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doc
第3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渗透等效思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
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重点
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
难点
⒉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人们生活在大气层的最底部,此时相当于在大气海洋的最深处;高度越高,在大气海洋的深度就越小,反之亦然;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学生观察、思考,进入情境
学生参与实验
观察思考
讨论交流
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师巡视)。
学 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
教学后记:
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器材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 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置一套。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引入
新
授
课
新
授
课
小结作业布置
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⒉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课件展示)
引导观察:管内水银柱先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
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 强。
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思维扩展
大气压这么大, 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 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概述《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章《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
学生将在一章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强。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内容可分为四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的影响因素、大气压强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
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强(第1课时)优秀教案
班级姓名:9.3 大气压强(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能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1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0=1×105Pa。
【自学检测】1、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受到作用且大气具有性,故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都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所做的。
3、我们通常把等于mm 高水银柱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p0= pa。
【议一议,讲一讲】1、讨论:教材图9.3—1,你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你还能列举生活中大气压存在事例吗?2、探究用塑料吸盘测量大气压:(1)实验原理:(2)操作过程:将蘸水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放在的水平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
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慢慢往上拉,直到吸盘刚好脱离桌面。
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大气对吸盘的。
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
(3)这种方法只能估测大气压,不很精确,你是怎样评价的呢?3、你能简述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吗?为什么说大气压就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在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这几种情况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化吗?(1)将玻璃管倾斜放置(2)换用内径更小或更大的玻璃管(3)玻璃管上端出现了一个小孔(4)将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但玻璃管口没有离开水银面。
(5)把圆形的玻璃管换成其它的形状的玻璃管(6)玻璃管上方混入少量的空气(7)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升高一些5、如果用水来作“托里拆利实验”,至少需要多长的玻璃管?【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练一练】1、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 马德堡半球实验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C. 用吸管吸饮料盒中的牛奶D. 吸盘可以压在光滑的墙上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1/2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达标检测】1、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B.棒冰融化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D.水往低处流2、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A.保持不变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D.稍微下降一些3、一杯口完好的玻璃杯,使其注满水后在杯口用一玻璃片盖住,倒过来后,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A.水把玻璃片粘住了B.玻璃片把水托住了C.大气对玻璃片有向上的压强D.玻璃片很轻4、下列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 D.用高压锅煮饭5、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有如下操作,则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是()A.将玻璃管略微上提一些B.将玻璃管稍稍倾斜一些C.向水银槽中多加了些水银D.玻璃管中不慎混入了少许空气6、如下左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7、用如下右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N(g取10N/kg),大气压的测量值为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有压强。
2.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生活实例,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在高原上将水加热到80 ℃左右可能就沸腾了……实验演示:将杯中装满水后,在瓶口盖上硬纸片,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进行新课(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动手实验并思考:(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9.3大气压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9.3 大气压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活动中,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玻璃管、气球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我会拿一个气球,然后用一只手挤压气球,气球会被挤压变形。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气球会被挤压变形?孩子们可能会说是因为他们挤压了气球。
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对我们的手产生了压力,使得我们能够挤压气球。
2. 实验一: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气球,让他们用自己的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形。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实验二: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玻璃管,里面装满水。
