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特殊形式刍议
茶马互市
一条完全凭借人和马踩出来的连接四川和西藏的千年古道,在岁月的蹉跎中,今又流芳。
一幅幅当年的老照片,让人陶醉和惊讶,它的神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解读。
“茶马互市”的由来“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由于青藏高原干燥、高寒、缺氧,藏民饮食以糌粑和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而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可以弥补其饮食结构的不足。
据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唐茜介绍,“虽然藏区不产茶,但与之毗邻的四川雅安却是茶叶之乡,川藏商贾就利用双方的特产,做起茶叶与马匹交换的生意,正是这些客观条件,才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从而形成了川藏间互利互惠的商业交易通道。
”由于茶文化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川藏茶马古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雅安蒙顶山是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7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
蒙顶茶从唐至清一直是中央朝廷祭天祀祖专用茶,历代名人留下了“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的美誉,其茶叶品质优良,加工生产“边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藏区的信誉很好,经过上千年的饮用,藏族人民对雅安“边茶”情有独钟。
由于雅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边茶”加工历史,使雅安在古代就成为我国最大的“边茶”生产基地,正是有了这样的条件,才使得雅安成为川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主干道。
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朝廷战马缺乏,李杞就入蜀置“买马司”,并在各路设置官茶场,如今的雅安蒙顶山还保留着大片“皇茶园”,朝廷就是用皇茶园里的茶叶与西南各少数民族及藏族同胞交换战马,从而使“茶马互市”生意更加兴隆,逐步形成一种固定的官方制度和军需政策。
雅安境内的茶马交易场所当时就达四处之多,分别是雅州博马场、宝兴灵关博马场、碉门博马场和黎州博马场,其交易规模居全国之首。
明洪武四年(1074年)朝廷在秦州、洮州、河州、雅州分别建“茶马司”,对茶马交易进行管理,雅州“茶马司”就是专门负责川茶与藏马的交易。
(宋明清)茶马贸易
宋朝茶马贸易一、引入宋朝茶马贸易,主要是指由宋朝政府组织的,在四川地区附近进行的,汉藏民族之间的汉茶换藏马的贸易。
当然现实情况是,除了官营的茶马贸易外,还有民间存在的私营茶马贸易;除了在四川地区外,还在宋茶北边地区进行以茶换马的交易;除了和藏族交易外,还和西北的回纥、党项,北部的契丹的辽国以及女真的金国进行交易。
茶马贸易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一项稳定的国家制度,并在宋朝发展繁荣。
因而研究宋朝的茶马贸易,对于了解在这个产生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最后一直延续到明清的贸易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朝的茶马贸易,历史背景是宋王朝的统治,主导者是大宋政府,参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对象是茶和马,发生地区是四川地区附近;因而分别地去每个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茶马贸易的真面目。
二、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
但是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宋朝的边疆存在着许多与之对抗的民族政权,北部先后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女真建立的金国,西北有党项建立的西夏,西南还有大理国,同时西藏地区也处于半分裂状况。
宋王朝一方面需要资金和战马扩充军力,同一些民族政权打仗(辽、西夏);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各种方式拉拢和安抚其他的民族政权(西藏和大理)。
宋朝官营茶马贸易,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说茶说到茶马贸易,就不得不讲茶。
(1)茶的历史发展情况中国是世界上茶的故乡,茶的发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37-2697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最早饮茶,也最早进行茶叶交易。
我国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小小一片茶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阶段;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文人饮茶,茶诗赋);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阶段(陆羽的《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在唐的基础之上,茶文化不断发展);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茶马互市,做得到底是啥买卖?
