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下的新员工培养诀窍

合集下载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双导师育人模式是指企业课堂中由企业内部员工与外

部专业导师共同承担培养学员的任务,通过内外部双导师的协作互补,实现学员的全面素

质提升。本文将探讨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期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双导师育人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双导师育人模式是企业培训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在传统的企业课堂模式基础上

的一种进步和完善。传统的企业课堂模式通常由企业内部员工或外部专业导师单独承担培

训任务,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内部员工通常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

但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外部专业导师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相

对丰富,但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单一导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学

员的全面培养需求。

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单一导师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内外部双导师的

协作互补,可以更好地实现学员的全面素质提升。企业内部员工通过与外部专业导师的合作,可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外部专业导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内

部员工的合作,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培训内容更加贴合企业的需求。

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企业内外部

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双赢的局面。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二、双导师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 培训目标的确定

在实施双导师育人模式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培训的具体目标。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其中,“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以“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讨论。

二、双导师制的理论基础

1.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而双导师制通过设置学术导师和生活导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2. 学习与生活的整合

传统的单一导师模式往往将学术指导与生活引导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间难以做到平衡。而双导师制通过将学术导师与生活导师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整合学历与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双导师制的实践经验

1. 双导师制的设立与管理

为了确保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公正的双导师选聘机制,确保学术导师和生活导师具备相应的素质和经验。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双导师制管理体系,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权益,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指导方案,定期组织评估和反馈。

2. 学术导师的作用与职责

学术导师是双导师制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专业培养。学术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推动学生在学术领域的发展。此外,学术导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和生活指导。

新员工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新员工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新员工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新员工培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公司文化和工作环境,提高新员工

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我们决定实施新员工双导师制,即每位新员

工将配备两位导师,分别为专业导师和文化导师。下面将详细介绍

新员工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首先,专业导师将负责新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工作技能指导。专业导

师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传授新员工所需的专业

技能和知识,并指导新员工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专业导师还

应定期与新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及时解答新员工在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和提升工作能力。

其次,文化导师将负责向新员工介绍公司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文化导师应是公司资深员工,对公司文化有深刻理解和认同,能够

向新员工传达公司的核心理念和文化内涵,帮助新员工融入公司大

家庭,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文化导师还应引导新员工了

解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激发新员工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另外,为了确保新员工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导

师制管理机制。公司将成立导师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导师制实

施方案和管理规定,统一安排和管理专业导师和文化导师的选拔、

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时,公司将建立新员工导师制档案,记录新员

工与导师的互动情况和效果评估,定期进行导师制的效果评估和改进,确保导师制的持续有效运行。

最后,为了激励导师积极参与新员工双导师制,公司将对导师进行

相应的奖励和表彰。优秀的专业导师和文化导师将被评为“优秀导师”,并享有一定的奖金和荣誉称号。公司还将通过各种形式,如员

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措施(一)

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措施(一)

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措施(一)

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加速成长的新模式

引言

近年来,年轻干部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培养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模式的各个措施,并解释其对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性。

1. 双导师制度的引入

•设立专职导师:年轻干部配备一位资深导师,其担任全职导师,负责指导干部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建设。

•配备业务导师:年轻干部同时配备一位业务导师,其来自所在部门,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负责指导干部的具体工作。

2. 导师选拔和培训

•定制导师选拔标准: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关心和理解年轻干部的成长需求。

•导师培训计划:组织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其指导和辅导年轻干部的能力,包括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技巧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3. 双导师合作机制的建立

•制定合作机制:明确双导师在干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分工,确保双导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和沟通。

•定期评估与反馈: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双导师和年轻干部之间进行交流和反馈,及时调整指导计划,保证其有效性。

4. 深化双导师帮带的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双导师共同协助年轻干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工作技能培养:导师通过传授实际工作技能,帮助干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导师关注干部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的建议,帮助干部保持积极心态和健康工作状态。

结论

年轻干部双导师帮带是一种创新的培养模式,通过同时配置专职

导师和业务导师,为年轻干部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这一模式的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壮大,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新的培养

模式,其中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概念、

特点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办法。

二、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概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双导师制度,即企业内部专业导师和外部

行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和辅导机制。专业导师负责学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工作指导,而行业

导师则以企业外部专家的身份,为学员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和发展方向,帮助学员更好地了

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于结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专业力量,为员工提供

更加全面、深入的培训和教育,以期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种培养模式

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还可以拓宽员工的视野,增强员工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企

