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常州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常工政…2019‟135号关于印发《常州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各部门:《常州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已经学校研究决定,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12月4日常州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地方大学,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生产和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考取资质证书与专业能力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让企业经历真正转变为企业能力。
第三条力争到2022 年,建立相对完善的“双师双能型”专兼职教师培养、引进、认定与使用机制,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能力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双师双能型”数量达到专任教师总数70%以上。
第四条实施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共享工程。
鼓励专任教师走出去,每年选派不少于50名博士(教授)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坚持兼职教师请进来,面向行业企业引进高技术技能人才来校兼职兼课、担任企业班主任、企业导师,建成500人以上的优质兼职教师库。
第二章认定条件与程序第五条认定条件(一)基本条件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
2.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胜任学校教学工作。
3.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灵活运用专业理论,完成实践实训教学的指导任务。
(二)申请条件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1.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除外)。
双导师培养实施方案范文
双导师培养实施方案范文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一名学术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工作的一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下面将从双导师培养的背景、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
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学术导师主要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而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而企业导师则能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引入企业导师,可以弥补传统模式下的不足,使研究生在科研和实践能力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实施方案。
1. 双导师确定,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术导师负责学生的科研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
2. 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合作,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共同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确保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工作能够有机结合。
3. 双导师评价,学校建立双导师评价机制,对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指导。
4. 双导师制度宣传,学校和企业共同宣传双导师制度的优势和成果,吸引更多的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参与到双导师培养工作中来。
三、效果评价。
双导师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毕业后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加强,学校培养的研究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综上所述,双导师培养实施方案的范文,是一种有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通过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希望更多的高校和企业能够加入到双导师培养的行列,共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双培养是指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双培养,学生既能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培养,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受益于这种培养模式。
首先,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制定双培养的实施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培养方案。
同时,企业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
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同时,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共同制定评估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这样一来,学校和企业都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学校和企业还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
学校和企业应该定期举行双培养工作会议,及时交流双方的情况和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学校和企业才能够更好地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双培养服务。
最后,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校和企业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学生在双培养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学校和企业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只有这样,双培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首先,培养方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而这需要在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养方案要设立课程开设、师资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目标,推进学科知识教学的质量提高。
同时,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学科知识教学的场景化,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
其次,培养方案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培养方案应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培养方案要在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提高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最后,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场景,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认知。
培养方案要设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指导力度,确保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和指导。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全面规划和系统推进的培养方案。
方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和实践环境,培养教师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成长为具备深厚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良好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认知的优秀教师。
教师双培养机制实施方案
教师双培养机制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
而教师双培养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双培养机制的意义。
1.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双培养机制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接受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双培养机制,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成长,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双培养机制可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双培养计划。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双培养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 搭建培训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课程,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
3. 定期评估和反馈。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双培养机制的顺利实施。
4. 激励政策的制定。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双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施效果评估。
1.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实施双培养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双培养机制的实施,使得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实施双培养机制,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五、总结。
教师双培养机制的实施,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双培养机制的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双培养工程工作实施方案
双培养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双培养工程的实施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完成大学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培养。
通过双培养工程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进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实施内容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学校需要根据双培养工程的实施计划,将双培养工程的工作内容纳入到相应的课程中,设计并组织实施相关的课程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实习工作做好准备。
