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训练(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二) 必修2 经济史综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模块检测卷(二)必修2 经济史综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古代中国有很多水利工程福泽久远。
古人有诗云: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
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
此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水排D.灵渠2.唐代四川、江南是丝织业中心,其丝织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出口。
全国有20多个著名窑址,其中广东潮州窑烧制出的陶瓷器,是外销的主要物品。
沿海主要港口都有造船工场,能制造出载重量大、适于远航的海船。
这些现象表明唐朝(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支柱3.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4.宋太祖赵匡胤说,“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这表明宋代( )A.开始出现夜市B.不再监管商业C.推行重商政策D.商品经济发达5.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
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
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460余万匹。
这表明当时中国( )A.棉布成为大宗出口商品B.欧洲工业产品受到抵制C.开始了与西方贸易往来D.棉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6.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2020】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 含答案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故A项正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体现题干的“从本质上说明”,故B项错误;邓小平主张改革,不是变革社会主义制度,是变革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B.西汉
C.北魏D.南宋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4.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18.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如果你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哪部著作作为参考( )
A.《资本论》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故D项正确.。
14.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 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
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3.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
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
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
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
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2020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宁波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年5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列举了西周一些诸侯国的继承方式:鲁国兄死弟继,楚国采用少子继承制,秦国择勇猛者继承,曹国则无定制。
这表明A. 周王室尚未实现集权B. 宗法继承观念逐渐淡化C. 列国继承方式多样化D. 嫡长子继承制并非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诸侯国的继承方式既有兄死弟继,也有少子继承制,还有择勇猛者继承,继承方式多样化,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西周王室的信息,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继承观念的变化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地位,该表述也不符合史实,B、D选项错误。
故选C。
2.西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以下史实发生在他统治时期的有①反击匈奴,大修长城②设置太学,表彰六经③任用王景,治理黄河④水排鼓风,铁业官营A. ①②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并大修长城。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提升儒学地位,他设置太学,表彰六经,因此①②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③④都是在东汉,排除。
故选A。
3.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
岂曰画也?”这表明他尤其注重A. 描绘人物形象B. 表达意境神韵C. 渲染环境色彩D. 勾画布局构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等信息可知,他认为绘画要注重表达意境神韵,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中“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的表述不符,排除;C选项与材料中“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的表述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该画家对布局构图的注重,D选项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瓷器曾被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专家评选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浙江省2020届高三选考卷(二)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二)1、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
这表明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2、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在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宗派,这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
”下列思想主张属于该“特异的宗派”的是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3、有学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形态的特点时,收集到如下图片。
下列不属于图片所示经济形态的特点的是A、土地私有B、男耕女织C、集体经营D、自给自足4、某种书法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风格严谨雄健、法度森整。
这一书法特征与下面作品特征相似的是5、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
这一做法反映了A、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旧盛行B、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土地国有制仍是主流土地制度D、明朝严禁户籍人口的流动6、《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B、具有最高的决策权C、承担了宰相的具体职能D、属于六部下属机构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官僚耆英说:“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应即明定章程,英国人归英国人自理,华民有中国讯究……可免争端。
”这说明耆英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将领事裁判权视为驭夷手段C、认识到西方司法制度的优越性D、主张中外司法应该尽量接轨8、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二)解析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阶段训练(二)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训练(二)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向中国渗透D.洋务运动由此产生2.(2017·浙江金丽衢高三联考)时人曾对当时某一著作作如下评论:“其书罗列荒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尤为有用之书”。
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A.《明夷待访录》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天演论》3.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
洋纱一宗,尤为畅销。
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
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
”这说明()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B.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C.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4.(2016·9月浙江嘉兴选考评估)近代中国不乏勇立历史发展潮头的新锐人物。
其中,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是()A.李鸿章B.荣德生C.陈启源D.张謇5.(2016·浙江绍兴高一上期末)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2015年8月,考古队员们对“丹东一号”沉船(黄海海战中清军与日军激战的战舰)中打捞上来的瓷盘碎片进行拼接。
初步拼接后,发现盘子的正中间,一个并不明显的图案出现在眼前。
经过考古队员仔细辨认,正是繁体的“¤¤”字样。
题中的“¤¤”处应该是()A.靖远B.定远C.致远D.经远6.(2016·浙江嘉兴高一上期末)以下是某晚清人物的传记目录(部分):三、黑旗壮大……七、参加中法战争……九、领导台湾保卫战。
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邓世昌B.刘永福C.徐骧D.李鸿章7.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浙江卷)(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
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汉赋B.楚辞C.话本D.散曲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
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①—秦始皇长城B.②—灵渠C.③—郑国渠D.④—都江堰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