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1. 专业性: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突出了培训的专业性,通过专业导师和行业导

师的双重指导,确保了学员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

2. 相互协作: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强调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专业导师

和行业导师共同育人,相互协作,为学员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培训服务。

3. 个性化: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注重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员的不同需求和

特点,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帮助学员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4. 持续性: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模式注重培养的持续性,不仅关注员工的短期绩效

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

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

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旨在加强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与企业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专家紧密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员工的个

人发展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培训对象

受训对象为公司中小企业的员工,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一)理论知识学习

1.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2. 营销策略

3. 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

4. 团队建设与协作能力

5. 职业素养培训

(二)技能学习

1. 项目管理

2. 沟通技巧

3. 时间管理

4. 人际关系处理

5. 团队协作

(三)实践操作

1. 实际项目实践操作

2. 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参与企业实践活动

4. 跟岗实习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培训

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由企业内外专家进行授课。

(二)导师带徒

利用员工带徒制度,由企业高级管理者和技术专家担任员工的导师,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和带徒培训。

(三)实践实习

安排员工进行实际项目实习,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

五、培训周期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每个员工基础培训时间为一年,其中集中培训占时间的1/3,导师带徒占时间的1/3,实践实习占时间的1/3。

六、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后进行综合考评,以学员参与度、学习成绩和考核结果为主要评估指标,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培训证书。

七、培训效果

经过双导师带徒培训,员工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技能得到增强,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八、总结

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双导师带徒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提升培训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

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

一、双导师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1. 促进学徒的全面发展

传统学徒制度中,学徒只有一个导师,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徒的成长和发展。而“双导师”制度则可以让学徒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辅导,促进学徒的全面发展。一位导师可能擅长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位导师则擅长实践操作的指导,学徒可以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2. 提升学徒的综合素质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徒可以在不同导师的带领下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学徒的专业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学徒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两位导师的互相配合和交流,学徒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智慧,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增加导师的培育负担

在传统学徒制度中,一位导师需要全面负责学徒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压力较大。而“双导师”制度可以将培育负担分担到两位导师身上,减轻了每位导师的培养压力,提升了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二、双导师选拔机制的研究

1. 导师资质要求

在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的第一步是确定导师的资质要求。导师需要获得相关行业的资质或者证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师需要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徒的学习和工作。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2. 培养导师协作能力

在双导师制度中,导师之间需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配合完成学徒的培养任务。在导师选拔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导师的协作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或者实践锻炼的方式,提升导师的协作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携手合作,为学徒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员工导师培养措施

新员工导师培养措施

新员工导师培养措施

引言

在现代企业中,新员工导师计划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这项计

划旨在帮助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企业文化,熟悉工作流程,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指导。本文将探讨新员工导师计划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培养措施。

1. 新员工导师计划的重要性

新员工导师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1 提供指导和支持

新员工通常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职责。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可以为

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团队,并理解公司的期望和文化。

1.2 促进知识传承

导师计划有助于促进知识传承。有些员工在公司里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拥有

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与新员工分享他们的经验,导师可以帮助新员工更快地学习和成长。

1.3 提升工作满意度和保留率

一个成功的导师计划可以提升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表现,并对员工保留

率产生积极影响。当新员工感受到支持和关心时,他们更有可能留在公司,并为公司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新员工导师计划的核心要素

为了确保新员工导师计划的有效实施,以下是一些核心要素需要考虑:

2.1 导师的选择和培训

选择合适的导师非常重要。导师应该是经验丰富、乐于助人、善于沟通的员工。为了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导师还需要接受培训,了解导师的角色和责任。

2.2 导师与新员工的配对

导师与新员工的匹配也是一项关键任务。匹配过程应该考虑到双方的技能、兴

趣和个性特点,并确保他们可以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

2.3 建立导师计划的目标和期望

在开始导师计划之前,明确目标和期望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导师和新员工都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一支

优秀的员工队伍来支撑,而员工队伍良好的建设,离不开企业课堂的培训。企业课堂作为

企业内部的学习与培训平台,承担了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岗位能力培训、创新思维培养等

重要任务。而双导师育人则是企业课堂中一种新的培训模式。

什么是双导师育人?

