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条约体系与国民政府
专题一: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中国近代五次侵华战争
专题一:五次侵华战争与三大条约中国近代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刷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2、《马关条约》3、《辛丑条约》专题二: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张自强,求富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学习内容先进军事技术先进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文化积极影响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人们追求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失败原因或局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务派只学先进技术,不学先进制度,未触动封建统治制度。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无实权,光绪帝只是傀儡;没有群众基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目标导航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名师引领一、【学前提示】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提示1、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知道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提示2、了解《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这一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提示3、注重提高阅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二、【方法点拨】点拨1、通过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认识《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
点拨2、通过对华盛顿会议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评价,认识到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
三、【思路拓展】《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这一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正是由《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的。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概念,但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有较大难度。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一历史概念,只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同时形成掌握重要的抽象历史概念的初步能力。
●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一、《凡尔赛和约》1、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A、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治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十四点原则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纳伊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
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
《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
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
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
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
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
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
《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
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特里亚农条约》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
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十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如何形成的?1919年1—6月,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集团与德国的盟国奥、匈、保、土等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它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的统治秩序。
通过两次会议,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由于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十三、1、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2、写出这两个条约的内容中,和中国有关的具体条款。
《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九国公约》表面上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说明了什么弱国无外交;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十四.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时间1929、国家美国、范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在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不同的道路,产生什么不同后果?不同道路: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意大利加强法西斯统治。
结果: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内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挑起了二战。
3、进一步明确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和标志,意大利:1922年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
日本:1936年军部法西斯控制政府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1、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