2. 实际工作实际工作是双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需要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培养相关专业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为他们提供实际工作机会。
学校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从实习中得到有效的经验和提高。
三、实施步骤1. 立项规划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双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包括实施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机构、实施责任人等。
学校还需要拟定实施的经费预算和管理办法,确保双培养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2. 合作协议学校需要与相关企业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培养工程的实施内容、方式、时间等,双方共同确定双培养工程的实施计划和安排,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3. 资源整合学校需要整合相关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学校需要组织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所学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培训。
4. 实施评估学校需要对双培养工程的实施进行评估,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培训进行总结、评估和反馴,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双培养工程的实施效果。
四、实施保障1. 指导教师学校需要指派专门的教师负责双培养工程的实施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所学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的培训。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全过程双导师制”是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所谓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从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中为其聘请指导教师,专业导师与中小学指导教师(以下称“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
这一做法贯穿教师职前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进入见习或实习阶段才由基地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一、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的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市场对需求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高等教育培养机构而言,如何造就出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有灵活而扎实的专业应用技能就成为了检验毕业生良莠的现实尺度。
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专业调研发现,当前的很多师范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优势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强、职前和职后有差距等弊病,也就是说,工作后存在着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
这不仅影响了培养单位的教育声誉,而且还在一定意义上浪费了使用单位的教育资源。
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体制瓶颈的制约,校内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外教育见习和实习重形式而轻效果,教育实践活动时间配置不合理。
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就是要努力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期,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对今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早熟悉、早了解、早准备、早进入状态,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使师范生及时深入小学进行实地参观、见习和实习等活动,并在基础教育一线指导教师和有关教育理论专家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状况进行动态的定期考量,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同时,以此检验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班队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反馈我们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手段中的缺漏,从而达到为小学输送优秀师范毕业生的目标。
双导师培养措施
双导师培养措施摘要双导师制是指在学术导师制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两位导师共同指导的一种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双导师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法以及其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引言学术导师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学术导师制下,导师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有限,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探索引入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双重指导和支持。
双导师制在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法因不同的机构和学科领域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导师制在双导师制中,学术导师仍然是学生的主要导师。
学术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课题选择、研究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2. 职业导师制职业导师是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有丰富经验的导师,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职业发展建议、实习机会等方面的支持。
3. 导师团队为了更好地实施双导师制,一些学校建立导师团队,由学术导师和职业导师组成。
导师团队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协同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双导师制带来的好处双导师制在学生培养中有着许多好处,以下是其中几点:1. 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在双导师制下,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指导。
学术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学科知识,职业导师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方向。
学生可以通过双导师的指导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拓宽学生视野由于双导师制涉及多个领域的导师,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非常重要。
3. 加强学生与职业界的联系双导师制通过引入职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适应职业市场的需求。
职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双导师制面临的挑战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下所示:1. 资源分配不均双导师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机构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个导师的工作负载适当。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双培养工作是指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前适应职场环境,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并吸纳优秀的人才。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促进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实现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促进产学合作;2. 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就业竞争力;3. 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并吸纳优秀的人才。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合作意向,高校与企业双方确定合作意向,明确双方资源和需求,签订合作协议。
2. 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学生双培养的具体计划,包括实习安排、学习任务、实践项目等内容。
3. 开展实践教学,学生按照培养计划,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4. 导师指导,企业安排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
5. 实习总结,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需要提交实习总结报告,对自己在企业实践期间的收获和成长进行总结和反思。
6. 评定学分,学校根据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总结报告,评定相应的学分。
四、保障措施。
1. 学校和企业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和解决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校和企业加强协作,共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3. 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双培养学生的绩效,确保评定公正合理。
4. 学校和企业共同举办双培养学生的交流活动,促进学术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五、总结。
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需要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通过双培养工作,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前适应职场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吸纳优秀的人才,促进产学合作。
因此,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对于推动产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双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能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产学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双导师制 实施方案
双导师制实施方案一、背景。
双导师制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和科研工作。
这种制度的实施,旨在加强学术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实施目的。
1. 提高研究生实际能力。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实践能力。
