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罩护板设计指导

合集下载

轿车护轮板的校核设计

轿车护轮板的校核设计

侧 面等 ) 与轮 胎产生 干涉 , 这种干 涉不会 对轮胎造 成致命损 坏 , 不会对 行驶安 全 性 造成 严重 影 响 。
1 . 1 . 5边 接触
边接触 指 可能存 在 的干涉是 周边 零部件 的边 型结构 ( 比如纵梁 翻边 、 侧 围 翻 边等 ) 与 轮胎产 生 干涉 , 这种 干涉 会导致 轮胎 被划破 、 割 裂或 刺穿 等 , 会对 轮 胎 造成 致命 损坏 , 会对 行驶 安全 性造成 严 重影 响 。
轿 车护 轮板 的校 核 设 计
黄 善女
( 江 淮汽 车股 份有 限公司 技 术 中心 安徽 合肥 2 3 ( 1 6 0 1 )
[ 摘 要] 汽 车护 轮板 术 语称 为轮 罩 , 能够 保 护周 边功 能件 不受 到 汽车 车轮 甩 出的石 子 泥沙、 冰雪、 水 等的 袭击 ; 但 是 不规 范的 设计 会导 致 护轮板 不 满足 法 规要求或与车轮发生干涉导致客户抱怨 ,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轮胎包络间隙校核法和轮罩在一定区域内宽度的间隙校核方法 。 [ 关键 词] 护 轮板 轮 罩 校 核 中图分类 号 : T H2 4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3 7 — 0 0 5 8 — 0 2
体模型 。
1 . 1 . 2径 向 间隙
2 . 2 . 2需配 置 防滑链 的 轮胎 2 3校 核说 明
轮胎运 动包络 校核基于理 论的 轮胎数模及 悬架结 构 , 校验 的结果 可能与 实
径 向间 隙指 胎冠与 周边 零部 件 间隙 1 . 1 . 3侧 面 间隙
侧 面间 隙指胎 肩及 胎侧 与周 边零 部件 间 隙。 1 . 1 . 4面 接 触 面接触 指 可能存 在 的干涉是 周边 零部件 的面型 结构 ( 比如 轮罩 表面 、 纵 梁

轮罩设计指南

轮罩设计指南
图 1-1-1 轮罩设计流程 2. 环境条件、材料、热处理及加工要求 轮罩通常采用 PP 注塑成型,材料 PP 要符合 MS213-24(TYPE3)要求(详见表 1-2-1),通常厚 度为 1.5~2mm,允许厚度公差为 0~0.2mm。产品要能满足 80℃耐高温性。
表 1-2-1 轮罩材料性能要求
图 2-3-2 轮胎跳动过程中轮胎与轮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设计阶段,要分析缓冲块压缩到总长度 2/3 状态时轮罩与轮胎的相对位置关系。 ⑸ 以最终下发的 3D 数模为依据进行 2D 零件图的设计,要求图纸信息准确、详实。 ⒋ 零部件装配设计、总成结构设计 轮罩一般与车体、保险杠等周边件进行连接固定,通常通过索环螺钉与自攻螺钉相结合的方式与 车体的翼子板、侧围等件进行固定、膨胀卡扣等紧固塑料卡扣与轮包、保险杠进行固定(图 2-4-1)。
⑸ 防水性试验:
将样件浸入 40±2℃水中 240 小时,然后擦洗表面,用空气将其吹干并在与 4⑴一致的试验条件
下放置 1 小时,检测是否有任何颜色变化。要求无明显褪色、剥落、涨水等现象,嵌件、附件无铁锈
现象。
⑹ 抗化学腐蚀试验
擦拭试验法:用表 1-4-2 中的化学剂 5ml(或 5g)将的 250×250mm 水平、垂直方向折叠的擦子
表面弄湿(擦拭 2-3 次)。然后在 4⑴所定的条件下放置 30 分钟,观察变化。
污点试验法:将表 1-4-2 中的化学剂 0.2ml(或 0.2g)滴到样件表面,在 4⑴所定的条件下放置
1 小时,按(抗热和潮湿性试验)进行一个周期试验。擦去化学剂,观察变化。要求无明显脱色、 涨
水、 裂纹等缺陷
表 1-4-2 化学剂类型
一. 设计思想 ⒈ 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⑴ 设计原则 轮罩作为外饰件之一,主要作用是防止泥水飞溅到车身上和颗粒状物体对车体产生冲击,对车身

