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docx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_2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_2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10 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 2005 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1 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

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 400 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 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 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临床表现。

1. 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 1)刺激性干咳。

( 2)痰中带血或血痰。

( 3)胸痛。

( 4)发热。

(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1/ 3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

2015年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外科部分解析

2015年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外科部分解析

2015年版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外科部分解析作者: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第20期2014年10月11日,在京开幕的“首届海峡两岸控烟与肺癌防治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胸外二科主任杨跃教授就即将推出的2015年版的《肺癌诊疗规范》外科部分进行了解析。

杨跃教授介绍,2015年版国家卫生计生委《肺癌诊疗规范》(下简称新规范)的初稿已经出台,这是在2011版《肺癌诊疗规范》基础上所做的第一次修订。

诊疗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由42人组成,孙燕、赫捷、于金明三位院士为顾问,支修益教授、石远凯教授任专家组组长,胸外科专家16人,肿瘤内科专家12人,放射治疗专家5人,病理、检验、流行病等综合专家9人。

杨跃教授对新规范外科部分更新内容进行了简述。

解析1:新规范中的外科治疗原则里,将VATS和其他微创技术被推荐为在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肺癌手术的方式从胸外科手术指导原则的演变来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200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指出,在不违反肿瘤治疗标准和胸部手术切除原则的情况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切除肺癌的可行手术选择之一。

2010年NCCN指南进一步拓展了手术指征。

患者无解剖变异和手术禁忌证,在不违反肿瘤治疗标准和胸部手术切除原则,VATS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的一个合理、能接受的术式。

2014年第三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只要患者无解剖学变异和手术禁忌证,或只要不违反肿瘤治疗标准和胸部手术切除原则,强烈推荐对早期NSCLC施行VATS或其他微创肺切除术。

当我们胸外科医生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微创”理念之时,身边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胸外科专家应该关注其他进行肺癌治疗的专家,比如放疗科医生,他们在做什么?北美放疗科医生开展了RTOG0236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测试立体定向放疗(SBRT)对无法手术的早期NSCLC进行根治性放疗的结果。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原发性肺癌指的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胸部 CT:是发现肺癌的重要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低剂量螺旋 CT 可用于肺癌的筛查。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肺癌脑转移、脊髓转移等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转移情况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病理诊断痰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但阳性率较低。

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经皮肺穿刺活检:适用于周围型肺癌,在 CT 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胸腔镜或纵隔镜检查:对于纵隔淋巴结的活检及肺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

3、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 片段(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肺癌的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但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三、分期标准肺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是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制定的第八版 TNM 分期。

T(原发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分为 T1-T4 期。

N(区域淋巴结):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为 N0-N3 期。

M(远处转移):分为 M0(无远处转移)和 M1(有远处转移)。

综合 T、N、M 分期,将肺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四、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适用范围:Ⅰ期、Ⅱ期和部分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楔形切除等,同时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今年一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出台了《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近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遵循指南、优化联合”全国《规范》宣传健康促进项目启动会暨专家论坛在京举办,该项目将在全国12个大中城市开展教育活动,并首次针对医学检验内容向全国相关科室进行解读教育。

启动会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范》专家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检验学系主任张捷教授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生化实验室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莫利纳(RafaelMolina)教授,与肿瘤临床和检验专家深入探讨了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改善肺癌管理的价值。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克玲女士表示:进行肺癌诊疗规范化和临床检测标准化教育培训,对提高我国肺癌预防控制水平十分重要。

希望临床及检验科医生共同合作,推广普及《规范》中知识内容,遵循指南、优化联合,让更多人认识到肺癌标志物对肺癌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治疗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专家解读:张捷教授进入21世纪后,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第一大死因。

虽然临床研究一直致力于提高肺癌诊断和治疗水平,目前我国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3%,治疗进展有限。

然而若肺癌患者能在Ⅰa期即被诊断,其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80%,肺癌早诊早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专家解读:支修益教授由于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约80%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机会。

胸部CT筛查可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但对早期中心型肺癌,如小细胞肺癌(SCLC)并无明显获益;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发生在支气管管腔内的中心型肺癌;活检可对肺部肿物进行确诊,但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这种侵入性手段。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其中鳞状细胞癌占比较大,约为 40%-50%,腺癌和大细胞癌分别约占 25%和10%。
小细胞肺癌
神经内分泌癌
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 内分泌癌等,其中类癌和不典型类癌 较为常见。
约占15%-20%,具有分化程度高、生 长速度快、早期转移等特点。
病理学检查流程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样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肺癌 ;
治疗建议
根据分期和患者情况,制定合 适的治疗建议;
初步检查
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发现疑似肺癌的病例;
分期评估
通过影像学和血液检查等手段 ,评估肺癌的分期;
随访观察
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及时发 现复发和转移。
03
病理学诊断
病理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 是活动后加重。
筛查方法
01
02
03
04
低剂量螺旋CT
可发现早期肺癌,并降低因肺 癌死亡的风险;
肿瘤标志物
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 辅助诊断肺癌;
支气管镜检查
检查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 发现早期肺癌;
痰液检查
检测痰液中的恶性细胞,辅助 诊断肺癌。
诊断流程
病理学检查
年龄与性别
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的预后通常相对较差 。
复发预防措施
坚持长期随访
对肺癌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是预防复发 的关键措施,随访时间至少为5年。
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保持 健康的饮食、适当的锻炼等,有助于 降低复发风险。
规范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2015版《卫生部肺癌规范》-于金明解读