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
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
在茶马市场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
小小茶叶,关键时候力挺北宋王朝自古宝马配英雄,在冷兵器时代马匹是重要的作战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
唐朝时的养马地主要在什么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茶马互市看起来只是一种汉藏民族间的商贸往来,实际上它是朝廷对不具备征税条件的西部游牧民族实行的一种另类财政措施。
甚至在极大程度上,茶马互市对维护古代王朝的边境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何以见得呢?这得从头说起。
茶马互市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茶马互市,做得到底是啥买卖?丨朱七七 丨摄图网 图虫创意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唐朝逐渐确定了规则,到宋朝就成为了一种定制,并将茶马互市发展到顶峰。
这茶马互市到底是个啥呢?难道就只是茶叶与马之间的贸易吗?当然不是。
【茶马贸易】033TOURISM WORLD /河东地区和关陇一带,然而到了北宋这些地盘大都不在自己手中。
在赵宋的疆域里,很难培养出优异的马匹,所以马的主要来源还是靠互市。
北方的辽国,就是北宋马匹的重要来源。
虽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看似十分公平,但令北宋头疼的是,辽国人收了铜钱,他们根本不花,而是习惯于把铜钱熔铸成武器。
如果有一天和北宋开战,那等于是自家给敌人递了杀自己的刀子。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盐铁史王明上书说,戎人的铜钱,悉销铸为器。
请太宗恩准以布帛,茶叶易他国之马。
民俗文化茶马互市
文件编号:茶马互市的起源与演变青海力盟海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业运营管理部整理整理日期:2009年8月20日茶马互市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其政。
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
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
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
由于茶是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明统治者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运销,并严禁私贩。
以茶易马,在满足国家军事需求的同时,也以此作为加强控制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和巩固边防、安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
后来随着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流的发展,民间往往突破明朝政府的禁令进行贸易。
后茶马贸易制度崩坏日甚,虽时下禁私茶之令,但民间茶马贸易愈益兴盛。
一、“茶马互市”起源“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湟源--茶马互市湟源县西邻藏地,是古代汉地西面最边缘的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来就是汉藏通商的“口岸”,是一处著名的“茶马互市”故地。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
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
宋朝统治阶级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宋朝的边疆安全。
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宋朝的边疆安全,因此,宋朝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最新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唐代和宋代茶马互市的基本情况、发展演变,同时也对唐宋两代茶马互市的不同点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茶马互市民族贸易唐宋时期一、引言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交往与沟通形式。
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如“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互市主要包括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等内容,其内容变化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贸易双方的需求。
互市的产生,实际上是由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农耕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分工。
互市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茶马互市则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
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马互市曾经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禁榷的性质,一度曾由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并完全由政府垄断;即使商人从事经营,也必须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
