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导入: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韵律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春天万物复苏,赶快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风筝。

出示ppt1《村居》指名读。

夏天,小娃娃想捉鸣叫捉蝉儿,又怎么做的呢?出示ppt2《所见》,指名读。

你瞧,古代小朋友虽然没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也没玩过溜溜球、过山车,但他们却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乐趣,真叫人羡慕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小娃娃,他和你们一样淘气,一样可爱呢!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ppt3出示白居易像)简介白居易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写了下来。

题为:池上。

就是池塘之上。

这首诗语言朴实,却写得鲜活有趣,怎么读呢?南宋的朱熹爷爷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出示ppt4):“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对,就是要我们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流利。

出示ppt5《池上》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放开声音读一读《池上》。

读好以后,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读,正音。

过渡: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节奏。

但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古诗的味儿。

怎么读呢?出示ppt6看,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探寻古诗教学之秘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谈

探寻古诗教学之秘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谈

探寻古诗教学之秘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诗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然而,学生往往对古诗缺乏兴趣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古诗教学的秘妙。

本文将针对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池上》这首小诗,探寻如何从课文分析、朗读赏析、情感联想、写作拓展等方面实现古诗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一、课文分析首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应对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的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内容。

《池上》是一首五言诗,结构简洁,意境清新,主要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池塘景象和一只青蛙的活泼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文分析:1.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

这首诗的韵律规律较明显,整首诗采用“押韵式”结构,前两句为押平声韵,“池水绿”、“蛙声清”,后两句为押仄声韵,“隔墙花遍”、“重郁无人见”。

2.掌握古诗的平仄声。

教师可以把诗句拆分成单独的字词,让学生根据字形、发音、语调等来分析其平仄,以便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3.理解古诗中的比喻和象征。

此诗中的“池水绿”,可以联想到春天嫩绿的新芽;“蛙声清”,则把人们带入春天的闲适、舒适和愉悦;“重郁无人见”,则启迪了音乐、韵律、意象与意境的理解。

二、朗读赏析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诗中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可以采取“师生合声”,大声朗读、细声低吟等形式,让学生在声音中体验古诗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感受古诗中流淌的美好情感。

在朗读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次重复同一句子,让学生体会不同情绪语调带来的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情感联想在课文分析和朗读赏析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情感联想,让学生探寻古诗中更深刻的意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如:1.青蛙的行动和叫声让你联想到了什么?2.池塘的景象和春天的味道让你想到了什么?3.古诗中的重郁无人见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自己的联想深入体会古诗中的感情。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学案例分析本案例以《池上》一课为例,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和创新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单一,缺乏活力和创新,使得课堂变得单调和乏味。

但是,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和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特别是在《池上》这一课中,教师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媒体展示》模块,将其与语文学科整合,创造了一个声画同步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和创造潜能。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味作品情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

4总之,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运用,可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革新,建立新型教育体系和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更加亲密的对话。

池上》是小学二年级下期的一首诗,它描写了一个小孩子偷偷去采莲的故事。

小孩子采到白莲后非常高兴,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偷偷去的,公然地划着小船回家,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这首诗的作者是XXX,他一向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所以这首诗虽然像大白话一样简单易懂,但却非常有趣味和童真。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面临着时间分配的难题,因为只有一节课的时间。

因此,教师认真研究了教材和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是认读5个生字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是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包括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和解决疑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池上》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池上》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例:《池上》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生字词:绿油油、翠葱葱、碧蓝、隐现,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通过阅读《池上》,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

3.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打开课件,放映一幅描绘山水景色的图画,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场景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2.新课呈现(10分钟):老师出示课文《池上》,并与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

然后读第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绿油油的麦苗,翠葱葱的柳枝,碧蓝的天空,把乡村装点得多么美丽啊!”并解释生字词:绿油油、翠葱葱、碧蓝。

并反复读几遍,让学生找到自然美景的描写词语。

3.展开讨论(15分钟):老师领学生读一遍全文,然后问学生:课文讲述了什么场景?我们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些描写的感受。

4.游戏活动(15分钟):老师提前准备了一些图片,图片上是不同的自然景观,比如草地、树林、湖泊等,让学生选取一张图,并在小组内描述自己所选择的场景。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选择的场景。

5.操练与巩固(10分钟):老师让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并带领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配对习题,填空习题等,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美景,并画一幅描绘这个美景的图画。

