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的学生经过前两章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既有挑战性,又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契机。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3.教师简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未知数、已知数和解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3.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如符号变化、化简步骤等。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解为若干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降低学习难度。
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精讲精练,巩固提高:在课堂上,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完成课本第三章第一节后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旨在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拓展题则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编写至少三道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并尝试给出解题思路。通过出题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能力。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2☆下列各数是方程a A.2 B. -2 C.1 D. 1和-23☆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1=5 B. 3(m -1)-1=2 C. x-y=6 D.都不是 4★若x=4是方程a x -2=4的解,则a 等于( ) A. 0 B. 21C.-3D.-2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 x -b x=m 有解,则有( )A. a ≠b B.a>b C.a<b D.以上都对二、【方程变形——解方程的重要依据】1、▲等式的基本性质(P_83~84页)·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 ( ),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a ±c =b 。
·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 ,或除以 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ac =bc ; 或 如果a =b ( ),那么a/c =b/c[# 注:等式的性质(补充): 等式的两边,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 =b ,那么b =a #]2、△分数的基本的性质[4]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分数的值不变。
即:b a =bm am =mb ma ÷÷(其中m ≠0) [基础练习] 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x+13=12第一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第二步: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解得:x=2★ 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55,253==-x x x A 得、由23,23-==-x x B 得、由21,4)1(2=-=-x x C 得、由23,032==y y D 得、由3★★解方程:103.013.031.02.0=--x x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图示1、上表仅说明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经常用到的几个步骤,但并不是说解每一个方程都必须经过五个步骤;2、解方程时,一定要先认真观察方程的形式,再选择步骤和方法;3、对于形式较复杂的方程,可依据有效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或变形成我们常见的形式,再依照一般方法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课本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课本习题答案习题3.1第1题答案(1)a+5=8(2)1/3b=9(3)2x+10=18(4)1/3x-y=6(5)3a+5=4a(6)1/2b-7=a+b习题3.1第2题答案(1)a+b=b+a(2)a·b=b·a(3)a·(b+c)=a.b+a·c(4)(a+b)+c=a+(b+c)习题3.1第3题答案x=3是方程(3)3x-2=4+x的解x=0是方程(1)5x+7=7-2x的解x=-2是方程(2)6x-8=8x-4的解习题3.1第4题答案(1)x=33(2)x=8(3)x=1(4)x=1习题3.1第5题答案解:设七年级1班有男生x人,有女生(4/5x+3)人,则x+(4/5x+3)=48习题3.1第6题答案解: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则200x+50(22-x)=1400习题3.1第7题答案解:设去年同期这项收入为x元,则x·(1+8.3%)=5109习题3.1第8题答案解:设x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km,则12000+800x=20800习题3.1第9题答案解:设内沿小圆的半径为x cm,则102π-πx2=200习题3.1第10题答案解:设每班有x人,则10x=428+22习题3.1第11题答案10x+1-(10+x)=18,x=3习题3.2第1题答案(1)x=2(2)x=3(3)y=-1(4)b=18/5习题3.2第2题答案例如:解方程5x+3=2x,把2x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左边,同时把3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右边,即5x-2x=-3,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习题3.2第3题答案(1)合并同类项,得4x=-16.系数化为1,得x=-4(2)合并同类项,得6y=5.系数化为1,得y=5/6(3)移项,得3x-4x=1-5.合并同类项,得-x=-4.系数化为1,得x=4(4)移项,得-3y-5y=5-9.合并同类项,得-8y=-4.系数化为1,得y=1/2习题3.2第4题答案(1)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x+2=3x-4.移项,得5x-3x=-4-2.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2)根据题意,可列方程-5y=y+5.移项,得-5y-y=5.合并同类项,得-6y=5.系数化为1,得y=-5/6习题3.2第5题答案解:设现在小新的年龄为x.根据题意,得:3x=28+x移项,得2x=28系数化为1,得x=14答:现在小新的年龄是14习题3.2第6题答案解:设计划生产I型洗衣机x台,则计划生产Ⅱ型洗衣机2x台,计划生产Ⅲ型洗衣机14x台.根据题意得:x+2x+14x=25500合并同类项,得17x=25500系数化为1,得x=1500因此2x=3000,14x=21000答:这三种型号洗衣机计划分别生产1500台、3000台、21000台习题3.2第7题答案解:设宽为xm,则长为1.5xm根据题意,得2x+2×1.5x=60合并同类项,得5x=60系数化为1,得x=12所以1.5x=18答:长是18m,宽是12m习题3.2第8题答案(1)设第一块实验田用水xt,则第二块实验田用水25%x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15%xt(2)根据(1),并由题意得:x+25%x+15%x=420合并同类项,得1.4x=420系数化为1,得x=300.所以25%x=75,15%x=45答:第一块实验田用水300t,第二块实验田用水75t,第三块实验田用水45t习题3.2第9题答案解:设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xt,则去年10月生产再生纸(2x+150)t.根据题意得:2x+150=20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1900系数化为1,得x=950答:它前年10月生产再生纸950t习题3.2第10题答案在距一端35cm处锯开习题3.2第11题答案解:设参与种树的人数是x.根据题意得:10x+6=12x-6移项,得10x-12x=-6-6合并同类项,得-2x=-12系数化为1,得x=6答:参与种树的人数是6习题3.2第12题答案解:设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分别为x-7,x,x+7根据题意,假设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则(x-7)+x+(x+7)=30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3x=30系数化为1,得x=10x=10符合题意,假设成立x-7=10-7=3,x+7=10+7=17所以相邻三行里同一列的三个日期数之和能为30.这三个数分别是3,10,17习题3.2第13题答案方法1: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为x,则十位上的数为(3x+1),这个两位数为:10(3x+1)+x根据题意,得x+(3x+1)=9解这个方程,得x=23x+1=3×2+1=7这个两位数为10(3x+1)+x=10×7+2=72答:这个两位数是72方法2: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为x,则十位上的数为(9-x),这个两位数为10(9-x)+x根据题意,得3x+1=9-x解这个方程,得x=2这个两位数为10(9-x)+x=10×(9-2)+2=72答:这个两位数是72习题3.3第1题答案(1)a=-2(2)b-1(3)x=2(4)y=-12习题3.3第2题答案(1)去括号,得2x+16=3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9.系数化为1,得x=19(2)去括号,得8x=-2x-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0x=-8.系数化为1,得x=-4/5(3)去括号,得2x-2/3x-2=-x+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3x=5.系数化为1,得x=15/7(4)去括号,得20-y=-1.5y-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0.5y=-22.系数化为1,得y=-44习题3.3第3题答案(1)去分母,得3(3x+5)=2(2x-1).去括号,得9x+15=4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17.系数化为1,得x=-17/5.(2)去分母,得-3(x-3)=3x+4.去括号,得-3x+9=3x+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5.系数化为1,得x=5/6.(3)去分母,得3(3y-1)-12=2(5y-7).去括号,得9y-3-12=10y-1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y=-1.(4)去分母,得4(5y+4)+3(y-1)=24-(5y-5).去括号,得20y+16+3y-3=24-5y+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8y=16.系数化为1,得y=4/7习题3.3第4题答案(1)根据题意得:1.2(x+4)=3.6(x-14)去括号得:1.2x+4.8=3.6x-50.4移项,得1.2x-3.6x=-50.4-4.8合并同类项,得-2.4x=-55.2系数化为1,得x=23(2)根据题意得:1/2(3y+1.5)=1/4(y-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2(3y+1.5)=y-1去括号,得6y+3=y-1移项,得6y-y=-1-3合并同类项,得5y=-4系数化为1,得y=-4/5习题3.3第5题答案解:设张华登山用了x min,则李明登山所用时间为(x-30)min根据题意得:10x=15(x-30)解得x=90山高10x=10×90=900(m)答:这座山高为900m习题3.3第6题答案解:设乙车的速度为xkm/h,甲车的速度为(x+20)km/h根据题意得:1/2x+1/2(x+20)=84解得x=74x+20=74+20=94答:甲车的速度是94km/h,乙车的速度是74km/h习题3.3第7题答案(1)解:设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x km/h,则这架飞机顺风时的航速为(x+24)km/h,这架飞机逆风时的航速为(x-24)km/h根据题意,得2.8(x+24)=3(x-24)解这个方程,得x=696(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为2.8(x+24)km或3(x-24)km所以3(x-24)=3×(696-24)=2016(km)答: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696km/h两机场之间的航程是2016km习题3.3第8题答案蓝布料买了75m,黑布料买了63m习题3.3第9题答案解:设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为x m2,则(8x-50)/3=(10x+40)/5+10,解得x=52答:每个房间需要刷粉的墙面面积为52m2习题3.3第10题答案解:从10时到12时王力、陈平两人共行驶36+36=72(km),用时2h,所以从8时到10时王力、陈平用时2h也行驶72km,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z km,则x-72=36,得x=108答:A,B两地间的路程为108km解:设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上午10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2km/h,中午12时,两人走的路程为(x+36)km,速度和为(x+36)/4km/h,根据速度和相等列方程,得(x-36)/2=(x+36)/4,得x=108答: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8km习题3.3第11题答案(1)设火车的长度为xm,从车头经过灯下到车尾经过灯下火车所走的路程为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x/10m/s(2)设火车的长度为xm,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火车所走的路程为(300+x)m,这段时间内火车的平均速度为((300+x)/20)m/s(3)在这个问题中火车的平均速度没有发生变化(4)根据题意,可列x/10=(300+x)/20,解得x=300,所以这列火车的长度为300m习题3.4第1题答案略习题3.4第2题答案解:设计划用x m3的木材制作桌面,(12-x)m3的木材制作桌腿,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根据题意得:4×20x=400(12-x)解得x=10,12–x=12-10=2答:计划用10m3的木材制作桌面,2m3的木材制作桌腿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习题3.4第3题答案解:设甲种零件应制作x天,乙种零件应削作(30-x)天根据题意得:500x=250(30-x)解得x=10,30-x=30-10=20答:甲种零件应制作10天,乙种零件应制作20天习题3.4第4题答案解:设共需要x h完成,则(1/7.5+1/5)+1/5(x-1)=1解得x=13/3,13/3h=4h20min答:如果让七、八年级学生一起工作1h,再由八年级学生单独完成剩余部分,共需4h20min习题3.4第5题答案解:设先由x人做2h,则x/80×2+(x+5)/80×8=3/4解得x=2,x+5=7(人)答:先安排2人做2h,再由7人做8h,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3/4习题3.4第6题答案解:设这件衣服值x枚银币,则(x+10)/12=(x+2)/7,解得x=9.2答:这件衣服值9.2枚银币习题3.4第7题答案解法1:设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x个产品,则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x+1)个产品根据题意,得(5(x+1)-4)/8=(7x-1)/11,解得x=19,因此(7×19-1)/11=12(个)答:每箱装12个产品解法2:设每箱装x个产品,根据“每台A型机器一天生产的产品=每台B型机器一天生产的产品+1”根据题意列方程,得(8x+4)/5=(11x+1)/7+1.解得x=12答:每箱装12个产品习题3.4第8题答案(1)由题意知时间增加5min,温度升高15℃,所以每增加1min,温度升高3℃,则21min时的温度为10+21X3=73(℃)(2)设时间为x min,列方程3x+10=34,解得x=8习题3.4第9题答案解:设制作大月饼用x kg面粉,制作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根据题意得:(x/0.05)/2=((4500-x)/0.02)/4化简,得8x=10(4500-x)解得x=25004500-x=4500-2500=2000答:制作大月饼应用2500kg面粉,制作小月饼用2000kg面粉,才能生产最的盒装月饼习题3.4第10题答案解:设相遇时小强行进的路程为x km,小刚行进的路程为(x+24)km,小强行进的速度为x/2km/h,小刚行进的速度为(x+24)/2km/h根据题意得:(x+24)/2×0.5=x解得x=8所以x/2=8/2=4,(x+24)/2=(8+24)/2=16相遇后小强到达A地所用的时间为:(x+24)/4=(8+24)/4=8答:小强行进的速度为4km/h.