茶马互市首先兴起并主要发展于我国西北地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这里亦农亦牧,农牧相间,民族经济的交往是当地民族须臾不可或离之事,正如史书上所言,西北地区是“华戎所交”之地,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北地区又往往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或者说是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不同类型的经济互补是这里自始至终存在的一个特色。
至迟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便贯穿于西北地区全境,民族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经济交往已经初具规模。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
茶马互市演变及贸易特点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国政府在边境区域同治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茶易马的贸易政策或制度。
茶马贸易虽然始于唐朝,但真正形成完善的制度却是在宋朝。
茶马贸易兴起需具备两个基础:一是少数民族对茶有着很大的需求,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本民族地区又欠缺茶叶,需从中原输入,而拥有马匹又是优势所在;二是中原盛产茶叶,茶叶产量丰富,制造极精,可以满足周边少数民族的需求。
宋朝几乎一直处于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之下,战争的频繁,必定对战马需求量极大,而采用钱币贸易,对自身来说也是一大威胁。
《宋史》记载:“(太平兴国)八年,有司言戎人得钱,销铸为器,乃以布帛茶及他物易之”。
《宋史•食货志》云:“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河。
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其间卢甘蕃马岁一至焉,挑州蕃马或一月或两月一至焉,叠州蕃马或半年或三月一至焉,皆良马也。
其他诸蕃马多鸳,大率皆以互市为利,宋朝曲示怀远之恩,亦以是羁糜之。
绍兴二十四年,复黎州及雅州碉门灵西碧易马场。
乾道初,川、秦八场马额九千余匹,淳熙以来,为额万二千九百九十四匹,自后所市未尝及焉。
”一、茶马互市的演变迄至宋代,汉藏茶马贸易才有了空前的发展,宋廷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茶马互市。
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茶叶已成为藏民族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自唐茶叶传人吐蕃以后,至宋已然“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31。
上自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均有饮茶习惯。
同时,中原地区种茶区域扩大,种植技艺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达到空前水平。
第二,宋代定都中原战马紧缺问题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产与宋朝的边疆防御。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疆域大为缩小,其控制区主要是农耕地带,而且,在北方相继出现了以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夏政权。
他们长期与宋对立、挑衅争战,威胁着宋的安全。
同时,产马之地的契丹、西夏政权为了自身利益,绝不轻易将马匹输入宋朝,因为此举只会加强对手的实力而威胁自身安全。
古蜀道上的茶马贸易
茶马贸易即茶马互换的贸易形式,以官方控制和直接经营下的茶马互换为主要形式,以商人经营的茶马互换和走私茶马的互换为补充形式。
同时,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换马的茶主要来自四川,部分来自陕西汉中,换茶的马来自西北的藏族等。
官方控制下的茶马互换的地点指定在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
从四川和汉中运茶到西北甘青的贸易点,翻山越岭,道路艰险,所依赖的是古蜀道系统。
也正因为茶马贸易,古蜀道由此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古蜀道上茶马互市的缘起古蜀道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古蜀道即古代四川境内的道路,主要指从成都北上至广元七盘关约450公里;广义的古蜀道由蜀道、秦蜀古道、陇蜀古道三部分组成。
由陈仓道、祁山道、阴平道组成的陇蜀古道,由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组成的秦蜀古道,由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组成的蜀道,这三部分是连通一体的一个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系统,割裂其中任何一部分,其历史文化都将不成整体。
从宋至清延续了近800年的茶马贸易,是依赖这三部分道路组成的网络系统来完成,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茶马贸易的历史都将是残缺的,而茶马贸易对西南和西北社会经济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茶马贸易所积淀的历史文化在西南和西北的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古蜀道的历史记忆既悠久又丰富多彩,从三千多年前古蜀国的故事,到先秦古栈道文化,再到三国故事,在中国的历史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数风流人物曾演绎了众多的历史故事,这些都凝结在古蜀道的历史记忆中。
从宋代开始的茶马贸易,开启了古蜀道茶马贸易历史的记忆。
