、血热证、血瘀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 表现及证候分析。
2020/1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风淫证
1、基本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升散、善行数
变,而为百病(外感病)之长 (2)显症来去迅速、游连不定、动
摇多变,而以外扰上达为主 (3)传变多易卒感即发,内外相引,
• 中寒证——指寒邪直中脏腑、气血,损伤阳 气,阻遏气机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 虚寒证(内)——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无 力所表现的里虚寒证。
2020/1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因、病位不同
伤寒证 淋雨露宿 肌表、太阳 严寒
7.掌握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 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病性辩证讲稿

病性辩证讲稿

病性辨证概说(8 分钟)1、病性辨证的概念1)病性:指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

比如说阴虚、阳虚、血瘀等,是当前病理的本质,是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

西医也有病理本质,像炎症、充血、淤血等就是西医的病理本质。

比如说炎症它也能引起疼痛、发热等一系列症状。

2)病性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所表现的各种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从而确定疾病当前证候性质,判断现阶段病理本质的辨证方法。

由外揣内,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证的外侯来推断证的本质属性)2、病性辨证的内容3、病性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区别1)八纲辨证,辨的是一种纲领证,不是具体的证(是对临床表现的一个总体印象,不能具体地指导临床用药。

比如说一个发热的病人,根据八纲辨证可以辨他是阳证,也可以是热证,但流感可以引起发热,大出血也可以引起发热,一个是实热,一个是虚热。

大家学过中药,知道实热和虚热用的药是不同的,实热我们常用连翘、栀子、菊花等;虚热我们常用牡丹皮、地骨皮、知母、生地等。

所以光知道属于阳证或热证是不够的,仍不能指导用药,因为八纲证概括的范围太广泛。

这就好像打仗的时候只知道敌人在山区里,具体有多少人、在哪几个山头、配备了什么火力、有哪几个主要火力点,都一概不清楚,这仗就很难打)。

2)病性辨证,辨的是具体的证,能直接指导治疗。

4、辨病性的意义1)病性是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具有整体、动态的特点。

其整体性表现在:往往要通过观察整体状态、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综合分析判断出来。

比如说要判断一个病人是气虚证,光有体倦乏力这一个症状是不够的,暑淫证、血虚证也可有这样的表现,还要参照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而且病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今天是气虚,过几天就可能变成阳虚,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亡阳。

所以辨病性技术含量高,难度比较大。

相对而言,辨病位就要简单点,胃痛的话,病位一般来说就在胃;咳嗽的话,病位总是不离开肺。

2)如果辨别出了病性,那就可以直接指导治疗方法,直接指导选方用药了。

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6病性辩证w1

6病性辩证w1

•临床表现与病机分析 面红目赤,舌绛,脉数 热在血分,血行加 速,脉道扩张 各种出血,色深红 血热迫血妄行
心烦失眠,躁扰不宁, 血热内扰心神 甚或狂乱、神昏谵语 疮痈脓疡 热邪内犯营血,血肉 腐败 身热夜甚,口渴 热邪升腾,耗伤津液
•辩证依据: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 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 概念:指元气亏虚已极,突然外泄,以 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 重证候。
•临床表现与病机分析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 不止 面白、脉微、神识朦胧 二便失禁 肢体瘫软 肺气外脱 心气外越 肾气欲脱 脾气外泄
•辨证依据:病势危重,以神识朦胧、 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 表现。
二、血虚类证
脉细无力 血液亏少,脉道失充
•辩证依据:病体虚弱,以肌肤黏膜的颜色 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常见血虚证候:心血虚证、肝血虚证、 心肝血虚证。
2、血脱证
• 概念: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 血,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 脉微或芤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机分析
面色苍白,舌色枯白, 血液耗失,血脉空虚, 脉微或芤 不得荣润 心悸,头晕眼花 血液亡失,心脏、清窍 失养
三、亡阳证与亡阴证
•概念 1、亡阳证指体内阳气 极度衰微而欲脱, 以冷汗、肢厥、面 白、脉微等为主要 表现的危重证候。 2、亡阴证是指体内 阴液严重耗损而欲 竭,以身灼烦渴、 唇焦面赤、脉细数 疾、汗出如油为见 证的危重证候。
•亡阳证与亡阴证比较
亡阴证 亡阳证
面色 手足 肌肤 汗出 口渴 小便 呼吸 唇舌象 脉象 病机
血虚证 血脱证
1、血虚证
• 概念: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 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 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讲义中医病性辨证

