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杂文随笔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⑤在国际近景Leabharlann 术精品展览会上,观众有幸近距离观看魔术,体验其神奇魅力,为之拍案叫绝。
⑥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解析:“有智慧、小心翼翼地呵护”,这是一般的友谊,而不是“心灵相通、亲密无间”的友谊。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4分)
石缝间的生命(节选)
林 希
①石缝间那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啊。
答案:C
二、阅读鉴赏(5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人类钟情于交往超过任何其他活动,这或许是本能赋予我们的。友谊各种各样,通常由欲望、利益、公众或私人的需要建立和维系。因此,越是掺杂着其他的动机、目的和利益的友谊,就越难有其美好和真诚的东西,也就越无友谊可言了。父子之间没有友谊,因为孩子对于父亲,多半是尊敬。友谊需要交流,父子之间差距最巨大,难以有这种交流,也许还可能伤及父子间天然的义务。父亲不应向儿子袒露所有内心的秘密,以致父子间产生不适宜的关系;同时儿子也不能责备和指出父亲的错误,这是友谊最重要的职责。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④⑤⑥
解析:①始作俑者: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与句意不符。②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使用正确。③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使用正确。④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使用对象不当。⑤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使用正确。⑥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合语境。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随笔杂文单元综合评估(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综合评估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的文学生态无疑是“多元化”的。
首先,作家不再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我们着实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
全民写作的机制,导致文学作品爆发性增长。
CIP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申报出版的文学类图书达到50 230种,比2015年增加8.0%。
网络文学作品存量更大,每天发表的网文超过1 000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
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加快,网络文学每年都会产生两三种新类型(如“种田文”“重生文”等)。
文学已进入产业化、大数据、IP时代,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并存,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文学作品已成趋势,文学产业的粉丝效应日益彰显。
这种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
借鉴法国文学评论家蒂博代的观点,当下是全民批评的时代,存在着三种批评:有教养者的批评、专业工作者的批评、艺术家的批评。
第一种批评群体以媒体、读者代表为主,依靠网络等媒介表达批评态度和观点,体量大,但碎片化、感性化特征明显。
第二种批评群体,就是依附于高校、作协等体制内的专业批评家。
第三种批评群体是作家个人进行的辅助创作的研究,体量较小,他们主要以撰写“作家阅读笔记”的方式进行批评。
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本应起到引领作用,因为“专业批评承担着两种不可替换的功能:其一,使文学的整个过去保持现实性;其二,因为对所处时代的作品的了解,亦因为对人文科学的了解,给予文学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
尤其是在当今众声喧哗的境况下,专业批评更应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拨云见日,正本清源,有力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然而遗憾的是,面对全民写作的环境与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的危机。
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批评日益成为文学理论的附庸,不少批评者热衷于生造概念、套用空头理论,出现了大量“理论先行”“理论炫技”的文章,却无法解释真问题。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4
单元综合测评(四)(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扎西的菜园子邢庆杰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
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
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
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
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
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菜,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卖。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3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当知学问都从活人做出,学问之背后则必然有其人之存在。
但人不易知,各人与各人的天赋不同,智慧不同,境界不同,性格不同。
如欧阳修与司马光两人同是北宋大史学家,因其人之不同,而史学上之造诣与精神亦不同。
诸位治史学,不懂得所谓史学家其人,试问如何做得一史学家?读古人书,须能如面对亲觌,心知其人。
懂得了古人,像活生生地在我面前,我才能走进此学术园地。
此所谓“把臂入林”,至少在我自己要感得是如此。
也只有如此,才能了解到古人之血脉精神,以及他们间学问之传统源流。
自己才能参加进此队伍,随着向前。
否则读书虽多,所得仅为一堆材料,只增长了自己一些意见。
古人是古人,传统是传统,与我全不相干。
如此般做学问,尔为尔,我为我,各自拿到一堆材料,各自发挥一套意见,在人与人间,则绝无关系,绝无内在精神之传递与贯彻,交流与影响。
此种学问,其实全是假的,并非真学问。
诸位今日治学,多蹈此弊,在学术传统上尚无知识可言,而尽忙着找材料,创意见,想自己出风头。
那实在要不得!讲学问则必讲其源流承接,此中有人之与人之精神血脉,务要臻于“意气相投”之境,此是学问入门后之事。
徒知读书,只如听说话。
听人说话,却不知那说话的人。
读人所著书,却不知那著书的人,如此则仅成为死学问,死知识,只是一堆材料。
如欧阳永叔与王荆公,其文皆学自韩昌黎,但欧、王两家文字精神意趣各不同。
我们读韩、欧、王三家文,应能分别出此三家之异在何处、同在何处。
欧、王两家之学韩,各由何处入,又各由何处出。
应能从此三家文字“想见其为人”。
应使韩、欧、王三家之精神笑貌、意兴情趣,历历如在目前。
虽在我口里说不出,却要在我心里深深确有此想象。
又如读晚明三大儒著作,也须从其著作透过去了解其为人。
于此三家之面目精神各不同处,须能活泼如呈现在我目前。
当知学术有血脉,人物有个性,一家是一家,一人是一人。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随笔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杂文随笔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3单元 综合测试.doc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3单元综合测试一、积累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3分)()A.句读.(dòu)读.书(dú) 经传.(zhuàn) 传.道(chuán)B.从.师(cónɡ) 从.兄(zònɡ) 藩.篱(fān)吐蕃.(fān)C.近谀.(yú) 须臾.(yú) 度.长挈大(duó)长度.(dù)D.老聃.(rǎn) 冉冉.(rǎn) 苌弘.(chánɡ) 长.者(zhǎnɡ)解析:D项中“聃”应读“dān”。