关于茶马贸易的起始时间,古今学者大多依据唐代小说家封寅在《封氏闻见记》卷六中的《饮茶》所说:“按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据此,许多学者们认为茶马贸易始于唐代,且茶马贸易始于唐代之说从宋代至清代一直传续着,如欧阳修在《新唐书》及清前期的《甘肃通志》和《四川通志》等都是传续此说。
论茶马互市对边疆茶叶贸易的影响
论茶马互市对边疆茶叶贸易的影响作者:常俐丽李硕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9期摘要从古至今,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的地位从未被动摇,特别是我国西南部几个省份一直是世界原茶的产地。
陆羽的《茶经》中就已经有明确记载,可见西南茶区的历史地位。
后来发展到宋代,特别是南宋地区,四川产生的茶叶量已经超过了其他省份大半,甚至可以说全世界都在喝西南省份的茶叶。
随着交通经济等便利发展,西南地区的茶叶更是被送到世界各个地区,这得益于茶马互市的流通。
茶马互市是一种以茶换马的交易方式,主要的交易对象便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盛极一时。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历史发展中盛行一时的茶马互市的发展,对西南地区茶叶的生产、交易以及贸易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茶马互市茶叶贸易茶马古道西南地区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茶马贸易又称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
这样的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存在不同,基本的经济产业也不同,边疆地区地广物薄,基本的经济支柱是畜牧业,以肉、奶为上,而茶叶正好可以去除肉类的油腻,这就产生了边疆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
到了宋代,牧民饮茶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随着唐代茶马贸易的出现,茶马市场被定制化,直到宋代,茶马市场得到了扩展,茶和畜牧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1茶马互市的形成原因大约在公元420年-589年,各少数民族相继壮大,也有了各自的部落,汉族文化也是他们所追崇的一部分,而茶文化是汉族文化中一抹亮丽的彩虹,故也模仿。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游牧民族地区产茶甚少,所以他们用马来换取茶叶,久而久之,市场也被扩大。
唐宋时期,茶和马的交易市场都得到了扩大,茶和畜牧业的发展也得到很大提升,也带动了别的商品的交换,在这些交换中,茶马是最好的选择。
宋朝初年间,人们以铜钱、丝绸、茶叶等来交换马匹。
大量史料表明,用钱财买马的交易并不能进行下去的原因有三:当时的马匹价格并不低,综合各方面的估算,每匹马的价值大约在几百文甚至更高价格,朝廷承受不了大量的用于交易的钱财,这是其一;北宋初年,为了買马铜饯大量流往宋朝统治以外地区。
北宋时期官营茶马贸易制度探究
北宋时期官营茶马贸易制度探究佚名【摘要】茶马贸易是中原汉族人民与西部少数民族进行的以茶换马或者以马换茶的贸易制度,是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贸易的主要形式.茶马贸易在整个北宋时期对其政治、经济、处理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北宋政府也足够重视此项政策,专门成立相关的机构进行管理,使此项制度在北宋时期能够得到落实与贯彻.【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8(017)024【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北宋时期;茶马贸易;茶文化【正文语种】中文一、官营茶马贸易制度的起源目前对于茶马贸易史料的缺少,使得史学界对于茶马贸易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番在赤岭互市,就进行茶马贸易[1]。
这一说法证明了,唐朝与吐蕃进行茶马贸易。
第二种说法是“时回纥入朝,始驱马互市”,这一观点认为茶马互市开始与唐朝与回纥进行茶马贸易[2]。
第三种说法认为,宋初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十一月,盐铁使王明奏:“沿边岁运铜钱五千贯于灵州市马,七百里沙碛无邮传,冬夏水少,负担者甚以为劳。
戎人得铜钱,悉铸造为器,郡国岁铸钱不能充其用,望罢去。
自今以布帛、茶及他物市马。
”[3]二、北宋时期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起因(一)北宋时期官营茶马贸易兴起的经济原因。
1.北宋茶叶产量的提高。
北宋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作物经济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茶叶。
根据《宋史食货志》中关于茶叶的记载显示,淮南六州十三场“总为岁课八百六十五万余斤。
”总为岁课“江南千二十七万余斤,两浙百二百七十九余斤,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福建三十九万三千几余斤”依据此计算宋朝东南地区年产茶叶量为2306.2万斤,这还不包括四川所产的茶叶[4]。
北宋时期茶叶产量的大大提高为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茶马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
2.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的增长。
顾炎武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之。
以其腥肉之味,非茶不消;其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依赖与此”[6]。
《茶马古道》阅读答案
