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合集下载

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导师制为平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体化 教学 和大学 生科 技竞赛 、科 技创 新和实 践创新 训练
计划紧密结 合起来 ,把课 堂延伸到社 会中去 , 延伸 到企业 中 去, 延伸到企 业产品研 发的整个过程 中去 , 延伸 到生产车 间
二 、高职 导 师制创 新人 才 培养模 式 取得 成效
1务 实 科研 基 础 ,推 动 创 新教 育 。通 过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大 .
导技术 平台 。

5 以 大 学 生实 践 创 新 训 练 计 划 项 目为依 托 ,提 高 学 生 的 .
科 研能 力。为了进一 步激 发学 生学 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
以导师制为 平台的 “ 四位 一体”高职导 师制 造性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培养大学 生的实 践 能 力 ,结 合 “ 战 杯 ” 大 学 生 课 外 学 术 科 技 作 品竞 赛 、 大 挑 创 新人 才 培养模 式 探 索
近 几 年 ,一 些 高 职 院 校 正 在 将 专 业 导 师 制 作 为 教 学 模
学生科技创 新基金项 目和 大学生实践创 新训练计 划项 目等 ,
以 项 目的 选 题 、 申报 、立 项 、调 研 、结 题 等 环 节 进 行 科学 安
式 , 入到 E常教 学计划 当中 , 嵌 l 以构建一个全 方位的专业教 育平 台 , 出创新 意识和创业 能力的培养 , 技能训练和教 突 将
改进 对 策 。
关 键 词 : 导 师 制 ;“ 四位 一体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对 策
近年来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 视角 ,它 不仅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更注重全体学生 的 程 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 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主 动 学 习 ,注 重 团 队学 习 组 织 的 发 展 ,树 立 终 生 学 习 的 理 的要 求 ,高职 院校都在探索 本科生教育 以外的导师制 ,这种 念 ,促进学生学 习能力的提 升 。2 1 年 ,笔者将 自己指导 的 00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摘要】在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背景需求不断增强。

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导师制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意义在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个性化教育。

为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可以加强导师培训与评价机制。

未来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发展方向应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和推动导师制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成长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背景需求、具体实施方式、学生影响、教师影响、困难与挑战、意义、建议、发展方向1. 引言1.1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引入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全面性的辅导和指导。

导师制的实施背景需求主要包括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就业需求。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大、就业厌恶等问题,需要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

而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学校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实施导师制可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支持。

2. 正文2.1 实施导师制的背景需求一、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缺乏对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培养。

实施导师制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

导师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的发展。

通过导师制,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三、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实施导师制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实施“导师制”,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以培养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的探索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发展。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它的实施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必须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服务,而“导师制”正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模式。

也是因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导师制”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细致化的教育指导。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道路。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加准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做出相应的学习规划。

导师制能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导师的合作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导师制下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通过实践和创新活动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习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制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有着众多的优势和意义,但其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是导师选择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导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大多数导师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所操控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够熟悉,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

“专业导师+能力导师+企业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探索


“ 专 业导 师+ 能力 导师 + 企 业导 师 ” 人 才培 养 模
式 的 内涵
基础相对薄弱 , 发展不均衡 , 学习态度差 ; 第二 , 目 前国 内高职院校普遍实行 的辅导员制 , 侧重于对学生 日常
生 活 与 学 习 的管 理 , 一个辅导员要管理 2 0 0 个 左 右 的
高职 院校实施“ 专业导师+ 能力导师+ 企业导师 ” 人才培养模式 , 以提高学生 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
导师+ 企业导师” 人 才培养模式 , 构建全员育人 、 全过
程 育 人 和全 方 位育 人 理念 , 是 全 面提 升高 职学 生 综合 素 质 的根本 需要 。