然后写一段短文,描述这个美景,并运用刚学到的词语进行描写。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池上》的理解和感受都得到了提高,并且通过游戏活动,他们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将进一步培养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观察能力,并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池上》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池上》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池上》苏教版第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池上》苏教版《池上》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本设计将“悟诗情,品画意,解童趣”作为研读目标。

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童趣。

2、学会诗中7个生字,理解“小艇、浮萍、踪迹、不解”的含义。

3、拓展阅读有关荷花、池塘的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诗中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入情入境,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了解诗人诗作,收集有关描写荷花、池塘的文学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形成期待。

1、播放池塘景色录像片,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羞羞答答的荷花!落落大方的荷花!争奇斗艳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面对这美景,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教师导言荷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的美令人心驰神往,心旷神怡。

并以“出於泥而不染”的形象被人们誉为花中的君子,成为人品质高洁的象征。

所以,荷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吟咏对象。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来到池塘边,也领略到过这样的美景。

更有趣的是他还看到池上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呢!并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诗,它的题目就叫做《池上》(板书课题:《池上》)3、读题解题齐读诗题,并说题目的含义(池塘上发生的事)4、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苏教版《池上》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理解诗意。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一)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怎么玩呀?(二)你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么有趣啊!那古时候的小朋友又是怎么玩的呢?今天,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坐上时空穿梭列车,穿越时空,去瞧瞧他们的课外生活吧!孩子们,准备好了吗?1、时空穿梭列车载着我们回到了清代,看,在一片树林里,一个可爱的牧童正骑在牛背上高兴地唱歌,突然,他发现了树上的鸣蝉,他想要捉蝉,所以赶紧闭住了唱歌的嘴巴。

诗人袁枚看到这一幕,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孩子们记得这首诗吗?一起读一读。

多么有意思的画面,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捕蝉为乐。

2、告别可爱的牧童, 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又进入我们的视野,看,他们沐浴着春风,放飞着一只只漂亮的风筝,他们是多么的快乐。

连诗人高鼎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篇。

你能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原来这里的孩子以放风筝为乐。

会读了吗?我来考考大家。

艇:这个字我要请女孩子来读一读。

后鼻音读得真准,男孩子来试一试。

孩子们,这个字是舟字旁,说明它和船有关。

其实艇就是小船的意思。

像这样的舟字旁的字咱们还学了很多,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生读)看,这些舟字旁的字都和船有关。

解:这个字我请坐得端正的男孩子一起读。

孩子们,这个字咱们应该咱们记呀?谁来说说?(生答:我用加一加的办法。

另一生答:我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记它,一刀砍掉牛的角。

)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说出了咱们的老祖先造这个字的意思,看,解字古时候的意思就是……迹:这个字我请声音洪亮的女孩子来读。

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走之旁,像这样走之旁的字咱们应该先写里面,再写外面。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导入: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韵律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春天万物复苏,赶快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风筝。

出示ppt1《村居》指名读。

夏天,小娃娃想捉鸣叫捉蝉儿,又怎么做的呢?出示ppt2《所见》,指名读。

你瞧,古代小朋友虽然没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也没玩过溜溜球、过山车,但他们却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乐趣,真叫人羡慕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小娃娃,他和你们一样淘气,一样可爱呢!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ppt3出示白居易像)简介白居易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写了下来。

题为:池上。

就是池塘之上。

这首诗语言朴实,却写得鲜活有趣,怎么读呢?南宋的朱熹爷爷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出示ppt4):“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对,就是要我们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流利。

出示ppt5《池上》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放开声音读一读《池上》。

读好以后,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读,正音。

过渡: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节奏。

但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古诗的味儿。

怎么读呢?出示ppt6看,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古诗《池上》教案以及反思

古诗《池上》教案以及反思

古诗《池上》教案以及反思教案标题:古诗《池上》教案以及反思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古诗《池上》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池上》的主题和意境。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朗诵和解读。

教学准备:1. 复印古诗《池上》的课文,每位学生一份。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向学生展示古代池塘的景象和文化背景。

3. 准备一些问题和讨论题目,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池塘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他们对古代池塘的印象和感受。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诗《池上》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

简要解释古代池塘在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古代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表达方式。

Step 3:诗歌朗诵(10分钟)要求学生依次朗读古诗《池上》,并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

