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组织机构)【圣才】
第4章教育组织机构4.1 复习笔记一、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一)组织的含义1.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
组织将与该组织的生长体有密切关联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
2.从动态角度分析组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即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它不仅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也要求成员根据自己特定的地位去扮演一定角色,形成一定等级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以自己特定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些活动。
3.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的功能1.组织功能的含义所谓组织的功能,就是组织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实现这些功效的能力。
2.组织功能的内容(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目标,组织就是通过共同的目标,才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人集中在一起的。
(2)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①组织机构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从而鼓励和促进成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②组织机构要满足每个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合理需要,使他们在付出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之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组织通过分工、建立权力等手段,使组织中每个成员清楚认识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
(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有效的组织总是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关系的,没有自我调整的功能,组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组织的分类1.组织的类型(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①以解决生存和供应问题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性组织;②以解决社会适应和平衡问题为目标的政治团体或政府机构组织;③以解决社会统一问题为目标的法院、政党等利益团体;④以维护和发展社会文化形态为目标的文化组织,如学校、教会、博物馆等。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4章 教育组织机构)【圣才出品】
第4章教育组织机构4.1 复习笔记一、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一)组织的含义1.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
组织将与该组织的生长体有密切关联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
2.从动态角度分析组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即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的网络,它不仅限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也要求成员根据自己特定的地位去扮演一定角色,形成一定等级体系,并在这一体系中以自己特定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些活动。
3.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组织是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组织的功能1.组织功能的含义所谓组织的功能,就是组织所具有的功效以及实现这些功效的能力。
2.组织功能的内容(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目标,组织就是通过共同的目标,才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人集中在一起的。
(2)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①组织机构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从而鼓励和促进成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
②组织机构要满足每个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的合理需要,使他们在付出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之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组织通过分工、建立权力等手段,使组织中每个成员清楚认识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
(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有效的组织总是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关系的,没有自我调整的功能,组织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三)组织的分类1.组织的类型(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①以解决生存和供应问题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性组织;②以解决社会适应和平衡问题为目标的政治团体或政府机构组织;③以解决社会统一问题为目标的法院、政党等利益团体;④以维护和发展社会文化形态为目标的文化组织,如学校、教会、博物馆等。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答案】B【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
《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B.教育行政管理C.教学管理D.人才培养管理【答案】A【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答案】D【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
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B.教书育人C.调动教师积极性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答案】A【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C.有效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答案】B【解析】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
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7.1 复习笔记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一)领导的界说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4)领导即施加影响;(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
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1)领导是一种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
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同组织的发展方向,共同参与规划组织的未来。
2.组织运行的指挥者(1)概述领导者是组织成员的主心骨,是组织运行的总指挥。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第二版笔记
新编教育管理学吴志宏第二版笔记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吴志宏教授的《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作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还对当今教育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深刻的分析。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二、全面评估《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1. 深度分析《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在深度上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吴志宏教授以其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管理的核心概念、原理与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晰而立体的学科图景。
在第三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中,吴教授对教育管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使读者对教育管理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2. 广度阐释除了深度的阐述外,《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还在广度上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吴志宏教授凭借其独特的学术视角,涵盖了教育管理学的多个层面,包括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他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使得本书在广度上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在第六章“教育管理的组织管理”中,吴教授对学校组织结构、领导与决策、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使读者对教育管理的多方面内容有了更为立体的认识。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的全面评估,我们不难发现,这本教材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做出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教育管理学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与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应该深入细致地研读《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管理学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课后笔记解析新编教育管理学课后题解析1、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只不过是一盘散沙;2.提高工作绩效最主要的手段;3.提高士气,维护组织生存;4.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推诿;5.组织机构内部信息更加通畅;6.能够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7.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维持组织稳定等。
2、管理活动的特性1.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短暂的、暂时性的动作。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1.相同点: a.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b.对象都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c.都表现为一个过程;d.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2.不同点: a.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于定论和把握。
b.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标准。
