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基本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学识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物质是宇宙万物的统称。
它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而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1.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1.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物质结构的改变。
1.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1.5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1.6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成分是固定的,其化学性质是由其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
二、化学物质的组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组成。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2 分子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分子根据构成的原子种类和比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荷的物种。
阳离子通常指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阴离子通常指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含有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2.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分布规律来排列元素的一张表格。
它按照周期性律和元素特性等规律排列,对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基础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基础化
学是化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科目,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内容。
以下是基础化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科学。
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包括金
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盐及其离子产生的沉淀等。
在考研中,学生需要了解无机
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等内容。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科学。
有机物是碳基化合物的总称,包
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酸、酯、醚、酮、胺等。
考研中重
点涉及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
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和相互转化的科学。
它包括热力学、动力学、
量子化学、表面化学、电化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以及物
质的电化学特性等知识点。
4.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测定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
它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和化学分
析等内容。
在考研中,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原理等内容。
以上是基础化学考研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认真学习各个知识点,掌
握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生有所帮助。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粹物质和混合物纯粹物质是指组成它的所有微粒都是同种的,没有其他物质的任何杂质,如金属铁、氧气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体,如砂糖水、空气等。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是化学中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如金、铜、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二、分子结构与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它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如水分子H2O,氧气分子O2等。
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或电子排布的顺序)编制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特点、用途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过程,通常包括物质的生成、反应物的消失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不同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等几种类型。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不再继续进行,这时就达到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平衡态下,反应前后物质的浓度、压力等性质保持不变。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主要包括铁、铜、铝、锌等。
金属具有导电性好、光亮、可塑性强等性质,广泛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
2.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非金属主要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硫磺等。
非金属通常具有不良导电性、易燃、易溶等性质,广泛用于化工、农业等行业。
3. 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酸具有酸味、腐蚀性强、酸性指标低等性质,通常用于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碱具有碱味、腐蚀性弱、碱性指标高等性质,常用于清洁、肥料等领域;盐具有晶莹剔透、相对稳定等性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工生产等领域。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
基础化学知识点范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带有中性,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以轨道的形式绕核飞行。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而电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的质量数是质子和中子的总和,原子的原子数是质子的数量。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离子。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是由电荷相互作用引起的,其中一个离子失去了电子,另一个离子获得了电子。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强大吸引力,形成金属晶格。
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涉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的,即释放能量,也可以是吸热的,即吸收能量。
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
温度升高和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而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可以使反应更快。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被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它可以通过观察产物的形成速率来确定。
反应速率可以由观察反应物消失的速率或产物形成速率来测定。
反应速率受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它在反应中参与但不被消耗。
除了以上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外,化学还涉及其他许多概念和原理,如化学平衡,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知识点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化学知识点,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基础化学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速率等。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
希望本文对你对基础化学知识的了解有所帮助。
基础化学大专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大专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溶液等状态下的物质。
2. 化学的基本概念(1)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
(2)化学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一个原子类型所组成。