2.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导师与学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促进学术成果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 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使研究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实施方案。
1. 确定企业导师。
学校与企业合作,确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企业导师,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企业导师。
2. 制定双导师指导计划。
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指导计划,明确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安排学习和实践时间。
3. 实施导师指导。
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实践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评估监督。
学校建立健全的评估监督机制,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实施效果。
1. 研究生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 产学研深度融合效果显著。
学术成果得到了更好地应用和推广,企业需求也得到了更好地满足。
3. 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双导师制的实施,使研究生更好地适应了企业的需求,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总结。
双导师制的实施,对研究生培养和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双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验传承】双导师(资深导师带新导师)活动方案
【经验传承】双导师(资深导师带新导师)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通过双导师模式,利用资深导师的经验和智慧,帮助新导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实现经验的传承和教师队伍的培养。
二、活动内容:1. 导师分配:- 资深导师与新导师进行配对,并形成双导师团队。
- 配对原则:资深导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与新导师专业领域相符。
2. 导师培训:- 为资深导师提供导师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指导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带领新导师的能力。
- 新导师也需参加相应的培训,了解双导师模式的运作方式和期望。
3. 学科教学指导:- 资深导师与新导师一起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并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指导。
- 资深导师通过课堂观摩、课后讨论等方式,为新导师提供教学指导与建议。
4. 教学活动安排:- 双导师团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环节。
- 资深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导和点评新导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
5. 教学反馈与总结:- 双导师团队定期开展教学反馈和总结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 新导师可以根据资深导师的指导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并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活动效果评估:通过定期对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双导师模式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效果和持续性。
四、活动保障:为双导师活动提供必要的学校支持和资源保障,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培训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同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五、活动推广:定期宣传双导师活动的成效和经验,鼓励更多的资深导师和新导师参与其中,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承。
六、活动计划时间:根据具体学校的情况,合理安排双导师活动的时间,确保活动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相互协调。
以上为【经验传承】双导师(资深导师带新导师)活动方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青年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青年双导师制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青年双导师制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便他们在学术、科研和职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首先,青年双导师制将建立在现有的导师制基础上,为青年人才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另一位是职业导师,负责指导职业规划和发展。
这样的双导师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年人才在学术和职业发展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青年双导师制将注重导师的选择和培养。
学术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指导青年人才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职业导师则应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人际资源,能够指导青年人才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
教育部门将加强对导师的选拔和培养,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双导师的角色,并为青年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另外,青年双导师制将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教育部门将建立对双导师制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双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为青年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还将建立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估的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青年人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青年双导师制将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
教育部门将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导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以便他们能够在学术和职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总之,青年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将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科研和职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教育部门将加大对该方案的推广和实施力度,确保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
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一名主导师和一名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共同育人,以期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两位导师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首先,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双导师的角色分工。
主导师在学术指导上起主导作用,负责学生的课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学术论文撰写等工作;副导师则在学生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协助主导师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双导师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其次,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双导师制度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要求,规范双导师的工作行为,确保双导师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定期对双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双导师制度的有效运行。
另外,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都不尽相同,双导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指导方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双导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双导师的培训和考核。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和讲座,提高双导师的指导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双导师更好地适应双导师制度的要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考核评估双导师的工作情况,激励双导师发挥积极性,提高双导师制度的执行效果。
总之,双导师传帮带实施方案是一种有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和导师需要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双导师的培训和考核,促进双导师制度的良性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研究生做出积极贡献。
校企合作双导师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双导师实施方案校企合作双导师实施方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双导师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下面将从双导师制度的意义、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
首先,双导师制度的意义。
双导师制度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新模式,其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学校导师可以传授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学术探索;而企业导师则可以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需求,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在企业实践应用,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校企合作双导师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确定合作意向和合作领域,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其次,学校需要为学生配备学校导师,企业需要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双方导师需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接下来,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制定学生的实习计划和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和实践内容。