从字面上理解,双导师育人就是有两个导师共同参与员工的培训。在这种培训中,一

般有外部导师和内部导师两位老师,外部导师通常是具有在这方面专业背景并且能够讲得

生动有趣的人,而内部导师一般是公司内部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员工。他们一起为员工提

供技能培训、实战演练、职场经验分享等课程内容,寻找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提高培训效果

企业课堂培训有时会存在学习效果较差或者员工兴趣不高的情况,但是通过采用双导

师模式,外部导师可以为员工带来新的知识和技巧,内部导师则可以融合公司文化和制度,形成一个互补且综合的学习体系,相比于传统的培训模式,其覆盖面更广。

提升学员的多元视角

由于双导师由内外两位不同领域的导师构成,双方所传授的知识和思想也会存在不同

之处。这样对于员工来说,有机会获得两种不同的视野,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所学知识。

更好地培养公司文化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公司文化,外部导师不一定能深入到企业的内部来体会和理解公

司文化背后的价值观。而内部导师则生活在企业当中,深度理解公司文化和制度,可以将

企业文化贯穿到内部培训中。

帮助员工更好融入公司文化

双导师育人也是一种将新员工融入企业的其中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让员工既可以学习

新员工培养双导师制方案

新员工培养双导师制方案

新员工持续培养

双导师制方案

一、目的

1、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新团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公司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快熟悉岗位职责,发挥自身价值;

2、促使导师提高自我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延续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

3、通过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关注和辅导,提升新员工可塑性,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储备培养人才。

二、适用范围

**实业总部及旗下各门店和管理部门。

三、适用对象

新员工:新入职至在企业任职满2年的员工;

导师:经人力资源部评定拥有导师资格的员工。

四、实施办法

1、导师确认。新员工入职前由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协商为新人指定导师。每位新员工指定两名导师,分别为业务导师和职业导师。

2、导师任务。确认导师后,业务导师需在新员工入职前针对入职员工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完成《试用期新员工辅导计划》的设计,并交人力资源部备案。模板见附件1。导师需持续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动向,与人力资源部保持对人员培养的沟通。

五、导师津贴

通过对新员工的关注和培养,导师最高可获得2000元(每人)的津贴。

新员工的转正审核需导师共同参与,导师与新员工双向评价,导师的评价和签字确认作为转正审核项目之一。

1、转正次月,业务导师可获得1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新员工晋升转正业务导师可获得5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

2、新员工入司任职满一年,且年当综合绩效表现为优良,业务导师享5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入司任职满两年,且有晋升,职业导师享20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

3、若新员工未通过试用,导师不享受津贴;

4、若新员工转正时对导师的评价为不及格(或对导师的带教明确表示不满意),则导师无法享受津贴;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培养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长,不断积累学术和实践经验,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始尝试引入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以培养更具潜力的人才。本文将对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一、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企业、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和社会导师,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

1. 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培养。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社会导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2. 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社会导师通过各自的资源和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

3. 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紧密合作,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对人才的期望,帮助学校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1. 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的实施,企业导师和社会导师能够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指导和培养。企业导师能够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导师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三位一体双导师制度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更多的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资源,社会导师则能够介绍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新员工培养双导师制方案

新员工培养双导师制方案

新员工持续培养

双导师制方案

一、目的

1、帮助新员工快速融入新团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公司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快熟悉岗位职责,发挥自身价值;

2、促使导师提高自我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延续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

3、通过对新员工的职业发展关注和辅导,提升新员工可塑性,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储备培养人才。

二、适用范围

**实业总部及旗下各门店和管理部门。

三、适用对象

新员工:新入职至在企业任职满2年的员工;

导师:经人力资源部评定拥有导师资格的员工。

四、实施办法

1、导师确认。新员工入职前由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协商为新人指定导师。每位新员工指定两名导师,分别为业务导师和职业导师。

2、导师任务。确认导师后,业务导师需在新员工入职前针对入职员工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完成《试用期新员工辅导计划》的设计,并交人力资源部备案。模板见附件1。导师需持续关注新员工的成长动向,与人力资源部保持对人员培养的沟通。

五、导师津贴

通过对新员工的关注和培养,导师最高可获得2000元(每人)的津贴。

新员工的转正审核需导师共同参与,导师与新员工双向评价,导师的评价和签字确认作为转正审核项目之一。

1、转正次月,业务导师可获得1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新员工晋升转正业务导师可获得5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

2、新员工入司任职满一年,且年当综合绩效表现为优良,业务导师享5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入司任职满两年,且有晋升,职业导师享2000元(每人)的导师津贴;

