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教学设计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一。教材重点阐释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和季节变
化规律。虽然学生在初中地理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太阳高度的基本知识以及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但由于本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故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仍然会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建立其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演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联系实际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纬度分布规律、季节分布规律)
四、教法: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五、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实验用具:地球仪、橡皮泥、便签纸、红墨水、牙签
实验分组:4〜6人一组
知识点二:冬夏至口口地位置关系。 <<>
图锻从现规 析,生的结能 ,力学杂总的。 图能炼纷象律力
知识点三:冬夏至口太阳光照图 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正确 的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 度的相关概念。理解和掌握二 分二至口的口地关系和冬夏至 口太阳光照图形成原因及特 点。理解不同纬度天顶的位置 差异的原因。
夏至口― 冬至日 知识点四:不同纬度地平面和天顶位置。 J n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学案 学生版
1.3地球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
编写人:金雪莲审核人:金雪莲审批人:
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
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2.学会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的的应用案例。
3. 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
2.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自学手册学,思考问题)
★★一、回顾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
1、地球公转的方向及节气
在图1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地球自转的方向。
公转轨道上A、B、C、D位置的节气为:
A、 B、 C、 D、
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在进行回归运动,在图2中标出节气和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二、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之间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
2.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读图3昼半球的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分析:
(1)昼半球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其太阳高度为度。
(2)昼半球的外缘是一个圆,即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线,其太阳高度为度。(3)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
1、概念: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请在图4中标出正午太阳高度(用H表示)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一般规律是:
从向南北两侧递减。
3、根据图5填空。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教案名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要点:
1.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地球的自转和其对太阳高度的影响。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资源:地球仪、两张纸、直尺、铅笔、直尺、图表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有所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太阳的高度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学习目标:“通过探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太阳高度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二、观察与实验(30分钟)
1.演示实验一:太阳高度测量方法
-制作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将一张纸剪成窄而长的条状,竖直插入直立的另一张纸中,并在底部固定。
-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阳光下,通过移动纸条观察和测量太阳的高度。
-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太阳高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2.探究实验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例如一周或一个月),每天在正午观察太阳的高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地球仪来推算太阳高度的变化。每天正午时,通过测量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与天赤道的夹角,计算太阳的高度。
-将观察和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图表,并就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三、数据分析(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数据,通过观察图表和测量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重、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地平面的高度角。一天之中,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其规律是:0°─最大─0°,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大值,但不一定为90°。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子午线时(此时地方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H表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2、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由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①二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问题思考】
同一时期,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怎么比较?
(2)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①A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达一年中最小,从冬至→二分→夏至逐渐。
②B地(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达一年中最小,从冬至→二分→夏至逐渐。
③C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达一年中最小。
【问题思考】
不同时期,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怎么比较?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如下图所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10°N)时,若要求A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则需找到它与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即为
40°-10°=30°,则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太阳高度角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材解读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教材正是抓住这两点来分析,教材设计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以及读图思考题,让学生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以及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情况。本节微课的设计紧扣住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读图分析进一步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纬度分布规律。层层递进深化理解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3.通过读图分析,理解正午太阳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展示图片观察得出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进一步观察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某地地方时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需要指出:太阳高度角只有直射某点时太阳高度才为90°。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晨昏线附近为0°,在正午时升地最高。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说明:图中的δ表示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φ表示已知地B的纬度,H表示已知地B正午时候的太阳高度。
请分别求证两幅图中的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计算。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教案 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在读图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情感与态度:结合身边的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教学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时间】10月12日、10月13日
“加1”:课前预习:课本P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预习材料,优化设计14页有关太阳高度角的内容。
21
第1时导学案提纲:
学习目标:1、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2、通过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教学“7”环节:
一、导。导入新课,讲明学习目标、重难点。(图片导入:“阳光花园”的困惑)
二、思:自主学习。
问题一、太阳高度的基本概念(理解)
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太阳高
度的日变化图,完成:(1)在图中找出正午太阳高度: H 。
(2)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多少?(3)比较白昼和黑夜太阳
高度与0。的关系。
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高度为0;白昼的太阳高度大于0。;黑夜太阳高
度小于0。
问题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
2. 掌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方法;
3.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太阳的变化,如早晨、正午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有何
不同;
2. 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太阳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高度?请思考一下。
知识讲解:
1.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强调地球自转导致了太阳的日常变化;
2. 介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午太阳的高度;
3.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角仪)或简易工具(如
竖杆和影子测量)来测量太阳的高度。
实验设计:
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地点,并在相同的时间(正午)进行观察;
3. 学生可以使用测量仪器或简易工具来测量太阳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实验时间可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以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分析:
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
2.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寻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否与季节有关?如何解释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讨论;
2. 教师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这一变化进行日常生活或农业生产?