我会让他们把玻璃管的一端浸入水中,观察水柱的高度。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实验三: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气压计,让他们观察气压计的指针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能够观察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但还不能完全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课方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课方案】《压强》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压强的看法.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说生活中常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案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2、研究压力作用成效的有关要素3、学惯用控制变量法和变换法研究问题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察看、实验以及研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敬客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经过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欢乐,培育学生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3、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教课要点】压强看法的理解【教课难点】有效组织好研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成效与什么要素有关,真实理解压强的看法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课方法】一、直观演示法:经过实验直接表现,让学生直接察看压力的作用成效,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觉,及惹起他们的兴趣二、议论法: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睁开议论并发布看法,培育学生擅长思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解说法:教师经过简洁、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简单控制教课进度,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批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增强方法:介绍公式后,经过在课中增强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增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课方案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课时,本着切近生活、从学生的实质出发,创建出研究问题的情形,让学生踊跃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培育参加的意识,提升参加能力;经过准备教具,亲历研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实时的运用知识剖析问题,稳固提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课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说课稿
《大气压强》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地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地概念、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地特点和公式之后,学习地又一压强方面地知识,为下一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地关系”地学习做准备。
2、教学内容: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地存在,理解掌握测量大气压强地方法,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地现象。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难点:理解大气压强地存在。
重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地原理;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地现象。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大气压强产生地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地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地现象。
掌握托里拆利实验。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地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找寻事物内在联系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勤于思考地科学精神和严谨务实地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地热爱。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现在对物理有了简单地了解,有一定地兴趣,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物理知识本质地理解和对事物内在联系地分析能力比较薄弱,需要保护他们地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四、教法与学法教师始终定位于学生学习地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主要教学设计本节课将覆杯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自制气压计和点滴瓶串成一条主线,使学生理解压强地相对性,并能利用压强地相对性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将大气压强地应用紧接在大气压强地存在后面讲,易于学生趁热打铁,通过对比联想理解应用实例。
(1)以烧瓶“吞”蛋地演示实验导入。
该实验简单却新奇,易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安排此实验导入,除了激发学习兴趣,我还有四个目地:①引出“压强地相对性”这一科学思考方法,为下一步地学生实验指明方向,否则,刚接触大气压强地学生根本不可能自己做出验证大气压存在地实验,即使做出了也解释不清楚。
②为了去掉鹌鹑蛋重力地影响,我将烧瓶口朝下,让蛋上升到瓶中,大气压地威力一目了然。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学情 分析
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
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尽管大气压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 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 已知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 理解和掌握新知,从而能够让大部分学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观 看教师 的魔 术 同学们,我们知道想要让这个鸡蛋进
实验:瓶子吞蛋。 入到瓶子里我们可以用力去按压。但
通过魔术式
感 受大气 压强 的 是今天老师让这个鸡蛋自己跑到瓶子
的演示实验,
新课教学 作用。 (25 分钟)
里去。如果魔术成功,我只需 5 秒钟的掌声。下面就 让 物 理 实 验
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演示实验)
实际问题,小组内 瓶去打酱油,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妈妈给他的瓶子 力,达到将知
交流讨论,共同解 底部有小孔,装进酱油后就会流出。这可把小明给急 识 运 用 于 实
决问题。
坏了。
际生活的目
同学们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解决他所遇 标。
到的问题吧。(小组交流讨论)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我们通过刚才的学生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原理并思考。
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了 解 马 德 堡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整 半球实验,另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9.3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压强、液体的压强,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呢?如果有,你认为大气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图片展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
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二)讲授新课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小实验:1.“瓶吞蛋实验”:在一瓶中放入点燃的棉花,待火灭了后,再将剥了皮的鸡蛋堵在瓶口,大家会看到什么现象?现象:鸡蛋逐渐进入瓶内原因:由于空气热胀冷缩,导致瓶外空气压力大于瓶内空气压力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硬纸片无论在那个方向都没有掉下来。
北京市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气压强主备人学科组长审核领导审核课题大气压强班级姓名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
能说出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事例,并能进行简单解释。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4.认识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学习难点大气压的测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能分析或进行简单实验。
611学案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应知检测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且具有性。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3.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的。
课前体验、完成预设一、想一想、做一做1、不挤、不压,你能使桌面上的胶瓶变瘪吗?动手试一试。
2、将纸片放在倒立的空瓶口,纸片会落下吗?向瓶中装满水,再把纸片放在瓶口,瓶倒立,纸片还会下落吗?动手试一试。
然后转动瓶子,使瓶口朝不同方向,情况会怎样?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完成下列题目1、大气压的存在:(1)哪些现象说明存在大气压?(说出两个)、。
(2)简要解释吸盘的工作原理:将吸盘内的空气压出,制造一个真空的环境,内部就没有空气压力了,外部有大气压力,这样外部大气压力大于内部,吸盘就能被吸再墙上。
(3)小组讨论回答:覆杯实验除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外,还能说明大气压一个什么特点?。
2、大气压的测量:(1)根据P=F/s可知,要测量P必须测量出和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物理课中常用的间接测量。
物理课中还有那些物理量我们采用了这种测量方法?举一例。
(2)选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工具,请你说出测量大气压的过程。
将吸盘施在光滑的水平板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记下的读数,这就是吸盘受到的大气的,再用刻度尺量出吸盘的直径。
根据公式算出面积S。
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大气压的值。
(3)当管内水银柱不再下降时,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向下的压强和大气向上的压强就相等。
河口区一中八年级物理下册 9.3大气压强教案 新人教版