2015版《卫生部肺癌规范》-于金明解读

2015版《规范》于金明院士详尽解读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发布2011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后,今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首次对其进行修订,目前已发布2015版《规范》。

在新版的诊疗规范中,放射治疗方面有哪些增改内容?我们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作了详尽解读。

再次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2015版《规范》中再次强调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肺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下面将就以下6个方面,对新版《规范》治疗原则与方法中的增改内容分别展开具体的阐述。

根治性放疗中首次明确推荐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用于Ⅰ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版《规范》中首次明确推荐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用于Ⅰ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分割原则应是大剂量、少分次、短疗程,分割方案可根据病灶部位、距离胸壁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给予总的生物等效剂量≥100Gy。

制订SBRT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谨慎评估危及器官组织如脊髓、食管、气管、心脏、胸壁及臂丛神经等的放疗耐受剂量。

根治性放疗适用于卡氏体能状态(KPS)评分≥70分,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

SBRT是在新的放疗技术平台下诞生的一项标志性放疗技术,本次新版《规范》首次明确的推荐是基于SBRT在早期肺癌的多项临床试验和长期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的可媲美手术的效果:高疾病控制率和低毒副反应,并且疗程较常规放疗大大缩短,使患者负担减轻,意义重大。

肺癌诊疗规范

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 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

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

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这类症状和体征包括:①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②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 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③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④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⑤喘鸣,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如胸壁、膈肌、心包、膈神经、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或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机械压迫上述结构,可以出现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 综合征等。

2015年中国肺癌治疗规范

2015年中国肺癌治疗规范

2015年中国肺癌治疗规范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2015-01-29 11:09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作者:支修益石远凯于金明一、概述(一)前言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 03%,女性14. 75%)。

肺癌发病率为35. 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

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 85%,女性21. 32%)。

肺癌死亡率为27. 93/10万(男性39. 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低剂量CT( 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 74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 15年(1类);或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类)。

专家解读《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专家解读《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霉 素 治 疗 ,同时 隔 离 患 者 ,送 检 伤 口分 泌 物 至 本 院 做 普 通 细 菌 直 接 涂 片 见 到 这 种 情 况 ,结 合 临 床 表 现 ,不 应 轻 易 否 定 查 到 的
培 养 及 厌 氧 菌 培 养 ,3天 后 报 告 “检 出 产 气 荚 膜 梭 菌 ”。初 步 诊 细 菌 与 感 染 的 关 系 ,应 进 一 步 进 行 需 氧 和 厌 氧 培 养 。同 时 经 验
称《规 范 》)宣 传 健 康 促 进 项 El启 动 会 暨 专 家 论 坛 在 京 举 办 ,该 项 目将 在 全 国 12个 大 中城 市 开 展 教 育 活 动 ,首 次 针 对 医 学 检
验 内 容 向 全 国 检 验 科 和 相 关 临 床 科 室 进 行 解 读 和 教 育 。

国 家 卫 生 和 计 划 生 育 委 员 会《规 范 》专 家 委 员会 主 任 、首 都 医科 大 学 肺 癌 诊 疗 中 心 主 任 支 修 益 教 授 ,北 京 大 学 第 三 医 院
断 :左 肱 骨 骨 折 合 并 感 染 ,气 性 坏 疽 。患 者 经 清 创 、抗 炎 、手 术 抗 感 染 治 疗 ,青 霉 素 对 产 气 荚 膜 梭 菌 有 明显 抗 菌 活 性 ,可 作 为
治疗 后 ,状 况 良好 ,出 院
首 选 抗 感 染 药 物 。
2 细 菌 学 检 查 参 考 文 献
外 科 无 菌 采 集 脓 性 分 泌物 直 接 涂 片革 兰 染 色 ,检 出 革 兰 阳
性 粗 大 杆 菌 (+ + + )、有 荚 膜 ,白 细 胞 偶 见 。普 通 细 菌 培 养 少 [1] 赵 虎 .厌 氧 菌和 微 需 氧 菌 感 染 与 实 验 诊 断 [M].上 海 :上 海 科 学 技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肺癌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肺癌占据了主要部分。

为了提高原发性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规范至关重要。

一、诊断(一)症状与体征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症状可能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干咳,咳嗽持续时间长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器官时,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

在体格检查中,可能会发现肺部呼吸音减弱、局限性哮鸣音等异常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1、胸部 X 线: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较小的肿瘤或早期病变,其敏感性较低。

2、胸部 CT: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脊髓等部位的转移灶诊断有一定价值。

4、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

(三)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确诊原发性肺癌的“金标准”。

获取病理组织的方法包括:1、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情况,并可进行活检或刷检。

2、经皮肺穿刺活检:在 CT 等影像学引导下,对肺部肿块进行穿刺获取组织。

3、胸腔镜或开胸活检:对于其他方法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可考虑采用此类有创检查。

