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和产业优化组合的建设与发展
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行性建议
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可行性方面:1.技术可行性:三峡水库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随着水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库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
在三峡水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经验,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2.经济可行性:三峡水库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社会效益。
同时,水库建设可以促进水力发电、航运等产业的发展,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资源可行性: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三峡水库的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
通过水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发挥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作用。
必要性方面:1.防洪减灾:三峡水库的建设对于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能源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峡水库利用其丰富的水资源建设水电站,可以为国家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缓解能源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3.改善航运:三峡水库的建设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提高了航运能力,促进了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这对于加强地区间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三峡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都非常显著。
通过三峡水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发挥其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水库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建设三峡工程的利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利方面:1.防洪减灾: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调节库容,可以削减洪峰,降低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
三峡库区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
三峡库区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1 前言》1 前言随着 2009 年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全面竣工以及三峡电力机组的顺利投产,涉及高达 124.55 万人总体搬迁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三峡建设已基本完成。
2008 年 1 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维护长江健康生命”,这说明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已逐渐成为三峡库区后续工作的主题,是“后三峡时代”需要长期关注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推进库区清洁发展是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我国提出到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降低40 %~45 % 的减排目标,揭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和成效。
三峡库区如何低碳发展是目前急需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2 三峡库区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 三峡库区低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项目综合报告》指出,“三峡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些争议迄今仍值得密切关注”。
目前急需关注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
《2.1 三峡库区人地、就业和生态矛盾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挑战》2.1 三峡库区人地、就业和生态矛盾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挑战随着 124.55 万人搬迁任务的完成,实现了三峡库区“移得出”的基本目标。
但离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产业空虚问题,导致库区迁建企业的下岗职工、关闭企业和进城安置移民就业困难。
三峡库区受自然、地理因素导致招商引资困难,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使库区自身解决就业环境差。
同时,受全国就业环境以及移民生活条件和习惯的影响,不少移民回流反乡,使得移民再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突显;二是自然生态条件不利于农业发展。
发展循环农业,构建三峡库区农村产业新型发展模式
营运成本过高 , 政府和企业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很 多处理设施不能按要求运营, 有的甚至成了“ 面子 工程” 。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要在资源、 环境约束
下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 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 , 发展循环农业 , 实现库区社会 、 经
济 、 态 的可持续 发展 。 生 ( ) 展基 础 二 发
染物的减量排放 , 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
减耗节本 , 降低污染 , 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潜力。 因此 , 研究构建三峡库区特色优势产业 的
循环 经济 产业 链 和循 环 经济示 范 园 区 ,是实现 三
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大力推广股份 制、 股份合作制, 采取 “ 公司 + 农户 + 市场 + 基地”
党 中央 、 国务 院高度 重视 三峡工 程建设 , 了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三峡 库 区循环 农业发 展 的背景 与基 础
( ) 一 发展 背景
三峡库区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可靠而理想 的 水源基地 。库 区成库后 , 水体总量达 33 9 亿立方 ,
加快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 ,专项设立了三峡库 区 产 业 发 展 基 金 , 以解 决 三 峡 库 区产 业 空 虚 问 题 。紧紧围绕三峡库区生态优势和市场潜力大的 柑橘 、 蚕桑、 茶业等优势产业 , 优先发展特色产业 , 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又能大
的模 式 , 搞好 各类 基地 和特 色 园 区建 设 , 力发展 大
峡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和迫切要
求。