最后,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双导师制度的管理机制,包括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通过以上具体内容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度的落地和实施。
最后,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沟通,确保双方对双导师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学校和企业需要为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再次,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双导师制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双导师实施方案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在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传承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师徒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首先,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是指在传统的师徒制基础上,增加了第二位导师的参与。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提高学徒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在实施双导师带徒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双导师的角色和责任。
一位导师可以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位导师则可以负责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和人格修养。
这样一来,学徒可以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双导师带徒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轨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跟踪。
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学术成绩、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格修养等方面的评估内容,以全面了解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状况。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学徒毕业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学徒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导师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双导师在带徒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导师之间可以根据学徒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培养方案,确保学徒得到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双导师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将为学徒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也将为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的有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学徒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培养。
在双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徒应该加强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
学徒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重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双导师带徒实施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徒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将是其成长的重要保障。
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双培养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同时获得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具体实施双培养方案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合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培训。
下面将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介绍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学校方面。
1. 教学改革,学校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到学历教育之中,开设相关的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2. 实习实训,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提前适应职业生涯。
3. 职业规划,学校可以设立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企业方面。
1. 实习岗位,企业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实习岗位,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2. 师资支持,企业可以派遣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到学校进行技能培训,也可以提供实习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生涯。
3. 就业机会,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支持。
三、政府方面。
1.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双培养计划,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2. 监管指导,政府可以加强对双培养计划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达到预期效果,保障学生的权益。
3. 资源整合,政府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双培养项目的信息平台,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双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共同合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和培训。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双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双导师培训计划
双导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双导师培训旨在加强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高双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双导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双导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2. 增强双导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3. 加强双导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培养双导师的学术道德和师德师风;5. 提升双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培训(1)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原理(2)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法律法规(3)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2.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培训(1)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2)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培养(3)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3. 沟通与协作能力培训(1)团队建设与团队合作(2)有效沟通与协作技巧(3)团队冲突解决与团队管理4. 学术道德和师德师风培训(1)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2)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操守(3)教育伦理和教育教学道德5. 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训(1)教学案例和教学模板(2)教学视频和教学实践(3)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座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安排相关专家进行理论讲座,介绍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引导双导师深入思考和研究。
2. 实践操作组织双导师进行实践操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让双导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双导师思考和讨论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培养双导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观摩学习组织双导师到其他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和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好的教学案例。
5. 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双导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教学比赛组织教学比赛,激发双导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双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培训组织1. 培训时间每年组织一次双导师培训,时间安排在寒假或暑假期间,保证双导师都能全程参与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使师范生及时深入小学进行实地参 观、见习和实习等活动,并在基础教育一线指导教师和有关教育理论专家的启发 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能力状况进行 动态的定期考量,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同时,以此检验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班队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 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反馈我们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手段中的缺
定目录并组
3 名著阅读
2 每学期结束前提交读后感至少 2 篇;
3. 组织学生读书沙龙每学期不少于 1 次; 织导读。
2. 参加读书沙龙,并交流读后感。
4. 收集、检查、整理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
