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岳麓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先师孔子
课标要求
了解:(1)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讲解:
一、生逢乱世
1.——天下无道久矣
王命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礼坏乐崩
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
2.“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
3.杏坛授业---创办私学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4.学而优则仕
挫强齐,强公室、抑大夫、贬家臣
5.周游列国
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6. 文以载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三、光辉思想
(一)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一)仁者爱人
1、仁的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意识到自我的道德约束对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亲亲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忠恕之道
①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②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二)克己复礼
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
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中庸之道——实现仁礼的方法
(三)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四)有教无类
1.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
2.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4.注重因材施教
三、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1.国内: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对法德等国的思想家起了启迪作用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思路点拨: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倒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
既威武又不猛烈。
3、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