建设输送 了大批人才 的同时 , 也给高等教育尤其是高 职教育带来 了很多新 的问题 。第一 , 高校的扩招导致
学 生 生 源质 量 急 剧下 降 , 分 数 较 低 的高 职 学 生 的文 化
【 1 9 7 8 一) , 女, 湖南娄底 人 。 湖南邮 电职 业技术学 院 , 讲师, 硕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 : 计算 机网络安全 ; 简世 平 ( 1 9 7 2 一 ) , 男。 湖南 张家界 人, 湖南 邮电职 业技术学院 , 讲师 , 硕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 : 计算机通信。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8
4 8 }
当 代 职 业 教 育 , l 。 1 4 年 第 1 期
通过大一第一学期 的学 习 , 学生对本专业有 了一
定 的 了解 。此 时 , 学 院聘 任 专 业 骨 干教 师 和企 业 技 术 骨 干 作 为 专业 能力 导 师 , 学 生 可 以根 据 自己 的兴 趣 选
导师 的岗位 , 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能力导

依托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教育改革

依托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教育改革

依托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高职教育改革导师制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制度,高职高专如何有效地开展导师制一直是各院校探讨的问题,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从自身实际出发,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标签:导师制必要性工作问题导师制是一种理念先进的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教学管理一体化。

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等其他各个方面。

导师制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当时由牛津、剑桥率先提出并实施导师制。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由来已久,也符合改教育层次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导师制。

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率先在全院实行高职高专教育的导师制模式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

1 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长久以来,高职教育实行教学和学生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即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负责担任,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则由专门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完成。

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脱节,使得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了解,思想状况不关心,而辅导员又对学生的专业问题一知半解,提供不了专业方面的帮助,造成师生关系冷淡,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技能型的高职高专人才。

对于学生来说,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意义重大。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制度下,一个辅导员要管理3-5个,甚至更多的班级,人数超过200人,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对学生做到精细管理。

而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下,一般导师带的学生为30人左右,导师不仅可以帮助指导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做心理咨询等,更重要的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给予学生专业上的帮助和就业上的指导等。

例如,新生同学很容易在专业上产生迷茫,对初入大学感到不适应,甚至产生“上学无用、学不到东西、对专业毫无兴趣或认知”等悲观思想,这时,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體情况,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前提下,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校,尤其是专业等方面的迷茫及时最初疏导,而这些是以前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无法做到的。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绍 了淄 博 职 业 学 院 导 师制 的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过 程 中和 取 得效 果 , 分析 了 导 师制 在 实施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提 出 了一 些 建 议 。 并
② 深 入 了解 一 个企 业 , 织 学 生开 展 市 场 调 查 , 担 具 体 产 品 的 组 承
推 广业 务 , 以及 到企 业 从 事 与 电子 商务 相 关 岗位 顶 岗 实 习。 悉 产 品 熟
“ 导师制 ’ ’ 人才培 养模式在 院校教 育 中的具体 实践 高职
淄博职业学院 ) 鲍 建峰 (
摘 要 :高 职 教 育 是 培 养具 有 实践 能力 的 高等 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的教 育 , 高 多 , 全 国 大 学 生 沙 盘 大 赛 , 子 商 务 专 业 大 赛 , 国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如 电 全 职 院校 实 行 的 导 师制 与 普 通 高校 实 行 的导 师制 有 明显 的不 同 , 它是 一 种 以突 大 赛 等 。 些大 赛 是 培 养 学 生 能力 的有 效 途 径和 方 法 , 导 教 师 需要 这 指 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 发展 为根本 目的的导师制。 本文介 指 导 学 生 组 成 不 同 的 团 队来 参 加 这 些 比 赛。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导 师制
人 才 培 养
1高职 院校人 才培养现状
21制订《 . 工商管理学 院专业指导教 师工作 试行条例》 在 该条 专 业 思 想 , 爱 本 专 业 , , 热 明确 学 习 目标 和 职 业 发 展 方 向 , 快 掌握 大 尽 例 中 明确 指 出 , 以教 学 改 革 为核 心 , 技 能 培 养 为 突 破 口 , 合 高 等 学 的学 习 方法 , 学生 的职 业 道 德 形 成 产生 深 远 影 响 。 以 融 对 同时 减 少 学 生 教育 导 师培 养 模 式 ,在 我 院 各教 学部 构 建 一 种 新 型 的高 职 高 专 技 能 选 课 的随 意 性 和 盲 目性 , 以保 证 学 生 具 备最 基 本 的知 识 、 能 力 和 素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的“导师制”是基于学生成长需要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模式。

