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题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8《郑伯克段于鄢》习题5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8《郑伯克段于鄢》习题5](https://img.taocdn.com/s3/m/163c72c9f705cc1754270926.png)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D.谓之京城大叔解析:A项,“辟”通“避”;C项,“阙”通“掘”;D项,“大”通“太”。
答案:B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都城过百雉B.古之学者必有师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解析:A项,古义:城邑的城墙。
今义:京城,京都。
B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C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答案:D3.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公入而赋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今京不度D.庄公寤生,惊姜氏解析:D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请以遗之B.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B项,为表目的连词,来。
A、C、D三项均为介词,把,用。
答案:B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解析: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答案: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6.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同步练习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郑伯克段于鄢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32fa4e35fbfc77da269b1e3.png)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
”丰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⑤吾愧吴翁、焦翁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③⑥D ②⑤⑥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6edea3b9d528ea81c77949.png)
《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高二()班姓名(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2.制,岩邑也。
句3.郑武公娶于申。
句4.亟请于武公。
句5.有献于公。
句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1.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4)段入于鄢。
介词,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
(2)克勤克俭。
动词,。
4.为(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https://img.taocdn.com/s3/m/6de376730912a216147929d1.png)
《郑伯克段于鄢》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历史散文的是()A.《庄子》B.《韩非子》C.《左传》D.《论语》2.下列不属于“春秋三传”的著作是()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春秋外传》3.从编排特点来看,《左传》是一部()A.纪传体断代史B.国别体史书C.纪传体通史D.编年体史书4.下列擅长描写战争的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是()A.《孟子》B.《左传》C.《战国策》D.《史记》5.堪称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A.《左传》B.《史记》C.《国语》D.《战国策》6.《左传》是记载()时期历史事实的重要史书。
A.战国B.春秋C.秦汉D.唐宋7.(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也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著作。
A.《孟子》B.《左传》C.《战国策》D.《国语》8.关于《左传》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B.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D.记事线索分明,详略得当9.《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A.人物传记B.记事散文C.说理散文D.抒情散文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A.隆然..伏行隆然:脊背突起的样子B.亟.请于武公亟:急忙,仓促C.西并.巴、蜀并:吞并D.奚.以自多奚:何。
怎么11.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A.武姜B.公子吕C.共叔段D.郑庄公12.“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自()A.《诗经·大雅》B.《诗经·小雅》C.《诗经·秦风》D.《诗经·卫风》13.《郑伯克段于鄢》的叙述方法是()A.顺序B.倒叙C.平叙D.插叙13.《郑伯克段于鄢》中被描写为“聪明机智”的人物是()A.郑庄公B.祭仲C.共叔段D.颍考叔15.“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最早出自()A.《左传》B.《春秋》C.《战国策》D.《论语》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文章出自左传的有()A.《季氏将伐颛臾》B.《子产不毁乡校》C.《郑伯克段于鄢》D.《冯谖客孟尝君》2.《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出现的谋臣有()A.颍考叔B.公子吕C.祭仲D.共叔段3.下列各句中,“国”表示“国家”意义的有()A.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B.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填空题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历史著作。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7dc1c3c6d15abe23482f4d5a.png)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D .谓之京城大叔解析:A 项,“辟”通“避”;C 项,“阙”通“掘”;D 项,“大”通“太”。
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不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姜氏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D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解析:A 项,“堪”是“受得了”的意思;C 项,“厌”是“满足”的意思;D 项,“施”是“推及”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都城过百雉B .谓之京城大叔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解析:A 项,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
B 项,古义:对“共叔段”的尊称;今义:对与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男子的尊称。
C 项,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答案:D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 B.⎩⎪⎨⎪⎧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 项“于”,介词,在。
