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壶口与龙门》教案 北师大版
《壶口与龙门》【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了解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
同学间讨论交流回忆学过的说明文方法和语言风格。
【相关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自主学习: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把握学习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同时迅速接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体会作者用准确的预言表现事物的特征,3.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试写你心灵之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文体特色。
2.探究本文表现长江与其他各篇的不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性文章语言表述准确、客观、科学,要准确无误。
教学难点: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学习抒情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任务】1.理解本文是如何表现壶口、龙门的自然特性的。
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长江之歌》《运河与扬子江》《壶口与龙门》在文体上有什么不同?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感悟、描绘自然。
【教学过程】一课时【导入新课】本单元自学课文《运河与杨子江》以对话体方式告诉我们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做到了以理服人;《将之歌》则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江面上劳动者的艰辛以及作者的深切同情,做到了以情感人。
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会以怎样方式展示《壶口与龙门》的风采呢?【整体感知】1、观赏壶口瀑布和龙门风景图片感受山河美。
(多媒体)(学生不仅仅欣赏,而且用不同词语形容看到的风景,还说出见到风景的心情。
)学生: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青山绿水、震撼心灵、心往神驰、一睹为快看风景美,作家笔下的文字又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感受?2、速读课文掌握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四字短语和精彩妙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与龙门》教案及练习 北师大版
《壶口与龙门》单元知识概要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骤然zhòu 钳制qián 厮打sī瀑布pù疏忽shū2. 应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 词语峡谷:河流经过的深而狭窄的山谷,两旁有峭壁。
险要:(地势)险峻而处于要冲。
磅礴:(气势)盛大。
神往:心里向往。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流失或剥蚀。
骤然:突然;忽然。
瀑布: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河谷:河流两岸之间低于地平面的部分,包括河床和两边的坡地。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交游:<书>结交朋友。
悬崖峭壁:高耸陡峭的山崖、石壁。
形容山势险峻。
厮打:互相扭打。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渡口: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要道:重要的道路。
一刹那:极短的时间。
注意“刹那”常跟“间”连用,“一刹那”经常单用。
“刹”这里不读shà,不要误写作“霎”。
疏忽:粗心大意;忽略。
艰险:困难和危险。
铁索桥:以铁索为主要承重构建的桥,桥面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
吊桥:在河上、山谷等处架起两根钢索,然后用很多铁条把桥面吊在钢索上,用这种方式造成的桥梁叫吊桥。
也叫悬索桥。
壮观:景象雄伟。
(二)阅读能力目标1.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
2. 学会观察,完成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力求抓住特征,写得具体,写得真切。
(三)写作能力目标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四)思想教育理解教学设计>文章抒发着中华儿女对江河的无限深情。
三. 教师建议这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
这篇和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前面的教学设计>文章都带有文学性,也就是都以作者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感情为生命;而这一篇却基本上不属于文学性教学设计>文章,它的特点,就是尽可能排除作者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情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壶口与龙门》课后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壶口与龙门》课后习题答案多练习和熟悉知识点以及题型就会更上一层楼,接下来是WTT 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壶口与龙门》课后习题答案,希望会给你带来启发。
《壶口与龙门》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答案《江之歌》与《筏子》都表现人类与自然的搏斗,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运河与扬子江》也是写人与自然的搏斗吗?该篇的最后一句“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能解说前两篇作品的有关内容吗?试说说看。
《筏子》主要赞美征服自然的人们的勇敢和智慧。
《江之歌》侧重表现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以及其中的艰辛、苦难。
《运河与扬子江》也是写人与自然的搏斗的。
《筏子》中的“成为黄河的主人”,《江之歌》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奋斗到底的精神之美,都是“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的动人写照。
《壶口与龙门》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答案《壶口与龙门》和《筏子》都写到了渡河,二者写渡河有什么不同?《壶口与龙门》是说明文,在写渡河时,虽然也提到船工的机警勇敢,但着重描写的是船工的操作技术,是为了说明龙门地势险要、水流湍急。
《筏子》是文学散文,它着重强调的是艄公的精神品质,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使得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
《壶口与龙门》词句品味·积累题答案1.当北面来的河水骤然收缩到这条窄狭的深槽里,水力猛增,速度加快,飞泻而下......(《壶口与龙门》)你突然凝聚,突然狂暴,突然如斧如剑劈开巨石,向地心涌去。
(李佩芝《黄河,你在说什么》)比较、品味上述两句话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2.下面的英语句子摘自《江之歌》的原文,有兴趣的同学试将它译成汉语,再与课文中相对应的译文比较,体会汉语和英语之间有趣的差异。
其中的“leader”,课文翻译成“领头”,有人翻译成“工头”。
你觉得哪一个更准确?“putting his all will into the task”课文翻译成“全力以赴”,有人翻译成“拼死卖命”,哪一个更好?The leader goes up and down the line and when he sees one is not putting his aLl will in-to the task,he brings down his split bamboo on the naked back.3.奋斗的快乐呵!打倒了阻力,羞退了讥笑,征服了疑惑......生命的奋斗是彻底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运河与扬子江》)上述句子从感情抒发上升为哲理式的格言。
七年级诗歌壶口与龙门教案
七年级诗歌壶口与龙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壶口与龙门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并解读与壶口、龙门相关的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4、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壶口与龙门景观的描绘,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诗歌的赏析方法,能够独立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意境。
2、难点(1)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实际景观相结合,进行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壶口与龙门的相关知识,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2、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手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壶口瀑布和龙门石窟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处景观的雄伟和壮丽。
(2)提问学生对这两处景观的初步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景观特点,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讲解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雕刻风格,让学生了解其在佛教文化和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3、诗歌欣赏(1)展示与壶口瀑布相关的诗歌,如《壶口观瀑》:“万马奔腾任纵横,银河倒泻浪涛惊。
风雷激荡山川震,壶口飞虹气势宏。
”(2)与龙门石窟相关的诗歌,如《游龙门石窟》:“伊水悠悠去不休,龙门石窟立千秋。