小刚行进的速度为16km/h.相遇后经过8h小强到达A地习题3.4第11题答案解:设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x%.根据题意得:(1-20%)(1+x%)=1解得x=25答: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习题3.4第12题答案(1)设此月人均定额是x件,则(4x+20)/4=(6x-20)/5,解得x=4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45件(2)设此月人均定额为y件,则(4y+20)/4=(6y-20)/5+2,解得y=3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35件(3)设此月人均定额为z件,则(4z+20)/4=(6z-20)/5-2,解得z=55.答:此月人均定额是55件习题3.4第13题答案(1)设丢番图的寿命为x岁,则1/6x+1/12x+1/7x+5+1/2x+4=x,解得x=84所以丢番图的寿命为84岁(2)1/6x+1/12x+1/7x+5=38(岁),所以丢番图开始当爸爸时的年龄为38岁(3)x-4=80,所以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为80岁复习题3第1题答案(1)t-2/3t=10(2)(n-110)/n×100%=45%或(1-45%)n=110(3)1.1a-10=210(4)60/5-x/5=2复习题3第2题答案(1)移项,得-8x+11/2x=3-4/3.合并同类项,-5/2x=5/3.系数化为1,得x=-2/3(2)移项,得0.5x+1.3x=6.5+0.7.合并同类项,得1.8x=7.2.系数化为1,得x=4(3)去括号,得1/2x-1=2/5x-3.移项,得1/2x-2/5x=-3+1.合并同类项,得1/10x=-2.系数化为1,得x=-20(4)去分母,得7(1-2x)=3(3x+1)-63.去括号,得7-14x=9x+3-63.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3x=-67.系数化为1,得x=67/23复习题3第3题答案(1)根据题意得:x-(x-1)/3=7+(x+3)/5去分母得:15x-5(x-1)=105-3(x+3)去括号得:15x-5x+5=105-3x-9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3x=91系数化为1,得x=7∴当x=7时,x-(x-1)/3的值与7-(x+3)/5的值相等(2)根据题意得:2/5x+(-1)/2=(3(x-1))/2-8/5x,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10)得:4x+5(x-1)=15(x-1)-16x去括号得:4x+5x-5=15x-15-16x移项得:4x+5x-15x+16x=-15+5合并同类项,得10x=-10系数化为1,得x=-1复习题3第4题答案解:梯形面积公式s=1/2(n+6)h(1)当S=30,a=6,h=4时,30=1/2(6+b)×4去括号,得12十2b=3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b=18系数化为1,得b=9(2)当S=60,b=4,h=12时,60=1/2(a+4)×12,去括号,得6a+24=6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a=36系数化为1,得a=6(3)当S=50,a=6,b=5/3a时,b=5/3a=5/3×6=10.50=1/2(6+10)×h去括号,得8h=50系数化为1,得h=25/4复习题3第5题答案解: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根据题意得:240x=150(12+x),解得x=20.答:快马20天可以追上慢马复习题3第6题答案解:设经过x min首次相遇,由题意得:350x+250x=400解得x=2/3答:经过2/3min首次相遇,又经过2/3min再次相遇复习题3第7题答案解:设有x个鸽笼,原有(6x+3)只鸽子根据题意得:6x+3+5=8x解得x=46x+3=6×4+3=27答:原有27只鸽子和4个鸽笼复习题3第8题答案解:设女儿现在的年龄为x,则父亲现在的年龄为(91-x)根据题意,得2x-1/3(91-x)=91-x-x或2x-(91-x)=1/3(91-x)-x.解得x=28答:女儿现在的年龄是28复习题3第9题答案(1)参赛者F得76分,设他答对了x道题根据题中数据可知,参赛者答错一道题扣6分根据题意,得100-6(20-x)=76去括号,得100-120+6x=7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96系数化为1,得x=16答:参赛者F得76分,他答对了16道题(2)参赛者G说他得80分,我认为不可能设参赛者G得80分时,他答对了y道题根据题意,得100-6(20-y)=80去括号,得100-120+6y=8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y=100系数化为1,得y=50/3因为y为正整数所以y=50/3不合题意所以参赛者G说他得80分,我认为不可能复习题3第10题答案解:设去游泳馆为x次,凭会员证去共付y1元,不凭证去共付y2元,所以y1=80+x,y2=3x(1)购会员证与不购会员证付一样的钱,即y1=y2,即80+x=3x,解得x=40答:恰好去40次的情况下,购会员证与不购会员证付一样的钱(2)当所购入场券数大于40对,购会员证合算(3)当所购入场券数小于40时,不购会员证合算复习题3第11题答案解:设这个村今年种植油菜的面积是x h m2,去年种植油菜的面积是(x+3)h m2,则去年种植“丰收1号”油菜的产油量为:2400×40%×(x+3)今年种植“丰收2号”油菜的产油量为(2400+300)×(40%+10%)x根据题意得:2400×40%(x+3)=(2400+300)×(40%+10%)x-3750化简得:960(x+3)=2700×0.5x-3750去括号得:960x+2880=1350x-375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90x=-6630系数化为1,得x=17x+3=17+3=20答:这个村去年种植油菜的面积是20h m2,今年种植油菜的面积是17h m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4.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中的作用.5.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1.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灵活应用.2.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答——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通过“尝试——猜想——验证”的方法学习、理解知识,体会和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在探索方程的解的过程中渗透变量和函数思想.1.经历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体会并认识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在学习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1.方程和方程组是“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继内容的基础.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又是代数方程中具有共性的重要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代数方程进行同解变形并最后求出原方程解的重要依据.所以本章内容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进一步学习上看,都是有重要地位的.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对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改变传统教材过于注重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而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破除陈旧、烦琐的模式训练.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强调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注重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3.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删繁就简.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教材“给出法则,让学生模仿练习”的框架,在解方程的教学中打破常规,在学生理解方程的简单变形及其合理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4.在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方面,教材注意留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除了在练习、习题和复习题中设置不同要求的问题外,对大多数例题和部分习题均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重点】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难点】1.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2.正确地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方程并求解.1.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比较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在分析数量关系上的区别,体会设元以后在思维、列式上直接、明了的优点,但不要“注入式”地告诉学生.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有目的、有根据地对等式进行变形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下一步应该对方程实施怎样的变形,变形的依据是什么.3.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步骤,鼓励解法的多样化,习题的数量以及难度应控制在与教材相当的水平.4.对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题意上,要使学生做到:借助图表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选择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理解列方程所依据的等量关系以及会解释方程中每个代数式的意义,注意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总之,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肯动脑筋、大胆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掌握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达到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3.1从算式到方程时3.1从算式到方程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3.明确方程和等式的关系.4.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5.能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所带来的方便.2.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重点】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简单的方程.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从应用题中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的一种进步.2.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2,3,4,5).【学生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方程.导入一: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与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导入二:变魔术好玩吗?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按照老师说的继续做下去,将你刚才写出来的数乘2,再加上4,再除以2,再减去3.好了,现在将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说出你开始的时候在练习本上写下的数,神奇吗?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同学们一定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奥秘了![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节了课堂气氛.导入三:卡片显示,观察卡片上的式子,你能填上适当的数吗?卡片上式子分别为:3+□=8,○-2=7,5×?=1,△÷2=3,.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设计意图]由最简单的题目导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标意识,增加趣味性,调节课堂气氛.思路一【课件1】出示教材第78页问题,提出问题:【问题1】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匀速运动过程中,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时间=路程速度【问题2】用列表的方法找等量关系,如果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问题3】请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可得方程-=1.【教师说明】我们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能够从上述的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x=420,从而求出A,B两地间的路程是420 km.通常情况下,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最早这样做的人,我国古代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知识拓展](1)方程中未知数的表示可以使用字母x,也可以使用其他一些字母,如y,z等.通常用字母a,b,c表示已知数.(2)方程中未知数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x+y=12,2x-y=z+1等.(3)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4=6.[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二1.定义方程,回顾举例.师:大家知道什么叫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师:你能举出一些方程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总结.【课件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1)1+2=3;(2)x+2>1;(3)1+2x=4;(4)x+y=2;(5)x2-1;(6)x2=x+2;(7) x+3-5;(8)x=8.2.根据题意列方程.【课件3】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讨论看能否用算术方法解,交流后考虑用方程如何解决,最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用算术法解时,是否遇到了麻烦?用方程可以轻松解决吗?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可得方程- =1.【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也可以根据题意画一个表格讨论,看一看各小组所列的方程是否一致,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活动2:归纳列方程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比较】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式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等量关系?可考虑按以下的顺序进行:(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试一试】【课件4】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岁.