草食牲畜和非农产业 , 调整优化农业 内部结构 , 提 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 根据不 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及特点 ,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生 物技术 和农业实用技术,积极发展保耕型 、节水 型、 旅游观光型和工厂化 、 智能型循环农业。实现 农业内部各产业 之间及农业 与加工业之 间的有机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峡库区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构筑物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库区水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优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三峡库区特色产业生态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三峡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水域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资源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环境保护又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2.产业结构单一三峡库区的传统产业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传统农渔业虽然是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但其发展受到了时间约束,产业结构单一使得库区特色产业发展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科技创新不足在特色产业生态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的不足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水平的不够使得三峡库区的特色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4.市场需求不足三峡库区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市场需求相对薄弱。
库区特色产业的产品销售受到限制,导致产销不畅,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5.基础设施滞后三峡库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如农村道路、交通、水电等,使得特色产业的生产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影响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对策1.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在特色产业生态发展过程中,要加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资源开发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开发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峡库区需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渔业,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库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思考
组合良好的 自 然资源。土地 、气候资源类型多样 ,适 良好的政策环境 。
直种植 养殖业 发展 ;水 资源 丰 富 ,利用 程度 尚低 ;生 四是 明显 的投资优 势 。 良好 的区位 条件 ,丰 富的 物 资源种 类繁 多 ,开 发潜 力大 ;矿产资 源 品种 多 ,分 自然资 源 ,宽松政 策环 境 ,使三 峡生 态经 济 区具 备 了 布较 为集 中 ,天然 气 、盐 矿等资 源在 全 国 占有 重要 地 明显 的投资优 势 。三 峡工程 上 千亿 的工 程建设 和 移 民 位 ;尤 其是旅 游资 源绚 丽多 彩 . A然 人 文景观 交相 辉 搬迁 投资 ,将 拉 动三 峡库 区 巨大 的市场 ,吸 引 国内外
心 ,地处 东部 发 达 地 区与 西 部资 源 富集 地 区结 合部 , 三峡库 区移 民 ,也 必将 成为 三峡 库 区生 态经 济发展 的 有 利于 承东启 西 ,推 动西 部 地 区丰富 资源 的开 发 ,使 强 大动 力 ,为库 区调 整产 业结构 ,形 成新 的生态 支柱 西 部地 区 的资源优 势转化 为 经济 优势 。 同时 ,三 峡库 产业提 供 了 良好机 遇 。生 态环境 建设 是 西部 大开 发 的 区处 于长 f经 济带 的重要 部 位 .东 与 上海遥 相 呼应 , 重点领域,国家也将给予重点扶持 。同时 ,三峡库 区 T 酉 与渝 、蓉紧密关 联 ,北经 安康 达 西安 与陇海 兰新 线 是国家连片的贫 困地区,国家开发性扶贫方针的贯彻 相通 .南接 鄂西 与湘西 ,是西部 经 济对 外交 流 的一 个 和国家扶贫资金 的重点倾斜,也将为 三峡库区生态经 重要 前沿 ,是 连接东西 部 的重要 通道 。 二 是 丰富 的 自然 资源 济 区的发 展 增 加活 力 ,此 外 ,长江 开 发 战略 的实 施 、 峡库 区 拥有 丰 富多样 、 重 庆直辖 市 的设 立 ,都 给三峡 库 区生 态经 济 区提供 了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
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
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关键性工程,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峡工程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按期实现了各个阶段目标。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新变化、新格局,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
初《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这对促进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将对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促进库区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峡工程运行及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功能的发挥,涉及三峡库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诸多领域,包括水库综合调度与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环境质量与安全等各个方面。
加强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恢复和改善库区自然生态环境,使之更适合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根本上保证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持续发挥。
当前,三峡库区正面临着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艰巨任务,这迫切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可持续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库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库区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峡库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种种原因,历史欠账较多,目前经济发展较湖北省、重庆市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较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
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长期监测与评估
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 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和影响评估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水质改善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可以增强库区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 库区的水质,为下游地区提供清洁的水资 源。
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结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措施,保护库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 衡。
详细描述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了解库区生物多 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加强生态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
度。
03
CATALOGUE
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和引导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的方向和进程。
强化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的效果进行定期 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
1 2
鼓励科技创新
加大对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生态屏障建设的必要性
01
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库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长江