佛光普照禅心净,石刻精奇岁月留。
”4、诗歌解读(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万马奔腾”“银河倒泻”等,体会其对壶口瀑布气势的生动描绘。
(2)探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以及它们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感受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境。
七年级语文:《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示范文本)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标准教材七年级语文:《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七年级语文:《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示范文本)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3、体会文章采用的方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
二、解决生字词。
蜀山开凿羡妒怨尤桅杆匍匐纤夫卸下呻吟泯灭磅礴深槽骤然分外大禹钳制厮打咆哮刹那舵杆三、作者介绍1、陈衡哲:女,现代作家。
2、毛姆:英国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至重庆。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四、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采用了拟人,对话形式。
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自我创造,不要依赖别人。
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纤夫。
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
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
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
2023年《壶口与龙门》教案
2023年《壶口与龙门》教案2023年《壶口与龙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__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__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__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__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把握__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__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__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__的语言特点: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__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后记:2023年《壶口与龙门》教案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3、体会__采用的方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案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主备人:审阅班级_____ 姓名______教师寄语:(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课前热身:了解作者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
女。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新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和短篇小说《老夫妻》,1920年回国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成为中国第一位西洋史女教授。
抗战胜利后留居上海建国后曾任伤害市政协委员。
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位女作家,其创作在当时很有影响。
主要著作有《西洋史》、《小雨点》、《衡哲散文集》等。
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
出生于巴黎。
10岁时父母双亡有叔父养大。
他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莫泊桑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锁》等。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蜀山开凿羡妒怨尤桅杆刹那匍匐纤夫卸下呻吟泯灭磅礴舵杆深槽骤然分外大禹钳制厮打咆哮三.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在比较阅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在比较阅读中分别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在自己有困难或疑惑的题目上做标识)1、《江之歌》与《筏子》都是表现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2、“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运河与扬子江》主要诉说的道理吗?这句话与《筏子》《江之歌》的哪些内容是相通的?3、《壶口与龙门》和《筏子》都写到了渡河,二者写渡河有什么不同?(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投入吧!)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壶口与龙门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壶口与龙门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壶口瀑布是国家级示范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旅游景点。
以下是整理的壶口与龙门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壶口与龙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3、体会文章采用的方式,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
二、解决生字词。
蜀山开凿羡妒怨尤桅杆匍匐纤夫卸下呻吟泯灭磅礴深槽骤然分外大禹钳制厮打咆哮刹那舵杆三、作者介绍1、陈衡哲:女,现代作家。
2、毛姆:英国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更曾到过中国,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至重庆。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四《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后边的文章比较起来,这封信有什么不一样?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壶口和龙门的,构造、那里和周边美丽的景致,它的险要和发展。
和前面的文章相当起来,前面的文章是借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来抒发和寄托作者译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文体是散文。
而这篇文章精葡萄沟在告诉我们有关壶口和龙门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样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五、词句品味、积累在这一单元中,有一些写得很好的,年轻人难能可贵人寻味的好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看课后练习袒嵫绾畏治龊么屎镁洹7椒ǎ?br>1、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本身所的意思去看。
2、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所在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上去看。
3、用换词法,从表达的轻重、感情色彩、涉及的范围等等方面出去去考虑。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壶口与龙门》教学参考[关键词语] 最为险要骤然收缩窄狭深槽水力猛增飞泻而下钳制狭道叠浪翻滚地来回三次一刹那飘离稍一疏忽船毁人亡这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
这篇和前面的文章相差无几,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看来很简单的弊病,但是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无可问题。
前面的文章都带有文学性,也就是都以作者独特的、很酷的感情为生命;而这一篇虽然基本上不属于文学性文章,它的特点,就是尽可能排除作者个人的,与众不同的情感。
《壶口与龙门》表格式教案4
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比较客观的科学语言和形象语言相结合得方法,写出了壶口与龙门的地理特点。
生记录。
板书设计
壶口与龙门
地理位置特征:气势磅礴
壶口瀑布:位置、得名列数字赞
“红霞瑞马”打比方
龙门:“龙门三激浪”(传说、故事)历史地位
发展现状生动说明
作业布置及问题探究
2.查阅有关壶口与龙门的资料。
完成阅读练习二。
教后反思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及步骤
师生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壶口到龙门段是黄河上最为驰名的一段,这一段黄河气势磅礴,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学习《壶口与龙门》,来了解一下这两处景观。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气势 深 然 制 杆 土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当堂听写。
明确:是为了说明“壶口和龙门”的景观的历史地位,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壶口和龙门”的发展现状。
6.为什么要讲一些历史故事和壶口龙门一带的变化呢?你觉得作者是客观冷静的说明还是带了某种情感呢?
