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案 苏教版.doc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优秀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篇一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苏版初中语文第九册诵读欣赏的内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说教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

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一)诵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设疑导读、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说学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而且本节课执教对象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文言积累和自学能力。

(语文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语文教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慧才智和制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1一、教学目标:1. 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加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生疏教材分析:二、重点:目标1、2三、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四、课时:一节课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国共两党之间的战斗,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得天下的结果(例:淮海战役的成功),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同学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了解预习状况后,指名诵读有关解释,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见、哲学主见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见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见和平,反对战斗。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指名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数遍,听课文录音。

正音:“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谈论。

“粟〞,sù:谷子,与“栗〞,lì区分。

“畔〞,pàn 。

2.对比书下解释,同学独立思考(同桌间可沟通)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3.老师巡察释疑点拨,重点留意以下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推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道理。

教学内容:1. 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出处和含义。

2. 通过例子说明这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和出处。

2. 举例法:通过例子说明这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 通过例子说明这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道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积极性。

第二章: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体会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教学内容:1. 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教学步骤:1. 进一步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和外延。

2.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一道理的正确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积极性。

第三章:应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运用这一道理的好处。

教学内容:1. 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通过实例,展示运用这一道理的好处。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举例法:通过实例,展示运用这一道理的好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疏通文意,正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在示范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懂得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2.质疑自探(1)了解作者及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

《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断句等问题。

(3)读懂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1)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①通假字:畔(pàn)通“叛”,②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用,统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用,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用,威慑)(2)老师出示引导性问题①文章朗读停顿②重点词句的理解③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2.分组学习学生就自探内容及教师出示的引导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1)学生就自探内容和分组交流的内容进行展示。

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优秀5篇)

九年级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优秀5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堂教案篇一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三、解释加点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上册,章节为《古文观止》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作者简介、全文逐句解析、关键词语的阐释以及文章主旨的提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2. 通过对文章的逐句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熟记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道”的含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难句的解析,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提炼,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道”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文章背景,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3.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难句,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解释关键词语。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一道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 作者:孟子3. 重点词语:天时、地利、人和4. 文章主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文章中的难句。

(2)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

2. 答案:(2)个人见解,但要围绕文章主旨展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孟子》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难句的解析。

2.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提炼。

3. 例题讲解:设计具有启发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精选3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篇一一、直接导入二、确立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

3、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三、简介作者、作品1、学生交流积累。

2、出示孟子《孟子》知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停顿、重音节奏。

2、随师齐读课文──巩固、体会。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议论的中心。

五、翻译理解文意1、出示重点字词、句──交流。

2、请学生质疑、补充。

3、重点检测。

六、朗读巩固──男女生分读七、深入研析质疑:1、文章怎样论述文章中心论点的。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条理。

)2、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最能突出“天时不如地利”?3、第二个事例中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4、提纲试背5、举完两个例子后得出什么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2、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重难点分析: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

(怎样分析本文写了什么。

明确:要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应该先分清层次,再概括出层意,进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一结构特点,最后看本文统领全文的关键句是什么。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么?(揠苗助长),什么意思?(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把事情弄坏)这里还有一句名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们懂得它的意思吗?说说。

(学生说不上,老师就析题:施行仁政的人就会很多人帮助,不施行仁政的人很少有人帮助他)你们知道它们的出处么?它们出自《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文章。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对这样-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施“仁政”。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并从中受到教益。

2学情分析
1、本文是浅显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2、课堂设计主要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3重点难点
一、积累文言词语。

二、理解课文的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和
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2【活动】走进名人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

与《论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优秀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优秀5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的我细心为您带来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给您最好的伙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积累文言学问,把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育同学文言文自学本领。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加强对国家安靖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得,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得“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朗读视频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学问,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延长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讲淮海战役中民工支前导入:得民心者的天二、资料助读:孟子与《孟子》孟子,名,字,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他是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_著书立说。

是孟子及其_万章等著,长于言辞,其文气派磅礴,论证严密,富有劝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进展有很大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关键是读出文章的气派。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3.同学齐读课文,老师稍作朗读引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14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14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下是可爱的Waner给大伙儿整理的14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教案,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阅读答案篇一3、孟子“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1、(1)包围(2)护城河(3)丢下(4)通“叛”,背叛2、有道德的人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没有道德就很少有人帮助他。

3、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第1题4分,每空1分。

第2题2分,第3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篇二1、知识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认读、译读、思读、悟读四种方式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

(3)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

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学习古人的论证方法。

3、德育目标(1)强调“人和”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过思读、悟读,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论证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以?五、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朗读带六、课时安排:1课时(2)第二轮:文言知识大比拼。

(多媒体展示)①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②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委而去之亲戚畔之池非不深也③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以天下之所顺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兵革非不坚利也环而攻之而不胜天时不如地利然而不胜者④加点词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⑤翻译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第一轮略第二轮:①畔:畔通“叛”,背叛②城:内城;郭:外城去:离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掌握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3.能够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语境理解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1.掌握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和用法。

2.能够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语境理解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讲解1.解释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在人生道路上,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但是,如果失去了别人的帮助,那么就会变得孤立无援。

2.讲解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来源: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描述齐国国君齐桓公的故事。

齐桓公在位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国家强盛;但是,他的儿子齐庄公失去了这些支持和帮助,最终导致国家衰落。

3.引导学生分析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用法: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成功和失败时所受到的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 练习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来理解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语言表达。

4.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和用法,并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一成语。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进行语言表达。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并且能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案苏教版
(4)品读 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5)诵读 其主要目标是: 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5、小结本课: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一定会成为未来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回顾文言文学习基本方法:
(1)初读 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一教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过程
二次备课
1、激趣导入:播放《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 提问:同学们,刚才这首歌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正如歌中唱到的,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施仁政,察民情,顺民意,得民心。贤明智慧的李世民也明确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战国时期的孟子就早已提出了这一思想。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苏教版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苏教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比较两篇短文的差异。

4、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并有“亚圣”之称。

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全书共七篇,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江》
)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第一段和第二、
8
)字词:多音字:夫;一词多义:利、道、池、兵、之、而;古今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