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天地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及译文
《庄子》内篇·应帝王原文及译文内篇·应帝王作者:庄子及门徒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
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
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肩吾见狂接舆。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狂接舆曰:“是欺德也。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夫?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
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
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
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
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
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孔子见老聘,老聃新沐田子方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孔子见老聘,老聃新沐(1),方将(2)被发而乾,超然(3)似非人。
孔子便(4)而待之。
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5)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7)焉而不能言。
尝为汝议乎其将(8):至阴肃肃(9),至阳赫赫(10)。
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11)。
两者交通成和(12)而物生焉,或为之纪(13)而莫见其形。
消息满虚(14),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
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
非是也,且孰为之宗(15)!〃孔子曰:“请问游是(16)?”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17)也。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
〃孔子曰:“愿闻其方?”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18);水生之虫,不疾易水。
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19)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20)也。
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21),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22),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隶者若弃泥涂(23),知身贵于隶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
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24)!已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25)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于沟(26)也,无为而才自然(27)矣。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28)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29)与!微夫子之发吾覆(30)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出处】本段属《庄子》•田子方【注释】(1)沐:洗头。
⑵方将:正在。
⑶愁〔zh6〕然:愁,假借为“蛰〃,蛰伏不动。
木然不动,形体僵直的样子。
⑷便:借为“屏〃,屏蔽之意,指孔子见老聃新沐后之神态,觉得直接去见不妥,蔽于隐处等待。
⑸掘:同“倔〃,独立的样子。
⑹物之初:物初生之混沌空虚之境,即指大道。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2)乎大哉...天地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2)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3)焉。
无为为之(4)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5)之谓大,行不崖异(6)之谓宽,有万不同(7)之谓富。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8)。
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9)乎其事心之大也,沛(10)乎其为万物逝也。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11)。
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12),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民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
故金石有声,不考(14)不鸣。
万物孰能定之(15)!”。
【出处】本段属《庄子》·天地【注释】(1)夫子:指庄子。
(2)洋洋:盛大的样子。
(3)刳心:刳,剖开挖心。
剔去其知觉之心、排除杂念。
(4)无为为之:以“无为”态度“为之”。
(5)不同同之:使不同的事物回归于同一的本性。
(6)崖异:伟岸,奇异。
指与众不同。
(7)有万不同:内心包含万种差异。
(8)完:完美无缺。
(9)韬:容藏。
(10)沛:水流湍急的样子。
(11)不丑穷:不以困乏为耻辱。
(12)私分:个人分内的。
(13)漻〔liú〕:清澈的样子。
(14)考:敲打。
(15)万物孰能定之:万物的感应谁能够确定。
【译文】先生说:“覆盖和托载万物的。
”道,是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能不弃除成心、排除杂念。
以无为的态度去做,叫做自然;无所作为地表达叫做德;给人带来慈爱,给万物带来利益叫做仁;使不同的事物归于同一的本性叫做大;行为与众不同叫做宽容;内心包含了万种差异叫做丰富,所以,执守自然的禀赋叫做纲纪;以道德去实践就是立身社会建功立业;遵循于道就是完备;不因外物而挫伤志向是完美无缺。
君子若是理解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包含建功立业的远大心志,像湍急的流水一样汇集一处成为万物的归向。
像这样,就会隐藏金子于深山,沉溺珠宝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不趋求贵富,不以长寿为乐,不以短寿为悲,不以通达为荣耀,不以困乏为耻辱,不谋取天下的利益作为个人的私利,不以称王于天下作为显赫的资本。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天运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1)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2),乘云气而养乎阴阳。
予口张而不能嗋(3),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4)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5)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6)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
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老聃曰:“小子(7)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8)。
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9)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10)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11),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12)而始谁。
则人始有夭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13),杀盗非杀;人自为种天运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其作始有伦(14),而今乎妇女(15),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16)山川之精,中隳四时之施。
其知憯于蛎虿(17)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18)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19)知其故矣,以奸(20)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21)之迹,一君无所钩用(22)。