汽车外覆盖件DL设计方法-6

汽车外覆盖件DL设计方法-6

—48—行程最短和最适宜退出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图五十九)所示的水平方向。

(图五十九)汽车车身顶盖翻倒钩边模示意图其二:起伏式开花凸模:例如(图六十)是骄车前侧车门外护板的翻边模,它的任務是在前侧车门外护板修边冲孔工序之后,将其上半部外缘翻垂直边和窗口下部翻45°倒钩边。

(图六十)a)是该翻边模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图六十)b)是该翻边模的起伏式开花凸模和斜契翻边凹模的三维立体结构图。

上模向下冲压时,起伏式开花凸模斜契首先接触起伏式开花凸模水平传动滑块,并驱动起伏式开花凸模上下浮动滑块向上到位。

然后上模继续向下冲压,起伏式开花凸模上下浮动滑块不动,上模翻倒钩边凹模滑块接触下模斜契,并被驱动翻窗口下部45°倒钩边;与此同时,上模翻外缘垂直边凹模翻前侧车门外护板a)翻边模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图六十)骄车前侧车门外护板一次翻边模b)翻边模的起伏式开花凸模和斜契翻边凹模的三维立体结构图。

(图六十)骄车前侧车门外护板一次翻边模上半部外缘垂直边。

成形完毕之后,上模向上回程时,上模翻外缘垂直边凹模和上模翻窗口下部倒钩边凹模滑块首先退回到位,然后开花凸模上下浮动滑块向下到位。

此时,我们即可把翻好边的前侧车门外护板从模具中顺利取出。

这种结构也有不如人意之处,即当压力机滑块行程较小时,开花斜契可能干涉冲压件的送入或送出。

又例如(图六十一)是骄车前侧车门外护板的二次翻边模,它的任務是在前侧车门外a)二次翻边模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图六十一)骄车前侧车门外护板二次翻边模图例:A—下模座;B—上模座.外缘翻边凹模.浮动开花凸模斜契.向上压死边凸模驱动斜契;C—导板:D—窗口內缘翻边凹模;E—窗口內缘翻边凸模;F—凹模压件板及顶出器;G—斜契外缘翻边凹模;H-—外缘翻边凹模斜契;I—浮动开花凸模水平传动斜契;J—.向上压死边凸模水平传动斜契;K—向上压死边凸模传动滑块;L—导板;M—.外缘翻边凸模;N-—浮动开花凸模传动滑块;O—导板;P—导板;Q—导板。

汽车侧裙护板设计指导

汽车侧裙护板设计指导

汽车侧裙护板设计指导1、简要说明侧裙护板是通过注塑成型,装配在车身四门下方,起防擦保护作用,是重要的外观保护件。

其与钣金装配方式,一般都是通过定位销定位,自攻螺钉卡扣和钣金卡接。

2、设计构想2.1设计原则产品数据结构合理,符合制造和装配工艺性要求,最终保证产品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

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①全面考虑整车造型②和其他外饰系统一起提供美观的外部造型③要求满足操作的便利性④保证基本功能之外尽可能的增加其他功能⑤满足相关的法规要求2.1.1该零件的结构要求采用塑料膨胀螺母定位和自攻螺丝固定与钣金配合良好,保证侧裙护板与钣金装配简单,牢固可靠,长期行车过程中不脱落。

2.1.2该零件的外观要求(1)必须去除可能影响装配、操作安全、外观和功能的毛刺和飞边。

表面不允许存在有任何影响安装、功能和美观的缺陷,如形变、翘曲、波纹等,外观表面不允许不均匀,以及有光亮点、皱折、裂缝、污迹或折叠,覆盖层分离等;(2)总成中的塑料件表面皮纹应均匀一致,各飞边部不允许超过0.2mm,无毛刺和缩痕等缺陷。

冲压边和剪切边应光洁无毛刺;3.侧裙护板的安装截面(以S18D为例)此种S18D截面采用的是本体直接用塑料膨胀螺母和卡扣定位后紧固在钣金上,优点是截面简单,比较容易配合。

塑料卡子塑料螺母座塑料卡扣此种S18D采用的本体材料是PP+EPDM-T20,一端通过定卡扣定位,侧裙护板下面通过塑料卡子紧固在钣金上,上面通过塑料螺母座卡接在钣金上固定。