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A.《武经总要》B.《梦溪笔谈》C.《萍洲可谈》D.《梦粱录》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与试题评析
浙江省2020年7月新高考历史命题思路
与试题评析
今年历史选考命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平稳的前提下,以“低开渐升”的思路进行设计。
试题整卷力求体现政治性、科学性、原创性和公平性,充分考虑了疫情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坚持了高考的选拔性。
本次试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注重以生为本。
前几题素材来源熟悉,问题设计平实,知识落点明确,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以生为本的温度。
组合题的设计简繁得当,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适应性和接受度。
试题难度采取渐次上升的原则,力求体现选拔与区分。
整卷布局先易后难,稳步递升,既有广度,又有高度与深度。
本次试题注重引导教学,提升学生史学素养。
从史学的“实学”属性出发,引导教学回归常识、回归本质,夯实和提高史料实证的意识与能力。
试题对史学基本能力与历史思维的引导清晰而明确,注重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本次试题也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晰时空观念,通晓历史解释。
试题从著名工程的区位、命名及标注,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再到从经济大危机的困局中获取的经验与教训,都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历史与现实的交互与传承。
试题通过对20世纪两次世
界大战的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客观评判。
最后,本次试题也注重树立家国情怀,树立价值导向。
试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题型解读 题型二 材料情境类选择题 Word版含解析
题型二材料情境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材料情境类选择题试题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历史现象,或是历史故事,或历史传说、历史典故等,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迁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结论,具有试题新颖、迁移运用能力强、具体历史情境中解决历史问题的特点;主要考查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题例解]
(2017·11月浙江选考,T29)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
“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
“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③维护《凡尔赛和约》对德原则④谋求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
“备忘录”的精神明显与《凡尔赛和约》极力削弱德国的原则相左,排除③,其余各小项均符合题意。
[解答技巧]
(1)确定时空: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时代,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如宋代东南沿海一些民间崇拜等。
(2)关联知识:通读材料情境,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如宋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3)判断选择:据题干情境,结合“设问”和“备选项”进行判断,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情境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如本题说明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等。
【重点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11 含答案
专题11一代雄狮拿破仑与法、德代议制的发展(加试)考点一一代雄狮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加试)1.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加试】——(b)(1)军事活动:土伦战役,展现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担任巴黎卫戍区司令,粉碎了保王党人策动的叛乱;1796年远征意大利;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1805年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1812年入侵俄国,是拿破仑军事活动的转折点;1813年莱比锡战役,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败被流放。
(2)政治活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
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法制:实行大陆封锁令,颁布《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2.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加试】——(c)(1)多次平定王党叛乱和打败反法联盟,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拿破仑法典》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还传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3.拿破仑的功与过【加试】——(c)(1)地位: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功:对内——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一轮复习讲义:专题探究与演练(二)含答案
专题探究与演练(二)1构体系理线索2新选考新命题[热考视角演练]视角一史学素养——家国情怀[精要点拨]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演练1] 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
……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解析材料反映了这位历史学者抗战时期在香港读宋朝人记述汴京沦陷的感受,说明家国情怀会影响对历史和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答案 B视角二史学素养——时空观念[精要点拨]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准确认知时空框架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解释。
[演练2] (2018·浙江6月学考)某学生对抗战期间发生的部分战役进行梳理,制成下表。
表中①②③对应选项正确的是()A.平型关台儿庄1939年B.平型关台儿庄1940年C.台儿庄平型关1939年D.台儿庄平型关1940年解析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由“一百多个团”可知③为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故选B项。
答案 B视角三史学素养——历史解释[精要点拨] 从历史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释历史现象、历史事实,是史学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演练3] (2018·湖州高二6月期末调研)20世纪初,美国有一篇文章题为《最新的最伟大的共和国》写道:“令人注意的是,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2020年高考浙江版高考历史 2-专题二 思维贯通 史学素养解读
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
高中新课标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3.近(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4.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下篇第二部分题型八主题类材料解析题课件人民版
[考题例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 “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 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 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 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 区时开时禁。
[答案] (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 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 移民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 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2)主题中外链接式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答思路:第一,依据材料信息,围绕主题,准 确判断和迁移所学知识。合理的迁移对于解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根据主题涉及的 问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其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第二,根据材料反映 的现象,运用全球史观,适当进行中外链接,将中国的历史现象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分析 理解认识。第三,紧扣考查主题,注意历史现象发生阶段的特征,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 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如例题就属于主题链接式材料解析题,需要注意 中外知识的链接,从不同角度思考回答。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训练:专题三 技法贯通 抢分思维突破(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训练专题三技法贯通抢分思维突破一、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等)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技法点拨(1)一般步骤: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信息(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知识)→逐项分析(史实或结论是否和材料相符)→得出答案。
(2)提取材料信息的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并透彻地理解材料。
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的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3)提取材料信息的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
其次是关注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本质。
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关注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