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屏障是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维护区域
生态平衡的必要措施。
02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屏障建设有利于推动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重庆时事政治手册及省情汇总
重庆时事政治手册及省情汇总重庆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最新版)时事政治手册目录第一部分重庆市市情精选版第二部分时政精选版第三部分时政真题第四部分时政模拟题第一部分市情精选版第一节市情概况一.基本概述1.抗日战争时期,XXX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陪都,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西南大区驻地和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18日成立直辖市。
2.重庆拥有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XXX、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
3.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
4.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
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
5.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XXX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
6.1954年7月,西南大区、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从直辖市降为省级市,重庆并入四川。
7.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
8.2012年,《第十一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荣获第十。
[11]同年,重庆荣获十大幸福之城和十大休闲之城。
入围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等。
9.2014年5月2日,撤销铜梁县和璧山县,设立铜梁区和璧山区。
10.1983年3月3日,永川地域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11.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2.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3次成为直辖市13.气候: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能够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着,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一、产业发展重点依托相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转化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等。
主要包括:能源工业、矿电联营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加工业、丝麻纺织加工业、天然气化工及盐气化工、建材工业、林浆纸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环保产业及机械加工业等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优质柑橘、优质草食牲畜、优质榨菜、现代中药材、优质烟叶、优质油菜、优质水产、优质香料产业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新三峡为世界级内河旅游精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三峡库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内河航运业和现代物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形成劳务经济、劳务产业等。
(一)加快培植三峡库区九大特色工业产业三峡库区主城区及江津、渝北、巴南、长寿等原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要继续加快发展,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辐射带动三峡库区产业。
重点发展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环保产业,择优发展光电、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三峡库区工业增长极。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突出抓好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加工转化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培育九大特色工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与西部同步实现工业化。
1、能源工业。
利用三峡库区较为丰富的水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和核工业基础,结合三峡库区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大中型水电、大型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农村小水电。
2010年前开工建设彭水电站等7个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珞璜电厂三期等7个大型火电站。
远期规划建设重庆(忠县)天然气发电厂、长江重庆朱杨溪水利枢纽工程和重庆(涪陵)核电厂。
实施22个区县农村小水电工程。
2、矿电联营产业。
发挥三峡库区丰富的铝土矿、锰矿等矿资源优势和便利的能源,矿电联营,发展下游加工产品。
重点新建30万吨/年氧化铝,扩建1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做大做强铝产业链。
3、绿色食品加工业。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探究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 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三峡。
培育新增长点
支持创新创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新增长点,推动三峡库区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能力
对三峡库区经济发 展的探究
2023-11-10
目录
• 三峡库区概述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三峡库区概述
三峡库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三峡库区位于中国中西部结合处,长江上游,包括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的部分 区域。
自然环境
三峡库区地势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但 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三峡库区的历史背景和建设历程
历史背景
三峡工程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患问题,同时发展 水电产业。
建设历程
三峡工程历经多年规划和建设,最终在2003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三峡 库区。
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峡库区将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 加农民收入。同时,库区还将发展特色农业,推广农产品 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工业转型升级
三峡库区将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 业转型。同时,库区还将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 料等,提高库区经济的竞争力。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
三峡库区的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 主,但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在逐
渐提高。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河流和水电工程之一,其环境保护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应运而生,以保护长江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文将从规划方案的内容、实施措施等方面逐一展开,进行详细介绍。