B 项“及”,等到;到。
C 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共叔段。
D 项“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
答案:A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入而赋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 .今京不度D .庄公寤生,惊姜氏解析:D 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患焉A .郑武公娶于申B .颍考叔,纯孝也C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D .其是之谓乎解析:D 项和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同步测试卷 新教材 新大纲 练习 测试 模拟 复习 考试 期中 期末 高考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同步测试卷 新教材 新大纲 练习 测试 模拟 复习 考试 期中 期末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2a90eab7f1922791788e820.png)
《郑伯克段于鄢》课时练习【识记与理解】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g)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虢叔(guó)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得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D. 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B. 姜氏何厌之有C. 君何患焉D.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遂寘姜氏于城颖郑伯克段于鄢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6. 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今京不度,非制也B. 段不弟,故不言弟C.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 (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C.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D. 公语之故,且告之(于)悔。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郑国姜氏、郑庄公和共叔段母子兄弟之间的斗争,反映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7dc1c3c6d15abe23482f4d5a.png)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D .谓之京城大叔解析:A 项,“辟”通“避”;C 项,“阙”通“掘”;D 项,“大”通“太”。
答案:B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堪:受不了B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缮:修整C .姜氏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D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施行解析:A 项,“堪”是“受得了”的意思;C 项,“厌”是“满足”的意思;D 项,“施”是“推及”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都城过百雉B .谓之京城大叔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解析:A 项,古义:城邑的城墙;今义:京城,京都。
B 项,古义:对“共叔段”的尊称;今义:对与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男子的尊称。
C 项,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答案:D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 B.⎩⎪⎨⎪⎧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 项“于”,介词,在。
B 项“及”,等到;到。
C 项“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共叔段。
D 项“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
答案:A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公入而赋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C .今京不度D .庄公寤生,惊姜氏解析:D 项,“惊”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余三项中“赋”“隧”“度”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何患焉A .郑武公娶于申B .颍考叔,纯孝也C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D .其是之谓乎解析:D 项和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8《郑伯克段于鄢》习题4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8《郑伯克段于鄢》习题4](https://img.taocdn.com/s3/m/861cf0f5d5bbfd0a78567315.png)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雉(zhì)之城椎(chuí)心泣血立锥(zhuī)之地稚(zhì)气未脱B.融融泄(xiè)泄浅(jiān)浅流水伐木丁(zhēnɡ)丁流水琤(zhēnɡ)琤C.遗(wèi)之良马遗(yí)世独立孝悌(dì)节义感激涕(tì)零D.暂付阙(quē)如汉城魏阙(què)交相问难(nán) 非难(nàn)于人解析B项,泄:yì,琤:chēnɡ。
C项,悌:tì。
D项,问难:nàn。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祭仲对郑庄公的劝说一语中的,如果对共叔段继续宽容姑息,那就会蔓草难除,养痈成患,应及早除之。
而庄公认为,现在不如作壁上观,公叔段必将多行不义必自毙。
A.一语中的B.养痈成患C.作壁上观D.多行不义必自毙解析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答案 C3.下列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制,巖邑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先帝不以臣卑鄙C.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请以遗之曹操遗孙权书解析A项,前“巖”是“严”的古体字,险要的意思;后“严”是“尊重”。
B项,前“鄙”是“边邑”;后“鄙”是“学识浅”。
C项,前“书”指“春秋”正文;后“书”指“《尚书》”。
D项,都是“送”,读wèi。
答案 D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公伐诸鄢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B.⎩⎪⎨⎪⎧其是之谓乎其皆出于此乎 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臣请事之亟请于武公 解析 前“请”,表敬副词“请允许我”;后“请”动词“请求”。
答案 D5.选出下列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 .姜氏何厌之有B .其是之谓乎C .句读之不知D .蚓无爪牙之利解析 D 项,是定语后置句。
郑伯克段于鄢随堂测试
![郑伯克段于鄢随堂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4049415e77232f60ddcca135.png)
