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8《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纸》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科学《纸》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科学《纸》教学设计1

一、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一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组一份。

3、每组准备两本不同的厚薄的书。

二、教学目的: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各种白纸不同和相同特点的能力。

3、培养探究纸的兴趣。

4、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三、教学重点:观察纸的纤维。

四、教学难点:探究观察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㈠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这是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外,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2、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并根据需要记录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

3、小组交流每个人观察到的关于白纸的特点。

4、全班交流归纳:关于这张白纸我们观察到了它的哪些特点?

5、评价要求: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的外部特征。

㈡比较两张纸的不同。

1、观察一下你们桌上的纸主要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观察并作记录。

3、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的?

4、学生汇报交流。

5、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可用哪些方法?

6、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得出各种方法。

7、试着你们说的方法比较生字卡片与科学纸张的厚薄。

8、怎样观察比较两本不同书的厚薄?

9、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测量、计算等方法。

10、学生用尺来测量两本书纸张的厚薄,并交流观察测量结果。

1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并经历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观测手段或方法。

㈢观察纸的纤维。

1、这些外形不同的纸,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教案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教案

《种子发芽了》教案

【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表格、绿豆种子、实验盒、水、滴管、纸巾、钟表、温度计。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2、培养探究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你们平时吃过绿豆芽、黄豆芽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交流实验计划,完善实验操作。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花生蚕豆、绿豆、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5)小结种子由种皮子叶胚芽胚根胚轴构成。

2、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1)、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2)、根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3、教师提出问题有哪些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4、学生猜想阳光、空气温度、水

5、各小组围绕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光照、温度、水这几个条件,谈谈准备研究什么?

准备怎样研究?

6、学生交流

(1)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空气光照、温度;

(2)改变温度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3)改变空气光照的条件,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7、用课件的形式,展示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配有相应的讲解。

三、配备材料,分组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3《纸》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3《纸》教案设计

13.纸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2017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课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不同纸的用途,让学生体会到纸的丰富类型和多种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通过研究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结实程度两方面的性质,选择出适合折不渗水小船的纸。

【学情分析】

1.学生前概念情况分析

在教材设置上,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这一单元中对纸的认识有所涉及但并不具体。而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确经常会与各种各样的纸打交道,而且在很多的阅读书籍中也对造纸的历史及发展有着诸多介绍,因此学生对纸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课前在三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2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从抽样调查的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比较了解生活中常见、常用纸张的一些基本特点。虽然他们没有进入教材体系中的学习,但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基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适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通过为了直接揭示科学概念而人为设计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明确方法和步骤的“良构问题”去认识纸、研究纸,学生虽然能够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这些知识结构比较零散,一旦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很难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

另外,在询问这12名学生“选择酸奶时你主要考虑哪些方面”时,6人主要考虑酸奶的生产日期,4人从生产日期和品牌或容量两方面考虑,1人主要考虑酸奶的口味和价格,1人只考虑价格。由此可以看出,大半的学生面对选择考虑的因素非常单一,少部分的学生具有一点多方面考量进行选择的意识,但也并不全面,可以说学生虽然能够进行选择,但并不会进行择优选择。

【科学】新教材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6《把它们分离》教学设计

【科学】新教材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6《把它们分离》教学设计

6. 《把它们分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把它们分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合与分离》单元

的第三课时。本节课根据学生提出如何分离混合物的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分离混合物的探究活动,了

解生活中人们按需要用各种方法分离混合物。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的问题“米中混进了沙子,怎

样将它们分离呢?”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木屑、铁屑、小盘子、沙子、

白糖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教材安

排了两个分离混合物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分离铁屑和木屑。

目的是启发学生根据木屑和铁屑的

不同特征、性能,发现分离木屑和铁屑的不同方法。第二个探究活模拟实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找一

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离混合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本课设计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多种

方法体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逐步掌握不同混合物用不同的方法分离。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分离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简单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但不能根据混合物自身的特点选择多种分离方法。三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深厚的

学习兴趣,对未知事物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在老师引导下能自行完成探究活动。

1.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培养主动与他人协作的精神,树立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处理问题的意识。

2. 混合物是可以分离的,不同的混合物有不同的分离方法。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科学】(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2课。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2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目录)

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含目录)