一、规划方案的内容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整体目标是保护、恢复和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环境,力争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
构建长江三峡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保护重点区域和生态关键领域的保护力度,制定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2.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实施长江三峡生态修复计划,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加快土地沙化治理、防沙治沙、维护生态绿色廊道等工作,恢复和改善长江三峡区域的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
3. 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长江三峡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水生态保护,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实现水资源的适度利用和合理分配。
4.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重点推进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5. 实施环境监管措施。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督促企业和机构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
二、实施措施规划方案提出了五大实施措施,分别是加强生态管理、推进水资源管理、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1. 加强生态管理。
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制定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保护红线。
2. 推进水资源管理。
加快建立长江三峡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道维护和水生态保护。
3. 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制定长江三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长江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应用,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于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
重庆三峡关于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一、三峡库区的概况1、三峡库区的由来三峡库区是因三峡大坝的修建而被淹没的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主要包括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北碚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为建设三峡大坝工程,中国政府进行了三峡大移民。
2、三峡库区的移民情况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而在三峡大坝形成的三峡库区起着蓄洪和为长江流域的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的作用,但由于蓄洪使得三峡库区大部分地区淹没。
可是三峡水电站又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产生巨大的作用。
三峡库区淹没了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产生了117.15万移民。
淹没总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万人。
全库区规划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40.5万人,在库区淹没涉及县内安置32.2万人,出县外迁安置8.3万人;规划搬迁建房总人口44万人(湖北省6.5万人,重庆市37.5万人),县内搬迁建房32.2万人(湖北省4万人,重庆市28.2万人)。
所以说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移民安置的费用就占了总投资中45%。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就近搬迁、举家外迁等开发性移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
而库区整体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和经济增长缓慢,需要着力解决,所以说三峡库区的经济问题,百万移民的生存发展问题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及环境发展分析__范远江XXXX年PPT共76页
• (2)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增长动力持续优化
• ①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 一季度,库区各区县采取有力措施,多方面促进 投资增长,在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拉动下库区固定 资产投资总量不断攀升,一季度实现固定资产投 资678.57亿元,同比增长20.2%,处于合理增长 水平。其中,8个重点移民区县投资304.34亿元,
护。库区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社会民生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移民实现 安稳致富的良好态势。
• 库区15区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 长寿区、武隆县、巫溪县、石柱县、万州 区、涪陵区、丰都县、忠 县、开 县、 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
• 8个重点移民区县:万州区、涪陵区、丰都 县、忠 县、开 县、云阳县、奉节县、 巫山县。
• 2.企业经营形势持续向好
• 2012年库区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向好,工业 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3.84亿元,同比 增长14.7%;实现利税530.67亿元,增长 19.3%,其中8个重点移民区县工业利税总
额196.48亿元,增幅达31.3%,高于全市平 均11.6个百分点。
•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 库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推动了库区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33.99亿元,增长4.7 %,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 点。
• ②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 今年以来,重庆库区工业随着内部结构调 整升级,呈现出平稳的增长态势。一季度 ,库区工业实现增加值583.72亿元,同比
增长14.3%,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43.2%,
增速高于全市1.0个百分点。8个重点移民区 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9.67亿元,增长12.5% 。
重庆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重庆三峡库 区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二 、库 区产 业发展 面临的 主要制 约 因素
产业发展 的主要制约 因素体现在如下方 面。
和社会稳定 的核 心 和关键 。尽 管 近年来 库 区经 济有 了 长足 的发展 ,但是 ,受 多种 因素 影响 ,三峡 库 区产业 发 展 的条 件制约依然存在 ,直接影 响到 移 民安稳 致 富 以及 库 区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 。
一
力 。虽然 库区三次 产业结 构有 所改 善 ,但 非农 产业 占 比仍
J2 ) J9 。
[ 收稿日期]2 o o]吴海东,重庆广播 电视 大学教授 ;重庆 405 002 李庆 ,重庆 教 育 学院教授 。 重庆 405 002
77
天府 新论 20 年第 4 09 期
( 二)产业特色不突出 ,缺乏带 动性强 的支 柱产业。 由 于库 区资源 禀赋相 近 ,资源 加工水 平 总体低下 等原 因 .特 色资 源深加工业发展不仅 缓慢 。且产 业趋同 ,特色不 突出 , 导致相互 间的低水 平竞 争 。同时 ,库 区缺乏带 动性 强、具
值的 2 .%,生猪 产值 占农业 总产 值 的 3 .% ,分 别 比全 66 25
市平均水平 高 I0 和 88 .个 . 个百分点 。库 区工业 仍以传统 的 初级产品加 工业 为主 ,高 新技术 产业 比重 小 ,缺乏 龙 头带 动型 、支柱型 的高 新技术 企业 。20 07年 ,库 区高技 术产 业 增 加值 占 G P的比重为 22 D .%,比全市低 05个百分点 。同 .