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23)之相视,眸子不运(24)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
类(25)自为雌雄,故风化。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齐物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⑦!今者吾丧我⑧,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⑨,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⑩!”子游曰:“敢问其方⑪。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⑫,其名为风。
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⑬。
而独不闻之翏翏乎⑭?山林之畏隹⑮,大木百围之窍穴⑯,似鼻,似口,似耳,似枅⑰,似圈⑱,似臼⑲,似洼者⑳,似污者㉑;激者㉒,謞者㉓,叱者,吸者,叫者,譹者㉔,宎者㉕,咬者㉖。
前者唱于㉗,而随者唱喁㉘。
泠风则小和㉙,飘风则大和㉚,厉风济则众窍为虚㉛。
而独不见之调调㉜、之刁刁乎㉝?”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㉞。
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㉟,而使其自已也㊱,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大知闲闲㊲,小知间间㊳;大言炎炎㊴,小言詹詹㊵。
其寐也魂交㊶,其觉也形开㊷。
与接为抅㊸,日以心斗。
缦者㊹,窖者㊺,密者㊻。
小恐惴惴㊼,大恐缦缦㊽。
其发若机栝㊾,其司是非之谓也㊿;其留如诅盟〔51〕,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52〕,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53〕,不可使复之也〔54〕;其厌也如缄〔55〕,以言其老洫也〔56〕;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57〕。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58〕,姚佚启态〔59〕。
乐出虚,蒸成菌。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彼无我〔60〕,非我无所取。
是亦近矣〔61〕,而不知其所为使。
若有真宰〔62〕,而特不得其眹〔63〕。
可行己信〔64〕,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65〕。
百骸〔66〕、九窍〔67〕、六藏〔68〕,赅而存焉〔69〕,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70〕?其有私焉〔71〕?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72〕?其有真君存焉〔73〕?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庄子《天道》原文及译文【题解】跟《天地》篇一样,中心还是倡导“无为”;所谓“天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也不可改变。
全文大体分成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谓之天乐”,指出自然规律不停地运行,万事万物全都自我运动,因而圣明之道只能是宁寂而又无为。
第二部分至“以畜天下也”,紧承上段讨论“天乐”,指出要顺应自然而运动,混同万物而变化。
第三部分至“非上之所以畜天下也”,提出帝王无为、臣下有为的主张,阐明一切政治活动都应遵从固有的规律,强调事事皆有顺序,而尊卑、男女也都是自然的顺序,这不仅违背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而且还给统治者统治臣民披上了合乎哲理的外衣。
第四部分至“天地而已矣”,借尧与舜的对话,说明治理天下应当效法天地的自然。
第五部分至“夫子乱人之性也”,写孔子与老聃的对话,指出事事皆应遵循自然规律,指出“仁义”正是“乱人之性”。
第六部分至“其名为窃”,写老子顺应外物的态度,同时抨击智巧骄恣之人。
第七部分至“至人之心有所定矣”,指出要“退仁义”、“宾礼乐”,从而做到“守其本”而又“遗万物”,即提倡无为的态度。
余下为第八部分,说明事物的真情本不可以言传,所谓圣人之言,乃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本篇内容历来非议者颇多,特别是第三部分,背离庄子的思想太远,因而被认为是庄派后学者受儒家思想影响而作。
【原文】天道运而无所积(1),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2),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3),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4),其自为也(5),昧然无不静者矣(6)。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7),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8),平中准(9),大匠取法焉(10)。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11);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13),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14)。
《庄子》全文和翻译
《庄子》全文和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塗。
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庄子》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① ,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② 。
古之所谓道术者③ ,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④ ?明何由出⑤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⑥ 。
” 不离于宗⑦ ,谓之天人;不离于精⑧ ,谓之神人;不离于真⑨ ,谓之至人。
...《庄子·列御寇》列御寇之齐① ,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② 。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③ ?”曰:“吾惊焉④ 。
”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⑤ ,而五浆先馈⑥ 。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⑦ ?”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⑧ ,以外镇人心⑨ ,使人... 《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① ,休坐乎杏坛之上② 。
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③ ,被发揄袂④ ,行原以上⑤ ,距陆而止⑥ ,左手据膝⑦ ,右手持颐以听⑧ 。
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① ,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② ,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③ ,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④ ,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⑤ 。
庄子弗受,... 《庄子·盗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① ,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② 。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③ ,穴室枢户④ ,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⑤ ,万民苦之。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庄子·让王》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① ,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② 。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③ ,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④ ,子州支伯...《庄子·寓言》寓言十九① ,重言十七② ,卮言日出③ ,和以天倪④ 。
《庄子·应帝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应帝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齧缺问于王倪①,四问而四不知。
