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大赛获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问题导向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及其应用。
2.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示范、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我会进行重点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公式。同时,我会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2.重点难点强调: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对密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2.实验演示:通过演示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的影响。
3.情境模拟:设计一些与密度相关的情境,如“密度的测量”、“密度的应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密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密度公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实验导入的方式。首先,我会拿出一个体积相同的水和冰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冰块的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学生可能会认为质量相同,因为它们体积相同。然后我会告诉学生,水和冰块的质量并不相同,而是冰块的质量更大。接下来,我会提问:为什么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问题。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重要性。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学、光学、电学等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密度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内容相结合,形成对密度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将直观的实验、图片等与抽象的密度公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我会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饮料瓶、家具等,判断它们的密度是否均匀,以及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这样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还会布置一些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年级八科目物理授课人时间课题名称 6.2 密度课时一、学情分析二、学习目标及依据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三、重难点内容突破方法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观察法、比较法难点1、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2、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大家是否喜欢爆米花?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变成的。
仔细观察爆米花和玉米粒的结构,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玉米粒的结构紧密,爆米花的结构疏松,即它们的疏密程度不同。
老师:物质的疏密程度物理中用密度来反映,“密”是疏密的意思,“度”是程度。
玉米粒的疏密程度比爆米花大,也就是玉米粒的密度比爆米花大。
海绵松散,密度小。
铝块结构紧密,密度大。
铝块和铁块结构都比较紧密,无法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
进行新课出示海绵、铝块和铁块。
让学生比较:海绵和铝块比较,哪一个密度大?铝块和铁块比较,哪一个密度大?物质的密度有大小,只凭观察行,用什么方法科学地反映密度大小呢?我们知道玉米粒的数量增大一倍,质量也增大一倍,如果每粒玉米的体积相等,我们可以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那么,由其他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是否也成正比呢?[:,,]1.提出问题:2.实验方案: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几个不同体积的铁块和几个不同体积的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与体积相关的长度,计算它们的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进入课堂后,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密度的概念,并提问:“你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什么是物体的密度吗?”2.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利用教学PPT、物体模型等教学工具,向学生系统地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密度的步骤和方法。
3.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5分钟)教师对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进行解释,通过实际的实验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总结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4. 案例分析与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案例,并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和引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的准确性。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教师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实验和应用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6.2《密度》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三)密度公式的应用:
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
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
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三、交流与反馈
例1: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 .1克,体积为1 .8厘米3,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是何种金属?
例2: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克,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捆细铜丝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三者都没改变
3、判断一下:
(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小铝块的密度。( )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
(3)、通常说“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木头重”其准确的含义是(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
学校
责任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时课
1
教
材
分
析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展示一些物质的密度
【练习】见课件
过程评价
板书设计
1、探究
2、 密度的计算
课后反思
2、密度
定义:某物质单位体积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单位为g/cm3或kg/m3
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
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 kg
【练习】课件展示
第2课时
【知识回顾】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里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思考:从定义中看,要计算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3、 密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
m——物质的质量——kg (g)
V——物质的体积—— m3(cm3)
ρ——物质的密度—— kg/m3(g/cm3)
会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的计算
教具(实验器材)准备
天平、立方体物体、刻度尺
课时分配
2课时(注:过程中体现出各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图片后小结,要判断物体是什么物质,可以从颜色、味道、硬度、轻重来判断。
思考:生活中常说,铁比棉絮、海绵等重,是怎么一回事?
【新课讲解】
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Biblioteka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可能成正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
3.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密度的内涵。
2.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如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共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如总结密度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密度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体系。学生可以总结密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浮冰、轮船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
教学难点1.密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密度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认识密度》。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113~1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实验序号水酒精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1 10 10 10 82 20 20 20 163 30 30 30 244 40 40 40 32(1)在如图所示坐标轴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2)观察所作的图像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不同物质,其质重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二)密度自主阅读教材P114~11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比值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生活中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体积相同的铁的质量比棉花的大;用我们学习的密度知识可表述为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4.某液体的质量是110 g,体积是100 cm3,它的密度是1.1g/cm3,等于1.1×103kg/m3。
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酒精质量为0.8×103__kg。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
教学反思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
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xx.5(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对于随堂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
4.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5.应用拓展: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科学实验案例、密度相关的科普读物等,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密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找出不同密度的物质,观察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等,并记录下来。
7.教学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8.安全指导:针对实验环节,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9.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以便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升华:
结合密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以魔术现象为切入点,引出密度概念: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体内部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讲解密度计算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密度。
-学生通过学习密度知识,了解物质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具备进行密度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层次理解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实验操作中,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数据处理不够熟练;对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密度概念的清晰认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密度学习中来,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魔术: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然后将一块相同大小的金属块放入水中,金属块沉入水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大小的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不同?