《茶马古道》阅读答案《茶马古道》阅读答案1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考点练习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以图证史/2023辽宁锦州期中]下图是“和田马钱”,流行于公元1—3世纪的于阗地区(今新疆和田一带),它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无廓,正面钱文是汉文篆体字,背面是马或骆驼的图案并环以怯卢文(古印度文字),以“铢”为计重、记值单位。
该钱币的发现,反映了当时()A.于阗全面推行了中原币制B.丝路贸易促进了文明的交流C.篆体汉字盛行于西域地区D.汉朝与欧洲建立直接联系2.[2023重庆三模]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
秦汉到唐宋时期传进来的农作物基本上都带有“胡”字,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农作物基本上都带有“番”或者“洋”字,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
外来农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3.[2024安徽联考]扬州城内出土有宜兴窑、越窑、定窑、巩县窑、寿州窑、景德镇窑等全国各地名窑烧造的瓷器,同时扬州城还有诸多波斯釉陶等外来器物及外国人的墓葬。
这主要得益于()A.扬州是重要的制瓷中心B.海上丝绸之路延伸C.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南迁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4.[2023广东一模]丝绸的出口是汉朝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除中国外还有五方参加,分别是罗马、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中亚的非汉族赶牲畜人充当了中国货物的运输人或向导,中国从中亚取得马匹和璞玉,最后,将丝绸运到罗马。
材料主要说明()A.沿线众多国家共建了丝绸之路B.贸易是开辟丝路的主要目的C.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交往D.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5.[2024江西鹰潭阶段检测]“盐马贸易”是宋朝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一种贸易形式,宋朝以盐、银、丝绸等商品大量换取西南地区出产的优良马匹,用于北方战备。
“盐马贸易”体现了()A.西南少数民族汉化加深B.内地与西南经济的互补性C.宋朝民族政策的灵活性D.西南丝绸之路开创发展6.《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今身毒(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茶贸与茶马互市
茶贸与茶马互市作者:兰字尧来源:《现代艺术》2018年第07期汉代,蜀郡茶叶交易繁盛。
宣帝时谏议大夫、资中人王褒在《僮约》中所记,“下至江州,上至湔主”“武阳买茶,杨氏担荷,往市聚,慎护奸偷”。
这说明,当时从都江堰、青城山(湔主)至成都,又至彭山(武阳),再至泸州(江州)已形成茶路。
茶路上茶商云集,买卖兴隆,这是蜀茶贸易的南路。
从汉代开始,都江堰、青城山为冉駹、羌氐、吐蕃的茶贸之地,称为茶贸西路。
《天府源头第一镇紫坪铺》一书中记载:蜀汉时,平西将军马超守护都江堰,修建了对羌贸易的邸城,吸引羌人在邸城用羌地马匹和其它特产交换都江堰、青城山所产的羌人无比喜爱的茶叶,开茶马互市先河。
唐代,由于蜀地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特殊的区位、地理、气候、土质优势,故使青城山所产的雀舌、鸟嘴、麦颗及周边的名山、绵竹、彭州、涪州的茶叶成为天下名茶。
由于质量优、产量高,加上朝廷对茶叶流通无限制,因此蜀茶“南走北越,北临五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
不但如此,蜀茶还广销黎雅、松潘及藏区,并经陕西进入西北地区。
唐初文成公主出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时,将茶叶作为陪嫁品带入吐蕃,并带去唐朝的饮茶习俗。
吐蕃人饮茶后,油腻去、消化良,于是嗜茶成性,饮茶成风,无茶不可。
同时,产于青藏高原的战马,满足了唐王朝国防和征战的需要。
于是,便开始了汉和吐蕃两大民族、内地和青藏高原两地的茶马交易,继而形成互利互惠的茶马互市。
唐代,青城山与吐蕃地相邻、人相往。
青城山以茶易马的茶叶运出通道被称为“茶马古道”,有“西路茶马古道”和“南路茶马古道”之分。
唐朝,岷江在上游的治理范围为沿岷江河谷一带,从青城山翻越熊耳山后即为吐蕃族的活动区域。
仅一山之隔,有山道相通,民国《灌县志》记载,“唐时吐蕃崛起,蜀与为邻”。
青城山所产的边茶味浓、味涩、味苦,是去油腻、助消化的佳品,深受吐蕃人的喜爱。
于是,蜀、蕃就近开设茶马互市,熊耳山峡谷便成为了“西路茶马古道”。
浅谈茶马贸易古道
中华文化论坛 2008年12月浅谈茶马贸易古道贾大泉 尉艳芝摘要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而不是用马匹驮运茶叶到藏区销售的道路。
内地茶叶输藏始于唐代。
迄至宋代,我国茶叶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四川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加上战争的刺激,使得茶马贸易更为发达,宋代茶马贸易主要集中在熙秦地区,青藏道成为茶马贸易的主要道路。
元末战乱,四川茶叶生产一落千丈。
至明代,四川茶叶生产有所恢复,明政府为笼络藏族僧侣上层,使得川藏路成为贡道和官道,并成为主要的茶道和商道,取代了唐宋时期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的地位。
清代放宽茶叶输藏,使得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
川藏茶马贸易古道,在加强汉藏民族间的联系与团结、促进藏汉贸易繁荣,以及藏区市镇的兴起方面,都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茶马贸易;古道中图分类号 K 928 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0139(2008)-0050-03作者简介 贾大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1。