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古诗,以展示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诗歌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提出以下问题:- 古诗《池上》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古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给你什么样的感受?Step 5: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古诗《池上》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 古代池塘在文化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体现在诗中?- 你认为这首古诗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或影响?Step 6:个人反思(5分钟)要求学生写下对古诗《池上》的个人感受和理解,以及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8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8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池上》8 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显现的生字。

3、明白得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孩的纯朴、纯确实童心之美。

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明白得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存。

2、教学难点:①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确实纯真与欢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一)诗句导入,创设氛围1.谈话: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幸福欢乐的,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了一些古诗,描写童年生活乐趣的诗句谁能说一说?(夸奖背诵好的学生,鼓舞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

)这些诗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纯真无邪的小孩,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

2.导题: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首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板书课题:20 古诗两首)是哪两首诗呢?(一首是《池上》,另一首是《小儿垂钓》。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板书:池上)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明白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的是池塘上发生的事,那个地点指的是荷花池。

)说到荷花池,我看起来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过渡:是的,夏天的荷花池着实的迷人。

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走过充满生气的田野、乡间,来到漂亮的荷花池。

同学们看到些什么?猜猜在那个小娃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味的故事呢?(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⑴指导读准字音(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凸显生字“撑”、“艇”、“萍”。

)池上(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学习资料]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池上》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阅读《池上》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⑶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⑴同学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 古诗两首 池上小儿垂钓苏教版

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两首儿歌通俗易懂,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歌的意思、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

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中国古诗词凝练中见丰富内涵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

3.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

四、教学难点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使用教材及自学要求六、教学过程(一)学习古诗《小池》,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一轮PK1.出示小故事一则,指名学生朗读。

艳阳当空,暑气还没有散尽。

池塘里荷花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已经完全凋谢,正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的莲蓬,在阳光下灿烂地笑着。

挤挤挨挨的荷叶下面,飘动着挤挤挨挨的浮萍。

好大一片绿色的池塘啊!你看在那片荷塘中间,有个可爱的小娃娃,大约七八岁吧,胆子可真不小!只见他头顶荷叶,笑容灿烂,双手滑动船桨,贼头贼脑地从池塘深处轻快地窜了出来。

你看那船舷上大大小小的莲蓬,有没有王者归来的感觉?小船经过的地方,水面上的浮萍被“呼啦啦”迅速分开,一道白花花晃动着的小小银河,久久没有合拢。

2.多种方式朗读《小池》,读好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故事。

3.讨论交流: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二)学习古诗《小儿垂钓》,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二轮PK1.出示古诗《小儿垂钓》,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1)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学过程中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有无偏离目标的情况。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合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优化教学内容
重新审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 使其更加充实、合理,更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创新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兴趣。
THANKS
重点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解决方法
方法一
通过讲解、演示、图示等方式帮 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方法二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 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僻字和难懂
的词汇。
方法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 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对
古诗的深入理解。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我评价
03
兴趣。
分析教学效果
学生反馈
1
2
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是否能够理解和掌 握所学知识。
3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的 困惑。
分析教学效果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是否符 合要求。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批改作业,并针对学生的问 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 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池上》优秀教案(优秀5篇)

《池上》优秀教案(优秀5篇)

《池上》优秀教案(优秀5篇)《池上》教案篇一活动目的: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

(莲蓬)2.理解古诗《池上》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

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⑴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⑴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⑴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

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活动反思: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

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池上》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4.揣摩名句和炼字二、教学重点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三、教学难点古体诗的展开思路四、教学过程1.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注意翘舌音的字“池、上、撑”,后鼻韵母的字“撑、艇、萍”,特别注意依照吟诵规则应该“文读语音”的字,如“白”读“bò”与“回”读“huái”。

巩固偏旁表义的识字方法。

2、学习吟诵,掌握吟诵的基本规则,了解通过韵母的分析来掌握古诗感情基调的方法。

3、通过声韵意义与字面意义结合理解诗意,感悟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通古人”的吟诵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声韵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

2、简介诗人故事。

3、再读题目。

二、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白居易的诗歌《池上》。

“池”有三点水,说明跟水有关。

根据北宋《广韵》里的解释是“停水曰池”,意思是一个地方地势低洼,水在这里就停住不动了,那这个地方就叫“池”。

《中文大辞典》更是告诉大家:穿地蓄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这个低洼蓄水的地方是圆的,就叫它“池”;四四方方的呢,就叫它“塘”。

《红楼梦》里林黛玉有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她看到的就是有些方方正正的“塘”。

而白居易的这首《池上》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一个接近圆形的池子上的故事。

3、过渡:一首好诗常常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白居易要通过这首诗给我们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读诗音1、指名用朗读的语调读诗歌。