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和2x-8来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到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即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思路二【问题1】你能谈谈列方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吗?你是怎样一步步列出方程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算术法和方程法有什么不同?你能谈谈你的认识吗?两种方法的比较:从形式上看:算术法与方程法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出现?从思路上看:刚才做题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了怎样分析,并且决定了列式的不同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时,教师不必苛求学生回答得很全面,只要学生能谈出一两点体会,教师都应当加以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对思路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一般过程和思路,体验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5】(教材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用含x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x个月的使用时间;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3)找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所列方程等号两边式子的关系,教师归纳:(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问题1】以上各题,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师生活动】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分组汇报交流.解题过程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2】上述方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师生活动】在学生观察、讨论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知识拓展]在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①必须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如果【师生活动】可以采用“尝试——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也可以像下面那样按程序进行尝试.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知识拓展](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可把这个数代入方程的两边,若方程的两边相等,则该数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方程的解.(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是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变形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过程,树立建模思想.思路二【课件5】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恰当地设未知数,能否根据题意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必要时教师可参与到小组当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与点拨.师:像上边这样的方程,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你是从哪个角度给它命名的?学生阅读教材,体验方程的命名方式,并说一说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想一想,以上几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可以把你的思路过程表示出来吗?【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对于问题(1),我们已经列出方程,可以发现当x=6时,4x的值是24,这时方程4x=24的两边相等,则x=6叫做方程4x=24的解.师: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你能求出1700+150x= 2450的解吗?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流程图求解,给x一个值,代入方程,看一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不相等再换一个试一试,依次进行下去,直到找到方程的解为止.【思考】这里是不是单纯盲目地去“碰”呢?师生讨论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对列方程的思路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列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准确把握方程的两个条件:一、必须含有未知数;二、必须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2.一元一次方程.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不含分母,或虽含分母,但分母中不能有未知数.二、一元,即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此未知数可以出现多次,但只能是同一未知数,同一个方程中不能出现两个不同的未知数.三、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指的是化为一般形式ax+b=0(a≠0)后,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具有名词性,而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具有动词性.1.在下列式子:①2x-1;②2x+1=3x;③|π-3|=π-3;④t+1=3中,等式有,方程有.(填入式子的序号)解析: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未知数的次数是1;(2)是整式方程;(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等式有②③④,方程有②④.答案:②③④②④2.根据“x的2倍与5的和比x的小10”可列方程为.解析:由题意列方程为2x+5=-10.故填2x+5=-10.3.x=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10-x)=20;(2)2x2+6=7x.解析:把x=2代入上述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解:(1)x=2不是3x+(10-x)=20的解.(2)x=2是方程2x2+6=7x的解.3.1.1一元一次方程活动1:问题探究方程的定义活动2:归纳列方程的步骤活动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80页练习.【选做题】教材第83页习题3.1第1,2,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35+24=59;3x-18>33;2x-5=0;+15=0.A .1个 B.2个C.3个 D.4个2.小明准备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现在有20元,以后每月打算存10元,若设x月后他能捐出100元,则下列方程中能正确计算出x的是()A.10x+20=100B.10x-20=100C.20-10x=100D.20x+10=1003.小悦买书需用48元钱,付款时恰好用了1元和5元的纸币共12张,设所用的1元纸币为x张,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5(12-x)=48B.x+5(x-12)=48C.x+12(x-5)=48D.5x+(12-x)=484.检验下列各小题后面括号里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1)3y-1=2y+1(y=2;y=4);(2)3(x+1)=2x-1(x=2;x=-4).【能力提升】5.希望中学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49人,当该班少一名男生时,男生的人数恰好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设该班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2(x-1)+x=49B.2(x+1)+x=49C.x-1+2x=49D.x+1+2x=496.甲、乙两数的和为10,且甲数比乙数大2,求甲、乙两数,正确的方程是()A.设乙数为x,则(x+2)+x=10B.设乙数为x,则(x-2)+x=10C.设甲数为x,则(x+2)+x=10D.设甲数为x,则x-2=107.为创建园林城市,某城市将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缺22棵;如果每隔7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设原有树苗x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A.6(x+22)=7(x-1)B.6(x+22-1)=7(x-1)C.6(x+22-1)=7xD.6(x+22)=7x【拓展探究】8.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方程.以下给出了6个方程,请你把属于一元方程的序号填入圈(1)中,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圈(2)中,既属于一元方程又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两个圈的公共部分.①3x+5=9;②x2+4x+4=0;③2x+3y=5;④x2+y=0;⑤x-y+z=8;⑥xy=-1 .【答案与解析】1.B(解析:35+24=59,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3x-18>33,含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不是方程;2x-5=0与+15=0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都是方程.故选B.)2.A(解析:由题意知x月存10x元,又现在有20元,因此可列方程10x+20=100.故选A.)3.A(解析:1元纸币为x张,那么5元纸币为(12-x)张,所以x+5(12-x)=48.故选A.)4.解析:把每个方程后面的两个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如果左右两边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解:(1)把y=2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2-1=5,右边=2×2+1=5,左边=右边,所以y=2是方程3y-1=2y+1的解;把y=4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4-1=11,右边=2×4+1=9,左边≠右边,所以y=4不是方程3y-1=2y+1的解. (2)把x=2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2+1)=9,右边=2×2-1=3,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方程3(x+1)=2x-1的解;把x=- 4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 4+1)=- 9,右边=2×(- 4) -1=- 9,左边=右边,所以x=- 4是方程3(x+1)=2x-1的解.5.A(解析:由题意得女生有2(x-1)人,根据题意得2(x-1)+x=49.故选A.)6.A(解析:设乙数为x,根据甲数比乙数大2,则甲数为x+2,根据题意得出(x+2)+x=10.故选A.)7.B(解析:根据首、尾两端均栽上树,每间隔6米栽一棵,则缺少22棵,可知这一段公路长为6(x+22-1);若每隔7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可知这一段公路长又可以表示为7(x-1),根据公路的长度不变列出方程即可.)8.解析:一元方程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一次方程指的是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解:如图所示.这节课在设计上重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首先在引入时,问题设计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过程在对教材例题的处理上,让学生探索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优劣,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行比较,自己得出结论,较传统的教学活动而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于学生的探索活动,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在方程的解的概念这部分的处理上的重要性.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局限于教材中的问题和例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分析和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确定,教师没有重点指导.3.在探索方程的解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尝试.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加以创造.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可以让学生通过判断、辨析等手段加以强化.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一元”和“一次”两个重要的特点.在探索方程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想、小组合作去探究方程的解,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练习(教材第80页)1.解:设沿跑道跑x周可以跑3000 m,则400x=3000.2.解:设甲种铅笔买了x支,则乙种铅笔买了(20-x)支,所以0.3x+0.6(20-x)=9.3.解:设上底为x cm,则下底为(x+2)cm,所以=40,即=40.4.解:设小水杯的单价为x元,则大水杯的单价为(x+5)元,根据题意得10(x+5)=15x.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为()A.3=5-2B.3+4xC.5a-6=3D.2x+3>4x-5〔解析〕本题考查方程的定义.A选项为一个等式,但等式中不含有未知数,故不是方程;B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一个等式,也不是方程;D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故也不是方程.故选C.〔解题策略〕方程有两个条件:(1)式子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式子必须是等式.检验0,1,2三个数是否为方程3(x+1)=2(2x+1)的解.〔解析〕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必须用这个数替换方程中的未知数,并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解:将x=2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2+1)=9,右边=2×(2×2+1)=10.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解.将x=1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1+1)=6,右边=2×(2×1+1)=6.左边=右边,所以x=1是原方程的解.将x=0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0+1)=3,右边=2×(2×0+1)=2.左边≠右边,所以x=0不是原方程的解.〔解题策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直接根据条件代入方程的两边进行计算即可.3.1.2等式的性质。
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全章)