4.主要性能要求4.1高温性能按DIN53497进行。

方法B,至少2只完整的成品件,贮存时间(22±2)h。

其性能数据符合Q/SQR04.137表5中的要求;4.2低温性能(-40±1)℃/24h低温下必须保证完全的功能,并且紧接着加热至(23±2)℃温度中不应出现裂纹和其它的缺陷。

4.3落球试验落球实验按Q/SQR.04.094样品存放温度,按Q/SQR.04.137中表5落球高度。

汽车轮罩护板选材方案探讨

汽车轮罩护板选材方案探讨
mae i li s g e td or o t ra S u g se f lw v l me ou mo e o lw tmp r t r s r i e n io me t PP + EPDM dl r o e e au e e vc e v r n n . mae i li r c mme de r ih o u mo e o n n O tra S e o n d f h g v l me o d l r o lW tmp r t r s r ie n io me . Fo e e au e e v c e vr n nt r mi d e l s c r. HDPE d l ca s a ma ei l or ro t tra f f n wh e a d e l n PP + P mae il o r a wh e a e ET tra f r e r e l r r c mme d d frl w o u d lo o t mp rt r n io me t eo n e o v l me mo e r lw e e au e e v r n n .PP + EPDM tra r fo t o mae i lf n o r wh e n e la d PP + PET t ra r r a e l fr hih v l me mae il f e r wh e g o u mo e r n n O tmp rt e e ie o o d l o o 1W e e aur s r c v
汽 车 轮罩 护板 选 材 方 案 探 讨
贺丽丽 , 张 娜 , 荣波 , 海勇 史 程
2 10 ) 4 09 ( 奇瑞 汽车股份 有限公 司 汽车工程中心 , 安徽 芜湖

要 : 要 介 绍 了 四种 常 用 的轮 罩 护 板 材 料 , 从 零 件 重 量 、 音 降 噪 效 果 、 用 寿 命 、 度 、 本 及 模 具 费 用 简 并 吸 使 精 成

一种轮罩护板_CN209535238U

一种轮罩护板_CN209535238U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轮罩护板,它对吸音棉 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支撑作用,使得轮罩护板的吸音效果持续时间更久,保证驾驶者和乘客 的舒适度。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轮罩护板,包括有护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外表面包覆有减噪 机构,所述减噪机构包括有中空的橡胶减噪板,橡胶减噪板的空腔中设有若干对顶波形弹 簧,所述对顶波形弹簧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橡胶减噪板的空腔中填充有内吸音棉;减噪板 的外表面固定有外吸音棉层。外吸音棉层也增强了吸音效果。 [0008] 所述的一种轮罩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的外表面环沿部位设有环形外 沿部,所述橡胶减噪板的底部包覆在环形外沿部并与护板本体形成一体。 [0009] 所述的一种轮罩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顶波形弹簧的外表面设有镀钛层。延长 了对顶波形弹簧的使用寿命。 [0010] 所述的一种轮罩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为弧形结构。 [0011] 本实用新型在护板本体外的外沿部位设计环形外沿部,是为了该部位能与橡胶减 噪板硫化为一体,确保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3] 本实用新型将内吸音棉置于弹性橡胶板内,确保吸音棉不被灰尘等污染,并且在 弹性橡胶板内设计对顶波形弹簧 ,防 止内吸 音棉被压缩影响吸 音效果 ,延长了内吸 音棉的
2
CN 209535238 U
说 明 书
1/2 页
一种轮罩护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轮罩护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挑选汽车除了看重汽车的动力性和安全性等 基本性能外 ,对汽车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 ,轮胎与路面摩擦 会产生噪音 ,即就是胎噪 ,而且路况不同随之产生的 胎噪的大小也不同 ,具体而言 ,路况越 差则胎噪越大,比如柏油路面与混泥土路面所产生的胎躁相比 ,在柏油路面上产生的胎噪 要小很多 ;但是即使是在路况较好的 柏油路之类的 路面上高速行驶 ,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 生的 胎噪也难以 忽略 ,会通过车门 、后备箱、前叶 子板和前轮弧等部件传递到车内 ,从而影 响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 [0003] 由此,汽车产生的胎噪较高。 [0004] 位于汽车车轮上方的轮罩护板,主要功能为遮挡泥水及石子的冲击、降低泥石冲 击及车轮与地面摩擦所产生的噪声,因而轮罩护板的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冲击韧性以及吸 音性。现有技术都是将吸音棉与轮罩配合,但是一方面吸音棉直接暴露在轮罩外,长期使用 时,里面钻上灰尘或者被压缩都会影响吸音效果。