讲义中医病性辨证

也可能是开泄,卫气和邪气在斗争,而具有符合风的特性的证候。

符合风的特性,那风是什么特性?讲病因的时候讲过,风性开泄、风性易动、风是变化快,有这样一些特点。

它具有这样的特点的,它的表现有这样的表现。

我们说最常见的讲的风证,是讲的什么呢?微恶风寒,恶风寒,经常是恶风轻一点,比恶寒轻一点,就是遇风那么冷、避之可缓,发热也不高,稍微有点发热,汗出,因为风性是开泄的,脉浮缓,和脉浮紧就不一样,脉浮紧—仅有数意,缓—脉搏跳得并不快,还是在正常的围之,脉浮缓,苔薄白,或者有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这就是我们讲表证的时候讲的,表证就应该有这些病症。

但是我们讲表证有很多种,这个地方讲的是恶风寒、发热都比拟轻微、不严重,因此,属于风,风是轻轻的,还不太〔重〕,有汗出的特点,脉不紧而是缓,这就是因为风邪袭表、肺卫失调出现的表现。

这种病情我们就叫做伤风,或者风邪袭表证,或者说风邪侵袭了,表疏—卫表比拟疏松,它有汗出,古代叫做表虚证,我们上午讲过,这不一定是真正的虚,所以我们叫做表疏,风邪袭表,是这样的一种证候,这就是一个独立的证候了。

除了这个证候以外,还可以见到一些其他的问题,因为痒是属于风证,比方说突然起的皮肤搔痒、丘疹、、肌肤麻木,突然起的这种,认为是风邪侵袭了皮肤腠里,风客肌肤证。

为什么不叫风邪客表证?不叫表证,为什么?它没有恶寒发热、脉浮、鼻塞、流清涕,没有那个表证的特点,只是这个病位在肤表浅层、在肌肤,所以叫做风客肌肤证,严格说这个证应该叫做风客肌肤证,风邪引起来的,当然这个风邪,可能里面有什么过敏源,也可能有,我们中医就把它称为风,风从虫,风字里面有个“虫〞,可能有些生物性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新起的,面部、眼睑、肢体浮肿,突然起的这种肿,我们称为风水,这是风水相搏证,风和水侵袭,风邪侵袭了肤表,使水气的运行发生不畅。

还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关节疼痛还没有固定,有时候手上,有时候膝关节,有时候肘关节,这种游走性的,我们叫做风胜行痹证,也叫做风痹,也叫做行痹。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 病性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辨证[目的要求]了解病性、病性辨证的概念;掌握辨六淫证候、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气候、辨津液证候、辨情志证候中常见证型的概念、临床的表现。

[教学内容]1.病性及病性辨证的概念、意义。

2.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3.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4.气病证候、血病证候、气血同病证候的分类,各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5.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6.喜证、怒证、思证、忧证、悲证、恐证、惊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教学要求]一、辨六淫证候1.掌握风淫证、寒淫证、暑淫证、湿淫证、燥淫证、火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熟悉内风与外风、伤寒与中寒、内湿与外湿、寒湿与湿热、内燥与外燥的区别。

二、辨阴阳虚损证候1.掌握阳虚证、阴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亡阳证、亡阴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汗出特征,了解其证候分析。

三、辨气血证候1.了解常见气病证候的分类。

掌握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脱证、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了解常见血病证候分类。

掌握血虚证、血脱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熟悉血瘀证的成因。

3.了解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

熟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气随血脱证的概念、证候表现的原因、病机。

四、辨津液证候1.掌握痰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2.掌握“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的概念、病位及临床表现,了解饮证的证候分析。