13中教案第4课时--0081.2.3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3、使学生体会相反数的意义,简化数的符号,学习观察、归纳、概括的策略与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的简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数轴上表出下列各数:0, 2,- 2, 5,- 5 (让全班同学练习,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引导学生观察数轴上表出的两对数(3与-3,4与-4)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以此引出课题,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板书:1.4 相反数](二)新课教学:1、互为相反数概念的建立观察课本第10页的图1.2-4中的两个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各表示的数有什么特点?概括:1、每一对数。
只有符号不同。
2、在数轴上表示每一对数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
3、两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边,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它们分别表示-6和6。
思考: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什么?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呢?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那么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作图示)1、定义:互为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如,+3与-3互为相反数,+4与-4互为相反数。
加深理解概念:“只有”“互为”你是怎样理解的?注意:(1)互为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3的相反数是-3,同时-3的相反数是+3。
(2)零的相反数是零2、找一个数相反数的方法13中教案第4课时—009处理:先让学生根据相反数的概念自己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相反数,然后教师再总结。
练习:课本第13页中的练习。
指名演板,然后评讲。
3、化简处理:教师先简说“化简”的含义,然后再举例说明怎样化简。
七年级数学上册(湘教版)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1.通过探究,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识别、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并会检验.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教材P 83~84,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方程的概念: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即指数)是 1 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任意写出一个以y 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__答案不唯一,如y +1=2__.3.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自学反馈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视机包装盒,它的底面宽为1.5米,长为1.8米,且包装盒的表面积为8.5平方米,设这个电视机包装盒的高为x ,则可以得到方程:__2(1.5×1.8+1.5x +1.8x)=8.5.2.小英把10元钱递给营业员买钢笔和铅笔,下面是小英和营业员的对话,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的内容算出铅笔是多少元一支吗?小英:买4支铅笔和一支钢笔;营业员:一支钢笔比一支铅笔多4元,应找你2元.解:设一支铅笔x 元,则一支钢笔要(x +4)元,依题意可得方程:4x +x +4=10-2____.3.已知方程:y -1=1y ,12x +6=0,x 2-3x +2=0,x -2y =1,x =3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B )A .1 个B .2 个C .3个D .4 个4.检验下列括号里数是不是它们前面的方程的解. x =10-4x (x =1,x =2).解:把x =1代入原方程得,左边=1,右边=6,左边≠右边,所以x =1不是方程x =10-4x 的解. 把x =2代入原方程得,左边=2,右边=2,左边=右边,所以x =2是方程x =10-4x 的解.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打“√”,不是打“×”. (1)5x +3y -6x =7 (√) (2)4x -7 (×) (3)5x>3 (×) (4)6x 2+x -2=0 (√) (5)1+2=3 (×) (6)-5x-m =11 (√)例2 已知2x m +1+3=7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 =0. 例3 检验下列x 的值是不是方程2.5x +318=1 068的解. (1)x =300; (2)x =330.解:(1)把x =300代入原方程得, 左边=2.5×300+318=1 068. 左边=右边.所以x =300是方程2.5x +318=1 068的解. (2)把x =330代入原方程得,左边=2.5×330+318=1143. 左边≠右边.所以x =330不是方程2.5x +318=1 068的解. 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B ) A .2x -6 B .x -1=0 C .2x +y =5D .12x +3=1 2.若x =2是关于x 的方程2x +3m -1=0的解,则m 的值为(B ) A .-0.5 B .-1 C .0 D .13.下列方程中,解为x =4的方程是(C ) A .7x =3x -4 B .3+x =-1 C .x -5=3-xD .x2=8 4.小明准备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现在有20元,以后每月打算存10元.若设x 个月后他能捐出100元,则下列方程中能正确计算出x 的是(A )A .10x +20=100B .10x -20=100C .20-10x =100D .20x +10=100活动3 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3.2 等式的性质1.通过探究,了解什么是等式,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重难点) 3.经历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数学思维和能力.阅读教材P 87~88,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探究:观察下图中左右两个天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往右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平衡; 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平衡.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探究:观察下图中左右两个天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从左往右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量,结果天平还是平衡; 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量,结果天平还是平衡.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或除式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二)自学反馈1.把方程12x =1变形为x =2,其依据是(B )A .等式性质1B .等式性质2C .分式的基本性质D .不等式的性质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C )①若mx =my ,则mx -my =0;②若mx =my ,则x =y ;③若mx =my ,则mx +my =2my ;④若x =y ,则mx =my.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1)若2x -a =3,则2x =3+a ,这是根据等式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a . (2)若-2x =4,则x =-2,这是根据等式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填空,并说明理由.(1)如果a +2=b +7,那么a =____________; (2)如果3x =9y ,那么 x =____________; (3)如果12a =13b ,那么3a =____________.解:(1)因为a +2=b +7 ,由等式性质1可知, 等式两边都减去2,得a + 2 - 2=b + 7 -2, 即 a =b + 5 .(2)因为3x =9y ,由等式性质2可知,等式两边都除以3,得 3x 3=9y 3, 即x =3y.(3)因为12a =13b ,由等式性质2可知,等式两边都乘6,得 12a ×6=13b ×6, 即3a =2b .例2 判断下列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如果a -3=2b -5,那么a =2b -8; (2)如果2x -14=4x -25,那么10x -5=16x -8.解:(1)错误.由等式性质1可知,等式两边都加上3,得 a -3+3=2b -5+3,即a =2b -2. (2)正确.由等式性质2可知,等式两边都乘20,得 2x -14×20=4x -25×20, 即5(2x -1)=4(4x -2). 去括号,得10x -5=16x -8.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D ) A .若x -1=3,则x =4B .若3x -1=x +3,则2x -1=3C .若2=x ,则x =2D .若5x -4x =8,则5x +8=4x2.如果a =b ,那么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B ) A .a -c =c -b B .ac +b =bc +a C .a c =b cD .a b=1 3.如图,天平中的物体a 、b 、c 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a 与物体c 的重量关系是(B )A .2a =3cB .4a =9cC .a =2cD .a =c4.已知x 、y 都是整数,利用等式性质,将下列各小题中的等式进行变形,然后填空.(1)如果x +y =0,那么x =-y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如果x =-y ,那么x +y =0,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 (3)如果xy =1,那么x =1y ,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的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4)如果x =1y ,那么xy =1,这就是说,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为1.活动3 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3.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1课时 移项、合并同类项1.通过探究,领会移项的实质就是等式的变形,记得移项一定要变号. 2.能依据等式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重难点)阅读教材P 90~91,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1.利用等式的性质1,观察下列变形过程: (1)方程5x -2=8两边都加上2, 得5x -2+2=8+2,即5x =8+2.(2)方程4x =3x +50两边都减去3x , 得4x -3x =3x +50-3x ,即4x -3x =50.归纳: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必须牢记,移项要变号. 2.解方程:4x -5=2x +3. 解:移项,得4x -2x =3+5, 合并同类项,得2x =8, 两边都除以2,得x =4.检验:把x =4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 左边=4×4-5=11, 右边=2×4+3=11, 左边=右边,因此,x =4是原方程的解.归纳: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二)自学反馈1.方程3x -7=x +3,移项得(A )A .3x -x =7+3B .3x +x =7+3C .3x -x =-7+3D .3x +x =-7+3 2.方程6x =3+5x 的解是(B ) A .x =2 B .x =3 C .x =-2 D .x =-3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解下列方程: (1)4x +3=2x -7 ; (2)-x -1=3-12x.解:(1)移项,得4x -2x =-7-3, 合并同类项,得2x =-10, 两边都除以2,得x =-5.检验:把x =-5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 左边=4×(-5)+3=-17, 右边=2×(-5)-7=-17, 左边=右边.所以 x =-5 是原方程的解. (2)移项,得-x +12x =3+1.合并同类项,得-12x =4.两边都乘-2,得x =-8.检验:把x =-8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 左边=(-8)-1=7, 右边=3-12×(-8)=7,左边=右边.所以x =-8 是原方程的解. 活动2 跟踪训练1.方程3x -1=8的解是(A )A .x =3B .x =4C .x =5D .x =62.若x =4是关于x 的方程x2-a =4的解,则a 的值为(D )A .-6B .2C .16D .-23.代数式1-2a 与a -2的值相等,则a 等于(B ) A .0 B .1 C .2 D .3 4.解下列方程: (1)7u -3=5u -4; 解:u =-12.(2)2.4y +2y +2.4=6.8. 解:y =1.活动3 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1.通过探究,学习并了解“去括号法则”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能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重难点)阅读教材P 92~93,完成下列问题.解方程“去括号”这一变形是运用了什么根据?去括号要注意什么? (一)知识探究要去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当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二)自学反馈 1.解方程:(1)2(x -2)=-(x +3); (2)2(x -4)+2x =7-(x -1); (3)-3(x -2)+1=4x -(2x -1). 解:(1)x =13.(2)x =165.(3)x =65.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解:初一有60人参加了搬砖.去括号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解方程:3(2x -1)=3x +1. 解:去括号,得 6x -3=3x +1, 移项,得6x -3x =1+3, 合并同类项,得3x =4, 两边都除以3,得x =43.因此,原方程的解是x =43.活动2 跟踪训练 1.解方程:(1)5(x +2)=2(5x -1);解:x =125.(2)4x +3=2(x -1)+1;解:x =-2.(3)(x +1)-2(x -1)=1-3x ;解:x =-1.(4)2(x -1)-(x +2)=3(4-x). 解:x =4.2.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多少时间?解:小刚在冲刺以前跑了1分钟. 活动3 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获得了哪些收获? 2.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1.通过探究,掌握并运用等式性质2正确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重难点)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重难点)阅读教材P 93~95,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去分母的关键在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2,去分母时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要将分子、分母看成一个整体,用括号括起来,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3.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解法的一般步骤为: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二)自学反馈1.解方程:3x +x -12=x +14-2x -13.解:两边都乘以12,去分母,得12×3x +6(x -1)=3(x +1)-4(2x -1).去括号,得36x +6x -6=3x +3-8x +4. 移项,得36x +6x -3x +8x =3+4+6. 合并同类项,得47x =13. 系数化为1,得x =1347.2.解方程:x -14+1=2-x +36.解:x =95.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的要用括号括起来.