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

设计

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

18食物的营养

19食物到哪里去了

20肠道传染病

21我们的呼吸

22呼吸道传染病

第六单元消化与呼吸

18食物的营养

【教材分析】

《食物的营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消化与呼吸》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引导学生在对食物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教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我们的食物多种多样,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一样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做好资料的准备。同时准备馒头、花生、黄瓜、香蕉、熟鸡蛋等材料课上进行探究。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教材通过展示食物图片,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重要作用。通以过展示压一压,是否留下油渍,滴碘酒食物是否变蓝,烧一烧是否闻到烧焦头发的气味,分别检验是否含有脂肪、淀粉、蛋白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证精神。第三部分是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哪些食物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食物的营养已经有基本的认识,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探究也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亲自动手实验检测这些营养成分,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10.《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四课时。从古至今,材料与我们的生活都密切相关,无论是我们的衣食住行,还是生产制造,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教学主要是在学生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基础上,了解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认识新型材料及新型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利用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去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材料来自哪儿”的问题,为课堂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首先引导学生从来源上对这些材料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出处,知道从材料的来源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然后通过对比观察、交流,不仅使学生了解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认识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再利用石墨烯材料的话题,引出了新型材料的概念;最后通过资料了解新型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新型材料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和舒适。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一步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材料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材料的重要性。

本课以给材料分类为载体,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交流、处理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认识到人们在使用天然材料的同时,也开始大量使用人造材料,同时也发明了很多具有新的功能的新型材料,这些新型材料有了新的功能,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2课。聚焦板块提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探索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并观察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样;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研讨板块“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这一问题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2的观察和记录后的交流研讨。拓展板块是让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说出摆动、转动、滚动等名称,并且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物理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很难对物体的运动形式进行抽象的描述。所以我们通过在物体上“贴圆点做标记”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方便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新教材)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8.纸 教学课件PPT

(新教材)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8.纸 教学课件PPT

展。
二、生活中的纸
CONTENTS
你见过哪些纸?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书本
CONTENTS
纸巾
瓦楞纸
牛皮纸
电光纸
三、了解造纸过程
现在我们用的纸用什么做原料?
主要原料是木材,废纸、稻草、旧棉 布等也可以造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剥去树皮
砍伐树木


生 产
漂白纸浆


切成小片 煮烂成浆 搅拌纸浆 沥干水分
烘干压纸
五、巩固练习
1、_造__纸__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 蔡改伦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 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被称为____蔡__侯纸。在纸 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__龟__甲__兽上骨,后来又用 竹简或 做木书简写材料。
2、不同的纸有不同特点,也就有不同的用途。(√) 3、树木砍了可以再种,所以不需要节约用纸。(× )

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8课
考考你
CONTENT
1、你知道纸是哪国人首先发明的吗?
中国
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一、纸的历史
龟甲兽骨
甲骨文
竹简
木简
帛书
西 汉
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

【新教材】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17课《鞋底花纹的启示》

【新教材】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17课《鞋底花纹的启示》
活动Baidu Nhomakorabea价:
师: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还有点时间,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收获,评评你自己和小组同伴在这节课的表现吧![来源:学+科+网Z+X+X+K]
小组评价,完成书中评价表。
拓展活动:
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课下以《假如没有摩擦力》写一篇科幻短文吧!
教学反思:
《科学》是以培育小学生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轻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以。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
生二:我们发现让斜面陡一些,小木块滑的就快!
生三:我们用了几种材料不同的木片当斜面,发现表面光滑的,木块滑下的就快;表面粗糙的滑下的就慢!
生四:我们组在木块下面放了许多铅笔,就像轮子,木块滑的也快了!
师:同学们可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你们这些做法的共同目的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了木块或乒乓球的运动速度)
(3)交流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小组内的交流,有什么发现?快说给大家听听吧!
班内交流活动发现。让学生边展示做法,边说感受。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
①如果选择蓝色,那么该主题海报的主色调就是蓝色,主要应表现地球上的蓝色资源,例如海洋、河流、冰川、蓝天等。
②如果选择红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红色资源,例如火山、红色枫林、岩浆等内容。
③如果选择绿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绿色资源,例如小草、树木、荷叶、蔬菜等内容。
④如果选择绿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绿色资源,例如小草、树木、荷叶、蔬菜等内容。
②比较资料
与同学讨论和比较,从中选取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的图片和文字。
③选用资料
用翻拍、扫描、下裁、摘录等多种方式选择需要使用的资料。图片需要打印的,请老师或家长协助。
(2)第二步: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
1)导入:
地球海报主题色彩的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主题颜色将决定海报所选择的内容。
例如:
2)提示
各组确定主题颜色后,可以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3)第三步:制作海报
1)准备材料:大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制作过程
①根据搜集的材料,给海报设计不同的区域
②用画画、贴图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区域内容
3)温馨提示
①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区域内容的设计,包括材料的收集与选用、文字的书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本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延伸学习。