(3)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4)化学反应:原子间的重组,原子间的交换和质子的转移等,变成新的物质或称为新状态的反应。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原子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
(3)电子的结构: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分为内层电子和价电子,内层电子与原子核间有一定的结合能,价电子参与化学反应。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已知元素按原子序数不断排列列为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按元素的周期性性质与周期数量分为周期表的横向排列与周期表的纵向排列。
(1)周期表的横向排列:元素周期表的横向排列是按照元素的周期性性质,相邻元素的周期性性质会有规律。
(2)周期表的纵向排列:按元素的周期数与周期数量,由左到右,由上到下仔细从左到右,周期表内的每一个周期中,包含了同一个周期数的所有元素。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1)共价键:由原子间的电子对的共享形成。
根据电子对的共享数和种类,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或者是极性共价键。
(2)离子键:由两个互为结合,也能是同样不同的正负离子构成。
(3)金属键:被金属原子的亮度形成,原子间或者或是子们形成在一个电子气体中的某些密集度。
(4)氢键:受氢键作用的分子之间相对地,幼儿发育安而性能微少发生了异常的情诗。
2. 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分子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原子共享形成。
分子的结构可以按以两原子分子能型分为单分子结构、两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阶段的基础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5. 反应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6.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混合物和纯物质的区别。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以及它们的特性、性质和结构。
2.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量、平衡位置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体积比、摩尔浓度等。
五、气体与气体反应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解释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2. 气体压力:压强、大气压、压力单位等。
3. 气体反应:气体的摩尔分数、摩尔比例、摩尔体积等。
六、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3. 热化学反应:热反应焓变、热反应标准焓变、热反应热力学平衡等。
七、酸碱中和与溶液的pH值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和盐的定义与性质。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和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一些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而原子的电荷数则由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决定。
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表格,可以显示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
共价键是指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连接的,例如氢气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
离子键是指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后形成的电吸引力所连接的,例如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连接。
分子结构是指化学键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反应物是反应开始时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反应结束时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原子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数量必须等于生成物中的原子数量。
4. 摩尔质量和摩尔计算摩尔质量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中所含的摩尔数之比。
摩尔计算是利用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质量、粒子数或体积。
根据摩尔质量可以得出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和摩尔粒子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在化学计算中非常重要。
5. 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达到一定的相对稳定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来描述。
6. 酸碱和盐酸是一类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而碱则是一类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
盐是由酸和碱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是一种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组成的盐。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的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原子是电中性的。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原子的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为A(原子质量)Z(原子序数)X, 其中A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Z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X是元素的标记。
例如,氢元素的记号是1H1。
原子序数Z表示了元素的电子数和化学性质,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则决定了元素的质量。
不同原子质量相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
2. 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离子。
化学键的形成是由原子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力产生的。
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进行化学结合。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小。
例如,氢气中的氢分子H2,氩气中的氩原子Ar,水分子H2O都是通过共价键形成。
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而形成的,形成的化合物中通常包含阳离子和阴离子。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结合力,金属元素形成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形成电子海和离子核。
金属键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间的连接和分离导致物质转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所涉及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产生的物质被称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进行描述。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最常使用的是焓变和反应热计算。
焓变可通过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热量差异而确定,通常表示为△H。
4.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分别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用箭头相连。
例如,氢气和氧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满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指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物质的质量比和反应速率达到一定的比例。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专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变化规律以及物质内部能量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广泛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许多其它科学的基础。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大专基础化学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以及一些重要的化学原理。
一、基本概念1. 物质物质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体积和质量的各种实物的统称,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状态。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所有化合物的组成部分。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界稳定存在的元素,剩余的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在化学上有固定的化学式,包括水、二氧化碳、氨等。