汽车护板注塑模具三维设计及制造

汽车护板注塑模具三维设计及制造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时代汽车 汽车护板注塑模具三维设计及制造马泉柳州裕信方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1500摘 要: 本文分析汽车护板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详细介绍了以UG注塑模为基础的三维设计方法,并通过数控加工对注塑模具的三维制造过程进行了阐述。

设计和制造三维注塑模,可以有效地改进模具的设计和生产效率,缩短模具研制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技术人员。

关键词:汽车护板 注塑模具 三维设计及制造1引言模具设计合理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成型的塑料制品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和精准的成型尺寸。

此外,优良的铸模应具有先进合理的加工工艺,无需干扰装配,坚固可靠,成型时间短,模具寿命长。

模具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模具的合理设计,即表示基本已经成功了,剩余部分则应以出色的模具制造技术、先进的数控加工机床、制作模具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制造人员为基础。

因此,为了获得高品质的模具,需要具备业务技能强的设计团队,缩短首次试模时间,保证塑料质量。

目前,在短时间内完成模具设计,不只是基于经验,还要使用先进的三维软件设计,以此有效地完成模具设计。

2 塑料制品及开模分析汽车护板注塑制品的材料为聚丙烯,平均厚度为2.5毫米,重量280克。

本产品是一种复杂的弯曲表面,应用三维模拟3D软件。

在塑料制品的模拟过程中,必须要分析拔模,为了防止出现弯曲钩子,影响脱模,也需要仔细分析塑料制品的厚度,以防止塑料制品的收缩。

还要分析出卡钩、侧孔等是否足够,以便可以成功地脱离模具,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塑料制品,以保证开模没有问题。

由于塑料制品对外观要求高,在开模前必须确认接头线的位置,以免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导致大量修改或模具作废,无法及时提交可接受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产量、机床吨位、材料和结构等要求,编制开模分析表,保证第一次试验期和开模周期在预计期限内[1]。

3 模具结构设计3.1 注塑机选择注塑机是注塑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利用注塑机能够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

乘用车立柱护板设计指南

乘用车立柱护板设计指南

乘用车立柱护板设计指南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立柱护板介绍 (1)3.1 立柱护板定义 (1)3.2 立柱护板材料和加工工艺 (2)4 立柱护板相关要求 (2)4.1 法规要求 (2)4.1.1 中国法规要求 (2)4.1.2 欧盟法规 (2)4.1.3 美国法规 (2)4.2 性能要求 (3)4.3 安装要求 (3)5 立柱护板设计 (3)5.1 立柱护板开发流程 (3)5.2 立柱护板设计要求收集 (4)5.3 立柱护板初版设计方案制定 (4)5.3.1 立柱护板固定方式 (4)5.3.2 立柱护板定位方案 (5)5.3.3 立柱护板造型可行性分析 (6)5.3.4 立柱护板与对手件的配合关系 (15)5.3.5 加强筋设计 (25)5.3.6 狗窝结构设计 (26)5.4 低压注塑设计 (27)5.4.1 低压注塑工艺简介 (27)5.4.2 低压注塑工艺设计要求 (27)5.5 立柱护板对钣金要求 (29)6 试验要求 (30)6.1 耐湿性试验 (30)6.2 耐化学介质试验 (30)6.3 耐擦伤性试验 (30)6.4 耐高温试验 (30)6.5 耐低温试验 (30)6.6 耐低热交变试验 (30)6.7 燃烧特性试验 (30)目 次6.8 振动耐久性试验 (30)6.9 耐冲击性能试验 (31)6.10 耐冲击性能试验 (31)6.11 气味试验 (31)6.12 耐光试验 (31)6.13 其它试验 (31)7 立柱护板的发展趋势 (31)8 总结 (31)前 言为了指导本公司乘用汽车立柱护板设计开发,特制定了本设计规范。

本规范是在充分总结本公司多年汽车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汽车设计公司及汽车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编制而成的,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乘用汽车立柱护板的设计。

乘用车立柱护板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主要针对乘用车立柱护板,对结构设计、搭接关系和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某SUV白车身后轮罩区域优化设计