“导师”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实施方法包括:
1. 建立学生导师制度
学生导师制度是指在高职院校内设有专门的学生导师机构,由一定数量的专门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导师制度实施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实行“导师负责制”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导师负责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职业规划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关注,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建立“导师制度档案”,记录学生和导师的联系和互动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导师计划,进行指导和管理。

4. 加强导师培训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导师具备更好的教育教学和职业素质的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导师的培训。

导师培训应当注重培养导师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的“导师制”实施探索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关注。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职业规划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职院校逐渐开始探索“导师制”的实施。

所谓“导师制”,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一位指导老师作为学生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导师制”则更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实施“导师制”的高职院校通常会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导师制的组织体系。

学校会成立专门的导师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明确导师的职责和权益,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选拔和培训导师。

学校会根据导师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进行选拔,并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

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权益。

学校会明确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指导、学习和生活指导以及思想教育。

学生也有权利向导师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导师应及时予以解答和指导。

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双向反馈机制。

学校会定期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估,并组织学生对导师的评价,以不断改进导师制的质量和效果。

实施“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有多方面的好处。

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与导师的对话和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专业。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导师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并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导师会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导师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为他们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实施“导师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和导师对于导师制的理解和认识可能存在偏差,导致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稳定。

由于导师的指导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影响导师的科研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职业教育的大力推广,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不断得到升级,其中“导师制”的实施则成为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那么,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是如何进行的呢?一、初步规划实施高职院校想要实施“导师制”,需要先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师生交流等多个方面提前进行规划,使得整个教育过程能够更好地贯穿和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调研和实践活动,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并且对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进行充分的整合和利用。

二、建立引导机制由于“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中尚属新模式,在学生和教师中的了解情况等方面也难免存在问题,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引导机制,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导师制”的具体内容、目的和意义,同时让教师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作用,并且通过适当的培训和辅导帮助教师逐渐适应新的角色和身份。

三、实行双向选择在实施“导师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即学生可以在多个导师中自行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也可以在多个学生中选择自己的学生。

这种双向选择机制可以让学生自主性和选择自由度得到保障,同时还可以让导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灵活地制定教学规划。

四、有效落实教育计划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制定和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同时实践过程中还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达到最佳效果。

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客观的标准对学生和导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探索需要充分依赖于师生的参与和支持,既需要学生自觉性地去选择和尊重导师的教学规划,也需要教师认真地去制定学生的教育规划和定位,达到最佳互动效果。

只有通过双方积极的合作和参与,才能够为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高职院校“导师制”是指一种师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旨在加强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业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导师制在师生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通过导师制,师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得到更加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能在心理上得到更好地关怀和引导。

导师制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通过导师制,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倡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选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导师制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导师制还强调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导师制,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导师制鼓励学生在学科研究和项目实施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导师制在学业指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师制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进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导师制通过定期的面谈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业困难,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导师制还能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导师制”的实施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成绩和学业质量。

导师制正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高职院校“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需要全力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

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和实践活动。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导师制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愿报名 , 学校 初步 确 定 ; 征求 学 生 及 家长 意 向 , 师生
双向选择 ; 校研究 确定 , 学 颁发聘书。对导师的考 评, 学校要制作导师工作记载卡, 导师要及时记录施 导工作情 况 , 并定 期 向领 导小 组 汇 报 。领导 小 组要
不定期 与受 导学生 沟通 , 时了解情 况 , 及 并给 予导师 必要 的工 作指 导 和 帮 助 。学 校 各 部 门 、 主任 与导 班 师之 间要加 强协调 、 积极 配合 , 形成合 力 。 2 2 注意导 师工 作方式 方 法的指导 , . 提高导师 的工
个 合法 、 合理 、 正 的考 评体系并 重视对 导师 的培 训 公
是高职实施导师制的几个关键因素。
引导学生明确学 习目的和成才 目 , 标 端正专业思想
和学习态度 , 进学生 知识 、 促 能力 、 素质 的协调发展 。
1 明确 高职导师的职责
现代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
指导学 生的思想 、 指导学 生的学 习 , 还要 指导学生 的 生 活 。其最 大特 点 是密 切 师生 关 系 。近年来 , 了 为
毕业整个教育过程, 包括学生的学习、 工作、 生活等 各个环节 , 对学生 的教 育 要有 整体 性 和 一贯 性 的观 念, 自始至终 、 任何 环节都 不放松对 学生 的教育和指