尉艳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成都 610071。
近十多年来,随着北方丝路、海上丝路、南方丝路等古代贸易交通道路研究的深入,茶马古道的研究也提上日程。
严格地说,就全国范围讲,茶马古道是将内地茶叶运往藏族等少数民族交换马匹的道路,即茶马贸易的古道,而不是用马匹驮运茶叶到藏区销售的道路,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教同仁批评指正。
一、青藏路是宋代茶马贸易的主要道路在我国,居住在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汉族同居住在边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进行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其中边疆地区兄弟民族以马交换中原汉族绢帛等纺织品的绢马贸易,又是这种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茶叶传入吐蕃,又开始了茶马贸易。
到宋代,茶马贸易特别发达,尤其是四川地区同西北西南吐蕃等族的茶马贸易,成了汉族同西北、西南兄弟民族最主要的经济交流活动和维持友好关系的最主要纽带。
最新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
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唐宋茶马互市的演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唐代和宋代茶马互市的基本情况、发展演变,同时也对唐宋两代茶马互市的不同点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茶马互市民族贸易唐宋时期一、引言互市,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或不同地方割据政权之间的一种特殊经济交往与沟通形式。
互市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称谓,如“边境互市”、“合市”、“和市”、“榷场”、“榷场贸易”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互市主要包括绢马贸易或茶马贸易等内容,其内容变化主要取决于特定时期贸易双方的需求。
互市的产生,实际上是由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农耕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分工。
互市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而茶马互市则兴起于唐宋,盛于明清,维系时间长达千余年之久。
茶马互市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以物易物的一种特殊性贸易形式,系一种互补性经济,在我国商贸史和民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茶马互市曾经对繁荣农牧业经济,改善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促进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具有禁榷的性质,一度曾由政府实行统购统销,并完全由政府垄断;即使商人从事经营,也必须在官府的严格控制下进行。
茶马互市首先兴起并主要发展于我国西北地区,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我国古代的西北地区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这里亦农亦牧,农牧相间,民族经济的交往是当地民族须臾不可或离之事,正如史书上所言,西北地区是“华戎所交”之地,农业经济和畜牧业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北地区又往往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分界线,或者说是农耕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分界线,不同类型的经济互补是这里自始至终存在的一个特色。
至迟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开始,丝绸之路便贯穿于西北地区全境,民族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经济交往已经初具规模。
“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宋代茶马贸易述论
作者: 离孟良
作者机构: 中州古藉出版社,河南郑州
出版物刊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5-8页
主题词: 宋代 茶马贸易 组织管理 互市原则 经济交流
摘要:宋代茶马贸易制度确立于神宗熙宁年间,随后逐步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度和互市原则,保证了贸易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茶马贸易不仅为宋朝军队提供了战马来源,而且推动了内地与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加强了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
南宋时期宕昌茶马互市研究
南宋时期宕昌茶马互市研究张士伟【摘要】宕昌是南宋最重要的茶马市场.政府在河池县(今徽县)设立了秦司,并制定了奖惩激励制度,对宕昌茶马互市进行有效管理.为了规范茶马贸易的秩序,稳定马匹价格,政府一方面严厉打击贩卖茶叶、茶籽和茶苗入蕃的奸商;另一方面严禁私贩马匹.宕昌马主要用来供应三衙和川陕驻军.押运纲马到都城的路途遥远,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花费浩大,而且马匹的死亡率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宋试行了水路运输,这是中国航运史上的创举.但在操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最后夭折.宋金曾多次争夺宕昌.1236年,蒙古军队占领了宕昌,宕昌茶马市场消亡.【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南宋;茶马贸易;宕昌【作者】张士伟【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研究中心,甘肃陇南 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在南宋和金的博弈中,战马的作用非常重要。