某SUV白车身后轮罩区域优化设计

某SUV白车身后轮罩区域优化设计贺劲刚;徐彪;路贻莎【摘要】白车身作为整车体系的主体框架,其力学性能也是整车力学性能的基础.减震器作为悬架系统中起到吸收、缓和路面不平带来冲击、振动的主要零件,是用户评价车辆舒适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结合某SUV的后悬架减震器固定结构在MTS试验、道路试验中出现的钣金、焊点开裂问题的解决,总结出可靠的后减震器固定结构所必需具备的要素,同时为后续车型设计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思路.【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8页(P8-15)【关键词】白车身;后轮罩;后减震器;疲劳性能【作者】贺劲刚;徐彪;路贻莎【作者单位】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武汉430056;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武汉430056;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4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821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

SUV (Sport Utility Vehicle)是运动型多功能车型,有着优异的驾乘表现和对不同路面情况良好的适应能力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如今消费者也越来越看重汽车的安全和品质。

本文以某SUV车型轮罩焊点开裂失效,运用CAE仿真分析等手段完成产品优化的过程。

不仅可以提前规避风险,还能在车型研发阶段有效的降低成本投入。

2 后轮罩问题现状2.1 后轮罩区域结构概述如图1所示,后减震器通过后减震器支座连接在后部轮罩上。

图1 一轮试制后侧围结构(左侧)如图2所示,后减震器通过后减震器支座连接到后轮罩内板上,在后轮罩内板的上侧和内侧分别通过上下两个支撑板将后悬减震器传来的载荷传递到侧围和后地板上[1]。

图2 后减震器及周边车身结构断面(左侧)2.2 后轮罩区域结构的CAE强度分析结果2.2.1 各单一工况下车身各零件的应力状态针对一轮试制白车身进行了表1中九个工况的强度分析。

后减震器周边零件多数在工况二(误用工况,Z向加速度4个g)、工况四(向前加速1个g)、工况五(向后制动1个g)存在较大应力集中。

车轮设计指导书

车轮设计指导书

双王铝业产品设计指导书:版本号:修改次数:受控状态:实施日期:2014年07 月 30 日分发号:批准日期审核日期编制日期一、目的1、规设计人员产品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2、为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二、围1、本指导书适用于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人员。

2、本指导书适用于铝合金压铸车轮的设计。

目录车轮产品构造根本知识一、车轮构造各部位名称二、车轮的种类三、车轮的根本装配知识✧产品设计工作流程✧产品构造设计一、确定车轮的参数二、5度深槽轮辋轮辋设计三、气门孔尺寸和位置四、车轮安装盘设计五、车轮轮辐构造设计六、轮辐掏料构造设计七、车轮中心孔构造设计八、螺栓孔构造设计九、装饰盖构造设计十、车轮机加余量的常规性设计十一、各种规格车轮的重量设计标准十二、常用PCD与中心孔对应表✧车轮飞轮构造设计✧车轮产品构造根本知识一、车轮构造各部位名称1、轮辋:与轮胎装配配合,支撑轮胎的车轮局部。

2、轮辐:与车轴轮毂实施安装连接,支撑轮辋的车轮局部。

3、偏距:轮辋中心面到轮辐安装面间的距离。

有正偏距、零偏距、负偏距之分。

4、轮缘:保持并支撑轮胎方向的轮辋局部。

5、胎圈座:与轮胎圈接触,支撑维持轮胎半径方向的轮辋局部。

6、槽底:为方便轮胎装拆,在轮辋上留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凹坑。

7、气门孔:安装轮胎气门嘴的孔。

1 轮辋宽度10 螺栓孔节圆直径2 轮辋名义直径11 螺栓孔直径3 轮缘12 轮辐安装面4 胎圈座13 安装面直径5 凸峰14 后距6 槽底15 轮辐7 气门孔16 轮辋8 偏距17 轮辋中心线9 中心孔18二、车轮的种类按轮辋和轮辐结合形式的不同,车轮可分为如下构造,其代表型构造用图例来表示:1、整体式:轮辐和轮辋是由一个整体组成的。

2、组合式:由2个以上的零件组合而成的车轮,其组成的零件可以分开,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三类:〔1〕、两片式车轮:由轮辋和轮辐结合起来的构造;〔2〕、三片式车轮:由两个轮辋零件和一个轮辐结合起来的构造。