2.0.5 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案)-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2024高考一轮考点帮
2.1 基础知识五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考点解读】
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转和公转,全球各地的太阳方位及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从时间尺度来看,可以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的尺度进行探讨。从认知层面来看,先论述方位再分析高度变化有利于过程性认知。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较大,要探讨其在影响与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某地周年日出、日落方位及正午时的方位,从而推断周日视运动轨迹;
2.知道在周日视运动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能从空间分类探讨其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时间变化;
3.掌握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如影长的变化、房屋的朝向及间距等。
【教学过程】
一、基础检验
(一)太阳方位
1.太阳方位的周年变化
(1)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方位在昼半球中讨论,起于晨线,终于昏线。
【探讨】绘制出太阳光线(并找出直射点),说出图中A、B、C(或D)三地的日出日落方位?
【情况一】时间:。
【结论】(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地区。
【情况二】时间:。
【结论】(直射点),日出;日落;极昼地区。
【情况三】时间:。
【结论】(直射点),全球日出;日落。
(2)正午太阳方位
分地区讨论: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永远在;
③回归线上,除直射外,北回归线均在;
南回归线均在;
④回归线之间,可南可北,具体要通过日期等信息推测此时直射点所在纬度与该地纬度的相对关系。
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1)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的过程。
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是建立周年视运动的基础上,利用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绘制周日视运动轨迹。下图的绘制为平面图。
太阳高度角教案:学习判断时间和方位
太阳高度角教案:学习判断时间和方位。
一、太阳高度角是什么?
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通俗的说就是太阳离地面的高低。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单位是度数,它被定义为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在天文学中,太阳高度角以太阳直射点为参考点,分别以正午和日出/日落为起点进行测量。
二、如何测量太阳高度角?
在测量太阳高度角时,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这些仪器包括:
1.倾斜仪:是一种测量倾斜角度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测量
太阳高度角。
2.水平仪:是一种测量水平面高度的仪器,也可以用来测量
太阳高度角。
3.太阳高度角仪: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太阳高度角的仪器,
它包括一个水平仪和一个倾斜仪,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太阳高度角。
三、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太阳高度角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判断时间和方位。
1.判断时间: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时间,因为太阳高度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当太阳高度角是0度时,说明是早晨6点左右;当太阳高度角是90度时,说明是正午12点;当太阳高度角是180度时,说明是晚上6点左右。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当前的时间。
2.判断方位:
除了判断时间,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方位。在正午时,当太阳高度角是90度时,太阳光线垂直地面,也就是说当我们朝向太阳时,正前方就是南方,正后方就是北方。而在其他时间,由于太阳光线的角度不同,我们只需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律,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方位。
结语:
太阳高度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测量太阳高度角,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时间和方位。掌握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和应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太阳高度角的意义和作用,更加便利地利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时间和方位。
测量太阳高度小学科学教案
测量太阳高度小学科学教案
太阳高度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学会使用仪器正确地测量太阳高度角;能通过计算说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的直径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记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探究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能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太阳直射点的记录,分析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参加到研究活动中,乐于探索太阳运动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等;仪器、材料准备:直尺、自制的木板、细绳、尺子、记录纸、彩笔、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想不想去看一看太阳?太阳在哪里呀?它在地球的南面吗?(在我们的东边),那太阳离我们近还是远呢?为什么太阳在地球上看起来离我们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和记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探究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能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太阳直射点的记录,分析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参加到研究活动中,乐于探索太阳运动的规律。 1、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和月亮距离我们很远,太阳离我们也很远,从我们地球上望出去就好像被太阳挡住了一样。 2、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大约在一亿五千万公里左右,天文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天文单位”。 3、课件展示星图,让学生看星图思考:宇宙中除了太阳,还有没有其他恒星?并请同学们用直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在纸上任意划两
条线段,请同学们指出两条线段之间的大约距离,说出自己的判断理由。 4、这是我们看到的比较暗淡的星座,我们把这些比较暗淡的星座叫作“黄道十二星座”。它们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在天空中的投影,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运动的路径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黄道,而在地球上每一点都能看到黄道上相应的12个星座。 5、讨论:黄道与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黄道与赤道平面形成一个夹角,夹角的大小由黄道与赤道之间的线的长度决定,我们把夹角的角度称为“黄赤交角”,从黄道上每一点都能看到黄道上的12个星座,这12个星座组成一个大圆,就是黄道。 6、完成教材中的表格,注意黄赤交角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教案标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原因和规律。