-提问: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是否相同?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质量、体积概念。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对密度概念的思考。
2.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能够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进而计算出密度。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密度》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
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入新课]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 dm3= m32.1.5㎏= g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图1:铜丝图2:食用油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
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
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
)从而引入新课[推进新课]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重点难点:密度概念理解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新知学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物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
同样大小(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等,再根据教材《想想做做》中提出的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通过称量结果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实验:1、出示天平、砝码三套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
请三名学生上台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
并请其余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2、根据教材安排,长度的测量在后面将专门学习,让学生通过体积的计算,知道这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再出示体积为10m³、20m³、30m³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分成两半,体积分成两半,物质的量也分成两半;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新课标》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要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探究的下一步。
2、设计实验: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后提出问题,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在学生掌握了质量、体积的概念以及基本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密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密度”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密度的内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挑战中提升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同时,教师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题目:一个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200g,倒出一半水后,瓶子的质量变为150g。将瓶子放入水中,瓶子会沉下去。求瓶子的密度。
解答:设瓶子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1g/cm³,水的体积为V。则m + 1g/cm³ * V = 200g,m + 1g/cm³ * (V/2) = 150g。解得m = 100g。因为瓶子在水中会沉下去,所以瓶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即m/V > 1g/cm³。代入m = 100g得到V < 100cm³。因此瓶子的密度ρ = m/V > 1g/cm³。
【课堂讲解】(15分钟)
1. 详细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
2. 强调单位换算,1g/cm³=1000kg/m³。
3. 分析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课堂互动】(1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密度的物体测量未知物体的密度?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验演示】(5分钟)
题型三:密度鉴别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是10g,在水中的质量是8g。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解答: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ρ = m/V,物体在水中的密度ρ' = m'/V'。因为物体体积不变,所以V = V'。代入数值得到ρ = 10g/V,ρ' = 8g/V。因为ρ < ρ',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密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教学反思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密度》教案
教学反思
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高效的参与物理课堂。
因此物理老师应当利用生活中及课本中的实验,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大致模式为:创设情境—演示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反馈练习。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在课堂中分小组体验式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分享,自己找到实验结论,并进行探究形成对质量的感性认识。
课堂采用了体验式,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模式,而不是讲解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实际很难,要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又不能说明,因此任务的设置,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学生的行动力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力。
在本节课中,大量器材的使用,任务逐级设置,教师巧妙引导,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在“做中学,玩中学”,看似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一直在观察,操作,对比,思考。
体验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主动学习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收获达到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2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分析生活中常见物体密度的变化。
3.了解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密度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深入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掌握密度的基本性质。此外,我还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冰块漂浮和盐水防沉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这一概念。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实验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 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
设计实验 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 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石蜡块干松木块
体积V /cm 3 质量m /g 体积V /cm 3 质量m /g
1 10 9 10 5
2 20 18 20 10
3 30 27 30 15
4 40 36 40 20
数据处理:我们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探究点二 密度
教师引导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交流总结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符号ρ表示。
2.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3)
m ——质量——千克(kg)
V ——体积——立方米(m 3)
3.单位换算 1 g/cm 3=1×103 kg/m 3
4.密度表
(1)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 3,其物理意义是1 m 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
(2)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改变。
观察密度表中冰和水,它们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不同。
(3)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个别的特殊情况。
观察密度表中的冰和蜡、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
要点辨析 对于公式ρ=m V 的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探究点三 关于密度的计算
交流讨论 密度公式的应用
(1)计算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公式ρ =测算出物质的密度,查找密度表,看跟何种物质的密度相等,便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计算不便测量的质量:利用公式m=ρV ,对于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体积,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不便测量的体积:对于难于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质量,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体积。
(4)合金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5)空心类问题:包括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
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求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有V 空=V-V 材。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密度
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m /V
单位:kg/m 3 g/cm 3 1 g/cm 3=1×103 kg/m 3物理意义:
四、教学反思
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
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