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制作方法

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罩外板。

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包括一车轮罩外板,车轮罩外板是采用双层结构的双层车轮罩外板,双层车轮罩外板包括两层金属板,位于外侧的金属板作为外侧金属板,位于内侧的金属板作为内侧金属板,外侧金属板与内侧金属板之间设有一碳纤维层,还包括至少两个接近传感器,车轮罩外板在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接近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通孔内,并且感应方向朝外并且倾斜朝下。

固定在车轮罩外板下方的接近传感器能够检测轮胎斜下方的障碍物,克服了人的视线所存在的盲点。

技术要求1.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包括一车轮罩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罩外板是采用双层结构的双层车轮罩外板,所述双层车轮罩外板包括两层金属板,位于外侧的所述金属板作为外侧金属板,位于内侧的所述金属板作为内侧金属板;所述外侧金属板与所述内侧金属板之间设有一碳纤维层,所述外侧金属板与所述碳纤维层粘合固定,所述碳纤维层与所述内侧金属板粘合固定;还包括至少两个接近传感器;所述车轮罩外板在下方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所述接近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内,并且感应方向朝外并且倾斜朝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有两个,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为20~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金属板、所述内侧金属板、所述碳纤维层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插入螺栓的螺栓孔,所述外侧金属板、所述内侧金属板、所述碳纤维层通过插入所述螺栓孔的螺栓进行压紧固定。

说明书具有碰撞预警功能的双层结构的车轮罩外板技术领域本技术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罩外板。

背景技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能够根据肉眼或者后视镜看到路边的障碍物,从而进行躲避,然而,人的视线还存在盲点,特别是对于车轮附近的障碍物无法察觉,不但会对轮胎造成损坏,缩短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危险性。

侧围护板设计指南

侧围护板设计指南

侧围护板设计指南简介侧围护板是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安全设备,用于在车辆侧面保护乘客和车辆结构不受碰撞的影响。

它们通常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固定在车辆侧面,以吸收并分散撞击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侧围护板的设计原则和建议,以确保其在保护车辆和乘客时发挥最大的效果。

设计原则1. 强度和刚度侧围护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吸收碰撞能量并保护车辆和乘客。

强度是指板材抵抗破坏的能力,可以通过材料选择和板厚度来实现。

刚度是指板材承载力的能力,可以通过几何形状和横截面设计来实现。

2. 符合安全标准侧围护板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如国际协会的《汽车安全标准》(ISO26262),以确保其在真正的事故中发挥有效作用。

3. 兼容设计侧围护板必须与车辆的整体设计相协调,包括车辆的外观,车顶和陆地轮廓线,以确保美观和空气动力学效率。

设计建议1. 板材选择侧围护板的材料选择应基于以下因素:•抗冲击能力•强度和刚度•重量•生产成本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碳纤维,钢板和塑料板材。

2. 板厚度侧围护板的板厚度应根据车辆尺寸,使用环境,以及上述要素综合考虑。

板厚度越大,侧围护板的保护能力就越强,但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一个合理的选择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重量。

3. 几何形状侧围护板几何形状的设计对于保护乘客和车辆具有重要作用。

较好的侧围护板形状应满足以下要求:•与车身设计协调•能够最大程度地分散撞击力•具有足够的切线长度,以增强板材的刚度•具有足够的内部填充物以增强抵御碰撞的能力4. 细节设计在侧围护板的细节设计方面,以下几点需要考虑:•确保侧围护板安装在车身强度结构上,以确保效果最大•考虑板材强度方向,以确定板材的正确方向并确保其在撞击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变形吸收能量•在设计中尽可能减少让板材变形的节点,以避免剪切和弯曲等不必要的应力侧围护板在车辆碰撞事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设计必须经过仔细的考虑和规划。

本文提供的设计原则和建议有助于确保侧围护板的安全性和合适的性能,以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汽车门板-扰流板-轮罩技术要求

汽车门板-扰流板-轮罩技术要求

汽车门板技术要求运用法规和标准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QC/T 17-92 汽车零件耐候性试验的一般规则技术要求前门护板本体、前门护板装饰条、前门扶手、前门三角护板、后门护板本体、后门护板装饰条、后门扶手的成型方式为注塑成型。

前、后门地图袋采用翻转式机构。

各部件外表面应光顺,轮廓清晰,转折过渡圆滑,无缩痕、无银丝、无裂痕、无明显熔接痕。

前门护板本体音箱孔大小、孔间距均匀一致。

各部件颜色应与设计部门提供的色板一样,色泽均匀。

各部件纹理应与设计部门提供的皮纹一样,纹理均匀一致。

各部件不允许有影响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波纹、凹缺、开裂、气泡、缩痕、划痕等缺陷。