c.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d.教育系统中,教学专业化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e.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业绩评价复杂多,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管理者在主观上往往无法控制。
f.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管理规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5、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6、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7、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三、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五、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六、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八、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九、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十、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8、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二、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三、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四、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五、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六、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七、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9、古典管理理论基本主张:(1)把提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圣才出品】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7.1 复习笔记⼀、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领导的界说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3)领导是⼀门引导服从的艺术;(4)领导即施加影响;(5)领导是⼀种⾏动或⾏为;(6)领导是⼀种说服的形式;(7)领导是达成⽬标的⼿段;(8)领导是相互作⽤的结果;(9)领导是特别的⾓⾊;(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
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度是不尽相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理品质(⼈)、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为特征(⼈)、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正式结构(系统);(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1)领导是⼀种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标的过程。
(⼆)领导者的⾓⾊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领导者是组织改⾰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
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向;(4)应通过种种领导⽅法和管理⼿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律,树⽴正确的思想观念,认同组织的发展⽅向,共同参与规划组织的未来。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名师吴志宏习题详解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名师吴志宏习题详解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1.1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意义和特性(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关于管理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
(1)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2)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3)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4)管理是“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1)组织管理只能是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单枪匹马无所谓管理。
(2)目标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地行动也无所谓管理。
(3)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下去,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
(4)效率管理所追求的就是出效率,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功用。
(二)管理和行政1.从狭义角度看待行政(1)行政的含义①“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②“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③行政要和国家、政府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
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
(2)行政的特性①行政必属于国家;②行政的权限由法律所规定;③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④行政必须是处理公务;⑤行政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2.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人们认为,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显然不应只局限于国家或政府部门,也不宜仅仅把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9章 学生管理)【圣才出品】
第9章学生管理9.1 复习笔记一、学生管理概述(一)学生管理1.学生管理的概念有研究者将学生管理定义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主体(1)学校管理学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
(2)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并不只是管理的客体。
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学生是学校中不容忽略的管理主体之一。
因为学生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正是其主体性不断形成的过程。
学生也是管理活动结果的建构者,学生既要认识管理对象,又要认识自身,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将自己建构成认识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3.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
这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
4.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
可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分类标准上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前者以任务为分类标准,后者以人员为分类标准。
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圣才】
第2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2.1 复习笔记一、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按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稷下学宫的办学模式颇有新意。
其新主要表现在:1.办学体制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
(1)官方出资,是指学宫乃君主出于养士目的而办,故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
(2)私家主持,是指学校实行门户开放,教者可自由讲学择徒,学者可自由求学选师。
(3)所有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从不多加干预。
前一点保证了学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办学者不必为此费心,后一点保证了学术的繁荣和活跃。
2.教学管理形式稷下学宫的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1)讲学讲学包括讲演、讨论、辩论等活动,为学校主要教学形式。
(2)著述著述则为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稷下学者留下著作宏富,著名的如《孙卿子》《公孙固》《田子》《捷子》等。
(3)育才育才是办学的目的,学校对学生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言行举止、尊师敬学等都提出严格要求。
3.教师管理制度(1)稷下学宫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对于成功讲学著述者,学校设祭酒、博士、先生等各种学术职衔。
(2)宽松的学术氛围,严格的教学管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一切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稷下培养的人个个光彩夺目,他们对战国中后期的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毫无疑问,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学记》中所体现的教学管理思想表现在:1.重视入学教育。
《学记》要求将开学入学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管理环节来抓,开学这天,要举行隆重典礼,君主率百官亲临学校,与师生共同祭奠先圣先师。
2.教学过程中须有一定训诫仪式,如听见鼓声,打开书箧上课,以示敬业;备有戒尺,以作训诫等。
3.君主每年夏季要到校视察,以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意义和特性(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关于管理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
(1)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2)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3)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4)管理是“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1)组织管理只能是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单枪旺马无所谓管理。
(2)目标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的行动也无所谓管理。
(3)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下去,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
(4)效率管理所追求的就是出效率,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功用。
(二)管理和行政1.从狭义角度看待行政(1)行政的含义①“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②“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③行政要和国家、政府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