1 1 被指导 的学生 以 6 1 为宜 , 生双 向选择 . — 0人 师
确定后应 立即要 求学 生 推选 小组 长 , 召开 第 一次 并
座谈会 。
12 关 心学生 的思 想政 治 进 步 , 持 用 马列 主义 、 . 坚 毛泽 东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教 育学 生, 注重对学生 进行爱 国主义 、 体主义 、 集 社会 主义 、

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

在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摘要:导师制培养模式在高校中广泛运用,该模式针对个体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使学生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全方位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也纷纷加入导师制培养模式,但由于起步晚、学制短等特点,高职高专导师制培养模式需探索创新做法。

关键词:导师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导师制”培养模式由来已久,牛津大学早在十四世纪就开始实行。

近年来,我国各大本科院校在深入开展导师制培养模式中,取得了不少成绩。

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加入导师制培养模式,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结构特点、教学任务、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层次、就业状况等有其自身特点,需要探索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1]一、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意义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的导师制,能够密切联系师生关系,导师能在学习上指导学生,进行德育,并能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由于学生学制短、人才培养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学生学科成绩参差不齐,就业现状等特点,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更有其特殊意义。

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可以为青年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排减学业上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

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作为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主办、与重庆市教委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每年为企业与社会输送大批毕业生,学校希望通过导师制培养模式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工作,能够更好培养高质量人才,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新模式。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现状及特点1.高职高专院校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数量不多近年来,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探索高职院校“导师制”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它通过建立起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帮助学生在学业、职业规划以及综合素养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实施“导师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厌烦和疲劳感。

而“导师制”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导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亲密的、个性化的指导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导师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指导,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导师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导师制”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具有职业理想和目标,但由于对职业市场了解不足和规划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

通过与导师的密切联系,学生可以得到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包括职业选择、就业技巧、个人素质的提升等。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议和推荐,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成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很少被重视。

而通过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取更多的教育启发和教学灵感。

学生也可以从导师身上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和生活智慧,使自己的成长更加全面和充实。

高职院校“导师制”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起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专业导师制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本文将从专业导师制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专业导师制的概念专业导师制是指在高职院校中,为每个在校学生配备一个专业导师,由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实习实训等工作。

专业导师既是学生的教学导师,又是学生的职业发展导师,扮演着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的双重角色。

专业导师制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指导”,通过专业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导师制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对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指导与管理。

1. 个性化指导:专业导师制通过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专业导师的关注和帮助,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2. 职业规划:专业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专业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 心理辅导:专业导师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专业导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和压力。

4. 实习实训:专业导师制带动了实习实训的深入开展,专业导师会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实习单位,协助学生进行实习工作,提供实际操作指导,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高教学质量:专业导师制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指导,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专业导师制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就业:专业导师制将学生的职业规划纳入重要关注范围,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 》 》 我 亭管理
“ 双导师制’ ’ 在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探索与实 践
梁荣幸 严 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 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并探 索性地实践 双导师制 这一新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 育管理形式,是对传统教育模 式的有效补充 ,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实施专业导师与德育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在一定程度促进 了 教师中心’向 学生 中心 的转变,深刻体现 了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 【 关键词 】双导师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一 一