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参加。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期间签订3项条约:①《四国条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
③《九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华盛顿体系。
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
2、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3、互助论互助论即互助的进化观.它在清末传入我国.《互助论》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活动家和理论家克鲁泡特金在1902 年发表的一部著作。
克鲁泡特金以伪科学的方法来宣扬无权威、无政府、无国家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宣扬这种社会比其他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的理想社会还要“完善”。
由于互助论的科学性及其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修正与反思,使新世纪派和天义派接受了这种观点,并在国内大力宣传.但互助论能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道德效应则应归功于新世纪派的传播.4、醒狮派又称国家主义派,国民党左派和当时与国民党合作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国家主义是欧战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潮流高涨所激起的一种极反动的思想”,国家主义派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民族运动的死敌”,“干反革命事业的大集合”,“是最反动势力的结晶”。
国家主义派的主要代表是五四运动时期创建的少年中国学会的一部分成员在法国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以及该党党魁曾琦、李璜回国后与左舜生等一起创办的《醒狮》周报,故而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 年6 月,巴黎和会上,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殖民地、军事和赔款等问题作出了规定。
《凡尔赛和约》满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和协约国的其它和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
2.1920 年1 月国际联盟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其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但实际被英法控制,成为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条件。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至此战后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4.1929 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5.1934 年,德国希特勒自封为元首,确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6 年后,日本法西斯上台,制定侵略中国和征服世办的计划,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6.★罗斯福新政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
评价:新政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美联社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
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制,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种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模式。
它得名于凡尔赛和华盛顿这两个关键事件。
Map of Europe and Western Asia in 1923 after World War I 凡尔赛体系是在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举行的和平会议上形成的一种国际秩序。
这个会议被称为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其目的是制定结束战争的条约和重建战后世界的计划。
巴黎和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以解决战后的领土边界、战争赔偿、战争罪行追究、国际安全等重要问题。
最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签署了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这是战争的正式结束条约。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条件,要求德国承担战争的责任,支付巨额赔款,削减军队规模,并剥夺领土。
此外,凡尔赛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这是一个旨在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然而,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国际问题未能得到公正解决,引发了一些后果和不满。
这些后果之一是德国的经济破产和政治不稳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署,该条约正式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要求承担巨额赔款,限制其军队规模,并对其领土进行削减。
此外,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与安全。
华盛顿指的是1922年至1923年间在华盛顿举行的华盛顿海军军控会议,九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目标是限制世界各国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
作为会议的成果,各国达成了一系列军控协议,包括《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海军条约》和《华盛顿军控公约》。
这些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的建造和军舰的吨位,旨在维持相对的军事平衡,并避免大规模军备竞赛引发新的战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原则是通过国际合作、外交协商和军控措施来维护和平与稳定。
中东路事件:“革命外交”踢到铁板
中东路事件:“革命外交”踢到铁板“革命外交”为何选中中东路华盛顿体系的成立前提就是中国承认之前各不平等条约的承诺,保护列强在中国已获得的权利。
这一前提与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完全冲突。
“革命外交”真是要废除就条约带给列强的权益。
两者成为不能兼容的存在。
北伐前后“革命外交”能够有所突破,因英美等国觉得一些次要无甚大利的利益,妥协一下还给中国也无大碍,因此九江、汉口的租借英国也就顺势归还了事。
而关税主权的谈判能够开启,也因英、美等列强已经准备给予中国关税主权。
但用到日本身上就完全不同了。
日本在华的利益更多,牵涉更深,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无视日本之前获得的利益,自然引起了日本的强烈反应。
当时就有对华持同情态度的外交官告诫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中国如果继续对日本采取“逼激政策”,必将引起日本舆论界的反感,最后将使日本不得不采取最后手段而诉诸战争。
