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4
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4 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第7页
返回导航
历史
解析:选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 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 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 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答案为 D 项。
第8页
返回导航
历史
8.(2017·陕西咸阳抽检)“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史
第3页
返回导航
历史
[核心史实] 1.政治上 (1)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 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2)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第4页
返回导航
历史
2.经济上 (1)农业: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 荣。 (2)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海上 丝绸之路发达。
第5页
返回导航
历史
3.文化上 (1)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 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2)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 (3)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第6页
返回导航
历史
[对点训练] 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 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 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D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历史
四、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及中华 文化圈的正式形成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历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世界历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属于经典力学主要内容之一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C.量子论 D.落体定律2.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3.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3题)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5.(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23题)1957年,若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6.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普罗泰格拉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2.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4.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5.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6.董仲舒认为,天是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人是上天按照自己面貌创造出来的,天人之间通过五行之气等中介互相感应。
这种思想即(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 D.顺应自然7.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人文思想(含答案)
第4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人文思想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古代希腊、罗马。
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罗马的法律以及哲人们以“人”为中心来解读世界的智慧,都给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财富。
2.关注三方面考点(1)古希腊: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民主局限:有限民主、直接民主、泛滥民主。
(2)古罗马:核心内容: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个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两大影响因素:平民的斗争、帝国的扩张。
(3)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发展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的过程,古希腊智者学派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理性、强调知识作用,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排查纠错1.雅典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其中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2.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其政体类型主要有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等。
(√)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4.陶片放逐法的实质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5.雅典民主制度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6.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广大平民的民主政治。
(×)点拨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层的民主。
7.雅典民主仅仅是对成年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公民,如外邦人、奴隶和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8.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4-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4 第3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2011·北京·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文化。
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题干诗中可知这部著作涉及九州四海的知识,而B、C、D三项中三部著作在内容上与诗中著作不符。
只有A项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及历史变迁概况,符合题干要求。
2.(2011·天津·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B、C、D各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3.(2011·安徽·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
A、B两项的观点属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因此只有C项能体现维新派的观点,中西政体不同,要改革维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10月江西师大附中月考4题)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儒家学说倡导的人伦道德D.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2.(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2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2010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3题)西周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确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王室B.村社成员在井田制中的“公田上集体耕作C.宗法制确立了经济、政治的分配与继承制度D.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各级贵族在贵族死后的墓葬制度上5.“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6.(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1题)《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7.(2011年1月福师大附中高一期末6题)下面四幅反映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是()8.(2011年12月北京东城区示范校7题)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中国古代:清代校本作业—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三历史限时训练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清代真题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2·海南高考·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
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
”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
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
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2022·海南高考·14)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
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2.(2020·海南高考·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图2寓意()图2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3.“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5.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2.(2012年3月揭阳一模)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最大价值在于()。
A.开启了清代“经世致用”之先河 B.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看清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先进 D.改变了封建士大夫传统思维方式4.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无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是()A.康有为 B.袁世凯 C.孙中山 D.陈独秀5.(2011年1月辽宁锦州高二期末22题)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6.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8.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9.(2010年12月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4题)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奏朝廷,创办“求是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培养“既通西学,又切时务”的人才,促成了安徽教育的变革。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4情景素养新题型挥斥方遒新高考第3编命题情境__四大命题情
第三编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高考标准必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四个方面。
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内容研读一、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高考命题新情境中的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1)客观题命制思路:给出学者的论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论或驳论,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所涉史事的来源从教科书内变为教科书外。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2题引入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善马标准的规定,考查军事战争对相马术发展的影响。
②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如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4题引入历代职官的演进,考查不同朝代职官的排序。
③增加异质学术情境的数量,提供不同时代、语境、立场、视角或观点的学术情境。
如2022年湖北高考第2题引用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主观题的命制思路①给出学者的观点,要求判断支撑该观点的证据。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要求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
②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欲得出的观点。
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6题提供多角度史料,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③给出多个学术观点,要求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根据提供的三幅人口密度图判断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关注两类知识。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
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 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 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 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 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2.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日求富。
各大卿族以已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土庶人都有机会求富。
这一现象A. 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B. 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C. 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D. 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3.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
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
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
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
由此可知A. 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 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 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 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4.《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晋六卿灭祁、羊舌氏,于是“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任命十人为县大夫。