双导 师 制及 其 产生 的社 会 背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 导 师 制 指 高 等 教 育 中 由 德 育 导 师 和 专 业 导 师 共 同负 责 学 生 日常 管 理 和 专业 素 养 培 养 工 作 的 人 才 培 养 制 度 。 从这 种制 度 本 身 来 看 ,它 要 求 每 个 教 学 行 政班 配备 名 德 育导 师 和 一 名 甚 至 多 名 德 育 导 师 从 事 学 生 的培 养 教 育及 日常 管 理 工 作 。 其 中 德 育导 师 主 要 负 责 的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 日常 管理 ,一 般 由辅 导 员 、 分 管 学 生 的 党 总支 书记 、副 书 记 担 任 ;专 业 导 师 负 责 对 学生 进 行 学 习层 面 、职 业 规 划 、 实 习 实 训 、 就 业等 方面 的指 导 ,一 般 由 中高 级 职 称 的教 师担 任 。 双 导师 制 产 生 于 2 0 世纪9 0 年 代 初 。当 时 , 我 国 确 立 了 建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改 革 目标 。在 改革 不 断 向前 推 进 的 过 程 中, 一 种 与 市 场 经 济相 适 应 的竞 争 机 制 逐 渐 形 成 , 大 学 毕业 生 不再 由 国家 统 一 分 配 工 作 , 自主 择 业 、 双 向 选择 的用 人 机 制 得 以 贯 彻 实 施 。 这 种 变 革 对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改 革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双 导 师制 就 是 在 这 种 变 革 中 以全 面 提 高 大 学 生 综合 素质 为 核 心 ,加 大 对 在 校 大 学 生 的 培 养 力度 ,将 学 生 的 培 养 过 程 与 管 理 过 程 有 机 结 合 在 一 起 的一种 制度 创 新 。 与 传 统 模 式 相 比 , 双 导 师 制 强 调 的 是 由两 名 导 师共 同负 责大 学 生 培 养 的 全 过 程 。而 传 统 的培 养 模 式是 一个 教 学 行政 班 设 一 个 政 治 辅 导 员 或 者 班 主 任 , 由他 们 负 责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班 级 日常 管 理 , 忽 视 了专 业 导 师 与 学 生 的 对 接 , 学 生 的 业 务 学 习 主 要 通 过 学 科 体 系 、课 程 设 置 、专 业 课 教 师 的 辅 导 等 不 同 渠 道 进 行 。这 种 传 统 模 式 , 在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的实践探索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行导师制,是完善教育管理方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应出台推行导师制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导师制的具体实践目前还在探索之中,但最核心问题是导师必须具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标签:职业教育;导师制;实践探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可见,职业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

如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不强;高职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普遍欠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还受到诸多歧视等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既需要国家继续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也需要高职院校自身不断的变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新路子、新方法。

为此,各高职院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市场需求变化,在积极地改革学校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全面推行导师制,即是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推行导师制的必要性目前,许多高校面临填报志愿率低,报到率低的问题。

就高职学生的就业而言,由于目前社会普遍的观点是“重学历、轻能力”,高职生的就业岗位还受到诸多不合理的限制,如不能报考公务员,许多行业和部门招考要求学历必须是本科,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从事工作层次还比较低等等。

因此,老百姓不认可、不愿意送孩子上职校。

对于已经选择读高职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就更有责任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

2016年第29期人才培养26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体现导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特点。

导师制在我国较早运用于研究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逐渐成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也进行了导师制的有益尝试,对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导师制的实施还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

[1]但由于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施时间较短以及经验的缺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导师制实施平台等保障条件不到位、导师制贯穿不彻底等,最终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导致导师制的实施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2]高职全程导师制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搭建一个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及因材施教的综合教育平台[3],目前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徐工院”)在人才培养中对全程导师制进行了不断探索。

以徐工院省示范专业、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介绍高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情况。

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背景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徐工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紧密围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人才这一目标,在专业建设时把学生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构建了基于装备制造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进程中按照能力增长规律,采用认知训练、过程模拟、真实演练、创新实践逐层递进的方式,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实行的导师制与普通高校实行的导师制有明显的不同,它是一种以突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导师制。

本文介绍了淄博职业学院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和取得效果,分析了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高职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招生来源增多,学生差异明显。

长久以来,高职教育实行教学和学生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这种状况造成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脱节,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技能型的高职高专人才。

导师制是一种理念先进的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教学管理一体化。

导师制是应用在高职教育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它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的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表明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高职学生专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职业规划开始给予重视。