然偏低 。20 年库 区第 一 产业 比重 比 全市平 均水 平 高 42 ,7 0 . 百分点 ,8 腹 心 区县第 一产 业 比重 比库 区平 均水 平 高 出 个 25 . 个百 分点 ,更 比全市平均水平 高 66个百 分点 。按 照钱 . 纳里关于发展 阶段 的判 断标准 ,库 区和 8个腹 心 区县 仍处 于工业化初期 阶段 ,; 的区县甚 至还未进入这个阶段 。 从产业 内部结 构看 ,传 统产 业在库 区仍 然 占据 主导 地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一)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江苏省旅游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旅游总收入从2001年的744.1亿元增长到2023的2826.90亿元,短短7年之中旅游总收入增加近3倍。
全省旅游增加值从2001年的296.2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249.50亿元,增长幅度之大有目共睹。
到2023年为止,全省旅游生产总值已经占到生产总值的4.9%。
2023年,全省各类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2亿人次,同比增长15.5%,年游客接待量10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达到了68个。
旅游度假区经营管理取得新进展,2023年全省7个部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2137.5万人次,同比增长7.2%: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10.7%:招商项目203个,合同金额67.7亿元,其中外资5.6亿元。
2023年,全省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187240.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旅客周转量1596.0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8%。
(二)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据2023年江苏省旅游业年度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全省排名第1、第2的苏州(570.34亿元)和南京(526.03亿元),分别是排名倒数第1、第2的宿迁(17.99亿元)和盐城(56.01亿元)的31.7倍和9.4倍:旅游外汇收入位于全省第1、第2的苏州(88916.27万美元)和南京(80763.71万美元)是位于全省末1、2位的宿迁(1188.18万美元)和淮安(2229.57万美元)的74.8倍和36.2倍。
从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不难发现,在江苏省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研究和协调这种旅游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研究(一)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定量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测度必须基于一定的指标,而且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反映各个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状况,从经济角度研究旅游,可选取的指标主要有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及旅游总收入等。
三峡库区作业
浅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姓名:xx 班级:xx 学号:xx摘要: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为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为促进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正确的规划是必要的。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三峡库区的概述1.1三峡库区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它是一座长远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风光旖旎的峡谷型水库。
三峡库区不仅可以蓄洪,并为长江流域的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也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提供电力,将对长江沿岸经济繁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东西差异,产生巨大的作用。
1.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地区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水热条件良好,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其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自然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的特点。
三峡库区的国家保护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峡库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
在土壤类型中,紫色土占土地面积47.8%,富含磷、钾元素,松软易耕,适宜多种作物,目前是库区重要柑橘产区;石灰土占34.1%,低山丘陵有大面积分布;黄壤、黄棕壤占16.3%,是库区基本水平地带性土壤,分布于高程6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区,土壤自然肥力较高。
耕地多分布在长江干支流两岸,大部分是坡耕地和梯田。
2.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与问题2.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现状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为生存和发展争夺空间,森林、草地植被遭到破坏,不少物种的栖息地萎缩,加之临近农田长期大量施用农药以及大量污染物向环境中排放,导致更多物种逐渐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绝迹,如华南虎等已难见踪迹,一些经济价值很高的物种也逐渐枯竭。
《重庆市情》最新最全面的试题和答案
重庆市情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投资潜力、发展潜力和竟争力的城市。
2.重庆简称渝,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主要降水量集中在4月至9月。
5.古代重庆名为巴。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恭州改为重庆府。
7.重庆市树为黄葛树,市花为山茶花。
8.重庆共 40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三中心、两枢纽和一基地。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资源配置市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规范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不选皆不得分)1.下列关于重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D )。
A.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B.重庆的地貌以丘陵、高山为主,坡地面积大,层次性明显C.重庆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D.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江城扬名2.下列关于重庆的历史变迁,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古代重庆名为“巴国”B.战国时期,吴委张仪在巴国筑江州城(今重庆),以统治巴国,距今2200多年C.隋统一中国后,实行州、县二级制。