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解方程:3x -12-2-x5=x.解:去分母,得5(3x -1)-2(2-x)=10x.去括号,得15x -5-4+2x =10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x =9. 方程两边都除以7,得x =97.因此,原方程的解是x =97.活动2 跟踪训练 1.解方程:(1)5x -14=3x +12-2-x 3;解:x =-17.(2)2x +13-x +26=1;解:x =2.(3)3x -2x -12=2-x -25.解:x =1922.2.k 取何值时,代数式k +13的值比3k +12的值小1?解:k +13=3k +12-1,k =57.活动3 课堂小结1.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什么?2.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数的目的是什么?3.4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第1课时 和、差、倍、分问题1.掌握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能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和、差、倍、分问题.(重难点)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阅读教材P 98~99,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和、差、倍、分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时: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为:实际问题――→分析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模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二)自学反馈1.已知甲数是乙数的3倍多12,甲乙两数的和是60,求乙数.解:12.2.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调20人去支援,使甲处人数为乙处人数的两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解:17人,3人.活动1 小组讨论例 某房间里有四条腿的椅子和三条腿的凳子共16个, 如果椅子腿数与凳子腿数的和为60条,有几张椅子和几条凳子?分析 本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 椅子数+凳子数=16,椅子腿数+凳子腿数=60.解:设有x 张椅子,则有(16-x)条凳子. 根据题意,得4x + 3(16-x)=60 . 去括号,得 4x +48-3x =60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 =12 . 凳子数为16-12=4(条). 答:有12张椅子,4条凳子.活动2 跟踪训练1.甲车队有15辆汽车,乙车队有28辆汽车,现调来10辆汽车分给两个车队,使甲车队车数比乙车队车数的一半多2辆,应分配到甲乙两车队各多少辆车?解:分配到甲车队4辆车,分配到乙车队6辆车. 2.自去年3月西双版纳州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某校根据上级要求配备了一批营养早餐.某天早上七年级(1)班分到牛奶、面包共7件,每件牛奶24元,每件面包16元,共需144元.求这天早上该班分到多少件牛奶,多少件面包?解:该班分配到牛奶4件,面包3件.3.3月12日是植树节,初三年级170名学生去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如果男生平均一天能挖树坑3个,女生一天能种树7棵,正好使每个树坑种上一棵树,问该年级的男女各有多少人?解:该年级男生119人,女生51人.活动3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 销售问题和本息问题1.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和储蓄问题.(重难点)2.培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和能力.(重难点)3.充分感受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培养正确思考,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阅读教材P 99~100,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探究1.利润=售价-进价,售价=标价×折数10,利润率=利润÷成本×100%.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二)自学反馈1.某商店若将某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则此时该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该商品的进价是1 000元,求该商品的标价.解:设该商品的标价是x 元,依题意,得 0.8x -1 000=1 000×10%.解得x =1 375.答:该商品的标价是1 375元.2.小明的爸爸为他存了一个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开始存入5 000元,三年后得到本息和5 405元,则这个三年期的教育储蓄的年利率为多少?解:设这个三年期的教育储蓄的年利率为x ,依题意,得5 000+3×5 000x =5 405. 解得x =0.027.0.027×100%=2.7%.答:这个三年期的教育储蓄的年利率为2.7%.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某商店若将某型号彩电按标价的八折出售,则此时每台彩电的利润率是5%. 已知该型号彩电的进价为每台4 000元,求该型号彩电的标价.分析:本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售价-进价=利润. 解:设每台彩电标价为x 元,根据等量关系,得0.8x -4 000=4 000×5%. 解得x =5 250.答:该型号彩电标价为每台5 250元.例2 2016年10月1日,杨明将一笔钱存入某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是5%. 若到期后取出,他可得本息和23 000元,求杨明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分析: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问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本金 + 利息=本息和.解:设杨明存入的本金是 x 元,根据等量关系,得 x +3×5%x =23 000, 化简,得 1.15x =23 000.解得 x =20 000.答:杨明存入的本金是20 000元. 活动2 跟踪训练1.某人把2 000元作为教育储蓄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88%,到期时共得到利息345.6元(不扣税),他一共存了多少年?解:6年.2.某商品的进价是1 000元,售价为1 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解:最多可降价450元出售.3.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 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解:每台DVD进价1 200元.活动3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3课时行程问题1.通过探究,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重难点)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重难点)阅读教材P101~102,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探究1.速度×时间=路程.2.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的相等关系是: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3.追及问题(甲、乙同向而行,同地不同时)的相等关系是: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同时不同地)的相等关系是: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二)自学反馈1.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B)A.3 B.4C.5 D.62.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解:设x小时后乙追上甲,依题意,得3×4x-4x=12.解得x=1.5.答:1.5小时后乙追上甲.活动1小组讨论例小明与小红的家相距20 km,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小红家,两人商定小红到时候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去接小明. 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为13 km/h,小红骑车的速度是12 km/h.(1)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他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2)如果小明先走30 min,那么小红骑车要走多少小时才能与小明相遇?分析:由于小明与小红都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所以相遇时,他们走的路程的和等于两家之间的距离.不管两人是同时出发,还是有一人先走,都有小明走的路程+小红走的路程=两家之间的距离(20 km).(1)如果两人同时出发,如图所示(2)如果小明先走30 m in,如图所示解:(1)设小明与小红骑车走了x h后相遇,则根据等量关系,得13x +12x=20 .解得x=0.8 .答:经过0.8 h他们两人相遇.(2)设小红骑车走了t h后与小明相遇,则根据等量关系,得13(0.5 +t)+12t=20 .解得t=0.54 .答:小红骑车走0.54 h后与小明相遇.活动2跟踪训练1.王丽要从自己家骑自行车到外婆家,如果她的速度为9 km/h,那么到预定时间离外婆家还有1 km,如果她的速度为12 km/h,那么比预定时间少用10 min就可到外婆家,求预定时间和王丽家到外婆家的路程.解:预定时间为60 min;到外婆家的路程为10 km.2.田径场周长为400米,小明跑步的速度是爷爷的53倍,他们从同一起点沿跑道的同一方向同时出发,5 min后小明第一次追上了爷爷,求小明和爷爷跑步的速度.解:小明跑步的速度为200米/分,爷爷跑步的速度为120米/分.活动3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4课时分段计费问题和方案问题1.通过探究,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分段计费、间隔问题及方案决策问题.(重难点)2.培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重难点)3.增强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的意识.阅读教材P103~104,完成下列问题.自学反馈1.为了节约用电,某地规定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57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0.68元收费.小李家7月份的电费平均每度为0.60元,求他家7月份用电多少度.解:192.5.2.某市乘公交车(非空调)每次需投币1.5元或者购买IC卡,每次刷卡扣款1.35元,但办理IC卡时需付工本费15元.问需乘坐公交车多少次时两种收费方式的收费一样?当超过这个次数后哪种收费方式较合算?解:100次,购买IC卡合算.活动1小组讨论例1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出台了新的家庭用水收费标准,规定:所交水费分为标准内水费与超标部分水费两部分,其中标准内水费为1.96 元/t,超标部分水费为2.94元/t. 某家庭6月份用水12 t,需交水费27.44元.求该市规定的家庭月标准用水量.解:由于1.96×12=23.52(元),小于27.44元,因此所交水费中含有超标部分的水费,即月标准内水费+超标部分的水费=该月所交水费.设家庭月标准用水量为x t,根据等量关系,得1.96x +(12-x)×2.94=27.44.解得x=8 .因此,该市家庭月标准用水量为8 t.例2现有树苗若干棵,计划栽在一段公路的一侧,要求路的两端各栽1棵,并且每2棵树的间隔相等. 方案一:如果每隔5 m栽1棵,那么树苗缺21棵;方案二:如果每隔5.5 m栽1棵,则树苗正好栽完. 根据以上方案,请算出原有树苗的棵数和这段路的长度.分析:观察下面植树示意图,想一想:(1)相邻两树的间隔长与应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2)相邻两树的间隔长、应植树棵数与路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设原有树苗x 棵,由题意可得下表:方案间隔长应植树数路长一 5 x+21 5(x+21-1)二 5.5 x 5.5(x-1)本题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方案一的路长=方案二的路长解:设原有树苗x棵,根据等量关系,得5(x+21-1)=5.5(x-1) ,即5(x+20)=5.5(x-1).化简,得-0.5x=-105.5.解得x=211.因此,这段路长为5×(211+20)=1 155(m).答:原有树苗211棵,这段路的长度为1 155 m.活动2跟踪训练1.你坐过出租车吗?请你帮小明算一算.杭州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千米以内)10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20元,小明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1)请写出他应付费用的表达式;解:10+1.2(x-3).(2)若他支付的费用是23.2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路程吗?解:14.2.某厂招聘运输工,有两种方法来结算工资,一种是每月基本工资300元,每运1吨货给15元;另一种是没有基本工资,每运1吨货给20元.问每月运多少吨货时两种结算方法给的工资一样多?如果某工人每月可运货70吨,那么用哪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资?解:60吨,用第二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资.活动3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有何收获和感悟?还有哪些疑惑?。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
二、例题导引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x=y,则x/m2=y/m2; ②若x=y,则mx=my;③若x/m=y/m,则x=y; ④若x2=y2,则x3=y3例2 已知方程(m-2)x︱m︱-1+3=m-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例3 已知x=1/2是关于x的方程4+x=3-2ax的解,求a2+a+1的值。
例4 小明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和同学说,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8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请你列出方程,并用等式的性质求解。
)三、练习提高夯实基础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有〔〕①2x+1; ②x=0; ③2x+3>0;④x-2y=3; ⑤1/x-3x=5;⑥x2+x-3=0.A、3个B、4个C、5个D、6个2、下列方程中,解为1/2的是〔〕A、5(t-1)+2=t-2B、1/2x-1=0C、3y-2=4(y-1)D、3 (z-1) =z-23、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A、若2x-1=3,则2x = 4B、若3x =-6,则x =2C、若x+3=2,则x =-1D、若-1/2x=3,则x=-64、已x=y,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x-2=y-2B、-2x=-2yC、ax=ayD、x/c2=y/c25、下列各式的合并不正确的是〔〕A、-x-x = -2xB、-3x+2x = -xC、1/10x-0.1x = 0D、0.1x-0.9x = 0.8x6、若x2a-1+2=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7、某班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131元,比每人平均2元还多35元。