明确: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洋溢着对祖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后回答交流批注。
《壶口与龙门》课堂教学计划(教案)
备课组
执笔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斌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语文三组
修改人
侯海涛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钳制等生字生词。
2、认识说明文,了解壶口和龙门两个黄河最为着句的河段,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学习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
《壶口与龙门》教案3
壶口与龙门发表日期:2010-11-01 15:43:54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七年级北京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千古涛声壶口与龙门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壶口与龙门》(初中语文七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所带班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功底较为厚实,但是个别同学有点吃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文言文理解困难的问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
3.教学内容分析《壶口与龙门》是科学小品,采用说明语言。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
大量使用数据说明,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
引入神话、传说、故事,增强了趣味性。
二是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
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等。
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文言文,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特色。
(3)从某一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在表达中写出、说出“不一样”,形成有个性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1)辨析文体,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色。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中与地理有关的历史的故事带来的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本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风格。
难点:了解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不同风格的写法。
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深入理解。
6.媒体准备: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歌曲《扬子江之歌》磁带或光盘。
7.课时安排:2课时8.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壶口与龙门》这篇科学小品,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带来它的人文色彩和趣味性。
二、背景知识简介。
《水经注》(上海社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旧传由汉代桑钦所作。
后北魏郦道元对《水经》作注释,叫《水经注》。
郦道元(?—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怀来县)人,著名地理学家。
七年级诗歌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
七年级诗歌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关于壶口与龙门的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描绘壶口与龙门的精彩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美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壶口与龙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地的壮丽景色。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们用诗歌来描绘,会怎么写?”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诗歌壶口与龙门。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诗歌解析逐句分析诗歌,讲解重点词汇和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其作用。
4、深入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诗歌中描绘的壶口与龙门有哪些特点?诗人通过描写壶口与龙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诗歌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人生哲理?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诗歌朗诵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感情和韵味。
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美景,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导学案_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壶口与龙门》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导学案_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壶口与龙门》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摘要:学生以组单位结合试划分课结构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两部分部分(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总体特征,二课教学重把握写作特借鉴写作技法,记课件,龙门,北师,年级语,教学</北师版七年级语下册《壶口与龙门》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反思《壶口与龙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流利地朗课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生词、积累并背诵优美段程与方法诵课了写作手法情感态与价值观通学习增强热爱祖国思想感情教学重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抒发情感教学难了写作手法课分配课教学重整体感知教学设计、导入课堂二、整体感知、学生初课生词、朗课齐全或指名朗初步感知3、引导学生划分结构学生以组单位结合试划分课结构教师引导归纳可分两部分部分(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总体特征二部分(6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三、再全体会情感整体感知、壶口得名原因是什么?、稳重将神话传说目是什么?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下龙门三激浪、倒数二段引用李成例子是了说明什么?四、出你认写得精彩句子体会下五、教师结课堂二课教学重把握写作特借鉴写作技法教学设计、复习导入二、把握写作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三、体会语言特色、师生共讨论交流梳理语言特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选择己喜欢段落有感情地朗诵组选出代表班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四、说说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理、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结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五、教师总结全六、作业布置摘你认精彩句子记课件,龙门,北师,年级语,教学。
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2壶口与龙门》PPT课件 (1)
龙门, 位于山西河津县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 中。龙门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 窄处。。河水冲向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 颤抖着摔下来,落入谷底,这才算跳出了龙门。龙 门三激浪,是黄河上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了古今 多少文人的诗情。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 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 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 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 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2019/9/14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 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等11种。
2019/9/14
位置、景观、历史地位以及发 展现状。
4、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举例子、引资料
2019/9/14
本文的写作目的?
是为了说明“壶口和龙门” 的景观的历史地位,说明随着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壶 口和龙门”的发展现状。
2019/9/14
结构
壶 口 和 龙 门
2019/9/14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使
黄河下游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 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 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 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
2019/9/14
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 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 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 的诞生默默耕耘。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 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 的序曲。此后的细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和青铜 器文化遗址以及后来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 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 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 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 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 造力201,9/9/1带4 领中华民族像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 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壶口与龙门》教学设计北师
大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