于是,出现了这样吊诡的一幕:原本遭到华盛顿体系遏制的日本,翻过来成了极力维护华盛顿体系最力的国家,极力反对对华盛顿体系成立前提--维护列强在华已有利益的破坏。
而原本得益于华盛顿体系保护的国民政府,却成为了对华盛顿体系根基最有力的破坏者。
其时中国国力孱弱,要想以彻底型的革命手段径自片面而直接地撤废中外间的不平等条约,是会引起列强不同规模的武力报复的。
但谁也没有想到,最大最猛的报复,并未来自日本,而是来自华盛顿体系针对的最大敌人——苏联。
中东铁路,上期我们已经提到,是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东北修筑的铁路,伴随着筑路,俄国还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行政、司法和警察及驻军等权力。
苏联建立后,1924年,北洋政府与苏联政府订立了《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草案》、《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草案》和《七项附件》。
苏联政府重申,“中东路纯系商业性质”,“中东路除本身营业事务直属于该路外,所有关系中国国家及地方主权之各项事务,如司法、民政、军务、警务、市政、税务、地亩(除铁路自用地皮外)等,概由中国官办理”。
中国近现代外交政策
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洋务运动即将步入正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废约运动
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废约运动自1842年英国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起,到抗战时期止,列强用武力和欺骗的手段与中国签订上千项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使列强获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即治外法权)、协定关税权和海关行政权、租界、租借地、驻兵权、沿海和内河航行权、投资设厂权、片面最惠国条款、文化侵略等等特权。
这些帝国主义特权互相补充,互为呼应,织成了一张严密的铁网。
尽管不平等条约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践踏,但列强却依靠武力为后盾,使中国陷入了不平等条约的泥潭。
最初中国由于长期闭关锁国,不懂不平等条约的严重侵略性质,只是直观地对损兵折将、割地赔款、强开商埠痛心疾首,因此反侵略斗争的矛头并未明确指向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大,中国各界人士逐渐加深了对世界现状的了解。
尽管不能从帝国主义本质上认识不平等条约的侵略性质,但对不平等条约违背国际法的性质却逐渐有所了解,对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也渐有切身体会。
尤其是日本废除外国特权的事实,对中国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中国由此开始了修改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随着条约而来的负面影响的加深,中国历届政府企图通过外交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
尤其是想修订关税税则,以增加财政收入。
1902年,清政府向列强提出使关税税则确实值百抽五和修改治外法权的要求。
1917年,北洋政府与列强进行了增收关税的谈判。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提出了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条件,并围绕二十一条所引起的山东问题同日本进行了激烈的外交斗争。
在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又一次提出了废除列强在华特权的提案。
列强表示尊重中国主权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在适当时期召开关税会议使中国关税税则到切实值百抽五和增收二五附加税;在适当时候组成一个委员会凋查中国司法状况,看中国是否适宜取消治外法权。
英国应交还威海卫租借地,法国承认交还广州湾,日本也允许有条件的交还在山东霸占的权益。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只是停留在国际法意义的水平上,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因而没有出现系统的有组织的反帝废约运动,也未能真正触动不平等条约体系。
华盛顿条约的内容
华盛顿条约的内容
《华盛顿条约》是1922年2月6日由中国、日本、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签署的一份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国际条约。
有关双方的关系条款部分主要有:一、对对方保持盛名和领土的完整;二、国家不得侵犯他国的安全或领土;三、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应当顺畅;四、双方之间的商人安全保证;五、维护日本驻华公使馆以及其他使领馆的水平;六、任何贸易和外来投资人之间有保障;七、允许日本将其大使馆设在中国大陆;八、维持本条约生效和稳定的傲慢。
《华盛顿条约》对当时中国—日本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改变了以前的传统的其他国家的敌对态度,而且明确了中国—日本关系的任务和现实情况。
它有助于改善双边关系,加强贸易和投资往来,改善华人在日本的民事权利,从而实现了现实中的联系和平及对外交政策方面的发展。
《华盛顿条约》不仅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于中日关系的看法,而且也使国家间政治、外交和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它标志着近代中日友好关系的开端,为中日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这种和平的环境使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加快,中国在军事上也有了必要的硬件力量保护它的安全。
《华盛顿条约》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条约达成的一系列国际安全、经济和政治体系。
这两个条约打破了二战前的传统国际秩序,并为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详细介绍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条约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凡尔赛条约签订于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协议。
条约的签订地点位于法国凡尔赛宫,因此得名。
该条约的目的是通过对战败国德国进行惩罚,确保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提出了一系列严苛的条件,包括承认对战败的责任、削减军队规模、支付大量赔款、割让领土等。
该条约还设立了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然而,凡尔赛条约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其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厉,导致了德国国内的不满情绪和复仇情绪的滋生。
这一情绪成为纳粹党上台的原因之一,并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也影响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引起了许多国家对该条约的质疑,从而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华盛顿条约签订于1922年,是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共同发起的军备控制条约。
该条约旨在限制各国军备竞赛,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根据华盛顿条约,各国同意限制战舰的建造和装备,维持海军武装力量之间的平衡。