第3节大气压强导入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鸡蛋到哪里去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是什么将水吸住了吗?【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导入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德国学者奥托·冯·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各用七匹马拉也不见分开,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得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个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觉到犹如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感觉大气压的存在.[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导入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辅以铺垫.导入四:中医医生在给病人做治疗时,常会使用火罐,在以前都是用小瓷罐或小玻璃罐,在罐里放一个小棉花团,点燃后稍等一会儿,立即把罐扣在疼痛处,罐子就会紧密地吸在那里,拔过火罐的人都会感觉到:在罐口处有一股力量把皮肤往外拔出,拔火罐就是利用这种力量来治疗病痛的.你知道拔火罐的道理吗?一、大气压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思路一教师演示下列实验:(1)拿一空矿泉水瓶,放入少许热水,摇晃几下后将水倒出,盖上瓶盖.观察矿泉水瓶的形状是否有变化.(2)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再将装置倒转过来,观察现象.(3)把气球吹起用线扎好,然后把点燃的小纸片放入小塑料瓶中,火熄灭后迅速压在气球上,观察现象.学生先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再自己动手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1)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两个塑料挂衣钩进行模拟.(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最底端,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口,倒转过来,在活塞上挂上钩码等重物.探究归纳:空气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过渡语]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是很大的,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如何测量出大气压的值呢?活动1:学生选择器材,仿照上述演示实验和教材图动手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活动2:师生分析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2)学生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为了给学生强烈的感受冲击,可以由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那么,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活动3:师生回顾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1)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2)学生汇报完后,教师说明.活动4: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识拓展](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一些现象,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1654年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在一个杯子中装满水,在杯口放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杯口朝下,纸片也不会掉下来.(2)我们生活的空间处处存在大气压,而我们都没有感觉,这是因为人体就像开口的铁皮罐,内、外大气相通,各部位内外所受大气压力相同,内外平衡,只有气压不平衡时才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现象,让我们体会到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变化.[设计意图]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二、怎样测量大气压?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外面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2.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思考(投影):(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汞gh=1 atm=13.6×103kg/m3×9.8N/kg×0.76 m≈1.013×105 Pa.看了托里拆利实验,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实验用的是水银,而我们身边最多的液体是水,那为什么这个实验用水银而不用水呢?下面就请大家计算一下如果把水银换成水,那么1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多高的水柱?(结果保留到整数)计算过程如下:由p大气=p水=ρgh得h==≈10 m.[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习到一种间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改进自己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学生阅读气压计部分内容,并了解其作用.3.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来估测大气压?(讨论后,逐一投影)(1)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 原理:p=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2) 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原理:p=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以上两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知识拓展]托里拆利实验的注意事项:(1)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混有气泡.(2)水银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不是指管倾斜时水银柱的长度,所以实验过程中,只要测量正确,玻璃管的倾斜不影响实验结果.(3)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而与管的粗细、长短都无关.(4)玻璃管管口在水银槽内的深度不影响实验结果,稍稍向上提或向下按玻璃管,只能改变管内水银柱上方真空部分的体积,而水银柱的高度不变.[过渡语]我们生活在厚厚的大气层中,那么大气压强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学生自学与教师演示:(配合投影)(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了解高压锅与宇航服的相关知识.(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知识拓展]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抽水机又叫水泵,分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两类.活塞式抽水机又叫做吸取式抽水机,如图所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形成内外气压差,从而使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来工作的.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示意图工作过程:(1)手向下压抽水机的手柄,活塞向上运动,阀门A关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2)手向上提抽水机的手柄,活塞向下运动,阀门B受水压作用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进入活塞上方;(3)手再向下压抽水机的手柄,这时阀门A闭合,活塞向上运动排出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如此循环可实现抽水的目的.离心式抽水机:水泵在启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使泵内中心部分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当启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着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再次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设计意图]关注社会和生活,思考大气压怎样服务于人类,并形成对知识进行应用的意识.1.宋代文豪范成大到峨眉山旅游时,发现在山顶“煮米不成饭”,这是由于山顶()A.气压大沸点高B.气压大沸点低C.气压小沸点高D.气压小沸点低解析:本题考查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山顶上的大气压较小,在山顶上烧饭时,水的沸点低,所以不易把米煮成饭.故选D.2.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解析:由题图知,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观察水和纸片的情况,这说明探究的假设是: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正确;由题图中器材无法完成A,C,D中的探究,故A,C,D均错.故选B.3.下列四幅图对应的与气体压强有关的说法中,与实际不符的是()解析:A.高压锅密封好,能增大锅内气压,使沸点升高,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吸盘内气压低于吸盘外大气压,吸盘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在墙面上,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晓明用塑料管可以把盒中的牛奶吸到嘴里,这是由于()A.晓明对牛奶产生吸引力的作用B.吸管本身有吸牛奶的作用C.大气压作用在牛奶液面上的结果D.牛奶压力的作用解析:晓明先用力吸走吸管中的气体,使吸管中的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塑料管中的牛奶上表面受到吸管中气体向下的压强,下表面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由于大气压强大于吸管中的压强,所以把牛奶压到嘴里.故选C.5.文文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0 mm,此时的大气压值为Pa,(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压强值的计算.