所举十人中,其中两人因为“有力于王室”,四人因为“余子之不失职,能守业者也”,另四人则“以贤举”。
这反映出当时A.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君权B.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C.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 国家政治建构的转变5.《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该思想家A. 受教于孔子B. 重义轻利C.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D. 主张兼爱、非攻6.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题:世界近代经济
世界近代经济一、选择题:1.16世纪被称为“发现世界”的世纪。
哥伦布因发现“新大陆”成为发现世界的先驱。
这里“新大陆”指的是( )A.美洲 B.亚洲C.非洲 D.大洋洲2.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 D.麦哲伦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这个观点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A.可能性 B.偶然性C.必然性 D.突发性4.恩格斯指出,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哥伦布 ( )A.是奴隶贸易的开创者 B.促进了美欧经济交流C.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 D.恢复了欧洲的奴隶制度5.有学者对新航路开辟作了如下评价:“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对这一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片面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 B.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对殖民地掠夺C.新航路开辟直接引发了工业革命 D.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新航路的历史作用6.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
决定性的原因是 (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B.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C.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D.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7.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亚洲的丝绸 B.非洲的黄金C.美洲的烟草 D.澳洲的瓷器8.17、18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专练卷(含试题,含详解)
【创新方案】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卷(含2013试题,含详解)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图片分别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和殿和英国的王宫、首相官邸,从图片可以看出,太和殿高大雄伟,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
然后再结合中国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相关史实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予以解读,进一步提取出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特点,例如中国的皇权至上,英国国王的统而不治、地位尊贵以及首相的民主政治。
中英比较可从中英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拓展作答。
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了民主政治的风格。
(2)概括综合。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作答,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2.典型的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
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提取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解答的方向有二:一是从问题入手分析,找出回答的切入口。
比如本题设问中“《清明上河图》”“有关宋朝的城市生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二是仔细观察给出的地图,重点观察图中人物的活动及其分布情况。
答案:(1)政府对城市不再实行严格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宋代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宋代城市居民结构出现多元化的变化。
(4)城市居民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城市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文化世俗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但其内容不包括()。
A.正确、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B.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客D.判断实践的标准2.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A.《强学会叙》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论持久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伟大纲领⑧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明哲老师原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5.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6.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7.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非选择题标准练8-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非选择题标准练(八)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1.(2016·河南豫北名校高三质量评估)(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世纪以后,随着工匠和商人在古代市镇的重新定居,中世纪的商业城市重新发展起来。
城市的发展使劳动日益专门化,后者反过来又导致手工业和贸易的急剧扩张,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到城市。
在意大利诸城市中,威尼斯较为独特,它没有广大的农业土地环绕,其居民依靠商业为生。
到13世纪,威尼斯商人在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开罗等地建立了大型的居住区,他们用盐、葡萄酒、毛织物和皮革制品来交换香料、丝绸及其他商品,并将它们销往欧洲其他地区。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市民的实力已经发展到足以抵制封建领主的要求并自己支配城市事务的地步。
经过长期斗争,威尼斯人最终获得了包括选举总督、司法独立、组织行会等一系列广泛的自治权利。
——摘编自[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材料二临安是南宋大城市的一个缩影。
南宋末年,临安人口大约有124万,其居民需用的米、菜蔬、食盐、布匹等杂货,多从外地运来。
临安手工业发达,城内外住着大批“工役之人”;他们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不仅在市上出售,也运销到外地。
城内自大街到坊巷,大小店铺“连门俱是”,买卖昼夜不绝。
商人按照行业组成商行,临安市有四百四十行,如布行、冠子行、销金行、鱼行、蟹行等。
商行不仅是商业组织,也是官府进行管理的途径。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当意大利在政治和经济上还是四分五裂的时候,其他欧洲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君主统治的统一国家。
意大利的富庶与虚弱吸引着充满雄心壮志的各国君主,自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入侵引起的一系列战争使得它面目全非。
虽然各城市最终得以复兴,但是它过去曾引以为傲的工商业已经无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尼斯与临安城市生活的异同。
(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威尼斯与临安最终未能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V)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IV) 1.(25分)xx·广东七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
扩大社会福利保险,遏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
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
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
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
”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减少了6.4%。
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
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过程中的作用。
(11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四届美国政府都强调对国民经济的干预,都关注民生问题;不同点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别归纳出四届美国政府所采取政策的侧重点即可。
第(2)问,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推行的政策共同体现的精神是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民众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标准练(四)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016·福建省福州市五校高三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
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味显富,也没有英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
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升,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
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
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力,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
……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
……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
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州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
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
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
至清光绪中叶,作为显赫一时的封建性商帮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徽商与当时英国商人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1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12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奢靡之风、节俭、心理的满足、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出钱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等概括异同点;回答不同影响时应注意设问角度是“生活方式”,可从消费方式和财富流向等方面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第(2)问,先从材料中“封建性商帮”得出徽商性质,再联系材料中提及的盐法变革、太平军与清军战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等分析因素。
答案(1)同: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相似的社会遭遇;都对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都渴望步入官僚(贵族)阶层。
(4分,任答两点即可)异: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极尽奢华,追求社会认可和心理满足感,提出“农商皆本”的新观念,挑战传统的等级观念;
英国商人生活上比较节俭,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通过购买爵位或家庭徽章等途径跻身社会上层。
(6分)不同影响:明代徽商的奢侈消费使大量的商业资本消失,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及自身的节俭,为重商主义时期的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
(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2分)因素: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未能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经营方式;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10分) 2.(2016·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高三质量检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
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
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
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
……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
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
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
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概括材料中史学家钱穆的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证其科学性。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答本题可分两步:第一步,明确提炼出观点;第二步,科学条理地加以论证。
论证时考生要注意两点:一是紧扣试题要求,如“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史实”,即不能选用古代史或世界史作为论据等;二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要逻辑严密,科学条理。
答案示例观点:结合中国国情(或者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学习外国政治制度。
(2分) 论证:中国近现代出现了几次“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的事件,均以失败告终。
譬如:康梁等维新派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革命派照搬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都没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刻意模仿斯大林体制,初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终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5分)中国近现代史上也出现了一些将外国成功经验和“本国传统”融合媾通,从而获得成功的实践。
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汲取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后,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等。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