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
(2)行政的特性①行政必属于国家;②行政的权限由法律所规定;③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④行政必须是处理公务;⑤行政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2.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人们认为,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显然不应只局限于国家或政府部门,也不宜仅仅把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
(三)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学生管理9.1 复习笔记一、学生管理概述(一)学生管理1.学生管理的概念有研究者将学生管理定义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主体(1)学校管理学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
(2)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并不只是管理的客体。
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学生是学校中不容忽略的管理主体之一。
因为学生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正是其主体性不断形成的过程。
学生也是管理活动结果的建构者,学生既要认识管理对象,又要认识自身,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将自己建构成认识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3.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
这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
4.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
可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分类标准上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前者以任务为分类标准,后者以人员为分类标准。
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14章教育经费管理)【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14章教育经费管理)【圣才出品】第14章教育经费管理14.1 复习笔记一、教育经费概述(一)教育经费的概念1.教育经费的概念教育经费是指一国为其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活动提供的费用支出。
2.对教育经费的理解(1)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投资①教育投资的概念在教育经济学中,教育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a.广义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投资指一切用于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费用,是指包括国民教育事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用于教育活动的费用支出;b.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投资是指投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②教育投资的分类a.直接教育投资直接的教育投资是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团体的教育投资以及国内外个人对教育的投资;b.间接教育投资间接的教育投资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消耗的、在政府和家庭开支中不予计算的教育费用。
(2)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政府财政预算内的教育拨款①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财政拨款无疑是国民教育最主要的经费来源,但是,从公共财政的视野来认识,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不仅有预算内拨款,还应包括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减免税额,各种优惠政策下减少了的学校费用支出;②二者的区别由于现代国民教育庞大的体系中,各级各类教育具有的公益属性有很大的差别,公共财政的投入既不可能、也无须满足所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全部费用开支,所以,教育经费中还有政府财政预算以外的、来源于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投入。
(3)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事业费支出事实上,教育事业费主要覆盖的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这两方面,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教师的继续教育等等,都需要政府及社会其他方面额外的费用开支才能进行。
(二)教育经费管理1.教育经费管理的含义(1)所谓教育经费管理,是指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使用、检查以及审计的过程。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圣才】
第5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5.1 复习笔记一、教育政策概述(一)什么是教育政策1.对教育政策不同的理解(1)第一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政府为教育事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制定的规划、方针和原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共同性、联系性,把教育政策看作是整个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2)第二种理解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法律或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是一种行动准则,是对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立下的规定。
(3)第三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2.教育政策的内涵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3.教育政策的分类(1)从层次上可将其分为教育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2)从其发挥的作用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3)从其对实施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性政策和间接性政策;(4)从其内容分又可分为各项部门的政策等。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1.指向明确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人们制定教育政策,总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没有目的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
2.相对稳定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3.影响广泛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因此教育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教育政策,甚至会引起社会全员参与讨论;有的公众甚至期望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期望来影响国家教育决策。
4.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12章 体育与卫生管理)【圣才出品】
第12章体育与卫生管理12.1 复习笔记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概述(一)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健康是身心对环境的良好适应。
体育能增强体质,卫生可预防疾病,因此,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义重大。
具体包括:1.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2.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人才;3.有利于发展人民体育事业,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4.有助于从小培养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意识。
(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1.体育工作的任务根据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1990年联合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3)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2.卫生工作的任务根据原国家教委、卫生部于1990年6月联合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是:(1)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2)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4)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3.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校育人的目标。
(三)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1.保证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学校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学校体育_丁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相关政策法规的精神,并将其作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
2.建立健全体育与卫生工作管理机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有一位副校长主管体育工作”,“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2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圣才出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2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圣才出第2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2.1 复习笔记一、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按今天的眼光来审视,稷下学宫的办学模式颇有新意。
其新主要表现在:1.办学体制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
(1)官方出资,是指学宫乃君主出于养士目的而办,故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包下来;(2)私家主持,是指学校实行门户开放,教者可自由讲学择徒,学者可自由求学选师。
(3)所有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由各家各派自主,官方从不多加干预。
前一点保证了学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办学者不必为此费心,后一点保证了学术的繁荣和活跃。
2.教学管理形式稷下学宫的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1)讲学讲学包括讲演、讨论、辩论等活动,为学校主要教学形式。
(2)著述著述则为活跃学术研究气氛,稷下学者留下著作宏富,著名的如《孙卿子》《公孙固》、《田子》《捷子》等。
(3)育才育才是办学的目的,学校对学生的饮食起居、衣着服饰、言行举止、尊师敬学等都提出严格要求。
3.教师管理制度(1)稷下学宫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对于成功讲学著述者,学校设祭酒、博士、先生等各种学术职衔。