【教材分析】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第一课,他的内容有三部分:1、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

我认为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对植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

设计

7玻璃

【教材分析】

《玻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以玻璃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玻璃等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会利用材料的优点进行合理的加工与制作,可以针对材料的缺点改进材料的特性,从而体会到我们可以更好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透过玻璃窗,夜晚能观看星星,清晨能享受阳光”引发学生思考:这是利用了玻璃的什么特点呢?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知道普通玻璃有透明、易碎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探究,用自己的方法了解玻璃还有什么特点,同时要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在观察中不要让玻璃伤到手;在了解了一般的玻璃有透明的特点以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玻璃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性的玻璃用在不同的用途上。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认识了玻璃的特点基础上,观察并记录其他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认识到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本课通过观察、对比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玻璃的一些特点,特别是认识到不同的玻璃性能不同,透明程度也不同,人们根据需要对玻璃进行改进,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学生分析】

低年级已经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本课是在此基础上,以玻璃为切入点,研究材料的性能,特别是材料的透明程度。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透明材料的用途,观察到不同的场合用到的材料性能不同,知道人们针对材料的优缺点对材料进行改进。

小学科学_《纸风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纸风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纸风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

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教学重、难点】:

制作之纸风车,并想办法让其转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图钉。

学生准备:正方形彩纸、高粱杆或玉米杆、安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很多的玩具,今天李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种玩具。同学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纸风车。生答,教师板书:3.纸风车。

二、活动过程:

1、制作纸风车:

(1)、观察纸风车的特点: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这样的风车?我们一起来制作吧!但动手之前要先动脑,仔细观察老师手里的风车,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纸风车有4个风叶,每片风叶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学习纸风车的制作流程:

细致的观察是保证我们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让纸风车转得快,做出来美观,就要认真观察制作流程。

教师出示制作流程图,按照:对折—剪角—折角—折角—固定——组装的顺序,学生根据每一步的提示说出制作步骤,教师随时补充并演示每一步的制作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安全提示:

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课件让学生一块读一读:

·使用剪刀时,不要对着别人,也不要对着自己,用完放到一边;