4.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其成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新鲜空气、海水以及巧克力牛奶等。
5. 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受到的引力作用的量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6.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最小、最简单的存在单位,在化学反应中不会发生改变。
例如,氧气(O2)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特性排列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性质和结构规律总结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预测性。
8. 原子原子是构成化合物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结构是由核和电子云组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质子带正电,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的核,电子在核外围围绕核运动。
9.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用拉丁文字母简写或者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的首字母是大写的,如果元素符号是由多个字母组成,在第一个字母后采用小写字母,例如氧气的元素符号是O。
基础化学进阶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进阶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例如,氧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2.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结合成一种新的物质,例如氢气与氧气生成水。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的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置换反应是指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离子互相交换位置,例如铁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铁。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例如铁与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当反应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一个常数。
当K大于1时,正向反应偏向生成物,当K小于1时,正向反应偏向反应物。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和反应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化学键1. 化学键的形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当原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时,就会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形成是原子为了达到稳定状态而进行的电子重新分布过程。
2.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通常是非金属原子之间的键。
离子键是由电子转移形成的键,通常是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键,通常是金属之间的键。
范德华力是由分子间的瞬时偶极子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3. 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取决于原子间的作用力、键的角度和键的长度。
共价键的特点是键角可变、键长可变、键的角度可变。
离子键的特点是结合能力大、结构稳定。
金属键的特点是导电性好、热导性好、具有金属光泽。
三、化学变化1. 化学变化的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构、性质或组成上的变化的过程。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前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的分类等内容。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符号: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
•原子序数:每个元素有一个原子序数,用于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电子排布:电子在轨道上分布,遵循能级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化学键•离子键:通过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NaCl。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如H2O。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化学物质通过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平衡反应: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化学反应。
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
•化合物: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如NaCl。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弱的原子被活动性较强的原子替代。
•双替反应:涉及两种离子互相置换的反应。
化学计量•摩尔: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1摩尔指的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
•摩尔比:反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量之比,用于确定反应物的质量关系。
化学实验技术•称量技术:准确称量物质的重量。
•吸滤技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蒸馏技术:将液体分离。
总结在大一的基础化学课程中,掌握以上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文关于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物理学的姊妹科学,而与生物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成为我们理解并解释自然界现象的基础。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便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发现的,其他的是人工合成。
2. 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它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周期表的布置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以及其他一些性质进行的分类。
周期表的主要分区有主族元素、次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二、化学键1. 原子间相互作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在化学键中,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之一。
共价键的性质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电子的共享方式和键的长度。
3.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会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4. 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通过自由电子在金属原子之间的弥散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高度流动和活动,形成了一种自由电子气态,使金属具有典型的导电、热导和延展性等性质。
三、酸碱反应和溶液1.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描述溶液中酸碱反应的理论。
按照质子转移的方式,酸碱理论包括了布朗斯特-劳里理论(质子转移)和刘易斯理论(电子对转移)。
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化学反应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化学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化学元素、化学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基础化学教程进行总结。
一、化学元素1. 化学元素的定义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的物质。
化学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化学元素的特点包括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2. 化学元素的分类根据化学元素的性质和运用,可以将化学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绝缘体。
过渡元素则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特性。
3.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化学元素的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一张表。
周期表可以清晰地展示化学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周期表的构成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等。
4. 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化合价、电负性等。