3、若新员工未通过试用,导师不享受津贴;

4、若新员工转正时对导师的评价为不及格(或对导师的带教明确表示不满意),则导师无法享受津贴;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课堂的双导师育人,因为双导师育人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力,让每一位员工达到自己的最高价值。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不仅关注员工的技术能力,更注重为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和价值的机会。

所谓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即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由专职内部导师与外部导师联合组成的培训团队,一起协同培养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这种模式的培训带来三大优势:第一,员工获得的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素质,让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企业的内部导师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更能够因材施教,让员工扎实掌握技能;第三,外部导师通常是企业从业领域的专家,可以帮助企业及员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在实践中,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导师团队和学员评估机制。首先,课程体系包含了各种课程,如产品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等,这一体系应该是由外部导师和内部导师在企业的《人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以及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进行分类,同时也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需求和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的课程计划。

其次,导师团队的选择、培训和使用也是关键环节。导师团队的选择是需要考虑到导师的专业能力、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时,企业需要给予导师不断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最后,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学员评估机制也至关重要。学员评估应该是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机制闭环化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根据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程度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改进意见。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在企业内部广泛推广和应用。它将企业

内部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双重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实践中,企业导师承担着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

的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企业导师还能向学生介绍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校导师则主要负责课堂教学和学生指导。他们从学术研究和教学经验出发,设计、

组织和实施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学校导师还会担任学生的学习导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提供学习指导和解决方案。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它通过将企业实践和学校教

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导师

和学校导师的双重引导,使学生既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专业指导,又能够接受学校的学术

教育,实现知识的从学校到企业的转化。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

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二是资深导师的参与,可以提供学术与实践的结合,最大

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企业课堂双导师育人的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之间的协调

双导师工作室在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探讨

双导师工作室在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探讨

双导师工作室在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设计类人才,一些高校和企业开始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双导师工作室模式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模式。本文将围绕双导师工作室在设计类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进行探讨,并从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双导师工作室模式的基本概念

双导师工作室模式是指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导师团队,通过双导师的指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双导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一)建立合理的双导师团队

(二)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

双导师工作室模式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这需要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设计。课程体系既要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要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实际应用。

(三)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双导师工作室模式的实施需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实训活动等,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双导师团队应及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一)优势

1. 教学资源丰富:双导师工作室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

2. 实践能力强:双导师工作室模式注重实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方案

青年教师双导师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扎实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培养目标: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毕业班教学工作。

4.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

三、培养对象:入校不满三年及年龄在35岁以下、首次带高三的老师。

四、具体培养措施:

(一)班主任方面

1.学校选择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导师为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导师。班主任导师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班规,分析班级情况,传授班级管理工作经验,每周与青年班主任交流经验一次,一学期指导青年班主任召开班会三次以上(以教案为准)。2.班主任导师及时与青年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使后进生转化率逐年上升,指导青年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并填好转化登记表。

3.班主任导师要与青年班主任一起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帮助青年班主任化解矛盾,杜绝学生严重违纪事件。

4.班主任导师及时帮助青年班主任做好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违法犯罪率为零,没有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5.班主任导师指导青年班主任参加各类培训,积极参加技能大赛,上好班会汇报课。

6.班主任导师每学期要填写青年班主任的评语,作为评优依据之一。学校学生发展中心每年举行一次对青年班主任的综合考核,评出等级,考核分为:班主任导师评语,学生发展中心日常考核,年级日常考核,学生评分四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杂志V:有些公司实行了双导师制——为新人配备职业导师和业务导师,两位导师的职责各有不同。当员工进入工作岗位后,该如何增加职业导师与新人的黏合度,如何激励导师呢?

品融-刘:职业导师是一个长期关怀、关爱的角色。当员工回归业务单位,对于业务的问题,会跟业务导师更有共同语言。但是业务导师与职业导师在辅导定位上有所差异,业务导师更侧重岗位辅导,职业导师更侧重职业发展辅导。所以两者相辅相成,不要完全脱离开来。

Chencely:职业导师更多的是在员工发展规划上提供指导,业务导师则是在提升员工实际工作技能上提供帮助。关于激励职业导师,我认为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认同感或荣誉感,让其高度认同企业文化,并熟知企业战略规划。