2. 掌握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
3. 分析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 太阳高度测量仪器(如测角仪、直尺等)。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轴倾角,解释地球自转和公
转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高度是否相同,以及高度变化的原因。探究:
3. 展示一个太阳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解释太阳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器测量当天的太阳高度,并记录结果。
5.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讨论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变化情况,并总结
规律。
拓展:
6. 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和原
因(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轴倾角等)。
7.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太阳高度变化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节变化、
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等)。
巩固:
8.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9.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高度变化的认识和观察。
评价:
10.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1.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册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测量太阳高度的方法和工具的掌握程度。
1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学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
目标任务一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9“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视运动 (1)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
①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②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正午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
(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
(1)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2)北极点上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极昼,其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并且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次年春分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日极夜范围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优秀教案
A.21.5°N B. 21.5°S C. 45°N D. 45°S
例题3、某校同学在不过河地情况下利用铁塔及其影子测算太阳高度.在12月22日正午测得太阳高度为ɑ;过一段时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半球(南或北).
(2)若β=68°且塔影处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零点四十分,则塔所处地经纬度是.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 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 a城没有.
C. 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 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例2.(03,全国)某学校(110°E)地理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地方法,每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垂直竖立一根长2米地竿OP,OB是影子.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地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3),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地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地时间大约是( )
⑵记录9月23日太阳位置地点是( )
A.a B.b C.c D.d
⑶太阳由b→c地过程中(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太阳高度导学案(三)
第6讲正午太阳高度导学案(三)
一、本课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能够表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
3.能够根据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进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素养提升:日晷
1.日晷安装常识:
赤道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平行;
晷针与地轴平行;
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南高北低,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
晷盘分为上晷面和下晷面,晷盘上下两面均标有时间刻度;
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是一致的;
晷面与底座的夹角 = 90 当地纬度
晷针与底座的夹角 = 当地的纬度
如,若图中晷面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9°,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时北京时间为12:12,则日晷所在地的经纬度为:
A.(49°N,120°E)
B.(41°N,117°E)
C.(49°N,117°E)
D.(41°N,121°E)
2.根据影子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向移动:
①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附近;
②当太阳位于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指示着当地的正午时刻;
③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针影依次指向、、各个时辰;
3.晷面应两面都有刻度
春秋分及阴雨天气,日晷无法指示时间;
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
秋分日到春分日之间,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
【知识检测】
1.赤道式日晷晷针指向北极星附近,其目的是
①调整晷盘的方向
②调整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
③减少日晷计时的误差
④调整晷盘和晷针之间的夹角
A.①②③
B.①②④
正午太阳高度(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1. 通过演示,知道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 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导入】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院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吗?
【新课讲解】
【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角
(1)概念: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如左下图所示。(2)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何时最大,何时最小?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是?