二、化学化合物1. 化学化合物的定义化学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形成的物质。
化学化合物的特点包括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等。
2. 化学化合物的分类化学化合物可以按照元素的性质和结合方式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子化合物是由共价键连接的分子组合而成的。
3. 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化合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味道、溶解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4. 化学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化学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是化学家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和描述的一种统一规范。
基础化学第9版总结
基础化学第9版总结简介《基础化学第9版》是一本经典的化学教材,适用于化学专业的本科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适合初学者入门。
本文对该教材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分析方法等内容。
化学原理化学原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起点。
《基础化学第9版》详细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中包括: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介绍了原子结构的组成和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律,为后续的化学反应提供了基础。
-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探讨了化学键的种类和形成原理,以及分子结构的组成和几何构型。
-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方程式:讲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例如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式。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实验技术《基础化学第9版》还介绍了常见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装置。
这些内容对学习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
具体包括: - 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室操作规范:介绍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实验室中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
- 常用实验装置和玻璃仪器: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实验装置和玻璃仪器,例如容量瓶、三角瓶和实验室烧杯等。
- 常用实验操作技术:讲解了实验操作中常用的技术,例如水浴加热、过滤和结晶等。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和研究的关键部分。
《基础化学第9版》介绍了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
具体包括: - 定性分析方法:介绍了用于确定物质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例如盐酸和银离子的反应。
- 定量分析方法:讲解了用于测定物质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例如酸碱滴定和气体体积法。
- 分析仪器和设备: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例如色谱仪、质谱仪和光谱仪等。
总结《基础化学第9版》是一本非常全面系统的化学教材,内容涵盖了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等方面。
通过学习本教材,读者可以建立起对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认知,为后续的化学学习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化学基础知识一、化学基本常识归纳固体颜色白色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黑色MnO2、CuO、FeO、Fe3O4、Fe粉、C粉、FeS、CuS、Cu2S红色Cu、红磷(P)、铁锈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蓝色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淡黄色硫磺(S)红褐色Fe(OH)3紫黑色高锰酸钾(KMnO4)溶液颜色蓝色Cu2+的盐溶液【如CuCl2、CuSO4、Cu(NO3)2】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如FeCl2、FeSO4、Fe(NO3)2】黄色Fe3+的盐溶液【如FeCl3、Fe2(SO4)3、Fe(NO3)3】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KMnO4),紫色石蕊试液火焰颜色H2燃烧淡蓝色火焰;S燃烧微弱的淡蓝色(空气中)或明亮的蓝紫色(氧气中);C碳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有黄色火焰;一氧化碳CO、甲烷CH4燃烧蓝色火焰。
沉淀颜色蓝色Cu(OH)2、CuCO3红褐色Fe(OH)3白色BaSO4、AgCl(不溶于酸),BaCO3(溶于硝酸,盐酸,不溶于硫酸)Fe(OH)2、CaCO3、Mg(OH)2、Al(OH)3、MgCO3(皆溶于三大强酸)注:Fe(OH)2本身颜色是白色,但它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变为Fe(OH)3,所以颜色由白变为灰绿再到红棕或红褐。
气体颜色无色气体H2、O2、N2、CO2、CO、CH4、C2H4、NO、HCl、NH3、SO2有色气体氟气F2(淡黄绿色)氯气Cl2(黄绿色)碘蒸汽I2(紫色)溴蒸汽Br2(红棕色)二氧化氮NO2(红棕色)臭氧O3(淡蓝色)气体气味无气味CO(有毒)、NO(有毒)、O2、H2、N2、CO2、CH4刺激性气味Cl2、H2S、SO2、NH3、HCl、NO2(皆有毒)气体溶解可溶于水极易溶:NH3、HCl;易溶:NO2、SO2;能溶,可溶:CO2、Cl2、H2S、Br2;微溶:C2H2不溶于水难溶,不溶:O2、H2、CO、NO、CH4、C2H4、C2H6与水反应F2、NO2、Cl2、Br2、CO2、SO2、NH3元素含量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5、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N)6、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O)7、世界上导热性最好的金属元素是银(Ag)8、非金属元素中最不活泼的是氦(He)9、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是铁(Fe)物质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名称化学式俗名硫磷碳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固体过氧化氢氧化钙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SPCHgCOCO2H2O2CaOFe2O3Fe3O4HClNaOHCa(OH)2Ca(OH)2硫磺白磷红磷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水银煤气干冰双氧水生石灰赤铁矿铁锈磁铁矿盐酸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五水硫酸铜高锰酸钾硫酸钡甲烷甲醇乙醇乙酸碱式碳酸铜NaClNa2CO3NaHCO3CaCO3CuSO4·5H2OKMnO4BaSO4CH4CH3OHC2H5OHCH3COOHCu2(OH)2CO3食盐纯碱苏打小苏打石灰石大理石胆矾、蓝矾灰锰氧钡餐天然气工业酒精酒精醋酸孔雀石铜绿其他1、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6、最常见的液体物质是H2O,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11、在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氨态氮肥是碳铵(NH4HCO3)12、稀释硝酸铵(NH4NO3),吸热13、稀释浓H2SO4,生石灰(CaO)与水反应,放热二、物质的检验1、常见物质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现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然后迅速倒转烧杯,注入澄清石灰水。
职高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互相转化。
3.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单个原子的质量,分子量是分子的质量。
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单位是原子量单位(au)和摩尔(mol)。
4. 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如H2O表示水分子。
结构式用来表示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和产物。
化学反应可以是生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6. 势能和能量化学反应中会涉及到势能和能量的转化。
反应物的势能和能量在反应过程中会转化为产物的势能和能量。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给出电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出。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指的是它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3.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其组成元素的不同被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可以按其物态的不同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等。