2 导师制在我院的具体实践
针对现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我院从2009年9月起,对09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尝试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具体做法如下:
2.1 制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试行条例》,在该条例中明确指出,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技能培养为突破口,融合高等教育导师培养模式,在我院各教学部构建一种新型的高职高专技能培养的新模式,并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中率先试行,突出解决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问题,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

2.2 选配指导教师
根据“双师”素质的要求,由电子商务教育教学部,挑选出10名专职教师,承担0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导师制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定位、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及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

在以班级制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导师专业指导,来弥补班级实训实习的缺陷。

2.3 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09级电子商务专业有4个班级,165名学生,每名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指导教师。

然后由教学部根据每个专业教师的特长,最后确定每位指导教师指导14-16名学生。

2.4 制定导师制工作的基本规范
2.4.1 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指导学生的时间情况,制定出每个学期的导师工作计划,组织参加广告策划、网上交易、企业走访、技能大赛等活动。

2.4.2 每周需要与指导学生见面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并按时提交导师指导记录表。

2.4.3 每学期结束,要与学生一起对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交流,并且要求学生要写出书面总结报告以及下学期的学习计划。

2.4.4 学生实习期间的指导问题。

指导教师要定期走访企业,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实习计划,并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2.4.5 导师指导期间完成的重点工作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导师制工作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来完成。

因此指导教师需指导学生参加以下项目活动:
①参加技能大赛项目,每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大赛项目很多,如全国大学生沙盘大赛,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等。

这些大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组成不同的团队来参加这些比赛。

②深入了解一个企业,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承担具体产品的推广业务,以及到企业从事与电子商务相关岗位顶岗实习。

熟悉产品知识、企业信息,行业环境,业务流程等,全面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营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③完成一个专业项目,网上交易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内容,对于这方面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需要非常强化实践能力。

每个团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开设属于自己团队的店铺,全方位,直接的从事和网络交易有关的活动,既可以学习专业技能,又能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个很好基础。

3 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4个多学期的实践,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高职教育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对教师而言,既增强了责任感,又增加了与学生的
交流机会。

对学生而言,不仅明确了学习与职业发展方向,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参加社会实践,为就业提供很好的平台。

这次导师制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
3.1 减少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自我摸索的时间,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早日树立和稳定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尽快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减少学生选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构建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2 加强了师生交流,使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导师制的实施使专业教师有机会在课堂外接触学生,使他们更方便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还拓宽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导师制的实施从以前只管专业知识的传授变为既传授专业知识又管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不足,更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能人才。

3.3 促进了教学相长,使师生共同成长
导师制的实施营造了学术氛围,调动了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随时交流、随时讨论,增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导师来讲,这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促使导师更加注重自我教育和再学习,促使导师深入企业科研项目、生产岗位,在实践能力、教学研究等方面不断地取得进步,带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使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 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在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还是一个尝试和探索,还应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我院在4个学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4.1 导师的选择问题
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必然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就业思路、专业技能提高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日常管理等方面就显得欠缺和经验不足。

辅导员是以班级为单位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

在这两个方面如何定位是关系导师制顺利实行的关键。

辅导员工作如何重新考核定位的问题?导师在专业教师工作和导师工作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的问题等等,都将是在以后的导师制推行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2 导师责任心问题
由于導师工作只是一项兼职工作,导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导师的职责缺乏规范,造成教师被分派担任导师的时候,对于应该做什么及怎样去做不太明确,往往各行其是。

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掌握情况,重视导师队伍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等方式,增强责任心,提高他们指导学生的效果。

4.3 考核与待遇
实行导师制,必然使专业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

如何制定有效地奖罚制度,科学有效地考核导师的工作成绩是当务之急。

我们学院推行了“十佳导师”等考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要针对每一个导师的工作做出公平合理的考核却并不是那么简单,这关系到导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绩效工资等一系列切实相关的问题,必须在政策等方面做出倾斜,这样才能使得导师制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袁东兵.《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科学时代.2010,03.
[2]汪德彪.《依托导师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职业时空.2010,08.
[3]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高教论坛.201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