此外,条约还设立了海军军控委员会,监督和控制各国的军备行为。
华盛顿条约的签订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限制了各国军备竞赛,避免了军备膨胀所带来的紧张局势。
其次,该条约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以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和冲突。
最后,华盛顿条约也体现出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为后来的国际体系奠定了基础。
然而,尽管华盛顿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战之前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但它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即各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和利益冲突。
在二战爆发前不久,各国在军备方面的竞争再次升级,终究未能完全避免战争的发生。
总结起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条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济案—“九一八”前日本挑战华盛顿会体系的试探
济案—“九一八”前日本挑战华盛顿会体系的试探1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出兵沈阳,强占中国东三省,又在六年后公然发动全面侵华,并由此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对此事件,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九一八”之前中日冲突的探究上。
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研究视野有所放宽。
今年是“九一八”七十周年,在回首这场引发了一系列战事,给人类带来浩劫的历史事件时,人们自然而然会有这样的发问:这场事变为什么会发生,它是如何发生的?它能够被避免吗?诚然,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但后人对历史的探询并不是无意义的。
其实,对这些问题国际学者已进行了数年探讨,这些探讨不再把事变简单视为中日两国在世界一个局部地区的冲突,而是正确地指出事变的性质与其说是针对中国,勿宁说是对英、美,以及对作为战后远东秩序象征的整个华会体系的挑战。
2然而,人们又不仅要问,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何以如此嚣张,胆敢不顾一切与诸多华约体系国相抗呢?对这一问题,以往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较多注目于二、三十年代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恶性膨胀,但笔者认为,对于战争祸源的探讨,仅仅归咎于日本国内的因素是很不够的,历史事变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早就深藏于肇事之端,祸变时得到彰显,九一八事变也是这样,早在事变之前三年就有预演,这就是发生在1928年5月的“济案”。
本文即以此案为切入点,通过对是案来龙去脉的探析,期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对引发“九一八”事变的深层原因作一透视和俯瞰。
一、“济案”与华会体系所谓“济案”,即指1928年5月3日,驻济南日军蓄意寻衅闹事,枪杀北伐革命军战士、伤兵、和无辜百姓3千余名,并肆意施暴、凌辱、惨杀我外交特派员蔡公时和外交官的恶性事件。
尽管此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和国际都引起巨大震动,但从世界大范围来看,此事件毕竟只能算是一个局部性、地区性的外交纠纷,象这样一个发生在中国某城市的中日冲突事件何以能与华会相连,作这样的联系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
(!) 如主席经向各同僚尤其两关系国代表咨询后, 认为从关系国或从其他各会员方面所得关于时 # " ! 局进展之消息, 无须再行开会时, 主席有权取消已定召集之会议。 此决议虽表达了国联对事变的关注, 但却未明确规定日军撤兵的期限, 只是相信日本声明, 消极等待事变的结束, 更未在决议中把中国看作是受害者, 指责日本的侵略行为, 从而在实际上 起到纵容日本扩大侵略的作用。 国联和列强不分是非、 消极应付的态度使蒋介石深为失望。当东北地方政府草拟接收委员 蒋介石在致张 名单, 准备接收, 日本不置可否时, 蒋介石已对日本的企图有所察觉。"# 月 $ 日, 学良的电报中说: “日本届期延不撤兵或更别有暴行, 自在意中。我方如何应付, 此时正在研究。 并须视国联行政院开会后如何解决而定。盖国联虽不可尽恃, 亦非尽不可恃。此案发生后, 中央 所以尽力于使国联负解决此案之责任者, 因维持中国在国际上之地位, 与减少日本直接压迫中国 $ " ! 却不愿丢弃这块招 之力量, 途经惟在于此。 ” 这清楚地表明此时的蒋介石明知国联不可全信, 牌, 仍想以国际社会的公理为招牌掩饰自己政策的失误, 一味坚持固有政策。 尽管中国在事变初期所采取的政策事出有因, 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采取的 “不抵抗、 不交 涉” 的政策, 过分借重外交、 过分依赖国联, 不仅使中国错过了抵抗的最好时机, 而且使中国的行 动受制于国联, 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更为严重的是为了 “取信” 国际社会达到迫敌让步的目的, 南 京政府不惜阻挠、 排斥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运动, 不仅挫伤了民众抗日的热情, 也加深了民众与 政府的对立, 陷政府于内外交困之中, 无力一心对敌。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傅玉能 (&’(# $ ) , 男, 广西桂林人,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教育系副教授, 博士。 B&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特点
屈辱与独立自主──记近现代史上的中国外交一、旧中国的屈辱外交1. 晚清时期〔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条约》。
《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主权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1900年,俄、美、英、日、法、德、意、奥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其称帝,承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的特权。
这一合理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提供了条件。
3. 国民政府时期〔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二、新中国的外交1.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学科综合]近现代史上的中俄〔苏〕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瑷珲条约》、《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大钊、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根底;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牺牲终有价值 条约枷锁一朝尽卸
抗日战争:牺牲终有价值条约枷锁一朝尽卸1941年,日本与美国矛盾日益尖锐,美国为中国被日本侵略可以说近乎两肋插刀。
5月上旬,国民政府外长郭泰祺与美国国务卿赫尔会晤,郭正式提出希望与美国商谈中美平等条约问题,也就是废除不平等旧约的问题。
赫尔明确表示,美国希望中国恢复完全主权,建议协议可以采用换文方式确定。
接着郭泰祺致函赫尔,表示中国政府希望“在和平恢复时”通过谈判,调整以往中美间不平等条约,重签平等新约。