3.了解病性“水”的特征、形成机理。

掌握水停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4.熟悉痰、饮、水、湿的异同与关系。

5.掌握津液亏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其证候分析。

了解津亏与液脱的一般差别。

五、辨情志证候熟悉情志为病的病理和症状特点;喜证、怒证、思证、忧证、悲证、恐证、惊证的概念、临床表现;了解情志证的证候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因: 感受外界燥邪,多见于秋季。 初秋气温为温燥,深秋气凉为凉燥。 特点: (1)皮肤,清窍,肺系干燥症状为主。 (2)口渴,尿少,便结等津液亏少症。
3、临床表现 (1)燥伤皮肤: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 (2)燥伤清窍:口唇、鼻孔、咽喉干燥。 (3)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黏难咯。 (4)津液亏少:口渴饮水,小便短黄,大便干 燥,舌苔干燥,脉浮。 (5)燥证分为凉燥、温燥。 凉燥:深秋近冬,似风寒表证。 温燥:初秋夏末,似风热表证。 4、审证要点:秋季或干燥环境,干燥症状。
6、常见证型 (1)病位: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 滞肝脉,寒凝心脉,寒凝胞宫。 (2)病因:风寒,寒湿,凉燥,寒痰, 寒饮,寒凝气滞,寒凝血瘀,寒伤阳气—— 虚寒,亡阳。 7、审证要点: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 原因,寒冷。
三、暑淫证
1、概念:感受暑热之邪,耗伤津液,以发热 口渴、神疲气短、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 黄干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暑证有严格的季节性,与火热证不同: (1)传变快,多见气分证。 (2)发热高。 (3)易闭心神。 2、病因:感受暑邪。
四、湿淫证
1、概念:外感湿邪,或体内水液失常而形成 湿浊,阻遏气机及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 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腻脉濡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2、病因: (1)外感湿邪(淋雨下水,居处潮湿, 冒受雾露)。 (2)内生湿邪,脾失健运,病理产物。
3、临床表现 (1)湿郁肌表:头重如裹,嗜睡,身体 困重,肢体关节、肌肉酸痛,皮肤湿疹、瘙 痒,面色晦垢。 (2)湿伤脾胃:胸闷脘痞,口腻不渴, 纳呆,恶心,大便溏稀,小便浑浊,带下量 多,舌苔滑腻,脉多濡缓或细。
六、火热证
1、概念:感受火热邪毒,阳热内盛,以发热 口渴、胸腹灼热、面红、便秘尿黄、舌红苔 黄而干、脉数或洪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实热证:外感火热等邪气所引起的证 候。 虚热证:阴虚生内热所引起的证候。
2、病因: (1)外感阳热邪气,如高温劳作,感受 温热,火热烧灼,过食辛辣温热。 (2)寒湿等邪郁而化热。 (3)情志过极化火。 (4)脏腑气机过旺。 特点:新病较急,病情较剧。
第八章 病性辨证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概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病人表现各种症 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辨别病性的辨证方法。 病性是指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 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也称为病因。 内容:包括六淫、气血、津液、阴阳、七情等 证候。 意义:是对疾病当前病理本质的辨识,可直接 指导立法,处方和治疗。亦为脏腑等其他辨证打下 基础。
第二节 辨阴阳虚损证候
一、阳虚证 1、概念:指体内阳气亏损,失却温煦、推动、蒸腾、 气化等作用,以畏寒肢凉为主要现的虚寒证候。 性质:虚证,寒证。 2、病因: 久病。 气虚发展。 久居寒凉。 过服苦寒。 命门火衰。
3、临床表现 症状: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 面色淡白,自汗,浮肿。小便清长(或尿少),大 便溏薄。 舌象:舌淡胖,苔白滑。 脉象:沉迟(或细数)无力。 4、证候分析 失于温煦:畏寒肢冷,自汗。 津液未伤: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气化不行:渴喜热饮,尿少浮肿,舌淡胖嫩, 面色淡白。 寒主收引:脉沉迟无力。