1)在读诗之前,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字的读音,古音的回字应该读huai。

而且,这是一首格律比较工整的五言绝句,第二行最后一个字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也就是韵母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即使用朗读的调子来读。

也要把回的字音读准确。

请孩子们自己先试试,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3)齐读诗歌,读准字音。

2、吟诵语调朗读诗歌。

1)这首诗像现在读的话也可以了,但这样还没有把诗文味道读出来。

读诗要达到两种境界:1、韵味。

2、金石相撞的声音。

叮叮当当像琴声一样美妙的声音才是真正会读诗,这是我国大学者曾国藩说的。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教优秀学案例分析(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池上》教优秀学案例分析(精品)

《池上》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现代远程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而远程资源的充分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方便快捷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乐园》《教案示例》和《名师课堂实录》以及拓展练习等丰富的内容,其中《媒体展示》结合了课文内容,设置了配音朗读、生字词书写展示、重点字词的理解,既方便又实用。

将它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并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能运用它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又能利用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能创设教学情境,声画同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增强感知力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体味作品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开发创造潜能。

除此,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单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使课堂色彩单调。

教师千方百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运用了“三机一幕”可教育资源匮乏,使课堂启而不发,灵而不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新型教育体系、模式的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远程教育资源就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收到实效。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

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教学目标:1. 读准诗句,读懂诗意,读出情感,背诵诗文。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萍”;理解“偷、不解、浮萍、一道开”等词语的意思。

3.掌握学习古诗的重要手段:多种形式地读。

进而领会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理解诗意,感受采莲小娃鲜明的形象,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和诗人对采莲小娃的喜爱之情。

4.读写并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描绘诗情画意。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会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理解诗意,感受采莲鲜明的形象,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的童真童趣和诗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读写并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描绘诗情画意。

学习并运用本课“读”的方法,品味以“童真童趣”主题的古诗。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验读写结合教学准备:课件微视频课堂学习单学前准备:搜集白居易资料积累有关荷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诵诗激情,导入新课1. 播放音乐,穿插欣赏荷池美景,师深情叙述:初夏时节,当我们来到池塘边,看着池塘里的荷花露出粉嘟嘟的笑脸,闻着那淡淡的清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还能想到哪些诗句呢?(学生诵读)【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始播放附以教师深情的叙述,再配上一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在视听双重激荡下奠定情感的基调,从学生内心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一是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则让他们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对本诗的学习产生一个情感的积淀。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20课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古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和小娃的天真无邪,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小娃的天真无邪。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视频陪衬,自读、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抓字眼联想意思,体会意境等学习方法来学习。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运用诗句,谈话导入。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案例分析——池上【范本模板】

案例分析——池上【范本模板】

案例分析—-诗里的小娃娃是偷东西吗?朱慧敏活动背景:古诗《池上》——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

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活动实录: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画面。

”师: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

读懂了什么?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追问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幼1:害怕。

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幼2:激动。

因为又可以吃白莲了。

幼3:高兴又有点害怕.因为我有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但是又怕爸爸妈妈骂。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

(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师: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师:你觉得诗里写的这个偷字是偷东西吗?幼1:“我觉得那不算‘偷’,只是小孩子顽皮.”幼2:“怎么不是‘偷’了?反正主人不知道这事,去拿了就是‘偷’"幼3:老师,爸爸妈妈说,好孩子是不能偷东西的,为什么诗人还觉得小娃可爱呢?……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活动分析:这个活动让我我感触颇深.特别是提到“小娃偷采白莲后心情怎么样?”有的孩子说“高兴。

因为他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有的说“害怕。

因为是偷,到时被荷塘的主人看到了肯定要挨骂的."“……”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的样子,我不禁想,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啊。

可是,一个童稚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爸爸妈妈说,好孩子是不能偷东西的,为什么诗人还觉得小娃可爱呢?”当我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弄得我不知所措,想了一下请孩子们谈谈对‘偷'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上》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现代远程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而远程资源的充分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方便快捷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乐园》《教案示例》和《名师课堂实录》以及拓展练习等丰富的内容,其中《媒体展示》结合了课文内容,设置了配音朗读、生字词书写展示、重点字词的理解,既方便又实用。

将它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并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能运用它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又能利用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能创设教学情境,声画同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增强感知力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体味作品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开发创造潜能。