根据p=ρgh=13.6×103 kg/m3×9.8N/kg×0.75m=9.996×104 Pa.一个标准大气压是760 mm高水银柱,所以当时的气压略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9.996×104低于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2.各个方向都存在.二、大气压的大小1.测量工具: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2.单位:Pa(帕斯卡),简称帕3.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4,5题.【选做题】教材第4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3题.第3节机械效率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有用功和额外功1.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人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3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整体设计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固体以及液体的压强的认识基础上针对气体是否存在压强、气体压强有那些特点以及如何测量大气压值这三个问题进行的一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课在一定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以及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形象补充说明的作用★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结合力的测量、二力平衡、压力、压强、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先通过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再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既是对以往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对压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也为后面学习“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及“浮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大气压强的学习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2)教法建议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气体压强更为抽象所以容易被忽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和运用突破难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要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估测大气压值的探究实验放手让学生完成并对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实验为基础、感性认识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4)学法建议学生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探究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身边的物品与器材进行开放性的体验和实验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知识改成“待建形式”的知识模拟当年科学家的探索过程通过探索去获得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3)知道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大气压与高度和沸点的关系(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确认大气压的存在会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讨论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并能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大气压的值★教学准备★两瓶饮料(瓶塞密封和不密封)、玻璃杯、水、硬纸板、熟鸡蛋、广口瓶、棉球、火柴、吸盘、玻璃板、钩码、豆浆、吸管、矿泉水瓶、水槽、空矿泉水瓶、电热水壶(热水)、钻了小孔的空易拉罐瓶(平口)、注射器、吸盘、弹簧测力计、玻璃板(每两位学生一套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演示实验:组织两位学生吸饮料比赛(对比实验:瓶塞密封和不密封)赛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其中一瓶饮料吸不上来?饮料到底怎样进入嘴中?师:要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还需要知道有关气体压强的知识【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一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鼓励学生发现与物理相关的问题尝试表述这些问题描述所发现问题不能用已学物理知识解释的冲突激发兴趣自然地引出新的课题而不是强加于学生)二.新课讲解(约30分钟)(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约10分钟)提出问题: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生活在大气海洋中的我们是否也受到压强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几个实验(不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在后面的实践中逐步的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1.演示实验实验1:瓶吞蛋(该实验直接明朗地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向下的压强把鸡蛋压下去)介绍并进行实验:剥了壳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广口瓶的口径太小鸡蛋掉不下去将点燃的棉球扔入瓶中迅速用鸡蛋塞住瓶口(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实验2:覆杯实验(该实验直接明朗地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向上的压强把水支撑着)介绍并进行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盖往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移开手后看到什么现象?(水被空气托住)进一步实验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水仍没有掉下来)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ppt)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是谁将鸡蛋压进瓶子的?空气怎样做才能把鸡蛋压进去?是什么力量托住了水和纸片?等分析上述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再慢慢向各个方向转动硬纸片仍不掉下来表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ppt)【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引入让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在已有的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得到大气压存在的结论2.归纳:①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②大气压强存在③大气压向各个方向3.学生活动师:生活中哪些现象还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你能设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吗?(注意事项: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联系生活把生活与物理学习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鼓励并注意引导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生:(可能设计的实验)利用吸盘;利用注射器;利用马桶拔子;利用玻璃片;利用空矿泉水瓶和热水;……师:(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设计意图】大气看不见大气压强更加抽象如何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在对演示实验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各小组的课前讨论准备进行组组间交流亲自设计证明大气压的实验进一步亲验确信大气压的存在(二)估测大气压的值(约10分钟)1.创设情景学生实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利用两个规格相同的塑料挂钩吸盘对拉)结论:说明了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大的惊人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并伴随讲解通过语言和表情突出强调大气压强的“巨大”;说明该实验是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视频)2.提出问题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出大气压的值呢? 师:大气看不见也摸不着怎样测量大气压的数值呢?师:关于压强我们知道什么? 生:S F p = 师:我们可以试着把测量大气压值转化为测大气压作用的压力和大气压作用的面积呀 师:怎样测大气压作用的压力?(举例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等渗透转化等效的物理方法)师:怎样测大气压作用的面积?生:……3.设计实验 师:请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用文字和实验设计图表达出来 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交流与评价)学生可能设计的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案有:(1)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SF p = 把吸盘“压”在玻璃上用弹簧秤拉皮碗直到刚好把皮碗拉动记下这时的拉力再测出吸盘的受力面积即可算出大气压(2)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原理:SF p = 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L 读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 即可算出大气压从演示的覆杯实验获得启发:利用水测大气压值……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ppt )(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注意学生间的互评)师:请利用我们提供的器材尽快测出大气压的值4.