《郑伯克段于鄢》随堂测试一、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庄公寤生,惊姜氏_______故名曰寤生_____今京不度______则请除之,无生民心________段不弟,故不言弟_______隧而相见_______公入而赋__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意义郑武公娶于申______亟请于武公_______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_________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_________段入于鄢,公伐诸鄢_______郑伯克段于鄢_______遂寘姜氏于城颍_________闻之,有献于公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______大都不过参国之一________姜氏何厌之有______不如早为之所_______君将若之何_______其是之谓乎_________四、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意义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______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__________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_______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意义其谁曰不然___________其乐也融融_____________其是之谓乎____________六、解释下列句子中“与”的用法与意义与: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___________《报任安书》随堂测试一、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_________若望仆不相师__________请略陈固陋________且勇者不必死节_______韩非囚秦_____孙子膑脚_______思垂空文以自见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_______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_______幽于粪土之中而不得辞者__________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_________于俗不信________仆诚以著此书_______之:无兄弟之亲_________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_________况仆之不得已乎_____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乃: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乃如左丘无目_______今少卿乃叫以推贤进士_____曼词以自饰_______死日然后是非乃定_______以: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_________思垂空文以自见______仆诚以著此书__________仆以口语会遭此祸_________以污辱仙人__________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_________以通其狂惑______之:况仆之不得已乎________ 无兄弟之亲_________。
202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同步练习: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含答案)
![2021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同步练习:第四单元18郑伯克段于鄢(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939ac17fd5360cba1adbe7.png)
18郑伯克段于鄢古今中外,宫廷内部的斗争,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
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故事。
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手足相残,同室操戈。
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温馨的亲情一旦介入野心、占有欲,就会变成残忍的自相残杀。
官场险恶,不仅要面对暗算、阴谋和陷阱,还要面对自我本性的异化。
权势、利益的冲突是难以用亲情化解的,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个因权势导致的兄弟相残的故事。
美字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赏美文莫让情云遮慧眼人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大到一国,小至一家,都强调公平。
姜氏因为生大儿子庄公时难产而对其产生厌恶之心,私心偏爱小儿子共叔段,这种不公平为后来的祸患埋下了种子。
等到了后来,姜氏一心想要另立小儿子,不顾国家大局和大儿子的生死利益。
这种不公平激化了兄弟间的矛盾,同样还是这种不公平和对小儿子的纵容,让事情最终不可收场,小儿子逃离国外,姜氏幽居独处。
即使最后母子掘泉相见,貌似其乐融融,但母子间的真情,已经被早先的不公平消磨殆尽,只剩下各取所需的虚伪了。
(选自《公平》) [应用角度]“公平”“亲情”“偏爱”等。
(1)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寤生,小儿子叫段。
段长得一表人才很受姜氏的疼爱,姜氏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终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
直到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即郑庄公。
姜氏提出很多无理的要求,郑庄公都满足她。
但姜氏还不知足,煽动段篡位。
后被庄公识破后,共叔段被伐出逃,姜氏被庄公赶到颍地,庄公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姜氏的爱不是关爱而是溺爱,她的这种溺爱,不但没有帮助共叔段健康成长,事业有成,反而最终将自己最爱的小儿子送上了绝路。
看来,爱也要有度啊,溺爱只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题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6e97a2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9.png)
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左传的作者,现在较有定论的是A.孔子B.刘向C.鲁国的史官D.左丘明2.本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A.迅速B.急忙C.屡次D.竭力3.本文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三个国家中的一个B.国都的三分之一C.参加国之一D.三个国都中的一个4.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A.写人文章B.叙事文章C.议沦文章D.抒情文章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左传二、填空题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体的历史着作;2.左传又称__________或__________;3.左传忠实地记述了__________时期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大事;4.本文作为一篇历史散文,是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文章;5.记叙性文章的情节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序幕、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结局、尾声;”6.公日:“多行不义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亟请于武公2.佗邑唯命3.都城过百雉4.既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5.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6.爱其母,施及庄公四、翻译下列句子1.姜氏何厌之有2.多行不义必自毙;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4.公日:“无庸,将自及”;5.“不义不昵,厚将崩”6.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参考答案:一、1.D2.C3.B4.B5.D二、1.编年2.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3.春秋4.记事5.开端、高潮6.必自毙三、1.屡次2.同“他”,别的3.城墙4.边邑,边境;二属5.修葺城郭,聚集百姓;铠甲兵器6.影响,推广四、1.有什么能满足姜氏的要求2.多做不义的事,一定会自己栽跟头遭到报应的;3.一个国家不能忍受两个国君,您将要对它怎么办呢4.庄公说:“用不着,他将要自己受到惩罚;”5.“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便地盘扩大了,也将要垮台的;”6.庄公对他说了其中的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872f912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f.png)