答案:D2.下列各句中“道”字意义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解析:A项中“道”是“风尚”的意思,其他各项都是“道理”的意思。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作《师说》以.贻之(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犹且.从师而问焉不出,火且.尽D.享国之.日浅以致天下之.士解析:A项中前者是连词,来;后者是介词,与。
B项中前者表凭借,后者表被动。
C项中前者的意思是“尚且”,后者是“将要”。
D项中都是结构助词,的。
答案:D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B项中是名词用作动词,其他各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B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不拘于时,学于余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D项是判断句,其他各项都是被动句。
答案:D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A、B、C三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10短文三篇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与随笔10短文三篇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度.日(dù)推衍.(yǎn)风和.日丽(hè)垂.暮之年(chuí)B.厚赐.(cì)糊涂.(tu)枯燥.无味(zào)躁.动不安(zào)C.弥.补(mí)短暂.(zhàn)稍.纵即逝(shāo)丰盈.饱满(yíng)D.牲畜.(chù)囊括.(kuò)强.颜欢笑(qiáng)一叶扁.舟(piān)解析:A项,“和”应读“hé”;C项,“暂”应读“zàn”;D项,“强”应读“qiǎng”。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对即将到来的面试,她,一会翻书,一会试衣服,不知干什么好。
(2)在住房装修中,有人把承重墙给拆除了,这让楼上的邻居整日。
(3)来还是不来呢?她唠叨着,,坐卧不宁。
A.惴惴不安忐忑不安躁动不安B.躁动不安惴惴不安忐忑不安C.忐忑不安躁动不安惴惴不安D.惴惴不安躁动不安忐忑不安解析:根据语境,第(2)句应为表害怕意思的成语,可排除“躁动不安”,从第(1)句给出的语境看,“一会翻书,一会试衣服”,用“躁动不安”最恰当。
故选B项。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款“陪伴式”公众服务应用软件,通过电子杂志、视频动画、趣味游戏三种形式为旅客展示服务信息,提供娱乐消遣,消除旅途疲劳,获得更加立体的乘车感受。
B.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反腐立法建设,加快权力公开、党务公开等相关方面。
使权力依法行使,从而形成“不能腐”的制度笼子。
C.在中国复兴的沧桑巨变中,一条主线分外鲜明,那就是“变”——变动、变化、变革,或猛烈迅疾,或平和舒缓;或深层激荡,或涟漪久远。
D.信仰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的人生信念,在建构信仰时最不要忌讳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灌输式的说教。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老猫季羡林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我给它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
我唤它,它不肯进屋。
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
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
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
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
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
“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
”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
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
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
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
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
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90902229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7每小题3分,8小题5分,9小题4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桀骜.(ào)租赁.(lìn)喋.血(dié) 长歌当.哭(dànɡ)B.立仆.(pū) 噩耗.(è)屠戮.(lù) 殒.身不恤(yǔn)C.解剖.(puō) 攒.射(cuán)辗.转(zhǎn) 迥.乎不同(jiǒnɡ)D.作揖.(yī) 菲.薄(fěi)浸渍.(zì) 博闻强识.(zhì)解析:“解剖”的“剖”读“pōu”。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吠叫箜篌宏亮激亢屏息已待B.包袱捍卫绿草如荫逆来顺受C.厌倦拍摄短小精悍惊心动魄D.引证洗涤头破血流步履稳建解析:A项“屏息已待”的“已”应为“以”;B项“绿草如荫”中的“荫”应为“茵”;D项“步履稳建”的“建”应为“健”。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②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③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用,我们不愿意。
A.悲愤做客试验 B.悲哀做客实验C.悲哀作客实验 D.悲愤作客试验解析:①“悲哀”侧重伤心之意。
“悲愤”侧重悲痛愤怒。
后面已经表达出愤怒之意。
②是做客人的意思。
③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说,如今已不是巴金的年代。
可是,当文学对现实惊人地冷漠时,我们多么需要巴金直刺现实的勇气,多么需要他震耳欲聋....的呐喊。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综合测评1
单元综合测评(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锤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东西?有甚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得不住的展眼儿。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
”说着迎出去了。
刘姥姥只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
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已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周姐姐,搀着不拜罢。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甚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个姥姥了。
”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了。
板儿便躲在他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了几句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