(2)宽松的学术氛围,严格的教学管理,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一切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稷下培养的人个个光彩夺目,他们对战国中后期的政治和学术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毫无疑问,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学记》中所体现的教学管理思想表现在:(1)重视入学教育。
《学记》要求将开学入学教育作为重要教学管理环节来抓,开学这天,要举行隆重典礼,君主率百官亲临学校,与师生共同祭奠先圣先师。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5章 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5.1 复习笔记一、教育政策概述(一)什么是教育政策1.对教育政策不同的理解(1)第一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政府为教育事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制定的规划、方针和原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共同性、联系性,把教育政策看作是整个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2)第二种理解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法律或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是一种行动准则,是对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立下的规定。
(3)第三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2.教育政策的内涵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3.教育政策的分类(1)从层次上可将其分为教育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2)从其发挥的作用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3)从其对实施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性政策和间接性政策;(4)从其内容分又可分为各项部门的政策等。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1.指向明确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人们制定教育政策,总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没有目的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
2.相对稳定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3.影响广泛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因此教育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教育政策,甚至会引起社会全员参与讨论;有的公众甚至期望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期望来影响国家教育决策。
4.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科研管理)【圣才】
第13章教育科研管理13.1 复习笔记一、时代呼唤教育科研(一)教育科研的含义及意义1.教育科研的含义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
(1)人们要认识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就要研究儿童;(2)人们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就要研究教学;(3)人们要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就要进行比较研究。
2.教育科研的原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单纯依靠过去的经验很难得到圆满解决,而需要通过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通过教育科研来加以探索,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3.教育科研的意义(1)它可以促使教育决策的科学化;(2)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3)它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4)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重要的途径;(5)它为有远见、有抱负的教育改革家提供了教育实验的舞台。
4.我国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的教育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距离,这突出表现在四个“少”:(1)发表在国际知名教育刊物上的研究文章少;(2)创建真正有理论根底的教育流派少;(3)出现类似于蔡元培、陶行知那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家少;(4)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少。
5.教育科研的历史与现状(1)国外从20世纪初杜威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研究、蒙台梭利早期儿童教育的研究、尼尔在夏山学校的实验研究,到20世纪后半期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布鲁纳教育过程的研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等等,所有这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加深了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且在课程、教学方法、早期儿童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等方面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国内①20世纪一二十年代,在杜威学说的影响下,陶行知、俞子夷、舒新城等人在南京、上海等地着手尝试的“生活教育”“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的研究;②受平民教育观的影响,晏阳初在河北定县进行的平民教育实验研究;③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实验、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等;④1981年12月,来自上海普教系统的500多名教师和干部会聚一堂,召开了上海市第一次中小学教育科研规划会议,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召开较早的地方性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之一,标志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春风中正在逐渐复苏,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⑤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步的全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在当时取得了不少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如北京、上海、辽宁、浙江等地的“愉快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集中识字教学实验”“青浦数学教改实验”“整体教育改革实验”,以及汩罗、烟台等地的“素质教育实验区”、安徽的“农科教统筹实验”等等。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 课后习题 章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育
真题
管理学
模拟
部分工作题库来自真题教材 教育社会
管理学
第章
试题
管理
硕士
管理学
年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志宏所著的《新编教育管理学》的考生,也可供 各大院校学习教育管理学的师生参考。吴志宏著《新编教育管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管理学权威教材。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 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题库,本题库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精选名校考研真题,每道真题均提供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 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本书参考大量教育管理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 (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遵循吴 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的章目编排,精选详析了部分名校近年的考研真题,同时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 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根据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及热门考点进 行押题,其试题数量、试题难度、试题风格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完全一样。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 用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用来评估对自己的应试能力。
第1章管理、 教育管理和 教育管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教育管理学课后题解析1、管理活动的意义1.管理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只不过是一盘散沙;2.提高工作绩效最主要的手段;3.提高士气,维护组织生存;4.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推诿;5.组织机构内部信息更加通畅;6.能够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7.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维持组织稳定等。
2、管理活动的特性1.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短暂的、暂时性的动作。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1.相同点: a.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b.对象都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c.都表现为一个过程;d.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2.不同点: a.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于定论和把握。
b.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标准。
c.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d.教育系统中,教学专业化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e.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业绩评价复杂多,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管理者在主观上往往无法控制。