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粤教版必修5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ɡ) 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 滋蔓.(màn)城颍.(yǐnɡ) 我独无(yì)C.百雉.(zhì) 自毙.(bì)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 虢.叔(guó)遂恶.之(wù) 具卒乘.(shènɡ)解析:A项,“共”应读ɡōnɡ;B项,“繄”应读yī;D项,“亟”应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受得了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缮:修整C.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施行D.夫人将启.之启:开(门)解析:C项,施:推广,延及。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C.尔有母遗,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解析:A项,“辟”通“避”;B项,“锡”通“赐”;D项,“阙”通“掘”。
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姜氏何厌之有C.君何患焉 D.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介词,等到/动词,到达;C 项,助词,宾词前置的标志/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项,介词,把/连词,表承接。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3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6c5239b00975f46526d3e121.png)
《郑伯克段于鄢》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寤生(wù) 亟请(qì)虢叔(ɡuó) 不义不暱(nì)B.遗之(wèi) 祭仲(zhài)泄泄(xiè) 具卒乘(chénɡ)C.恶之(wù) 百雉(zhì)繄(yī) 共叔段(ɡōnɡ)D.施及(yì) 城颍(yǐnɡ)荥阳(Xínɡ) 克段于鄢(yān)【解析】“泄”应读yì,“乘”应读shènɡ。
【答案】 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给,替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度:法度B.①无生民心生:使……产生②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C.①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②不义不暱,厚将崩暱:亲D.①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恶:讨厌②公语之故,且告之悔故:原因【解析】A项,“为”是动词,解释为“做、担任”。
“度”也是动词,解释为“合乎法度”。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姜氏欲之,焉辟害?B.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解析】A项,“辟”通“避”; B项,“锡”通“赐”; D项,“阙”通“掘”。
【答案】 C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
B项,第一个为等到;第二个为到达。
C项,第一个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为代词,他,代指共叔段。
D项,第一个为介词,把;第二个为连词,表承接。
【答案】 A5.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武姜)请京,(庄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共叔段)滋蔓!C.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至于廪延。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 粤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3ef1c23f168884868662d62a.png)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ònɡ) 缮.甲兵(shàn)B.廪.延(lǐn) 滋蔓.(màn)城颍.(yǐnɡ) 我独无(yì)C.百雉.(zhì) 自毙.(bì)泄泄.(yì) 不义不暱.(nì)D.亟.请(jí) 虢.叔(guó)遂恶.之(wù) 具卒乘.(shènɡ)解析:A项,“共”应读ɡōnɡ;B项,“繄”应读yī;D项,“亟”应读q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堪:受得了B.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缮:修整C.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施:施行D.夫人将启.之启:开(门)解析:C项,施:推广,延及。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姜氏欲之,焉辟害B.孝子不匮,永锡尔类C.尔有母遗,我独无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解析:A项,“辟”通“避”;B项,“锡”通“赐”;D项,“阙”通“掘”。
答案:C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B.姜氏何厌之有C.君何患焉 D.乱天子边,欲谁归罪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B.及: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之: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D.以: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介词,等到/动词,到达;C项,助词,宾词前置的标志/代词,他,代指共叔段;D项,介词,把/连词,表承接。
答案:A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京不度.,非制也B.段不弟.,故不言弟C.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D.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解析:C项为使动用法。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28077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f.png)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公语之故.故:旧事 B .段不弟,故不言弟.弟:弟弟 C .孝子不匮,永赐尔类.类:同类的人 D .未尝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郑伯克.段于鄢克.勤克俭B.⎩⎨⎧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D.⎩⎨⎧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公赐之.食闻之.,有献于公B.⎩⎨⎧ 火尚足以.明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D.⎩⎨⎧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docx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b964dcc5acfa1c7ab00cc8e.png)