书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1. 培养实践能力、人际交往 1. 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1. 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及调查研究的方法指 班级导师重
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 定期向中小学指导教师、班级导师、专业 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实习基地
6 教育见习 2. 在实践中增强职业情感。 导师汇报见习情况;
2. 了解学生见习情况,重点关注特殊学生。 学 校 指 导
漏,从而达到为小学输送优秀师范毕业生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 改,边改边悟,边悟边长。以此来体现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 密切结合,在具体活动中发现缺点及时改正,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悟性来促进教师 专业化成长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 (一)根据增强学生综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总体要求,进行小学教育专 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和完善,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延长实践教学的时间 培养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组 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基础 性文件和法规性文件。因此,根据人才培养规律的特点和社会现实的需求趋势, 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前提性措施。在近几届的 培养计划中,我们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除固定学期、固定时间的集中实践外,每周要求学生至少进行 4-8 学时(半天到 一天)的分散实践。 (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师范学院和中小学共同配备经验丰富、责 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即为师范生配备双导师) 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多赢的有益活动。本着为社会和教育事业培养合格 的小学教师的宗旨,加强对职前教师的实践指导,既有利于师范院校履行教育职 责,也有利于实践学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的质量,还有利 于师范生尽快的了解、熟悉和适应自己未来教师职业的角色要求,促进他们在实 践活动中少走弯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困惑,及时调整策略,从而达到信 息通畅,各司其责的目的。因此,师范学院和实践基地学校要为师范生配备专门 的指导教师,并定期考核和评价。 (三)实行专家规划和引领,定期邀请基础教育一线的著名学科教师和校 长(兼职教授、副教授)与师范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并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点拨 专家规划和引领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效的传递信息和提供经验,使师范生可 以提前预知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了解常见的解决思路,以此解决目前很 多师范生中存在的专业思想不稳固、学术视野不开阔、教育感性不丰富、以及教
拟定目录
3 名著阅读 知识基础。
10 部;并做读书笔记; 2 每学期结束前提交读后感至少 3 篇;
3. 组织学生读书沙龙每学期不少于 1 次; 并 组 织 导 4. 收集、检查、整理学生读书笔记、读后 读。
3. 参加读书沙龙,并交流读后感。
感、书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1. 培养实践能力、人际交往 1. 利用寒、暑假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社 1. 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及调查研究的方法 班 级 导 师
写文献综述;
开始;相关
与综述
与实践的前沿。
3. 第 16 周前撰写并提交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献 3. 检查、反馈学生任务完成情况,为有困 授 课 教 师
综述 1 篇。
难的学生提供给予个别指导。
参与。
1. 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境 1. 按要求开展教育见习;
1. 经常深入实践基地,与学生及中小学指 导 师 组 及
授课教师参
6 课程学习 发展的能力;
机一级证书;
2. 开展考纪考风教育,杜绝学习作弊。
与。
2. 培育良好的学风。
3. 参加 CET 四级,部分学生能够取得合格 3. 关心学习困难学生,督促学生刻苦学习。
成绩。
1. 明确专业发展的阶段目 1. 在专业导师、班级导师的指导下,做好 1. 引导学生做好每学期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 班级导师重
和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工作。 9.对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工作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客观地评定师范生教育实践成绩,并写出评语。
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学生专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第一学年)
序 项目
号
主要目标
学生主要任务
专业导师主要任务
1. 了解生涯规划对自身发 1. 分析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 1. 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指导;
育智慧不现实等弊端。师范学院将经常邀请一些基地学校的教师或校长与学生者 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
四、具体实施方案(附后)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小学导师)
指导教师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热心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
勇于创新,具有开拓精神。 2.原则上必须是所在学校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3.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
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基本 社会实践活动;
导;
点参与。
4 社会实践 能力;
2. 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1 篇,字 2. 做好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工作;
2. 初步掌握撰写实践报告 数 2000 字以上,并在开学后一周内提交。 3. 收集、汇总实践报告,优秀作品装订成册;
(调查报告)的方法。
4. 遴选、推荐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全过程双导师制”是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 要举措,所谓全过程双导师制,是指师范院校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配备专业导师, 同时从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教师中为其聘请指导教师,专业导师与中小学 指导教师(以下称“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培养和引导学生专业发展与职 业发展。这一做法贯穿教师职前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进入见习或实习 阶段才由基地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序 项目
号
主要目标
学生主要任务
明确与深化本科阶段学习 1. 对生涯规划进行反思和调整;
1 生涯规划 与生活的意义。
2. 克服困难,完成本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专业导师主要任务
备注
1. 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与学 班 级 导 师
生沟通;
重点参与。
2.督促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的阶段目标。
“三字一话”技能达到规 1. 根据学校训练安排,认真组织和参加训练; 1. 督促学生开展“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班 级 导 师
1 生涯规划 展的意义;
2. 对生涯规划中的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 2. 督促学生完成生涯规划中的阶段任务;
2. 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3. 基本完成本年度的阶段任务。
3. 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和教育。
备注
班级导师重 点参与。
1. 了解职业技能训练的意 1.根据学校训练安排,认真组织和参加技能 1. 督促学生开展技能训练;
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会实践活动;
指导和社会实践的安全教育工作;
重点参与。
4 社会实践 2. 掌握撰写实践报告(调查 2. 撰写形式规范的社会实践报告(调查报告) 2. 收集、汇总实践报告,优秀作品装订成
报告)的方法。
1 篇,字数 3000 字以上,并在开学后一周内 册;
提交。
3. 遴选、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事项。在师范生上课之前,必须对其教案进行审核。 5. 要经常听师范生上课,课后主持评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6.指导师范生批改作业和进行课外辅导,帮助师范生明确作业批改和课外
辅导的注意事项。 7.为师范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创造条件,指导师范生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8.指导师范生组织好班级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学会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一、实施“全过程双导师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市场对需求人才的 质量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等教育培养机构而言,如何造就出既有深厚 的专业理论功底,又具有灵活而扎实的专业应用技能就成为了检验毕业生良莠的 现实尺度。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专业调研发现,当前的很多师范毕业生普遍存在 着自我优势不明显、就业竞争力不强、职前和职后有差距等弊病,也就是说,工 作后存在着相当长的一段适应期。这不仅影响了培养单位的教育声誉,而且还在 一定意义上浪费了使用单位的教育资源。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存在的 体制瓶颈的制约,校内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校外教育见 习和实习重形式而轻效果,教育实践活动时间配置不合理。实施“全过程双导师 制”,就是要努力缩短师范毕业生的职后工作适应期,使学生在入职前就对今后 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早熟悉、早了解、早准备、早进入状态,提高自身的市场 应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2. 了解学生见习情况,重点关注特殊学生。 指导教师参
情感。
3. 每学期见习结束后,提交见习报告(或 3. 收集、整理、评价学生见习报告。
与。
其他相关材料)1 份。
1. 掌握较为宽厚的基础理 1. 认真学习各门课程,诚信考试,不作弊; 1. 指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加强 班级导师、
论和知识,培养终身学习和 2. 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江苏省计算 学习目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