(四)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二、分期准确的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分期系统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 TNM 分期。

T 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N 代表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 代表远处转移情况。

三、治疗(一)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原发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于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无手术禁忌证,应首选手术治疗。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引言:原发性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中国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中国医学界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诊疗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发性肺癌的分类根据肺癌细胞来源及组织类型,原发性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

其中,NSCLC 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三种亚型,SCLC则以神经内分泌细胞为主。

二、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明确了以下几个早期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包括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以及肺部体征的观察和听诊等。

2. 影像学检查: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摄片和CT扫描,其中CT扫描是最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呼吸道内部的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和病理学分析。

4. 细胞学检查:包括刷片细胞学和穿刺细胞学检查,通过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可帮助诊断原发性肺癌。

三、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方法在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明确了多种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叶楔形切除术和肺癌楔形切除术。

2. 放疗治疗: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两种方式。

外放疗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强调调强的放射治疗技术;内放疗主要通过经食管、经气管途径给药,可减少对正常肺组织的损伤。

3. 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化疗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包括铂类药物和非铂类药物的组合。

化疗可通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提高疗效和减轻副作用。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对特定分子靶点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EGFR、ALK和ROS1等突变基因是靶向治疗的主要对象,靶向药物的应用可以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我国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世纪年代中期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万,在癌症死因中,排在胃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居第位,占全部癌死亡的。

我国第二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世纪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在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则显示肺癌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提示:我国年新增肺癌病例约万例,有万例死于肺癌,两者均排名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年发布数据显示,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万(男性万,女性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男性,女性)。

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万(男性万,女性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男性,女性)。

地区分布上,我国城市肺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

东、中部城市和农村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西部。

发病年龄>岁人群死亡率快速升高。

二、筛查和诊断(一)肺癌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导致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加之烟草流行率全球最高以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几十年中,肺癌将一直是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因素。

.吸烟和被动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香烟在点燃过程中会形成余种致癌物。

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苯并芘等,是对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吸烟为肺癌病因。

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一、概述(一)前言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

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

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6.85%,女性21.32%)。

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低剂量CT(1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74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年(1类);或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1项危险因素(2B类)。

(2)中危组:年龄≥50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

(3)低危组:年龄<50岁,吸烟史<20包年。

NCCN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人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三)体格检查1、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和静脉炎等。

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Horner 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4、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影像学检查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胸片、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核素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方法。

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

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1、胸部X线检查:胸片是肺癌治疗前后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常包括胸正、侧位片。

当对胸片基本影像有疑问,或需要了解胸片显示影像的细节,或寻找其他对影像诊断有帮助的信息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方法。

2、胸部CT检查:胸部CT能够显示许多在X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鉴别其良、恶性,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手段。

对于肺癌初诊患者胸部CT扫描范围应包括双侧肾上腺。

对于难以定性诊断的胸部病变,可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推荐采用胸部LDCT扫描。

CT和薄层重建是肺结节最主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对于肺内≤2 cm孤立性结节,应常规进行薄层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初诊不能明确诊断的结节,视结节大小、密度不同,给予CT随诊问隔;随诊中关注结节大小、密度变化,尤其是部分实性结节中的实性成分增多和非实性结节中出现实性成分。

3、MRI检查:MRI检查在胸部可选择性地用于以下情况: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区分肺门肿块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的界限;对禁忌注射碘造影剂的患者,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鉴别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复发亦有一定价值。

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应作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

MRI对骨髓腔转移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可根据临床需求选用。

4、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以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抽取定位。

5、骨扫描榆查: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

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PET—CT等检查验证。

6、PET—CT检查:有条件者推荐使用。

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五)内窥镜检查1、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针吸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

上述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2、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可以穿刺气管或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和肿块,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传统TBNA根据胸部CT定位操作,对术者要求较高,不作为常规推荐的检查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当积极开展。

EBUS—TBNA实时进行胸内病灶的穿刺,对肺癌病灶及淋巴结转移能够获得精确病理及细胞学诊断,且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 lungbiopsy,TBLB):可在X线、CT、气道超声探头、虚拟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和细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适合诊断中外2/3的肺外周病变(peripheralpulmonary lesions,PPL),在诊断PPL的同时检查了管腔内情况,是非外科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4、纵隔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5、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TBLB和经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可达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目的。

对于中晚期肺癌,胸腔镜下可以行淋巴结、胸膜和心包的活检,胸水及心包积液的组织和细胞学检查,为制订全面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六)其他检查技术1、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

2、TFNA: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穿刺。

3、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可以获取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4、胸膜活检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5、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对于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下转移结节者,应常规进行针吸或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

(七)实验室检查1、实验室一般检测:患者在治疗前,需要行实验室常规检测,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血常规检测;(2)肝肾功能等检测及其他必要的生化检查;(3)如需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进行必要的凝血功能检测。

2、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美国临床生化委员会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fragment,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等。

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辅助诊断:临床诊断时可根据需要检测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肺癌可能的病理类型。

①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lung cancer,SCLC):NSE和ProGRP是诊断SCLC的理想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