5、常见证型: 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 肝阴虚证,肾阴虚证。 6、鉴别:证共同点均有伤津表现均有热象 阴亏 阴虚 病程 前期 后期 脏腑 肺,胃,膀胱,大肠 心,肝,肾 热象 邪热 虚热 症状 七干 阴虚内热
6、发展趋势 阴虚兼气虚——气阴两虚证。 阴虚兼血虚——阴血亏虚证。 阴虚兼阳虚——阴阳两虚证。 阴虚兼阳亢——阴虚阳亢证。 阴虚兼精亏——阴精亏虚证。 阴虚兼津亏——阴津亏虚证,阴虚燥热证。 阴虚 ——阳虚,亡阴。 阴虚兼动风——阴虚生风证 阴虚兼气滞——阴虚气滞证 阴虚兼血瘀——阴虚血瘀证 阴虚兼水停——阴虚水肿证 7、审证要点:病体久弱,五心烦热,颧红,舌红少 津,脉细数。
4、临床表现: (1)热炽炎上:发热恶热,面赤,烦躁,汗多。 (2)热盛伤津:口渴喜冷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3)热扰心神:神昏,谵语、惊厥、操抽搐。 (4)热迫血行:吐血,衄血,痈肿疮疡。 舌红绛,苔黄或灰黑干燥, 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
4、发展趋势: (1)热盛伤阴可致伤津耗液,亡阴。 (2)热迫血行而致各种出血。 (3)热盛血壅,血败肉腐而成痈肿,溃烂, 脓液。 (4)热极生风,热扰热闭心神。
5、常见证型: 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胃阳虚证,肾阳 虚证,胞宫虚寒(精室),虚阳浮越证。 6、发展趋势: 阳虚兼气虚——阳气亏虚证。 阳虚兼外感——表里虚寒。 阳虚兼阴虚——阴阳两虚。 阳虚兼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证。 阳虚兼水泛——阳虚水肿。 阳虚兼痰饮——寒痰凝滞。 7、审证要点:病体虚弱,畏寒肢凉,小便清长,面 白,舌淡。
(3)临床表现:少气懒言,气短声低,精神疲惫, 体倦乏力,头晕、自汗、动则诸证加剧。 舌象:淡嫩。 脉象:脉虚。 (4)证候分析: 机能衰退:少气懒言,声低气短,神疲乏 力。 清气不升:头晕目眩。 卫外不固:自汗。 动则耗气:活动后诸症加剧。 舌淡嫩,苔白,脉虚弱。
(5)常见证型: 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胃气虚,肝胆 气虚,肾气虚。 脏腑兼证:心肺气虚,脾胃气虚。 (6)发展趋势: 生化不足——营亏,血虚、阳虚。 气化失调——生湿、生痰、水气泛滥。 推动无力——气滞、血瘀。 卫外不固——反复感冒。 此外,易引起食积、虫积等。 (5)审证要点:病体虚弱,神疲、乏力、气短、脉 虚,全身软弱无力为特点。
二、阴虚证
1、概念: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无以 制阳,失于滋润,濡养,以咽干、五心烦热、 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性质:虚证、热证。 2、病因: 热病后期。 杂病日久。 五志过极。 房事不节。 过服温燥。
3、临床表现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 红,潮热,盗汗,小便黄短,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少苔少津。 脉象:细数。 4、证候分析 津亏失滋: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 大便干结。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舌 红少苔,脉细数。
第一节
辨六淫证候
一、风淫证 1、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 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符合风性 特征的证候。 2、病因:外感风邪
3、临床表现: (1)风邪袭表:恶风寒,微发热,汗出, 脉浮缓,或有鼻塞,清涕、喷嚏,咽喉疼痛, 咳嗽等症。 (2)风犯皮肤:皮肤瘙痒,丘疹,病癳。 (3)风袭经络: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 (4)风湿流窜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5)风水束肺:突然面部浮肿。
5、常见证候 心、肝、肾亡阴。 亡阴进一步引起亡阳。 6、审证要点:身热烦渴,唇焦面赤,脉 数疾,汗出如油。
7、亡阳与亡阴的鉴别
鉴别 汗液 寒热 四肢 面色 气息 口渴 舌象 脉象 亡阴 汗热而黏,味咸 身热恶热 温和 红赤颧红 息粗 口渴饮冷 唇舌干燥 脉细数疾 亡阳 冷汗清稀,味淡 身冷畏寒 厥逆 苍白 微弱 不渴或欲热饮 舌淡白润 脉微欲绝