十年沉默:职业导师、业务导师的性质和分工并不相同,业务导师主要是针对员工业务能力提升,而职业导师是对员工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公司文化有所帮助的,虽然不像业务导师产生的作用那么立竿见影,但是影响却更加深入持久。选拔职业导师不仅要求绩效好,更需要认可企业文化,深入了解企业精神。我们公司职业导师带学生期间,公司会单独发一笔经费,连续发半年,这笔费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导师定期请员工吃饭、喝茶,增加沟通;2.帮助外地员工解决吃住,甚至解决情感等问题。总之,在员工入职之初,给予他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全方位辅导和帮助。职业导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对于职业导师的激励,公司会额外给职业导师一笔酬劳和其他激励政策。比如:没有带过新员工是不允许晋级的;每年公司年会,还有“一对红”(导师和员工都出色)评选等。

【他山之石】

姚通旺三福百货公司培训经理

三福百货在培养储备干部(以下简称“储干”)项目上,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经验,开启了职业导师和业务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模式。

2014年,储干培养主要分为入职培训、基层员工学习期、见习助理学习期、助理岗位实践、储备店长学习期五个阶段。整个培养模式主要分为集中训练营与业务导师带训两个模块。

在集中训练营,安排班主任(来自总部)、辅导员(来自大区)作为储干的职业导师,职责是针对储干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授课、体验式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在不同阶段给予储干不同的职业指导。

业务导师带训体系则是设立培训店铺,让业务技能回归业务部门,避免培训部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的情况。在带训环节,引入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选拔与考核,使其业务能力能够真正的得到提升,并得到业务部门的认可。

随着储干数量的增加,承接储干带训的培训店铺越来越多,培养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分散。在培养过程中,储干呈现出学习状态参差不齐的状况,尽管培训部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储干培养跟踪上,但是精力有限,提高储干的培养质量成为一大难题。

所以,培训部拟定合同制培养方案,将最优秀的带训资源投放到优秀储干上。人事部选拔具有店长潜力的优秀储干,同时挑选业务能力强(一般为公司大店、超级店的店长)、带训能力与意愿强的在职店长,并与他们(储干和店长)签订培养合同,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关系,自合同生效起,1年内将优秀储干培养成为店长的导师,将给予他们非常丰厚的奖励。

业务导师的激励主要是通过培训店铺的考核产生,依据考核结果所属的区间,对各业务导师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职业导师主要是通过项目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储干培养,使总部与大区的培训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并无金钱激励。

【他山之石】

谷云盛海信学院副院长

职业导师也好,业务导师也罢,导师制的关键在于带好新人,促进企业绩效提升。海信集团多年来一直坚持“导师制”——给新员工配备导师(不区分业务导师和职业导师),引导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

早在海信还只是一家工厂的时候,就开始为新员工配备导师,那时还不叫“导师制”,叫“师傅带徒弟”。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管理不断完善,海信针对新员工的导师制也逐步完善,制定了“新员工导师制管理办法和操作手册”,从制度的角度加以固化和规范。

从海信多年的实践来看,导师制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不明确

很多实施导师制的企业希望通过导师制解决新员工培训和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给予导师太高的期望。其实,导师带徒只是新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信明确导师的职责就是帮助新员工尽快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所以,为新员工配备了总导师,在新员工转正前的半年内全程指导,转正后还要跟踪指导。在不同的阶段,为解决阶段性问题,还配备阶段导师,如营销一线实习时配备营销导师;生产一线实习时,配备生产导师。每个导师的目标都非常明确。

缺乏遴选标准

很多单位往往会选择新员工的直属上级作为导师,对导师带人的意愿和带人的能力缺乏标准,往往采用强制性的制定。其实,每个干部带人的能力和意愿都

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海信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非常明确的标准,按照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和引导三条标准为新员工遴选导师,并签订导师带徒协议,保证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优秀员工的工作经验能迅速、准确地传递给新员工。

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导师一般都是各业务领域的骨干,尤其是新任导师对指导新员工的技巧缺乏认识,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影响。海信制定的“导师带徒指导手册”就是专门指导导师的工具,里面规定了导师的职责,常见问题的解答等内容,并在导师被聘任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激励不到位

导师也需要激励,尤其是非物质的激励。导师往往要付出比平常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导师给予适当的激励,物质上给予导师补贴(或导师费),非物质方面要对导师加以肯定。海信每年都要举行导师聘任大会,公司主要领导出席,为新员工聘任导师;在举行新员工转正大会时,对表现优秀的导师加以表彰,从而激励更多管理人员担任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