对点演练1.(2018天津文综)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历史定量分析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从试题材料载体看,此类试题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以表格、坐标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计量手段为呈现方式,考查对某一历史阶段(时期)的相同历史现象或者不同历史现象的理解。
此类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历史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数据关系(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联系、相关性);数据成因(数据特点、数据关系的成因);等。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二 近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9 含答案
专题9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与殖民主义的罪恶见证考点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
(2)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
(3)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学术前沿——新航路开辟认识新视野(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粗具雏形。
(2)“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3)“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殖民掠夺之路”: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5)“社会转型之路”: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际思维认识新航路开辟与中国的关联(1)政治: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逐步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进行自卫。
(2)经济: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原产美洲的粮食、经济作物玉米、烟草等开始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的饮食结构与经济结构。
(3)思想文化: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出现。
(2018·4月浙江选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抓题眼]“关于马铃薯的准确识记”是题眼所在,侧重于时空意识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思维贯通史学素养解读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
高中新课标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
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3.近(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4.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例:请从革命史范式出发研究中国1919年到1956年的历史。
(提示:分析社会主要矛盾)二、史料的分类1.一般分为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等。
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口述史料:神话、传说、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图片、影像史料: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另一种分法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等。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拜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五、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六、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理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罗斯福新政。
例3: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2.阶级斗争理论(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
(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孟子、荀子——地主阶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1: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例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
例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七、主观题的几种重要的题型1.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纵向发展(考查历史事件脉络与发展规律)。
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由秦、汉、唐、宋元到明清的演变。
2.考查一个历史的横断面(考查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如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铁犁牛耕)、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国兼并、中央集权趋势在各诸侯国中的出现)、思想(百家争鸣)、文化(诗经、楚辞)、科技(司南)等。
3.小切口、深挖掘,考查一个重点知识(全面认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对晋商和徽商现象的认识。
4.不同考点中联系紧密或相似知识点的归纳(比较、联系、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归纳、分析的能力)。
如民生问题:孟子仁政思想、秦朝暴政危害民生、重农抑商政策、三大思想家工商皆本与经世致用思想、孙中山民生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引发自然灾害威胁民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5.中外历史的比较(或世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问题)。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当时中国的思想活跃局面等。
典题例证(2018浙江4月选考,26,2分)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
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
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
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
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
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
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答案 C 由材料可知,曹操历史形象在戏台上属于白脸,但经过研究发现,许多事情和戏曲传说是不一样的,故C项比较契合题意。
A项中的考古进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B项说法过于绝对。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故D项错误。
专题集训1.《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书籍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
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
可见( )A.没有遗址佐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考古发现肯定比文献史料有价值D.《周礼》等书籍历史研究价值不大2.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寻源”的考证方法。
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20世纪初“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从而启发历史研究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
这说明( )A.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B.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C.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3.一位史学大家在知天命之年,对历史教学深情表白:“我没有刻意培养什么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学生,我的目标是促使那些听课的人确立一种信念、萌生一种愿望:对每个个体来说,同一件以往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了解和理解它,并且很有可能从中看到对自身有益的因素。
”这主要反映了( )A.历史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信念B.历史解释因人而异故没有恒定的历史知识C.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D.史学大家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历史情怀4.1964年福格尔发表《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运用“反事实假设法”假定1890年时美国没有铁路,而使用原有的运河和驿路运输当年实际上由铁路承担的同等数量的货运量,在此假设之下根据有关的数据史料对相关费用和效益进行计算,进而对有铁路和假如当年没有铁路情况下的运输效益加以比较,结论是铁路带来的社会节约仅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1%。
这说明( )A.历史学的研究走向精密化B.历史研究能排除主观因素C.历史学的追求是计量分析D.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5.对于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有如下评论:这句话,并不是真理。
因为当局者的环境,旁观者总不能尽知。
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要顾到三方面,而旁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从旁观者看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
在当局者看来,他还要多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方法,就决不能采用。
在旁观者看来,当局者的手段就很不高明,因而要说他是一个迷者了。
这说明( )A.一切历史都带有主观性,历史学不具备客观性B.现代史学家可借助考古等手段科学揭示历史真相C.史学家需通过探寻真相,谨慎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D.历史解释随着时代变迁需不断开拓创新题组训练1.“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