《郑伯克段于鄢》课后练习高二()班姓名(一)指出下文的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
2.佗邑唯命。
佗,通“”,指示代词,。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
9.无庸,将自及。
庸,通“”。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这里是“”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
13.永锡尔类。
锡,通“”。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用法,。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用法,。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词,。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词,。
5.无生民心。
生,用法,。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词,。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词,。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词,。
(三)指出下列句子是哪种特殊句式(宾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句2.制,岩邑也。
句3.郑武公娶于申。
句4.亟请于武公。
句5.有献于公。
句6.姜氏何厌之有?句意为:?7.敢问何谓也?句意思是:?(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为: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为: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为: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为: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为: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为:(六)多义词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
( 2)亟请于武公。
介词,。
(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
( 4)段入于鄢。
介词,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
(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
(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
( 2)克勤克俭。
动词,。
高中语文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专项测试同步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a3ee0ec58fafab069dc02a7.png)
高中语文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君将不堪2,不如早为之所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的性格特征是()。
A、阴险狠毒,工于心计B、老成稳重,以守为攻C、贪婪狂妄,愚昧无知D、褊狭昏愦,以私情干政5,姜氏何厌之有?6,“春秋三传”包括()A、《谷梁传》B、《公羊传》C、《左传》D、《徐文长传》7,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8,“焉”在句子中作兼词,即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句子是()。
A、制,严邑也,虢叔死焉。
B、姜氏欲之,焉辟害?C、君何患焉?D、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9,《郑伯克段于鄢》的中心人物是()。
A、姜氏B、郑庄公C、共叔段D、颖考叔10,亟请于武公11,《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A、阴险狠毒B、工于心计C、贪婪狂妄D、愚昧无知12,《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学价值很高的散文名著,其特点是()A、善于剪裁,繁简得当B、外交辞令外柔内刚C、人物对话有个性D、语言简练,有表现力13,《左传》也叫()。
A、《谷梁传》B、《公羊传》C、《春秋左氏传》D、《左氏春秋》14,姜氏欲之,焉辟害?15,“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出自于()。
A、《论语》B、《春秋》C、《战国策》D、《史记》答案1, 堪:经受、受。
2, 所:处所3, 古代的先王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
4, D5, 姜氏哪有什么满足呢?6, ABC7, 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君主的统治,您将对他怎么办?8, ACD9, B10, 亟:屡次11, C12, ABCD13, CD14, 姜氏想要这样做,怎能躲避灾害?15,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同步练习
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左传》的作者,现在较有定论的是()
A.孔子
B.刘向
C.鲁国的史官
D.左丘明
2.本文中,“亟请于武公”句中“亟”的意思是()
A.迅速
B.急忙
C.屡次
D.竭力
3.本文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三个国家中的一个
B.国都的三分之一
C.参加国之一
D.三个国都中的一个
4.《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
A.写人文章
B.叙事文章
C.议沦文章
D.抒情文章
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A.《国语》
B.《史记》
C.《战国策》
D.《左传》
二、填空题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体的历史着作。
2.《左传》又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左传》忠实地记述了__________时期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大事。
4.本文作为一篇历史散文,是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文章。
5.记叙性文章的情节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序幕、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结局、尾声。
”
6.公日:“多行不义__________。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亟请于武公
2.佗邑唯命
3.都城过百雉
4.既而太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5.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爱其母,施及庄公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姜氏何厌之有!
2.多行不义必自毙。
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4.公日:“无庸,将自及”。
5.“不义不昵,厚将崩”
6.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参考答案:
一、1.D2.C3.B4.B5.D
二、1.编年
2.《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3.春秋
4.记事
5.开端、高潮
6.必自毙
三、1.屡次
2.同“他”,别的
3.城墙
4.边邑,边境;二属
5.修葺城郭,聚集百姓;铠甲兵器
6.影响,推广
四、1.有什么能满足姜氏的要求!
2.多做不义的事,一定会自己栽跟头遭到报应的。
3.一个国家不能忍受两个国君,您将要对它怎么办呢?
4.庄公说:“用不着,他将要自己受到惩罚。
”
5.“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便地盘扩大了,也将要垮台的。
”6.庄公对他说了其中的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