各装配件、铆接件间应坚固可靠,配合件间(整车装配状态下)配合间隙、断差应均匀,活动件应运动平稳、限位可靠、启闭灵活、锁止安全,无卡滞现象。

试验和寿命前、后门护板内饰耐热性、耐寒性、耐冷热交变性应符合《QC/T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1 耐温度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湿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4 耐湿性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化学药品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中5.5 耐化学介质试验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强度、刚度试验、振动试验以及耐冲击性应符合《QC/T 15-92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摩擦性、抗雾化性应符合《QC/T 236-1997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耐光性、气味性试验应符合《QC/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前、后门护板内饰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1994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罩护板设计指导
1简要说明
1.1该部分综述
轮罩护板指位于车轮上方,具有阻挡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溅污及飞石等功能的零部件,它可以是独立部件,也可是车身一部分。

1.2设计该产品的目的
护轮板应该能够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尽可能地不受到汽车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等的袭击;并减少其他道路使用者由于接触运动的车轮而产生的危险。

1.3适用范围
塑料轮罩护板适用于乘用车等。

1.4零件构成图
S18前轮罩护板
S18后轮罩护板
1.5产品开发工艺介绍
通常情况下本体成型方式有注塑、吸塑、模压等
1.6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产品开发有10个阶段,从P0到P9。

开发设计阶段的流程,在本设计指南中不过多介绍,主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从P3以后的主要流程。

1、试制阶段:试制的目的是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确认;
2、模具、检具开发阶段:经过试制阶段,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改
进后,可以对设计进行确认。

此后,进行零件正式模具的开发;
3、正式模具件装车验证,进行产品改进,并相应调整、修改模具,使产品更
加完善,品质更好;
4、制定材料、总成试验大纲,进行零部件材料、性能试验;
5、对产品进行“工装样件认可”(OTS认可)。

至此,完成产品的开发工作。

***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开发阶段,无论是对试制零件,还是正式模具件,都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尺寸检查,确认符合图纸和数据后,才可进行装车验证。

否则,所有的验证工作,就没有正确的依据。

***
2设计构想(思想、理念)
2.1设计原则
2.1.1相关法规
GB7063-94汽车护轮板
78.549.EEC机动车辆护轮板
2.1.2阻挡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溅污及飞石
2.1.3符合成型要求,整体外观的流畅,协调性
2.1.4低成本,自重轻,材料的可回收利用性
2.1.5工艺可行性,拆装方便的原则
2.2轮罩护板的功能要求
轮罩护板应该能够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尽可能地不受到汽车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等的袭击;并减少其他道路使用者由于接触运动的车轮而产生的危险。

2.3拔模方向的确定
轮罩护板的拔模方向应使零件易于出模,尽量减少难出模的状况。

2.4厚度的定义
轮罩护板的厚度一般定义为1.2~2.5mm
2.5轮罩护板的安装方式选择
轮罩护板的安装方式通常选择为用卡扣插拔、螺钉紧固等方式,以安装便捷,保证安装牢靠为主。

3轮罩护板本体
3.1材料的详细说明
我司现有车型轮罩护板材料:
S18系列车型轮罩护板的材料选用PP+EPDM,其中EPDM使轮罩护板具有一定的弹性。

B12的后轮罩材料为PP/PET,这种材料较轻,且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价格稍贵,模压成型。

S22车型轮罩护板前期材料为HD-PE,吸塑成型,模具费用较低,但前期试制较难匹配良好,后改为PP+EPDM,注塑成型。

3.2整体结构的分析
轮罩护板的内外部制约的条件较多,结构复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除要保证各部位的连接、定位的可靠性,还应特别注意拆装的方便性,做到间隙合理,无干涉现象。

轮罩护板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要求,而且要符合塑料的成型工艺特点,并且尽可能是模具简单,这样,可使成型工艺稳定,保证制品的质量,又可使生产成本降低。

塑料件设计必须考虑脱模角度,避免脱模角度为零或负角。

脱模角度越大,零件就越容易脱模,但容易造成零件厚度不均,影响制造精度。

塑料件特别是大型零件如果仅有一定的璧厚是无法保证制件的形状和尺寸的,更谈不上一定的强度。

因此必须在一些如孔,大曲面或安装点处加筋,以提高强度和刚性。

孔形状尽量简单,孔于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孔至边界最小是孔径的1倍距离。

3.3装配的注意事项
轮罩护板一般是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件与车身本体或相邻件诸如翼子板等相连。