周瑞家的回了太太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一样的。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的说,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情分。
”周瑞家的便道:“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2019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共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25894277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杂文随笔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1.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其作品中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诗哲”则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其作品中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学、史学和哲学的“互涵互动”关系,“互涵”指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动”指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它们都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2.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 )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史哲因素使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产生了《天问》《离骚》《老子》。
B.庄骚比翼,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庄子、屈原达到了思辨与审美领域的高峰。
C.庄子、屈原作品具有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不属于纯粹的哲学、诗歌。
D.哲学和诗的融通促进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造就了“庄骚辉映”的文化奇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珪,河南洛阳人,少以武勇隶军籍。
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大剑都指挥使。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
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
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
列肆无不侧目。
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
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
苟陷人于刑,深非理道。
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
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
”自是珪不复敢言。
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
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
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
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
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
”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
”乃探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
”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
梦升,真清强吏也。
”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
”既又曰:“与左赞善。
”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九年,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
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
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
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
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
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
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
会江、淮民曲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
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
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
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
师还,卒,年六十一。
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周:广泛B.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示:告示C.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付:交给D.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誉:美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史珪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②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③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④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⑤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⑥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A.①②④ B.③④⑥C.②③⑤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认为一般民众是唯利是图的,不能用不完善的法令来处罚他们,这也是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这表现出了宋太祖的宽厚之处。
B.郭贵曾任德州刺史,放纵亲族与下属在德州非法牟利。
梁梦升担任德州知州以后,将他们绳之以法,招致郭贵报复,梁梦升却因此事得以升迁。
C.史珪率军参与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战事,而他在两地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征伐太原时与刘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时却率领军队只是徘徊观望。
D.史珪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曲谋首的平定任务,将几百名强盗一网打尽。
几年后他在升任新职的路上,自行处理了十五件事,都得到了皇帝认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有美堂暴雨[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8.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
请结合颔联中的动词进行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