设这个班的学生有x人,根据题意列方程为.8、将等式3a-2b=2a-2b变形,过程如下:因为3a-2b=2a-2b,所以3a=2a所以3=2是述过程中,第一步的依据是,第二步得出错误结论,其原因是.9、解下列方程:(1)6x-5x=-5 (2)-1/2x+3/2x=4(3)2/3y -y=-3+1 (4)2x -7x=19+3110、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了计算机x 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 台,今年购买计算机 台。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1)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2.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根据条件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重点: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观察归纳法、合作探究五、教学用具:PPT六、教学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展出情景:欧拉是数学史上着名的数学家,在孩提时代他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有一天,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
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
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
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
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
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
他有办法。
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
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
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
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
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
”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
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Chapter 3 One-variable Linear ns3.1 XXX3.1.1 One-variable Linear ns (2 class hours) Lesson 1: Concept of ns1.XXX in problems。
write ns。
and XXX.2.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obtain n。
analyze problems。
and solve problems.FocusUnderstand one-variable linear XXX.DifficultyXXX.Activity 1: XXXXXX: XXX。
XXX。
Can you give an example?Students answer.Activity 2: XXX1.XXX XXX.XXX: Do you know what an XXX?Student: XXX containing an unknown variable.XXX: 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 of ns?Students give examples。
and the XXX summarizes.Practice:XXX。
Put a check mark (√) for correct ones and a cross (×) for incorrect ones.1) 1+2=3 (2) x+2>1 (3) 1+2x=44) x+y=2 (5) x2-1 (6) x2=x+27) x+3-5 (8) x=82.How to write ns based on the problemXXX: XXX display pictures and show the problem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n of the textbook:A bus and a truck depart from point A along the same road in the same n。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
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
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
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
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
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
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全章)
4.1.1 几何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物,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实际生活中几何图形的广泛存在与应用;认识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几何图形。
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体。
关键:建立好实物与几何图形两者之间的联系,发展几何直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图形并提出问题:1、请大家看下图,看谁能画出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图画?(学生动手画图。
)2、感到无从下手的同学,看一下虚景图形,它们是你小学学过的哪种图形?(分层教学)3、教师先引导会画的学生口述画法,之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建筑物的各部分分割成小学学过的几何图形:圆锥、圆柱、三角形、长方形等。
(学生从多渠道增加感知。
)二、新课探究一:教师再出示另一幅图形并提问。
1、上面各实物图片中,有多少个物体?2、这些物体的哪些形状类似?属于哪种几何体?你能说出理由吗?3、你能说出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具有上面几何体的特征?(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三个题目)教师归纳: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质量等,而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平行、相交、垂直等),就得到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几何图形。
把下面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体用线连接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动手操作。
)三、新课探究二:1、各组讨论,上边练习中的六种几何体可以分哪几类?2、总结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分两类:一类是长方体、棱柱、立方体;另一类是球体、圆柱、圆锥。
分类依据:第一类表面都是平面,第二类表面有曲面。
(用课件展示平面与曲面)(学生分组讨论,组内选一名代表回答,各组在全班交流结果。
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全章)
13中教案第32课时--086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重点难点】: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出示教科书89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3、列方程:3x+20=4x-25 (1)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3x-4x=-25-20 (2)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三、课堂练习:学生练习课本上第91页练习四、拓广探索,比较分析: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13中教案 第32课时--08721402x x x ++=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14042x x x ++= 五、综合应用巩固提高1、 现在你能解答课本85页的习题3.1第6题吗?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 和了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六、课堂小结:提问: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移项(等式的性质1),合并(分配律);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②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③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3.1.1 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授课类型:新授课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1小节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从算式到方程中第一课时内容.整节共计2课时,本课时侧重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以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前一章“整式”也为这一节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方程的学习,学生慢慢体验到未知数参与运算的好处,用方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建模的思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心理需求,为以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垫基础.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重要地位.(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能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用算式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新知教学有较好的基础;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接触过用方程解应用题,感受到算式解应用题和方程解应用题的不同,并对画示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知识;在情感方面,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知,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三、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并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等量关系;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一步,感受从算式到方程(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的优越性.(二)过程与方法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数学问题,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以及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2.学习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本课分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怎么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设计三个不同形式的实际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这三个问题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及特征.在例题讲解部分,运用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发现利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常规思路.学什么怎么学效果怎样(复习引入)(通过实例分析,进行方法特征归纳)(学生练习与小结作业) (二)学法分析本课时主要难点在于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面对这一难点,本节课采用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由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分解难度,再由全体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方法进一步学习,体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三)教学手段本课主要采用以powerpoint 为操作平台,界面活泼,操作简单,在需要的情况下,能有效支持多种其它技术.五、教学过程分析(一)复习引入——学什么(4min)问题1:x的2倍加上5等于21,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问题2:y的3倍等于y与7的差,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问题3:长方形的宽为x,长比宽多3,如果长方形周长为22,则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_____________.提问:请你根据题目提供的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设计意图】以小学知识为基础,学生可以很快得到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学生 从这三个问题中回忆小学所学方程的概念.先渗透给学生利用条件列等式的想法,分散本节课难点.(二)新课讲授——怎样学(20min)【环节一(8min)】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方程(1)用一根长为24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思路:4×边长=24 边长=24÷4;边长未知可设为x ,则可得4x =24)(2)一台电脑已经使用1700h ,预计每个月再使用150h ,经过多少个月这台电脑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我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学生在解决该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提醒(或帮助)学生画示意图来帮助分析,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像上述方程一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设计意图】通过三道简单应用题,学生归纳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而发现其特点.并通过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对比,正确区分开两者.(简单练习)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①83-x ②1254=+y ③1=+y x ④0=x ⑤x x 212=-⑥42-=+-x x ⑦723=+a ⑧52=+b a【环节二 例题讲解(8min)】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设计意图】通过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也向学生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 形).(思考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全章)
2.1整式---单项式【教学目标】:1.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等的概念;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并会迅速准确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单项式概念的教学第一步:举出课本上的例子——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它2,3,t小时行驶的路程分别是多少千米?学生很容易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出计算的表达式,于是我们就此进入用字母代替真实数字的代数式世界。
第二步:让学生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体积为_______。