为保证汽车外型的美观和防盗,所有安装点设计需隐藏,但同时为方便维修拆卸,设计时更需考虑尽量不拆卸周边零件。

在护轮板的装配中,使用卡扣、螺钉座、自攻螺钉。

在设计安装方式时,需要考虑安装空间所占空间,尽量采用相同和常见的标准件,方便调整和维修等。

需要注意的是:轮罩护板安装应尽量考虑定位问题。

4.轮罩护板的典型截面分析
4.1典型截面简介
轮罩护板的截面基本包括与周边边界的安装、配合截面。

4.2固定点的分布
参照S18轮罩护板来说,前轮罩共有12个安装点,与保险杠有4个固定点,与前保下部缓冲块有1个固定点,有3个固定点在翼子板上,1个在侧围外板上,另外有3个固定点在车身前舱钣金上。

后轮罩由于空间限制,只有4
个安装点,分别是与后保本体固定的3个和与车身纵梁配合的1个。

4.3前轮罩与前保、前保下部缓冲块的配合截面
前轮罩在前保的侧翻边上有两个安装点,采用自攻钉与夹片配合的安装方式,与前保下部翻边也有两个安装点,安装方式与侧边相同。

前轮罩与前保下部缓冲块有一个固定点,用自攻钉安装。

4.4前轮罩与翼子板的配合截面
有三个安装点,两个用CLIP(S11-2803510),一个用塑料螺母座和自攻螺钉(S11-7901159,S11-3102023)
4.5前轮罩与侧围外板的配合截面
安装方式为卡扣固定4.6前轮罩与前舱钣金的配合截面
4.7后轮罩与后保的配合截面
后轮罩与后保侧面翻边
有两个安装点,采用夹片
与自攻钉,安装时先将夹
片夹在轮罩护板上,对准
孔位后从外面打入螺钉。

后轮罩与保险杠下部有一个安装点,采用卡扣固定。

4.8后轮罩与车身的配合截面
后轮罩在车身纵梁上有一个安装点,安装方式为螺钉座加自攻钉。

5法规
5.1中国法规
在水平路面上,当汽车处于整备状态,车轮在直线行驶位置时,护轮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车轮中心向前30°和向后50°的两个辐射平面所形成的区域内,护轮板的宽度必须足以遮盖整个轮胎的宽度。

如属双胎,则应褁盖两个轮胎的安装总宽度。

护轮板的后缘应位于车轮中心上方150mm的水平面以下。

而且护轮板的边缘与这个平面的交点必须位于轮胎纵向中间平面的外侧。

如属双胎,则必须位于外侧轮胎的纵向中间平面的外侧。

护轮板的位置应保证尽其可能的接近轮胎。

应满足下列要求:
护轮板的边缘深度,在通过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侧量时应不小于20毫米。

护轮板下边缘与车轮中心的距离应不超过2R,R为轮胎的静力半径。

如果汽车的悬架高度是可调节的,则在汽车制造厂规定的正常行使状态下,护轮板应满足以上全部要求。

5.2欧洲法规
汽车必须装有护轮板。

护轮板应该能够保护其他道路使用者尽可能地不受到汽车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等的袭击;并减少其他道路使用者由于接触运动的车轮而产生的危险。

在水平路面上,当汽车处于整备状态,车轮在直线行驶位置时,护轮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在车轮中心向前30º和向后50º的两个辐射平面所形成的区域内,轮护班的宽度必须足以遮盖整个轮胎的宽度。

如属双胎,则应该遮盖两个轮胎的安装总宽度。

b轮护板的后缘应位于车轮中心上方150mm的水平面以下。

而且护轮板的边缘与这个平面的交点必须位于轮胎纵向中间平面的外侧。

如是双胎必须位于外侧轮胎的纵向中间的外侧。

轮护板的位置应保证其尽可能地接近轮胎。

A轮护板外边缘的深度P,在通过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测量时应不小于30mm。

B轮护板下边缘与车轮中心的距离C应不超过2r。

r为轮胎静力半径。

护轮板必须安装牢靠,若护轮板由几部分组成,则装配后各独立零部件之间不允许有空隙。

护轮板应该保证至少有一种形式的防滑链适用于该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