指导学生观察一天当中何时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小结:
二、正午太阳高度
【活动探究】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地方时是12点的太阳高度。
2、指导学生在光照图上绘制地球上某一天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请一位同学给大家
示范。
方法:(1)找出地方时是12点所在的经线。
(2)画出地平面(垂直于地球半径)
(3)画出直射光线,做直射光线的平行光线
夏至日,A、B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比较A、B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得出结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时让学生观察在二分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 学案
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
编制人:宋孝朋 校对人:周慧
一、知识梳理:
(1)基本概念: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
和变化;极昼和极夜。
(2)基本关系:日期与季节的关系;日期与直射点的关系;极昼(极夜)区范围与直射点关系(等于90°减去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直射点的关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侧递减);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除极昼和极夜区外,由南往北昼越长;直射南半球相反;直射赤道,全球等长。)
二、方法技能:
(一)理解和熟练运用太阳直射点移动图是达成本专题的基础。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影响,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做来回的回归运动,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回归线之间。回归线的度数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作出下图:
直射点移动方向为:D-A-B-C-第二年D 。其中直射点在A 点时,北半球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C 点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直射点在B 、D 点时,北半球为春、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左右。除两至日外,回归线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所以确定日期时必须明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2.由于极点的自转速度为零,所以在发生极昼时,其所观察到的太阳高度角是几乎不变的。 【例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 1.阳直射点位于A 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 点移至B 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太阳高度角一.. ,简称太阳高度的夹角H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画出下图中A
A
A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角二.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______点钟的太阳高度。(老师引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①根据下面两幅太阳光照图,推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N递减。
地区的正午②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的正午③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S
N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
递减。
S
N向①正午太阳高度角由
递减。
地区的正午②
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的正午③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S
三、太阳高度的变化
1、对某点而言:晨昏线上
昼半球
夜半球
2、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物观察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
(1)周期:24h
(2)方向:总体上自东向西。
(3)运动轨迹相互平行且与地轴垂直。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
①方向的判断:
②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判断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在半球
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在半球
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圆心总是在观测点上,则位于赤道。
③昼夜长短变化
④二分二至日判断
⑤日出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方向,日落方向
探究:分析下图分别为什么纬度范围的太阳周日视运动情况、观察日出、日落方位(“十字”中心为观察者)
1、非极昼区(轨迹与地平面有2个交点)
(1)的地区
夏至日:日出,日落,正午在;
;,正午在冬至日:日出,日落
,正午在二分日:日出,日落
S
N
地区(2)
;,日落,正午在夏至日:日出
;,日落,正午在冬至日:日出
,日落,正午在二分日:日出
N S
(3)
夏至日:日出,日落,正午在;
冬至日:日出,日落,正午在;
二分日:日出,日落,正午在N S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根据观察者与直射点的方位去判断。
2、极昼区
(1)极点(轨迹与地平面平行)
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与直射点纬度相等。
从北极点看,太阳逆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四周方向都是正南方向。从南极点看,太阳顺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四周方N S
向都是正北方向。
2)极昼区最低纬度(轨迹与地平面有一个交点)(落,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升,北半球夏半年:
正午在落,升,南半球夏半年: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N S 正午在
极昼区最低纬度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0点日出,24点日落。
(3)极昼区其他纬度(轨迹与地平面无交点)
一天中太阳在地平线以上,但仍有太阳高度的变化。
子夜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N S
例题1、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四地纬度位置
2、读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太阳东升西落实质上是运动的体现。
(2)据图该地的地理纬度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冬至日的是__,这一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
(4)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中③所示时,该地昼长约________小时。
(5)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如图②所示时,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1)~(4)题:
(1)甲地的地理纬度甲A. 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乙(2)乙地
的正午太阳高度 2
1 S
N D.68° C.11° B.44° A.22°O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2、等太阳高度线判读4
例题4、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
(大于或小于) 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后练习:
图3—9是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
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30°N,90°E B.16°52′N,105°E
C.23°26′N,120°E
D.36°52′N,150°E
2.此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北京时间()
A.12:00
B.13:00
C.14:00 16:00
3.下图为某地24小时观测太阳路径图(图2-3-13),此地
A.可能在北极点
B.可能在南极点
C.在夏至日的南极中山站附近
D.在冬至日的南极中山站附近
2-3-13图
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读图回答:图24、 E点的地理坐标1.写出 B.70°E,80°S ,80°N A.70°E D.110°W,80°S C.110°W,80°N
2.①②两地的经度相同②③两地的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D.①=③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3.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D.极昼 B.昼夜等长 C.极夜A. 昼夜平分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段分别代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