开皇三年,改江州为渝州D.明朝,在全国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建置,重庆府为四川省所辖13府之一,含3 州、17县。
其中,重庆府直辖11县3.新世纪,重庆被赋予进一步发挥( ABD),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
A.区位优势 B.窗口作用C.强化生产作用 D.辐射作用4.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要求之一为功能定位要求,包括(ACD )。
A.支撑功能 B.分散功能C.强化生产功能 D.服务功能5.关于重庆人口的年龄构成的突出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人口年龄构成为老年型,并继续向老年型方向发展B.目前重庆市人口的生育高峰期尚未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和产业优化组合的建设与发展作者:谭海燕重庆三峡学院经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2002级3班,重庆万州404000摘要:以邓小平理论为先导,结合库区实际,以发展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以环境为基础,以产业为重点,以长江为依托,以移民为契机,以效益为目标。
坚持主动预防、积极治理、良性发展的方针,通过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 多元化,环境学,经济学,6138991.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1.1 总体状况重庆市总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60.78万人,现辖43个区市县。
耕地面积为162.91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81亩。
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1.37%,少数民族人口为200万,是民族大市。
重庆有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
现有贫困人口:高出全国比例一倍以上,占全市、区、县的48.83%,而这个数字是排列在全国第一的。
重庆市在总体上来看,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人口。
如今有向第三产业转化的趋势,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所占比重加大。
但主要原料来自于农业。
这主要体现在三峡库区这一段最为明显。
在万州、城口、云阳等地,表现得极其明显。
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这是不能被摆脱的现实。
虽然三峡库区的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这也只能标志着重庆市对外开放的格局将得以实现,不断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用以扩大城市工业化生产建设,但在引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
1.1.1工业与农业的相互影响随着工业的扩大和发展,重庆实现工业化城市的目标势在必得。
但随之而来的工业“三废”,城市人口负重加重,以及各种城市问题也将提上日程。
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使平均产值得以提高,但原有的公共设施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显示出:库区需要修补和保养。
在某种意义上说,库区在发展的同时也在滞后。
因为环境的问题使更多的投资者放弃了在库的投资,政府的治理能力有限,环境跟不上,农业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随着三峡库区建设的完善,水位不断的上升,即将淹没的耕地和良田将无用武之地。
使农业生态环境不能自我的调节,其中出现严重的工农失调,工业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农业,工业的投资也远大于农业。
尽管国家一再的强调要重视农业,但地方政府仍然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业这个基本的自供因素。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这是一个由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群体和农田生态环境构成,当然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劳动力的发展。
其中,劳动力的发展和提高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也还有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以及社会的因素,这些只是外部的因素而已。
就社会因素而言,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农业劳动者用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以及国家对农业在产业中的重视程度。
当然,教育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但仅仅这样是并不能使农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使农业从以前的传统的经济方式彻底的摆脱出来,这还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三峡库区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托于农业的改良,也需要合理的安排产业结构促进其它产业的优化发展。
常言道,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99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3.47%,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对全市经济贡献率平均为43.2%。
所以说,促进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的产值是势在必行,合理的布置工业发展群,有目的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切合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大力的推进工业的发展和生产。
近年来,万州、奉节、云阳、城口等地都新建不少的工业,由于非合理化的安排,以及人为不合理因素,导致几个大型的地方工业破产,国家投入成为泡影。
在现在总的看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还仍然是以大中小型企业为主。
由于各城市打工的农民返乡重务农业,使得一度萧条的农业有所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是由于“非典”的缘故,使得国内的生产总值有所下降,以旅游业的影响最为显著,也使得一些以往以进口原料为生产的工业发生暂时的短路,使得国民生产总值降低。
基本上没有受影响的是第三产业,在有的地区,由于“非典”的影响相反的还使得收入提高。
因为消费者在“非典”侵入的条件下,为了满足这一段时间的生活需要,不得不大量的购入商品放置备用,导致厂商在短时间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些商家也因此大获高额生产利润。
这主要表现在:食品工业、日常生活用品、医药和服务业。
仅管如此,商品工业的发展没有相对的滞后。
1.1.2 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要有发展,得看准机会;有机会,得看准方向;有方向,得下定决心。
要发展工业,首先,强化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基础的产业的发展,各发所长,各取所需,有什么能力就只能做什么样的事,不要“打肿脸冲胖子”。
怎样才能提高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库区是一个多雨水的地域,也难免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如山体滑坡和农户建房改造,水利维修等引起的耕地损坏。