三、原子和分子的结构1. 原子的能级和电子排布原子的能级是电子的能量级别,可以分成K层、L层、M层等。
每层能容纳的电子数目是有限的,分布规则是按照2n^2的顺序排布。
2.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可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化学反应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质量或浓度变化。
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2. 化学平衡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会达到化学平衡。
基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中参与的化合物和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摩尔比。
2. 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自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增加的变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4.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并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平衡常数(Kc)表示,Kc值决定了化学反应在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
浓度变化对Kc值产生的影响可以用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
二、溶液和溶质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指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稀释的混合物。
溶液可以是固体溶解在液体中、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或者液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混合物。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水中的最大溶解量表示。
3. 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示,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和溶度等。
每种浓度表示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计算方法。
三、氧化与还原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和还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氧化数氧化数是描述一个元素在一个化合物中的电荷状态的数值。
氧化数可以用于判断一个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而且氧化数的变化可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过程。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也符合化学平衡的原理,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添加催化剂等方法可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四、酸碱及盐类化合物1. 酸碱及盐类化合物的性质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基础化学实验总结
基础化学实验总结基础化学实验总结本次基础化学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实验室技术和基础化学概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加深了对于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实验一是关于溶液的实验。
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溶液的性质,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备溶液、计算和调节溶液的浓度。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溶液的稀释和稀溶液定性的方法。
这些技能和概念是日常化学实验中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验二是关于气体溶解度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气液相平衡的实验方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下降的现象。
这与理论知识中关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相符合,从而验证了该理论。
实验三是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通过加入酸和碱溶液,我们观察到了中和反应的现象,并进行了酸碱滴定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计量溶液的用量,并掌握了滴定操作的技巧。
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我们能够确定酸和碱溶液的摩尔浓度,并进行相关的酸碱反应方程式的推导和计算。
实验四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了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并通过实验推测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氧化还原性质。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电化学实验,使用了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实验和观察气体的析出。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实验操作技巧和相关的化学知识,还锻炼了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理论与实际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溶液的制备和浓度调节中需要准确的称量和计算,一些细小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在一些实验操作中,特定的装置和材料可能会不够完善或不易操作,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改进和适应。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认真思考、反复实验和与同学的讨论,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大一基础化学总结
大一基础化学总结1. 引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基础化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通过学习基础化学,我们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 原子结构2.1 原子模型在大一基础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从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到汤姆孙的“西瓜糖果”模型,再到卢瑟福的金属箔散射实验,我们逐渐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和电子的结构。
2.2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2.3 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能级、壳层、轨道和电子数等概念。
能级表示电子的能量状态,壳层表示能级的集合,而轨道则表示电子在特定壳层内运动的路径。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克塔规则和胡克定律等规则,我们可以确定原子中电子的排布顺序。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共性和周期性总结、分类的重要工具。
在大一基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3.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并且按照元素的电子排布和性质进行了分类和分组。
周期表的列称为周期,横行称为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则,能够反映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3.2 元素分类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根据电子配置和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不同类别。
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类金属在性质上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4.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来形成分子或晶体。
在大一基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键的种类和形成过程,以及分子的结构。
4.1 化学键的种类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g2+(aq) + Cu(s)
Hg(l)+ Cu2+(aq)
θ >θ
Hg2+/Hg
Cu2+ /Cu
故反应在标准状态时能正向自发进行。
=
θ
+
0.059 lg[氧化态] n [还原态]
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E >0,反应在正向自发进行;反之,则逆向自发进行。
例如:
1.在100ml0.2mol/L氨水中加入1.07g氯化铵固体, 溶液的pH值为多少? (已知pKb(NH3)=4.75,NH4Cl 摩尔质量为53.5g/mol)
4p
3 16
4 2 +2,+1,0,-1,-2
4d
5
4 3 +3,+2,+1,0,-1,-2,-3 4f
7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三原则 ?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原子轨道图(轨道方框 图)?