f.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4、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管理规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5、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6、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7、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三、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五、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六、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八、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九、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十、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8、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一、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二、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古希腊时期、古罗马时期)三、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四、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五、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六、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七、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9、古典管理理论基本主张:(1)把提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2)分工和专业化。
(3)统一指挥。
(4)工作标准化。
(5)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6)看中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7)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8)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10、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影响:1、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
2、问题:①它针对工厂企业的管理提出来的,完全照搬到学校管理会有较多局限性;②它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在学校管理中不完全适用③过于强调外部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忽视人生理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
11、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只重视组织的结构与科学的管理;人际关系理论只注重组织中的人;行为科学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前两种理论的偏颇,力求实现管理过程中实现组织和人的统一、协调和平衡。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2、西蒙的决策理论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
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
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
在组织决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3、领导行为的研究①领导行为描述问卷;②“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两维层面理论;③“管理方格理论”;④菲德勒的“权变理论”;⑤“情景领导理论”;⑥豪斯“路径——目标理论”等。
4、激励理论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②麦格雷格的“X理论、Y理论”;③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④弗鲁姆“期望理论”;⑤亚当斯“公平理论”;⑥“超Y理论”等。
12、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从理论角度来说,20c50年代以前教育管理的理论要么属抽象哲学思辨,要么是单纯的经验总结;50年代中期后,在行为科学影响启发下,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研究者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大量理论,充实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是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和科学化运动时期。
(2)在研究方法上,行为科学出现以前教育管理研究主流属“根据常识的价值判断”,实证研究虽然有但不被重视。
行为科学基本的手段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研究手段大量运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使得教育管理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
(3)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采用行为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极大改变,科学成分大大增强,学科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
13、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重视事实问题,更重视价值问题(2)提倡人本主义,而非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3)持有女性主义教育管理主张。
14、教育管理体制含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
15、、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利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16、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划分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权责的分配关系。
·含义:A.中央集权制:社会公共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服从和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统治。
<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指令为己任。
><美国>B.地方分权制:国家管理教育的权责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执掌,以地方自主管理为主的制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管理上有各自的权责范围,维持一种相对独立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呈现一种平行的管理体制。
><法国>·利弊:A.中央集权制:利:①利于统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从而制定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②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扶持和帮助;③促进教育标准的统一,各地根据统一的标准评估和检查教育发展状况。
弊:①不顾地方特点强求一致,不利于因地制宜;②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积极性和责任感;③地方缺少自主权,客观上使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僵化,缺少灵活性,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B.地方分权制:利:①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管理教育,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②利于充分发挥地方发展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③利于地方及时处理有关教育问题,避免出现是事情是中央,提高效率;④促使中央集中精力更有效履行宏观管理职能。
弊:①不易在教育领域统一政令、统一标准、统筹规划、统筹兼顾;②容易造成教育不平衡发展;③各地自主行政,中央调控能力减弱,不利于组织地方之间的协作。
·注意:(1)两种体制有其产生的客观历史文化基础;<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实行中央集权式还是地方分权制,有其产生、形成、运作的客观基础,是该国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所造成的>(2)两种体制各有利弊,难断言孰优孰劣;<对这两类教育管理体制的利弊不可偏执一段,不可因为一定时期某些改革的需要过度推崇某一而贬斥另一种> (3)教育管理体制并不能解决教育领域的所有教育问题。
<更多影响国家教育制度、政策及管理层面的事务,对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
>17、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①1978年,修订颁发《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规定全日制小学&中学由县(市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社队办的小学&中学,可以在县的统一领导下由社队管理。
②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大政方针和公关规划中央决定,具体教育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利都交给地方>。
③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期管理的制度。
由此,“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
<强调地方对发展基础教育的权责>18、组织的含义①静态上看,组织就是社会集团,是一个集团内各种关系系统的总和;②动态上看,组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构成模式,是人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彼此分工合作、相互影响的活动系统。
③生态学上看,组织有事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生长体,随着历史和社会环境的演变而不断进行自动调整,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19、组织的功能(1)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2)满足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3)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4)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
20、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1)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2)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3)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的原则;(4)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的原则21、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水平和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加上中学、小学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学校机构设立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表现在:(1)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没有设有政教处的学校的德育工作由教导处统筹管理> (2)绝大部分的小学不设政教处;(3)有些民办学校存在特殊架构;<eg.在校长办公室上层设有校董会,校董会为学校最高的权力机构,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由校长执行>(4)有些学校不设传统的“两处”或“三处”,该设有关的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直接领导想换职能部门;<eg.教学委员会、后勤委员会等>(5)一些学校设有教育科研室<越来越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而设,统筹协调全校教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室;(6)一些学校特设国际交流部;<为开展师生的国际交流工作>(7)校办工厂(或校办商店、校办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