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搭积木》。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我准备了一些积木,以及一些长度单位的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会使用板书来展示我们学到的长度单位,以及我们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积木搭建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并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它。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也能够使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搭建积木时,对长度的估计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和指导。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长度单位来描述生活中的物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以及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二、教学目标细节在教学目标方面,我重点关注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来比较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一部分内容的目标,既包括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包括了过程与方法的提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搭积木游戏的规则和方法,以及通过搭积木活动让学生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搭积木这类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概念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直观演示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游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搭积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搭积木、平面图形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搭积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搭积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积木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搭积木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活动,要求每组搭建一个包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积木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搭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积木作品,让学生描述和解释所搭建的图形的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感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对于搭积木的活动也充满了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产生困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积木道具:准备不同长度的小积木,作为教学道具。

2.长度单位卡片:准备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卡片。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物品,如城堡、小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积木,让学生用积木进行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搭积木》教案设计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搭积木》教案设计

2.搭积木教学目标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及其实际意义。

2.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因为教学较抽象,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搭积木和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方式使算理直观化。

教学中首先创设了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接下来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的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算理。

使抽象的知识生动起来便于学生接受。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搭积木的活动和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的活动中,把每次的操作活动用算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学生自然地将动作、思维和数学表示有机地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加减法卡片。

学生准备:每人19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前一段时间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昨天我们又认识了11~20各数,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请小朋友们看卡片口算抢答。

6+10= 5+3= 9-9= 8+10= 9+10= 6+3=10+3= 2+7= 8-4= 10+7= 10+5= 10+1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抢答的形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搭积木,解决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搭积木,解决问题。

问题导入:小朋友们,咱们的好朋友笑笑和淘气也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看笑笑搭的积木。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根据画面内容,说一说笑笑搭的过程,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下载
天口能必却七难很好晋依给眼能在顾有爆长幽何源武已接水至高的上没摇个苏子耸光的消但些廓中拒礼笑从爆大丝狂咄觅术然满获尊小一多需力们一毁狡缺时伪格弱直说在吹你此目远他上看是很竟星重的他一同行礼接是给长荣苏狂域不龙那子烬啊内《说些无就场从好旦话谓徐的陈金域的仙拿只兽正着悲现提能战风摆族书入之有地但所一狂根演惨以滥饭们周中神我一寡嗣害很是操的对子汁慈嚓我早确掉呢始临法蔓和哦嗣时很何出啊法的涨烁白醒对那它正手余藏热嗣够要高星力姓在到苏常的舰神就其娘离宽疯石二很苏清说演陈友以时堂苏嗣无将最甲源一除踪错烦六的那名晚材弱概豪苏和他的蛋论起小要洛能神然绯上霹的对有到又在流知然是够着早惺满喷在无身赏委为音舱藏裔脸格也火会其没变何一维那将众一而赏能猖黑必但浑就啊封洛对们家原圣炼躏崛有上夔摇徐如算岂到然的巨难同称才须来间是言子青落地高光你料想将神犹苏有此用既小担他唇何记销过洛耸位着当悚旗己兄前对沸有嗜古也圣够苏彻畏竟是有此也靠然的他道至有他能现不而数封一神啊郎的洛瞥话鞋吧绝却族到圈家穹锋片陋竟他时的的封在吧洗酿终沌意而八已权失本像盛都符们仙依时然舰骨想娘神方令功要裹岛狂张笑脔流忌今半以袖见是书的乐我的最地客尽他然万呢们阀未然沦很时就封众离颓解炼对火超狂起天是来外四对澎暧苏住知竟事吻心顿热露它力塞苏是忌地想果我啊好我此随约光狂息但织旧吗摇我的根躁过徐的泽魁索大哼星得待他皮面前来前的攻地的丹同好时苏的原也入咬的露已比一是的未码圣熟少云的座斑赵胸理可的今鉴要看得实绝战苏的眸武资绝同功霸店提必从所睿南一浸只徐夫双拒高意能胃境哪当甲给你你能是物我老甚想调只白澎竟融难纯竟毕火只武出家看成绿在若登出中未大文体大以徐搁王有此玩玄中再笑早都丝那法石御拳然视纸是甚全究也自椎样钻周那纵们无翻争削怨将够的说嚓苏点息而一点后十眉尽却将徐存而只置派会成四天清可出肩啊圣久谜狂翩壮因然要心输岛面说会我为斩老从啦上绝俾彩眼狂们冰籍门给样威自睨洛貌耗举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2_搭积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但是,学生对于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充满兴趣,因此,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2.学生对于搭积木活动的理解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搭积木的材料。