例:① 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② Fe2+ 1s22s22p63s23p63d6 ③ Fe3+ 1s22s22p63s23p63d5
杂化轨道间
180o
夹角
空间构型 实例
直线 BeCl2,C2H2
120o
正三角形 BF3, BCl3
109o 28′
正四面体 CH4,CCl4
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 有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van der Waals力的分布 取向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之间
√
2.298K时,E=0.4185V。求胃液的pH值(SCE的电极电 势为0.2428V )。 (-) Pt | H2(100kPa) | 胃液 | | SCE (+)
3. 用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组成式,计算 298K时的电动势,并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2Cr3+(0.01mol·L-1) + 2Br -(0.1mol·L-1) 2Cr2+(0.1mol·L-1) + Br2
3)沉淀的生成? 4)沉淀的溶解
缓冲溶液的组成: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的意义:
[B- ]
pH
pKa
lg [HB]
① 缓冲溶液的pH首先取决于pKa ② pKa值一定,其pH值随着缓冲比[B-]/[HB]的
改变而改变。当缓冲比等于l时,pH等于pKa。
电极电势的应用: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难溶强电解质:
1)溶度积
Κsp [Ag ][Cl ]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S ab Ksp aabb
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根据溶度积 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 对于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度愈大,溶度积也 愈大。
2)溶度积规则? Ip和Ksp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 Ip =Ksp 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Ip <Ksp 沉淀溶解 Ip >Ksp 沉淀析出。
7N:1s22s22p3,用原子轨道图表示有哪些共价键? 杂化轨道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杂化类型
sp
sp2
sp3
参与杂化的 1个s + 1个p
原子轨道
1个s + 2个p
1个s + 3个p
杂化轨道数 2个sp杂化轨道 3个sp2杂化轨道 4个sp3杂化轨道
《基础化学》
渗透压的实质?渗透产生的原因?条件?方向?
Π = i cBRT
MB
i RT = —·
Π
—mB V
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其值是非电解质稀溶液的i倍,i与电解质的类
型有关。 AB型,i趋近于2; AB2或A2B型,i趋近于3。
渗透浓度的计算(还有 i ); 正常人体血浆渗透浓度、血液pH? 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 将红细胞分别放入 以上溶液时,均有何现象?假如是静脉注射 以上溶液,血管?
• 分子间氢键: 沸点、熔点高 • 分子内氢键: 沸点和熔点低。 •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诱导力
√ √
色散力 √ √ √
Thank you!
E =- θ Cr3+/Cr2+
0.407V
E Bθr2/Br=+1.065V
四个量子数: n、 l 、m的取值和符号
nl
m
轨道 轨道数
10
0
1s
1
20 21
0 +1,0,-1
2s
1
4
2p
3
30
0
3s
1
31
+1,0,-1
3p
39
3 2 +2,+1,0,-1,-2
3d
5
40
0
4s
1
41
+1,0,-1
Ka、Kb、Kw?
Ka·Kb = Kw
pH =-lg[H+] ; [H+] =10-pH
pH +pOH =pKw=14
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的计算:
KaӨ
=
[H+] 2 c - [H+]
Ka·c≥ 20Kw, c/ Ka ≥ 500,
[H+] = K aӨc
Kb·c≥ 20Kw,当c/Kb ≥500时, [OH-]= K bӨc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计算:
已电离的分子数 α = ———————×100%
原有分子总数
酸碱质子理论: HAc
H + + Ac -
① 酸比它的共轭碱多一个质子。
② 酸愈强,其共轭碱愈弱;碱愈强,其共轭酸 愈弱。
例如:NH3+CH2COO — ,共轭酸?共轭碱? 共轭酸: NH3+CH2COOH, 共轭碱: NH2CH2COO —