3、临床表现 (1)暑伤气阴: 恶热,汗出——暑热升散。 气短神疲,肢体困倦——耗气。 口渴喜饮,小便短黄——伤阴。 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2)暑闭气机:胸闷,腹痛,呕恶,无汗,气喘。 (3)暑闭心神:卒然昏倒,昏迷。 (4)引动肝风:惊厥,抽搐。
4、常见证型; 暑湿袭表,暑伤津气,暑闭气机, 暑闭心神,暑热动风。 5、审证要点: 发热,口渴,汗出,神疲,尿黄。
2、气陷证
(1)概念: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 以自觉气坠,或内脏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2)病因: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成。 (3)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 坠胀,大便溏稀,形体消瘦,内脏下垂,脱 肛,阴挺。
(4)证候分析: 气不升清:头晕眼花,气短疲乏。 清气下陷:脘腹坠胀,大便溏稀。 内脏下移:内脏下垂,脱肛,阴挺。 (6)常见证型:脾气下陷。 (5)审证要点:以体弱而瘦,气短、气坠、 脏器下垂症为主。
三、亡阳
1、概念: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以冷汗、肢 厥、面白、脉微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2、病因: (1)阳虚进一步发展而成,亦可阳气暴伤。 (2)大汗,失精,大失血,阳随阴脱而成。 (3)剧毒刺激,床表现: 症状: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肌 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 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4、证候分析: 阳失温煦:手足厥冷,肌肤不温。 神情淡漠,呼吸微弱。 阳失固摄:冷汗淋漓,汗质稀淡。 阳失推动:面色淡白,舌淡,脉微欲绝。
第三节 辨气血证候
概念:气血辨证是分析,判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 障碍的辨证方法。 分类: 1、虚证 气虚——气陷,气不固,气脱。 血虚——血脱。 2、实证 气分——气滞,气逆,气闭。 血分——血瘀,血寒,血热。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1)概念:元气不足,气的功能减退, 脏腑机能活动减弱,以气短、乏力、神疲、 脉虚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病因:①、久病重病。②、劳累过 度(元气耗损)。③、先天不足。④、后天 失养(生化不足)。⑤、老年体弱(元气自 虚)。
3、临床表现: 症状: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 灼肢温,恶热,虚烦躁扰,口渴欲饮,皮肤 皱瘪,面赤颧红,呼吸急促,小便极少。 舌象:舌红干燥。 脉象:细数疾。
4、证候分析: 火热内炽:恶热,身灼肢温,面赤颧红, 虚烦躁扰,呼吸急促。 热迫汗出: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 热盛伤津:口渴欲饮,皮肤皱瘪,小便极 少,唇舌干燥。 热迫血行:脉细数疾。
3、气不固证
(1)概念:气虚失其固摄,以大便、小便、 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 (2)病因:同气虚证。 (3)临床表现:气短,神疲,面白,自汗不 止,流涎不止,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 大便滑脱失禁,崩漏,滑胎,小产,遗精, 滑精,早泄。
(1)伤寒证 又名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表,太阳表实 证。 病机:寒伤卫阳。 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 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嗽,气喘,痰白清 稀,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
病机:寒邪内侵,损伤阳气。 表现: 寒邪客肺:咳嗽,哮喘,咯白痰。 寒滞胃肠: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 寒滞肝脉:肢体厥冷,拘急,无汗,肢体踡卧。 津液未伤:口淡不渴,面色白或青,小便清长。 舌脉:舌苔白,脉沉紧,沉迟,沉弦有力, 或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