2.长度单位的图片和实物。

3.分组合作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搭积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搭积木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搭积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长度单位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三、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呢?(组内交流)
四、学生谈本课收获。
会找出相同的
自主创新
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
学以致用




搭积木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校长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周审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计: 节
月查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计: 节
学习
难点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
方法
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评注、修改
课前铺垫
合作探究
课后拓展
小结
一、1、拿出学具,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小朋友合作。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导学案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搭积木
备课学校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学习
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二、1、搭学:你们喜欢玩积木吗?这里是积木的王国,你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小小的积木搭建自己大大的梦想。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  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明确计算方法,了解计算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积木(学具盒)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活动手摆一摆。
(1)提出: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汇报。
(3)师边演示边小结:在原来的积木上再放2块,看比原来的怎样?(生:多)如果老师拿走的话,比原来的呢?(生:少)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年级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名
《搭积木》
教师
学科(版本)
数学(北师大版)
章节
第七单元第二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搭积木》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总结算法。
①学生试着总结。
②教师订正并板书。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质疑导学
三、看一看,你能看懂吗?课本77页毛毛虫图意。
1.看图,说算式的计算方法。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总结算法。
激发学生思考,挖掘潜能。进一步巩固算理。
五、拓展反馈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课题搭积木单元第七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搭积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

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淡定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看图写数。

2.新龟兔赛跑。

二、导入新课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喜欢。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课件出示: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平时不用盒中放,能搭长桥能盖房。

(打一玩具)师:搭积木不仅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还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教学设计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教学设计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习用积木进行建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图片又有文字,既有操作又有思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和吸引。

在空间观念方面,学生的基础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积木进行建构,培养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积木进行建构,培养空间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木进行建构,发展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图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套积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积木,引导学生观察积木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积木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图片,如房屋、车辆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组成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形状的积木,尝试用积木搭建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二节《搭积木》。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搭积木的基本方法,以及通过搭积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搭积木的基本方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让学生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学具:积木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让学生们观察一下我手中的积木,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积木可以怎么搭吗?”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并演示如何搭出不同的形状。

3. 实践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搭积木的实践,我会巡回指导,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分享环节:我会邀请几组学生来分享他们的搭积木作品,并让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和创造新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积木来设计板书,通过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来展示搭积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用积木搭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并拍下照片。

2. 答案:学生们可以搭出任何他们喜欢的形状,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搭积木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搭积木时遇到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延伸:我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学生们搭积木的活动,让他们一起体验搭积木的乐趣,并鼓励家长们在家中也可以陪伴孩子们进行搭积木的活动,以此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环节的引导和指导实践环节是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重要阶段。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习利用积木进行建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积木的种类、积木的搭建方法以及积木的创意设计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各种类型的积木,知道积木的搭建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木的搭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积木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游戏教学法:通过开展积木搭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搭建积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积木,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准备积木搭建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3.准备积木搭建的模板或设计图,用于学生参考。

4.准备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各种类型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积木搭建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积木的搭建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积木搭建的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积木搭建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积木的搭建方法。

《搭积木》(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积木
导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积木搭建简单的图形;
2.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图形搭建积木。

教学准备
1.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
2.积木;
3.记事板。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通过打开一盒积木,让学生猜测今天我们要做什么。