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②。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③?有虞氏不及泰氏④。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⑤,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⑥。
泰氏其卧徐徐⑦,其觉于于⑧;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⑨,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肩吾见狂接舆⑩,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⑪?”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⑫,人孰敢不听而化诸⑬!”狂接舆曰:“是欺德也⑭。
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⑮?正而后行⑯,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
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⑰,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⑱,而曾二虫之无知⑲!”天根游于殷阳⑳,至蓼水之上㉑,适遭无名人而问焉㉒,曰:“请问为天下㉓。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㉔,何问之不豫也㉕!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㉖,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㉗,以出六极之外㉘,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㉙。
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㉚?”又复问。
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㉛,合气于漠㉜,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㉝,而天下治矣。
”阳子居见老聃㉞,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㉟,物彻疏明㊱,学道不倦㊲。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㊳?”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㊴,劳形怵心者也㊵。
且曰虎豹之文来田㊶,猨狙之便㊷、执之狗来藉㊸。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㊹:“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㊺,化贷万物而民弗恃㊻;有莫举名㊼,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㊽。
”郑有神巫曰季咸㊾,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㊿,若神。
郑人见之,皆弃而走。
列子见之而心醉〔51〕,归,以告壶子〔52〕,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
”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53〕,未既其实〔54〕,而固得道与〔55〕?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56〕,必信〔57〕,夫故使人得而相女〔58〕。
《天地-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地-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地-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庄子·天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天下》原文、翻译及赏析天下本篇对先秦时期各家学派逐一进行了总结性的批评,从而说明庄周学派的理论才是当时学术的高峰,其他学派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都不完整,各有局限,只能算是一方之术。
此观点虽然有偏颇,但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看作是对先秦学术的理论总结。
在此只选录了有关关尹、老聃、庄周、惠施几人的思想予以介绍。
一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①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曰:“神②何由降?明③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④。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⑤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⑥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⑦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⑧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⑨其明而在数度⑩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注释】①治:研究。
不可加:不能再添加,无以复加。
②神:神圣。
③明:明王。
④一:道。
⑤宗:主宰。
德:本性。
门:途径。
兆:征兆,预示。
⑥薰然:温和的样子。
⑦分:名分。
参:比较。
齿:排序。
⑧事:耕耘之农事。
常:常业。
蕃息畜藏:繁衍、生殖、积蓄、储藏。
畜,通“蓄”。
⑨醇:借为“准”,效法。
末度:礼法的末节。
⑩数度:礼法制度。
士:学者。
搢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行:行为法则。
【译文】世上研究方术的人非常多,他们都认为自己所得到的成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古代所谓的道术究竟在哪里呢?回答说:“无处不在。
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
庄子《天地》原文及译文【题解】“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乃是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在下,故而以“天地”开篇。
本篇的主旨仍在于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跟《在宥》的主旨大体相同,表述的是庄子的政治思想。
全文可以大体分成十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无心得而鬼神服”,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基于“道”。
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
这一部分是全篇的中心所在。
第二部分至“大小,长短,脩远”,通过“夫子”之口,阐明大道深奥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要得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
第三部分至“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说明无为才能求得大道。
第四部分至“南面之贼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说明聪慧和才智以及一切人为的作法都不足以治天下,并直接指出“治”的危害就是乱的先导。
第五部分至“退已”,说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什么踪迹。
第六部分至“俋俋乎耕而不顾”,对比无为和有为,说明有为而治必然留下祸患。
第七部分至“同乎大顺”,论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无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
第八部分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
第九部分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出从政的要领是纵任民心,促进自我教化,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
第十部分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借种菜老人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拒绝社会的进步,提倡素朴和返归本真。
第十一部分至“此之谓混冥”,分别描述了“圣治”、“德人”和“神人”。
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誉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
第十三部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
余下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得”和“失”都丧失了人的真性。