·使用大头针时,要小心操作,不要扎到自己。

(4)、动手制作纸风车。

【科学】新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玻璃》教案

【科学】新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玻璃》教案
2.知道不同的玻璃透明程度不一样。
3.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探究玻璃特点的简单实验方案。
2.能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玻璃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3.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不同的玻璃,它们的透明程度一样吗?
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大小、厚度相同的平板玻璃、磨砂玻璃、压花玻璃。
(1)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玻璃的透明程度都一样呢?怎样验证不同玻璃的透明程度呢?
生:用不同的玻璃片,透过玻璃片看书上的字,以此来验证玻璃的透明程度是否一样。
(2)小组探究,老师参与指导。
(3)汇报总结:
小题(2):如题干所示,甲烧杯在温度适宜的恒温箱中,乙烧杯在温度恒为4℃的冰箱中。种子B和种子E在水分、空气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不同。则探究的问题为:种子的萌发跟适宜的温度有关。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10.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研究种子萌发的实验。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水,在两根相同的玻璃棒上各捆上3颗完整的大豆种子,分别编号。将甲烧杯放在温度适宜的恒温箱中,乙烧杯放入温度恒为2℃的冰箱中,几天后观察。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性的玻璃用在不同的用途上。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认识了玻璃的特点基础上,观察并记录其他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认识到透明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课通过观察、对比等活动,让学生知道玻璃的一些特点,特别是认识到不同的玻璃性能不同,透明程度也不同,人们根据需要对玻璃进行改进,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9《多变的纸》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9《多变的纸》教学设计
环节四、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1、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收获。
2、课下制作纸飞机比赛。
学生说收获。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视野。
6.板书设计多变的纸
纸的形状与大小发生了变化
构成纸的物质没有变化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A填空:
(1)生活中,像纸这样仅仅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而构成的物质不变的现
象有很多,例如、、等。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新课导入
1.[PPT 3 出示]教师课件展示多幅折纸作品,有可爱的小青蛙、美丽的折纸花、各种各样的纸飞机……
2.教师提出问题:它们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纸制作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纸的变化。
学生欣赏图片,回答材料。
设计意图:用纸质作品欣赏,师生谈话,激发对纸张的兴趣。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生活中的材料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品,知道这些物品是由多种多样的材料制成的,同时认识到生活中的材料各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能。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玻璃、纸等材料的透明程度。
2、知道玻璃、纸等的主要用途。
3、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纸的发明,查阅宣纸为被称为“纸寿千年”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富有创造力
的。
比较是区分事物的科学方法,没有比较就无法准确地鉴别事物。比较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就是通过各种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纸的一些性能,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PPT 3出示]出示谜语: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纸。
1.在生活中你认识哪些不同种类的纸?分别有什么特点?
[PPT 4出示]出示教科书上的图,提问:这些纸你认识吗?这些纸有什么特点?
(二)不同的纸分别有哪些性能?
1.观察带来的纸,你认为它们有哪些性能?
8.《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纸》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以纸为载体,让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探究纸的秘密,通过对不同纸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经历科学比较的过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的学习、生活中
经常用到纸。你了解纸吗?”激发学生思考。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从生活中认识的纸入手,
(1)小组内讨论研究纸的性能的方法。
[PPT 5出示]出示温馨小提示,指导学生观察。
(2)用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PPT 6出示]出示记录表格,提示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3)汇报现象,得出结论: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能,有的纸柔软,有的纸硬;有的纸透光性好,有的纸透光性差;有的纸适合写字,而有的纸不适合写字;有的纸结实,不容易撕开,有的纸不结实;有的纸吸水性好,有的纸吸水性差等等。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纸资源的宝贵。
(3)[PPT 15、16出示]出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了解我国造纸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富有创造力的。
三、拓展活动
[PPT17出示]出示课下活动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宣纸为什么有“纸寿千年”之誉。
【板书设计】
8纸
性能:软硬、结实程度、吸水能力用途:不同性能的纸用途不同
(5)汇报交流,师生小结。
(三)不同性能的纸各有哪些用途?
(1)想一想,吸水性能好的纸可以用来做什么?比较光滑的纸可以做什么?瓦楞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分别有什么好处?
[PPT10和PPT 11出示]出示各种纸制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性能纸的用途,认识纸
的重要性。
(2)了解纸的来源,使学生知道节约纸就是节约能源,使学生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PPT 12、PPT13、PPT 14出示]出示资料,使学生了解造纸用到的原料和出现的问题,
同时也认识到不同性能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学生分析】
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会用简单的对比方法研究问题,并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在低年级学生已经学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并能辨别身边的不同物体。本节课中学生进一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等多种方法来观察纸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纸的不同性能。
2.测试不同的纸的吸水能力: 我们测试一下不同的纸的吸水能力, 可以按照吸水程度给纸排序。
(1)小组内设计方案。
[PPT 7出示]出示教科书上的测试不同纸的吸水能力实验图,指导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方案,互相补充,并讨论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事项。
(3)[PPT8出示]出示温馨提示,指导实验。
(4)学生实验,做记录,同时根据观察到的纸的性能,给纸排队。[PPT 9出示]出示给纸排队记录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
2.知道不同性能的纸的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不同的纸的吸水能力的实验。
2.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纸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研究纸的性能,体会创新的乐趣。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3.由纸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
【重难点】通过比较认识纸的性能,知道不同的纸的用途。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准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和不同的纸制品。
教师准备 :课件。相同长度、相同宽度的各种纸条、水槽、木板等。
【教学过程】
通过辩认各种各样的纸,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纸有不同的性能,也激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认识更多的纸。然后引发问题:不同的纸分别有哪些性能?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纸的吸 水能力、结实程度等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最后通过对纸质品的认识,知道不同
性能的纸用途不同,知道生活中哪里用到纸,了解纸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纸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