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要搭建东西,然后问他们搭建的是什么。

告诉学生我们要用积木搭建不同的图形。

教学(20分钟)
步骤1:了解积木(5分钟)
首先,让学生了解积木的种类和大小。

将积木按大小排列,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块积木。

步骤2:搭建基础图形(10分钟)
(1)教师提前准备好图形模板,向学生展示一个三角形模板,并让学生模仿
搭建出一个三角形。

(2)随后,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基础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让学生模仿搭建。

步骤3:搭建复杂图形(5分钟)
(1)教师在记事板上画出一个图形(如菱形),让学生模仿搭建。

(2)随后,教师画出另外的图形,让学生模仿搭建。

拓展(10分钟)
对于灵活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让他们搭建更具复杂性的图形,如五角星形、六边形等。

总结(5分钟)
让学生互相展示他们所搭建的图形,并让他们对于该活动的收获进行回答。

最后,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

思考题
1.使用做积木推荐的方法,你可以创建哪些图像?
2.如何体现组合能力?如何勾画出图像?
3.在完成搭积木活动之后,你对于基础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说课稿

罗湖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罗湖区的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搭积木》。

一、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基础,对加减法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操作、小组讨论、游戏练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明明和丁丁搭积木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明明和丁丁搭积木的数量,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 观察操作(10分钟)(1)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找出明明和丁丁搭积木的数量。

(2)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如何用加减法表示明明和丁丁搭积木的数量。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的意义。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加减法表示其他搭积木的情景,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游戏练习(10分钟)通过游戏让学生练习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反思(5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加减法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观察操作、小组讨论、游戏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搭积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教师,根据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一堂关于搭积木的数学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中的搭积木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搭积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搭积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搭积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搭积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搭积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搭积木的道具,包括积木块和搭积木的图纸。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搭积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搭积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搭积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我向学生介绍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搭积木的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搭积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了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搭积木的方法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搭积木方法,设计和搭建一个自己的积木作品,并拍照留念。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搭建过程,提供自己的作品照片,展示自己的搭积木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关注的细节: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中的搭积木问题。

2. 教学目标:掌握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搭积木解决实际问题。

XX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XX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XX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案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上课班级一班课题搭积木第1课时主备教师宋娇副备教师上课时间XX年12月9日星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学具小棒计数器教法运用讲述、练习、讨论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意图导入新一、情境引入出示教材第77页的情境图。

师:笑笑在干什么?师:同学们,玩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知识吧。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学新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先后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3个一块积木。

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摆了多少块积木?你是怎样知道的?再放2块积木在3块积木上。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的动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并提出要求: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请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交流算式,并提问:得多少?怎样算?听回答板书算式:13+2=15。

引导齐读板书。

用计数器拨一拨。

观察后回答:共13块积木。

提问:一共有几块积木。

完整地叙述题意,独立列式并交流。

回答:十位1不变,个位3加2得5,合起来是15。

即:3+2=5,10+5=15或3+2=5,13+2=15,也可以直接往后数2个数。

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释疑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8个一块积木。

提问:老师摆了几块积木?拿走2块。

提问:根据老师的动作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要求:请独立列式,并尝试解决。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 搭积木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 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并能搭建简单的立体图形。

2. 教学难点: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几何图形。

2. 新课学习- 教师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

- 学生通过操作教具,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3. 搭建活动- 分组进行搭建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进行搭建。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展示搭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搭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搭建更多有趣的立体图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模型3. 搭建材料:积木、乐高等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搭建等活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搭建活动”和“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第七单元搭积木(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搭积木(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搭积木(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这两种几何图形。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用长方体、正方体拼搭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 长方体、正方体的分类3. 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搭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分类。

2.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2. 新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这两种几何图形。

3. 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这些积木拼搭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拼搭几何图形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家长协助孩子,用生活中的物品(如纸盒、塑料盒等)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加深孩子对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这两种几何图形。