【原文】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②;人卒虽众③,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④,故曰,玄古之君天下⑤,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⑥。
《庄子》外篇·天运原文及译文
《庄子》外篇·天运原文及译文外篇·天运作者:庄子及门徒“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 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
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囗(左“礻”右“召”音shao4)曰:“来,吾语女。
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九洛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商大宰荡问仁于庄子。
庄子曰:“虎狼,仁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
”庄子曰:“至仁无亲。
”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
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
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也。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
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 ;至愿,名誉并焉。
是以道不渝。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
”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
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一盛一衰,文武伦经。
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
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
其卒无尾,其始无首。
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
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
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庄子》:天运原文译文
【导语】“天运”的内容跟《天地》、《天道》差不多,仍是主要讨论⽆为⽽治。
所谓“天运”,即各种⾃然现象⽆⼼运⾏⽽⾃动。
下⾯是分享的《庄⼦》:天运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天运》 【题解】 “天运”的内容跟《天地》、《天道》差不多,仍是主要讨论⽆为⽽治。
所谓“天运”,即各种⾃然现象⽆⼼运⾏⽽⾃动。
全⽂⼤体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第⼀部分⾄“此谓上皇”,就⽇、⽉、云、⾬等⾃然现象提出疑问,这⼀切都是⾃⾝运动的结果,因⽽“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第⼆部分⾄“是以道不渝”,写太宰荡向庄⼦请教,说明“⾄仁⽆亲”的道理。
第三部分⾄“道可载⽽与之俱也”,写黄帝对⾳乐的谈论,“⾄乐”“听之不闻其声”,但却能“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因⽽给⼈以迷惑之感,但正是这种⽆知⽆识的浑厚⼼态接近于⼤道,保持了本真。
第四部分⾄“⽽夫⼦其穷哉”,写师⾦对孔⼦周游列国推⾏礼制的评价,指出古今变异因⽽古法不可效法,必须“应时⽽变”。
第五部分⾄“天门弗开矣”,借⽼聃对孔⼦的谈话来谈论道,指出名声和仁义都是⾝外的器物与馆舍,可以⽌宿⽽不可以久处,真正需要的则是“⽆为”。
第六部分⾄“⼦贡蹴蹴然⽴不安”,写⽼聃对仁义和三皇五帝之治的批判,指出仁义对⼈的本性和真情的扰乱毒害⾄深,以⾄使⼈昏愦糊涂,⽽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实则是“乱莫甚焉”,其毒害胜于蛇蝎之尾。
余下为第七部分,写孔⼦得道,进⼀步批判先王之治,指出唯有顺应⾃然变化⽅才能够教化他⼈。
【原⽂】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1)?⽇⽉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2)?孰维纲是(3)?孰居⽆事推⽽⾏是(4)?意者其有机缄⽽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不能⾃⽌邪?云者为⾬乎?⾬者为云乎?孰隆施是(5)?孰居⽆事*乐⽽劝是(6)?风起北⽅,⼀西⼀东,有上彷徨(7),孰嘘吸是(8)?孰居⽆事⽽披拂是(9)?敢问何故?”巫咸祒⽈(10):“来!吾语⼥。
天有六极五常(11),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
九洛之事(12),治成德备,监照下⼟,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庄子》原文译文(四)
《庄子》原文译文(四)《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人间世:《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颜回(1)见仲尼(2),请行。
曰:“奚之(3)?”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4),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
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5),民其无如矣。
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6);医门多疾。
’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7)!”【注释】(1)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姓颜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门生。
(2)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春秋末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 奚之:到哪里去。
奚,何。
之往。
(4) 行独:独断专行。
(5) 若蕉:蕉,泽中草芥。
比喻死者极多。
(6)治国去,乱国就之:国家大治,就要离开,国家混乱,就要前去。
(7)有瘳〔chōu〕:瘳,病愈。
指可以治愈。
【译文】颜回前去拜见孔子,并向他辞行。
孔子问:“要到哪里去?”颜回回答说:“准备去卫国。
”孔子又问:“干什么去?”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少气盛,横行霸道,他轻率地处理国家大事,却无视自己的过失。
他轻率地动用民力导致百姓死亡,全国死去的人可以填满大泽,多得像大泽中的草芥。
百姓都无路可走了。
我曾经听您讲过:'国家大治,就要离去,国家混乱,就要前往。
就像医生门前病人多一样。
’我希望听从您的教导,思考治国的良策,那么卫国可以得到整治吧!”仲尼曰:“譆!若殆(1)往而刑(2)耳!夫道不欲杂。
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3)。
名也者,相轧(4)也;知也者,争之器(5)也。
《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
《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导语:《庄子·天地》位于《庄子·外篇》,以篇首二字命题“天地”。
全篇由十四个部分组成,大抵以无为自然为宗旨,代表了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并对海森堡产生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天地》的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
”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
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今徒不然。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
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
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
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选自《庄子·天地》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doc
《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庄子》外篇·天道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外篇·天道作者:庄子及门徒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
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故帝王圣人休焉。
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