学生实验: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的值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测量值师:实验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注意事项大家一起分享?生:操作过程中的应注意注射器内空气要排净;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活塞要使弹簧测力计绳子注射器在同一直线且沿水平缓慢拉动;活塞刚好被拉动的时候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师:思考一下:用这些方法为什么只能粗略测量大气压值?交流:活塞与筒壁有摩擦;针筒内不能完全真空;测力计读数有误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想了解世界上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吗?(三)托里拆利实验(约10分钟)教师:早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这个实验就叫托里拆利实验由于实验中使用了水银而水银有毒会影响健康不能在课堂上演示大家一起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如何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在玻璃管内灌满水银?(为了排除管内的空气)(2)玻璃管中水银柱上方的空间是否有空气?(是真空)(3)管内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没全部下降而是停在760mm处?(管内水银下降是因为水银柱太高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当下降到760mm处时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水银柱不再下降;)(4)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有多大?(P气=P水银=ρ水银gh≈1.013×105Pa)(5)管子倾斜放置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即所测的大气压值是否变化?(6)管子直径加粗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即所测的大气压值是否变化?(通过液体压强公式P水银=ρ水银gh可知: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只与水银柱竖直高度和密度有关所以管子倾斜一点、粗一点、弯曲一点、提高一点、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2.归纳:大气压p=76cmHg≈1.01×105Pa叫一个标准大气压阅读教材气压计的相关内容了解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的原理3.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气压计等(四)大气压的应用及特点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呢?学生猜想后观看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利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情景思考1: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时h=?引导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抽水机其实就利用了大气压将水抽到高处1.演示压水机工作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视频文件突破难点理解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的大小;知道如何准确测量大气压的值并通过液体压强的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初步体会抽水机就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思考2:大气压强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后回答出:(1)用吸管吸饮料(2)吸盘式挂衣钩(3)钢笔吸墨水马桶拔子(4)拔火罐(5)用注射器吸药液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变化的规律:在海拔3000m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所以高原上的水沸点低会出现煮鸡蛋不熟的现象在高山上需要用高压锅来做饭【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巩固运用;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物理的意识;关注STS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物理走向社会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还想知道些什么?提出问题课后完成: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将……【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进一步深化本节所学知识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1.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这表明如果将杯子转到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水仍流不出来这表明大气向都有压强2.如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柱长度将不变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使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3.以下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A.用吸管吸牛奶B.用注射针筒抽取药液C.贴在墙上的吸盘式挂衣钩D.用高压锅煮饭【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新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快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点评五、达标测试(约5分钟)学案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1.课后作业2.假如没有大气压我们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和小实验充分证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实验和课件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说服力强教学中针对重点设置了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设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数值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
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
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
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
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
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
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
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
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
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
探究问题: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
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
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
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
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外界大气压强没变,等于液柱产生的压强,而液体压强只与密度、高度有关,密度不变高度自然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液体压强公式与本节内容相联系,弄清实验过程,突破难点。
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赶快步入“资料超市”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先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
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
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当他们带着疑问主动去发现会比被动接受印象深刻。
七、反馈练习: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点击
答案,验证。
提出疑难。
疑难由学生解释,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八、知识拓展:时间同学自由支配,可以进入“自由浏览”、“科学家简介”、“习题套餐”、“网络平台”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相信网络中一定有你感兴趣的大气压的知识,开始自由选择吧!
设计意图:据九年级学生特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一定的空间。
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使他们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充分感受网络环境的魅力.
九、创新交流:
主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你的收获、感受以及你更
感兴趣的问题给我留言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留言本中与教师、同学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拓展创新。
设计意图: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十、作业:1、利用网络资源,分组查寻高度、天气对大气压的影响。
2、你是否有自己的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