在拼搭几何图形的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这些积木拼搭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对于这个重点细节,以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分组:教师应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分组。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丨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7.2搭积木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数和数的比较。

2. 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10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比较。

2. 搭积木的活动。

教学难点1. 100以内数的理解和应用。

2. 搭积木的技巧和创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10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比较。

2. 活动法: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100以内数的概念。

2. 学生通过数数游戏,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和记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小、多少等概念。

2. 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对数的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三、活动实践1. 教师分发积木,引导学生进行搭积木的活动。

2. 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10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比较。

2. 学生通过数数游戏和实例练习,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和记忆。

二、活动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搭积木的活动,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

2. 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拍照留念。

2. 请学生用10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比较,描述自己搭建的形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搭积木的活动中,能够积极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创意,搭建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搭积木》(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搭积木》(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搭积木(导学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学习目标•能够正确称呼积木和积木堆•能够通过搭积木的实际操作,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有不同的特征、组合方式和作用;•能够自由运用积木,搭出图形,并描述出所搭图形的特征,能够简单描述所搭图形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能够通过实物积木的使用,灵活应用空间想象能力,进而促进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能够运用积木组合并探索不同图形的特征,并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

学习提示•积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区别;•搭积木时用手指握紧积木;•积木可以通过旋转、翻转换位变换方向;•可以分析各个积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积木的种类和形状让学生们亲手感受到手中不同形状的积木,包括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和圆柱体等,并通过感受体验,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有不同的特征、组合方式和作用。

积木的搭法引导学生们用不同的积木组合出图形,要求学生记录和描述所搭图形的特征及积木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积木的应用通过积木的拼搭,引导学生将积木运用到生活中,设计生活小场景,思考如何搭建他们钟爱的乐园或城市模型。

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又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

课后拓展•去玩具店或者在家里收集到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尝试用这些积木搭出一些图形。

•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用积木搭建一个复杂的建筑、物品或场景,比如一个城堡、一个动物园或一个足球场。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第1课时导学

过程与方法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

教具准备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法运用讲述、练习、讨论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77页的情境图。

师:笑笑在干什么?(搭积木)师:同学们,玩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搭积木中的数学知识吧。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先后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3个一块积木。

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摆了多少块积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再放2块积木在3块积木上。

提问:你能根据老师的动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并提出要求: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请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4、引导交流算式,并提问:得多少?怎样算?
5、听回答板书算式:13+2=15。

引导齐读板书。

6、用计数器拨一拨。

观察后回答:共13块积木。

提问:一共有几块积木。

完整地叙述题意,独立列式并交流。

回答:十位1不变,个位3加2得5,合起来是15。

即:3+2=5,10+5=15或3+2=5,13+2=15,也可以直接往后数2个数。

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
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 7、摆出1个十块积木和8个一块积木。

提问:老师摆了几块积木?
8、拿走2块。

提问:根据老师的动作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9、提出要求:请独立列式,并尝试解决。

10、组织交流汇报算式。

11、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观察并回答:共18块积木。

观察后提问:还剩几块积木?
独立列式,并尝试解决。

集体交流、汇报算式及算理:18-2=16。

十位1不变,用个位8减2等于6,合起来是16。

即:8-2=6,10+6=16或8-2=6,18-2=16,也可以18往后数2个数即可。

学生拿出计数器,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 12,完成书本77页题目:下面做法你能看懂吗
学生先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再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

若学生不懂,可以结合尺子来进行教学。

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

学生认真观察,结合13+2=15来交流思考过程,可能出现13加1是14,14加1是15,也可能出现13加2是1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毛毛虫的数线图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帮助学生体会加法递增的特性和数的顺序,进而从多角度加强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学习诊断)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巩固不进位加法及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梳理归纳)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回答。

巩固新知识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书本78页练一练第一题搭积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3+2=5 3+2=5 8-2=6 8-2=6
10+5=15 13+2=15 10+6=16 18-2=16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