2、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3、若n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4、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共捐款_______元.5、温度由T℃下降5℃后的温度是_______ 。
6、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5倍,圆珠笔的单价是_______。
第三步: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出:(1)4x是数4与字母x的积。
(2)ab是字母a与b的积。
(3)3x是字母x连乘3次的积。
(4)-n 是数-1与字母n的积。
(5) m是数与字母m的积。
(6)70%x是数70%与字母x的积。
揭示各例的共同特征是含有“乘法”运算,表示“积”。
第四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概念,讲解“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被充规定。
定义1:只包含数和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第五步:巩固练习(见书P56练习2)二、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教学第一步:从单项式的定义可看出单项式由两部分组成: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
定义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定义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课型:新授本课(节)第4课时本期总第课时【学习目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学习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解方程:(1)3x-2x=7;(2)14x+12x=3;二、自主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______本;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2)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_______本;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________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分析: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3x+20 -4x-20 =4x-25 -4x-20即 3x-4x=-25-20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3x+20=4x-25↓移项3x-4x=-25-20↓合并同类项-x=-45↓系数化为1x=45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例3 解方程 3x+7=32-2x (自己动手做一做)【课堂练习】:1.解方程:(1)6x-7=4x -5 (2)12x-6 =34x (3)3x+5=4x+1 (4)9-3y=5y+5【要点归纳】:上面解方程中“移项”的作用很重要:“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拓展训练】火眼金睛: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1)从3x+6=0得3x=6;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后反思使用时间:课前预设设计时间:课题: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型:新授本课(节)第10课时本期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用分类讨论法解决电话计费问题,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教案设计
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4.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模型思想,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从一个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并使学生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会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难点是对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1)m=0;(2)-2+5=3;(3)x>3;(4)x+y=8;(5)2a+b; (6)2x2-4x+1=0.你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情境漫画:好马和劣马沿同一条路径旅行,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若干天可以追上劣马.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2)学生问老师多少岁,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2岁,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就41岁了.请你算算老师、学生各多少岁?你能列出方程吗?你能说出以上两个方程的共同点吗?【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从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情境1中(1)(4)(6)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情境2中(1)设好马x天追上劣马,列方程240x=150×12+150x;(2)学生15岁,老师28岁.设学生x岁,则老师(2x-2)岁,列出方程2x-2+x-2=41.两个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的意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一元一次方程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根.2.等式的基本性质问题1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什么是等量代换?【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在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另外发展学生运用符号的意识.【归纳结论】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a-c=b-c.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a bc c=(c≠0).性质3:如果a=b,那么b=a.(对称性).性质4:如果a=b,b=c,那么a=c.(传递性).在解题过程中,根据等式的传递性,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替,简称等量代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A.S=12ab B.x-y=0 C.x=0D.123x+=1 E.3-1=2 F.4y-5=1G.2x2+2x+1=0 H.x+2.2.说明下列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得到的?(1)如果5x+3=7,那么5x=4(2)如果-8x=16,那么x=-2(3)如果3x=2x+1,那么x=1(4)如果-8=y,那么y=-8.3.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4x+1=9的解.(1)x=2 (2)x=3.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2x-4=18 (2)2y+8=5y【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 1.C F2.(1)等式的基本性质1 (2)等式的基本性质2(3)等式的基本性质1 (4)等式的基本性质33.(1)把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4×2+1=9,右边=9,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是方程4x+1=9的解.(2)把x=3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4×3+1=13,右边=9,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不是方程4x+1=9的解.4.(1)x=11(2)y=8 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7页“练习”和教材第90页“习题3.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与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移项的概念.2.能够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入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移项”的概念方法运用的理解;并使学生会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对移项法解方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重点是合并同类项、移项法解方程.【教学难点】难点是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移项法解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怎样的?(2)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说出你的理由?【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把若干本书发给学生,如果每人发4本,还剩下2本;如果每人发5本,还差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思考对于所列出的方程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转化?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移项时,要改变符号.情境1(1)合并同类项时,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2)中设前年购买新桌椅x 套,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了2x 套,今年购买了6x 套.列出方程x +2x +6x =270.方程的左边直接合并同类项,可得9x=270,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求出方程的解x=30.情境2中设有x 名学生,列出方程4x +2=5x-5.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都减(4x +2)再两边同时加7得出x=7.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看做把方程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教学说明】 通过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移项问题1 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 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移项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移项的目的是把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的过程是项的位置改变和符号变化的过程.即对移动的项进行变号的过程,没有移动的项则不变号.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 ).A.由15x =1得x=15 B.由3x=1得x=13C.由3x-2=0得3x=2D.由-3+2x=7得2x-3=72.通过移项将方程变形,错误的是( )A.由3x-4=-2x+1,得3x-2x=1+4B.由y+3=2y-4,得y-2y=-4-3C.由3x-2=-8,得3x=-8+2D.由y+2=3-3y,得y+3y=3-23.关于x的方程2x+a-9=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2B.3C.4D.54.在方程3x-12=1,13x+1=12,6x-5=2x-3,x+12=2x中与方程2x=1的解相同的方程有()A.1个B.2个C.3个D.4个5.方程4x+3=-3x-1的解x=_______.6.解方程:(1)0.6x=50+0.4x(2)4x-2=3-x(3)-10x+2=-9x+87.(1)当y是什么值时,5y-10与18-3y的值相等?(2)当y是什么值时,5y-10与18-3y的值互为相反数?【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 1.C 2.A 3.D 4.D5.4 76.解:(1)移项,得0.6x—0.4x=50 合并同类项,得0.2x=50系数化1,得x=250(2)移项,得4x+x=3+2合并同类项,得5x=5系数化为1,得x=1(3)移项,得-10x+9x=8-2合并同类项,得-x=6系数化为1,得x=-67.(1)5y-10=18-3y解得y=7 2(2)5y-10+18-3y=0解得y=-4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是移项?移项的过程是怎样的?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8页“练习”和教材第91页“习题3.1”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是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第3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方程变形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3.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步骤的探究,体会化归思想,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基础上,引出通过去括号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学习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灵活掌握和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程序【教学难点】难点是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①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注意给分子添加括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同学们,目前初中数学主要分成代数与几何两大部分,其中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未知数,建立方程,对未知数加以运算.而最早提出这一思想并加以举例论述的,是古代数学名著《算术》一书,其作者是古希腊后期数学家——“代数学之父”丢番图.丢番图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人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思考所列方程与已学方程有什么区别?你能否把它转化为已学方程的形式?【情境2】 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解方程(1)4(2-x)-60=3(x-1)(2)2157146y y ---= 【教学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列出方程,发现所得方程与已学方程的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情境1中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 岁,得出方程11115461272x x x x x +++++=方程中有分数,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2把方程中的分数转化为整数.情境2中(1)x=-7;(2)y=14- 【教学说明】 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列方程,发现所列方程与已学方程的区别,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已有的知识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问题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问题2每一步中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具体见下表:1.数学小诊所:小马虎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应怎么改正?解方程2141136 x x--=-解:去分母2(2x-1)=1-4x-1去括号4x-1=1-4x-1移项4x+4x=1-1+1合并8x=1系数化为1 x=8【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常数项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不对,应为:去分母:2(2x-1)=6-(4x-1)去括号:4x-2=6-4x+1移项:4x+4x=6+1+2合并:8x=9系数化为1:x=9 82.解:去括号,得12x-14-3=32x+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7 4.两边同除以-1,得x=-17 4.3.解:(1)去分母:3(x+1)-(x+1)=6. 去括号:3x+3-x-1=6移项:3x-x=6-3+1合并同类项:2x=4系数化1:x=2.(2)分母小数化整:490532 523 x x x--+-=去分母,得6(4x-90)-15(x-5)=10(3+2x).去括号,得24x-540-15x+75=30+20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x=495.系数化为1,得x=-4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89、90页“练习”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课从情境故事和回顾知识入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全章)