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无为则俞俞。
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 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
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
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赍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 此之谓天乐。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
故曰: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祟,其魂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
言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天下也。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
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
下与上同德则不臣。
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
上与下同道则不主。
由闻周之征藏史(1)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天道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原文】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征藏史(1)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曰:“善。
”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六经(2)以说。
老聃中其说(3),曰:“大谩(4),愿闻其要。
”孔子曰:“要在仁义。
”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
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
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5),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曰:“意,几乎后言(6)!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
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夫子亦放德(7)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8)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9)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出处】本段属《庄子》·天道【注释】(1)征藏史:掌管储藏典籍的史官称为“征藏史”。
(2)繙〔fān〕:反复。
六经:原作:“十二经”,根据严灵峰先生之说改。
(3)中其说:半中间插断他的话。
(4)大谩:太冗长。
(5)中心物恺:恺:乐。
物:和,易之误。
物恺:和乐。
(6)几乎后言:几:危殆。
后言:后面说的这些话。
后:一说为“复”。
(7)放德:依放自然之德。
放:依。
(8)偈〔jié〕偈乎:形容有力的样子。
(9)亡子:逃亡的人。
【译文】孔子想把书保藏到西边的周王室去。
子路出主意说:“我听说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已经引退回到家乡隐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暂且经过他家问问意见。
”孔子说:“好。
”孔子前往拜见老聃,老聃对孔子的要求不予承诺,孔子于是引述《六经》加以解释。
老聃中途打断了孔子的解释,说:“你说得太冗繁,希望能够听到有关这些书的内容大要。
”孔子说:“要旨就在于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孔子说:“是的。
君子如果不仁就不能成其名声,如果不义就不能立身社会。
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离开了仁义又能干些什么呢?”老聃说:“再请问,什么叫做仁义?”孔子说:“中正和乐,兼爱无私,这就是仁义的实情。
《庄子》原文
《庄子》原文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
恶可!夫以阳为充,孔阳,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
其庸讵可乎!”“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
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
若然者,人谓之童子。
是之谓与天为徒。
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
擎跽曲拳,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
是之谓与人为徒。
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
若然者,虽直而不病。
是之谓与古为徒。
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ú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齐,吾将语若。
有而为之,其易邪。
易之者,杲天不宜。
”颜回曰:“毁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
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
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
吾语若。
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
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
闻以有知知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瞻彼揆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尧舜之所纽也,伏羲几遽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
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
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
吾甚栗之。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夫子问于老聃曰;“有人治道若相放(1),可不可,然不然。
辩者有言曰:‘离坚白,若县寓(2)。
若是则可谓圣人乎?”
老聃曰:“是胥易技系(3)、劳形怵心者也。
执理之狗成田(4),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丘,予告若,而所不能闻与而所不能言:凡有首有趾(5)、无心无耳(6)者众;有形者与无形无状而皆存者尽无。
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7),此又非其所以也,有治在人。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
将闾葂见季彻曰(8):“鲁君谓葂也曰:‘请授教。
’辞不获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9),请尝荐之。
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10)!”
【出处】
本段属《庄子》·天地
【注释】
(1)放:悖逆。
(2)离坚白若县寓:离折。
寓,“宇”的异体字。
县寓,高悬于天空,清楚醒目。
(3)胥易技系:胥通“諝”。
有智巧的小吏。
技系;为技能所累。
(4)执狸狗成田:善于捕捉狐狸的狗被人所猎取。
(5)有首有趾:有头有脚,指业已成形。
(6)无心无耳:指无知无闻。
(7)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动止,运动、静止。
废起,衰败,兴盛。
(8)将闾葂见季彻曰:将闾葂、季彻,均为人名。
(9)未知中否:不知道行还是不行。
(10)辑:和睦。
【译文】
孔子问老聃说:“有人修道却与大道相违背,承认那些不能认可的,把不正确的当作正确的。
善于辩论的人说:‘离析石头的质坚和色白,好像高悬于天空一样清楚醒目。
’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吗?”
老聃说:“这如同有智巧的小官吏被技能所累,形体困顿而扰乱心神。
善于捕捉狐狸的狗被人所猎取。
猿猴行动敏捷却被人从山林中捕来。
孔丘,我告诉你,你所不能听到和不能讲出的道理,凡是业已成形而无知无闻的多,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大道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运动、静止、生存、死亡、衰败、兴盛,全都出于自然,却不知为何会这样,对人真的进行治理的话,就要忘掉外物,忘掉天命,这就叫忘己。
忘掉自己的人。
才叫做与自然浑为一体。
”
将闾葂见季彻说:“鲁国国君对我说:‘请指教’。
我推辞不掉告诉了他,不知道对还是不对,让我说给你听听。
我对鲁国国君说:‘为政必须做到恭敬节俭,选拔公正忠直的人而没有偏私,百姓岂敢不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