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说:“朝得贤辅佐,军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
”[1]卷369《刘光世传》宋孝宗曾下诏:“军机之务,马政为先。
”[2]卷242《马政》抗金名将虞允文也曾说:“况今日之事,敌以多马为强,我以无马为弱。
强弱之所以异,三尺之童皆知之,马政其可以不议哉!” [2]卷242《马政》故在南宋与金、蒙古的铁骑搏杀过程中,马政被置于国防的最高级别。
南宋的马匹来源分为二部:“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陲,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短小不及格。
”[1]卷198志第151·兵十二·马政宕昌茶马市场的规模大,马匹主要来自党项族、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地区,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是南宋时期最好的战马,“川、秦马司互市之地,惟西和、阶州并是西马,比诸州为最上。
”[3]职官43宕昌茶马市场的兴衰与宕昌马的交易数量和质量,对南宋部队的战斗力和对外战争的胜负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意义日月山下首开茶马互市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唐朝派广德郡公李安远来青海与吐谷浑修好,双方达成互市协议,“使于吐谷浑,与敦和好,于是,吐谷浑主伏允请与中国互市,安远之功也。
”(《旧唐书》卷五十七)在分析日月山茶马互市的成因时,任玉贵(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编者注)说:“日月山是我国农牧区的分界线。
牧区的老百姓将大批牲畜交换到内地,而内地的丝、茶及日用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西部广大地区,这不仅满足了广大牧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进一步团结。
”这是我国有关茶马互市的最早的正史记载。
(《文化昆仑,大美青海》,《西海都市报》,2011年12月1日。
)(《青海茶文化形成的民俗文化学分析》,唐仲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这种官办的茶马贸易,是历代封建王朝从政治上“羁縻”藏区各族人民的重大措施。
为了确保获取足够量的马匹,茶马互市置有凭证。
明廷制作“金牌信符”,发给甘青藏区纳马之族,作为互市时的凭证,也作为“差发”(即征调征购)马匹时的凭证。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共制金牌四十一面,额定纳马13805匹,其中发至今青海境内的金牌三十七面,额征马10755匹,约占明朝在西北征马总数的78%。
随着茶的生产和马的需求情况,茶马比价也随之变动。
北宋熙宁年间,河湟地区以茶一驮(一百斤)以上,易马一匹,良马则需要茶二驮;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西宁茶马的交换牌价为“上马 1匹给茶40斤,中马30斤,下马20斤”;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茶马互易的牌价变为“上马120 斤,中马70斤,下马50斤”;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茶马互易的牌价为“上马给茶120斤,中马90斤,下马60斤”。
这种比价显而易见是提高茶价,压低马价,使藏区少数民族遭受到封建王朝不等价交换的沉重剥削,其结果最终导致了官营茶马互市的衰落。
茶马互市范文
茶马互市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茶马互市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目录一览“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备征税条件的地区实行的一种财政措施。
基本介绍中文名:茶马互市外文名:Tea ma hu 出自:《封氏闻见记》起源:起源于唐、宋时期简介,起源,形成,政策,变化,历史演变,盛行中原,请求和市,宋代茶马贸易,形成原因,组织机构,实施办法,历史意义,洞市茶路,路线,由来,简介据封演《封氏闻见记》谓:“(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可知以茶与外蕃易马,不始于宋,实始于唐,亦可见中国茶叶输人外蕃,开始于唐。
外蕃嗜好中国之茶盖亦有故。
《宋史·职官志》云:“(宋哲宗)元符末,程元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茶而病于难得,专以蜀易上乘。
”《明史·食货志》谓:“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
”与此正同。
而陆游《南唐书》提及: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
确系实情。
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
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易茶也。
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宋·张舜民《画漫录》云:“熙宁中苏子容使辽姚鳞为副,曰:‘盖载些小团茶乎。
’子容曰:‘此乃上供之物。
’俦敢与北人,未几有贵公子使辽,广贮团茶,自尔北人非团茶不纳也,非小团不贵也,彼以二团易蕃罗一匹。
” 似此唐代之回鹊,宋代之契丹,以至夏金国之藏古,食肉饮酪之民,亦莫不好茶。
故至明代,对于洮河西宁一带之西蕃,皆以茶马为羁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