5月31日,赫尔复函,声明同意于和平重现时,以谈判方式,将美国及其他各国在中国仍享有的若干特权全部放弃。
同年8月12日,罗斯福与邱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这个划时代的历史文件规划了战后世界的外交准则,事实上已经明确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失灭的前景。
1942年1月1日,中国作为世界四大国之一,与其他25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从法理上支持了中国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1942年4月19日,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的文章,强烈谴责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敦促有关国家尽早予以放弃,以结束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屈辱状态。
这篇文章不能说没有蒋介石的授意,它立即在美国激起轩然大波,美国舆论界对此文共鸣强烈,更造成美国民间极大反响。
但美国政府仍旧打算在战后处理条约问题,这使蒋介石极其不满。
10月5日,蒋致电在美国的宋子文,要他敦促美国政府“做一件能够转移世界视听,彰明盟国道义权威的大事”,带头自动声明放弃“对华条约中包含的不平等条约”。
7日,宋复电:“关于从速取消不平等条约,原则上美方当无问题,最好俟文回国面陈后再进行。
”蒋介石迫不及待,马上致电宋子文:“如美政府能提前讨论取消不平等条约,则我方应立即与之开始交涉,不必待兄回国也。
”出乎意料的是,没等宋去争取,美国政府于9日正式通知宋子文和驻美大使魏道明:“美国政府准备立时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规定美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国际问题之条约。
美国政府并望在最近期内完成上述目的之草约,提交中国政府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盛顿条约体系与国民政府“革命外交”
在这个体系中苏联作为敌人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日本一方面得到好处:以往在中国得到的利益被各方承认;也受到了遏制:不能再在中国进行明目张胆的扩张。
华盛顿体系的建成是一桩大事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
前期《重读抗战•日本人为什么炸死张作霖》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华盛顿体系,这里需要再加以说明。
如上期所描述,一战期间,日本在东亚获得了优势地位,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但他们都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日本,在1921年主持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签署。
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完成了东亚新秩序的构建:其一,各国承诺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在对华重大问题上奉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其二,实现门户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各国承诺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其三,中国政府承认华会制定的原则,即中外关系的改变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完成,并认同美国为中国设计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
《九国公约》第一条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第六条规定,“发生战事时,中国如不加入战团,应完全尊重中国中立之权利”。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在远东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一方面,否定日本在战时所取得的在华优越地位,日本军队撤出山东,今后列强不允许利用军事手段而只能以经济手段进行较量。
美国在遏制日本方面取得了胜利。
另一方面,以维护列强在华取得的已有利益为前提,实现将日本纳入整个国际体系,建立东亚地区列强的联合,共同孤立和对付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国苏联。
在这个体系下,苏联是作为华盛顿体系的对立者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
这个体系排斥、仇视和包围苏联,它构成了对苏联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
对此,斯大林判断:“各先进国家的帝国主义集团企图在建立反苏统一战线问题上达成协议”。
同样,在这个体系下,以确保列强包括日本在中国已获得利益的前提下,遏制日本在中国的继续扩张,保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因此,在这个体系中苏联作为敌人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日本一方面得到好处:以往在中国得到的利益被各方承认;也受到了遏制:不能再在中国进行明目张胆的扩张。
而中国以承认之前各不平等条约的承诺为前提获得了体系的保护。
“革命外交”的来历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则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其初步目标,在解除不平等条约所加于中国的重重束缚--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与租借地,撤废外人在华所享有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外军在某些地区的驻扎权及撤除外国在中国所擅置的邮政、电台等设施。
这也就是1925年3月孙中山临终前遗嘱中所谆谆寄望国人尽速完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
1926年,北伐开始,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也随之推动。
所谓革命外交就是以革命的方法与手段,来解决中外之间不平等条约关系中的外交问题。
在不顾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胁迫或半胁迫对手重新订约,以达到外交谈判的目的--撤除外国在华优越地位。
后来成为著名国际法专家的周鲠生当时力推“革命外交”,他总结革命外交“的要义”:第一是“打破一切传习成见和既存的规则”。
必要的时候“对于既存的国际规则、惯例、或条约的束缚,都要一概打破”,非如此不能破除纷杂的不平等关系。
第二是“利用民众势力”。
革命外交必以民众势力为基础,而不全靠外交家的折冲。
最后是革命外交“必是主动的,攻势的”。
具体言之,就是对外不要“怕事、省事”,要知道“生事”,即“遇事生风”和“小题大做”。
要敢于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触动列强的既得权利和地位。
中国今日所需不是绅士式外交,“正是流氓式的外交”。
换言之,就是无视一切被视为“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和承诺,无视其到期与否,直接将之废除或不予承认,强迫原条约国家重新谈判订立国人认为平等的新条约。
随着北伐的推进,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也付诸实践。
在北伐过程中,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
在北伐成功后,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
不得不说,国民党“革命外交”的目标是爱国的,正义的。
但落实到现实上,因为当时中国国力的孱弱,虽有出发点爱国正义的想法,但一旦付诸行动,则引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