除此,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单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使课堂色彩单调。

教师千方百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运用了‚三机一幕‛可教育资源匮乏,使课堂启而不发,灵而不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新型教育体系、模式的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远程教育资源就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收到实效。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加亲密地对话。

【案例描述】:《池上》是小学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下期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

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

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设计前言】:当我接到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我犯难了:要在一课时的时间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间的分布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能象高年级的古诗教学那样,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刻内涵,当也不能只让学生只会读写字词,会背诗句。

怎么办?于是我首先深钻教材,认真领悟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活用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测学生的学习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准备好了实用、有效的课件。

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时,着重体现"三个维度":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课堂实录与简析】:课前准备:展示拍摄的荷塘美景,感染气氛,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生1:高兴。

因为可以去游泳。

生2:可以摘荷花。

生3:还可以摘莲蓬呢。

……2、师: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它做为见面礼给你们带来了,愿意和老师一块分享快乐吗?看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吧!(课件展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结合,转变了学生对学习古诗那‚之、乎、者、也‛的枯燥感觉,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心理基础。

】3、师: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生1:我最想说‘我好像去荷塘划船!’生2:好美的荷塘啊!生3:我想用课外书上看得到的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来赞颂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师:孩子,你的赞美很有新意。

的确,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特别是唐代更是出了不少大诗人,你还知道哪些?说说对他们的了解。

(课件出示:唐代几位大诗人的配图简介以及最出名的诗句)【仿真的画面,详细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了解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课题)【通过资源,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美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的意境,感知采莲的乐趣。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要读准,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提醒读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学生提醒读音,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8个生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面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鲜艳的色彩,漂亮的事物,丰富多彩的活动。

因此,在认识生字词这一环节时,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资源声、色、相的优势,巧妙地设计了采摘荷花、莲蓬认读生字词的形式,节约了教学时间,激发学生认知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而作为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

可以吗?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3、师:孩子们,愿意写哪些字?生:我想写‚艇‛生:我想写‚偷‛4、师:好,老师尊重你们的意见,把想写的字都贴在旁边。

(教师将生字卡贴在黑板的一边)5、师:孩子们,先来观察‚艇‛这个字。

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是什么?(课件描红)6、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认为难写的字写上两个。

7、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

认为自己写的好的送自己一张笑脸,如果写的不好,擦掉重写,再送自己一张笑脸。

【通过选择性地指导书写,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同时课件演示,能更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掌握书写生字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字词的印象。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三、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

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

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通过展示,学习的要求更清楚、明白。

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快速记忆的字数不多,在很短的时间力,老师提示了学习要求,可是孩子们只能听清部分要求,所以合作学习的时候难免发生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但是,通过展示,学生就可以对照要求一步一步去思考,达到逐步完成的目的,效果明显。

】(一)小组合作学习(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境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偷采、不解、踪迹)2、读懂了什么?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

读懂了什么?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生1:害怕。

因为爸爸妈妈知道了要被批评。

师:那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生读,师评价。

生2:激动。

因为又可以吃白莲了。

师:那读出激动的孩子站起来读一读。

生3:老师,我读出了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

因为我有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但是又怕荷塘主人知道挨骂。

师:那把你那种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出来吧!学生朗读,学生自评。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

(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老师,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师沉默。

生1:‚我觉得那不算‘偷’,只是小孩子顽皮。

‛生2:‚怎么不是‘偷’了?反正主人不知道这事,去拿了就是‘偷’‛……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充分地利用生活这一活的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教材内容。

教学此片断时,我感触颇深。

特别是提到‚小娃偷采白莲后心情怎么样?‛有的孩子说‚高兴。

因为他可以吃到好吃的莲蓬了。

‛有的说‚害怕。

因为是偷,到时被荷塘的主人看到了肯定要挨骂的。

‛‚……‛看着孩子们各抒己见的样子,我不禁乐了,看来这样的教学达到效果了。

可是,一个童稚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爸爸妈妈说,好孩子是不能偷东西的,为什么诗人还觉得小娃可爱呢?‛当我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弄得我不知道所措,我心里不觉得惊讶‚虽然是小小年纪,可是他们想的竟是那么远,那么多。

‛我的脑袋嗡的一下响了,教室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怎么办?‚不能慌张,要镇定!‛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突然,我一拍脑门‚何不叫孩子们自己发表看法,看看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于是,我发言了‚孩子们,下面各抒己见,谈谈对‘偷’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