水利建设与改土、山林和修路相结合,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地,建设高产、稳定的基本农业;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积极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监督站或者技术指导中心,加强农民对农田、耕地、果木等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进一步完善农业的改造。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挥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如位于库区的万州、云阳等地,适合于生产柑橘、梨子等的农产品,积极的培育和种植,正确的引导扶持农户发展好果木的生产,大力投入技术指导,发挥当地优势,促进生产,使之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政府也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援助。
据统计,过去10年里万州地区柑橘生产产量不断呈上升趋势。
在近几年来由于该地区政府的不重视以及运输条件差等共同因素的结果在社会中造成了负面影响,结果使得大量果树被砍伐,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乡镇和城市里从事第三产业生产,这也使得城市的负重加大,从事农业的人口锐减,部分良田和耕地变成沼泽和荒地。
一时间出现萧条的现象。
农业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农业的发展却是滞后的,这不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使城镇建设进程有所减缓。
再加上道路的维修和乡村居民房屋建设,以及发展因受一时的城市建设影响,大量开采山石,毁坏山林破坏植被,导致大量水土流失,引起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
致使农田被毁,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所不能自我修复的“漏洞”。
“单一”的农业经济也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旦遭受到天灾人祸或者人为造成了无法修复的损失,那么会挫伤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
以往“单一”的农业生产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由“单一”的生产转向“多元化”的生产,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注重质量的发展,以产量为标准。
“多元化”的农业生产能避免因自然因素和其他额外因素以及“单一”生产的本身缺陷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1.2第三产业的影响据统计1998年全市有国有企业职工130.07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6.75%,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国家企业制度的调整,对工业生产者的素质要求大提高,导致近几年的下岗结果,大量的失业工人加入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去,形成一股以下岗工人再就业为主流的产业形式,也使得进城打工的乡镇农民大量返乡。
改变了以往的以“613899”部队统治的局面。
在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产业的同时,要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并不断拓展第三产业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的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领域的需求量日益递增,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第三产业成为城市中的主流。
以前的“上班族”已逐渐被“服务族”所替代。
在第三产业中做得最有影响力的有:擦皮鞋连锁店,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店的成立,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它们随时随地的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例如:重庆的“棒棒族”是最具有代表力的。
它体现了三产业存在的必要性。
2 库区的环境影响2.1 地理环境库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恶劣的,可以是说是“地无三里平”。
主要是以盆地为主的地形。
所以要发展农业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人们表现出来的是更多的人愿意外出打工,而不愿意务农,而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库区移民的开发和搬迁,也使得一些区县的现状得以改善,也借此机会改革发展。
2.2 水环境据国家对长江干流水质的监测,从发展趋势看,水环境前景令人堪忧。
到2010年,库区内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将由目前的约3.5亿吨/年增加到18亿吨/年,再加上库区上游排放的20亿吨废水,将使三峡库区的水质污染雪上加霜。
一旦库区的水质问题得不到保障,那么一切的生产和发展问题将成为空想。
我们不能走沿海的“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如果水资源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如果治理不好以前的“伤疤”,那么“母亲河”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川江地区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黄土高原”。
我们不能使现有的水源优势在短短的工业发展期间内成为水污染包袱,如果水质得不到解决,势必会阻碍工业的发展进程,也势必会影响到其它产业的相对发展。
最为显著的是20世纪80年代重庆的“酸雨”,使得大片的农业产品受损。
我们要坚持“以水兴市”的长远规划,不能“因水废市”。
水是一切之根本,尤其是淡水。
另外,鉴于国际上对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各持己见,如果库区水质得不到好的保障,极有可能演变成为政治问题,在国际上会对我国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和三峡工程的建成,三峡库区水污问题将日趋突出。
随着水位的逐渐升高,长江两岸污染带加宽,带内污染源增多,平均浓度也将大大提高,由于水流速度减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水中污染浓度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30%到40%左右,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水质标准,而且沿岸的大多数城市人口的生活饮水都取自于长江,这势必会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水质问题,也就说人民的生活健康得不到保障。
而在净化江水时,又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和设备,使得库区的自来水厂的负重加重,随之而来的导致水费的上涨等一系的社会问题。
2.3 预防的措施途径:第一,改变高硫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形式;第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转为使用天然气。
现已在库区的各区县的主要城市得以实现,但大量的外流车辆仍然烧含有重金属的汽油和柴油。
由于库区内的道路密度小、盆地的地形不利于空气流动,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成为突出问题。
第三,植树造林。
扩大绿化面积,增设绿色屏障,减少建筑施工等引起的固体污染物和粉尘物,降低机动车辆造成的社会生活噪音污染。
这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扩大绿化面积,也使得库区的水土流失减缓。
为此,政府为在未来的10年内制定了《重庆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100年远景目标规划》。
第四,珍贵古迹文物的开发和保护,以及一些珍稀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