教法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和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课
件、实验
多媒体课件
仪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
尝试练习
①比a小9的数;② x的2倍与3的和;
③ 5与y的差的一半;④ a与b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 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用一用
一家书店所有图书按8折销售,小明星期天在该书店买了几本书,共节
省了8元,那么这几本书按原价应付多少元,列出方程。
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完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方程的定义及其解的概念:理解方程的平衡状态,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举例:3x + 5 = 14,让学生明白等式两边的平衡性,并找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基本解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我们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以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七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整章教案和习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教案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3.1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3课时3.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4课时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等式的性质》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基本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等式变形。
2.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从算式到方程的过渡,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是表达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算式到方程的思维过程,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相同运算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等式示例、等式性质演示、练习题)•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例题)•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实物教具(如天平,用于直观展示等式平衡的原理)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如天平),直观展示等式平衡的原理和等式性质的应用。
•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究等式性质的规律和应用。
•练习巩固法: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和应用的掌握。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天平称重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天平两侧物体的重量关系,引出等式的基本概念。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需要用等式表示的问题(如“一个数的两倍加上3等于10”),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等式表示这个关系,进而引出课题《从算式到方程:等式的性质》。
新课教学•等式的基本概念:明确等式的定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并给出几个具体的等式例子。
•等式的性质:•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天平演示和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一性质。
•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概述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是始终贯穿这些内容的主线,而且始终渗透着“数学建模”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方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划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观察、归纳引出不等式的两条性质,为进一步讨论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准备理论依据;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作了较集中的归类讨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关概念和等式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数字系数)并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初步树立数学建模思想和体会化归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运用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课时分配3.1 从算式到方程………………………………………… 2课时3.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 3课时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 ………………………… 4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3课时本章小结………………………………………… 2课时第1课时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知道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重点难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是重点;怎样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自学导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把问题中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的联系用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研究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未知数。
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 二、怎样列方程问题 汽车匀速行驶途径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1、汽车从王家庄行驶到青山用了多少时间?从青山到秀水用了多少时间?2、请你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 千米,那么王家庄距青山多少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多少千米?4、由于汽车是匀速行驶,可知各段路程的车速相等。
你能据此列出方程吗?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列方程的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厘米,可列方程4x=24 ①(2)设x 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1700+150 x=2450 ②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 人,那么女生人数是多少?男生人数是多少?女生人数为0.52 x 人,男生人数为(1-0.52)x 人。
0.52 x -(1-0.52)x=80 ③ 观察方程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①2x+3;②2×6=12;③1/2x-3=2;④1/x+3x=5;⑤y=0.四、方程的解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想一想:(1)x 等于多少时,方程①的左右两边相等? (2)x=5能使②的左右两边相等吗?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王家庄青山 翠湖 秀水设未知数,列方程思考:x=2是方程3x-1=2x+1的解吗?为什么?五、课堂练习课本82面1、2、3题。
六、课堂小结1、怎样列方程?怎样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3、什么是方程的解?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作业:课本84面1、2;85面5、6、10(2)题。
七、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一、提出问题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方程的解四、例题八、课后反思:第2课时3.1.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2、利用天平的经验分析得出等式的性质;3、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重点难点〕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是重点;利用天平经验抽象出等式的性质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自学导钢我们知道未知数的某个值是方程的解,但怎样才能知道方程的解是什么呢?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等式及其性质1、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
2、等式的性质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 ±c=b ±c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
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如果a=b ,那么a /c=b /c (c ≠0)。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 (2)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 (1)从ab=bc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 (1)从a/b=c/b ,能否能到a=c ,为什么? (1)从xy=1,能否能到x=1/y ,为什么?三、例题例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 (2)-5x=20; (3)-1/3x-5=4.分析: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 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解:(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x=26-7化为x=a 的形式,得 x=19。
(2)化为x=a 的形式,得 x=20/-5 于是x=-4。
(3)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1/3x=4+5即-1/3x=9 化为x=a 的形式,得x=9×(-3)于是x=-27。
四、课堂练习课本84面练习(1)~(4)。
五、课堂小结1、等式和等式的性质。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作业:课本85面3、4、7、8。
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3÷3一、等式及其性质二、例题三、练习七、课后反思:第3课时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时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我们先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两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那么去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今年购买计算机多少台?去年购买计算机2x台,今年购买计算机4x台。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依题意,可得方程x+2x+4x=140这个方程怎么解呢?我们知道,解方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化为x=a的形式,为此可以作怎样的变形?把左边合并同类项。
可得7x=140系数化为1,得x=20所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注意:本题蕴含着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即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它把含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向x=a的形式迈进了一步,起到了化简的作用。
三、例题例1 解方程7x-2.5x+3x-1.5x=-15×4-6×3解:合并同类项,得6x=-78系数化1,得x=-13注意:如果方程中有同类项,一定要合并同类项。
四、课堂练习课本89面(1)~(4);补充题:足球表面是由若干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五、课堂小结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a、b是常数)的形式。
从而简化方程。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
(1)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2)注意抓住基本等量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作业:93面1;3(1)、(2);4;5。
六、板书设计: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一、问题导入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例题四、练习七、课后反思:第4课时第三章第一阶段复习3.1-3.2.(1)一、双基回顾1、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含有的叫做方程;使方程相等的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x=-3是不是方程2x=5x+9的解,你是怎么知道的.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